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安妮第一季

Anne with an E Season 1,勇敢的安妮(港/台),清秀佳人,红发安妮(港),安妮,绿山墙的安妮,绿色屋顶之家的安妮,小安妮,安妮的故事,Anne

主演: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杰拉丁妮·詹姆斯,罗伯特·H·托马斯,达莉拉·贝拉,卢卡斯·杰德·祖曼,科里恩·科斯洛,艾默里克·杰特·蒙塔兹,海伦·约翰斯,乔纳森

类型:电视地区: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照

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3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4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5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6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7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8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19小小安妮第一季 剧照 NO.20

《小小安妮第一季》剧情介绍

小小安妮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著名经典小说,故事描述一个小女孩,如何排除万难和种种考验,为自己争取关爱、认同和专属的一席之地。故事发生于 19世纪后期,孤女安妮(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 Amybeth McNulty 饰)经历了在孤儿院和陌生人家中饱受虐待的童年后,意外被安排到爱德华王子岛上一对兄妹的家中生活。随著时间流逝,年仅13岁的安妮凭著她的独特魄力、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为玛莉拉·卡斯柏特(杰拉丁妮·詹姆斯 Geraldine James 饰)和马修·卡斯柏特(罗伯特·H·托马斯 R.H. Thomson 饰)的生活,甚至整个小镇带来改变。安妮的经历将为自我认同、女性主义、霸凌和偏见等恒久议题带来反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给宝贝的最后笔记深渊再婚劫大公司小老板想听到说相爱无主之城维京传奇第六季天堂90分钟白日梦与她肇事逃逸Doctor异乡人秘密的背后极限营救骑偶难下与晨同光战国妖狐救世姐弟篇漫漫回家路女兵日记:女力报到捉妖特工队太阳花爱情钥匙血之召唤红色追击令小镇谜团替罪羊赴汤蹈火延安往事超级士兵电视剧帝王敌对边境

《小小安妮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编导啊,您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拍您的绝命毒师吧

看到 Netflix 出了这部剧以后,兴奋的又回去看了一遍原著,然后累积了两季才翻开看。

但是看到第一季第四集 “pet the mouse” 那里,我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

这部剧的服化、道具、取景和某些角色的选角上无疑是真的棒。

比如说女主,瘦、白、丑、红发、灰眼睛、麻杆身材等都是十分贴合原著的。

爱德华小岛的取景也是让人大饱眼福。

但是除此以外,这部剧实在是没有一点我想夸赞的。

尤其是剧情的改编,让我感觉吃了苍蝇一样,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这部剧的编剧,据说曾经编写过四部 Breaking Bad 《绝命毒师》。

在一次与加拿大电台 CBC (也是拍这部剧的合作伙伴之一) 的访谈中她说: So it’s like I sort of open up the spine of the book, reach in between the lines of the pages, and chart some new territory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所以整个改编后的剧情,暗黑的过了头。

比如,这部剧的前四集(我只能看到这里)中不停出现 “pet the mouse” 梗,这里的 mouse 指的是男性生殖器官, pet the mouse 此处意为“性交”。

Anne 不光知道这个表达,还在学校里吃午餐的时候侃侃而谈她听到的 “pet the mouse" 行为中女性所发出的不同呻吟。

不光如此,编剧好像还貌似 “无意” 的,把 Anne 在孤儿院里受到霸凌时的道具安排成一只 mouse 老鼠?

! 除此以外,Anne 在上一个寄样家庭中被鞭笞的时候,她和施暴者的姿势也是非常的具有 “性” 的意味 —— Anne 跪趴在一个砍掉的树墩上,寄养家庭的父亲单膝跪地,在她背后用腰带抽打她的臀部... 等都让我看的十分不舒服。

我并不是对 “性” 这件事情大惊小怪,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都曾经或在 “性” 的边缘试探,并且通过试探,把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失优雅和美的描述了出来。

而这部剧的改编,则是带着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暗黑、冰冷基调。

编剧似乎在极力推翻原著所想要表达的:生活虽然有各种“转弯” (也就是原文中所说的 bend ),但是持有乐观、韧性、亲友并知足常乐的话,也是能过上美好生活的。

毕竟读者们也不是傻子啊。

任谁有一点(按照 Anne 的话来说) scope of imagination 都应该能想象到,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颠簸流离的生活有多么的凄苦。

书中也并不是没有隐晦的提到,之前的寄宿家庭中并不是什么神仙快乐日子。

甚至包括马瑞拉,在前大半本书中,也是十分的难以取悦,以至于我认为,在作者蒙哥马利的童年生活中,也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位严厉、保守、虔诚、不苟言笑的长辈。

这位长辈可能一直不喜欢蒙哥马利,而她在用这本书的方式,软化她的记忆,抚平她曾经因为不讨她喜欢而留下的不快乐。

因为在书中,她不止一次的描写到,Anne 并不知道,严厉的马瑞拉其实已经内心柔软并且十分的喜爱 Anne —— 没有一定的童年未解心结,也不至于这样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其实她是爱你的,她只是不会轻易表达出来而已。

这些我们都懂,但是编剧可能觉得不把伤口割到见骨,观众们就会忘记这里有伤口一样。

编剧不光给 Anne 安排了 PTSD , 还把她绚丽的文学天赋改编成是受虐后的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

我可去你的吧!

我们的 Anne 可不是一个和现实失调、失联的受害者啊!

