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Light》电影海报上的宣传是“一部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片”,希氏的片子我看得不多,对恐怖片也没多少研究,只是总有种想看又怕看的心理,但我觉得《Half Light》并不能算一部很地道的希氏风格的片子。
因为它的剧情,可以让稍有经验的观众在电影放到一半时猜到幕后的阴谋策划者~(汗~~难道导演就不能让演坏人的演员在还没有暴露时神情不要表现得那么明显吗?
) 但是,尽管我对剧情猜到了七七八八,但看的时候还是受到不少惊吓,心脏跳动的频率不断增高;因为对一部惊悚片来说,《Half Light》的音效是非常不错的。
从利用音效对悬疑氛围的营造,长镜头的逐渐展开,特别是瑞秋在镜中看到鬼魂在抚摸自己头发那一幕,渲染得秒秒惊心,让观众跟瑞秋一样感受到越来越沉重的恐惧压迫,惊悚效果十足。
我个人看完此片后,觉得导演如果以后拍爱情片,效果应该不错。
他对片中宏大的小岛场景、优美的音乐、丰富的色彩的掌控,都让人感觉非常唯美,赏心悦目。
本来以为是个温情的爱情片。。
结果从托马斯被溺死就注定一切不是温情牌作家怀着内疚的心来到无人的小岛上疗伤到最后从神秘女口中忘记他的死,所带来的疼痛,保留美好回忆中释怀。
安格斯的出现消失再出现一切显得无比风暴欣赏黛米在里面的装术每套衣服都好喜欢一切杀戮者无例外的由最好的朋友和丈夫扮演借鬼神灵魂的方式演绎让人感觉到心痛不过我还是坚信因果报应不会对周遭的一切失望不相信鬼神论一切是由人缔造出来的
1.Demi的儿子是意外死亡吗2.Angus7年前死了,新出现的Angus是另一个人和Sharon她们串通好假扮的吗?3.如果和Demi上床的人是假扮的Angus,他在灯塔1层准备假装杀死Sharon的时候,Demi在天台上看到和Angus一模一样的人又是谁?
对生命中已经逝去的人,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因为只有生命才值得回味,而死亡只不过是其中最短暂的一个瞬间,虽然这个瞬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无法更改以前存在过生命。
如果有那么一个群岛,那么一个灯塔,那么宜人的小镇生活,这就是很多人理想中养老的生活。
孤独是一种美,当你习惯了孤独以后就会喜欢上孤独。
一个作家总会遇到自己的创作困惑,因为某种变故,也因为想象丰富,总产生很多奇怪的幻觉。
过多的金钱总会引发罪恶,一个已经没有情感的丈夫合乎情理地为了霸占妻子的财产,而策划了一个阴谋,甚至也利用上了妻子的困惑。
当在如此神秘的小岛遇上如此一个人,如此这样的风景,如此的意境,最后的爱情只是水到渠成。
海风、沙滩、骏马、爱情,那样生活注定是短暂的,因为那样的幸福太美了。
虽然最后扮演情人的男子死了,可他到底是不是灯塔的原本的守护者,谁都不知道,而阴谋者如同7年前一样死了。
汤姆斯说:请忘记他的死亡,记住他的生命。
我们只需要这样就可以,以此来缅怀已经逝去的那些人!!
给三颗星就是因为风景不错,该片作为旅游观光向导可以,身为一部悬疑片还不够格,再说黛咪摩尔也老了,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发生艳遇显然已经不适合她这个年龄了,片中只有当丈夫把她从船上推下水,摩尔露出小腰的瞬间稍稍显示其当年的风韵
只是刚好碰上我的心情很是个一般般。
既然都这么一般般下去了,就恶毒地评论吧。
这是一部非常拙劣的电影,如果他是本书的话,还可以,看书的时候有时是可以接受一些超自然力量在不应该出现的场景下出现的。
但是如果是电影,就很难处理。
前三分之二都处理得很好,包括女主的朋友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那场,很经典。
但是当女主朋友出现在小屋里给雇佣的男配钱之后,整个剧情就急转直下的差。
这是一个阴谋,就请老老实实地走这么一个阴谋故事来,完善它,让女主识别它,突破它自救。
既然有些安排是特意的,那么就让这些特意的安排露出本来面目,不要想想又加个温情鬼故事进去,不伦不类。
尤其是男配被附身,这种狗血的情节也能搞出来,编剧才真的是缺乏想象力,更别说后来还把场景搞成七年前重现,跟预言似地。
最后那个可爱的老头说要让安德森的灵魂安息,我刹那间觉得这原本应该是一部专访安德森的鬼片才对吧。
一个鬼被卷进了一场阴谋,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和屋子被利用,于是真实现身,发泄自己的怒气……总而言之,这部戏,DEMI MOORE已经老了,编剧又毫无逻辑,导演也无所谓观众的判断力,是阴谋片的败笔,给个两星不过分不过分!
