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部的维杰脱险靠的是智慧,那第二部只能说是城市发展的落后以及运气救了维杰。
下面分几个点进行吐槽吧1、监控 维杰作为私营运营商都可以安装多个监控, 特别是有一个还对准警察局,那作为官方在所有重要场合都没有监控这合理么?
这还是发生在7年后的事情,如果全城都没有监控那维杰脱身还需要布置这么多年只能说维杰的手段并没有很高端,警方甚至能在维杰家按监听器都不愿意在附近安个摄像头,我不李姐!
警方排除警力监视嫌疑人这不是常规操作么?
编剧强行给剧本降难度,或者说编剧也没有更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写出一个在满城都是监控下成功逃脱的剧本。
2、掉包关于维杰调虎离山这一段,没监控就不说了(影片保安确实说了没监控),你们警方不是之前部署两个警员做卧底潜伏那么久么?
你们一边在警局挖尸体的同时竟然没有派人监视维杰?
任由维杰跟踪护送尸骨的车队大摇大摆去掉包?
电影告诉我们安德鲁学院单程需要3小时车程,维杰来回需要6小时,还要花时间灌醉保安,警方甚至不知道维杰已经离开了城市!
安德鲁学院整栋楼只有一个保安是吧。。。
保安喝的那么烂醉这是允许的么?
没有其他人换班?
整栋楼没人能看见维杰出现过?
装尸骨的盒子但凡贴个封条都不至于这么儿戏,而且调查一下保安就算无法证明维杰换尸骨了但是至少可以知道维杰在安德鲁学院出现过是事实吧,嫌疑是很大的呀。
第一部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警方怀疑维杰把尸体从自家转移走了并派人进行周边取证,那当DNA结果出来发现尸骨不是前警长儿子的时候正常也应该先调查取证是不是维杰又掉包了吧
3、新警长新警长电影给了两个标签,第一是号称“全懂的每个犯罪的手法”,影片是这么展现的,前期因为没有线索打算悬赏50万,但是对手下说“谁告诉你我们一定会给?
”,然后警长的断案靠的是一个偶然在七年前看见维杰埋尸的前罪犯。
丹前罪犯说出藏尸地点的时候,警察们果然收回了那笔钱,我一时不知道谁才是好人。
第二个标签是“我们办案很认真,我们不想无辜的人受罚,伸张正义”,影片告诉我们,这位新警长伸张正义的手段是:严刑逼供,拿维杰的家人威胁维杰招供,从后期警长三人审查维杰的一段对话来看,新警长认为维杰罪有应得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维杰迟迟不招供祸及家人,老警长因为杀子之仇希望维杰全家都坐牢并且认为维杰女儿导致了她儿子的死亡,拜托,你们是看过你儿子手机里的录像的对吧,你们是应该知道你儿子和维杰女儿谁错在先的对吧,而且你儿子不仅打算调戏一个人,他可是打算让维杰老婆和女儿们双F的好吧,淫大恶极简直是,维杰保护家人长期逃脱法律制裁被抓是罪有应得,你儿子调戏良家妇女被误杀就不是?
而且两位警长似乎并不关心维杰的供述是否属实,所以维杰顶包这是可以被接受的么?
只要有人因此而受罚就是正义?
导演你是懂印度警察的,这波啊,这波导演是在大气层
4、送骨灰 维杰你是真敢啊,不管是维杰亲自送还是委托别人送,不怕被人看见?
警察可以在前期派人排查是否有人在7年前看见维杰转移尸体,为何就不能排查现在是否有人看见维杰送骨灰?
而且前市长一家好歹是精英阶层,住的地方多少是富人区吧,平民大摇大摆跑去富人区送骨灰。。。
前市长你可以不在城市基建中多装几个监控,在自家也没有监控的是么?
还有一封信。。
字迹鉴定来一发?
5、小说 最后,维杰未雨绸缪先行出书,这一段个人确实觉得比较新颖,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紧随而来的问题就是,维杰的的律师认为警方通过一个小说情节来定罪不合理,那警方就不能提供小说的出版方?
虽然电影也说了小说出版方只有编剧一人,但是编剧明显是和维杰进行过大量的探讨的,这个过程少说持续几个月,目击证人总有的吧?
而且关键点在于警局是真的有一句尸骨啊!
不管尸骨是谁的,所以说不管事实和小说有都像,尸骨是逃不掉的对吧,先有小说还是先有犯罪还需要纠结么?
