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眼看要过去了,600亿元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了,《长城》的“救市”好歹让2016年的总票房超过了2015年的440亿元,《摆渡人》和《铁道飞虎》的上映也只能让最后票房冲刺450亿元的门槛,500亿元那是别指望了。
很多人纳闷,2016年中国电影有一个那么乐观的开端,怎么今年的票房增长率却创下了近十年的最低呢?
《摆渡人》这一年度收官之作,是最好的注脚:电影质量实在太烂了。
这真不是笔者刻薄,观看《摆渡人》的这两个小时,是笔者2016年观影体验中,最糟糕的两个小时。
在微信群里问了一圈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看过电影的人难得的意见一致:《摆渡人》,年度最烂!
豆瓣一度3.7分的评分——几乎是年度国产片的最低评分,也很能说明问题。
不应该啊!
《摆渡人》可是王家卫监制,金牌制作团队加持,梁朝伟、金城武两大男神主演,此外参演的杨颖、杜鹃、马苏、大鹏、张榕容、李宇春、贾玲等,暂且不论他(她)们演技如何,哪一个不是群众基础广泛的明星啊。
这真不怪王家卫,更不能怪梁朝伟——相反,你得佩服他,在这样一部烂片中,他依旧贡献出了一流的演技,要怪只能怪编剧兼导演张嘉佳,他根本不会讲故事。
是的,《摆渡人》里你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今年的确出现了太多故事不通的国产烂片,但导演好歹是很努力地想讲好一个故事,在张嘉佳这里,他连故事都不想讲了。
整部电影就是梁朝伟饰演的角色在说旁白,经由他的旁白,串起了梁朝伟、金城武、杨颖饰演的角色的三段故事,但这个三个故事的框架和血肉,竟然也是由旁白组成。
就像在一部MV中,故事、逻辑、人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音乐,一切为的是烘托音乐;《摆渡人》就是一部超长的“文学版MV”,电影中故事是破碎的,逻辑是莫名其妙的、没有任何常识基础的,人物的言行举止是夸张化、漫画式的,张嘉佳小说中的那些心灵鸡汤才是他想要凸显和表达的。
张嘉佳写的心灵鸡汤偶尔读一读也就算了,可是如果连着两个小时重复这些句子,即便是梁朝伟读的,即便由金城武杜鹃张榕容来演绎这些句子,即便美术很出众镜头很考究,我们也觉得难以忍耐,因为这些句子真是又臭又长又酸腐,好比是一首粗俗不堪的网络神曲,即便你让梁朝伟来演MV,它终究还是梁朝伟版的粗俗不堪。
张嘉佳根本不懂电影,但他却当起了导演。
这真是中国电影界一个令人纳闷的怪现象:导演专业的,没人请他拍电影,相反,很多原本从事的行业与电影完全不相干、对电影一窍不通的人,纷纷跨界当起了导演。
张嘉佳从心灵鸡汤写手,一跃成为导演。
他并不是第一个案例,在他之前,抄袭作家当起了导演(郭敬明),主持人当起了导演(何炅《栀子花开》),经纪人当起了导演(黄晓明经纪人黄斌《何以笙箫默》),众多演员当起了导演(苏有朋《左耳》、邓超《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导演专业的都不一定能够拍好电影,门外汉要拍好一部电影当然更难了,虽然也有极少数成功的案例,但至少在上文我们所罗列的例子中,没有哪一部电影能称得上合格。
可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跨界当起了导演?
导演的门槛怎么就变得这么低了?
2014年、2015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让很多人投资人轻易地赚到了快钱,更多资本随之涌入。
资本越多,对影视产量的需求就越大,赚快钱的渴求越强烈,这就形成了“IP+明星”的影片生产模式。
不论导演是否专业,只要他是名人,就可以执导——张嘉佳肯定比毕赣有名;不论剧本是否优秀,只要它改编自IP,就可以走马上阵——张嘉佳的心灵鸡汤有上千万读者;不论演员演技如何,只要他们有粉丝基础有号召力,就能成为主演。
其结果就是,一大批非导演专业的知名人士拍起了电影,一些烂IP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大投资电影成了知名明星的刷脸游戏。
《摆渡人》就是这一模式的恶果。
我们可以从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中看到背后资本着急圈钱的欲望,他们将资本的运作方式运用于电影拍摄,导演的非专业、剧本的不知所云、制作过程的短周期化、宣发环节的大投入和大炒作,不都是那些在资本市场典型操作方式的翻版吗?
