剧情很平稳,唯一的冲动或许就是Anna和J短暂的婚姻,你可以说文艺片不现实,但不能否认其真实性,有太多情绪会得到共鸣。
很多纠结无国界。
可能明线上的障碍就是因为Anna任性的违反了签证的期限,而被禁令拒签,不能再踏上美国的土地。
很多人在恋爱的过程中,都是任性的。
很多感情因为这任性修成正果,别人越不看好越要在一起,很多感情也因为这任性而幻灭,作(zuo,一声)着作着感情作没了。
如果那次Anna乖乖的回家度假了,是不是和J的感情就会平顺了。
会吗?
应该不会,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他们彼此痴迷,在思念中纠缠,在纠缠中抉择。
每个人都有妥协和牺牲,但却都不快乐。
得失在心中计算,很多时候与金钱无关。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却公平的让每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个选择。
在经历过后,或许能潇洒的说一句无悔,可能不能无视心中的不甘只有自己知道。
怎样去平衡,怎样才能做到情愿做,甘愿受。
这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可能对一些人不存在纠结,或因有了一个飞蛾扑火的心,或因在物质上已得到满足,或因天分过高早已明了了生命的奥妙,或因在经历了谁主沉浮的得到和失去后懂得了取舍和平衡。
可是在滚滚红尘中的痴男怨女中,这种纠结是常态。
不然怎会有这么多剩男剩女,因为曾经的一次判断失误,就错过了最佳配偶和时间。
像一颗颗风干的种子在雨中飘摇,或有落地的一天,但结出的果子却怎么吃都不甜了。
在J给Anna戴上那条刻上patience的手链时,有一种感动,心里说了一句真好,这个时候我把patience理解为了忍耐。
忍耐国界,忍耐距离,忍耐相思之苦。
在Anna和J分开后,Anna继续戴着这条手链,或许这时可以把patience翻译成耐心。
你对这个人有一种把握,你知道在你想念他的时候,他也在思念你;在你渴望他的时候,他对你也有相同的渴望;在你想要回来的时候,总是有你的位置,就算有人占位也要给你让地儿。
你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和不断的尝试。
可是,在摩擦和芥蒂面前,争吵不断,失落和失望笼罩着两个人,快乐不再。
两个人在彼此的生活中找不到恰当的位置,爱情填补不了生活,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某个人的爱人。
在电影的最后,Anna终于办下了签证。
备胎Sam这次没有哭,冷冷的抱着纸箱离开,貌似强悍,却让我觉得狼狈。
第一次被甩,哭花了的脸让人心疼。
再次被请出去,不管心里提着多大的劲儿,姿态多么硬朗,也让人感觉不到从容。
Anna 和J 一起洗澡的时候,手链再次出现,在拥抱中过往的画面在闪现,那都是宝贵的记忆,也是靠着这些回忆和感情,他们再次走在一起。
生活好像如最初的计划一样,Anna再次回到了美国,好像只是绕了一条小路,遇到了一两个路人甲,但有些东西却再也不能完好的衔接上。
在这个过程中热情被消耗,争吵在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伤痕,还有现实生活中总也得不到满足的自我认同感。
开始时,Anna曾给J读过一段自己写的文字,看完整个电影后,觉得很有寓意。
“以为自己对其了如指掌,其实不然,所见的仅是表面。
未察觉其内在那份压抑了的强烈的宝贵的欲望在蠢蠢欲动。
未意识到内在欲望有时比整体更重要,‘整体’的概念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因为你以为的整体正是被分割出的部分,这中间究竟是什么,过去未曾知,现在亦不明。
唯见一块块血淋淋的你和我。
”在这个开放式的结局里,该怎样解读patience,是否能理解为包容,想要长久在一起的两个人最需要的默契。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魄力,却没有承受的耐力和能力。
普通青年慎看此片,各种凹造型,晃镜头,碎碎念,一不小心就纠结了。
文艺青年当我没说,说不定有你喜欢的小清新,长镜头,飞机场,伤别离。
二笔青年该干啥干啥去,豆瓣太危险,观影要谨慎。
