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顺溜

我的兄弟叫顺溜

主演:王宝强,张国强,郝蕾,孙逊,战菁一,霍青,常铖,杨子骅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9

《我的兄弟叫顺溜》剧照

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2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3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4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5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6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3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4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5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6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7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8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19我的兄弟叫顺溜 剧照 NO.20

《我的兄弟叫顺溜》剧情介绍

我的兄弟叫顺溜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新四军小战士顺溜(王宝强 饰)在伏击汉奸司令吴大疤拉(杨子骅 饰)时竟打掉了自己六分区司令陈大雷(张国强 饰)的头盔。陈大雷赏识百步穿杨的神枪手顺溜,与他称兄道弟,并给顺溜起了个新名字叫“陈二雷”。在陈大雷与三营长(孙逊 饰)的提拔下,顺溜屡立战功,并缴获了日军的新式狙击枪,成为了军中狙击手、战斗英雄和传奇人物,却也日益骄横,不服军命。但在一次对日军中将石原的伏击战中,顺溜为了不打草惊蛇,竟亲眼看着自己的姐姐(郝蕾 饰)姐夫遇害。顺溜尚未复仇,二战结束,日军宣布投降。顺溜不顾停战协议,私自前往日俘离港码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达菲的美好假期同居牢友枕边有张脸2电磁王之霹雳父子形单影孤如果烧陶的话也做个马克杯吧赵云传之莫问少年狂舞水端大海怪9路冥婚关于我的命运警察局Trot恋人午夜天空伊甸之东放下旅程死亡网络胡同里的阳光天上的骆驼爱若此时衰落与瓦解我遇见了魔鬼快乐的噪音博尼法斯修女探案集第二季恋爱迷宫泽西海岸大屠杀黑夜传说4:觉醒仁慈医院7500航班风的外侧

《我的兄弟叫顺溜》长篇影评

 1 ) 《顺溜》很不顺溜,拜托能不能严肃点?!

总算熬着把26集看完了, 冲着王宝强和张国强的品牌。

结果,无比后悔,20多个小时啊,这简直是生命的浪费!。

整部戏充满了拼凑感,及其不严肃。

台词前后错乱、道具极不正常、情节无比虚假。

戏一开始我就对那把狙击枪充满疑虑,我不知道二战的时候到底中国战场有没有那样的狙击枪?

日军有没有用过可以用三八大盖子弹的西方产的狙击枪。

直到我看到有个访谈说,那把枪是王宝强偏爱的,在集结号中用过的,导演专程花了好多钱开拍后很久从北京给他调来的。

我吐....难道?

这是值得夸耀的?

集结号是解放战争后期,王宝强当时不是演狙击手,这枪可以用的???

基本上二战只有两种主要的步枪改型做狙击枪,一种是德国的毛瑟98 一种是美国的珈蓝德M1,那时候步枪共同的典型特征是前护木很简单,单薄,不可能有电视剧中那种厚的滚圆的形象,貌似还有孔?

我不是一个军事迷,但我有一些普通的历史军事常识,抗战后期,国军换了美械装备,可是国军用的居然是抗战前的德式钢盔。

新四军手里的冲锋枪也有很多是德式的,抗战后期时候,新四军有那么多德式冲锋枪么?

另外,电视剧里面最混乱的是人数和时间,人数来来去去是那么多,不管号称多少人,顺溜一会儿总共打死了七十多个鬼子,一会儿三十多个,一会儿又一百多个。

时间上还是三十多个出现在最后。

黄庄战役三天后军区就开会,可是顺溜已经被魔鬼训练一周多了。

荷花的哥哥死了,荷花去找顺溜,顺溜一共参军大半年,而后来,又说荷花的爹妈2年多前死的和她哥哥一起。

至于顺溜把狙击枪当突击步枪使唤, 一个人打一个中队一天,二三百人的部队打日军一个联队,小黄庄一开始说损失很大,貌似只剩几个人了,后来又说死了才十几个人......太不严谨了搞笑的还有,部队门口挂的牌子是:“国民党陆军第五十五师”?!

