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这本是去年的计划,但再难看也终于看完了看到最后不觉得那么闷了,甚至还有些不舍,大约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在胡说什么啊!
)记得某人看到吐,硬撑着把下的Lost看完,大约也是这种感受吧1.戏的尺度越来越小了,从一开始的生猛到后来隐晦很多,导演你顾及观众的感受了啊(你知道我说的是Sex戏份吧)2.宫廷就是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沃尔西到安博林和她爹到克伦威尔,萨里到爱德华西摩(他能活着,我觉得一是国王真的爱他妹妹,所有王后里这位是真爱;二是他是唯一男性继承人王子的舅舅,三是国王快挂了。
假如国王活得再长一点,像他这样玩弄权术的人下场一样好不了),然后是加德纳主教,一个个人物随着国王的阴晴喜好轮番登场,然后各种死法,除了加德纳主教被驱逐出王宫(也归功于国王那时快挂了,同爱德华西摩)。
3.唯有查尔斯布兰顿从第一季坚持到了最后,这才是赤裸裸的真爱。
查尔斯死后,国王说:查尔斯布兰顿效忠于我以来,不曾背叛一个朋友,也不曾趁人之危,王宫中无人比他更配得上这番评价。
直让我眼眶湿润啊。
4.中国不提倡信教是有好处的。
看看英国,为了基督教血流成河,从安博林开始宗教改革到异教徒到血腥玛丽,单单是信仰不同就处死了无数人。
中国尽管有佛教道教等不同教派,却能包容,不至发生争斗。
顺便说一句,原谅我评论中人名全用了音译,我看的是风软的片源。
夸夸字幕组,这部片的翻译很到位,皇室语言的风格体现了出来。
写在前面吧,事实上亨利八世死后,都铎王朝的好戏才刚刚开场,然而受限于时代背景、受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剧组的追求和预期,将此系列的重点放在了亨利八世和他的女人们身上,就如同大陆层出不穷的套壳宫廷戏上。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开始,相信如果世界依旧和平,将来还是会有对那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解读更深刻的剧本出现。
这一季亨利一生最后的两个有名份的女人打包出场。
首先不知道什么原因,纵横亨利八世时代的重要人物,诺福克公爵在s2安妮博林被斩后就不见了,既然这样,你还不如改编成全家被斩不是更人尽其用?
诺福克公爵不仅活的好好的,更是在1533年从萨福克手里夺回了军务伯爵的职位。
凯瑟琳是安妮博林的表妹,诺福克公爵的侄女,她进宫就是诺福克的安排,时任克里维斯的安妮的侍女。
熟悉吧?
他显然是对亨利八世专吃窝边草,侍女终结者的尿性知根知底。
所以这个安排显然是为了家族振兴下的一步远棋,但他也没想到这收获来的如此之大之快。
估计原先最多也就是让青春貌美狐媚的凯瑟琳·霍华德作为情妇,用肉身在巩固家族在朝中的利益罢了。
而之前估计拍了太多亨利八世睡宫女点戏,剧组怕观众无聊,让s3那个cos特拉法尔加的莫名角色去妓院发掘了凯瑟琳·霍华德。
而这一季,这个独眼角色又莫名其妙的不见了,估计是关系户吧。
这一季算是对克里维斯的安妮拨乱反正了。
上一季我就说编剧居然把亨利八世对她的极端厌恶诉诸纸上昭告天下,是不打算见面了吗?