《摆渡人》不是一部电影,它只是一个想赚快钱的资本项目。
它以接近年度最差的口碑,与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破灭,相互对照。
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艺术家王晓棠的一句反问,观众不看你的戏会死吗?
很显然,观众不看你的戏,不会死;但是,当无数观众都对你失去了信心,都不看你的戏,你的资本就会死。
这会是笔者最后一次看张嘉佳的电影作品。
——首发解放日报/朝花时文,署笔名——
历史见证3.9,豆瓣挺住!
不能屈服淫威之下!
权利控制电影导致垃圾电影横生确反过来说影评低了是电影不卖做的原因??
逗我玩么?
什么时候能像韩国一样,一部电影可以改变政治而不是一直活在政治的阴影之下,国产电影才有希望。
前段时间,小爷刚刚骂过张一白导演,张嘉佳编剧的都市智障爱情故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没想到,没两个月,张嘉佳导演的又一部智障爱情故事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如果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个用矫情泪熬制的无病呻吟的隔夜鸡汤,那么《摆渡人》简直是智障星球的大牌自残大狂欢。
《摆渡人》展现的是一个恋爱的地狱,张嘉佳编制的恋爱地狱,他带给了观众长达128分钟的身心折磨,并且乐在其中。
1992年,王家卫成立了泽东电影有限公司,25年的时间制作了王家卫的所有导演作品以及《逆光飞翔》、《天下无双》这些同样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然后,这个公司在《一代宗师》的大获成功之后选择了和阿里巴巴和张嘉佳合作,用自己旗下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拍摄了这部泽东电影25周年的纪念巨作——《摆渡人》。
准备用一部电影毁灭掉公司这25年来的所有成就!
《摆渡人》是一部相当可怕的电影,因为它囊括了全中国最好的演员——梁朝伟、金城武、张榕容,同时它有全世界最好的导演之一王家卫做监制(也有人说大部分都是他拍的),它还有全中国最好的摄影师曹郁和鲍德熹做摄影指导,这么王牌的阵容,这么逆天的品相,最后都毁在了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张嘉佳。
张嘉佳的可怕在于他多年写了这么多所谓的爱情故事,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爱情故事,他的可怕还在于,明明不会写剧本,却还得硬上,号称修了好几百搞的剧本,最后呈现的玩意儿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几百部电影的拼贴。
总的说来,《摆渡人》你看不到什么“摆渡”,看不到什么“爱情”,你能看到的只是一群自虐的神经病。
在《摆渡人》中你可以看到《重庆森林》、《蓝莓之夜》等等王家卫的电影以及同类型电影的影子,梁朝伟从头到尾的旁白不停地给观众喂鸡汤,包括抽帧的画面以及各种为爱痛苦和痴狂的角色,但是你以为本片可以给你带来什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摆渡人》骨子里面就是一出《分手大师》式的全明星闹剧。
不好笑,不感人,不走心,不聪明,不要脸,这五个词就是对《摆渡人》最好的概括。
小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盛大的智障群魔乱舞,幼稚鬼自残伪爱情故事。
而影片中主要讲述了这么几段神经病自残的故事:首先就是梁朝伟饰演的酒吧老板和杜鹃饰演的酒保的故事,杜鹃饰演的酒保号称调的所有酒,所有人都是一杯就倒,于是,梁朝伟出于好奇就找他喝酒,结果,第一天喝完酒之后装逼,结果出门就倒,摔下楼梯。
第二天,喝完酒之后装逼,结果出门继续倒,摔下楼梯。
第三天,喝完酒之后装逼,出门倒,摔下楼梯。
就这么到第N天,他坐着轮椅继续来求酒喝,最后酒保一看,卧槽,这个智障再他么喝酒就要摔死了,于是决定,算了,先和这个智商在一起吧。
结果,杜鹃嗝屁了。
好吧,其实小爷忽略了很多内容,但是加进去了,也还是会很让人费解的,所以,还是算了。
这就是本片主角梁朝伟的超脑残自残故事。
也就是因为这段前史,梁朝伟的角色在之后的时间变成了旁白,虽然一直出现,但是作用和旁白没有区别。
第二段,金城武饰演的智障和美到爆的张榕容的自残故事。
张榕容是正翻的烧饼小妹,金城武是爱装逼的电动达人,一不小心,两人在拍拖的时候,张榕容被一棍子打成了智障,哦,不对,失忆,于是就被带回台湾了,十年之后继续回来做烧饼结果引发了金城武的又一次追求。