不仅如此剧中还安排了 Anne 在村里聚会上和在学校中都受到了歧视和霸凌。

又肥又圆的最好朋友戴安娜,在剧中变成了早熟的方脸老管事婆子一样到处和稀泥。

在第四集警告 Anne 不可以染指别的女孩看上的男孩,和女孩们一起吃午餐那里,我差点以为我看的是 Mean girls 《贱女孩》... 当然这部剧让我不爽的不只是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男主 Gilbert 的选角失败,老马修骑马奔驰去寻找回孤儿院的 Anne 时被撞头、卖怀表,Anne 在树林中被一个大男孩威胁、差点被打,马修到后来还因为难以忍受心脏问题想要饮弹自尽?!!

这都一套他妈神马??

虽然这部剧的评分蛮高的,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它是 Netflix 出的。

现在仿佛有种 “潮流”:只要是Netflix 出的剧,都是好看的、特别的、有立意的... ... 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评论认为,这部剧太过成熟、暗黑。

The New Yorker 上有篇文章直接 diss 道 How not to Adapt Anne of Green Gables (Sarah Larson, May 11 2017),指明了这部剧简直就是一部 “如何错误改编《绿屋的安妮》” 这篇文章中作者有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好: A realistic but warmhearted “Anne” could have been made, with these actors and these aesthetics, if its creator had had faith in Montgomery’s narrative and had more clearly seen the power of what’s already there. 但凡编剧对蒙哥马利的原著有多一点的信心,并且能真正读懂里面所蕴含的力量的话;再加上这部剧的选角和服化道具,我们说不定能看到一个从书里走出来的 “绿屋的安妮” 了。

可惜了。

 2 ) 从书迷的角度谈谈各个影视版本

自从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在书店打折区淘到一本售价仅5元的《绿山墙的安妮》,我的成长历程中便一直被安妮这个爱做白日梦的话痨少女影响着。

高一那年在得知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发展的时候甚至抱着新买的电子辞典一个词一个词地啃完了Amazing上的Anne of the Island原文,看到两个少年男女在黄昏时分表白心迹一同回家的完美结局激动得难以自己。

高二那年在土豆上找到了85版的电视剧,兴奋得一口气看完了整整三部。

高三的时候学会了邮购,便立刻买了后面几本中译本。

大学时代,在网上买了英文原版并时不时翻出画质感人的85版电视剧的前两部反复重温。

如今,即将结束学生生涯走上职场,在看到新的影视版本仍然会兴奋不已,啃完了16版电影的生肉,也连夜看完了17版CBC电视剧第一季。

自认算是安妮系列的死忠粉,而且大概是个专一的唯粉,因为我几乎阅遍所有著名的儿童文学和女性成长文学作品——小妇人(第二爱的)、窗边的小豆豆、小公主、海蒂、长腿叔叔、秘密花园、小王子、彼得潘等等,还有同一作者的蓝色城堡和艾米莉系列,都只是看过就罢,不会如此痴迷。

大致谈谈我看过的各个影视版本。

宫崎骏早期作品——《红发少女安妮》,还原小说第一本的内容,很适合儿童观看,对于我这个宫崎骏免疫的大龄观众来说就稍嫌幼稚了,而且满满的霓虹风和日式动漫生硬(纯属个人偏见)的搞笑方式让我很难带入爱德华王子岛上发生的故事。

16版加拿大影版,自然风光无比美妙,音乐悠扬婉转,整体基调生动有趣,这几点大概是这个版本仅有的优点了。

其他方面,演员的贴合度、小演员的演技、对白、剧情改编、人物设定统统不合格。

因为小演员演技的浮夸,安妮被演得讨嫌有余,可爱不足;吉尔伯特幼齿且呆,让人无语;马修活泼得太过;玛丽拉不够古板;戴安娜乌鸦羽毛一般的黑发呢?

16版的绿山墙一家人 85版的电视剧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土豆和B站上可以找到中文字幕版的,也有DVD,推荐观看。

主要演员的演技都十分精湛,特别是绿山墙那一家子,仿佛是书里走出来的,安妮越看越好看,吉尔伯特是个有点小毒舌的开朗帅小伙,慈祥的马修偶有孩童的天真之态,玛丽拉严厉却不失关爱。

画面虽然不清晰,但爱德华王子岛的景色非常养眼,配乐也堪称经典,竖笛演奏的主题曲theme of anne至今仍在我的单曲循环纯音乐列表之中。

第一部从安妮忙中偷闲在林中朗诵丁尼生的the lady of shalott(书中引起百合少女事件的诗歌)开头,以安妮和吉尔伯特握手言和相携归家结束,收养闹剧、向林德太太的道歉、下午茶醉酒、闹鬼的树林、石板砸头、逞强被摔、染绿头发、百合少女事件、马修的逝去,基本完美地还原了第一本书中所有经典的桥段,还巧妙地加了些似有若无的少女情愫。

第二部有小说后几部的内容(比如误卖牛事件、小说获奖),也有很多改编,让我无语的是,书里白马王子般看似完美实则乏味的Mr. charming乔伊改成了一个魅力大叔,是安妮学生的父亲,好在安妮和吉尔伯特的感情线基本尊重原著,最后几段尤其感人,可惜的是安妮精彩的大学生活和女孩们的友谊没有拍出来。

第三部就是纯粹原创的故事了,还牵扯到世界大战,当作与书无关的电影看也还不错。

85版第二部的男女主

85版的小安妮与马修 最后书归正传,谈谈17版电视剧第一季。

昨天连夜刷完了第一季,不得不说,主要演员都选得很棒,安妮的红发和雀斑比85版更加还原,小演员演技值得赞赏,马修的蓝眼睛盛满了宠爱,吉尔伯特好帅啊,温柔又绅士,戴安娜比85版的美上几分。

