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宋康昊扮演的理发师把患拉痢疾的儿子送到警察局那一段。
想起了刘心武的小说《钟鼓楼》,内容如下“你坚持原则,我见识过1女儿这话,像锥子一样刺伤了他的灵魂。
……那是1968年。
女儿17岁,临高中毕业,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在那“红色风暴”之中,他们一家三口全都迷迷瞪瞪。
韩一潭诚惶诚恐,惟求自保。
葛萍庆幸自己教的只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免受五、六年级学生的胡闹式“冲击”。
女儿不是“红卫兵”,却也还算不上“黑崽子”,又不敢当“逍遥派”,每天到学校里去参加运动,完全是随波逐流。
但毕竟年轻幼稚,“近朱者则言赤,近墨者则道黑”……有一天中午,女儿回到家中,大家围桌吃饭时,忽然散布了一些听来的关于江青的传闻和坏话。
韩一潭和葛萍都吓坏了,两人异口同声,严厉地斥责了女儿一番,弄得三个人全都没吃饭就丧失了食欲。
葛萍那天要参加一个区里的批斗会,提前走了,剩下韩一潭和女儿两人。
韩一潭不知怎么的,心里越想越发毛。
那时候他家隔壁住的还不是澹台智珠一家,而是一个工厂里的“造反派”头头,韩一潭总觉得女儿的“恶攻”一定已被隔壁听去。
况且他心里也确实感到女儿的“恶攻”罪孽深重,万万不能容忍。
他想出路只有一条——争劝坦白从宽”。
于是乎……他竟带着哭哭啼啼的女儿,去到派出所“自首”!
现在连他回想起来,也觉得简直不像人世间能有的事!
倘若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如今写成小说,写成叙事诗,写成回忆录,把稿子交给他看,他一定会提出意见:“请不要胡编乱造!
你这情节缺乏合理性1然而,那竟的的确确是真的!
而且,还有更加令人难以相信的细节——他是骑着自行车,把女儿驮在车后,带到派出所的。
他骑着车,女儿坐在后头!
他为什么要骑车去?
为的是快一点到达派出所?
快一点葬送女儿?
女儿当时怎么不逃走?
怎么竟顺从地坐到了车架子上?
怎么虽然呜呜咽咽感到万分委屈,却又跟他一起到了那派出所?
1968年。
记住那一年。
确确实实出现了那么一件极其怪诞、极其荒谬的事。
他,和他亲生的、惟一的女儿。
那一年他已经39岁,而女儿才刚刚17。
那时候的派出所是什么状况?
一百个派出所可能出现一百种状况。
“砸烂公检法”嘛。
原有的政策可以完全抛到一边。
他的女儿进入派出所以后,会是什么命运?
从逮捕法办到交给革命群众“游斗”,从被活活打死到被迫自尽,全都可能!
当然,韩一潭把女儿主动送去,心里想的确实是哀求“从宽”,能不能训斥一顿便罢?
能不能开一两次批判会便放她“过关”?
能不能只是“文斗”而不要“武斗”?
