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激动。
作为一个普通影迷,因为特殊机会获得了提前观影的资格,为了炫耀这次先睹为快的机会,必须写篇影评。
简单说一下优缺点,再说一下打动我的地方吧。
优点:1.主创团队非常良心,从宣传力度就能看出来。
3D效果非常棒,尽管多个版本的预告片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看正片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震撼;2.剧情很紧凑,几乎没什么废镜头,灾难场景差不多占到65%左右。
缺点:1.强森的演技真心一般,表情很不到位;2.无论连车带人滚了十来圈掉到悬崖边,还是腿被卡住被反复碾压无数次;无论从高处摔得多狠,或者被炸伤……只要获救,拔腿就能跑,一点儿伤筋动骨的痕迹没有。
再危机的时刻,强森1分钟之内保证搞定;3.营救队的飞机成了强森救家人的专机了= =;最后的建议:期待视觉效果的同学可以去影院过把瘾,真心还不错;期待剧情的同学可能就会有些失望了。
=========但是,我哭了===========影片开始,是一个在盘山路上开车的女孩,她接到妈妈的短信:“亲爱的你在哪儿?
我要急死了。
”女孩儿满不在乎地没有回复,然而灾难却忽然降临,直到强森赶到,抱着她说要送她回家的时候,女孩说:“这是个好主意。
”——记得,无论什么时候,不要让爱你的人联系不到你,不要让他们为你平白无故地担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妈妈心照不宣地养成了一个“不联系不超过24小时”的约定。
以前,我经常性因为忙着玩儿、或者因为心情不好,不接妈妈电话,每次接通的时候妈妈长舒一口气,然后埋怨我为什么不早点回话。
我最开始非常不理解,直到有一天我忽然联系不上她和爸爸了,我才体会到那种心急如焚。
从那时候开始,无论我们有什么事情,只要有可能发生一段时间联系不到对方的情况,我们一定会事先告知对方。
再有就是,有关真情的感悟。
艾玛的男朋友在危难之时抛弃了强森和艾玛唯一的女儿,我相信这是因为爱的不够,我可以理解;本在只见过强森女儿一面之后就可以舍命相救,我相信是真的动了心,我也可以理解。
我相信真情不单单发生在亲人之间,就像李志的歌里唱到的:“我愿意为你死去,直到我不爱你。
”或许爱情并不像亲情一样与血脉相连,所以爱情不一定会永远。
但是我相信,只要爱情还在保质期内,就可以做到为对方奋不顾身。
To all my love——虽然我爱你,却不能在你身边。
我希望你一辈子平安,如果遇到危险,我愿意为你去死。
如果我没有资格救你,我希望上帝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
故事与文化是相关的。
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
换句话说,有些故事之所以是现在这种模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生这个故事的文化。
刚刚上映的《末日崩塌》(又名《圣安第烈斯断裂》,《San Andreas》),讲述了一个营救队长拼死营救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遇难妻女的故事。
主人公是训练有素的营救人员,临危不乱,在千钧一发之时依然能够沉着冷静地指挥妻子攀越到最高点以获得救生希望。
同时,依靠素日的经验,他能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做出合理判断,比如根据岸边的水况就准确推断出海啸将至;善于观察的他,能够敏锐地发现路边一位老人是航空基地的工作人员,因此能在陆路阻断的情况下启动飞机继续赶路;飞机不能降落,就当机立断使用降落伞;快艇不能进入,就纵身一跃游入大厦。
有这么个智勇双全的丈夫/父亲,观众虽然也捏一把冷汗,但恐怕完全不怀疑妻女最后一定会获救,只是需要耐着性子看导演如何来编排困难,来展现英雄形象而已。
在每个人或感叹灾难恐怖或羡慕硬汉神勇的同时,我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也许根本不会出现在东方电影中,相似的人物很可能会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
这样说并非怀疑东方电影编导的想像力,而是从本质上看,这个故事其实与东方价值观中“先人后己”等一系列“大爱”观念格格不入。
美国西岸沿线面临地震威胁,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相继坍塌,死难丧生人员无数,可是故事里的主人公竟然开着救援直升机前去搭救妻子和女儿。
虽然人物交代说他当时是刚完成一项营救任务,正独自开着要去修理的直升机返航,但这种设计很明显是为了使他临时决定转航去搭救亲人的情节发展变得比较合理,不然他纵使有万般神功,也没可能跨越长距离前去灾区。
电影的编导似乎也惧怕把人物置身于只有家人的真空中,所以安排了主人公告诫路人“救命三角”并且抱起路人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情节,但这与其说是拯救路人的性命,不若看成是营救家人途中顺便帮助他人的小插曲。
此外,最后得救的还有两名陌生人——但这夜无非是因为他们都与主人公女儿在患难中相互救助的特殊关系。
试想,如果请东方编导来设计情节,深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大爱胜于小爱的熏陶,一个公职人员怎么可以被允许使用公家的工具,在最紧急的时候去搭救自己的亲人?
