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以前是靠喜剧打响名头的,还一度被誉为星爷接班人,但是没想到他对鬼片却是情有独钟。
之前看过第一部导演的《盂兰神功》,实在大失所望,所以要不要看这部,确实纠结了一下。
不过看下来不得不说比起上部,是有了飞跃性地提高。
首先说清楚,这其实并不是恐怖片,至少不是纯恐怖片,而是一部包着灵异外衣的偶像爱情片。
从灵异结局的草率无力和爱情结局的拖沓突兀就可以明显看出孰轻孰重。
那么问题就来了,看见郭采洁被一个满脸坑、皮松肉垮的黑脸大叔kiss,我特么都像替杨佑宁抽人好嘛!
我知道现在纯港片不容易,张影帝肯定也有戏瘾,但是爱情片真的不能没有颜值!
要么你就好好拍恐怖片,要么我觉得可以尝试碰碰香港有颜值有演技的新人。
有郭采洁在,还有那么多前辈客串,如果张影帝再压场演个不需要看脸的反派之类的,票房、噱头绝对还是有保障的!
单说本片的灵异情节,我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美帝的《招魂》,简直可以说就是同一套路的东西方版。
要不是特效太渣,我甚至觉得此片更胜一筹。
总结,国产鬼片不容易,本片是值得支持的!
(欢迎关注本熊的微信订阅号banxingxiongmao,第一时间接收图文并茂的电影、时事评论和心情故事!
还可以和本熊一起玩耍!
郑重承诺,本号纯绿色无广告!
)
一个演员开始做导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张家辉也已经导了两部影片了,但两部都是B级恐怖片,不得不说导演的口味独特。
与第一部《盂兰神功》全家灭门相比,《陀地驱魔人》相对来说就比较温情了。
拥有阴阳眼的阿发,在母亲早亡的情况下与女鬼江雪相守度日,平时就与好友阿聪帮人驱鬼(其实是把鬼说走)。
阿发一般只会对小鬼略施小惩,要他离开人的肉身即可,不赶尽杀绝,除之而后快。
他认为鬼与人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在各自的世界共存。
于是,跟着他,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甚至有些可爱亲切的鬼,鬼只是脱离的躯体的魂魄,与人的性格无二。
人有善有恶,鬼也一样,人可以如阿发为爱人搏命,鬼也可以如片中的鬼妈妈一样为了女儿“大义灭亲”。
而阿发的鬼老友也会在他有难时赶来撑腰,像是港片里的江湖情义。
阿发与江雪从相依为命到用情至深再到依依惜别,有种杨过与小龙女的感觉。
但两人相遇时阿发太小,女鬼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这让人对这个设定有点不太舒服。
张导的《盂兰神功》,整体风格类似于泰式恐怖片,可惜故事说得虎头蛇尾,口碑一般。
事隔一年,张导重振雄风,再次出击鬼片,果然无论在叙事风格、故事结构、摄影技巧都有飞跃性的提升。
绝战时的场景,是个扭曲的九龙城寨,有《盗梦空间》的既视感。
而片尾甚至请来了“亲哥哥”歌神来客串,看着是有心要拍续集了。
只可惜影片前后两种风格迥然,阿发与一直纠缠他的女记者紫宁有许多搞笑情节,但一转到真爱江雪身上立刻画风骤变,直奔着韩剧的路上去了。
让一直在阴冷色调里的观众十分不适应不,可见张导的鬼片与爱情片不能放在一起。
当然,在港片质素江河日下的今天,能看到这样质素的一部鬼片已经难能可贵了,我们也能在影片中看到张家辉导演的诚意。
希望在《僵尸》那声对港产恐怖片的悲鸣后,能看到类型电影的明天。
恐怖电影是所有电影类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它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外,还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情感价值以及哲学价值。
恐怖电影中所折射出来的悲剧意识、死亡意识、生存意识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深思的。
钱钟书先生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里的光阴,却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
”恐怖电影中的故事就好像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个镜子,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距离《陀地驱魔人》的上映已经过去了六年,2015年,张家辉导演的《陀地驱魔人》上映。
这部电影让张家辉在第35届香港金像奖上获得了诸多提名。
《陀地驱魔人》是演而优则导的张家辉的第二部作品。
如果说《盂兰神功》是一次试水,那么,《陀地驱魔人》则是他价值观和电影风格的初步成型。