所以维杰律师说警方以小说故事为证据是站不住脚跟的,尸骨总不能是警察自己埋进去的吧6、尸骨 警局里挖出来的尸骨不是猥亵少年的,但是哪怕不是,这也是一具从警局被挖出来的尸骨啊,这具尸骨没有埋在普通墓地却在警局?
警察都不查?
根据DNA查询是可以知道身份的吧,查到这具尸骨的父亲应该不难吧,根据这个线索不能挖出点什么?
片中这位工具人很穷,本来还是负债累累,突然一下子债务还清了,他还有个女儿,女儿的学费和婚礼费用都是维杰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推敲和审查的吧,我相信警察查到这个层次应该不太困难,也有人可能会说目的随便找的尸骨找起来难,那好,首先这具尸骨和被害者是高度相似的对吧,身高体型以及受伤部位都是脑部,这些在尸骨刚挖出来的时候法医就初步侦查过,维杰可以随便在报纸上发现这么一个高度相似的男孩,警察们重新查会查不到?
找到这个男孩的信息,再找到墓地,再找到这位守墓人都不是太有难度,不过守墓人只有一年寿命了,这点倒是有点难办,以上的分析,可能是误杀3的故事了,
7、维杰老婆剧中维杰老婆明确告知了卧底女警员,维杰第二天把尸体转移走了并且大女儿因为尸体的问题会紧张,我不清楚在印度这种录音是否具有法律效应,但是维杰一家有嫌疑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后续全家都无罪释放这是演的哪出。
而且与维杰足智多谋的形象对比明显的是,维杰老婆所作所为就差点在脸上写上“我有事,快来查我”一样,有事没事就要维杰告诉藏尸地,前脚信誓旦旦说不会和别人说后脚立马找卧底女警察诉苦,知道的是在说维杰帮老婆隐瞒埋尸地点,不知道的以为维杰外面有人了他老婆非要问出来= =,不过老婆和两个女儿确实展现了现实中人们犯罪时惊恐的表现。
8、剧情拖拉一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新警长是在50多分的时候出现的,尸骨被挖出的时候是1小时30分左右,留给维杰展示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
整体观影下来就是前期很敷衍而后期又很赶,举个例子,像戴夫(举报维杰的罪犯)这个角色影片一开始花了6分钟讲述他仅仅是因为需要有一个角色来发现维杰埋尸了,额,说实话观众很在乎这个举报者的故事么?
有没有可能花20秒时间说一个醉汉在路边小便恰巧看到了也行?
毕竟后期戴夫这个角色再也没出现过,完全可有可无啊,编剧为了让剧情合理化甚至埋下了伏笔尽管维杰记得要帮助戴夫这件事但是戴夫还是因为家里缺钱为了50万举报维杰这么一幕农夫与蛇的故事9、运气or赌徒?
全篇上下充斥着运气,第一部的维杰如果说是智者,那第二部的维杰已经沦落为一个赌徒,他在赌有朝一日尸骨被挖掘后一定会被送到安德鲁学院保存,他在赌安德鲁学院的保安会一直当下去不会离职不会升迁不会请假,他在赌全城都没有监控只有他维杰会安装这玩意,他在赌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这个小有名气的人花6-10个小时去掉包,他在赌他帮助的那位父亲不会出卖说出他曾经把自己儿子的尸骨给了维杰,他在赌那位编剧一定会跑去警局把小说的事告诉警察。。。
我在看2的时候,虽然猜不到具体细节,但是大纲应该是可以猜到的,比如尸骨是一定会被发现的,维杰一定会处理好尸骨的事情并且再次化险为安,观众想要看的就是化险为安的这一步,误杀1讲述了一个完美运用蒙太奇手法的维杰,但是第二部的故事最多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虽说不至于狗尾续貂,没有达到预期吧,7分应该是有的,但是我没法选3.5星,而4星个人认为又达不到,所以还是觉得3星合适吧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勿杠,不要说“你行你上”之类的话,神剧之所以神总得经得起推敲,逻辑严谨,而不是靠各种运气巧合以及强行弱智反方来为剧情让路,但话说回来,误杀2的维杰我认为是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写照,第一部的维杰人设是文化不高但是看过很多电影,那个维杰在后续执行蒙太奇手法以及及其冷静的心态我认为是不太符合现实大众的,反而第二部的维杰更加真实,他没有强大的高层人脉关系,遇到事情只能靠自己,从守墓人那里了解尸体变成尸骨的时间,从别人那里打听警察发现尸体尸骨一般会运到哪里,他只能寄希望于守墓人和学院保安这样和他一样的平民能帮到他(或者说利用他们),再利用编剧这位工具人完成助攻,七分靠运气三分靠实力,他成功了预言下误杀3的剧情(如果有3的话):旧女警长一家应该是不会再兴风作浪了毕竟尸骨都撒入大海了,但是新警长应该不会罢休,毕竟受害者遇害流程还没查清楚,而警局地下确实又挖出了一具尸骨,都是要解决的,留给编剧的突破口有四个,第一就是维杰家人,家里人因为多年的不安不小心说漏嘴。