退一步说,即使是开着有小故障的直升机,东方电影中也十有八九会安排他必须先返回总部等候上级分配,或者干脆主动请缨决定上前线完成营救他人的任务。
在东方导演的构想中,总会自然地制造出这种取舍矛盾情节:总部要求主人公去营救伤员,这就意味这主人公的亲人是否得救会是个大问号。
主人公也往往会在一番心理挣扎后选择服从上级命令,忍痛舍弃救援妻女的计划。
而最后妻女当中也很可能会有一个丧命,但是很多陌生人却得救了,这才能升华整个人物形象,不仅回报人民和社会,而且更把国家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可是,在现在的电影中这为置他人于不顾的“家人英雄”似乎也成为了光辉伟大的英雄人物,这在习惯东方价值观审美的观众看来,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电影中直升机上能信号完好地与地面通话,主人公的女儿能两次成功打入,可竟然完全没有他所供职的营救中心的电话?
仿佛灾难发生后,这个人就立刻脱离工作单位了,既没有收到上级的命令,也似乎对自己的职业操守无所顾忌,完全是为妻子和女儿而存在的一名超级救援人员。
在影片结束时,一家人站立在夕阳中,看着地区灾后重建的情景,一面美国国旗恰如其分地飘荡在已经损毁的大桥边,镜头逐渐拉高,最后整个加州西海岸城市都被纳入画面。
可见,一直到影片结束也基本没有再提到这个英雄是否需要归队去完成其他营救,好像他一家人得救了就是所有灾区人民都得救了,而这个“家人英雄”也就堂而皇之地被塑造成了“美国英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电影前半部有一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勘探时遇到地震。
慌乱逃命中,他猛然看到路边的一个陌生女孩,在千钧一发时,他抱起她继续急奔。
但是最终还是无奈被塌陷的大地所吞噬,垂死关头,他奋力一抛把女孩甩到了安全线后面。
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草草收场,不仅女孩的母亲二话没有地迅速把女孩拽走,而且也不见有任何过分地煽情渲染。
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就这样被淹没在后半部里救援队长的光环里了。
当然一种解释是,这毕竟是个小配角,如何能抢体格彪悍的主人公的风头?
可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是,这个人物却偏偏是一个韩裔——当然追究这个虚构人物在成长中到底是否受到东方价值观的影响是毫无意义的——但这种设计不能不说流露出编导的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
怎么先人后己的这么凑巧是个亚洲面孔?
在东方价值观的笼罩下,主人公这种危难时一心只顾拯救家人的传奇是不会出现的。
这并不是说某些管理电影的机构不会允许拍这种情节,而是说在编导潜意识中也许根本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故事。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长久以来所受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灌输,使他们无法相信大禹是会放下治水的任务,而先回家看看老婆的。
对于灾难片的认知始终是既胆战心惊又浅薄的,所谓浅薄是因为至今没怎么看过中规中矩的灾难片,一如当初的2012,至今未感受,也说不清楚是不是没有勇气的缘故。
所以在看末日崩塌前是有点紧张的,以至于没做任何的功课与心理预设,唯一所知的就是某订票网站上写的一句吐槽:”男主和女主拼胸,还有天理吗?