……真像做梦一样。
偏他们去的那个派出所里净是好人。
当时派出所似乎军管了。
在一间接待室里,有两个穿军装的人。
他们不动声色地听完满头流汗的父亲那语无伦次的“自首”,不动声色地望着抖成一团的犯有“恶攻”罪的女儿,最后竟连一句训斥也没有,只是互相对望了一眼以后,一前一后地说:“行啦行啦,回去吧,回去吧,以后注意就行啦1“去吧去吧,别来啦,别来啦1事情出乎韩一潭意料,就那么了结了。
他再用自行车把女儿驮回了家中。
他望着与邻居相隔的那一堵墙壁,心里踏实了许多。
女儿却哭得喘不过气来,她到这时才体会到刚才所发生的一切所包含着的凶险。
她之所以得以逢凶化吉,完完全全是出于一种不近当时情理的偶然。
《孝子洞理发师》是一部具有浓厚社会性的滑稽喜剧片,它描写了象征平民阶层的理发师,在偶然的机会下成为总统专门理发师后发生的故事。
该片的部分片段会令人联想起韩国前总统朴正熙,而总统及其亲信们的喜剧化形象也引人关注,同时在影片中还出现了描写大国家党代表朴槿惠小时候形象的短发少女镜头。
因为片中涉及政治题材,该片也引起了许多政治人士的关注。
不过由于片中的总统是个带着专制色彩的角色,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他们认为该片通过成为政权牺牲品的理发师,太过尖锐的讽刺了绝对权力。
虽然电影内容是虚构的,但有些情节暗示了当事者正是朴正熙总统,而该片描述政权迫害理发师的情节,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歪曲历史行为。
当男主背着残疾的儿子寻医求药时,庙中的小和尚给他指明去深山找一位老道。
老道却说了以下的话。
男主一开始还嘲讽地说是一位高级的心理咨询师而已。
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越来越离奇,甚至是契合了真实的历史,老道的话应验了。
然后男主就信了。
这真的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情节?
河的对岸住着大毒蛇,大毒蛇变成了龙🐲......
关于理发师的电影,看过好多。
宋康昊扮演的理发师,我觉得是最像一名真正生活在我们生活里的真实的可以触摸得到的理发师了。
当然,整部电影,其实跟理发师的关系不大,虽然完全是按照理发的路子讲述故事,但人家真的不是讲理发。
每当看到 宋康昊的演技,总会想说,为啥中国没有这么好的演员,然后脑子里过一遍现在数得上号的港台内地男一号,你自己都起自己羞得慌。
问题在哪,那可能又要骂一遍万恶的电影审查制度了。
这个就不提了。
整部电影的色彩是我最喜欢的,完全是属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和韩国的那种色彩,金黄色的阳光下的秋天里的60年代70年代的样子,实在是带着那股伤感抹不去、擦不掉。
之所以说人家电影产业比咱现今不是多少年,就这么一个小片子就完全可以感觉的出来,我都不是说整个的表演、故事情节、美工、音乐这些,技术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地球村里,完全可以做到一致,只要肯花钱。
关键,是理念,对待电影的理念。
影片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善恶、因果这种东西的明确,而是纯粹的讲述一个小人物的傻瓜一生,我不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如此怯懦的人,我相信导演也不相信了,所以给了他一个神话了的、意向了的美好的结局。
片子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想往里边去深化理解,很难。
你搞不懂,我搞不懂,不过,舒服就对了,你知道,这电影,我们感受到了爱,ok!
最近在微信阅读上买了《朴槿惠传》,完全是因为看了这部关于她爸的电影。
其实我是对政治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但是最近看的韩国电影让我觉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还挺曲折有趣的,当然是抱着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