冲着高分去看,吐血三升概不负责。
四颗☆,不是给电影。
在一家很有情调的玛雅复古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Like Crazy》,先前看过几遍trailer,身在异国他乡的我被异国恋这个主题吸引,片尾曲Dead hearts亦是我所中意的清新旋律。
♪ “ They have lights inside their eyes ···”一种难以言语的心情,男女主与我和他的心态变化不尽相似。
相遇在陌生的城市 一见倾心 沐浴爱河,“Passionate” 是中心词汇,可当彼此回到自己生活的繁琐轨道,生存的种种让我们很难找回曾经砰然的感觉。
起初还可透支先前遗留下的Romance,当激情燃烧殆尽 迎来真正 Face to the music的时刻,你发现 似乎你我不曾相识,难以置信眼前这位正是远在天边你日夜思念的那一位。
曾经的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现在看来就成了 “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
”于是,当身边出现了“还不错”的对象,你虽心存歉疚忐忑不安,可绝不会为了那个“moment”的仿佛而放弃这个戳手可得。
再于是,你说了同样的话,把别人拥入怀抱。
最终,你们背负着对自己信仰爱情的责任为了不让自己失望 再次回到最初的地方,却发现蓦然回首 雕阑玉砌都换了模样,又怎好去开口要求对方每每如初见呢。
舍不得,放不下,忘不掉。
头脑就很明了那是从没后路的悬崖 ,而这就将是最后的拥抱。
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你们不会多讲一个字,生怕表露出心知肚明的曲终人散,你们会对彼此好一点再好一点,用力把全部的爱和希望注入到不可能的残存的可能性中。
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
这一别,便是永远。
你曾深深深爱着的人,看似重过一切的人,都要重头再来了。
哭成泪人的是你,可深呼吸过后,三,二,一,木头人···往事如烟,烟消云散。
接着又是一个个的怦然而致,直至真爱,或许不是真的爱,不过人总要学会生存,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事,不会一直做,于是你已重新许愿。
你们曾相爱,想到会心酸,可没有星星的夜里,再不用泪光吸引你。
曾经 你说你买的不是烟,是思念;而今 我拿起了思念,漫天飞舞的是过眼云烟。
转眼,一弯身躯,多少过客。
那我呢 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小弟弟的味道那是爱的味道。
三天前,夜里凌晨两点,你打过电话给我何必呢 回忆太远 宁愿一生都不说话 也不想讲假话来欺骗你。
如果我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在没有相互取暖的时候的电影还是很不错的,带给了爱情的向往,美好的东西终究不会留香吧。
羡慕俩个人对于彼此的热忱,即使时光有的时候会让我们慢慢心灰意冷,可是都坚持了那么久了,放弃不是很可惜吗,多待一会吧,毕竟曾经我们都那么重要。
让时光见证爱情,也许有的时候难免感伤,但若是错过了,岂不是白忙一场,曾经的一切不是徒劳。
评价那一块,犹豫了很久,还是给了4颗星。
最后的1颗留给了导演对细节扑捉,诠释跟展现的到位功夫。
纵观全片,这算是影片里最出色的地方。
比起很多差评对影片作出“矫情”、“把伤感放大”的抨击。
细节的上刻画算是对这部影片的起到了遮瑕作用了。
看电影前,瞄了一眼豆瓣上的分数,不觉有点失落。
看罢全片,却发现它不值这个分数。
但是如果还要往上点打,又有点下不了手的感觉。
后来才发现,评分是很片面的东西,不能囊括一部电影的所有。
这部影片的确属于“还行”,很不像其他名副其实的烂片,看完让人有种想摔椅子的冲动。
这片能看,而且很舒服,小清新,相信异地恋的人都会有共鸣,要么被主角某个熟悉的表情或者动作所牵引,要么遇到了似曾相识的某个桥段,陷入沉思。
但是从情节的逻辑编排上,片子都稍嫌不足。
感觉不太能与现实,或者正常逻辑接上轨。
而对片子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何女主角可以这么任性地逾期居留在美国?