这一季就当没发生过,而且温柔以待,而且还安排了场没必要的床戏。
凯瑟琳封后之后的剧情基本遵循历史,无功无过。
最后一任王后凯瑟琳·帕尔,据说是在亨利女儿家认识的。
照剧情来说显然不可能,这两位信仰不同,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私交的。
然而凯瑟琳·帕尔的母亲做过亨利八世第一任阿拉贡的凯瑟琳的侍女。
缘分呐,亨利。
亨利死后,凯瑟琳·帕尔如愿的嫁给了托马斯西摩,剧中有所体现。
之后生下一女,几天后死于产褥热。
和珍西摩一样。
亨利八世的6位皇后的结局:1个抑郁而终,1个和平分手,2个被斩,2个死于产褥热。
亨利八世既不是高产也不算低产的国王,3个子女,其中一个嫡子,算是过的去了,然而三个子女按照继承法先后继承王位,而不是靠什么血腥的宫廷政变,这个“奇迹”算的上空前绝后了。
亨利八世的一生教科书般的展示了一个集权者如何为了一己之私,在一群下好者的协助下,永远的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基因和走向。
但这既不是他的初衷,结果也不是他能想象。
伊丽莎白奠定了大英称霸全球三百年基业的起点,而被称为“童贞女王”的她,心里恐怕永远笼罩着她父亲对她母亲所作所为不可磨灭的阴影。
最近刚追完《都译王朝》这部7年前的老片。
感慨良多,总觉得要写些什么才能释放下心里翻腾的情绪。
这部历史剧上映于2007年至2010年间。
正是我刚踏出大学校门走上社会的时候。
那时的我急着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不怕加班也有扛得起通宵的体力,卯着一股劲以为自己能干出些什么。
无心娱乐与八卦,唯一有追的一部漫画叫《夫妻成长日记》。
如今整日坐在办公室混日子的我,前段时间追了以血腥玛丽为模型的历史剧《风中的女王》,掀起了对欧洲历史剧的狂热。
于是闲得慌的我从第一季开始下载,一集不落的看了讲述玛丽老爸的《都译王朝》。
都译王朝剧照这部制作颇为华丽的电视剧,就是现在看起来也丝毫没有过时。
无论是演员的服装、道具还是各种城堡的华丽背景,都淋漓尽致得呈现了大英王朝的万般风情。
第一季是各种人物的逐一登场,红衣主教沃尔西、有勇无谋第二集就被干掉的白金汉公爵、还有他美丽的女儿惊鸿一瞥之后再也没登场过。
(一开始误以为会在她身上发生点什么,但是自她爸爸被砍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而且公爵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拥有继承王位的血统,这样的身份走得略显草率。
)铲除掉足以撼动自己王位隐患之后,便是安妮的父亲托马斯 博林与沃尔西的宫斗戏。
影片中并未讲述博林一定要绊倒沃尔西的原因,从剧情上来看沃尔西与博林家未有直接冲突,只是沃尔西深得亨利的重用,权倾朝野惹人红眼。
至于托马斯 博林也是我非常看不懂的一个人物,作为父亲先是把自己的大女儿献给皇上,大女儿被玩腻后立马又献上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安妮,冷酷到不夹杂丝毫情绪,仿佛她们只是他的棋子,而不是父女。
也或许是身在那个时代,不甘落寞贵族的一种生存之道。
百度百科中叙述的安博林聪明果断、自信强势,但是剧中娜塔莉·多默尔饰演安妮,更多的是乖乖听命于父亲的傀儡。
还说她婚后变得多疑残忍、刁钻刻薄,以至于亨利认为她言辞尖锐、个性泼辣、野心勃勃,并不适合担任一国之母。
站在观看者的角度,这些莫须有的性格缺陷不过是身为国王的丈夫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或者说她没有适应从情妇到皇后的身份转变,以及一段炽热感情的急速冷却。