如果按照希区柯克悬念小说来设计这个电影的结局,我想到Racheal回到灯塔,发现一切都不曾有过,就算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结局了,我们始终在猜想究竟light keeper是鬼魂重现还是由于Racheal的精神问题看到的幻觉呢?
但如果是幻觉为什么7、8年前已经死亡的人会那么清晰地甚至完全吻合的出现在自己的眼中呢?
所以我们相信落脚点这应该属于人鬼之情。
只是可惜溺水的儿子始终和母亲阴阳相隔,只是在噩梦惊醒的时候出现半梦半真的幻觉和深深地内疚情绪。
由死去的儿子的营造的恐怖氛围原来并非真实,但母亲与儿子冥冥之中又能有种灵犀,这就是似是而非,亦幻亦真。
电影给我们一个婚外情的疑似结局,让一切唯美的猜测成为幻境,原来不过是卑鄙的谋杀全套,当Racheal慢慢沉入海底之时,却是儿子的提醒让她死里逃生,让儿子的闪灵由真入假又成真,还好结局有惊无险。
light keeper终于最后关头亡灵重显再度上演7、8年前的惨案,一夜之间3人死亡。
不想追究故事结局和情节,也无所谓闪灵的真假,我惊叹的是我是如此深爱电影拍摄的地点,英国北威尔斯地区的 Llanddwyn岛,看海风、海水、礁石、海滨小屋、马,在镜头下构成一个与世无争超自然的和谐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大自然的原貌让人心动,觉得神圣。
恰好那夜心情抑郁,没想到看完片子后,觉得很轻松,一个人似乎也很完美,苦苦地笑:)
雷切尔是一名喜爱神秘题材的小说家。
她在缀有红叶的白屋子里写书。
午前的阳光照在开花的园中和园外安静的河上。
打字机奏出干净的声响。
5岁的儿子托马斯打开了铁栏。
独自在河边玩。
雷切尔做完午饭。
发现儿子溺死在河里。
一年后。
雷切尔来到海边的小镇。
在筑于山岩上的一座空屋里住下。
她梦见儿子在望景的栈道尽头抱着自己坠入海中。
冰箱上无序的字母拼出了托马斯来过的字句。
海风撩开窗帘。
她看见了闪现红光的灯塔。
她在灯塔下流连于古老的景色。
那些颓败的砖堤和木桩依然保持暖色。
蓝天下有嬉戏的马匹飘摇的植物和发亮的珍珠母。
这时她遇见了英俊的灯塔守门人。
他们一起骑马和拍照。
他们沿着螺旋形的阶梯站到了塔顶。
在风雨之夜他们听着久远的音乐做爱。
忘记了悲伤。
某一天。
雷切尔去镇上参加一个聚会。
酒吧里坐满了朴实的当地人。
他们一遍遍的告诉她。
她正在等着的灯塔守门人在7年前就死了。
这是黛米·摩尔的电影《黄昏》的上半部。
昨天夜里。
我沉醉于苏格兰迷人的海景和温暖舒缓的配乐。
那一头乱发被海风吹起露出的苍白的面庞让我心动。
之所以不把故事说完是因为下半部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连环谋杀。
不值得复述。
电影是别人拍的我们的遗憾无可挽救。
我想到了去年冬天看过的茱迪·福斯特的《空中危机》。
也是一个漂亮的开头和遗憾的结局。
她带着5岁的女儿坐飞机把丈夫的遗体从柏林运回纽约。
途中她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女儿不在身边。
她找遍了整个机舱。
地面控制室传来的核对报告认为她女儿根本没有上飞机。
我知道每一部电影都是用来娱乐的。
我们不能要求它舍弃娱乐性而把宝贵的灵感贯穿始终。
好在。
我们遇到了黛米·摩尔和茱迪·福斯特。
在她们的脸上写着岁月的语言和对生命的理解。
她们忠实于孤独有力的内心她们的美丽如此坚决不顾一切。
把惊悚片的结局告诉没看过的观众是万恶的,至少我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我在此不会透露半点。