第二就是保安,警长查到保安是很简单的事,尸骨被掉包的地点一查就会查到安德鲁学院,保不齐保安会说漏嘴维杰经常找他喝酒什么的。
第三就是守墓人,虽然守墓人命不久矣,但是也许会留下日记什么的,记录维杰这位大善人帮他换欠款以及帮女儿提供学费和结婚的费用。
第四就是学误杀2的剧情,再找个工具人说看到维杰换尸骨了。
当然以上4点,只要一点说中,误杀3都没那么好看,因为鄙人认为这4点实在没有新意哈哈哈,要真这么拍就太没意思了,希望导演能给一个出乎意料的误杀3,如果没有好的新意,还是不要出3了,因为到2为止,施暴者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骨灰已入海,警长一家付出了代价,而逃脱法律制裁的维杰一家显然也没好到哪去,老婆惶恐不安,女儿还得了癫痫,此剧,没有赢家
首先看完了两部,维杰一次一次在给我惊喜。
我来粗略的捋一捋,复盘一下他给我惊喜的一部分。
首先就是第1部中,他所有的证人都是在给他们印象,以一种交朋友的姿态。
而且就不是那天,但是可以以一种非常高的情商给他们加深这种10月2号的印象。
让人感觉都是在10月2号发生的。
然后虽然死了的男的的妈妈看穿了,但是口供就是最真实的,因为没有人证物证。
然后后来给我惊喜的就是他们的家人被严刑逼供之后,输出了尸体的藏身点,但维杰把尸体转移地方,第2天就转移了。
高潮就是搜出来是一只狗。
直接笑死了。
然后我觉得第1部的大结局是让我最惊喜的,因为我已经把他那个男的尸体藏在了警察局下面,新建的警察局下面。
就简直就是很聪明,虽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火烧,但是嗯这样也蛮不错的。
但第二步我突然就无语了,因为藏尸点又被人看到了,还有我要吐槽一下三个人,一个就是维杰的老婆,看得我厌蠢症犯了。
一直在口无遮拦而且惶惶不安。
但是也能理解。
毕竟很符合他们的现实情况,没有受过教育,而且在家相夫教子,遇到这种杀人的惊吓还是确实有点大了。
然后第2个人就是那个强奸未遂的男的母亲,我是真的无语,溺爱孩子也就算了,把孩子溺爱成这样,自己也有钱有权,纵容他在社会上作恶,然后做未遂,幸好是未遂啊,然后被别人给杀了。
我觉得是杀的好!
因为这样的人渣不配存在这个世界上,但是那个男的的母亲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还一味的就是要惩罚维杰。
我就真就不理解了,想要他惩罚也就算了,还想要把人家的全家都给折磨死。
真的恶心,还说什么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怎样怎样怎样。
真的好,就不应该把孩子搞成这样,你不教育,社会给你教育。
第3个人就是那个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反正就是举报男主开黄色车的那个,我的天,那个警察都能还被得到重用,一个殴打妇女,一个贪污,就足以让他吃牢饭了。
这种人渣都还能当警察。
还一直想要重新翻身,把男主整死。
真的很无语。
还有那些警察在人家家里放监听器,知法犯法,这可以举报了吧。
但最后的结局看的也蛮好的,英雄不该被关进坐牢。
但是中间还是有点憋屈,害。
男主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蛮高智商的,剧中还嘲讽男主四年级的学历,这我就懒得吐槽了。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是一本很优秀的电影,它不仅在印度火,而且还火到了中国,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捧,中国大陆甚至还以这个故事进行了翻拍改造,可惜超越不了原作。
但没有想到,印度人会以第一本的原班人马续拍了第二部电影,从以往电影史上的例子来看,续作都有狗尾续貂之嫌,大多数是资本想再趁一波流量,多赚点票房。
但没有想到,这本续作仍然有精彩!