这也造就了安妮第二季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最终命运。
安妮博林至于与亨利头婚的凯瑟琳,电视剧中的笔墨不多,从一登场即是皇后并孕有一女玛丽。
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位西班牙公主嫁到英国的政治联姻。
阿拉贡的凯瑟琳先是嫁给了亨利七世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
婚后几个月,亚瑟病逝,老国王强迫自己的二儿子取了嫂嫂凯瑟琳,造就了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
在诞下玛丽之前,凯瑟琳与亨利共有六个孩子,除了玛丽之外的其余五个孩子全部不幸夭折。
补了这段之后逐渐理解亨利想要废掉凯瑟琳,为自己某得子嗣的急迫心里。
最动情的一段是凯瑟琳在教堂中为自己辩护时,下跪在亨利面前说的那段话。
她道出了一位在婚姻中万般隐忍,一心讨好丈夫,以丈夫的喜而喜,以丈夫的厌而厌,一切以丈夫至上的可怜妻子的心声,看的坐在沙发上的我颇为哽咽。
阿拉贡的凯瑟琳
阿拉贡的凯瑟琳亨利的第三段婚姻与安妮博林被送上断头台的部分情节是相互交错的,这与历史上安妮被斩首后的第二天亨利即与珍·西摩订婚也不尽吻合。
这位新皇后在影片中的笔墨较少,像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存在,但是历史上亨利八世最终是选择珍作为入土后唯一的陪伴。
也因为这点当珍逝世后,编剧肆意描写亨利不思朝政,混沌度日。
似乎深情的同时回想一下他对安妮博林以及凯瑟琳的冷酷,又有些不可思议。
太多矛盾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让人物的个性反而有些模糊。
与严谨的安妮公主的政治联姻是亨利的第四段婚姻,其实我有些不解,身为国王他并没有吸取自己第一段失败政治联姻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取了一位并不喜欢的小国公主——安妮。
而且他的第四任妻子与第二任妻子同名,叫起来不会联想到一块吗?
不过,站在全剧的角度,安妮不失为亨利妻子中结局不错的一个。
历史上也是,这段婚姻仅维持了6个月,安妮就拿了一大笔钱和“国王的姐妹”的头衔隐居英国。
有钱有房还有头衔,同样是政治联姻,她的结局却与凯瑟琳迥然不同,这算是命运的造化还是个性的使然,又或许是中国人说的“命”。
凯瑟琳·霍华德凯瑟琳霍华德,亨利的第五人妻子也是我最看不懂的一任。
剧中的她是作为大臣献给国王的玩物登场。
这样的角色又缺心眼居然转眼坐上了皇后的位置,该说是皇恩浩荡呢,还是颜值至上?
历史上的凯瑟琳其实是安博林的表妹,据说她的第一个男人是其音乐老师。
随后才是公爵夫人的秘书弗兰西斯·迪勒姆。
凯瑟琳真实的入宫方式和她表姐安博林一样,是作为亨利第四任妻子宫女身份入宫的,因其美貌(及床上功夫)被亨利看上后,逐提拔为皇后。
她的那句“我虽以皇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
”是历史上凯瑟琳的真实遗言。
但是由于剧中的凯瑟琳是塑造一个不懂世事、单纯又贪图享乐的角色,从这样的人物嘴里硬生生的吐出这句显得有些矛盾。
在第五任妻子被处死的同一年里,亨利取了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
写到这里真的想说这个男人就是个渣渣!