若是不细细分析《陀地驱魔人》的细节,那么,这部电影只是无数平庸之作中的一部。
这部电影所能代表的也仅仅是张家辉对一个恐怖故事的掌控。
而张家辉在这部电影中用了未曾丰富的元素来诠释“驱魔”的意义,并将之和香港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
很多恐怖电影会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异域时空,似乎这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世界更容易掌控。
但是,《陀地驱魔人》却将“鬼”生活的空间放在了人间。
他们或隐藏在昏暗阴冷的小巷,或躲藏在破败阁楼的小房间里。
总之,他们游荡在人间。
在这部电影中,张家辉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恐怖元素进行了融合,暴露了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种种问题:想念母亲而上她人之身的女孩,被侵犯伤害跳楼的女孩,自杀溺死在浴缸中的女孩。
所有的鬼都背负着自己的执念,她们带着故事和秘密在人间做短暂的停留。
《陀地驱魔人》中的所有恐怖元素都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又是由一个个现实性的问题导致的。
不作为的警察,在权力和财富面前低头的律师,为了报仇而掩盖事实的恶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陀地驱魔人》模糊了两个不同世界的界限。
人和鬼其实是一样的,人有守护的东西,鬼也有自己的执念。
驱魔人黄永发想知道为什么母亲不来看他,和黄永发同住的女鬼江雪守护着他,被杀死在阁楼里的恶鬼刘江一心想给妻子报仇。
将这些故事摊开来看,其实就是人间的故事。
恶鬼刘江来到人间到处作恶,只为了给妻子报仇,他以为杀了当年的仇人就能解脱了,可当他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时,妻子只想快点让女儿转世,于是杀死了刘江。
黄永发一直受到江雪的眷顾,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非常特殊的爱情。
江雪用自己下一世的生命来延续黄永发的生命,黄永发将自己逼向绝境,只为了给江雪表白。
一切都来的太迟,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带走一切。
现实是什么呢?
用卡夫卡的话来说,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江,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
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陀地驱魔人》其实也是现实,做人做鬼都不容易。
不过,这部电影并非没有问题,电影的感情线缺乏细节,故事梗概不错,但少了一些起承转合和细节性的描述。
电影的主线是黄永发和刘江之间的较量,顺着这条主线又生出一些其他的故事,江雪的故事,黄永发的故事以及刘江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方式如果用的好,就会让电影很丰富,如果用的不好,主线故事就显得有些薄弱,而支线部分又会显得琐碎。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支线故事过于琐碎,主线的故事过于简单,所以,整去电影缺少一些抓人的细节和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
我一向是很喜欢张家辉的作品,在此之前也没有见过这部电影的宣传以及海报。
单纯想看张家辉于是就来了,然后喜欢上了郭采洁,真美。
作为恐怖片而言,特效做的蜜汁萌阿。
不过影片的风格特色都是张家辉特有的,港式恐怖片一直都做的很不错,因为广电的强压没那么大。
剧情叙述的很完整,结尾学友的出场还是留下了伏笔的。
可我觉得如果不出2,结尾随她而去,留白影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剧情有些弱,经不起推敲,借着恐怖片名头拍出了爱情片,有些京城八十一号的意思,不过还是陀地驱魔人更好看些。
即使众多人吐槽张家辉的刺青没露大面,细节BUG,拍成了爱情片。
我依旧吃下了带毒的糖。
懵懵懂懂的雪遇上了眼神坚定的发仔,第一次见面,她飘在屋檐,他没有逃走,于是这一生,都愿意为她而活。
她救了他,以命续命,他还了她,驱鬼救人。
最终还是到了离别的那一天,她说收到了鬼差的通知,七天后就去投胎。
海风吹过两人的脸庞,静默的场景满是心声。
“你舍得我走吗?
” “我走的那天,你会不会哭阿?
