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怀念起小时候看了不知道几遍的《大富之家》,当年的阵容真是豪华。
哥哥在里面还很年轻,黄百鸣,冯宝宝,梁家辉,毛舜筠,刘青云,还有郑裕玲和袁咏仪。
个个都有戏。
留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片中浓浓的港味和人情味。
即使现在重看一遍,相信在回味之余,也是经得起审视的。
香港每到贺岁之余,总是会推出类似的片子。
一大堆的明星在一起,演得开心,看者也觉得暖心。
但是印象中看到的此类好片都是在小时候了。
而纵观此片,看到后半段,我已经明显不在状态,勉强结束。
果然不可同日而语。
说实话,这似乎也跟贺岁片没多大联系,除了片尾的道贺。
以现在流行的剩女为话题,加上一些蹩脚的桥段。
甚至为了票房,还找了好几个大陆当红的演员。
连拍摄地都放到了千岛湖,不知道人家赞助了多少。
从黄百鸣的嘴里明目张胆的出现广告词,说实话,这广告植入也太粗暴了。
满眼吴君如,永远不变的八婆形象。
越来越黑的古天乐和她真是擦不出什么火花。
郑中基的喜剧模式总是让我接受不了,只好无奈的接受现实。
那个令人怀念的时代的的确确已经逝去了。
与同档期的其他题材影片相比,本片可谓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贺岁片了,至今92版和97版的家有喜事每逢过年还在播呢。
影片沿袭了系列一贯的套路,谈谈情,说说爱,搞搞笑,拜拜年。
这种模式,现在看来有点俗套,不过大概也已经十几年没见了,感觉很亲切。
但也仅仅是亲切而已,在现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人们更愿意去消费那些编的乱七八糟看的眼花缭乱演的稀里糊涂的片子,像这种宣扬亲情可贵爱情美丽的电影,差不多都可以归到主旋律一类里面去了吧。
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只有时间能证明了。
92,97里面的周星驰、张国荣、张曼玉等,都是一时之选。
这部片子显得有些星光黯淡,除了黄百鸣和吴君如铁打不变外,其余也就是二线了,甚至客串的阿sa和甄子丹还大牌一些。
显然,这种模式的贺岁片已经没有当年的号召力了。
题材没有吸引力,又没有大牌明星,于是,我们看到了本片中大量的植入广告。
在票房没保证的前提下,只能靠广告收回成本了。
这些天,吴君如在上本片导演谷德昭的节目时爆刘翔的粗口,俨然是娱乐版的头条了,至于电影,早就不宣传喽,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现在大众的娱乐取向。
一部电影承载的这些凌乱记忆--《家有喜事2009》这是一部没什么值得可回味与讨论的电影,这个没唱罢那个便又抢着登场混乱地闹腾。
象某人无足轻重的故事,被我漫不经心地经过。
眼睛跟随画面的闪动,一部分记忆便自动翻涌上来,一段一片地散落无形,喧宾夺主抢了电影的风头。
吴君如没事的时候就想在网上找点儿这个女人早期的作品来解闷,看她在影片里癫狂,厮叫,卖弄,出丑,自己也傻呵呵地从头乐到尾。
看她的这个时期的作品根本不用带大脑,所以才会在郁闷与年龄成正比增长的今天格外怀念。
好了,我承认,这部《家有喜事2009》就是冲着她吴君如去的。
影片前段她衣冠楚楚的装模作样真的让我不耐烦,直到她陷入情网不能自拔蓬头垢面,框着二个大黑眼圈,我才轻舒一口气:这才是我的吴君如。
可惜好景不长,没二下她又假模假式地游离戏外,不计后果地拼命往矜持路线上靠,忒没劲。
阿SA觉得阿SA很可爱。
要说阿娇比她漂亮,可我喜欢阿SA。
她就是在《老婆未满十八岁》给了我点浮想的空间。
主要是她的可爱,才让我觉得这个小女孩挺漂亮。
我不止一次拿Twins组合的照片向不同的朋友征求对阿娇阿SA的评判,果然多数人都觉得阿SA清纯可爱。
陈淑兰当年的她可是港姐亚军兼最上镜奖。
冠军是谁?