“因而,在看电影前我还是可以笑侃说只是为了看男主的……胸而来的。
然而,整部电影之后基本可以完全忘却这件小事了。
以一个家庭所经历的种种来传达在大地震中人们的精神力量,通过男主夫妻(父母)、女儿和萍水相逢的兄弟以及研究地震的教授和记者一组三个视角来完成整个故事的架构,剧情无疑还是落入俗套的,无论是男主夫妻在地震前已经准备离婚并且女主也有了新的对象这点,还是女主的新欢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懦弱和自私,最后使得男主女主患难见真情重修旧好,这一切的设定都落在了意料之中的狗血里。
甚至于剧情中揭开夫妻失和的原因是由于小女儿溺水身亡,最后差一点又旧日重演发生在大女儿身上,这种常见的呼应手法多少还是俗套的,但在这样庞大又危难的背景里,这样的俗套又是自然而就的,不突兀不反感,反而特别地接地气,特别地能打动人心。
至于场景自不必说,挂上灾难片的名头,如果做不到场面恢弘,那整体感就毁了,也谈不上是否是一部好电影。
每一个视角每一幕设定都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毫无冗余之感,当然也总有那么些不合理的存在,但电影毕竟只是电影,能做到剧情紧张情感丰满,那一些不合理例如人物过分开挂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是够味的。
哪个救生员没有家人?
如果重大灾害发生时每个队员都第一时间一心只想先找到自己的家人那谁来救助数以万计的群众?
(换句话说,如果灾害发生时你很不走运地被困在了普通人难以到达的区域但你又没有一个专业搞救援的亲戚,那你是不是就只能默默等死?
另外就算你真的真的非要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不顾先去救自己的家人,那也麻烦你把救援队的飞机留下好么——这特么是公家的飞机!
看着你和前妻在上面不紧不慢卿卿我我脚下的城市一片焦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无语了——公机私用还无人过问啥的编剧的价值观真的没问题吗?
最后,别拿”灾难片本来就没剧情,有特效肌肉大胸脯看就很不错啦“来堵我的嘴——看看汤米李琼斯的《活火熔城》史泰龙的《十万火急》或是达斯汀霍夫曼的《极度恐慌》——全特么九十年代的灾难片!
你敢说他们没剧情吗?!
人的偏好和遭际息息相关。
譬如郭小四出身平凡,所以对富贵与奢华极度向往,因为那是他过去岁月里不曾有过的遭际,人生就是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时候,追求成了病态的营造,于是《小时代》诞生了。
其实身为电影观众的我们对电影的口味偏好也折射出了自己的部分生活现状:喜欢灾难片的是因为生活平淡无奇而需要找找刺激,喜欢纯爱片的是渴望爱情,喜欢武侠片的盼着来个大侠拯救自己逃脱现在的困苦生活,喜欢《小时代》的,那真是骨子里穷怕了。
其实我以前也是灾难片的大拥护者。
但是当我经历过近在眼前的塘沽大爆炸的惊吓之后,那些屏幕里的里的灾难再也不能触动我分毫。
真实经历过灾难的人对所谓的灾难片毫无感觉,吃过见过的也会对《小时代》嗤之以鼻。
严格来说,这部电影的制作还算是很用心的。
至少灾难的场景很富有视觉冲击力,特效的制作也很精细。
可惜在这华丽的外衣下,影片本身的灵魂却如此枯瘦无力。
没错,说的就是老套无比的情节和无所适从的现实意义。
情节本身真的让人无力吐槽。
说到底,就是灾难当前人性暴露,孤胆英雄拯救家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破碎的家庭。
天花板和水泥块永远在该掉下来的时候掉下来。
人渣往往智商堪忧,非得逃到危险的桥上,让集装箱砸的粉身碎骨岂不是理所应当?
结局不用说,大团圆横行好莱坞数十年,年年都是盆满钵满。
那么,这样的一部灾难片,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后天》至少有呼吁环保的意味,《2012》有宿命论的味道,《侏罗纪公园》系列那是对滥用科技的隐忧,类似的还有《终结者》系列。
那么,看了这部爆米花电影我们能反思些什么?
什么都没有,最多告诉我们:没有大灾难,就没有和睦家庭。
灾难是幸福生活的保证,灾难是家庭和睦的源泉。
灾难面前,英雄就是我们的希望。
灾难面前,纵做鬼,也幸福(本句系引用,有兴趣的自行百度)。
如果放到天朝大陆,我会多给你加一句三观崩塌的评语:大难当前,你的飞机和小船要上交给国家,知不知道?