” “我不想走了。
”“你别去,很危险。
”她的轻声细语像晚风般拂过他的心,他慌张的神色,急促的呼吸,却没能抓住她不让她离去。
可突然有一天你离开了这里带走了整个世界没留一片云从此我就象抽离麦芒的青稞在那凄风苦雨中晃曳彷徨张家辉的歌声响起时,我真的哭的不行。
这世界怎么都是你,可你在哪里。
“你问我,你在我生命里重不重要。
我说不重要,因为你比我的命更重要。
”“你又问我,你走的时候我会不会哭。
我说不会,因为我现在已经想随你而去。
”
我一开始只是想看看张家辉在电影里帅不帅,没想到看到一半就觉得拍摄的很好。
电影里发仔的妈妈过得太苦,没有笑过,绝望到了要和发仔一起跳楼的地步。
发仔从小就缺失父爱,缺失母爱,发仔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
郭采洁饰演的小雪救了发仔,陪他长大,相当于是发仔的妈妈了,弥补了他母爱。
后来他们心里也有了爱情,没有机会表白,心动无言。
小雪快离开的时候,他们终于终于一起约会了,生活的小确幸但等了太久太久。
看到这时候,我就已经哭了,我最爱看感情戏了。
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表白戏,表演的太真实了!
我能感同身受,因为我也经历过,我也问过,我在你的生命中重不重要。
看完电影后,觉得张家辉饰演的发仔太帅了,喜欢这次的造型!
郭采洁饰演的江雪,眼睛大大的,很漂亮,演技也很好。
张家辉唱的《你是我心爱的姑娘》很悲伤,很好听。
期待第二部!
看完陀地驅魔人,雖然對抓鬼方式不是很贊同(還是習慣林正英的抓鬼模式= =")但在因果定律這個邏輯裡,倒是值得表揚。
無論是雪犧牲下輩子的陽壽救發仔母子,還是發仔為了回報雪不斷積陰德迴向給她,只為讓她早日投胎;無論是黑哥與劉江生前的恩怨,還是黑嫂最終為了女兒狠心吞噬黑哥,只為讓女兒早些輪迴轉世。
綜觀本片最值得一提的兩個不同人鬼例子,便可明瞭“因果”與“執念”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鬼,需要用多大的決心與犧牲救一對無親無故的母子?
如若不是善念,她何以能敢逆天?
鬼是人所變,人死後化鬼,生前心存善念的人,死後自然也存善念。
雪按理說應該是一屍兩命,她死後,腹中的孩子有權力可以去跟第五殿閰羅王索討黑令旗以黑令旗名正言順的討回害死雪的大老婆的陽壽/福報,讓自己的雪母子倆減少受輪迴苦,早日從枉死城離開去到酆都城。
酆都城再待不久,便可往第十殿轉輪王那裡報到,看來世投生在哪裡哪戶人家?
如此,前生便終告段落,圓滿。
可惜導演這部份功課沒有下苦功。
回到雪救發仔母子正題。
發仔感念雪的救命之恩,所以不斷累積福報/陰德迴向給雪,為的也是希冀她能早日投胎轉世,不要一直待在生前自盡的房子徘徊。
一報還一報,一命還一命,善念善報,善念善終。
人尊重鬼,鬼不害人,陰間與陽間本應如此和平共處。
人不懂鬼死後飄零的無奈,是因為人未曾體會過當鬼的滋味。
不請鬼,不與鬼做交易,鬼自然不會有理由正大光明騷擾或是索取陽人的壽命。
請鬼容易送鬼難,一但完成請鬼的邪惡儀式,陽人的福報即為此鬼所擁有,願賭服輸,惡果自食,怨不得人。
再來說到黑哥與劉江生前的恩怨。
發仔說的對:『一個生前賣白粉的人,能指望妻小同自己都可以善終麼?
』這句話,道盡了-『自作孽,不可違』的真諦。
兩人之間的因果在哪裡?
黑哥賣白粉害人,賺取暴利黑心錢,即便沒有劉江,也會有別的黑吃黑來收拾他,而劉江,只是做了那名命運推手罷了。
黑嫂正是堪破了這一點,所以在生前死後都將執念放下,血仇也不報了,只希求一家團聚,三個人都能夠早日輪迴轉世。
黑哥卻不甘心,無論如何都要讓劉江以命賠命,一如死前的心意決絕,目光堅定。
冤冤相報何時了?