然后金城武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一个什么能量守恒的爱情定律,什么自己越惨张榕容就越好,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自残之后。
被酒瓶砸,打架,跳楼,反正金城武的角色把自己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是凭着血厚一直扛到了电影结尾。
最后,两人估计是在一起了吧,再不在一起,金城武也真的就要嗝屁了。
第三段,就是瞪眼技能满点的杨颖和陈奕迅的一段迷妹和爱豆的矫情缘分,这段故事涉及了杨颖,不怎么可爱的小演员饰演的年轻杨颖,陈奕迅,鹿晗饰演的年轻时候的陈奕迅,陈奕迅的前女友熊黛林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又欠揍又娘娘腔的熊黛林现任,然后这几个人就发生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孽缘。
然后,这个故事的主体就是杨颖的自残,比如,为了学习“摆渡”技能抱冰块,饿肚子,比如,疯狂地和熊黛林喝酒。
然后通过自残把陈奕迅捧成了巨星,顺便让熊黛林和他复合了。。。。
我就他么操了。。。。。
杨颖真是活雷锋。
除了以上三队,影片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小角色,就不一 一说了,反正,傻逼指数一个赛一个高,基本上,都是在自残。
不过仔细想想,影片这么浮夸的美术,这么浮夸的视觉设定还有各种不接地气的情节,这些蛇精病的出现也就不难被人理解了。
毕竟,这个不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嘛。
故事发生的星球叫做S第二星云B区智障星。
当然,除了这些,影片的雷点还有很多,比如说:打了鸡血的摄影混乱的剪辑毫无逻辑的叙事从头到尾大便色的滤镜当然啦,还有金城武的台语歌小剧场。
整部电影,要多癫狂有多癫狂,有多浮夸有多浮夸,要多混乱有多混乱。
所以,张嘉佳,你其实不是想拍电影吧,你想牺牲自己拉高今年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吧!
不过,说了这么多缺点,客观的小爷也想说说本片的优点,比如:。。。。。。。。。。。。。。。。。。。
我一个也找不出来
看完电影,奇异的想到白发魔女里范冰冰的那句话:情,是世界上最毒的东西。
一、陈末对何木子: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秒。
在酒吧,陈末对何木子一见钟情,为了约她烫火锅,连续三次喝下她调的酒,三次都输了滚下楼梯,从皮肉伤变成铁拐李再变成轮椅男,烈女怕缠郎,何木子答应了陈末,陈末在酒吧门口等何木子下班,背着她走着,是本片最甜也是最幸福的一幕,可惜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因为何木子死了,十年了,陈末一直是单身狗。
二、管春对毛毛:我愿意为你付出一辈子。
他两是从前的恋人,因为一次事故,毛毛失去了记忆,忘记了管春,再重逢时,毛毛开了个巨难吃的烧饼店,为了帮助毛毛,管春从扎着小辫子的文艺俊男变成了为爱痴狂的神经病。
三、小玉对马力: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小玉一直是歌手马力的忠实粉丝,哪怕他从俊俏小生(鹿晗)变成了发福落魄大叔(陈奕迅),小玉对他的爱一直没有变过。
明知道付出没有回报,也愿意拿出全部积蓄给他办演唱会,跟江洁斗了一条街的酒。
江洁说的没错,小玉只是个备胎,甚至连备胎都不如,马力把她当普通朋友,甚至无法亲近哪怕只能让两人影子靠在一起,小玉心里也是甜蜜的。
四、马力对江洁: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插曲是《十年》,这次主角是马力,与江洁恋爱6年多,江抵挡不了诱惑,要和马力分手,马力并没有责怪江反而把全部积蓄给了江,同时祝福她。
两人平淡的对白,马力说你穿着蓝色连衣裙,08年7月29日,扎着马尾辫,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样子马力忽然笑道。
忍不住泪崩,现实这个小妖精,让多少相爱的人无奈分手。
今天天气多好,霾都散了,心情棒棒哒,直到去看了这部电影……1、虽然这是一个连狗都可以拍电影的时代,但是,张嘉佳就是不可以。
2、先来谈谈这个电影的剧情,然而,可惜并没有。
3、人生就是喝酒啊,哪有一轮酒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行就喝个九轮呗。
4、人生就是谈恋爱,明恋暗恋生死恋,生离死别没的恋了怎么办?
参照第3条。
5、伤痛青春·油腻装逼风QQ签名两小时素材更新。
6、梁朝伟金城武欠王家卫的还能get到,但是王家卫也欠张嘉佳了?