凯瑟琳是个寡妇,除了在宗教上的有些激进思想之外,她可以说是个贤妻良母。
但是身在宗教信仰大于一切的欧洲,一丝丝信仰上的分歧都是要惹杀身之祸的。
这点作为中国人也有点不懂,至少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我信儒家,你信道家,我就要干掉你的意图。
总之,年迈的亨利也有些折腾不动了,所以幸运的凯瑟琳几次从杀身之祸的险境逃脱。
最后的结局我是比较喜欢的,亨利分别遇到了第一任、第二任、第三任妻子的魂灵,并且互相对话。
不知在他的心里是否感受过一丝悔恨。
如果我是他死去的妻子,这时候出现一定把他咒个半死,最少最少也要让他的精神不得安宁。
但是她们的出现更像是活着时候对国王未说完的遗言,不带任何诅咒。
亨利把自己关在宫内,不让任何家眷看到他面对死亡衰老无助的神情。
这也是身为国王最后的骄傲吧。
枯黄的落叶扫过他年迈的脸孔,象征死神骷髅前来取走了他的魂魄。
一个既意料之中,又颇感落寞的句号。
断断续续地、终于把《都铎王朝》看完了,作为历史迷,毫不客气地打了五星,虽然有人质疑剧集的焦点在于亨利八世的宫廷秘史,但对于想要了解英国历史的童鞋来说,不失为一部好剧。
在没有看《都铎王朝》之前,对于亨利八世的印象只是历史课本里所述的宗教改革,看完之后发现这个人实在难以用明君还是暴君来形容。
他推行宗教改革,推动英国发展,但又反复无常、残杀大臣,同时不断对外用兵,劳民伤财。
而他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与中国的一个皇帝很类似——汉武帝。
今天这篇文章就从不同角度来对比汉武帝和亨利八世,如有纰漏,尽请谅解。
1、两人都是守业者。
汉武帝是汉朝第五个皇帝,经过祖父、父亲两代的励精图治——文景之治,总算汉朝到了他手里,有点家业了,所以,他才可以肆无忌惮地“瞎折腾”。
同样,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国王。
他的父亲亨利七世结束了“玫瑰战争”,开启了都铎王朝的新历史。
而亨利七世任内奖励工商业发展,也有“贤王”美称。
到他手里,自然是崽卖爷田心不疼了。
2、他们都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因为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前,同父异母的兄长刘荣曾经当过太子,后来被废。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第二子,但由于老大的英年早逝,亨利八世成了英国王储。
3、两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君主。
在中国,提起皇帝,刘彻能排前三,毕竟“秦皇汉武”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而且,他也当得起这个评价,《汉武大帝》片头有一句话,“他给了一个民族屹立世界的自信”。
汉族的名称因他而得。
在英国,提到国王,亨利八世一定也榜上有名。
由他一手开始的“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英国的命运,甚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也因此改写。
4、他们都是改革家。
汉武帝的改革,分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经济改革。
在意识形态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改汉朝开国以来的“无为而治”。
政治制度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改革,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牢牢地把握住国家的经济命脉。
而亨利八世也一样。
他在意识形态方面,推进宗教改革,信奉新教,强调个人对上帝的崇拜,而不是教会,并且倡导个人对《圣经》的解释权。
宗教改革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同时他任命自己为英国教会的领袖,提拔平民,打压贵族,加强了中央集权。
不夸张地说,亨利八世统治下的英国应该是君权最大的时期。
5、开疆拓土汉武帝的开疆拓土,这不用细说,课本里有详细的介绍。
亨利八世虽然不能与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或者再往后的维多利亚女王相比。
但他在位期间,多次对苏格兰、法国用兵;也是他亲手征服了威尔士。
6、残杀下臣汉武帝对下臣的残杀,在历朝历代里也算是排的上名的,之前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详细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68024/亨利八世也一样,从最初的大主教托马斯·沃尔西,后来的托马斯·莫尔,还有托马斯·克伦威尔等等,亨利八世用人的原则与汉武帝一样,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大臣,不需要你,就送你上断头台。
7、多次换后并且都无善终中国皇帝后宫三千,这属于正常,但能找到真爱,不太容易。
汉武帝一生有两皇后,陈阿娇、卫子夫,再加上后面宠幸的李夫人,这算是汉武帝的一生挚爱了,这些女人无一善终。
而亨利八世一生取了6个老婆,也都结局不好。
在这点上,两人又看齐了。
8、临终托孤汉武帝在经历“巫蛊之祸”后,立自己的幼子刘弗陵为储君,临死之前,托孤霍光。
亨利八世有三个孩子,两女儿玛丽、伊丽莎白,一个儿子爱德华王子。
他死之前传位于9岁的爱德华,并让爱德华的舅舅做护国公,全力辅佐。
9、一生挚友纵观汉武帝一生,权倾朝野还能得善终的只有卫青一人。
而在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有一个人也一直跟着他从壮年到老年,这个人就是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
这两人除了军功卓著之外,也算是汉武帝一生的挚友。
而在《汉武大帝》和《都铎王朝》里,都有年迈有疾的大臣前往参拜风烛残年君王的场景。
这个巧合真是巧得很!