虽然多有强行巧合之外,可是并不影响我的观影感受。
毕竟讲好一个故事,才是电影的第一要义。
事隔七年之后,男孩的父母、警察与男主一家再次展开了较量。
如果男主落败了,他们一家人就会落入了痛苦的深渊。
可是没有想到,在最后一刻,又一次让他瞒天过海成功,逃脱了警方的追捕,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深全家人心底的隐忧!
人最大的对手还是人,正如如今的种花家和灯塔国一样。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平共处的,斗争也是人类这个族群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前作中,虽然是男孩想要强奸女孩,女孩出于自卫误杀了男孩;但是这个后果已经让这两个家庭不可能善罢干休,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男孩的父母虽然搬到英国去生活,每年男孩的忌日都会回到印度来祭典。
男孩的尸骨一日不找到,这个母亲就一日不肯放手。
2023年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事情不是也如此么?
2016-17年的事情如今出人意科地爆发出来,家人因此身陷囹圄,受尽苦难;;而我在惶惶中四处奔波,想尽办法,以期救回亲人。
你原以为那些人已经罢手,没有想到,他们只是躲在一边,于不远外死死地盯着你,在你放松警惕后扑出来咬你一口。
男主一家能够再次躲过危险,又是男方未雨先酬提前备下了棋子,发挥了作用。
男主卖掉了一块土地,筹到钱之后提前做了几件事:1、男方开了一家电影院,而且开在了警察局斜对面,在门前装上了监控,目的就是为了可以随时监控到警察局的风吹草动。
一旦危险发生,他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大大增加自己预警的时间。
要知道预警时间的长短很关键。
如果等到人家打上门来,才匆忙进行应对,那么就来不及了。
2、男方把他的故事和人一起写成了小说出版,还四处扬言要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
但这里留下了一个伏笔,就是如何给故事安排好一个精彩的结尾。
所谓的结尾,以电影情节的发展来看,是想给律师在辩护时增加他的供述的可信性。
可以让无数人的来给他的行为背书,增添合理性,以获得法官和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要知道行为如果没有合理解释就会很突兀,突兀的行为就不会有人相信。
有时候人们信不信,往往能够决定命运的走向。
英美法系的陪审团,讲究就是普通人的信不信!
讲究是平民的常识判案。
3、通过贿赂墓园的看门人,事先准备好一副可以替换掉的尸骨。
相同的年纪、相同的死因,但是有着不同的DNA。
这一副骨头可以让他瞒天过海,施展调包计,狸猫换太子;没有这个准备,一切的一切都没有用。
4、他买通了法医鉴定处的守卫。
在警察们把男孩的尸骨从警察局的地下挖出来送到这个法医鉴定处来鉴定时,他借机来和守卫喝酒,潜入仓库进行调包。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切都很巧合。
毕竟讲故事嘛,无巧不成书。
但我很有感触!
大多数人是做不到像男主这样的,在危险暂时消除之后为了预防仍不惜花费金钱来做这些可能一辈子都不一定会用得上的预防措施。
以上四件事情让他卖掉了一块土地。
印度的地主一样惜地如命,轻易是不会卖地的。
在电影里,女主也曾经就卖地埋怨过男主,认为他乱花钱。
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像男主,是反人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别人都不能做到,而男主可以带着家人再一次逃过一劫的原因所在。
人类这个族群,虽然会有乌合之众这样的从众意识,但总会有一小撮人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特立独行。
所以保持基因的多样性,是保持基因不断进化的基础。
在影片的结尾,男主将男孩的尸骨火化之后悄悄地放在男孩父母房屋的门前;这只是电影给这个故事的人物以一种形式的和解,套上一层温情的面纱。
但在现实中却是永远也不会发生的!
本质是3星的电影,这故事再拍续集显然是牵强的,但是因为我们拍不出逃脱法律制裁的结局,所以再加一星。
先说缺点吧,电影硬伤太多了,已经自认了犯罪还能回家和家人过一晚上,给一家人对口供的时间?
这晚女儿说出了父亲是保护他才入狱的事实,这会监听又不管用了?
7年后村名还能轻易回忆起细节,这智力可以去参加最强大脑了。
最重要是,这么重要证据的保管如同儿戏,这段狸猫换太子太离谱了。
就这些录音,再加上目击证人,以及最后莫名其妙自己送上的骨灰,有这些证据也不会轻易让这位英雄父亲脱身的。
被害人一家被耍了两次,最后就这样和自己和解了?