同样是在爱德华王子岛拍的,景色之美自不必说,片头美得不想跳过,电影般的画质让人赏心悦目,每一个镜头都可堪入画。

第一集完美还原到我都满足得哭了,聒噪而想象力丰富的小孤儿安妮,心软的马修,严厉却本性善良的玛丽拉,爱管闲事的蕾秋,每一个角色都那么贴合。

两旁开满鲜花的林荫道,闪光的小湖,窗外的白雪皇后樱桃树,时有海鸥飞过的岸崖,每一处景色都与我对书中描写的想象一般无二。

17版的白色欢乐之路 第二集是强行制造戏剧冲突的原创剧情,一句话评论——不看也罢。

玛丽拉在将安妮谴回孤儿院后无意中发现遗失的水晶胸针,马修克服种种阻碍之后终于寻回安妮,而安妮却因此对玛丽拉产生心结,野餐会中安妮因为孤儿的身份备受排挤,最后安妮在族谱上写下名字,三人成为真正的家人。

我实在不能明白,书里让人忍俊不禁的一个小插曲怎么就能被扩写成这样一个烂俗的故事。

至此,可以看出剧情基调已经完全偏离原著,八匹马都拉不回编剧对于戏剧性和所谓“写实”风格的追求了。

还我单纯乐观的安妮,还我温馨有爱的绿山墙,还我安宁和谐的阿冯利村民!

第三集,安妮上学,除了戴安娜,其他男女主同学都不待见她,她因为爆料老师和女学生普莉西的暧昧再次闯祸,吉尔伯特以英雄救美的方式出场,叫胡萝卜拉辫子被石板拍的重头戏拍得毫无惊喜,玛丽拉加入女性主义的小团队,因为安妮怒怼普莉西的母亲。

第四集的安妮已经能让很多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无比厌烦了,撒谎、PTSD、不断犯错、不知感恩、公主病、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不爱干活、找小长工麻烦,书里调味品一般存在的小毛病被无限放大成让人厌恶的人格缺陷。

虽然为了挽救安妮的形象,编剧安排了一出不知所谓的英雄救火戏份,但不得不说牵强太牵强。

第五集总算回归小说温馨的氛围,安妮与吉尔伯特较劲,戴安娜下午茶醉酒,马修送蓬蓬袖洋装,加的初潮部分也比较合适,体现了成长的烦恼。

莫名的地方是,给马修加了个初恋。

第六集只有安妮救蜜里梅的部分比较正常,失去姬友的约瑟芬姑婆提前出场,与安妮探讨女性婚姻观是个什么鬼,吉尔伯特那热爱旅游的老爹去世是个什么鬼,书里的阳光少年吉尔伯特变成命途多舛的阴郁少年,还为了安妮与比利大打出手是个什么鬼,玛丽拉因为家庭的羁绊无法追随布莱斯先生眷侣难成又是什么鬼?

至此,所有主要角色,人设山崩地裂。

第七集更是全程WTF,数万头羊驼从我的脑海中呼啸而过。

绿山墙经济危机爆发,安妮与小长工杰利上街变卖值钱家什,遇到打工的吉尔伯特,马修企图自杀,两个觊觎绿山墙的坏人被安妮微笑着请进家门,未完待续。。。

我想安妮的成长故事之所以备受喜爱,是因为它具有温暖人心的治愈力量,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读着都会觉感受到阳光和希望。

而17版的改编让安妮和这个故事完全变调,无论是为了追求“老少咸宜”的“写实性”,“为自我认同、女性主义、霸凌和偏见等恒久议题带来反思”,还是单纯的哗众取宠,在我看来都是无谓且失败的。

从最开始的欣喜异常到第一部完结时的无比失望,我想下一季我是不会感兴趣了。

我还是快进着看了第二季,只想说,导演你想跟风拍LGBT、种族主义、女性主义、霸凌和偏见等欧美盛行元素完全可以另起炉灶原创故事的,何必挂小说的羊头卖你四不像大杂烩剧本的狗肉呢?

本书迷只想看到还原书中简单温馨的人和故事罢了。

 3 ) 原著不是枷锁

本来想看看豆友们单纯就这部剧的看法,但是看到长评中较低的评价都是从不符原著的角度出发去打的,而不是从这部剧的本身剧情或表现手法等评价的。

瞬间觉得很无聊。

既然很多评价中已经提到了85版的剧以及动画版的《红发少女安妮》比较还原,为什么还要要求这部剧完全还原呢?

如果只是故事的情景再现,那么这部剧和112年前的书、35年前的剧表达的主旨分离不差,拍摄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进步呢?

原著《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儿童文学,受众有限。

但是《小小安妮》不是,它的受众绝不仅限于儿童。

它放大安妮悲惨的身世和沉重的时代背景,只是另一种层面上撕下了原著的童话外衣,让现实的本色暴露出来而已。

或许,单纯因为不符合原著就打下低分的观众,不论是出于表现童年丰富阅历的目的,还是不忍接受压抑的褪去童话色彩的现实,都不适合看这部剧。

如果连“改编”两个字的大前提都看不到的话,不会认真品味剧中安妮的幻想世界,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评分能够反映作品本身的质量。

 4 ) 【剧评】小小安妮 第一季

有些剧情和原著不太符,但毕竟是美剧,改剧情可以理解,但第一季大多重要剧情都是符合原著的,第二季完全不走原著了有些伤心。

BTW 吉尔伯特和安妮锁死!

我可以是假的,但他们就是真的。

再说这两人的选角相当好!

他们简直就像是书里跳出来的人物(而且这部剧帅哥之多啊…加拿大那么多好看的小哥哥吗!

{打住!