令人发指啊!

这样的牌子谁见过?

这样的道具水平是不是该枪毙???

细节就说到这里吧,反正数不胜数。

至于情节,更不能说了,整个一个捏造加拼凑,毫无真实感。

屠夫的家远离集市,一直想不通的人忽然想通了,检讨表情像玩儿,还说深刻。

莫名其妙来个记者,一点都不像新四军,活脱一个爱撒娇的大小姐。

我们不是不允许艺术加工,我们也不是不允许一部好片有些细节的瑕疵。

我们不能容忍的是用不正经的态度去面对那么正经的主题。

战争,到底是件民族伤痛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主题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那就是认认真真,这部剧毛糙的吓死人,荒诞的吓死人,难道这就是编剧导演对待所谓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正剧的态度?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

怪不得,我们没有靖国神社。

还好,我们没有靖国神社,不然,说不定也变成了一个笑话。

 2 ) 顺溜不顺溜

题外话:很奇怪的是我喜欢《天下无贼》,也喜欢这部电视剧,但是不喜欢王宝强。

王宝强很厉害!

这是一部挺好的电视剧,兄弟顺溜枪法一流,性情天然淳朴,像一匹小狼,充满了个人意识。

这就是所谓的“山沟沟里的坏毛病”。

或许现在朝九晚五、喝着咖啡、拿着报纸、领着薪水的城市人已经不习惯山沟沟里的天然纯朴与执拗独行的风格了。

因为这也是社会大家庭所不允许的。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呢!

”这个战士不是传统意义的好战士,而是一个为自己而战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个体的人。

一个不服从组织、不顺溜的人。

顺溜死了,是为自己死的。

很多人说他那一仗不值得,如果留着性命,留着那条枪,还可以立很多战功,成为将军。

但我觉得值得。

他坚持自己的生命,怎么算不值得?

记得故事开头是这样的“我的兄弟叫顺溜。

他只当了十个月的兵,立了很多战功。

但是现在,我没办法把他写进英雄史册里,只能在这里纪念一下。

”如果顺溜活着,他会说:“我叫顺溜,不叫陈二黑。

我的枪很准。

瞄准的不是谁为我指定的靶标,而是我心中的敌人。

死后,不必谁来标榜。

死后,或许有人纪念。

 3 ) 真·抗日神剧

好看的电视剧最重要的特性是真实。

《我的兄弟叫顺溜》很真实,除了二雷几次战神发挥外,剧情发展平中见奇,人物形象生动,很好看。

本文分节整理记录了一些观后感以求共鸣。

顺溜/二雷顺溜和二雷的区别是全剧最重要的对照。

谁是顺溜,班排长没命令开枪就要打一枪看到底是不是吴大疤拉的无组织无纪律的新兵是顺溜;谁是二雷,想着司令员嘱托,爹娘忌日不拜,过家门不入,眼见亲人受伤害但为了执行任务而不顾的神枪手战斗英雄是二雷。

顺溜想法通透,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都有着朴素的直觉认知。

朴素不意味着对集体正确,甚至不意味讨人喜欢和对他人善良。

于是会有摸不清情况就开枪,会有在三道湾全排死球,下战场又暴打民兵。

...我很想把顺溜和二雷的行为分类,来为两个名字的区别背书。

但回忆剧情又会发现,他们本就是一体,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一体两面,而是递进的升华。

战斗英雄二雷是神枪手猎户顺溜的延伸。

顺溜可以像狼一样的在暗处阻击敌人,这是三道湾立功和活下来的原因;顺溜朴素认真积极,于是二雷学习写字、训练新兵。

猎户和革命战士同样是人,没有高低贵贱,但哪怕不喊口号,仅作为逆旅过客而言,也不得不承认,融入集体、技能产出能发挥更大范围作用的二雷的生命历程会比神枪手顺溜的猎户爹的生活精彩太多。

是谁怎样把具有某些潜质的普通人锻造成了革命战士,使其将这些潜质更大化的兑现?