世纪之谜。
7、说鹿晗能长成陈奕迅姑且接受,重点是鹿晗能唱成陈奕迅吗?
呵呵。
8、摆渡人这么重要的一个点,不能拍得有魅力一点吗?
不能!
不能拍得有故事一点吗?
不能!
不能拍得有功能一点吗?
不能!
只能把他拍成一个旁白!
摊手。
真是分分钟想超度了你。
9、导演告诉你,青春不是打胎撕逼,而是酗酒打架啊!
问题是也不年轻了呀。
10、世界上竟然能有一部电影,能有一个导演能让迷妹讨厌金城武和梁朝伟,而且这个电影的配置里还有王家卫。
厉!
害!
了!
仿佛在小玉身上看到了很多傻女孩的影子吧,一个在酒吧喝牛奶,平凡单纯的女孩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吧,他们很傻,没有经历过很多的感情经历,心中保有儿时的幻想,为了小时候那个闪闪发光的人付出着,可是却从未提及自己的付出。
我并不知道这个结局是好是坏,小玉和马力真的成为了知心的朋友,放下了心中那份执念,看似很坦然的结局只觉得心中有无尽的悲伤,女孩为男孩倾尽所有,换来了一个知己的位置,拿命去喝酒换来的是男孩为前女友大打出手,为男孩花光所有的积蓄,换来的是一句感谢。
结局是坦然的,但是确实苦涩的,女孩,请多爱自己
这电影我看之前记得豆瓣是3.7分,因为很喜欢原著里的那个摆渡人——小玉和马力的故事,以及有4s电影版贴片预告,我才去看的。
很多人喷张嘉佳,看不上他写的鸡汤文,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我就算其中的一个吧,虽然他的故事很多都很夸张,做作,但是仍然有很多故事感动我,小玉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
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如果电影不是以杂糅的形式加入多个故事,而只是扩展细化这一个小故事,或者以这个故事为主,电影可能会好看一些。
这类请很太多明星做配角客串的电影,真的很难保证质量,会削弱电影的主次感,我会觉得那些配角不是一个个普通的人,那不是你身边的生活,而且投资人和主创这样堆砌大牌,集结明星,有严重的圈钱嫌疑。
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是梁朝伟和金城武,但是我看完记得的还是小玉的故事,虽然baby演绎的非常一般,真的非常遗憾为什么导演不好好拍这一个故事,要加入那么多别的故事,就是想多几个明星出演吗?
呀,我居然为了这部电影写了两篇影评……我也是脑子浸水了!
我知道一切都是无用的。
但有时,我们还是选择做一些无用的事。
前天晚上,据张嘉佳自己说是脑子一热,于是发了一条微博,说要自掏腰包请大家看电影,他包下了南京大华戏院,从17点半开始,只要有人来,他就送票,邀请大家“冒死去看《摆渡人》”……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脑子一热,的确,媒体收到的邀请短信是他发完微博后不久的当晚。
上面写着的出席人:监制王家卫、导演张嘉佳。
据说那天他请了三十多场,其中,6点的那一场,9号厅,放完电影之后,便是见面会。
关于《摆渡人》,我已经在看完后一气之下写了很多……我当然完全没有兴趣再看一遍,可是,我也脑子一热,决定一定要冲去质问王家卫,怎么允许张嘉佳可以把那一帮演员糟蹋成那样,还有就是……虽然在拍片的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听说张嘉佳当导演进行不下去,演员罢工,工作人员罢工,电影一度停机,是王家卫救场。
也有人说,是王家卫自己就想拍部喜剧,《摆渡人》是王家卫拍的,他是真正的导演,执导和剪辑都在他手里……我一直把王家卫视为最爱的华语导演,虽然觉得李安比王家卫容量更大一些,可我就是爱王家卫的局限,还有就是,王家卫的作品,才是真正影响过我的。
我必须听到王家卫亲口承认,他自己也全盘参予,我才会死心。
于是,我……居然……坐在了电影院,二刷起了《摆渡人》。
想着张嘉佳那句“冒死去看《摆渡人》”,突然觉得他有些可怜……如果没有挂上王家卫监制,也没有扯上我男朋友金城武,我应该不会这么恨他,也根本不会去看。
也是因为这些人都被拉下了水,怀着暴殄天物之感,大家才会这样踩他。
而看到电影里管春为了毛毛的饼店生意,发起了买饼送酒的活动,但最后大家买了饼却一块也没有吃,金城武演的管春逼着梁朝伟演的陈末吃下去,陈末无奈地说,“是真的很难吃呀……”嗯,即便是二刷,我依然是这样的观感。
买电影票请大家看电影,但电影并没有因此而更好看了,张嘉佳有一种笨拙而江湖的勇,可仍旧改变不了自己,也改变不了世界。
文字:黄佳诗摄影:一位和我一样喜欢王家卫多年的朋友
在五点多的时候,就有人发微信给我看大华电影院现场的场景……真是一个人山人海,发微信给我的人,默默对我说,“黄老师你保重……”而且,听说张嘉佳的朋友们还准备了100个肉包100杯咖啡,我也是很担心,万一我冲上去问什么不中听的问题,会被肉包和咖啡砸到身上,毕竟,我穿了一件白衣服呀!
