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吕聿来
主演:耿乐,齐溪,吕星辰,杨奇鸣,陶灏景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简介:电影《桃源》讲述了一直生活在小城、与世无争的张楚,一步步被爱情、婚姻、家庭彻底改变的故事。详细 >
哎,一声叹息。一男两女爱恨情欲交织,爱极了、恨极了、厌极了……却终究割舍不下。对比顾长卫当年的《孔雀》寓意差了些,时代不同,情感价值观念不同,太闷沉。文艺片对齐溪太虐了,不够温柔。
实在太尴尬了……可惜了一帮好演员
这戏配不上耿乐
桃源里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结义的故事,后来他们一起去抗日打鬼子去了,听说他们没能同年同月同日死……
矫柔造作,情绪和故事都浮于表面,很多挺有格调的台词和道具(比如孔雀羽毛)对于故事主旨没有丝毫作用,只是无意义的堆砌。到最后都没明白故事主线这点破事儿,把《桃花源记》扯进来干嘛,导演对自己的自信忒也托大。
如果看过原著,就不会给出这么低的评分。能拍出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东西,这就成功了
现在能看到这么纯粹的公映国产作者电影实在不易 某视频平台这么多年一直投资作者电影和独立电影 对中国电影多元发展绝对是有益的 但回到这部电影 唯一能说道的就是它“作者电影”的身份 导演的叙事野心其实不止作者电影 倒叙结构 大尺度场面还有最大噱头“欲室监禁”都很有眼球效应 在这些之下是完全不新鲜的故事与支离破碎的人物逻辑 耿乐塑造的男主前半段始终打死不说话 要把闷片感做足 儿子是他最大执念 可随着倒叙却发现他之前那股子邪火完全又是冲着出走的妻子去的 这种情感“转移”根本无迹可寻 倒叙的意义也不大 监禁戏更令人无语 人物的表演与状态根本没有极致到那个份上 发生的突然结束的更突然 仿佛意义就为了两个“令人呕吐”的镜头 全片唯二的优点是摄影与女二的表演 可整片自嗨严重 所有角色都说着男主的内心台词罢了
刚看到信息这部片子平遥获奖了!说实话,没怎么看懂这部电影,或许是我太过粗浅;但那种朦胧的诗意我感受到了,《桃源》让我想起了《路边野餐》,多给几星支持一下导演,在这个都在追逐商业大片的时代,这部文艺感十足的电影真的非常不易了。
连主线都拎不清,彻底沦为剧情碎片化的一部电影,每个角色给人的感觉都是莫名其妙,尤其是主角张楚的前妻,看完只会怀疑男主角存在轻度绿帽癖
坚持看完。什么扭捏作态的玩意儿!
男主是个烂人,对前妻纠缠不清,对儿子不管不顾,吃着现任的软饭还欺她瞒她。女主角是个狠人,在法律和道德边缘游走得风生水起。女配是个痴人,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男配是个虚伪的人,塑料兄弟情,实则一边看不起男主一边嫉妒他得到女主女配的青睐。片中每个人都是不圆满的,过于真实了
和《地球最后的夜晚》节奏,情景很像
应该是吕聿来转型导演之后的首部影片 处女作还不错 也许由于他曾经饰演的《无蝉的夏天》里的小人物谈阳 还有《孔雀》里的弟弟等角色使他有了本片的灵感 并且找了一些知名演员演了一部商业独立电影 其实如果找一些小演员或者业余演员来演 加上一些方言在其中可能故事更有味道 耿乐这个角色还是牵强了些
#平遥#简单朴实,情感集中,叙事顺畅,没有穿插故作深奥的文艺台词和社会评论,故事始终集中于男主的情感浮沉。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溯男主的“破败”人生,镜头语言到后半段,随着人物形象的渐显和丰富,也渐渐具有抒情性。虽然影像色彩和调度方面显得有点单调,但基本合乎故事主题,舒服自然。
耿乐是演“废材”的一把好手。如果让耿乐来演《南方车站的聚会》里胡歌的角色,大概会好很多。
衰可能怪天运,但怂就真的是没法治了,是从头到尾深入骨髓的怂,没办法。了解导演的表达,但全片充斥太多的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太难看了……
看过小吕同学研究生时期的所有习作和毕业作品,曾是藏在心里的白月光少年啊,即使戴着10层滤镜,也想说,电影真不是这样拍的,小吕还是适合好好的做谈娃儿,做子婴,做永健。
人一向是贫穷和努力还有拼搏过来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
现实生活很多人都没法接受,难道连电影都不敢看了?