但试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也许是我们不再年轻,角度不一样了,看着片中的主角只觉幼稚,不现实,冲动,自食其果。
可是,那样才应该是青春,没有顾忌,没有缘由,不想后果,忽略现实地去投入自己(尤其片中女主角多次明显的主动)。
至于二号男女主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衬托出男一号跟女一号之间那份割舍不了的情愫,无论以后遇到多少个,还是比不上之前的某一个;证明了现实生活中,同时爱两个人是存在的,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得到这些,在另外一个身上得到另一些,或许刚好互补,或许是寂寞的填补,或许只是需要的其中几部分,或许是爱与被爱(跑题了)。
男人跟女人不一样,爱情对男的来说从来不是全部。
当心爱人在遥远的一方,大家生活轨迹不一样,事业可以分散男人的注意力,而一些体贴可爱的女孩同样可以填补漏缺的需要。
女人则执着地很,多少还是会跟着感觉走,然而也会有生理或者心灵上的需要。
只要还爱,就可以割舍很多东西,包括自己。
不过换来的真的是如自己所想的嘛?
没有人知道。
这些,都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个人感觉是现在很多感情的真实写照。
脆弱却又深刻。
滥情而又专情。
也许男女主角的这种,不算是爱。
所以片名跟椅子底下才写着“Like Crazy”而不是“Love Crazy”。
Love有时也不Crazy,但却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想说的还有,不是每部片子都是大团圆结局;不是每部片子都要歌颂爱情的伟大;不是每部片子都是理想的折射。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生活不是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而是多选题,或者填空题,而且有了上文没下文的。
就像结局一样,我们的人生也会碰到这样尴尬的一幕,奋身争取许久了的,到了真正捧在手里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是自己想要的了。
那种不协调的落空不亚于追逐时的辛酸。
过程才是最美。
有时,痛并快乐着比起“快乐”地“痛”着要幸福地多。
我们只是普通人,许多生活的琐屑小事才是主题曲。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
爱情亦然。
- 文章写得有点乱,小女不才,仅为此片发表些个人的见解---
Anna和Jacob分开后,Jacob喝了酒从酒吧出来打电话给Anna,两人寒暄了一会儿Anna说要睡觉便挂了电话,一挂完又拨回去,带着哭腔问他来好不好,Jacob说好,一个半小时候见。
你给我几天的时间。
我回想了一下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再有过这样的时候,似乎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我都不再把情绪放在脸上了。
我们都被所谓的情感专家驯化了这样,我们不随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似乎谁先表示了喜欢和崩溃就是loser。
我们在挣扎,我们戴着面具,我们在被窝里偷偷抹掉眼角所剩不多的泪。
我们追求自己的生活,追求自我的完满,我们不轻易被感动,也不会再付出一切追逐另一个人。
可是我有过那样的时候,我信你也有过。
我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
我真想余生,还有机会这么爱一个人,而这个人不会被吓跑。
作为一个被人捧叫文艺青年、被人蔑称文艺青年我都答应的青年,看到海报上“I miss you. I want you. I love you. Like crazy.”我就知道这个我得看。
我以为这是个日系纯爱故事,等着我去流一公升眼泪的。
可影片与我想象不符。
海报和预告片把女主最美的镜头都挑出来了。
所以我假定她是治愈系氧气美女。
现实是她是小龅牙,走路有点外八。
当然这样更真实,更有生活感,就像整部电影追求的手持拍摄感一样。
预告片里女主画外音,你我之间的感情,我无法再在任何别人身上找到。
所以我假定她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的风格。
现实是我真无法在观念上赶英超美。
如果是我有感情洁癖,那我自我检讨一下。
今日一别,他们向左走向右走,各自还有各自的春天。
【剧透】而且我读了那么多影评,怎么没有一篇告诉我他们、结、婚了呢?
他们更没告诉我结婚后还各有各的春天。
其他先不说,单身青年们情何以堪——不是说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么 ,怎么主角们跟一生挚爱吻别之后,在公司/公寓就能遇到爱你爱到骨头里甜美金发女/领带优质男?
吐槽1:签证过期你还滞留?
姐你太想不开了。
这根本不疯狂又浪漫,这就是疯狂。
也就是你是来交换的,你读个几年的学位试试,读一半不让你回来了,你看你杯具不。
吐槽2:男主的备胎,我真是哀你不幸怒你不争啊。
你可是让同一个男的,为了同一个女的,两次把你扫地出门啊。
女同胞们,你们能想象吗,你的枕边人啊,一个电话就被叫到八小时时差的地方,跟别人结婚啊。
出了这种事你还回到他身边?