陽間與陰間都逃不離這個天理地理定律。
放下,才能重生;放不下,只會自毀。
黑嫂為了女兒,不得不狠心吞噬自己的丈夫。
因為帶著怨念放不下的怨鬼,是沒法投胎超生的。
執念越重,怨氣越深,猶如身處阿鼻地獄般苦不堪言。
苦了自己,害了妻小,何苦呢?
於是黑嫂在女兒與丈夫之間毅然決然做出取捨。
捨得,捨得,有捨才能有得。
再來,說到劉江。
前半生壞事做盡,後半生必定現世報纏身。
病痛折磨自然不可免除,還必須忍受看護的虐待。
如此淒涼下場,豈不令人唏噓?
另外,再提到一個被忽略的問題,就是那個被神棍間接害死的女孩。
人性之所以如此可悲,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往往都是自身性格導致演變造就。
不貪妄,循正道,天助自助人助;越貪妄,求旁門,天滅地滅自滅。
不起貪慾求旁門左道邪法,自然不會招來殺生之禍。
可一但開頭走錯了路,再回頭,已百年身。
是自己釀成死劫結束自己,種惡因,得惡果,自作孽,不可違,怨不得誰。
綜觀全片,喻意無非是警惕世人,無論身處哪個時空,哪個世代,只要心存善念的人或鬼,自始至終,都會有善報。
心存惡念的人或鬼,天理地理,萬般業隨身。
善念惡念,一念之間。
放下,捨得;天地才能與你/妳同悲,明路才會因此而重現。
今世有幸為人,乃前世積德所得,諸惡莫做,諸善奉行,舉頭三尺有神靈。
PS:電影片尾曲非常好聽,無論是原唱或輝哥翻唱都耐人尋味,值得靜心聆聽,細細琢磨。
全片的诚意确实满满的,氛围渲染不错,但还是感情线处理糙了点,女主傻白甜这种套路玩太久了,并不吃这套了,因果关系处理得还是见功力的,高大恶鬼说男主已经死了,到九龙城寨欺骗主角的恶鬼告诉他寿命真相的那段有个承接。
就高大恶鬼线来看,他找别的大师,然后搞事引男主出来看手段,这些都是可理解剧情,妻子线直接逆转了,说明鬼都是自私的,各自目的,并不是讲道理就讲得通的。
但女主线实在太黑了,小三出身,受欺负就自杀,然后6岁的张家辉幼训染,小姑娘一样问张家辉喜不喜欢他,后面也看到了,他的圈子很小,朋友很少,有些事本就不必问。
但九龙城寨那段确实是整部片一个大高潮,贯穿了整部电影的线索,她到底为男主做了什么?
不管之前什么,她的牺牲我们是所见的。
我不太相信一个六十多年的老鬼性格还能那么少女,毫无成长,郭采洁的演技和张也差一截。
钱嘉乐故意演得那么浮夸,但这部戏的客串其实很强大的,开头的吴启华,结尾的张学友,余文乐的警察,还有女主当年牵涉到的那对夫妇也是老戏骨了。
故事性有说人性,生死,善恶之类的冲突,整体还是可以的,可惜爱情线处理是大败笔,女二比女一讨巧也是港片一贯的烹调手艺,女二的作死引出后面的线,而7-11的那个女孩就是搞笑部分了好吗...张家辉作为导演对女性角色拿捏还是不够,但男性演员的把握却非常到位。
其实那个鬼扮他妈妈的时候,有一瞬间我觉得他的眼睛其实是想说谢谢的.....假如有续集我拭目以待,但严格来说是三星的片,冲男主角补的一星
期待许久的《陀地驱魔人》终于有高清资源了,本打算去电影节大银幕上支持一下张家辉的cult路线的,只可惜这部电影的排片跟我要看的其他电影都有时间冲突,而恰好网上流传出高清资源,可以先一睹为快了。
看完之后,老实说是有点失望的,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精彩,更远远比不上13年大受好评的《僵尸》。
13年的《僵尸》确实可以说是近几年香港传统恐怖片的优秀作品,没看过的影迷可以抓紧看看。
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是从香港电影碟片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都知道香港电影有几个在上个世纪影响力非常广的类型片:功夫、警匪、黑帮、鬼怪僵尸片。
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色:警察不一定是好的,黑帮不一定是坏的,僵尸鬼怪是真的可能存在的。
只可惜近几年来,香港电影颇有日薄西山的感觉,在类型片上难有佳作,盛况不在。
至于原因就太多,难以分析。
只是有些期待,然后又有些失望而已。
这是张家辉导演的第二部香港恐怖片,相比于第一部《盂兰神功》薄弱的剧情,这一步可以说进步了不少,至少把一个故事合情合理地讲完了。
至于这个故事如何,精不精彩,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电影中各种香港演员的友情客串,比如张学友、余文乐可能也算是一大看点。