桃源就是个血红色的斑点,在地图上一戳,扎眼,也扎得出许多不安分的想法,叫每个人都迷了血性。爱也是血红色的,红得乖张又扭曲。耿乐说,在极端情况下,不正常的一面可能就会冒出来。这个初看便觉既同情又反感的角色,吸引了他。而他的诠释,自然贴合。只是故事的零散与缓慢,台词的粗糙与跳脱,颇需一番心力才能在深夜应对。吕聿来也当导演了,印象还停留在《牛郎织女》中。难得地很有文学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把这文学性给研好。@平遥,1016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哎,一声叹息。一男两女爱恨情欲交织,爱极了、恨极了、厌极了……却终究割舍不下。对比顾长卫当年的《孔雀》寓意差了些,时代不同,情感价值观念不同,太闷沉。文艺片对齐溪太虐了,不够温柔。
实在太尴尬了……可惜了一帮好演员
这戏配不上耿乐
桃源里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结义的故事,后来他们一起去抗日打鬼子去了,听说他们没能同年同月同日死……
矫柔造作,情绪和故事都浮于表面,很多挺有格调的台词和道具(比如孔雀羽毛)对于故事主旨没有丝毫作用,只是无意义的堆砌。到最后都没明白故事主线这点破事儿,把《桃花源记》扯进来干嘛,导演对自己的自信忒也托大。
如果看过原著,就不会给出这么低的评分。能拍出文字表达不出来的东西,这就成功了
现在能看到这么纯粹的公映国产作者电影实在不易 某视频平台这么多年一直投资作者电影和独立电影 对中国电影多元发展绝对是有益的 但回到这部电影 唯一能说道的就是它“作者电影”的身份 导演的叙事野心其实不止作者电影 倒叙结构 大尺度场面还有最大噱头“欲室监禁”都很有眼球效应 在这些之下是完全不新鲜的故事与支离破碎的人物逻辑 耿乐塑造的男主前半段始终打死不说话 要把闷片感做足 儿子是他最大执念 可随着倒叙却发现他之前那股子邪火完全又是冲着出走的妻子去的 这种情感“转移”根本无迹可寻 倒叙的意义也不大 监禁戏更令人无语 人物的表演与状态根本没有极致到那个份上 发生的突然结束的更突然 仿佛意义就为了两个“令人呕吐”的镜头 全片唯二的优点是摄影与女二的表演 可整片自嗨严重 所有角色都说着男主的内心台词罢了
刚看到信息这部片子平遥获奖了!说实话,没怎么看懂这部电影,或许是我太过粗浅;但那种朦胧的诗意我感受到了,《桃源》让我想起了《路边野餐》,多给几星支持一下导演,在这个都在追逐商业大片的时代,这部文艺感十足的电影真的非常不易了。
连主线都拎不清,彻底沦为剧情碎片化的一部电影,每个角色给人的感觉都是莫名其妙,尤其是主角张楚的前妻,看完只会怀疑男主角存在轻度绿帽癖
坚持看完。什么扭捏作态的玩意儿!
男主是个烂人,对前妻纠缠不清,对儿子不管不顾,吃着现任的软饭还欺她瞒她。女主角是个狠人,在法律和道德边缘游走得风生水起。女配是个痴人,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男配是个虚伪的人,塑料兄弟情,实则一边看不起男主一边嫉妒他得到女主女配的青睐。片中每个人都是不圆满的,过于真实了
和《地球最后的夜晚》节奏,情景很像
应该是吕聿来转型导演之后的首部影片 处女作还不错 也许由于他曾经饰演的《无蝉的夏天》里的小人物谈阳 还有《孔雀》里的弟弟等角色使他有了本片的灵感 并且找了一些知名演员演了一部商业独立电影 其实如果找一些小演员或者业余演员来演 加上一些方言在其中可能故事更有味道 耿乐这个角色还是牵强了些
#平遥#简单朴实,情感集中,叙事顺畅,没有穿插故作深奥的文艺台词和社会评论,故事始终集中于男主的情感浮沉。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溯男主的“破败”人生,镜头语言到后半段,随着人物形象的渐显和丰富,也渐渐具有抒情性。虽然影像色彩和调度方面显得有点单调,但基本合乎故事主题,舒服自然。
耿乐是演“废材”的一把好手。如果让耿乐来演《南方车站的聚会》里胡歌的角色,大概会好很多。
衰可能怪天运,但怂就真的是没法治了,是从头到尾深入骨髓的怂,没办法。了解导演的表达,但全片充斥太多的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太难看了……
看过小吕同学研究生时期的所有习作和毕业作品,曾是藏在心里的白月光少年啊,即使戴着10层滤镜,也想说,电影真不是这样拍的,小吕还是适合好好的做谈娃儿,做子婴,做永健。
人一向是贫穷和努力还有拼搏过来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
现实生活很多人都没法接受,难道连电影都不敢看了?
桃源就是个血红色的斑点,在地图上一戳,扎眼,也扎得出许多不安分的想法,叫每个人都迷了血性。爱也是血红色的,红得乖张又扭曲。耿乐说,在极端情况下,不正常的一面可能就会冒出来。这个初看便觉既同情又反感的角色,吸引了他。而他的诠释,自然贴合。只是故事的零散与缓慢,台词的粗糙与跳脱,颇需一番心力才能在深夜应对。吕聿来也当导演了,印象还停留在《牛郎织女》中。难得地很有文学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把这文学性给研好。@平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