其他不一一列举了。
电影节奏也不好,前半部分过于冗长,简单几场戏就可以说清楚的东西罗里吧嗦演了一个多小时。
但是,它还是一个好故事,喜欢反转的悬疑剧迷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只是相比第一集比较粗暴的反转方式弱了一点。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可能是受尽了结尾出政治正确字幕的恶心,犯罪分子脱逃让人感觉很爽。
据说杜琪峰的《毒战》原版最后古天乐我逃脱了?
这个结尾能拍出来就牛逼了。
国产《误杀2》,为了赚快钱,重启新故事,搞了这么一个狗屁不通的剧本,吃香太难看。
还不如等等原版故事。
要不再拍一个《误杀2plus》?
视频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6KITZAU-qPrxJet8jwBMFg
今天聊聊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2》。
片名Drishyam 2 (2022),别名视觉2。
这是一个有关人类复杂性的有趣故事,并不是简单的善与恶。
在评《瞒天误杀记》的时候我就写过,《瞒天误杀记》最初的原版故事由印度导演吉图·乔瑟夫(Jeethu Joseph)在2013年自编自导,中文译名是《较量》。
《较量》拍摄语言是类似方言性质的马拉雅拉姆语,马拉雅拉姆语使用人口仅2000万,影片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
2014年被翻拍了一次,还是叫《较量》(Drushyam),改成了另一个小语种泰卢固语,不过使用人口有8000万。
再后来,《较量》翻拍成《瞒天误杀记》,采用印度的大语种印地语后,立刻就火了,全球票房超过11亿卢比。
后来中国也翻拍了这个故事,名叫《误杀》。
几次翻拍在剧情主线上都没有多少改动,都是小人物在面对滥用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时,选择用自己的智慧自救。
2020年5月21日,《较量》男主角莫哈恩拉(Mohanlal)在他6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将拍摄原版故事续集《较量2》。
《较量2》是《较量》的正统续集,情节发展接着前作,让这个精彩的故事更上一层。
《瞒天误杀记2》翻拍自2021年印度马拉雅拉姆语电影《较量2》(ദൃശ്യം 2)。
本片中专门标注致敬已故导演尼西卡特·卡马特(Nishikant Kamat),他执导了第一部《瞒天误杀记》(Drishyam,2015),在《瞒天误杀记2》宣布前的几个月去世。
导演阿比谢克·帕塔克(Abhishek Pathak)接替执导了这部电影。
《瞒天误杀记2》严格遵循原版电影的故事情节。
观众如果看过原作,那么就会自行完成剧透,缺少了悬疑电影最核心的悬疑惊喜,但剩下都还不错。
如果没有看过原作,那么本片将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续集。
国产电影《误杀》也有续集《误杀2》,不过和原故事已经没有关系了。
翻拍的时候,影片结局为了符合各种需要,剧情上安排肖央自首了。
现在原版的续集出来了,国内再想翻拍也不行了,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只能再编故事。
《瞒天误杀记2》相比《较量2》更加紧凑,片长时间有所缩短。
故事更加集中于第一部电影中案件引发的后续,次要角色的情节被缩短。
另一个改动是塑造了新的反派角色塔伦。
遇害者的母亲米拉一直没有放弃也没有原谅维杰,并且仍然一心想把他抓起来。
新任警察总监塔伦是米拉的同学,他大胆地和米拉合作,设下圈套引诱维杰入套。
故事发生在少年失踪六年之后。
维杰和老婆、两个女儿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印度果阿地区的虚构城市庞多利姆。
维杰酷爱电影,盘下了一家电影院,还筹备剧本准备拍摄一部电影。
警察们则没有放弃调查维杰,而是暗戳戳地继续布控。
影片继承了这个系列的特点,将反转留到影片后半程,并且是接连多次反转,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罢休的那种。
《瞒天误杀记2》前半程时间都将重点放在藏尸地点上,片里片外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心思全放在地点上。
警方和维杰展开心理大战,就看谁能扛得住。
这个故事探讨了内疚和救赎的主题,让观众决定谁应该受到惩罚,谁应该被宽恕。
相信看到最后观众会有自己的判断。
就像影片所说,维杰智商很高,但活得很累。
他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稍有风吹草动就要执行相关应急预案,心理压力极大,稍有闪失就会满盘皆输。