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过一句话:“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
这句话用在这俩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虽然两人都有暴君的潜质,但总体而言,他们在推动历史进程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不失为两个明君了!
终于终结了,四季下来,最让人感慨的还是最后一集。
古往今来,无论贵为帝王还是一介草民,在时间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你可以为了荣誉发动战争,也可以为了爱人而背叛上帝,即使修建了世上最为秀丽的无双宫殿,也不能挽住流年的脚步,最终也只能将永恒的岁月镌刻与画像之中,无奈的与这个世界说再见。
美国人真热衷于英国题材。
不过亨利八世确实比康熙之类生活多姿多彩一点。
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可同日而语。
1。
跟教皇的决裂无疑是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的反动。
有人可能质疑,中国皇帝从来就高于宗教的。
实际上,从精神世界来说,人类会经过这么几个阶段:信具体的鬼神---〉抽象的神---〉人文精神。
中国还处于第一阶段。
实际上教会也不是全部反动的,大家都服从一个非世俗的组织,就是说精神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再看了一遍,发现人物还是比较精彩有些人是相傍亨利八世一生的:查尔斯.布兰登,该人在女色上比亨利有过之,他及时娶了王妹照样偷情不断,女人只是他泄欲的器物而已,相对来说,亨利八世对女人柔情的多。
对于大臣,亨利八世就像查尔斯对女人,用过即弃;沃尔西主教帮他办了很多事,但是他自己搞不定政治对手时候(离婚案最多是一个触发点),亨利才不做他的后盾。
孔子曰:圣人无恒心;君主就是无道德。
实际上在中世纪,国王要专制没有中国这么简单,没有常备军,贵族一般及时谋反,儿子还能继承爵位:实际就是土地和小军队。
所以,有法院这类形式。
亨利八世真正苦恼的是就是集权的问题,不过这就不浪漫了。
辅佐亨利八世的有几代权层或者领导核心:第一代:沃尔西主教,他一脚还踏在罗马,对立的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大贵族如白金汉,诺福克公爵。
因为拿了国王的钱,又有一点的独立性如想当教皇而被贬。
第二代 托马斯. 摩尔 打了一下酱油,就转给克伦威尔,书记官大人是一个新教徒。
在电视剧中,他开始是安.波林的同盟,后来又是送她命的人。
好像是成也王后败也(新)王后,但是实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
亨利八世虽然镇压了北方的旧教起义,但是并不希望北方人因此把帐记在他头上,英明王上永远是受蒙骗的吗?
亨利八世用出身低贱的人,不就是容易把他们当祭品吗。
第三代就是王子的舅舅, 查尔斯.布兰登,萨里伯爵只是用来平衡。
国王用人看利益驱动,王子的舅舅作为新晋大贵族,自然是动力十足,得罪人也一大把(也就失去了篡位的可能)。
不是历史剧,自然香艳为主,很多情节也与历史有出入,但重大的人物关系还是改动不太大,因此如果理一下还是可以看出亨利八世的君王术。
看亨八少年的画像,其实也没有比小乔差太多。
问题就在于小乔是用30岁的颜演了40-56岁的亨八。
所以这大概是我觉得和历史不符的一大所在。
但其实很多人是被男主吸引着看完四季的吧。
第一、第二季节奏比较快,有安女士在,整个剧集都充满着激烈的斗争。
多默尔的演技也的确很好,符合安不是绝代美人,但拥有绝代风华的那种特点。
虽然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太喜欢她,可能因为总是脑补凯瑟琳和亨利在刚结婚那段时间的生活吧。