})吉尔伯特和安妮真的非常符合詹莉的原型了。

吉尔伯特一开始那种幼稚的小男孩,捉弄女生给女孩子取外号,很多幼稚的男孩子都通过激怒对方的方法来引起对方注意。

然后被安妮一块石板砸头之后总算开始安分了。

真的和詹莉非常相似了——五年级的詹姆是怎样的:看见莉莉在周围就表现得像个“小傻瓜”,把头发揉的乱七八糟,不断摆弄着飞贼。

但后来“詹姆的脑子就不那么膨胀了”(小天狼星语)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成熟稳重的男人,一个勇敢地投身于正义,跟伏地魔对抗的人。

两个人在原著中,就是自从课堂风波之后就再也不说话,还成为竞争对手,最终两学霸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女王学院。

[啧啧啧]吉尔伯特在这期间道歉了几次都被安妮无情拒绝了(最终还是和好了呀,主要是这两人变化都挺大的——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安妮不再是那个只会沉迷于幻想、脾气差的女孩,相反越读到后面就越觉得她情商高,优秀而耀眼。

吉尔伯特当然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后来两人和解后,还一起去读大学,最终成了夫妻。

真香定律:“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吉尔伯特的!

”“我不想要钻石首饰和大别墅,我只要你。

”一个我喜欢的太太,她在文中写到:爱是牺牲。

是的,没有一个词比牺牲更适合形容爱了。

牺牲理想,牺牲时间,牺牲原先的生活轨迹。

吉尔伯特和安妮,他们都因为对方而改变,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更好的人,这是他们之间的爱情中我最欣赏的地方,他们绝对是天作之合。

顺便一提,《绿山墙的安妮》中,故事只讲到他们都决定留下来教书就结束了,再往后应该继续读《安维利镇的安妮》《小岛上的安妮》《白杨山庄的安妮》《梦中小屋的安妮》事实上安妮和吉尔伯特在《梦中小屋的安妮》中才终成眷属。

名著推荐往往只推绿山墙,显然只是考虑作品名气而没有考虑故事完整性。

大家都应该读《绿山墙的安妮》,我难以想象人生中缺少这样有爱的作品会是怎样的。

 5 ) i am poor girl,i am rich girl

i am poor girl,i am rich girlanne 是一个有可怜身世的孤儿,从孤儿院出来后,第一次被马修,玛丽拉送回孤儿院的时候,不愿意再回到孤儿院,选择搭牛奶工的车去车站,售卖诗歌回曾经的故乡。

害怕着,勇敢着的前行。

马修是一个少言的人,也是第一个给予anne温暖的人,anne第一次追问马修会不会把她送走,马修说玛利亚也老了。

感受到了马修爱玛丽拉,爱anne。

玛丽拉也是一个严谨略无趣的人,她让anne把换洗衣服拿下来,anne回家的时候藏起来看玛利亚给晾晒的衣服,用手把衣服捋开,anne看着玛利拉嘴角露出的微笑。

慢慢地他们互相感受到了爱。

她们组成一个家,anne激动的在家谱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每一个女孩,总有一些烦心的事情,每一个女孩,总有一些开心的事情,今日的玛丽拉,又怎么不是曾经的anne女孩们,只要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勇往直前,人生即是美好的。

 6 ) 好看!

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安妮的想象力真的绝了!

她一讲话就好多词往外蹦....安妮跟她朋友喝醉酒那段也太搞笑了吧...收养安妮的那对兄妹真的好好...

 7 ) 小小安妮,大大能量

完全被塑造的人物打动了,小小安妮充满大大的力量。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安妮,几经收养,经受雇主们的折磨,却勇敢面对生活,在黑暗的成长经历中,她在书籍中汲取力量,乐观生活。

好在命运有了转机,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这对善良的姐弟俩收养了她。

勇敢善良的安妮,努力融入这座小镇的生活,慢慢使周围人消除对她的偏见,更是给绿山墙带来了活力,大家都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当命运无法改变,眼前一片黑暗时,书籍给了安妮巨大的力量,从阅读、识字认词到上学,她对未来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和探索热情。

故事也透过安妮,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农村女性力量开始被唤醒,女性开始在生活中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逐渐被尊重。

整个拍摄取景很美,不只安妮爱上了绿山墙,我都爱上了。

片头曲也很棒,充满童话气息。

看了剧,我赶紧找来原著去看,再次去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勇敢女孩。

 8 ) 连续两季豆瓣评分8.8,这部拍给大人看的儿童剧请你一定了解一下

1904年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在她最新的儿童故事里刻画了一个烦人精一样的小女孩角色,凭借她迅速地火遍了加美大地俘获了无数老老少少的心。

她叫安妮,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头红发,以及一张叽叽喳喳永远停不下来的嘴。

年幼时父母就都已离开人世,辗转被邻居、孤儿院、家庭收养,几番波折后到了十一岁,安妮阴错阳差地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在这个岛上她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整个故事以安妮的视角,窥视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的诚实质朴的人、壮丽的海洋景观,以及诗一般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

故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数量多到不计其数。

从电影诞生起,《绿山墙的安妮》就不断被翻拍,最早有1919年的无声电影版,而之后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有新版电影、电视问世。

甚至是最广为人知的,由高田勋和宫崎骏这两位日本动画大师共同打造的《红发少女安妮》。

最近几年也有《清秀佳人》、《清秀佳人:美好星辰》、《清秀佳人:火与雾》等等等等。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这些版本里的主角安妮,都是这样的:

没读过原著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真正认识安妮的人都知道,她其实并没有这么“高配”。

奈飞在2017年推出了《小小安妮》(《Anne with an E》)的美剧,备受好评,第一季烂番茄评分为影评人好评度84%、观众好评度85%,中国网友在豆瓣打出8.8的高分;今夏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评分依然维持在8.8分。

奈飞版《小小安妮》里很不一样的是:安妮的角色——并不那么好看。

没有精致的蓝色连衣裙,没有丝滑妥帖的红色发髻,也没有白净的脸蛋,就是一个干干瘦瘦,红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又瘦又小的女孩,眼睛又大又亮,长着一脸的雀斑,挂在身上的衣服松松垮垮,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