《士兵突击》展现回答了这个问题。

而本剧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丝毫不逊色于突击。

大雷/营长司令员骑着高马大摇大摆在敌占区贯穿,然后被属下误击。

听起来就非常不靠谱的事配上张国强的脸,让我觉得大雷是高城加迷龙。

但接着是骂骂咧咧的问清楚了经过接受了解释而不是听到某个想听的结果就停;吃肚包鸡的时候清醒地知道事实不是营长说的那样大家都有...整个故事是以大雷的第一视角旁白推进的,于是这个角色就需要有足够高甚至不低于编剧的视野,这样的叙述才能更好地为画面和台词起到补充作用。

孟烦了同理。

大雷这个角色个性鲜明,这仍然是个中性词。

但当身份切换到司令员时,他的鲜明个性就变成了人格魅力。

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阵前动员,观众能感觉到的是朴实的作风和杰出的军事管理能力。

纵观整个故事,大雷没有任何降智操作。

无可指摘的两个疏漏又造就了故事的大小高潮。

死营长死老婆和死二雷。

营长同理,作为司令员的老伙计,他的人物形象就是小一号的司令员。

但和司令员的交互过程呈现出来的又绝不会让人感到雷同或是不和谐。

根据地/战友《不是一个兵王的故事》里非常贴切地形容了在根据地里发生的和新兵、和民众的交互的和谐动因。

虽然文案是从突击的解读中衍生出来的,但突击并没有花像本剧这么多笔墨去展现这样的画面。

“自1927年响枪到红星照耀中国,培养过同志,吸纳过俘虏,招收过贫民。

为他们瞧病,教他们识字,还他们尊严。

让他们有机会好好活,再去影响更多人好好活。

所以这支队伍的名字叫解放,不是解救。

解放别人、解放自己。

”“职业军人”李欢李欢师长的转换过程还是令人唏嘘的。

当他下定决心做出听从命令的决定时,想的不再是中国军人使命,而是自己的命运前途。

无可厚非也无可奈何。

只是有趣的是当吴大疤拉说这一招可以同时针对陈大雷时,他竟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我是从党国利益出发,你是为自己考虑”。

哪怕已经见识过在阵地上嘴脸,还是不禁感叹心理承受能力强度。

鬼子这是一部抗日神剧。

不同于《团长》套着抗日的壳讲民族性,本剧很纯粹地展现出了在一个战区的视角下的战争过程。

同时没有吝啬花给鬼子的笔墨,于是敌人的形象也生动了起来。

也就为观众对顺溜共情有了情感基础。

不把中国人当人的畜生观念和行为不表。

有意思的是投降之后的表现,他们听从命令放弃了战争,但是他们的观念并没有丝毫改变。

他们屈服的是更大的暴力而非是非对错。

于是会在面对往日伪军挑衅时不服气,毕竟淮阴城不是被打下来的。

也就有了船上的手舞足蹈,要回家了,还能看中国人打中国人的乐子。

伪军吴大疤拉不足道。

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本来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只是在一个片段里,鬼子狙击手背后射杀带路伪军的镜头也向观众说明了为什么当伪军甚至算不上一个出路。

战局形式故事里最大的城市是淮阴城,但直到鬼子投降都没被中国人打下光复。

这不意味着中国人的反抗是无效的,我们牵制住了鬼子足够多的力量,以至于他们需要开辟太平洋战场寻求新的增长。

电视剧里隽永的是战争结束前三天发生了顺溜的悲剧。

表现了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持续抗争到了最后一刻,毫不放松也获取了越来越大的战果。

ps很多个镜头,甚至包括死守战壕时都出现了那位女兵。

政治非常正确。

 4 ) 我的兄弟

闲来无事看的,才发现好剧真是好剧。

首先,剧情其实就是以士兵(顺溜)和司令陈大雷为线索,描述抗日斗争过程。

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故事,人物塑造鲜明,台词功底深厚,场面真实刺激,是我从未看过的。