但是,学友只在电影的最后出现了一个镜头,还是一身黑西装拿着黑雨伞的盲眼鬼,带着他标志性的似笑非笑的面容。
张家辉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一头白发满身文身的驱魔人,叫做发仔。
从造型上说,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驱魔人,不像以往我们所熟知的道士、和尚或者神婆一般,用法器法术或者祭坛之类的东西驱魔,往往还伴随着一大段绕口的口诀。
电影中发仔的驱魔方式只是心平气和地跟鬼怪谈判,帮他解决问题,化解生前的怨气。
这也正是电影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主题:鬼和人一样,都需要被尊重。
所以,那些期待猛鬼恐怖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有些失望。
这部电影不会像猛鬼电影一样,有大段凶狠恐怖的人鬼大战情节;或者许多恶鬼杀人的场面。
这是一部兼备侦探、爱情、古惑仔的温情鬼怪恐怖片。
可以说,电影中几乎包含了香港经典电影的所有元素。
电影中把所有鬼怪形象与他死去的原因相关联,溺死的便永远一身水气,被火烧死的便满身火焰,被烟熏死的便是一股浓烟。
这个设定虽然有落俗套,但是跟电影主题中的鬼怪游荡在世间是因为前世的怨气未散相关,还算是比较合理的设定。
但是不理解的是变成鬼之后身高会长高吗?
为什么感觉“伏地魔”比家辉高这么多?
电影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鬼怪角色,一个是本片的大反派“伏地魔”,另一个就是发仔的鬼怪女友“雪”。
“伏地魔”前世是一个贩毒的黑社会大哥,每个月都得向警察交保护费。
因为忍受不了警察的恶意刁难,叫小弟去砍死警察。
然而其中一个警察(余文乐)侥幸逃生,来到他的家中报复。
最后“伏地魔”一家三口被困在房间中活活烧死。
死之后的“伏地魔,怨气不散,一定要找到这个警察报仇。
“雪”的前世本是一个小三,身份被发现之后,不忍羞辱在浴缸中割腕自杀,死后变成孤魂野鬼住在发仔的房子里。
发仔的母亲跳楼自杀之后,“雪”把发仔抚养长大,并且教他如何用谈判的方法驱魔。
所以“雪”跟发仔之间有一种畸形的恋情关系,既有母子之间的温情也有恋人之间的爱情。
当然,最畸形的是人鬼之间的未了情。
但并不算太在意这个,毕竟聂小倩和宁采臣搞了这么多年,还一直喜欢着他们。
电影的主线剧情并没有什么新意,一番折腾之后,“伏地魔”的家人,变成野鬼的妻子和女儿找到了他,试图感化他让他放下前世的怨念不成,为了早日投胎的妻子一口把“伏地魔”吃了,简单粗暴地给故事画上句号。
然后接下来便是长达十几分钟的烂俗爱情桥段,即将去投胎的“雪”在离开之前附身在女记者身上,跟发仔有了一次浪漫的约会。
这也正是本片另一个漂亮女记者的唯一作用了,大概在“雪”去投胎之后就会成为接盘侠了。
在“雪”去投胎之后,发仔拉着女记者一路狂奔,我甚至以为他们要回家造个孩子出来,让“雪”成为他们的女儿。
不是老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嘛。
整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比较混乱,没有连接性,也没有张力。
主线故事安排不合理,简单粗暴;而配角小故事又穿插地很尴尬,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变得很奇怪。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影迷注意到,电影快结束前有小段完全没有交代上下文便跳到下一个剧情中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清资源不完整,还是本来剪辑的时候就删除了这一段。
不过,本片还有另一个亮点,台词都非常有趣,有好几处都不禁笑出声来,尤其是那个“在西环奸淫掳掠”的白面坤大哥以及那个满嘴跑火车的跟班小弟。
所以,其实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喜剧片来看,毕竟一点也不吓人而且还能让你发笑。