大美人李嘉欣!
92家有喜事中她出演了一个破坏吴君如家庭的小三,婚前的美艳嚣张与婚后的邋遢不甘被她演绎得夸张有味。
想起来她还出演过一部古装搞笑片,她在其中的角色名字就叫“哨牙珍”,跟姚晨在本片中的角色名一样,遭遇也一样,一次意外后暴牙消失,丑人变美。
郑中基很讨厌他在电影里的那副德性。
我只怀念的是与张学友唱《左右为难》的那个年代,他黑衣长发很有性格。
还有一首他的老歌《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喜欢,好听。
古天乐电影里他那个出水芙蓉的镜头很雷,那肤色象足酱肉。
谷德昭这个胖子挺有才,92家有喜事他就有份编剧,09家有喜事他就成了导演。
喏,这电影就这么完了,没啥说的。
第一次看家有喜事还是很早之前的事情 当时啥也没记住就记住张国荣和周星驰了 12年后 家有喜事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的感觉有些不一样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就是一个超长版的千岛湖广告片,当郭涛一开始提千岛湖的时候我还以为就那么两句,结果往后看后面70分钟全是……不过也是,现在流行这个,《一线生机》是Nokia广告片,《保持通话》则被MOTO赞助到底,《押送人》一个系列都是奥迪A8这辆神奇车的世界,《非诚勿扰》也给大家了一个美丽到不行的北海道,不过这次的千岛湖……不知是拍摄感觉问题还是别的,总觉得没被拍出来,甚至连《非诚勿扰》里的西溪湿地的小广告都不如……顺便提一下:在千岛湖这个大广告后面,还有金六福这个小广告在等着你……嘿嘿另外,这种贺岁片,摆明了也是要秀客串明星,从张达明在开头露脸的那一刻起,剧情主线已经不是我的任务了,找出更多的客串明星貌似任务更为艰巨……基本我认识的明星我都找了个八九不离十,但,不过,我居然没认出雷颂德……天……主角我就不多说什么了,郭涛在这里面戏份就是一客串,但名单上是主演,晕得要死,就三场戏……最后再说一下,我觉得如果阿Sa去演小敏这个角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虽然沈丽君也不错但是总觉得阿Sa更适合这个……为啥?
直觉吧……
多的一颗星是给古天乐滴。。
本以为他年迈了,结果身材还那么fit阿。。
阿。。
阿。。
... 扮小敏的mm,蛮漂亮,但没什么特别味道。。
从头到尾都在对着镜头拼命卖笑,但又没阿sa笑得好看。。。
有次出场还用黄色格子围巾搭彩条tee,更是失败。。。
吴君如的皮肤好好,作风依然。。
我其实希望她最后搭了古天乐滴,小敏mm太2奶样鸟,那么辛苦锻炼出来的古仔,不如杀熟。。
姚晨。。
很可爱。。
也很牺牲扮丑样。。。
最后变回美貌也是必然滴。。
郑中基。。
喂喂,是不是因为你阿sa才来客串滴阿?
演得好鬼死委琐,赞。。
千岛湖。。
同样是电影软宣,怎么我就没看出你有哪点好玩值得去滴阿。。
比西溪失败100倍。。
总之。。
贺岁片,有帅哥美女,有曲折但流畅又易猜易懂滴情节,看得人哈哈大笑就够啦。。。
不知是年龄日趋老化,还是香港的喜剧越来越不思进取。
从头到尾,只有闹腾两个字贯穿始终。
喂!
你送我去哪?
你贵姓啊?
又是你啊陈先生,十几年没见了。
君如大姐十几年后的同一句台词,浮现出了在大学宿舍看97家有喜事的温馨场景。
转眼10多年过去了,飘零在各地的兄弟们,你们是否安好?