1、在战场上,为了死守命令,整个连拼的都死了,最后有个连长,被打的聋了,也是拿起枪战斗到最后。

看到这,我有点泪目,我理解不了当时的痛苦与激烈,却又清楚的明白这是一种抗战的英雄主义,战友之间的生死与共的情意,温暖是彼此给予的,是拧起来的一股绳,为了这份情意,可以牺牲一切。

2爱情,我看到的是司令的妻子死了,这是战争的代价,是顺溜对莲花朦胧的喜欢,却又看不懂她的心,是在当时士兵对爱情的憧憬,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造就了注定悲伤而又热烈的爱情。

3、顺溜的死,其实是必然,为了给姐报仇,一个战士的宿命就是拿起枪去战斗,可是,在时代背景不允许他去做这是,死是必然,我感动于他的抉择,是翰林所谓的大道理,一个底层的士兵,未读过书,在亲情与国家道义的选择下,他有人性的犹豫与冲动,纠结,可是他还是选择去以大局为重,也许他没有认识到,可是以一个旁观者来说,他就是英雄,不禁泪目。

陈大雷的行为另人动容,他从始至终都爱护他的部下,在陈二雷死了的时候,他把他带了回去,这是他的兄弟。

 5 ) 台词:战术素质的传承

身处绝境的陈大雷给手下的战士们做思想工作:“我爹是个农民,临死前一天还在地里种豆子,我妈说他死老头子你忙活啥啊明年不知道谁吃呢,我爹说我就知道不能让地荒了!

一个农民的职责就是种地,不管豆子什么时候长出来。

一个战士的职责就是战斗,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素质,即便人牺牲了,战术素质也要传承下去!

 6 ) 顺溜经典语录!

"我真是信了你的邪呀,枪都不会拿,讲起射击来一套一套的”“老子真是信了你的邪,排长向文书报道,还跑步”“对对对,光荣的死球了!

”“你一个马屁能拍两次,两次都还不一样!

”“这是东洋马的马粪,乡下那些土马,绝对拉不出这么精神的粪……”“晴空一声霹雳响,老娘生下陈营长。

”“顺溜啊,顺溜啊,那要是在水波梁山,那就是小李广花容啊,张弓搭箭,那就是百步穿杨啊。

”“不要出声,不要动,动一动你小命送”“天上一个大雷,地上一个二雷。

晴空一声霹雳响,轰轰烈烈搞一场”“傲得像飞机,犟得像头驴”“你家族上好歹也是教皇帝的,虽然教着教着把人家的江山给教丢了”“翰林真厉害,连地球是圆的都知道……地球在哪儿呢,我咋看不见呢?

”“兄弟,你知道吗,我要写检讨书了,是书面的,这我必须得穿上军装啊。

这写检讨就是学文化,学文化我不能光个膀子吧,光膀子太没文化了。

”“标题:检讨。

我参军大半年了,但是思想觉悟没跟上,组织纪律涣散,我有个人英雄主义、流寇残余,如果不思想悔改,必将成为新四军的败类,被革命队伍所抛弃。

钦此。

”这段话一定要看动态的,一脸兴奋和荣耀的顺溜天真得让人忍俊不禁,“钦此”一词暴露了他完全处于混沌的真实状态。

“就是天崩地裂、生死存亡,你也得服从命令、完成任务。

”“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我生是新四军的人,死是新四军的鬼。

”“这是司令发给我的枪,他命令过我,人在枪在,人亡枪也不能亡。

”“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打败了,枪一扔不打了,回家。

连畜生也要回家,他们凭什么不打。

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没有结束”“这枪是从你心窝子里长出来的,枪瞄准的时候,天塌下来你感觉不到,地陷下去也不关你的事。

你的呼吸,你的眼睛,你的心肝,你的性命,统统都长在这枪杆上。

 7 ) 仅就最后三集来说

我实在不能理解,顺溜报仇竟然可以拍整整三集!