今天讲的影片叫《孝子洞理发师》或《总统的理发师》,又是宋康昊主演的,讲述韩国总统御用理发师的生平小故事。
影片中描述的总统,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宋康昊饰演的理发师,叫孙韩茂(翻译问题,名字有很多版本)。
韩茂性格单纯温顺,从不惹事,相信政府,是个老实守本分的理发师。
在青瓦台附近的孝子洞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看上了学徒,与她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南安。
因帮政府抓住了“间谍”,孙韩茂受到了朴正熙的接见,发生了人生的转折。
自那以后,孙韩茂成为了朴正熙总统的御用理发师。
第一次给总统理发,孙韩茂紧张到划伤了总统的脸。
伴君如伴虎,这份职业看上去很荣耀,但是韩茂心里忐忑得寝食难安。
总统办家宴,邀请孙韩茂一家参加。
韩茂的儿子南安与总统儿子起了口角动了手,孙韩茂牵连被揍,南安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
总统出访美国,邻居们在电视上看到了韩茂陪同出席,由此深受邻里爱戴,理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朝鲜间谍携带的马克萨斯疾病在南韩蔓延,政府怀疑感染的人群接触过朝鲜间谍,于是下令逮捕所有疑似感染人员。
南安因痢疾拉肚子被怀疑得了马克萨斯病而抓,受到了电刑拷问,虽然最终安全回家,但双脚瘫痪无法行走。
韩茂一生胆小,不惹事,看到儿子瘫痪,他崩溃地拿着剪刀在街上大骂,哭着剪自己的头发,这段超级虐心,泪崩从那以后,韩茂背着儿子访遍名医,在荒山野岭处寻一隐居的大神,他可以治好南安的身体,但是他告诉韩茂,南安的精神需要韩茂来治愈。
大神指点韩茂:南安的命运如此痛苦,是因为河对岸的毒蛇变成了一条龙,过几年龙死去的时候,它会在葬礼上乘着菊花车离去,你要把它的眼睛挖出来,就着菊花用水烧开,喂给南安喝,就能好。
这时的韩茂,还没有明白这条龙是谁。
直到朴正熙总统因两个心腹下属长期不和而被其中一下属枪杀身亡,孙韩茂在总统的悼念会上明白了菊花车就是总统的灵车,那条龙就是指朴正熙。
于是孙韩茂冒着生死溜进青瓦台,用理发刀刮下灵车上肖像的眼睛部位。
朴正熙出殡那天,灵车在理发店前熄火很久。
孙韩茂按照大神的指点,让南安服下了偏方。
结束了18年统治的朴正熙时代后,全斗焕夺权上台,新总统要求孙韩茂为他理发。
一向顺从胆小的韩茂,面对地中海发型的全斗焕,说出了最大胆的话:总统先生,等你头发长出来,我再给你来理发。
就这样,韩茂被揍了一顿后回到了家。
已经成年的南安,终于在某一天可以离开拐杖直立行走了,渐渐地南安已经可以和韩茂一起骑自行车了,告别青瓦台的韩茂开心地享受着父子情深……这就是总统理发师的故事,平凡悲伤又温情质朴。
虽然网上说是韩国版《阿甘正传》,但让我联想到的却是任达华和吴君如演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
也是通过小孩的视角,描述那个年代香港小市民家庭的悲欢与沉浮,与《孝子洞理发师》一样,《岁月神偷》也很值得一看。
我又被韩国电影惊了一小下。
也许正因为韩国电影也可以把总统被杀当作幽默写在剧本里,所以即便中国电影票房动辄上亿在韩国电影面前怕是还要甘拜下风。
晕,一开始就扯的有点远。
想说最后儿子康复的原因,也许跟父亲冒死刮下来塞进嘴里又屙出来的那点儿灰关系不大——理发师无慧根,未免对老神仙的话断章取义了。
真正的药是他终于敢对那个强大的力量说不;而“说不”背后的,是那个权威终于在心中走下神坛——政治终究丑陋,不仅丑陋,且幼稚无聊。
这是一个屁民觉醒的全过程,时间有点长,代价有点大,但终究还是醒了。
故事一气呵成,完全不见韩国电影中常犯的拖沓,细节的处理也很出彩,不是说笑中带泪那么“恶心”,起码也可以叫幽默而深刻吧。
这么牛的片子到目前为止观看人数还木有过千,还真是小可惜啊。
朴正熙(简称朴):戴将军,久仰久仰。
戴高乐(简称戴):朴总统,欢迎欢迎。