和原著里描述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十岁左右的女孩儿,上身穿着又脏又难看且过于短小的浅黄色灰绒布罩衫,头上戴着一顶已经褪了色的褐色水兵帽,帽子下面是一头浓密的红发,两根小辫子从帽子下面伸出来,瘦小而苍白的脸上长着好些雀斑,大眼睛大嘴巴。

如果是目光更敏锐的人来观察,便能发现,这个女孩儿长着尖尖的下巴,棱角分明,两只大眼睛里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嘴唇线条优美,长得可爱逗人,藏着丰富的表情,前额宽阔……身上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据说,奈飞为了寻找到最符合小说中安妮形象的女孩,在全地球范围内进行选角,最终,来自加拿大的14岁女孩艾米贝丝,从全球1889个女孩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角色。

安妮的这副形象决定了故事的一大半亮点。

虽然贵为儿童故事的主角,但是她身上没有童话里公主极致如雪一般的单纯,也没有灰姑娘舞会遇王子的好运气,她普通得就像个邻家女孩,对自己的外形总是很不自信,有时甚至是极度绝望,尤其是那头无法改变的红发—“胡萝卜须”。

当时人对于红发的态度并不友好,红头发是大不列颠原住民凯尔特人的特点,这种人当时处在社会鄙视链最低端,因此安妮的红头发一直使她被同学们嘲笑,她从街上卖货的人那买来一瓶染发剂,想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黑发。

没想到染成之后安妮发现,黑发还不如红发,丁点都不适合她,可是后悔也晚了,重新折腾了一番,红发死活回不来了,甚至最后给自己搞了一头奇怪的绿发。

她还是个话痨——是真的可以把稍微欠耐心的人烦死的那种话痨。

安妮在火车站见到来接她的性格腼腆的单身老男人马修,面对陌生人,她本该简单地打个招呼而已,可是她竟然喋喋不休地说了一堆:“很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正担心哪!

我还想像了各种各样的理由。

刚才我还想,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的话,我就到对面铁道拐角,爬到那棵大樱花树上一直等到天亮,一点儿也不用害怕。

隐藏在盛开的樱花中,沐浴在月光下睡觉,不是很浪漫吗?

就如同睡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客厅里一样。

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我想明天早晨也肯定会来的。

甚至因为在老师要求每个人自我介绍的时候过度表现,替别人全讲完了,被要求罚写一篇《论说人闲话的坏处》的作文。

还是个Drama queen——带着花环幻想自己是公主。

话不好好说到处“作”。

《小小安妮》第二季豆瓣热评有一条:“安妮几乎集齐了所有让现代成年人厌烦的特质,长相刻薄,行为诡异,屁事多,造作,浮夸,白日梦。

但是她活在绿山墙啊,这一季看完流下了感动的老母亲泪水。

”正如安妮喋喋不休的那些话里包含的内容一样,安妮古灵精怪,有着无穷的朝气和想象力。

“闪光的小湖”,“雪皇后”,她给她世界里目所能及的所有有趣的东西取名字。

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

她无比地热爱生活。

和一家人去看海,坐在马车上感叹不断:“我真的是爱死秋天了,我真庆幸活在十月会来临的土地上,你们呢?

我仍旧想不通为什么你们从来没去过海边呢?

你们在过去五十年里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去的,我很爱你们俩但这真的令人不解,太令人困惑了。

我火了十四年每天都朝思暮想,但就是没有机会。

我等不及瞧我们错过了哪些,我很确定我们错过了许多……”

她每天都在自己为自己创造惊喜,生活里处处都是可以取悦她的事和物。

她酷爱阅读,想尽一切办法读书,认为阅读是自己生命的源泉。

读《简爱》,也可以读地理。

在谷仓里读,在压水的时候读,甚至教家里帮干农活的男孩识字,帮助他通过阅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小小安妮》的第二季,除去原著故事里安妮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新的元素:比如女权、种族歧视、同性之爱等等。

剧里在煤场工作的黑人,在地下呆了十年,也仍旧小心翼翼不敢出半点差错,生怕被上司炒掉鱿鱼。

他对工作时老喜欢拉着他聊天的男孩说:“你是白人,你终究只是这里的过客,从这里出去,你还有别的机会,别的路可以走,但我不是的,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年,我的人生没有别的选择,我只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因为外面,更没有我允许我生存的地方。

”那个时候,哪怕奴隶制已经废除,但黑人的地位仍旧没什么改变,一个两三岁的白人小不点,话都讲不清楚的时候,都会指着看到的黑人问:“他是来偷东西的吗?

而针对于女人,那时也还有《社交礼仪手册》这之类的东西存在,父母对于女儿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将之培养成淑女,以后找个好人嫁出去。

那时女性想要嫁给上层人士,需要迎合男性的喜好,学习一些相对严苛的日常礼仪,穿着裹胸,束腰,打扮得体,才能在社交舞会上赢得男性的青睐。

不然,就如同黛安娜妈妈说的,只能嫁给鱼贩。

但即使还只是半大的孩子,安妮也会和好友也感受到了这种“区别对待”,私下聚在一起质疑书里的内容:“为什么只有女人需要说话小声,不能打嗝,不能大笑?