那家叫做“解放”的电影院是这座城市里已经上了年龄的电影院,它还叫做电影院而不是影城,它已经显现出衰老的迹象,没有新生态影城的人潮涌动,设备先进环境现代化,但是我知道它是我爸妈恋爱时喜欢去的电影院,而且在我刚刚记事而完全不懂电影为何物的幼儿时代,多少次妈妈抱着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爸爸和妈妈认真地看电影,我沉沉的睡去,那个时候没有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而现在到了09年,坐在我后排的女人为了配合台词的速度,不时加快或者放慢自己嗑瓜子的速度。
进场稍晚了几分钟,是个简陋的小小的放映厅,像九十年代的录像厅,我更加感觉到这家电影院的衰落。
每年春假回家,总会和一帮同学集体去看场电影,并且每次都会保留着票根,去年看的是七仔。
今年买票前,在《疯狂的赛车》它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选它。
其实还是因为太喜欢92版。
虽然我也知道它是个没有周星星的新生命。
但我决定为了某种叫做情结的东西去看它。
而且,我也不喜欢只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电影,我更加相信原音的效果比普通话配音要好。
如果它不叫家喜09,而是叫别的什么,比如《我叫余珠》,比如《一个爱情专家如何坠入情网》,比如《丑女大翻身》,随便你,只要不叫家有喜事。
家喜09会给你这样一种感觉:你看着吴君如黄百鸣,你觉得它和家喜有关;但你看着剧情,你觉得它和家喜没关系;你看着生理期反应和先生你是不是姓陈,你又觉得它和家喜有关系;你再看着那么突兀的金X福和XXonline,你又觉得它大概是个广告片而不是家喜。
总之它是个可以将你带入又带出的神奇的片子。
对谷德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躺在华府喷血的对穿肠,还有某部鬼片里不相信鬼却得到报应被鬼害死的胖子。
他是个很棒的演员,也是个不错的编剧,一直都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胖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怕看到古天乐的电影,所以有一年我在电影院外徘徊到底看《生日快乐》还是《心中有鬼》。
两部电影都有刘若英,但是《心中有鬼》有黎明,而《生日快乐》有古天乐,所以我就选择去看《心中有鬼》。
可后来我在网上看了《生日快乐》才发现那天选错了片子。
古天乐还是适合沉稳一点的角色,那种表情丰富又唱又跳的青春片太不适合他,比如家喜09里这个战无不胜后来又陷入爱情的神经质男人。
很喜欢吴君如,年前在家扫尘,电视里播着《爱君如梦》,一边擦柜子,一边看着,很喜欢阿金的表情,神态,爱慕老师,寄托在舞蹈和一切可以离老师近一点的事情上,像个小女孩,但是一点都不扭捏做作。
刚开始看家喜09,我总觉想着她是程大嫂,而不是余珠,虽然她也坐在出租车里说“先生你贵姓,是不是姓陈啊?
十多年没见了啊!
”她的演技还是没话说的,我觉得她在电影里除了刻意丑化,其实还是挺美的,发型清爽,也不是黄脸婆,衣服很好看,颜色搭配的都很清爽,只是“雨中曲”那段并没有爱君如梦里那么棒……看着余珠,我觉得更像是吴君如本人而不是电影里的角色。
郑中基和姚晨这一对,其实都是我挺喜欢的人,以前喜欢郑中基唱歌,后来他开始搞笑,小眼睛没个正经可正经起来也令人倾倒,姚晨我暂时还是不能把她看做小郭之外的人。
那段雨中见面,相爱不能在一起,姚晨转身离开,郑中基表情开始扭曲,似哭死笑,电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夸张小声,但我心里竟有点酸酸的。
又好像又有点想笑的感觉,但还是悲伤的感觉大于想笑的感觉。
这是郑中基的表情产生的神奇力量。
最后的结尾,完全是家喜。
但完全没感觉。
如果它不这样结束,可能还会好一点。
走出电影院,被人斥责为啥不选《疯狂的赛车》。
虽然我不喜欢,但我不后悔。
因为我期待的是完成一个心愿而不是电影本身,而且能拍出来,剪出来最后成型的电影,已经不容易。
香港的幽默已经不再独领风骚,大陆的许多电影都比它强,亚洲好莱坞的桂冠应该褪去了,竟然抄袭《小小英国人》里的喜剧元素,真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失望!