但我更担心的是,我根本就冲不上去。
前两天,面对来自四面八方那些对于《摆渡人》嘲讽的声音,从来都很低调的王家卫发了微博,说“我喜欢。
”众明星纷纷转发,表示自己也喜欢。
只有小演员王传君,说了一句“我不喜欢”。
没想到,一部《摆渡人》,让我喜欢上的,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演员……也在张嘉佳的这场见面会当天,某核心报纸站了出来,指责豆瓣、猫眼上面对于国产电影的恶意低评。
而当6点那场的电影放映结束,王家卫和张嘉佳登台……下面已经是一片尖叫,还有女生对着张嘉佳喊“老公,我爱你”……然而,媒体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指向的是,王家卫。
剩下张嘉佳,满脸微笑,却尴尬地站在旁边,像是一个犯了错家长被叫去学校的小朋友。
昨天,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121周年,王家卫说,选择了在这天来到电影中故事的发生地,和大家一起渡过,回到电影最单纯的喜悦。
作为一个不是很积极的记者,除非有非问不可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我爱专访,在群访这样的场合,是不会冲上前的。
可是,眼看着前一个问题,是在表达对王家卫的热爱之情,眼看着,一片太平,没有人好意思问最关键的问题……我想再不问就来不及了,奋力冲到了第一排,没有人递给我话筒,我就问了起来。
然后王家卫用手势表示听不清,主持人不得不把话筒给了我。
我问 · 王家卫● 我很好奇你到底有没有对电影做改动?
● 张嘉佳要求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王家卫导演能够在现场,最终你在现场的时间是多少?
● 我听说拍摄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停滞,是你过来救场,我想问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 《一代宗师》宣传的时候,你也就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出席一下,为什么《摆渡人》你作为监制,却跟着出现在了很多个城市的路演现场?
我知道,《摆渡人》出现停机的这件事,是一个不能被公开提起的问题。
所以,我才讲完这一段,工作人员脸都绿了,立刻有人夺走了我的话筒,不让我继续问下去……王家卫虽然没有全部很直面地回答,甚至有些话,是他拍电影时一贯的顾左右而言其他的方式,但也基本已经回复了我前一段的问题。
我也算,尽力了,死心了。
而这么多年喜欢王家卫,也是喜欢他这种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比如让金城武在《重庆森林》里吃一个月的凤梨罐头,而不是直接说自己有多想念一个人。
所以,对于《摆渡人》里反复出现的“缘份”这种词,或是什么“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里”这种显像的台词,我没法接受它直白的LOW。
但还是直接贴出来王家卫当时回复我的答案吧。
王家卫 · 回答● 其实在一开始,我是找张嘉佳去写这个剧本。
但在写的过程里面,我发现这个故事里面所有的东西,他自己是最有感觉。
那我就说,为什么你不自己来拍呢?
他说,我从来没有拍过电影,要是我来当导演的话,你是不是可以在我旁边?
我说,没问题。
很多人说张嘉佳是你徒弟,我说,这不是一个徒弟师傅的关系,这是男人跟男人之间的一个承诺。
● 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我其实是每天都在。
因为这是我答应过的事情。
还有就是,张嘉佳身体比较弱一点,拍了三天之后他就进了医院。
突然半夜两点,副导演和我说,导演送了医院,大家都很紧张,三个小时之后,他又出来了。
因为他心脏有毛病。
其实在这个过程里面,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不是我作为一个监制一个人去帮他,这部电影整个团队,大家都非常地努力,也都给他意见。
● 有人一路都在问我,导演呀,你认为《摆渡人》怎样,你是怎么去评价这部电影?