又一次燃起了吐槽片名翻译的冲动。
要不要是部灾难片都要和末日扯上点关系,难道1999世界末日和2012世界末日的瘾人们还没有过够?
即使不看本片,只是从预告片和电影介绍都能知道,本片和末日根本无关。
片名之所以叫San Andreas,是因为片中的灾难发生在圣安地列斯板块带上。
这样一种起名字的方式简单直白,一看就能知道电影会讲个什么故事。
不过笔者一看到San Andreas就总是会想到别的地方去。
估计游戏玩家们都会和笔者一样想岔了。
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主人公巨石强森还真在电影中上演了侠盗猎车的戏码。
在笔者的印象中,灾难片属于比较稀有的类型片,隔很久才看得到一部问世。
尤其是在臭名昭著的《2012》之后,除了《2012 in 3D》的骗钱3D重映版本之外,只有一个小成本《不惧风暴》和《海啸奇迹》上映。
也许正因为资源稀缺,因此只要是一部灾难片,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不错的票房。
也可能是因为灾难片能唤起人们心中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死亡的恐惧,不过更可能的原因是灾难片总是在大银幕上制造视觉奇观。
而看到别人受灾,观众们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娱乐,所谓【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这部《末日崩塌》,难得一见的大制作灾难片,剧情上重复着前人玩烂的俗套,而场面上则算是集前人之所长。
不知道为什么,灾难总会降临在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上:夫妻矛盾甚至离异,子女可能也有不和,最要命的是还有个第三者插足其中。
不知道为什么,灾难的结果却总是“意外”摆平了这一家人的矛盾:第三者不是惨死就是惨死,子女终于体谅了父母,而夫妻竟爱意重生重归于好。
不知道为什么,本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家庭,却在灾难之后,在遍地哀嚎声中,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主角一定是个父亲。
另一方面,无论是《明天之后》还是《2012》,无论是《不惧风暴》还是《神秘代码》,作为父亲的主人公,都会为了拯救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不惜牺牲以身犯险,这大概就是人之常情吧。
所以即便巨石强森开着公家的飞机,跑去拯救自己的老婆女儿,也没什么好责怪的,反倒值得称赞。
那些虚伪地说着公共利益凌驾于家庭之上、他人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伪君子们,才应当谴责。
因此,笔者不得不佩服和称赞因为2012伦敦奥运闭幕式同妻子分娩撞期而毅然拒绝的英伦天王罗比威廉姆斯。
灾难片,剧情都不是主要的了,何况本片剧情并不像《2012》那般废话连篇、沉闷拖沓。
最重要的一点是,本片是真正纯粹的灾难片。
和《2012》与《神秘代码》那种用科学证实上帝存在的带宗教色彩和科幻色彩的灾难片不同,本片更像是《明天之后》,讲述的是现实中很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即使在科学论述上肤浅不严谨,但由于来自于现实存在的科学理论,所以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大地的裂变,就如同《2012》那般;海啸侵袭,则仿佛《明天之后》;大楼的垮塌,好似《变形金刚》和《钢铁之躯》在摧枯拉朽;巨石强森,却依旧是《速度与激情》的霍布斯探长。
山摇地动,整个影厅都在随之共振,电影音效非常震撼,是只能在电影院才体验得到的感受。
而本片的3D效果则出奇的好,很多镜头都能明显感觉到画面的景深,可以说是难得的业内良心。
总体而言,这样一个视听系的商业电影,也别想在其中找寻什么深刻的意义,权当是身临其境的感受下生命的渺小,感叹一句自己的生活真美好,这就够了。
评分较差的原因是他不该是这样的。
说实话国产影片如果拍成这样我会写还行,甚至推荐。
但我就是双重标准,他拍成这样就是较差!
没有很差的原因是最起码还有一点点画面感。
先说开头,交通教育片,作死的盘山公路打电话拿水,不知道还以为这车无人驾驶嘞。
开车不能打电话!
开车不能打电话!
开车不能打电话!