本片跟之前的几部《家有喜事》相比,依旧充满了各种搞笑和无厘头,依旧有着非常浓郁的喜剧效果。
黄百鸣在片中创造并贡献了不少笑点,但相比前几部,笑点产生的效果并不足。
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再局限于香港本土,还有很大部分发生在内地杭州的千岛湖,但影片的故事跟大环境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融合,逻辑性和连贯性都不够强。
此外,大部分演员在片中的表现也略显浮夸,尤其是郑中基和姚晨,也严重影响了全片的观感。
与上个世纪的两部相比,这部“家有喜事”没有什么“家”的感觉,走的完全是如今国内流行的相亲式喜剧路线,基本上可以算是砸了“家有喜事”的金字招牌。
作为“家有喜事”的关键人物,排在领衔主演第一号的“千年大哥”黄百鸣出场太晚,电影都演了一大半了才腆着一张老脸冒出来。
而且演得依旧锉得惊人,不过其他演员也一样锉,所以也能得过且过;不像当年,在荣少和星爷的反衬之下,黄百鸣锉得硬是让电影跌下来两个档次。
自始至终,我都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笑点,除了一个段子。
黄百鸣拿着酒,说:“喝金六福酒,大家天长地久。
来,我们干一杯。
”我当场惊呼,我靠,太强悍了,这绝对是年度最强悍最赤裸的植入广告。
喜剧片是香港电影的擎天柱之一,香港的喜剧电影世界历来是许氏兄弟和周星驰统治的,如今许氏兄弟都已是垂垂之年,星爷也不再屈尊搞笑,喜剧界真是一片惨淡。
这部“家有喜事”有大量周家班的成员点缀其中,像田启文、林子聪、陈国坤、冯勉恒以及龅牙珍,而导演本身就是星爷的副手“唐牛”谷德昭。
众星闪烁,但是缺少一个如星爷或荣少般真正光芒四射的灵魂人物,这些星星点点始终是一盘散沙。
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人都知道,北上拍合拍片才是王道,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消失殆尽。
杂种电影大行其道,终于使纯种港片一去不归。
真令人叹息。
史料记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九十年代中叶,也就是香港回归的前夜,香港电影开始滑坡。
从1996年开始,香港电影的票房一年不如一年。
显然,香港电影的衰败与回归有一定关系。
设想一下,如果香港不回归,如今的香港电影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感觉是21世纪在拍20世纪风格喜剧,显然已经无法超越。软广告超多,什么五粮液、金六福、千岛湖、开心online。。古天乐太帅,吸引我看完。
片子一点营养都么有,但是演古天乐女朋友的听说是复旦第一美女沈丽君,大家都知道我对才子才女总是有偏爱滴。而且我有一条与小敏一模一样的围巾。
没必要再继续拍这个系列了。
尽管脚本真的不能比前边二个老的,不过还是多给一颗星吧,是这阵子所看得最乐呵的一部片子
从头笑到尾~
这片本就娱乐而已,只不过觉得能那样傻呼的被爱和爱,真的很幸福.
当年的当年,排小排,老师牵小手,大家去看电影~唔哈
CCAV6某天无意看的,姚晨实在让人受不了,怎么老演这个...
因为吴君如才看的,但是比较失望。
不太喜欢这种无厘头的喜剧,一点看头都没有。
怎一个烂字了得,电视还不断播,播前两部不是更好么?!完全毁了家有喜事这个金子招牌。
简直就是一部大型广告片-_-||| 20090205 新港 with 非、圆圆、壮仔
家有喜事系列最差啊部,不过都正常噶,无左周星驰,加上香港喜剧片越来越差!
郑中基太2了 就知道姚晨最后肯定得变回来 虽然有好多不能接受的无厘头 但有些喜剧成分值得鼓励
因为先看了唐伯虎点秋香2,外焦里嫩后,看了这部片子虽然中规中矩,还是值得3星了
在高三毕业旅行回程路上看完的,没想到里面还有姚晨。。。唉一想到她和林潇肃。。。。。
全宿舍一起看的,天旋地转那段特别经典~~
沈丽君看起来挺甜的啊……之前炒作“复旦校花”火起来的,确实有这个资本
无聊的喜剧,拍了十几年了,黄百鸣都成老大爷了。郑中基这小眼一挤的丑相还是蛮有意思的。
实在很一般,十年前的香港贺岁电影也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