所以,在类型上,你以为它是一部恐怖片,但它还是一部侦探片;你要以为它只是一部侦探片,它还是一部爱情片;你要以为它是一部爱情片,它还是一部喜剧片。
所以,其实片名可以改为“驱魔神探之人鬼情未了”,大概会更贴切。
再加上最后出现的歌神学友,颇有一种要拍续集的感觉,续集名字我都帮你想好了,就叫“驱魔神探之大战盲眼吻别鬼”。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还把我给看哭了。
没有人能想到死去后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或者什么都会灰飞烟灭,又或者真的像电影里面那样。
但是当一个人真正的醒悟了以后,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的生存本身就来自于巨大的压抑,倘若没有痛苦,也便不会有希望。
这句话,我相信是可以理解的。
我忧患着所有和我一样的人,他们辛劳,诚实,正直,却往往遭受着不应该承受的事情。
越是可怜越是可怜,越是痛苦越是痛苦,越是无法自拔越是无法自拔,最后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残局,更没有人来为他们收拾残局。
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但是鬼神的存在与否根本不能得到确切的定论。
有可能越是唯物主义越是能证明不同维次的空间存在着不同的那样的我们。
但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看上去好像使我们自己。
我们始终心怀怨恨,无法看破,无法放下。
我们在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以后喜欢寻找宗教的慰藉,但宗教的本身又是一个避难所,它是逃避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这并不能真正的拯救人类,我们仍旧需要面对。
当我们开开心心的时候,其实痛苦也占据了一半,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其实失败也占据了一半,当我们健康的时候,其实疾病仍然在占据着一半。
而当我们痛苦,失败,和生病的时候,那些开开心心,成功,健康会在刹那间荡然无存。
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如此残酷?
为什么人总是要承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东西?
这冥冥之中是否有无数条线在牵扯,甚至是撕扯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终将进入地球统一的时代,我们将继续着人类的本性,探索一切未知,消除我们的迷惑和恐惧,让人类过得更加顺遂自己的心意。
我们将从时间和 空间上更加明白我们到底是什么,无论是鬼神这种能量的吸收,还是太空世界,似有似无的外星生命,或者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些奇特的变化,包括我们真正的起源,这看上去很玄奥,我们终究会发现,但是其实这个世界不是邪不胜正的,不仅不是,绝对不是。
我们不可能了解我们自己,就像我们不可能拉起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起来一样。
这听上去很可笑,可是那么多的哲学,说到底,不都是在试图解释何去何从的问题?
可是这个问题的最大的意义反而在于自我释放以后,我到底还是我吗?
物质和运动不能割裂看待,人类认识的获得却靠的是间接经验。
负罪感让我们承受了不敢承受的压抑,文化的割裂性又让卑劣的人性有机可乘。
当科技日新月异的时候,总是发现知道的越多,知道的越少。
这种思考的必要性仿佛在老子骑着青牛出关的时候就完完全全地舍弃了。
只是现代人庸人自扰,为了生存,忘记了生活,甚至生命。
真是因为有了黑,所有有了白。
正是因为有了未知,所有有了已知。
谁先谁后很重要,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是不是认为自己一直发善心,一直去帮助别人,一直去想抑制这个世界上的不公就会活的更加快乐,我告诉你,不是的!