这个开头主要是想体现男主很牛逼,为后来变成超人做准备。
男主回家后,果然有个不幸的家庭,果然老婆的现男友看上去很牛逼。
但是男主去给女儿送自行车的时候,新男友炫耀的样子啊,low爆了,你真的是公司总裁么!
和抢了玩具的小朋友似的,真傻比。
灾难设定是地震。
教授适时的出现了,根据一系列长得不太专业的波形,推断出还没震完。
于是黑了电视台的一个频道,一个!
发出了类似访谈的warning,不能捡重要的说么,不能么!
总之到后来震完,warning也没毛用,教授的实验室也真尼玛结实。
话说播到好多台电视有一个播教授的那个画面的时候,还有个台在播财经新闻,瞬间想到了东京电视台的那个梗。
继续说回男主,开了个小飞机,老婆遇难,先救老婆,然后带老婆去兜风,顺便谈情说爱,听说女儿遇难,去救女儿,合着你一国家公职人员,还是队长,全救了自家人了。
男主先用小飞机救了自己老婆以后,飞了一段后编剧考虑到应该没有油了的这个问题,让他迫降了。
还砸到了人家超市,吓坏了无辜的群众,简直了,不救人家就算了,还随地乱丢飞机,砸到人怎么办。
飞机没了,再超市门口试图偷车,咦,真的是正面角色么 可能考虑到不太好,最后偷了抢劫犯的车。
这时候不知情的女儿还再使劲像高地大楼进发。
“哎,你爸小飞机没了你知道不!
”后来开车路过一对求助的夫妇,正眼都没给人家一个,结果往前开了五十米发现地裂了,跑回去找老夫妇问路。
你咋有脸回去的嘞!
果然老夫妇也和开挂了一样能带他们去偷飞机。
于是男主和他老婆成功的搞到了全新的小飞机。
出发去救女儿吧!
飞到了城市上空,非要拉着老婆跳伞,还说飞机会自己掉去海里,果然不是自己的不心疼。
落地以后终于出现了男主帮助疏散人群一分钟的画面,人群中有个很上道的人问他怎么知道要如何自救。
那星星眼,简直有种 “Who are you?
” “I'm HERO.” 的即视感。
到了陆地以后按照标准流程,海啸该出现了,于是男主和他老婆对视一眼,看了眼小船,是的,看了一眼!
又成功的搞到了一条小船!
还逆流而上鱼跃龙门的开去了城市找女儿。
先不说男主一路上能救多少人却没救,为了救他亲爱的老婆和女儿,偷汽车偷飞机偷游艇,简直了。
说说女儿,女儿跟着要成为继父的爱炫男去了他公司,地震,爱炫男逃跑。
还好之前等人的时候勾搭了两个小伙伴救了她,一起逃跑。
跟着一群人往海边走,我也没懂他们往海边走避难是个什么鬼。
但是后方背景人群那悠闲地步伐惬意的眼神,真的不是来观光的么真的不是来旅游的么。
后来神偷老爸和大美女女儿相见了。
不过情况危急,女儿被关在门被堵住的房间内,水位一直升高。
神偷老爸去救她。
尝试很多次没打开门,但是就在女儿不行了以后,他爸和奥德曼变红灯了一样两脚的踹出了个门,原来人的潜力真是无限,默默得有点理解手撕鬼子是因为生气的逻辑了。
救出,逃跑,避难。
最后还说要rebuild 城市,rebuild也不能靠你们家,不然整个城市都是你家的了。
末日崩塌作为一部正经的灾难片,创意上并没有什么新意,毕竟基于圣安德鲁断层作为一切灾难的展开,地震,海啸,火灾之类的全部源于地壳移动,没有天马行空的陨石撞地球,或者世界冰封病毒灾疫,有的仅仅是一次次的地震。
不过作为局部加强版的2012,这部电影还算比较合格,几个视角下遭殃的美国西海岸,演绎出一出温情戏…尽管,是那种看到开头就猜得出结尾的那种,主角一定有个不完整的家庭,而且和妻子女儿闹矛盾,还要有一段黑历史作为后期的转折点,妻子的新丈夫必然是个道貌岸然其实腹黑的反面角色(严格说起来不算什么坏),所以这部电影就是看特效了,剧情只是为了串起故事罢了。
大波妹是城里某救火队长的亲女儿,为什么说亲女儿,因为她继承了父亲健硕的胸肌和一身开挂技能,而此时父母恰好陷入情感纠葛,母亲已经打点行李准备和某视高楼大厦为亲女儿的高富帅喜结连理。