观众一直跟随维杰的视角,也会很容易将自己代入维杰的视角看待整个故事,自然而然地同情被欺压的弱者。
对比一直作威作福的米拉,影片中角色的阶级性就出来了。
一边是聪明的无辜者,另一边是凌驾人民之上的暴力机关,人心向背结果显而易见。
思考内疚与救赎,接受惩罚和宽恕。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首先,整体逻辑不逊于第一部,甚至觉得比第一部更有人性的深度。
电影每一秒都不是白给的感觉,环环相扣,每个证据每个细节都给了解释。
最后真的没有想到是偷换的尸骨,实现的偷天换日,看到维杰在警察局认罪的时候,绝不会想到剧情会反转到这个层面,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维杰好会利用身边的人,在2016年联系了著名的编剧,对他的这个布局进行了逻辑上的审视和判断,对于后续的发展汲取了素材支持,在写小说也在落实他的布局。
最终编剧出现在警察局也是想说明,当时维杰找他写小说拍电影的细节与维杰自身经历非常相像,自己变成了帮助他逃脱制裁的帮凶,得说清楚啊。。。
维杰表面波澜不惊,其实已经布置好了一切,永远留有后招,这次双方博弈我给95分,对方派出了卧底,攻破男主的家人,我方男主一人大杀四方。
始终没有告诉家人,是他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
1、剧情每个穿插的小细节都是跟男主的布局有关,包括墓地的师父、法医的保安、编剧,都间接促成了男主布局的成功,最终在揭开最后的面纱时,有种原来是这么回事滴感觉一直在想女主和女卧底的对话是不是可以作为有力证据,毕竟已经默认是行凶的人,后来看到男主做了一个《误杀》小说的局,就可以破解那些对话录音的指控,谈论小说剧情。。。
2、男主对于家人的守护,使得剧情不止是一个悬疑片那么简单,为了家人可以独自扛起一切的担当,对于家人出现的问题也从没有过埋怨和指责,也是导演和编剧对于男性的一种期望吧。
2022印度犯罪片《误杀瞒天记2》,翻拍自2022印度电影《较量2》,豆瓣评分7.4,IMDb评分8.5。
正如2015年的《误杀瞒天记1》照搬2013年的《较量1》一样,2022年的续集《误杀瞒天记2》同样照搬2021年的《较量2》,一模一样,是纯粹的翻拍。
由于印度电影的片长都要2个多小时,中间要有场间休息,所以《误杀瞒天记2》《较量2》为了将剧情分为上下两部分而使得前半段都较为平淡,剧情拖沓,节奏感不强,和后半段反转再反转的紧凑节奏完全没法比。
印度电影中间设置场间休息对于创作非常不利,很多电影都因此而破坏了完整性,编剧和导演硬生生地要弄出个分界线出来,从而经常会上半段拖沓,下半段紧凑。
第一部的原班人马全部回归,继续猫鼠游戏,继续斗智斗勇,继续成功脱罪,继续为了家人而不择手段。
续集故事的构思非常新颖,和第一部的脱罪手段完全不同,两部电影的脱罪手法都非常精彩,男主是绝对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一部和续集都与男主爱看电影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前作男主是将电影情节实战到现实中,续集没有延续这么做,续集中男主将电影兴趣发扬光大、做了制片人和编剧,以编写剧本为借口、探讨脱罪手段的可行性。
前作是男主独立构思脱罪手段,续集是男主借住外力来为自己脱罪服务。
续集中男主运作的电影迟迟不上映,故事出书只卖了几本,只有男主自己知道一切只是个幌子。
本片在挖出尸体时的反转,是意料之内的,很显然挖出的尸体肯定不是被害者,如果那样的话男主就伏法了,影片也就没意思了,两部影片的娱乐性就在于玩弄司法而成功脱罪。
男主真是个为了家人不惜一切的狠角色,不断和尸体打交道。
两部影片的价值观都是定位于男主不惜一切保护家人、知法犯法对抗司法体系,两部影片因此而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但是从法律上讲,男主犯下重罪却逍遥法外,价值观在续集并没有予以修正。
理顺一下《较量》《误杀》《误杀瞒天记》三者的关系——印度2013年的《较量1》是初版,印度2015年的《误杀瞒天记1》翻拍自《较量1》,中国2019年的《误杀1》翻牌自《误杀瞒天记1》。
本片(印度2022年《误杀瞒天记2》)翻拍自印度2021年《较量2》。
中国2021年的《误杀2》翻拍自美国2022年的《迫在眉梢》,和《误杀瞒天记2》《较量2》没有任何联系,简单理解,《较量1》=《误杀瞒天记1》=《误杀1》,《较量2》=《误杀瞒天记2》≠《误杀2》。
20230119私人顶级电影院观影之《误杀瞒天记2》《误杀瞒天记2》是军军2023年到电影院看的第4部电影,也是在私人顶级电影院观看的第72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581部电影。
有第一部珠玉在前,第二部确实压力很大,而且还换了导演,据说第一部的导演已经去世!