我说,我喜欢。
很多人就认为说“我喜欢”就是你们拍电影自己喜欢就可以了,是非常任性的。
但是跟我刚才进来讲的话是一样,我怀念到拍电影最终的初心,就是我们喜欢这个电影。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里面,大部分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是怀着这个心理,我们喜欢这部电影,我们去做。
● 但作为一个监制来说,我说“我喜欢”是因为我认可,我认可这部电影。
不是说因为它拍得多完美。
他毕竟是一个新的导演,他在这个过程里面肯定有很多地方不是最极致的,或者不是完全没有瑕疵的。
但是我肯定的,是这种态度,他对电影的这种热情。
还有这部电影对这个社会,对观众,发出的善意。
这是我认可的。
(嗯,“我其实是每天都在。
”这句话,已经足够击伤我了。
也算是一个暧昧模糊的巨蟹座,能够给出的彻底的答案。
)
关于:王家卫到底帮了多少?
王家卫: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很清楚,这个故事是他自己的故事,这是他的世界。
他作为一个新导演,我唯一可以帮他的就是,怎么帮他把心目中这个世界去呈现出来。
有时候,作为一个新人,他会用力过猛。
他会把很多很多的东西放进去。
他的一思一想,他的某一个片段他的某一个生活里面的细节,但是电影,它还是有个长度,还有就是有些时候,好像他吃火锅一样,他喜欢把所有东西都丢进去。
我说,是不是可以一口一口吃呢?
我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让他不要填得那么满。
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也看到他是非常非常努力在做这件事。
关于:网上遭遇了差评,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反击一下?
王家卫:我最近有很多朋友,他们发信息给我,说,“啊,导演呀,虽然这个《摆渡人》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都特别喜欢。
”我就觉得吧,喜欢一部电影应该是非常直白的一件事,就好像我们去吃一个饭馆,我们喜欢吃这个饺子。
哪有一来会说,这个饺子是有点遗憾,但是我们感觉它特别好?
我们为什么今天晚上要让所有观众一起来看这部电影,是怀念到电影最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
每一部电影拍出来,都会有喜欢的人,或者有不喜欢的人,这个你一定要有准备。
但是这个不重要,只需要你看过这个电影,我们当然高兴,你们不喜欢我们也接受这个意见。
但是,你必须要看过,你不是说尊重这个电影,而是你要尊重你自己。
今天晚上,我们请大家来看,喜欢或不喜欢你们可以自由表达。
关于:电影评论会不会对电影有影响?
王家卫:我一直在讲的是,电影评论,对电影是很大的推手。
我自己一出道以来,我用我自己个人的例子,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我的电影,但是是有很多影评人去引导观众,其实这个电影还是挺有意思的。
电影评论对电影,它会监督你,它也是会为电影去摇旗呐喊的。
所以,所有电影评论的平台,我们都要珍惜,我们都要保护。
关于:为什么选择张嘉佳?
王家卫:有一次,我在制作公司,工作人员看到我,很热情地说,“啊,王导,你来了!
刚好周星驰和徐克也在!
”我说好呀,去打个招呼。
我走进去之后,发现三个人坐在那边,有一种时光倒流,好像回到二十年前……我的感触就是,电影不能这样来来回回都是几个人,我们需要新的力量。
为中国电影,我们就必须要有新人。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偏爱张嘉佳,我也知道大家对张嘉佳的要求是比较严厉的,第一他作为写小说的作家来说,他是特别成功;还有就是他嘴巴也特别贱;第三就是他第一部电影就有那么好的资源,有王家卫去监制,有那么多的演员参予,他凭什么呀?!
但是我们要想一下,很多人去参予,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泽东电影25周年,大家都希望在这个时候,做一个电影去记住这个日子。
为什么选择张嘉佳做这个电影,只是因为这个是新人,在《一代宗师》里面有讲过,你们看到的是一棵树,我看到的是一片树林。
其实也不是只有张嘉佳,从两三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希望有新人,包括《逆光飞翔》、《渺渺》……后面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计划。
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我们要给他机会,电影不能都是千人一面,不能看得理所当然。
真的,我……吐槽无力了。
我能得到的信息就是,这部电影从制作上,王家卫才是一把手。
但,即便他是我爱的导演,我也无法更改自己看完后觉得电影太LOW的感觉。
我,是真的看完了的,如他所说,看完就有资格去喜欢或不喜欢。
我还是坚定地,不,喜,欢。
虽然,我相信他还是可以导出我喜欢的作品。
就像我也可以接受喜欢的歌手去个乱七八糟的商业拼盘演出,赚个钱嘛,没什么。
骂张嘉佳的也可以散了,没意思。
就像把很多好食材下到了地沟油里,有人觉得吃了拉肚子,有人觉得好吃,我们要去怪地沟油吗?