不相信爱情的都该出来围观。
吐槽3:当男主有了备胎(当然,备胎不知道她是备胎)的时候我心里默默的骂,烂人。
后来女主也有了备胎,我就无语了。
本来大家从此别过,念几句相见不如怀念,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又是一部爱在黎明破晓时嘛。
可是人家居然最后还团圆。
你们不带这么反反复复的。
从男二女二的角度,这简直就是一对狗男女的故事。
李宗盛来看看,可以把“我认识的只有那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给改了。
好像这些吐槽不符合本片小清新的风格啊。
本片获今年圣丹斯电影节最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也没有我说的这么差。
影评人的统一意见是再甜不过初恋。
最美还是,我亲爱的初恋,你含笑的带泪的不变的眼。
所以多年以后,当我看见海报上“I miss you. I want you. I love you. Like crazy.”,听见钢琴上流淌出优美的行板,看见连体恋人紧握的手,我都会觉得这个尘世美到让我心痛,温暖到给我希望。
所以电影给四星啦。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不相信异地恋的人。
(有严重剧透,慎入) 当结尾曲Dead hearts开始畅快地响起时我在想,谢天谢地终于结束了。
在这漫长而折磨人90分钟内 ,你将会看到时间和距离是怎样一点一点杀死爱情的。
英国和美国并不是太远不是吗。
英国留学生安娜暗恋班上那个个子高高笑起来有酒窝的美国大男孩雅各布 ,她偷偷在他的车上塞了一张纸条. 两人在咖啡馆见面了,羞涩又可爱. 她为他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或许他其实听不太懂,或许他更关心明天实验课难缠的老师,或许只要是她在他面前,念的什么便不重要了. 他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去好多地方,他们爱的热烈恨不得每秒钟都腻在一起。
接下来故事不免落入俗套. 安娜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企图玩弄移民局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她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再次踏入美国.时间的皮条被扯开,雅各布和安娜一人拽着一边,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异地恋之旅. 这场壮大的爱情长跑终于拉开了帷幕. 揪心的爱情长跑考验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两颗心的距离才是真正最致命的症结.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你满怀期望的打给你想联系的TA,却是一阵忙音.事后TA解释正好当时有事. 往始反复,迟钝如你也能察觉到事情似乎哪里不对劲了. 从最开始煲电话粥能打到电话发烫也不愿收线到后来谈话内容变成毫无营养,甚至最后阶段电话也懒得打,留下的只剩几封懒散的等待你收听的信息留言. 你还坚持的下去吗. 有一幕印象相当深刻.雅各布在酒吧买醉,盯着酒杯听着友人大谈爱情出神,突然他迫切地想要和安娜通一通电话.当听到安娜说hello的一瞬间他居然有些紧张.语气干瘪激动说,我只是想知道你最近过得好不好. 接下来他们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聊工作聊生活,就是不聊爱情. 可镜头前的我们分明看到二人一样的紧张激动却生硬的扮演着老朋友的角色. 会笑出声吧.挂断电话后安娜哭泣着无法入眠立刻回拨过去,而雅各布也像早有所预料的一样立刻接起,然后他听到安娜哭得不成样子”我是说,我非常的想念你.我想见到你.你明天能来吗?”屏幕前的我也想哭了。