亨八年轻或者更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喜欢过这个曾经也很美丽高贵的寡嫂的,毕竟凯瑟琳是同王位捆绑销售的,她高贵的面容下,其实也代表着亨八这个曾经的约克公爵永远无法拥有的权力。
当然,多少年之后,对于年富力强的亨八,早已容颜憔悴的凯瑟琳只能收获一句go away了。
这应该是整部系列剧的重点,虽然电到我的东西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两个帅哥之间的感情。
千帆过后,离婚砍头难产,离婚砍头难产,破不了的怪圈轮回,权臣更迭,主教、摩尔、克伦威尔,横死的被贬谪的,只有charles一直都在。
擅娶王妹(……搞不清那个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也只不过服软掰手腕就回来了(Forgive me,那段怎么看怎么觉得亨利其实在傲娇,那么个小身板和查尔斯掰手腕,太明显了……),这是其他人物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两个人的互动也从头到尾都很萌煞,亨利病了也是查尔斯守在床边,虽然知道这部剧并不想突出表现这一点,但选的演员和演员的表演实在不能不让我往这边想。
所以综上来说,即使是把它当腐剧来看,5分点赞。
好不容易看完了全部四季。
看介绍说这部剧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史实一致的,所以一边看一边在WIKi上查这些历史人物的百科资料,发现确实精细到有很多台词都是一致的,比如托马斯摩尔说过的台词,以及那个偷情王后在砍头前说的话。
先说一下角色,这部剧我觉得绝大部分角色都很到位。
仅仅对第三部的克伦威尔不太满意(前两部中他都不错)。
事实上历史上克伦威尔是个很有血性的人,比如有本小说《狼厅》就是以他为视角写的,但是在第三部他死前却哭得稀里哗啦的,而且和前面他的性格也不一样。
不过这部剧似乎还是比较倾向于托马斯摩尔代表的天主教派,而对于克伦威尔的改革派,总是把他们表现得残酷、阴险、又懦弱,觉得不够客观,这也是少一星的理由。
但如果说这部剧真的反映的是真实的英国历史的话,我觉得倒是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我们东方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事情。
无论是托马斯摩尔还是安博林,从我们的角度看他们都可以说是死的满冤的,但是他们在入狱等死时都是冷静的,而在他们死前他们临终遗言仍然是希望民众能爱他们的国王,并表示自己的歉意,甚至他们在死前都不会去怒斥任何一个他们痛恨的仇敌。
而看看中国清宫戏,那些被废的妃嫔不是哭天抢地,要不就是说什么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因此我们也自然就能了解欧美总统选举可以两个对手在电视上互相辩论,而亚洲国家的议会经常看到全武行。
应该说,英国包括现在美国的社会制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套游戏规则之下的。
屋里还在讨论打仗,出了屋子还可以和气的把战书交给门外的外国使节。
打仗有打仗的规则,造反有造反的规则,死刑有死刑的规则,甚至上床创造孩子都有仪式。
相比欧洲社会,亨利八世已经算是一个很不守规则、反复无常的君主了。
但历史上哪个中国君主不和他一样,今天是宠妃明天就可能打入冷宫,今年是你的盟友明年就把你给灭了。
最后想说说沙福克公爵,这个角色是唯一陪伴亨利八世从第一季走到最后一季,真是很不容易。
但如果查查维基,他的生平经历却是最少的,历史对他的评论也是最少的。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陪亨利八世走过一生的人,其实历史意义不大。
他确实是最忠实于亨利八世的人,他一辈子可能就做了一件违背亨利意志的事情,就是娶了他的妹妹。
但虽然他是亨利最喜欢和信任的人,但他老婆却真正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忠于国王可以没有原则的人。
他通过帮助打倒沃尔西回到宫廷,说安博林不检点的是他,说克伦威尔越权的是他,认为凯瑟琳有情人的也是他。