大波妹从心底就不怎么待见这个屌得不行的新父亲,于是在父亲的公司一个娇羞便勾搭了青涩的小男生,小男生害羞得很,喝个咖啡都要撒西服上,大波妹一看,合格,这个无脑小男生一看就是个情种。
于是偷偷留下个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电话就走了。
然后地震啦,轰隆轰隆~大波妹被困车内,新父亲不出所望弃车而逃,还好大波妹早就布好锦囊妙计,被迷得五迷三道的小男生拉着毛都没长全就要撮合哥哥和大波妹的弟弟一块营救大波妹,在千辛万苦的尝试后,小男生终于发现,原来还有千斤顶这个神器,于是几人高高兴兴逃了出来。
信号塔倒了没法给家人报平安,没关系,大波妹可是开了挂的,跑到唐人街搜刮一下就能打电话了,顺带还找到了关键道具,激光笔。
联系上在飞机上缠绵的父母,大波妹心里偷偷一笑,总算你们俩要重归于好了,不过还要加把柴,爸爸,快来接我,要去高地啊,就去咱一家人上次拍照的地方吧。
不过走两步发现那个地方起火了,大波妹一边伙同两人从消防车里盗取食物,电台,一边大手一挥,咱们爬山去。
小男生看了下,大家都不那么走,咱这样好么?
大波妹信心十足,那是他们傻。
然后地震啦,轰隆轰隆~于是小男生被玻璃碎碴扎伤了腿。
(此时大波妹的父母正在搂在一起玩跳伞。
)紧急电台通知,要海啸了,大家快跑。
大波妹一看,混蛋新爸爸所称的坚不可摧大楼竟然还没倒,咱们上去避水。
(此时大波妹的父母正在冲浪,顺便缅怀一下再一次被毁的金门大桥。
)几个人就是那么欠,不多不少爬到正好被水淹没的那一层,方便水一点点上涨烘托气氛,强森同志表示,女儿我要看着你被淹,在你被水没过头之前我是不会给你开门的,大波妹急了,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溺水了。
强森这才不慌不忙打开大门,摸胸对嘴,话说胸部那么澎湃胸部按压当真有用么?
于是出人意料地,大波妹复活了~大波妹迎娶小男生并且让父母摒弃前嫌重归于好,顺带倒霉新爹被集装箱砸成肉酱酱。
多么幸福的结局。
看预告片的时候本打算弃了,都已经不知道用了第几次的故事情节,花着钱看主角们絮絮叨叨的演知道剧情的故事,让人昏昏欲睡,还不如在家躺着看IPAD,要不是好丽友看后大力推荐,就这么错过。
这是一部性价比很高的电影,就是你花的票钱绝对对得起你看到的特效数量,电影院看的就是效果,导演就给你从头到尾的特效,诚意满满,钱没白花。
《末日崩塌》:80分。
爆米花视觉片,节奏紧凑,基本没尿点。
视觉系观众觉得爽,文艺青年可绕道。
1、剧情是相对较弱的一环,但不影响本片的观影。
1)本片英文名:San Andreas,指的是旧金山所在的圣安地列斯地震带。
这贯穿美国加州的断层长约1287千米,洛杉矶、旧金山等大城市都在这个断裂带上。
存在时间超过二千万年。
影片设定该地震带开始活动,最终会摧毁整个加州。
在这个过程中,简单讨论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自然的关系。
2)剧情只围绕地震展开,简单粗暴。
跟灾难片《后天》或《2012》不同,本片并没有展示在末日降临时人类的众生相,逃生行动始终围绕巨石强森一家展开——他和前妻、女儿、女儿结识的一对好心兄弟。
亲情、爱情和人类自我救赎的主题全部点到为止,半点没有抢走“主角”9.6级超级地震的风头。
这一点,对于那些真正想看一部场面过瘾的爆米花片观众来说,感受就是——爽。
3)你不用去质疑作为特警营救队队员,强森为何不去执行任务,而是浪费大量资源,只为去救他的家人。
因为,这是爆米花片。
当然,我要扣掉它15分。
2、视觉效果超赞。
总共启用了1400多个视觉特效,效果做的极好,把胡佛大坝倒塌、摩天大楼倒塌、地面开裂、海啸、金门大桥断桥做得相当逼真。