异地恋是多么的该死可怕折磨人啊.他们从相识,相恋,相爱到出轨,分道扬镳再到最后的破镜重圆,电影真正美好于生活的地方就在于此了吧. 不由得感叹签证问题真是让人头痛啊.就算结婚了怎么样呢?他们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哭着在机场告别的场景,足够警醒那些为爱奔波的少女了吧.工作,朋友,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不论是点还是面,他们都注定了会越走越远.直到出现了另一个他.她.有意思的是两人同时出轨,而婚姻却还坚韧的继续存在着.真是悲哀啊.真是神奇啊.你还相信战无不胜的爱情吗.当最后他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可是二人的心境却早不是当初.周围的人都连声说着 祝贺啊祝贺,安娜扯着笑说,谢谢,我很高兴.我相信他也一样高兴.说高兴是骗人的鬼把戏,西蒙已经在她的心里扎了根,天平已经开始摇摆不定了不是吗.雅各布接安娜的时候带着花,像是几年前热恋中的一样.只是这已经不是当年的雅各布了,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狼狈的一路狂奔,他只是静静的靠在车边,看到安娜出来,主动迎上前去说我爱你。
.不过一切都变了.这才是最残忍的地方,当初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此刻正各怀心事,看着小轿车外美国湛蓝的天空.影片的最后一幕实在叫人拍手叫绝.阔别已久的安娜与雅各布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夫妻的名义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他们在浴室里拥抱,不着寸缕.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化纤的隔阂,他们此刻心贴着心,手映着手,却也真的只剩下心贴着心,手映着手. 明明如此接近,却怎么都亲热不起来.两人难堪地笑着,伪装着最后一份热情.还是错过头吧,假装拥抱,至少不用面对尴尬的侵袭.他们把头倚在对方的肩上,轻微的叹气,看到了什么呢?我想,他们是看到了爱情的尸体。
正附着在他们曾经年轻过狂热过激情过的灵魂上。
很早之前看的片子了,但是最近才想来评价下。
还记得这部片子是深夜和老姐一起看的,起初并不想在深夜看一部小清新爱情片的。
既然看的看了,我也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片子让我昏昏欲睡,不停的翻白眼,在心底抓狂。
你们妹啊!
矫情死我了,虽然知道都是导演的良苦用心。
但是我在心底真的快疯了。
最后那个装文艺的无言结局,让我在精神上,肉体上彻底疯了。
想当年的怦然心动也没让我如此啊!
当年也只是觉得怦然心动太矫情了而已,小清新还是很到位的。
但是这部影片完全超出了我的底线,开头的热恋,中间的飞来横祸,异地恋,分手再复合,不停打扰对方的生活,每次对方手机屏幕一亮,就代表着无止尽纠缠。
到结尾,对方的生活已经面目全非了后,再来的拥抱和无言让我实属目瞪口呆...知道还是有人喜欢这种风格的影片,就不多吐槽了...
小清新纯爱故事片,很无趣,看得昏昏欲睡一个劲快进。
电影讲述学生时代的恋情经不起毕业后的异国考验的故事。
冲着大表姐搜的片子,结果大表姐只是镜头不多的女二号。
相比发际线堪忧的胡渣拉撒一脸衰相的男一号,还是更爱白衬衫打领带气宇轩昂的男二号。
是的,弹幕一致都在为男二女二流口水。
客观讲,电影的镜头处理还是非常流畅唯美的,两个主角和配角的演绎都极为细腻。
片中轮番对话上演的美式口语和英伦腔对于我这种音控来说着实享受。
那些关于异地恋无奈的沮丧,不安的小心思,经不住诱惑的人性,以及男人终究耐不住寂寞的叛离,可能还是更适合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寻求共鸣。
Excuse me? Visa issues?
我理解的也许就是婚结了先
请给予我们强大的勇气来坚持这段爱。。。
不是爱着你又操着别人,不是爱的够不够,异地恋不仅仅是距离,还把彼此心的距离拉远,等到我能不用担心再和你分隔两地的时候,却发现你变陌生了,好事禁不起多磨,爱情同样也是。
剧情还行,可惜无出彩之处,演员也just so so。
圣丹斯选的片子越来越有气无力了~
电影并未有多好看,只是苦逼的异地恋真实如此,纯粹的爱也终究敌不过残忍的现实。
喜欢细节,不喜欢整体
看不下去了,完全没剧情嘛
对我来说 5颗星 还需要理由么/需要么?绝对不需要。。。。。。。
女子有点佩吉妹和小K的合体
太文艺了。。。。。。。。。。。。。。。。。。。
心碎了一地。。。
男人的谎言、托词、推诿都一样
爱啊爱啊 到最后还是淡了 典型文青片儿 普通青年表示看起来亚历山大 一不小心就掉入无聊的万丈深渊 当一个女人陷入爱 不管她自己知不知道 在旁的人看来 很难再有对等的爱来回报她
当我想你时你是否也在想着我
虎头蛇尾。
比想象的好!异地恋辛苦呀!
I once loved you...like crazy.
他们之间像一条渐渐打湿的羊毛毯,脱了冷,披着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