[捂脸]演员们演技都在线,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影片前面大半段铺垫太多,过于平淡,最后半小时非常精彩!
反转不断!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呲牙]最大的特色是影片配乐简直吓死人,用罗导的话说,钱都花在配乐上了。
[捂脸]增加的新角色光头警察局长还是挺酷的,眼神犀利,就是手段还不够高明。
女神塔布和萨兰(男主妻子)以及男主大女儿都很美。
精彩台词:他将开始他的电影,但是我们将记录结局。
不要责怪你们自己,现在很难找到好邻居。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十字军东征,要么赢要么输,永远没有妥协!
真相就像一粒种子,不管埋的多深,都会破土而出。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监视他,其实是他一直在监视我们。
豆瓣7.3,我给7.5分,我爱印度电影。
该剧豆瓣评分7.3分,但我个人只能给7分(8-0.5-0.5),半分扣给剧情直接“艺术借鉴”原作,几乎没有二次创作,半分扣给里面的任务塑造。
首先要吐槽一下,印度人原来也搞翻拍这一套啊——《误杀瞒天记》原本就翻拍自印度电影《较量》,这一部翻拍得质量很高,知名度远超原片,这一点无论是从豆瓣评分来看,还是从《误杀》翻拍自它来看,都毫无疑问。
但是,《较量2》上映了,你《误杀瞒天记2》又赶着赶着上线了,这也太商业片了吧?
接下来看看剧情:原本较量2相比于1就有一点点强行续写的感觉,有不少不合理之处,然而瞒天记2的剧情和较量2相比,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但也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高情商:尊重原著;低情商:基本照搬)。
对于看过较量2的人来说,瞒天记2可以说一点意思都没有,翻拍就算了,不仅没有减少较量2里面的不合理之处,反而把男主老婆塑造成了让人讨厌的受害者形象,看得人窝火。
我只能说,对于没有看过较量2,并且又看过瞒天记1的朋友,那么可以看一看瞒天记2,不然的话,还不如直接看瞒天记1+较量2。
随后,就来到我比较喜欢的吐槽环节了,犹豫槽点太多,挑几处我最不喜欢的点来吐槽吧:1、新角色警察署长(具体职务忘了)可以说除了耍几个帅,装几个X,啥用没有,关键剧情的推进要么靠恶警察,要么靠女警察长,可以说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强行加戏。
他一出场的时候那气氛啊,音乐、背景、场景全部搞得牛B哄哄的,自己和自己下象棋,还说什么“想敌所想”(大概这么个意思),结果全片他从来就没想到过任何男主想到的情况,“破案”还是老三样:监听、恐吓、刑讯逼供。
破案全靠运气或者非法手段不说,挖出来东西了,检测结果也不等就非要强行抓人还要开听证会进行审判,怎么,是怕在等检测结果的几天内,男主在你们经常眼皮子底下跑了么?
当然,结合后面男主还能跑到警局搞事,他的火急火燎赶着审判好像也有几分道理,只能说又是让我们观众自己帮电影自圆其说。
2、诸多刻意的巧合,或者逻辑上的漏洞,比如:(1)男主的监控价值无量,并且男主刚好就看了监控,并且伙计刚好就听到了警察在干啥,不然就和家人出去玩儿了(当然,这个都还好说,毕竟他只要看了监控发现警察局异常,自己去了解也可以,但又可能直接被扣住了)。
(2)警方的监控形同虚设,男主不知道多少次在警局或关键地点来去自如了,警察愣是就没发现。
(3)要是警察发现东西后,当天就检验呢?
就不能凌晨挖出来,第二天白天检验么,男主这风险也太大了,全凭巧合和太多人是饭桶过关。
(4)男主资助的那个人直接成了同伙,那警察就不能查到这条线?
(5)影片中的证人或者证词,都是7年后唰唰唰就集中出现了,咋滴,7年前就没有一点风声呗?
比如那个在雨夜看到了男主的邻居。
或者说,这个警察署长,是新上任的,今年才到的当地?
(6)如果那本书出版前,警察就找到了东西呢?
又或者,警察找到东西后,按照书中的情节,直接去找书中被“勾搭”的两个人顺藤摸瓜呢?