你看过之后,一定震惊,一定略有恐惧。
3、叙事紧凑,是加分项。
紧张的气氛并非一直持续,其中会穿插一些可以让你稍微休息和思考的调整桥段。
要拍灾难片的业内人士可以研究下本片的剧本,相当模式化的商业片。
4、演员:1)“巨石”强森第一次单独担当大任的大制作电影。
这次他动作戏不多,没有像以往那样拼命展示肌肉,他更多的功能是当一名“驾驶员”——驾驶汽车,驾驶直升机,驾驶飞艇,甚至“驾驶”降落伞。
感情戏稍微有点难为他,但你可以看出,他很爱妻子很爱女儿就足够了。
2)扮演女儿的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演技很甜美很自然,胸超级大,在剧中时有展示。
相比《明日世界》这样的低龄爆米花片,我还是更喜欢《末日崩塌》这样成人化的爆米花片。
剧本细节之对付和巨石表情之生硬都令人发指,然而做为一个大胸女子控,让我客观冷静地评分是不可能的(男主任务完成世界就得救了是什么鬼。。。)
这剧情、人物可不是一般的狗血恶俗啊,只有场面和特效还勉强值得一看。
噩梦一般的场景。
gta玩家日常
恩。。。没什么好说的
荷里活特效是真滴牛 但是剧情就真的救。。孩子都和水过不去是不是得挪挪祖坟啊😥
睡着了。
挖美帝主义墙角!开着公家的直升机去救自己老婆,够判的了~看西海岸被地震海啸洗礼,地皮像过筛子似的刷刷颠簸,特效的确过瘾!在美帝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生活太不易,总会遇到天灾人祸~~
还挺套路的,剧情简单到敷衍,如果在电影院看效果能好点吧。
來東海岸感受一下,地球正在一點點撕裂。
岩石为《2012》开辟第二战场。特效自然NB到无话说,但让人记住的不是山崩地裂,而是岩石的一身肌肉和女儿的(咳咳)。演渣男的,竟然是神奇先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值得去电影院一刷。
為了我的末日情節 還是忍不住看了。美國大地震、海嘯、破碎家庭患難見真情 該有的都有了 但是通篇看下來 總歸少了點酣暢感。你說你作為一部災難片 一點高潮迭起、跌宕起伏都沒有 你讓隔壁的科幻片怎麼看你?! 不論如何 我看過最好的現代災難片依然是「後天」。為什麼是現代? 因為還有「泰坦尼克號」啊。
一家三口协同新女婿在9.6级加州大地震中自由穿梭,老妈一边救女儿一边补妆
特效场面已经超越艾默里奇了……真的挺不错。
2.5 停留在90年代思维的灾难片,极度流水线。但不得不说特效佳、调度佳,观赏性很好。剧本方面有俩问题:不同步的时间线和过多bug,及格不了。
刚刚及格的灾难片。爆米花式的结构,开头就能猜到结局。如此而已。
好莱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天灾一般集中在西海岸,人祸都在东海岸。
完全只救了自己的家人,算公器私用啊。为这个多给一星。
前几天还六分的怎么今天股票涨到七分了,和陀螺一样看这种片是种guilty pleasure,从少时的《天崩地裂》《彗星撞地球》到《太阳浩劫》到《独立日》到《后天》《2012》.....每年夏天像是没有这种把地球搅得一塌糊涂的片就如同没有西瓜和花露水一样那不叫夏天!视效确实每年都在进步故事则……算了咱还是不说剧情了。
原本挺惨的一场电影,可是顾着盯女主的胸完全就忽略掉了剧情,这身材太好了吧……眼睛也蓝得不可思议!五官有点张柏芝!而敢于把自己的旧金山和洛杉矶毁了,你们美国人真会玩。【金州毁了是不是骑士要拿冠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