还是去怪那个选择用地沟油拿出来卖的那个人呢?
发两篇《摆渡人》相关的推送,也只是因为我太爱王家卫,太爱我男朋友金城武……受不了他们不好。
但,都是自己选的呀。
作为一个善良易满足的孩子,再差的片我都不给太低分的~想不到年底守不住这个第一次了。。。。。。
票提前两周买的特惠票,今天好奇搜了一下看到评分我就心凉了。
结果坐下五分钟我就想掀凳子。
毫无关联的剧情,现在都不知道主题是啥。
摆渡人是个神马鬼你倒是点题啊!
几个破爱情故事跟这有啥关系啊!
这云里雾里的感觉就跟中学做散文阅读一样彷徨蓝瘦!
浮夸的表演。
作为AB黑我全程盯着她人生最丑时期的脸默默吐槽,但看完后我竟分不出谁的演技最烂。
色调醉人,比我这种连滤镜都不会用的人更神,打光不行还暗黄女神杜鹃都香菇~导演你不屑于45度角就算了,为什么要仰拍还找奇怪的角度,AB的厚嘴唇突额头让我很出戏啊~!
~不过我对你也爱得深沉啊第一次写那么多字来吐槽!
拜托以后放过我这种不看剧情就看戏的无辜群众好吗!?
此时此刻我只想借李宇春的话:滚!
看完零点场的《摆渡人》,我问同一时间在广州看同一部电影的好友,你觉得如何?
她说,比预期的好。
当年她特别喜欢张嘉佳,借一次工作的机会,我请张嘉佳为她签了“幸福”两个字,书还没有寄到,看到照片仿佛就有种真正幸福的满足,毕竟从文字得来的慰藉要容易得多。
就像小说里写,“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
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对于在情感天平上更多处于被动一方的人来说,“我只是个摆渡人”,短短7个字,却已经道出所有的付出,等待,以及在知道没有结果后从失望归于的平静。
它像一声警钟,提醒着自己,有些分明的界限,不是不可跨过,而是不能。
所以我格外喜欢小玉的形象,在张嘉佳的小说中,她只出现在这一篇,但却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酒吧高尔夫”的传说当然为这个角色加了分,但我更喜欢的是她说自己不是备胎,是个摆渡人。
从《摆渡人》的电影一开始,当得知是梁朝伟将扮演真实的“摆渡人”角色时,我就知道那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但凌晨时分从电影院走出来,我在入睡之前还是找出小说重新看了一遍,想要确认当初那个看过一遍就再也忘不掉的鲜明形象,是如何在影像中彻底失去了光辉。
直到目光停在那段电影中也出现过的对白。
小玉突然开口,说,“张嘉佳,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命过?
”“我说的拼命,不是拼命工作,不是拼命吃饭,不是拼命解释的拼命,那只是个形容词。
我说的拼命,是真的今天就算死了,我也愿意。
”但那之后还有一段话,小玉说知道自己不会死,不算拼命,说知道马力不喜欢自己,说只想做个摆渡人。
然后你便知道了原因。
在小说里,不管是张嘉佳还是管春,都成了小玉的陪衬,她一切行为全来自内心最直接的感受,不管是照顾喝醉的马力,还是跟江洁拼酒,最后甩甩手过自己的生活,都是自己为自己做的决定。
决定喜欢一个人,决定放手一个人。
她没有得到他,不意味就不能得到幸福。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要些什么,才能做好那个摆渡人,摆渡为情而伤的他或她,也摆渡自己。
而电影却把这一切符号化地变成了疗愈,又将疗愈简单化地变成了拼酒。
飞车开去一家家酒吧以一种种烈酒麻痹自己,激烈是激烈,但那不是小玉。
我仿佛看到她擦掉口红,用撇着的嘴角发出一个没有声音的哼字,踩着高跟鞋径自离去。
小说中三言两语写下的场景或对白,固然支撑不起完整的生活,甚至也撑不起一部两小时的电影。
但要用来填充的,显然不是那些为爱情迷失掉的,失去了自我,柔弱而不堪的生活。
小玉把摆渡人的身份交给了陈末,也失去了自身的内核。
无关演技,柔弱的女性形象在银幕上或许更能博得同情,但那仍然像是90年代大男子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跟电影里不时出现的时代金曲,从若干其他影片借来拼凑的零碎段落别无二致。
我原本以为作家改编自己的作品,无论情节变得怎样的光怪陆离,但那核心人物的人性还应当如是,不然他就不是他,她也不是她,冠上这些同样的名字,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张嘉佳依然是这个时代最会写金句的人,它们比王家卫的台词更浅显更容易让人迷惑,但凑到一起,却反而让原本要说出这些话语的人失去了个性。
这会是谁的错?