其实,还有很多槽点,实在是吐槽不完,这一趴就到此为止吧。
不过,这部片子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不然我也不会给出初始分8的评分。
我觉得本片还是有几个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精彩的地方我就不过多赘述,只给大家抛个砖引个玉:1、人性的恶。
这一点电影有太多的展现,不仅仅只在片中的“上层”人士,比如官僚主义,欺软怕硬,又或是男主身份地位转变后身边人对于他看法的变化等等,更在于贯穿片中的社会和人的混乱。
2、所谓的合法与合情。
这个东西更不宜深聊,我们只需要知道,有的时候,即使是正确的事情,做了之后也会导致诸多问题。
更何况,男主合情的行为,其实也充斥着不合法的内容。
3、男主一家(除了他自己以外),面对再次被纠缠的惊慌失措。
在那种情况下,慌乱与害怕其实才是人之常情,这很真实,虽然男主老婆有点用力过猛导致我很讨厌她,但也正是这样才引起了戏剧冲突,也让我们加强了记忆点。
4、最后,自然还是这部影片的多重反转了,虽然这些反转和较量2可以说一模一样,但至少没有去胡编乱造吧。
总而言之,《误杀瞒天记2》单论影片本身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如果是看过《较量2》的朋友们,那我觉得就没有必要看了。
看了一下,真的欲摆不能。
说心里话,我把相关的电影都看了,有的还不止看一遍一遍。
这个真的没有想到,计划竟然如此美丽,步步惊心。
太周密了,其实堪比现代的福尔摩斯啊。
人呢,看来是要多读书啊!
活到老,学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误杀满天计1,我也看了。
还有哪个国产的瞒天记也看了。
期望太高了,狗尾续貂的作品
b电影两句话的剧情硬是演了两小时
几乎每场戏都是按照双倍的时间去加长拍的,不断的慢镜头,为了营造紧张气氛强行上配乐,真的有点受不了了,建议边玩手机边看吧,整体也没第一部刺激,男主像是能买通警察以外的任何人,那也挺无敌的~
第二部比第一部差是注定的,因为在第一部完成度极高的情况下,第二部能讲的东西已经很少很少了。而把第一部已经知道的事实,再做一遍无意义的证明题,实在是没有看点,要我说这部不应该叫误杀2,要不然就是另外开启一个新故事。因为故事局限性导致原本就冗长的前奏显得更无趣了。另外很反感的就是男主妻子那莫名其妙的道德感,明明男主是为了保护这个家在拼尽全力,她还不高兴了,那些不该知道的事情,问东问西有什么意义还有就是我为什么要再看一遍暴力审讯?
原班人马好评
最后20min太精华了 所有的一切都合乎情理 又出人意料
很多细节交代太直接,生怕大家看不懂,没必要。
悬疑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并没有一直在反转,从故事整体结构看就反转了一次,而且是编剧用上帝视角强行反转的,这样的反转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尴尬,中间一点拉扯的情绪和较量都没,就是一口气用上帝视角交代了一遍完事了,难怪评分没上去。。。
为了出个续集,编了个故事。反转的有点不可思议啊……
为了保护家人,我必须预判你的预判。高潮全在最后的反转,男主的缜密思维得烧坏多少CPU?把真相写成小说或电影,让真相无路可走
比起诸多印度歌舞神片,这部节奏还算是紧凑的,虽然也有140分钟的时长,但多数时间还是在讲正经事,这也是从第一部就保持下来的优点。可这续集,是真没太大必要,第一部最惊艳的就是结尾,还有些讽刺的意味在。这部续集就直接把上部的精彩抹杀了,为了反转而反转,依然是依靠叙诡,但好活用过一次就不会再吸引人了。
139 分钟的电影居然一直压抑到最后 15 分钟开始爆发…在必败之局依然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这编剧能力也是有通天手段,当然能再紧凑些少一些生日party 之类的合家欢情节也是极好的
1其实是小人物与权势人物的交锋,2从动态故事变作了静态对抗,可看性太低了。尽管保留了1中有一些受到好评的剧作方式,但仍不够好看
狗尾续貂。如果那天晚上警察局里面没有,为什么会被目击?能取出骨头,为什么要替换另一个?这么大阵仗只为了逗警察,什么鬼逻辑。
一切都在男主掌握之中,和关键助攻打好关系真是决胜关键。
太一般了,拖沓
一直以为我们在盯着他,其实是他在盯着我们。
前面太慢,后面太快,漏洞太多。
和《较量2》相比,确实优化了一些场景调度和叙事方式,还是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