水分太大了。

我也实在不能认同,顺溜那种狭隘的仇恨。

本来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眼见着仇恨大过天的鬼子就在眼前却不能做任何事,他心中的郁闷愤怒伤痛足够深。

但是,他执意的偏执引发那么多人的担忧,让翰林苦口婆心的帮他释怀,让陈大雷担心到亲自出马去救他,让整个新四军出动去追捕他,让国民党如临大敌严阵以待,让小日本鬼子幸灾乐祸大叫“中国人打中国人”。

我真不明白他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四军战士,他的组织纪律性到哪里去了?

他已经彻底忘记了什么叫牺牲小我顾全大我。

好吧,就算他是从山沟里出来,脾气倔强得任何人都拉不回来,他的脑子里塞满了复仇,那么他身边的人呢?

那个老宋,明明看见翰林两人抓他回去,明明知道他是自己跑出来报仇,居然还把鬼子的地点一五一十说给他听;还有那个小花,知道自己的爹娘死了,知道顺溜要去报仇,一下子就和顺溜一拍即合,还带着他抄水路去赶小鬼子。

船靠岸了她似乎知道顺溜回不来了又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

你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吗?

你真的爱他还鼓动他去单枪匹马的杀人?

在全世界真正关爱他的人都在尽力挽救他的时候,你却顺势把他继续往火坑里推?

你明明就知道让顺溜一个人去报仇他几乎就不会活着回来,你还在那酸不拉叽说什么“我等你”?

你也太惺惺作态了。

好吧,最后顺溜没有杀任何人,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想起了陈大雷的教诲,想起了翰林的苦口婆心,他只是无端端的射掉几面日本旗泄愤,然后射掉石原的骨灰引致坂田剖腹。

然后他就那么被几百挺机枪扫射,就这么壮烈牺牲了。

不可思议啊顺溜啊顺溜,你的觉悟醒的未免也太迟了。

让陈大雷这个如此关爱你的兄弟眼睁睁见你死去,心里的伤痛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平复。

你莫名其妙的搭上你这个神枪手的性命再也不能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你射那几面旗干什么呢?

你除了引起国民党的注意,还能做什么呢?

你是想沐浴在枪林弹雨里端着狙击枪作瞄准状以显示自己很英雄吗?

你知不知道你死的多冤枉哎唉,算了,不提也罢,编剧要你死,还要你以这样假模假式的煽情形式去死,我也没办法。

你家陈大雷也很无奈,你死了,没杀一个人,射掉几面旗,引得国民党耗掉千万发子弹,瞬间又变回战斗英雄,陈大雷也不得不说你在最关键的时刻保持了军人的纪律性。

多么牵强的心理独白,但我可以理解了。

陈大雷心里的苦,人人都能理解了。

最不能理解的,恰恰还是你,顺溜,陈二雷,固执的钻牛角尖,让我在最后看到的,不是曾经成长为钢铁战士的许三多,不是百发百中坚强的顺溜,而是个引得无数人担心差点就酿成大祸的的自私鬼,一个偏执狂。

请原谅我不得不这么说,你最后觉悟了,却去射了几面旗暴露你自己。

你白送了你的这条命,让我实在非常郁闷。

 8 ) 喜欢顺溜的几个理由

连夜看完了《我的兄弟叫顺溜》,至今还有些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难得的抗战体裁剧,整个看片过程中,感动、流泪、激情、笑声、思考不断交织。

这几年国产战争片很多,和日本有关的题材也不少,像《亮剑》、《集结号》、《南京!