是怪导演不够坚持,还是编剧监制的直男癌在剥离了艺术的外衣下,浅薄得不堪一击?
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摆渡,换作20年前,最风华正茂年代的梁朝伟与金城武,也一样不能。
还好的是,我和我的朋友,看电影也不过是为了得到某种印证。
之前看影评说很烂,看的时候没有特别的期待,看完觉得还可以
还行啊。
摄影,色调王家卫,台词幼稚,鹿晗耍帅成功。
同志,这样是不是更开心。
不知道豆瓣为什么这么低分!!我觉得电影看下来还挺搞笑的,看电影的时候还想了一些东西,本来我最不理解为什么要安排一顿高尔夫斗酒,后来觉得也许这也是梁朝伟和杨颖在摆渡自己吧~不过其实我最后也没有好好理解摆渡人这概念~😄
神经质就像90年代的港产片,春春和毛毛那条线太可爱了,还是去南美(不是阿根廷而是厄瓜多尔)重新开始。《不如这样》用在这里,好。
王家卫镜头下孤独散漫的都市灵魂,关于爱情,关于每个人情感中的那部分脆弱与偏执。充满了无厘头和金曲串烧,但是不妨碍情感的表达,更像是王家卫的片子。导演需要提炼生活细节的味道,将大街小巷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生活,用影像的故事表达, 感动观众,导演就是最大的摆渡人。不过baby的演技确实了。。
看到这么多明星跪舔墨镜,感觉中国影业版皇帝的新装已经上演了!中国电影的春天就要来了吗?
其实摆渡人这个概念挺好的,电影也没有那么的差,小玉和马力的影子,何木子临死,酒吧高尔夫都拍的挺好的/但是毁就毁在王家卫这个金字招牌,让观众无法接受梁朝伟和金城武变得如此猥琐/第一次get了陈奕迅的演技/最后也希望自己能尽快摆渡到对岸
这叫臭傻逼。
连王家卫都错看了张嘉佳,何况观众。
王家卫挂着张嘉佳的名义搞事情从而看到了观众对自己的真实反应。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er戾气这么重,比郭敬明还烂?我觉得还算可以吧,至少电影院里很多人都笑了而且不是因为尴尬的笑,baby演技那么烂居然我也被打动了…期望值不要太高发现还可以………真的心疼张嘉佳………被骂成狗了
马力登台回头看到小玉,小玉在人群中的眼神,我有过。
评分很烂,自我感觉不错。有恶搞的欢笑,有认真的煽情,还有旧时旋律的情怀。对于一贯以豆瓣评分为标准衡量观影的我,这部戏的评分基本是被排除在观影范围的。我承认完全是冲着王家卫,梁朝伟,金城武这三个人。毕竟他们不善于拍烂片。片子以三个爱情故事为主线,以10年贯穿始末。
有点矫情,但没有某些评论说得那么不堪。至少美术摄影剪辑等技术层面甩大陆同类型电影一条街。可以把它看作王家卫都市爱情电影与内地青春爱情片的对接。香港电影娴熟的夸张表达和类型杂糅被嫁接到了 内地灯红酒绿的酒吧背景。金城武以后可以考虑走粗豪成熟路线。盛鉴的戏份不少。
新屏蔽词:网红作家🌚 鹿晗老了就成了陈奕迅😂
没那么难看啊,超出预期很多。虽然情节靠旁白推动真的很拙劣,但也有很多让人看了动情的地方呀。
在这个速食爱情的年代,也许大多数观众都觉得电影里面为爱拼命的桥段只是哗众取宠,毕竟看过了太多的背叛,已经很难让人相信纯粹的爱。从电影开头的五分钟起,我就知道会产生共鸣,因为自己就像是现实中的摆渡人,总是尽力帮助他人上岸,然而自己却一直在海上漂流着。
我服张嘉佳了,没想到有一天卡司齐聚金城武,梁朝伟,杜鹃,泽东出品的电影要靠鹿晗的脸捱下去。王家卫喝酒打牌输张嘉佳多少钱?开个口,我们粉丝替他众筹还了吧。一星给杜鹃,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