所以新来的那位特立独行的女老师成了安妮最崇拜的人——穿着长裤骑着自行车,大龄未婚,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屑一顾,只是一心拼自己的事业:她将课堂的教学形式改成圆桌交流的方式,带着同学们一起做实验,用土豆点亮灯泡,了解最新的科技。

《小小安妮》中则充满“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困窘”,比起原著甚至更有沉甸甸的现实感。

不仅是安妮,生活没有对任何人施以特别的仁慈,艾凡里小镇上的居民也都面临各自的难题,大多数人需要时刻跟贫困斗争,还要面对人性各种复杂的考验。

青春不等于低幼,成长里不单只有恋爱的烦恼。

不管你今年多大,只要对爱和纯真的向往还在,安妮的这则“儿童”故事都值得一看。

 9 ) 短评

首先,没有看过原著,所以所有的表述都是基于电影本身。

初期最让我惊喜的无非是美丽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关于樱桃树,关于光耀湖,关于可以肆意奔跑的土地,关于可以躲藏的秘密树屋。

无法忽视的是女主的想象力和极具诗意的表达,生活有了想象力和观察一定会更美好。

也独立,接纳自己。

还有就是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这点非常羡慕、敬佩。

当然女主人物很立体,除了主角光环和真的优点也有许多令人烦的缺点。

就比如由于太沉浸于幻想有时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冲动并且无法诚恳地认错;有点道德绑架、用情绪压迫他人;以及话痨我真的忍不了哈哈哈。

在故事情节上,有些主角光环的东西略显生硬。

不过我总是容易被感动到,忍不住地共情。

服化道上,真的很喜欢。

带有荷叶边、褶皱的洋装,发带和蝴蝶结,帽子和西装,给电影增添了精致的意味。

最后想提及的是人物表演,很喜欢卡尔伯特兄妹的表演,诠释悲伤,无奈,一点点的欣喜,好像也品味了人物的一生。

第一季之后,还是会期待之后的剧情。

等看完第二季再来写。

 10 ) 剧评《小小安妮》

人人视频在推荐美剧时,把一张头戴花环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海报送入我的眼帘,暖黄的阳光底色上印着四个大写英文字母《ANNE》。

虽然明知欧美世界里有无数人叫“安妮”,但看到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在心底轻轻一颤:这不会是那个“安妮”吧?

是的,就是那个“安妮”,鼎鼎有名的“绿山墙的安妮”。

我应该是在上初中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读。

时过境迁,人早已被推着长大,也不会想起去读青春成长的书了。

这次,看了电视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一读,就看了一遍。

一边读一边深以为憾:在人生的重要时期错过了使我醍醐灌顶的书。

当我成了眼珠无神满脸油腻浑身臃肿的中年妇人,镶着蕾丝小白花的淑女裙终于送到了。

即便如此,对于育有女儿的妈妈们,还是值得一读,为时并不太晚。

📚原著《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得·蒙哥马利于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露西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农村,大自然的浸染使得她的作品带着强烈的诗意与原始的美感。

她自幼喜爱文学,并表现出出众的文学天赋。

她在大学时提前完成课程,并获得教师执照,后返回爱德华王子岛任教。

《绿山墙的安妮》写完后,在几年间连续遭到多个出版社的退稿,直至1908年出版,迅速地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并且风靡全球。

故事讲述了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婚未嫁的两兄妹马修和马瑞拉阴差阳错地收养了孤儿安妮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安妮从小经历坎坷,无人疼爱,却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冷酷现实的残忍打击下,安妮还对周遭的一切都抱有美妙绝伦的幻想。

她的想象力丰富使人惊叹,联想自然又不失童真。

她的真诚与美好感染了年迈的老兄妹,也逐渐影响了周围的人,并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作为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曾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

从出版至今,发行版本有数十版,印刷量不计其数。

并且,由于该书在世界的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岛1。

另据居住在爱德华岛附近的华人网友提供的信息,爱德华岛现在的状态和小说里描写的差不多,还保持着原生态大自然的美景。

📺电视中的美景小说里有很多关于景色的唯美描写,对美丽辞藻无感又没有耐心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剧来了解。

和小说相比,电视版的改动并不大,基本忠于原著。

更胜一筹的是,电视里把那些震撼人心的景色都拍得非常美,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冲击力。

片头就拍得极美:马修骑着马驰骋在茫茫湖边,微黄橙红的阳光还未升起,明晃晃的光亮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跃动的马倒映在湖水里,影子碎成了一条条的断纹。

急促的马蹄声与马修慌张的赶马声,加上远处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告诉我们:故事开始了。

白纱新娘樱桃树

火车到站了,马修要去车站接人,他要去接一个小男孩。

与此同时,站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安妮,她忐忑不安地看着铁轨旁一颗开满白色小花的樱桃树。

樱桃树上繁花盛开,璀璨芳华。

安妮眨眨眼睛,微动了一下嘴唇,灿烂美景无法抚慰她前途叵测的惶恐。

在这里导演给这棵樱桃树拍了一个特写,虽然很美,刚开始我觉得没有必要,后面才知道有用。

继续往下看。

马修到车站后发现弄错了人,天生害羞使得他对陌生小女孩难以言明实情。

他无法直接拒绝安妮:我们要收养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你继续回到孤儿院去。

未等马修开口,安妮就上前主动说了一大段话,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在面试官前极力地表现着自己的热情。

安妮说,如果没有人来接她,今晚她打算在那棵樱桃树上过夜。

原来,安妮对樱桃树的期望,实用超过了观赏。

即便坐在白色小花萦绕的树腰上,月光洒满全身,无比的惬意。

但只能在树上过夜的无家可归之人,是多么地凄凉。

电视剧里第一个出现的来自安妮的想象使我折服:人在没有落脚地的时候还能把凄凉的处境描述得如此美,她是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马修想暂且带安妮回家,让马瑞拉来处理这个差错。

安妮非常高兴,以为马修同意收养她了。

从车站离开的时候,导演还没有忘记那棵樱桃树。

安妮对着樱桃树摆手说:“再见了,树”。

随着远处樱桃树的再次被放大,安妮摇摆的手显示着她把今天无家可归的惶恐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瑞喜白光之路(the white way ofdelight)