南京》、《海角七号》、《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掀起过不小的波澜,相对这些片子要探讨的政治与战争、革命与理想、组织与个人、人性与民族、困境与救赎、爱情与仇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比,顺溜这出剧显得平实简单,一个人的感情,一个战士在组织与纪律间经历心历路程。

组织纪律与个人感情 在爱情题材记泛滥的年代,这部电视剧显然摒弃了革命与爱情这一主题,整个故事除了极少情节讲述顺溜的朦胧爱情外,大多都集中在他在亲情与革命的演绎上,无论是荣归故里、狙击石原,还是最后的复仇,顺溜和姐姐之间的亲情讲述都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个人感情总是与组织纪律相冲突,顺溜眼睁睁着看着姐姐姐夫被杀,最后复仇时又想到的纪律,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被王宝强的眼神表现得非常出彩,王宝强的演技在这部剧中有些让人刮目相看。

无论以往电影如何去政治化、如何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大局,或者表现人性冲破民族,这部剧还是恪守了革命组织和纪律的底线。

借用司令最后的话说:当兵这么久,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兵,可以像狼像虎拼尽最后一颗子弹,拼尽最后一滴血,但在最需要冷静面对困境的时候,他却可以恪守一个军人的职责和纪律,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兵,我的兄弟。

去意识形态化与去教化 以往抗战体裁的电影电视剧总离不开意识形态化,但寓政治教化于战争片已经没有多少市场。

这部剧中有个这样的情节:一个新四军报的记者到六分区采访陈二雷,这位记者希望能够挖掘到自己想要的那类“高大全”的个人英雄和组织所需的素材,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女记者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同志,有她的一套革命思想和意识形态宣传方针,这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也常用到。

但到了顺溜这突然不奏效了,顺溜并没有按照她的意思来完成这个采访。

当报纸出来后,顺溜说出牺牲的班长真正最后说的话时,一些战士们都愣了,发愣的大概还有我们观众,因为网络已经证明现在有很大部分宣传就是记者和作家这么造出来的。

再谈英雄主义 有人说这是一个反英雄的年代,《集结号》用现代人的感情替代革命英雄大获成功,虽然赚了不少票房,商业上大获全胜,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引来批评:集过于强调战争中的人性而去掉了理想性,也忽略了战争本身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并且试图塑造一种“反英雄的英雄”。

去政治化的战争观是近年来很多战争题材电影的老套路,就像在电影集结号中,内战战场上的战士不再是为了某种特定政治理念而流血牺牲的人,而是稀里糊涂被推向火海的“炮灰”。

《南风窗》有一期专题文章对此解读:去政治化的战争。

民族主义者李北方对集作重点批评时说:“和平的年代,也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

但这不表示我们有权利把老兵们想象成跟我们一样贪生怕死,历史会因此变得不可理解。

今人不该将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强加给前人。

” 由于市场和现代人的情感所需,加上思想自由,颠覆和瓦解英雄主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顺溜这部剧中对英雄主义没有明确的立场,顺溜作检讨时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戏谑看得挺好笑,但这并不能阻碍顺溜成为英雄。

英雄藏在不断堆积起的个人情感的困境中,不是一味的革命理想组织纪律,也不是空中楼阁式的人性,这是该部剧在英雄主义塑造上的突破。

对日本人人性的塑造 抗日电影写日本人的自然少不了,顺溜这部剧也有不少的细节写日本人,日本人的情感说的有血有肉,比如有个将军下月就要回家但战死沙场,我很担心他会一直这样描述下去,让人对日本军人产生一种同情式的奇怪感情。

我很喜欢《海角七号》,但它热映时也引起一些批评,我们的报纸曾做过报道,这些批评主要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考虑,认为电影在对日本人的描述上过于美化日本和日本人,不仅以唯美的方式表现日本船只的离开,而且配以几首赞歌,批评者认为《海角七号》隐藏着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阴影,如果抛弃艺术,单从民族感情上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顺溜这部剧在这点处理上比较恰当,我想应该不会引起诸如对《海角七号》的批评,它仅仅是说侵华日军有的有家庭有妻子有小孩,也交待了他们也是受军国主义的祸害,没有用仇恨的眼光去贬低他们这一事实,也没有怜悯更不会高度地美化。

日本人“人性”这一主题,不能因为他们犯下的错误而抵消,这部电视剧只是一种事实表现吧。

如何看待那段历史 凡是战争电影特别是抗战体裁电影,必然要涉及主创人员对战争和历史的看法,《南京!