朴:戴大哥家教开明严谨,为人师表啊。
戴:朴老弟虽贫农出生,但志比天高啊。
朴:大哥的“6.18宣言”,犹然在耳。
戴:老弟的“烽火军演”,开天辟地。
朴:过奖过奖,“戴高乐主义”才是气吞山河啊。
戴:客气客气,“汉江奇迹”更是惊天动地。
朴:惭愧啊,遭人枪杀,不得善终。
戴:无奈啊,黯然离场,告老还乡。
朴:传说死后挖去了我的眼睛,瘸子吃了能走路。
早知道早挖给他了,反正年纪大了,已经看不清了。
戴:传说我辞职后不但没引发混乱,人民的生活反倒越过越好。
早知道就早点下台,留点时间安享晚年。
历史到底是骨相清奇的剑锋,还是犹疑停转在红牙板上的晓风残月,终究是不得而知。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提邻居腹泻的事情。。。
在腹泻盛行时,理发店邻居被带走,通电后笑啊笑啊笑。
后来儿子因为腹泻被带走,通电后也是笑啊笑啊笑(电影铺陈:其他人都是很痛苦,说明电后笑具有特异性)同时自己叙述说,自己爸爸从来不腹泻。。。
所以,很有可能这个孩子不是宋汉墨的,而是邻居的。
前半部分其实比较沉闷。
也不是励志片,和《阿甘正传》完全不像。
这是一部韩国政治剧情片。
所有的转折从青瓦台事件开始。
影片正式进入伟大行列。
审讯理发师儿子这一段用魔幻超现实表现,非常赞。
有一丝《美丽人生》的影子,但我认为不输于《美丽人生》,甚至可能更强。
五光十色灯泡如晚会那般闪烁,审讯员化作摇滚明星唱歌摇摆。
这是残酷的审讯给孩童带来死亡前的幻觉,还是其他,影片没有交代。
但接下来被四肢捆绑蒙住眼睛随意扔在家门口似乎揭示了真实的答案。
没想到2005年间韩国电影就达到了如此高度。
理发师发现儿子无法站立,他拿起剪刀冲到街道,痛苦地剪头发,边嚎叫“我是总统府理发师”。
这一幕非常克制,没有出现以为的逆转和高潮。
但这是最好的处理。
因为真实,反而强大。
理发师背着儿子跋山涉水桥段,背景音乐非常赞。
低沉的鼓声持续不停,让人不安但仍然非常克制,如地火在搏动。
没有喧宾夺主,但预示后续的高潮即将到来。
韩国电影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导演、编剧、演员,还包括音乐。
中国电影差距也是全方位的,也许在某些方面差距不大,但在电影配乐上绝对是短板。
国内电影配乐拿得出手的很少。
很多电影配乐要么意境不符,要么没有推动剧情发展。
配乐这部分就好比国画中的书法。
没有多年的积累和底蕴,书法就把画家能力出卖了。
我注意到韩国电影音乐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有些是商业片的风格,如《登陆》之类。
也有一些品位相当不俗,如前段时间看的《小姐》,气氛阴翳潮湿,居然很有英伦风格。
这部片子的配乐也相当赞。
影片最后理发师以自己卑微的方式站立起来,没有想象中的气壮山河,但更加可信,更加感人。
唯其弱小,方显伟大。
历史的改变,恰恰来自这些蚁蝼。
布衣之怒,可以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但也敢说道:等总统你的头发长出来后,再叫我过来!
非政治纯情感人性向切入,电影粗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父亲是个随风摇摆的市井小民形象。
阴差阳错做了总统的理发师,却也是在权势中唯唯诺诺连喘口气也是小心翼翼,哪怕面对的只是个卖煤的人也是如此。
在儿子眼中应该也只是个腰板都挺不直的父亲。
贯穿全篇的应该就是父爱了。
无论是怎么样的父亲都是在为儿子着想。
哪怕曾经糊涂。
转折点: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去深山看大夫。
大夫说:身体我能治,孩子的心却只有你能去治。
然后转折后的正式开始就是总统遇刺并换届了,也表示那个唯唯诺诺直不起腰板的父亲形象也随之换掉了。
先不说那个药方是否离谱是否有效。
但最终孩子站起来了,跟他父亲最终在新总统面前的蜕变不无关系。
父亲说:“总统,等你头发长长了我再来吧。
”说完这句话,一身舒坦,虽然被胖揍一顿,但是腰板好似也站直了,至于儿子,当然也站直了。
虽然看似不应该有关联的两件事却用这种荒诞的手法串联在一起,为的就是说明:父亲,你知道你可能会影响你孩子至少半辈子吗?