所以无论是克伦威尔还是爱德华西摩,都始终没搞清他究竟站在哪一边。
他似乎是信奉天主教,但他不会违背国王改革的意愿。
像这样的臣子,中国历史上也很多,现在官场上也很多,他会成为国王身边最重要的人,但是翻过这一页,你会发现他只是国王的影子。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codpiece这个词把爱神丘比特称为"king of codpieces",乃是说他风流成性的意思。
再比如《李尔王》中傻子有一段著名的台词:He that has a house to put's head in has a good head-piece.The cod-piece that will houseBefore the head has any,The head and he shall louse;So beggars marry many.而亨八则是这衣服的最佳代言人,还有铁制的
The Tudors第三季我只看了几集,没看到the love of Henry's life的Jane Seymore怎么死去的。
今天看到Katherine Howard被斩首,突然很有感触。
这个年轻的女孩死前突然鼓起了勇气,公然挑战了Henry的权威。
她说:I die as a queen. but i would rather die as xxx‘s wife.(xxx指她的情夫,懒得查怎么拼了= =)她最后的一句话是:Life is very beautiful.生活确实很美好,但是已经不属于她了。
突然很同情这个一出场我就不喜欢的女孩,她的造作、她的任性、她的狂妄都被这句话抵消了。
生活很美好,特别是对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因为年轻,她可以肆无忌惮,但是生命却戛然而止。
她不像前几位皇后,或者受到人民的拥戴,或者得到过Henry最深的爱,或者能和Henry成为好朋友。
她被人轻视,因为她无知。
她得到Henry的欢心,但是短暂的爱恋却无法让她满足,因此她选择了爱自己的人。
她没有错,只是太年轻,太单纯,太执着。
这样的一个不安分的生命被囚禁在宫廷,最后只能是悲剧。
她写给情人的信中说:想到不能常伴你左右,我悲痛欲绝。
也许这才是她的真爱,尽管里面充满了阴谋和不堪。
因为有这份爱,她死前才能勇敢坦荡。
尘归尘,土归土。繁华终落幕,一切皆虚无。
感慨,感慨时间
Catherine Howard实在无法直视,Catherine Parr倒是个聪明人,伴君如伴虎啊
结局看得人好感慨啊
谢幕
他曾不可一世驰骋沙场,他曾温柔缱绻交心美人,他在权利的游戏里步步为赢,又在命运的捉弄中蓦然老去。最后一集看得人潸然泪下,原来死亡是这样一件缓慢而又伤感的事情。
亨利与王后们的鬼魂对话,挺让人唏嘘的。外交内政什么的都拍得无聊。
The Tutors终于看到大结局了。这个剧,咋说呢,虽然淫乱宫闱、尔虞我诈,杀人如麻,但是……好看哪……男主呆了点,但是帅;女主们虽然大多被杀了头或守了寡反正是红颜薄命,但是演技脸蛋都不错;膜拜编剧导演,华丽却不低俗,历史剧难拍,帅哥美女是原料,还要有好厨艺才能做出美味大餐。
从第三季开始就轻描淡写了,毕竟安柏林是亨利都铎人生中的主角。
六个女人中还是安博林最美
虽然剧末有记他是英格兰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但就本剧看来,个人觉得他除了沉迷女色,狂妄好战外,并没什么建树
亨利已暮年,这美剧也一样啊。。
Charles才是真爱啊啊啊。。。好怀念轰轰烈烈的Boleyn姐姐。。。
没前几季拍得好了,感觉特别仓促特别急着结尾了事
「放浪之徒的迷恋是不可宽恕的,因为从不为失望而补赎」
学英式英语
最后一集有点儿感人了...看着henry 和 charles的俊脸变苍老,真伤感...好歹看这剧让我自学了一下英国的几代国王,有用!
谁都拜托不了命运,终究一死!
说是都铎王朝,可单讲了亨八,种马,戏精,推锅侠,这一辈子不仅来回换着和法国西班牙玩,更是娶了六个老婆,为此还搞了宗教改革。和同时期的大明朝相比,其婚恋程度是相当自由了,封建等级也没那么森严。
残酷,残酷到都可以怀疑爱情甚至亲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