南京!

》就是这样,该电影站在施害者一方,通过刻画一个日本兵的良心发现和心理救赎历程来表现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这一事实,电影充满着对日本人“人性”的描述,导演希望电影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但想想这可能吗?

这部电影在网络被批的一无是处,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岂可以一个士兵的自我救赎来原谅,甚至用日本人的“人性”来消解,不然你很难理解这部电影在网络引起的愤怒。

有个评论说“南京大屠杀日本杀死中国30万,《南京!

南京》再气死30万。

”这部电影反映了新一代导演对人性的描写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人性至少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陆川电影中塑造的那般空中楼阁。

再看顺溜这部剧,它没有把民族的希望放在日本人的良心发现上。

“最后的复仇”可谓是全剧的高潮,抗战突然结束了,顺溜的愤怒无处安放,他说你们的战争结束了,可我的战争还没结束。

当文书喊出战争已经结束了劝顺溜回部队时,顺溜说:“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枪一扔,不打了,回家,连畜生也要回家,他们凭什么不打,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我姐呢,保国呢。

”这句伴着怒火喷射而出的话,可能是导演对现实中国绥靖派、软弱派、投降派的质问,也是对《南京!

南京!

》这类有着奴颜媚骨的电影最好的回应:一个民族的苦难不是靠侵略者的良心发现就可以消解的。

顺溜讲出这些话时,背景音乐正好是《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风笛,当年那位苏格兰英雄打动了我,今天顺溜说出这番话同样令人感动,我反复看了几遍,特别解气。

最后一个问题 顺溜的怒火是不是在宣扬仇恨,是不是鼓动民族主义,这是一种批评。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正常人无处安放的感情,尤其是为了中日友好的当下。

但看看日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分析中日战争,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和中国打仗,而我们却一次次阻止中国民间保钓人士登钓鱼岛保钓,想到电视剧中日本人看到国民党开枪顺溜高兴地笑着说“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些投射到今天,都能引起深深的思考。

 9 ) 纪念三营长!我真信了你的邪!

若不是因为喜欢三营长,根本都不会继续看!

要不是因为看到最后,浪费了时间和心情,根本连骂都懒得骂!

剧情太弱智太变态了!

为了救一个小司令员的老婆,连大司令都出动了!

关键害死了我们优秀的三营长!

而且变态导演把三营长的死设计的那么惨,那么傻,临死还说半天。

最后还站起来中一枪!

气死人了!

后来把我哭的稀里哗啦!

不是煽情删的好,只是因为对三营长有感情而已!

三营长牺牲后,这剧就该结束的!我认为后面全是多余!

这么垃圾的片子是不该看的。

只是它仅仅有那么一点点好看的地方,被拆的零零散散。

和一堆垃圾变态剧情一起。

断断续续拖拉看的最后,越觉得是个烂片!

 10 ) 晴空一声霹雳响,人人都爱三营长!

打卡,为三营长才看的!

很久没有追一部剧这样舍不得了,从二十集往后就不敢看了,放了好几天,才重新拾起来看完,大概因为已经看过小说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觉得还能够接受(小说里的结尾差不多,不过比起电视剧更细腻,对顺溜的心理描写更多)。

有人说烂尾,我反倒觉得,正是这个结局成就了顺溜,顺溜之所以是顺溜,就在于最后一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壮,明明可以开枪击毙坂田,他却最终没有。

但还是忍不住想,假如三营长还在的话,会不会就能阻止顺溜呢,也许吧。

总觉得三营长和顺溜的关系才最亲密,他也更了解顺溜,是顺溜的好领导,好老师,亦师亦友。

更多的感动还是三营长带给我的,尤其是每次战斗前和司令员说的那句话,“司令员,枪声一响,我可就顾不上你了啊。

”眼含着泪光,那么动情生动,朴实真切。

还有他对顺溜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对司令员的忠心耿耿,战斗一打响后带领着队伍一次次的身先士卒。