1.多希望早日看到天朝的电影题材解禁,到时候,希望能有人模仿本片拍一部《长安街上的洗头房》。2.听说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被韩国人买去,近期要开拍,窃以为《孝子洞》和宋康昊的表演可以成为《许三观》的标杆。3.夏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4.总统先生,等您的头发长够了,我再来吧。
宋康昊这脸最适合挨揍了
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不想再去诉说对韩国电影审查的羡慕。回顾历史,方知耻辱。就电影本身而言,没了政治反讽简直一无是处。没觉得宋康昊演得有多好,可能是期待太高,总觉得乏力。建议看片之前去百度一下韩国52至79年的史实,很有必要。
四舍五入总统为什么做不到全票通过?
青瓦台不愧是韩国风水最差的地方,韩国电影总是喜欢用小人物来反应大历史,张勉贿选、朴正熙516政变、全小将1212政变,甚至还有金载圭射日的场景,滚滚大潮过去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最终也只剩下尘埃了。
阿甘正传影子。我们国家是民主政治。苦难有中国人多吗?
隐喻 对政治题材不太有兴趣
荒谬的疟疾就是接触过敌方的人的理论。以喜剧形式反映当时审讯的残酷。三星半
让你抠眼珠子为啥抠的是图片上的眼珠子......
2012 12 7 电影资料馆 讽刺到位
就像《国产凌凌漆》里的大反派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是走资派黑五类,那走资派黑五类生下的小孩也是走资派黑五类吗?汉奸的十八代祖宗和十八代子孙都是汉奸吗?!不过,韩国的电影还真敢拍,什么都敢拍。我觉得韩国还是很民主的,至少在理发师揶揄了新总统的秃头以后,他还活着,不是吗?这个理发师也真是傻,应该继续给新总统理发,这样理发师的孙子就可以给别人炫耀自己是总统理发师的孙子,说不定也能混个红三代之类的,娶个女明星玩玩。
我记得最牢的情节是额外五张选票。#20180306
以小见大,把整个韩国社会的政治矛盾浓缩到一个普通家庭之中;无意间成为了总统的御用理发师,受人尊敬的同时,也受到了无声的政治压迫,作为一个旁观者,却也逃脱不了体制下漏洞里所带来的威胁;他是一个理发师,也是一个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卑躬屈膝,却从未想过放弃,但当他敢于说出真相的那一刻,那些无形的压迫已经慢慢退去。
棒!本来以为是阿甘正传式的喜剧片(前半部真的好好笑啊),到了后半部变成了对政治下的人情的描绘。也不是苦大仇深的揭露片,态度分寸拿捏的非常好。同样是从儿童角度出发的革命历史题材,比13X好出一条街,儿童视点之外的事件通通一笔带过。通电点灯泡 真的是残酷温情。还有宋康昊刮眼睛的哭演技啊!
【Netflix】历史风起云涌背景下的普通人故事。以一个青瓦台附近的理发师一家三口的故事,串起韩国从“第一共和国”末年到“第五共和国”初年,即朴正熙执政前后的20年重大历史事件。政治为背景,喜剧为形式,孩童为视角,亲情为内核。巧妙地避开“美化独裁”的问题。主人公无论是否有自我的政治立场,无论为谁服务、被谁呵斥,始终保持勤恳踏实的态度,也是为人之道。只是一部温情有余深度不足的小品,且影像拼接特效有所穿帮。
所以说小孩子话多呢
少了阿甘的一点点精髓
看完这个决定了解一下韩国近代历史 - -
不觉得拍的很尴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