如果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如果没有魔鬼,就没有所谓的天使,如果没有晦涩的 死亡,也绝对不会有我们看上去色彩斑斓的生命,当然,包括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在内。
化学中有一种状态叫动态平衡,这个坏的一起来,好的就要压下去。
可是好的如果不动,坏的就稳赢。
而坏的如果不动,好的也无从动起。
这其实才是这个世界的一点点本质,上帝说先有鸡,后有蛋,为什么?
因为不但人可以吃蛋,鸡也可以吃。
看上去感觉很怪,但是,可能就是最后的事实。
女主和男主怎么找到小女孩鬼的妈妈毁容鬼的?
他们怎么知道要去那个房子找?
假扮男主妈妈的那个鬼就是毁容鬼吗?
毁容鬼为什么那么厉害能吃了鬼爸?
男主活着是预支了小雪的下辈子生命,小雪投胎了,为什么男主还能活着?
男主为什么要在驱鬼之后纹纹身?
希望能有第二部吧~很不错的电影。
我认为电影就是讲故事,这部电影故事比较完整,情节不拖沓,算是一个好故事吧~
林嘉欣真带感。
应该是第一次在影院看港产鬼片,最后忘年人鬼恋还是照顾观众了。旁边女生叫得好大声,头一次觉得郭采洁演得像样。螳螂母鬼为鬼仔吃男鬼,观众都发出了懵逼的赞叹。
几次特效还是很有诚意的,特别是孩子他妈的。虽然比上一部情节正常多了,可是多线叙事能力还是堪忧啊!看着累啊!2.5星
爱是陪伴的一种理解?
???先不说恐怖不恐怖,就连一个故事都没讲好。
TMD居然是个爱情片,必须差评。但是又仍然期待第二部,哎。
前面还不错,最后变人鬼情未了就比较垮了。
乱了一点,但是不错啦。
张家辉再次自编自导自演,明显比之前的《盂兰神功 》好看多了。张家辉饰演的乐天捉鬼师以及郭采洁饰演的痴情女鬼都是出彩的角色,张家辉的金像奖提名也是实至名归。叙事有点疙疙瘩瘩倒也不是太影响,特效的滥用反而成了罪魁祸首,把影片拍成了喜剧片,这一点实在是不忍直视。
还可以,恐怖爱情片。其实恐怖算不上。
为什么要纠结什么人鬼殊途呢,青蛇里 许仙说过他乐意。 连鲁迅在论雷峰塔倒掉里也说法海多事。有个女鬼做朋友不是很好嘛。不用吃喝有意识能交流。如果有鬼,那破案就容易多了,通灵死者直接问
张家辉竟然又拍了部恐怖片!比上一部也没进步到哪里去。
居然是人鬼情未了!一点也不吓人
看在徐娘半老的张家辉还那么纯情的份上勉强加一分,没钱就少做点儿特效,看到人眼瞎,你又不是富二代能可劲儿地整,可以尝试拍的更文艺点嘛!是的,我看到锅泼到身上就把人乃至房子点着的部分就彻底不能忍了,你煮的是汽油么?
什么东西啊,絮絮叨叨的驱魔人………还有郭采洁版的桃金娘?excuse me?!
有几场戏假到令人发指!!!故事本身麻麻,五毫纸特效,人物刻画矛盾。个恶鬼死左甘多年唔去搞个警察,而家先来搞?!最后稳个恶鬼老婆上来就搞掂左,太低能啦吧!人拍鬼片,系鬼噶世界虽然有鬼的一套规则,但系核心价值体系依然同人噶一样。而且本片想讲咩?讲驱鬼定系人鬼情未了啊?!
家辉哥口味清奇
-题材蛮不错的啊,剧情设计也不错,张家辉还是有潜质的不知道三年之后是怎么拍出低压槽的(汗)💻
尽管故事内核还是偏于煽情,但影片所营造的氛围,包括张家辉和诸多配角的配合,都很不错,至少是观影感良好的鬼片,这片子也就香港能拍拍了。结尾张家辉他大哥张学友跑出来吓人,简直笑场了,感觉第二部应该还会更好看的样子。但是傲娇的冷面大师和嗲声女鬼,这种设定还是改改吧,庸俗得有些过分
祖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