黄昏在一瞬间能把人欺骗,以为那刻是黎明,如果这样就危险了,因为下一轮就是堕入黑暗。
这是部被形容为希区柯克式的惊栗片,但真正的死亡,才是所有惊悚的源头,女作家因儿子溺毙,而去到一个人迹稀小的清静海邊边避世,企图忘记伤痛重新写作,但伤痛从来就喜欢跟期望遗忘它的人作对,她越发觉得儿子的灵魂没有离开反而时刻出现在她的身边……虽然结局的“最终恐惧”稍逊一筹,远不及《鬼眼》和《不速之吓》般惊心动魄,但是否会走向超自然的结局不再是重点,电影前大半铺垫得非常精致,女作家与男主角浪漫的交往,在独立遗世的海天风景和古老的英伦音乐下进行得令人忘记恐怖而平添文艺气息,颇有意境。
当我们离结局越来越近,迷题也越来越明晰,我们会发觉,黄昏过后也不神秘,因为,我们开灯了,灯光令我们看清楚了一切神秘。
惊魂过后的我们总笑着曾经的恐惧不过尔尔,但我们总要记得那个过程。
导演:克雷格•罗森伯格主演:戴米•摩尔
拍此戏的时候 我已经有点接受不了曾经的大美女也逃不过岁月的摧残 老的够快了 那时候我在电影院和有好感的男孩一起看 还分不清好坏片的差别 但我记得里面的男主角 不帅 可是就是有着那股子的迷人味儿 或者是男人味儿 让我怦然心动 而摩尔穿着UGG的棉靴跟便装 是那么的吸引我以至弥补了她那被岁月摧残的脸 四年之后 在家自己重温了这部电影 让我有点揪心的怀念 我想我怀念的不是这部电影 而是当时的场景和当时的人 我们不也都逃不过那岁月的摧残么
想玩倒行逆施,先学学这个,抛除优美的风景和凄美的音乐,这片子在故事上也不错,没有完完全全的阴谋诡计,从中间开始翻牌,这就意味着,一些超自然力量会在结尾和高潮中显现,做人太恶毒连鬼都看不过去,影片在一些地上上的处理太粗糙,令人出戏,但总体还不错,黛米的表现也很棒!
丈夫和情妇精心策划的骗局
和臻臻在电影院,她吓的扑在我身上,被后面的小盆友嘲笑了。有些人是真的不能看恐怖片的……
竟然以劳务工的身份看了场免费电影,天啊
给三颗星就是因为风景不错,该片作为旅游观光向导可以,身为一部悬疑片还不够格,再说黛咪摩尔也老了,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发生艳遇显然已经不适合她这个年龄了,片中只有当丈夫把她从船上推下水,摩尔露出小腰的瞬间稍稍显示其当年的风韵
略曲折,快进了一段剧情 苏格兰口音听起来非常不适
这不是电影的失败之处在于我从来没有哪怕一丝恐怖,而成功之处在于前半部悠扬平静的音乐和英伦三岛阴暗炫丽的风景,让我找回了只属于我心底的那一份舒适感
。。。2008.2.8
电影院看的
开始以为是鬼片,中间发现不是鬼片,结尾依然还是鬼片
对不住了摩尔阿姨、真的太难看了、最后男主那个贝壳递给你的时候我都喷饭了
没那么差。从让观众怀疑有鬼到确定是人在捣鬼,又到确定鬼魂参与。也算有波澜。何况片中出现的两个鬼魂又都是那么善良,更平添了温情。但是有疑问,假安格尔为啥最后要自杀?如果只是为了呼应7年前的惨剧,会不会太刻意了?
在旅途中看的,开始以为是一部谋杀片,接着以为是灵异片,然后发现此片想表达的是悬疑,但是情节设置有很多疑问和漏洞,结局非常糟糕,留下的印象是DemiMoore的气质很是那么好,她儿子相当可爱!
情节扯淡
宏大的海岛场景、优美的音乐、丰富的色彩,非常唯美,赏心悦目,剧情发展单一、节奏缓慢,又灵异又悬疑,最后更像是风光片。
只有音乐是真的真的很赞,完全是为了音乐在看这部片子
三星半;说到底还是一个变心丈夫联手小三谋杀正房的外国女版武大郎翻身大胜仗的故事。风景比悬疑更入味。直到字幕出现都还期盼着出现意外结局。
因为Demi Moore看的,邪不胜正的剧情很喜欢。但是,看了个配音版的,全程抓狂😫
悬念不错
原声那首小曲着实不错,找不到完全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