马修驾着马车驶进了两边开满白色小花的林荫道。

景色太美了,安妮忍不住赞叹,并问马修:这是什么地方。

马修回答:林荫道。

在马修或其他人看来,这确实是普通的一条林荫道,即便两边的绿树上盛开着美丽的黄蕊白花,阳光洒在树上有一层迷雾的光辉,宛如洁白的梦境,但它依旧是一条林荫道。

可它又如此的美,美得不善言辞的马修都忍不住活泛了脸上的表情,略带笑意地说:它很漂亮是不是。

在安妮眼里,它岂止是美,简直就是仙境,是圣光,是她黑暗人生中难以遇见的喜悦。

安妮马上发挥想象,给它改了名字“the white way ofdelight”。

誓约的花园

马修和马瑞拉收养安妮之后,邻居们都知道了。

巴里先生家有个女儿戴安娜,和安妮差不多大,他和太太担心如果安妮品性不好,以后和戴安娜成为朋友会影响戴安娜,便想请安妮喝下午茶,事先了解安妮的为人。

虽然巴里太太有些傲慢,但是戴安娜却非常的温柔善良。

当只有安妮和戴安娜两个人在花园漫步时,两人交谈甚欢,安妮提议两个发誓成为好朋友。

安妮说,最好是在月夜或流水边发誓,我们现在尽情地想象这是夜晚,这条小路就是溪边。

安妮让戴安妮拿着蒲公英,两人手握蒲公英,小手指拉勾,郑重地起誓。

两个小女孩身处翠绿的草丛,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一人身穿洁白高贵的泡泡袖小纱裙,一人穿着暗淡的款式老旧的粗布衣服,真诚地为她们的友谊盟约。

成年人的眼里才有利益和区别,孩子们只有发自内心的欢喜。

巴里先生和巴里太太知道安妮来自孤儿院,便看不起她,也时刻担心她是个坏孩子。

和煦的光辉普照在大地上,孩子们纯粹得在太阳底下也照不出任何杂质来。

安妮和戴安娜的服装差异对比,表明表面上两人是有差别,但小手指拉勾十指连心,她们的心是一样的连在一起。

这些都是《小小安妮》第一季的第1、2集里我认为十分唯美的场景。

电视拍摄得非常好,后面还有很多类似这种能触动人心的美。

真正拍得美的画面,不仅愉悦眼睛,更愉悦心灵。

☁️安妮的想象力安妮的父母双亡,安妮从小寄人篱下帮人带孩子,被人打骂受人凌辱。

但回忆往事,安妮并没有太多地沉浸在悲苦之中。

她呈现给我们的全是无尽的美,这些美都是她想象出来的。

我在敬佩她的想象力的同时,不禁疑惑:她的想象力是怎样来的?

剧中,安妮和马修说话时,提到过,人在心中有所触动时,总要找个合适的词来表达。

当安妮和戴安娜在一起时,戴安娜说想象力向来不是她的强项。

而安妮则反问:这是真的吗?

我没有了想象力真不知道该如何活。

生活将变成一种煎熬,十足的煎熬。

所以,有可能,安妮是个天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能展开联想。

还有可能是,安妮的生活太艰苦,看到一点美好,她就容易触动,容易幻想世间的美与甜。

安妮的想象力丰富并不夸张,她使我再次反省:在养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想象。

面对自然,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有着天马行空的艺术力。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有如安妮般强大,那是她的天赋,是她的宝藏。

✋安妮的冷静处事安妮是一个天生的想象家,经常白日做梦,但受馈于苦难的教育,她也是一个生活中能干的好帮手。

正是因为她在几次现实生活中冷静机灵地解决了问题,才赢得了镇上成年人的尊重。

一次是马瑞拉不愿意收养安妮,打算送她回孤儿院。

在路上,马瑞拉的马突然被一只恶狗惊吓,安妮被摔下了马车。

她立刻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对着恶狗大吼:走,快走开。

恶狗被她吓跑了。

她赶紧去抚慰受惊吓的马。

马瑞拉从马车上下来时,安妮已经解决了一切。

这时,马瑞拉是非常吃惊的。

毕竟安妮是一个孩子,摔下了马车,却没有顾及自己受伤,而且面对恶狗一点也不害怕。

这件事对马瑞拉之后收养安妮起了转折的作用。

一次是镇上的邻居半夜失火,大家都拿着水桶去救火。

安妮勇敢地跑进房间,关闭了窗户和门,使房间里没有空气流动,切断了火源。

大家都敬佩安妮的果断,安妮说:是在孤儿院的手册上看到的,没有了空气,火就会灭。

这件事,使镇上的所有人都对安妮有所改观。

大家在说她是从孤儿院里来的野孩子时,也会觉得她是个热心的女孩。

另一次是戴安娜的妹妹得了急性肺炎,安妮想办法让她吐出了痰,在危急时刻使她转危为安。

安妮并非医生,在救治的过程中,安妮也十分的害怕与不安,却还是异常镇定,靠着经验与胆识,救了戴安娜的妹妹。

巴里太太一直对安妮存有偏见,自从安妮被误解后,她禁止戴安娜再与安妮交往。

经过这件事,巴里太太才允许戴安娜继续和安妮做朋友。

在帮助邻居修复房子时,女孩子们出于好心便做好了吃的给干活的男孩子们送去,谁知,男孩子们竟然嘲笑她们:女孩子们就只配在厨房做点吃的。

安妮十分生气,当场便捡了石头砸无礼的男孩子们,并大声说: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差,男孩子能做的事,我女孩子也能做。