三营长没有一个姓名,也好像是这部剧里从来没有为了自己而考虑过事情的一个人,顺溜有姐姐,司令员有家人,只有三营长的背景是一片留白,却也正是这种留白,成就了三营长这样一个籍籍无名,却有着一颗侠骨柔情的心肠的军人吧,更让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有无数个像三营长这样的军人浴血奋战,精明能干,乐观坚强,渺小却伟大。

孙逊老师实在太厉害了,三营长的口音是点睛之笔,但我觉得更打动我的,是三营长的笑容,和生死关头时深邃沉静的眼神,一种说不出的真切动人。

这部片子与其说剧情,倒不如说情感更胜一筹,三营长与司令员的战友情,与顺溜的师生情,顺溜与司令员的兄弟情,与姐姐的亲情,甚至李欢,吴雄飞这些人,也都各为其主,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处事方式,无法去评断谁的好与坏,很鲜活,很真实。

唯一觉得无法理解的,反倒是政委和大司令,几次战役一点作用也没起,好像对六分区半点感情也没有,软禁着陈大雷去救人,人没救着不说,还把三营长搭进去了,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一步片子!!

2021.4.14

《我的兄弟叫顺溜》短评

  操他妈的组织纪律,狗娘养的人道主义。厚岗战役,国军见死不救也就算了,连新四军军区也都延误时机置六分区官兵于不顾~ 为了追捕陈二雷狙杀投降的鬼子,新四军军区竟然下达如遇二雷拒捕坚决执行战场纪律的命令,还他妈的命令全军六分区都出动人马~ 人道主义是对外不对内 

6分钟前
  • 火柴盒
  • 还行

补标

10分钟前
  • Felix
  • 较差

枪法好的侮辱智商。

11分钟前
  • Homer
  • 很差

王宝强演谁都是傻根

15分钟前
  • 独眼巨人
  • 推荐

如此神片敢不给一星?

19分钟前
  • Tiberius
  • 很差

极其垃圾

23分钟前
  • loki
  • 很差

其实不咋样

25分钟前
  • zidane2311
  • 还行

群众演员啊,跑龙套的,演技太差!!死都死啦还可以看见呼吸一起一伏的真他娘假

29分钟前
  • 淡定哥走路带风
  • 还行

我喜欢三营长,不喜欢陈大雷

33分钟前
  • huyouyou
  • 推荐

什么狗屎玩意儿,bullshit

37分钟前
  • 乱起个名字
  • 很差

虽然最后悲剧了,不过前20集乐死我了~CCTV1和爸妈一起看的。用喜剧演战争中的点点滴滴,不总是深沉,大爱。

40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力荐

BUG多多~不过我果然对士兵系一干帅哥们毫无抵抗力~ 老七啊~

45分钟前
  • Sesamebear
  • 还行

我爱三营长。二雷一个眼看姐姐被强暴而恪守命令的机器,是个王八蛋。那三年见太多这种货,遵守上级命令,恪守指令,没有人性。

47分钟前
  • 水妖
  • 还行

看到编剧是朱苏进这个傻X就明白此剧为何如此神奇了。

51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较差

真实永远是不完美和残缺的...这是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然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53分钟前
  • favormoon
  • 推荐

不是模式化的英雄,是悲情真实的英雄

58分钟前
  • g1823
  • 力荐

补分

1小时前
  • 被异性恋吓晕
  • 推荐

张国强还是有营长的范儿的,顺溜人品也太差了,战友们都战死了,剩个排长快死了,耳朵聋了,他还叫人滚蛋。这主角也太没素质了。整片也很粗糙。

1小时前
  • 一为之甚
  • 较差

故事好 编导好 演员好

1小时前
  • 游方僧
  • 力荐

一个智商也低情商也低的小子被冷血司令培养从冷血走向更冷血的故事

1小时前
  • zhenfengdz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