并马上要上去和男孩子比拼,好在一位同学拉住了。

安妮在思想上大是大非的观点是很正并且坚决的。

安妮虽然感性,但是在理性地处理事情上,超过了很多同龄的孩子。

👀社会风向作为一部在百年前的年代里发生的剧,它的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当时的风貌。

当马修来到火车站,从马上下来,正要走过去时,碰到了几位女士经过,他马上退到旁边,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等女士们先过。

女士们和他擦肩而过时,和他道日安。

在百年前的加拿大农村,绅士风度与日常礼仪还是很规范的。

出门着正装,戴帽子。

餐具是银器。

安妮来的第二天早上,马瑞拉发现安妮不见了,第一反应是检查家里的银器有没有丢失。

还有正统的下午茶,不仅安妮十分期待,这种礼仪规格正式传统的场景,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彼时,女性主义的思潮开始发生变化。

巴里太太总是叫戴安娜做女工,马瑞拉也总是教安妮缝布片。

后来有宣扬女性主义的人来叫巴里太太去参加会议,讲现在女性的一些变化。

我看完了第一季,浅层次的感受就是这些。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多次品味的作品,每品一次就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与新东西。

作为女生,看这部剧,不仅愉悦了眼睛和心灵,在思想上也会有许多感悟。

世上的剧有很多,想要给女孩子们培养出有层次的品格,真的应该让女孩子多看看这样的剧。

《小小安妮第一季》短评

真无语了,本来原著多单纯美好的书,编剧加入那么多狗血情节是要干嘛啊???那些校园霸凌,各种教会茶会上闲言碎语,最开始误会居然把Anne搞丢了,Anne关于性描述的情节,Gilbert的出场方式……各种魔改真是没眼看。原著里巴里太太虽然不可爱但至少decent,这个剧里面怎么把邻居都表现得那么尖酸刻薄啊?还要加入政治正确的女权话题,不是说女权不好,但就很不符合故事时代背景还有整体的氛围啊。这个剧居然能得九分真是离了大谱,只能说原著写的故事太好了即使改了那么多也还是好故事。

3分钟前
  • 唯**姐💎💎💎💎
  • 很差

“我也想做一个新娘,但不愿嫁为人妻,所以我长大后要自娶自爱,因为不想命运受人摆布。内心坚定,继而抗争命运。”

6分钟前
  • 卡西江
  • 推荐

大爱家庭片和风光片,两个合在一起,那就是双倍♥。

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个Anne,总觉得在自信正常人和神经病间反复横跳但是选角布景拍摄制作都很美

10分钟前
  • Amaya
  • 还行

如此聒噪与自以为是地不投缘。

13分钟前
  • 倔强傲娇小德普
  • 较差

能不能看看隔壁万物生灵怎么拍这种美好故事的【】我特别喜欢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超级梦幻。改得我根本看不下去

17分钟前
  • 想想
  • 较差

田园女权

18分钟前
  • 十朱
  • 较差

直接叫绿山墙的安妮不是更好吗?

22分钟前
  • 红辣椒
  • 推荐

很偶然 在某站上看了第一集 安妮选角太棒了 第一眼跟我想象中的安妮不太一样 但一集看下来越来越觉得她就是安妮!坚强、善良 对世界充满热情… 看着看着就回想起小说 都想重看一遍了

26分钟前
  • 喵喳喳
  • 力荐

前面几集真的是从头哭到尾,觉得这个女孩经历这么苦的日子还能如此真诚乐观的对待生活让人十分感动。但后面对人物的塑造就好奇怪,在一季里面想展现太多的故事,结尾也停在一个尴尬的地方,没什么看第二季的欲望了。

28分钟前
  • HollyRen
  • 还行

大家真的会喜欢这种女孩吗?我真心感到疑惑 偏激固执 每次做错事还一定要别人理解总觉得自己可怜 她确实是可怜 可这不是所有人都要迁就她的理由 而且我真的很讨厌话唠以及一生气就要歇斯底里的人

30分钟前
  • Jezzz
  • 较差

……

35分钟前
  • 永恒~心888
  • 较差

红头发安妮系列小说比哈利波特系列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教会我很多很多东西,很庆幸自己在少年时代阅读过这样的著作。唯一遗憾的就是当初看的小说版本找不到成套的,想收藏起来却没办法。

38分钟前
  • 煎饼果子爱切糕
  • 力荐

和音乐之声一样的性化视角。大可不必为了塑造另类的女童角色就将妄想症和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典型症状,诸如喋喋不休的幻听和对癔语的崇拜描绘成文学天赋。刻薄势利蓄童工奴隶的老地主们居然成了本剧和谐有爱的父母邻居,这种空想童话还是少点比较好

39分钟前
  • 😈
  • 较差

太好看了。。。没有与书的情节完全相同,但是拍的方式很美,角色选的非常贴近脑海里的形象,非常喜欢。这个夏天还要走次PEI,还要去一趟green gable,心境应该与去年去的时候非常不同。

41分钟前
  • 不跑的云云
  • 力荐

安妮呀!好像回到了小学刚认识绿山墙安妮的时候,当时真的好激动,仿佛找到跨时空的孪生姐妹

43分钟前
  • 玫瑰柚子酱
  • 力荐

我小时候和Anne太像了,她肯定也是infp-a!

45分钟前
  • Ekko
  • 力荐

两星给童年,我的安妮没这么讨人厌

47分钟前
  • Gashina
  • 较差

绿山墙的安妮,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51分钟前
  • 月山行
  • 力荐

可能因为我非常非常喜欢原著,实在是觉得这一版的安妮过于浮夸了…人物可爱的一面都改得面目全非,行吧.jpg

52分钟前
  • 瞌睡总是难免的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