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大概率吃了不少蘑菇的提克威可能是对这种迷瞪的感觉深有体会,所以借了一个电影的壳,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在电影之光下,生与死、现实与虚幻、欧洲与第三世界都不再值得区分。在电影之中,当代德国家庭社会中的沟通不畅和难民在地中海的生存斗争都是同一件事。把具体生活过成三流肥皂剧的德国人要想活下去,就要在模拟生存游戏中作为赢家,终结难民的幻想,把他们送到彼岸。提克威对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有什么社会意义这个问题,大概也就理解到这里了。最后,电影的光不过是模拟的救赎。Nothing really matters,欧非混血小朋友得以最终宣判整部电影毫无意义,真正的光无法来自德国影人,也不是外来者,而是...两种文化的天然结合?
大杂烩的美
#Berlinale2025# …
-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大概率吃了不少蘑菇的提克威可能是对这种迷瞪的感觉深有体会,所以借了一个电影的壳,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在电影之光下,生与死、现实与虚幻、欧洲与第三世界都不再值得区分。在电影之中,当代德国家庭社会中的沟通不畅和难民在地中海的生存斗争都是同一件事。把具体生活过成三流肥皂剧的德国人要想活下去,就要在模拟生存游戏中作为赢家,终结难民的幻想,把他们送到彼岸。提克威对于作为艺术的电影有什么社会意义这个问题,大概也就理解到这里了。最后,电影的光不过是模拟的救赎。Nothing really matters,欧非混血小朋友得以最终宣判整部电影毫无意义,真正的光无法来自德国影人,也不是外来者,而是...两种文化的天然结合?
#BJIFF15#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啊,大风一直吹雨一直下的。拍出这部抽象之作细想实在是必然,疯狂的运镜加多重人物关系。这不就是罗拉和三角恋。走向工业尽头的尝试,众多议题统统招呼,一家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完全具有电影感和玩转之作。
矫情
太迷惑了 让人不禁摇摇头好多次
能看出从《罗拉快跑》延伸出来的主题路径,基本都是围绕着人与人关系在社交网络时代、数字化社会时代的异化和疏离,同时家庭与宗教元素也是德国电影里也常见的东西。《光》里有趣的点,是身为叙利亚难民的女佣进入到这个家庭后代理的变化,上一个女佣的猝死让他们从沉浸在各自生活空间的状态拉回到矛盾之中,揭开过往所累积的一切孤独感和疏离感的伤口,但他们本身并没有任何行动上的改变。而新女佣就打破他们本身的关系,她与每个家庭成员建立起关系,同时又用“光”这一带有宗教而科幻性质的机器去唤起他们潜藏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活似乎发生微妙的改变,他们被带领着去做出改变,认知内心,然而这个“光”的本身是否是未来的新异化手段呢?导演通过黑人小孩用《波西米亚狂想曲》似乎侧面回应了这种问题,也许需要更真切的身体感受才能给予真实感。
#11007。75th Berlinale-开幕片。前有罗尔瓦赫尔拍帅哥盗墓笔记,今有汤姆提克威拍尊者夺舍大法……影片格局够大,质量很硬,非常体现导演风格的多线叙事和(MV-广告式)花哨剪辑,并且这部居然还能算是个歌舞片!有两个唱段的编舞拍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仅看议题和质量,戛纳主竞赛都够格……但问题就在于,这部片子的意识形态表述,实在是让人有点担忧,不仅是外化在情节线上的对移民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对“典型德国失能家庭”的无情嘲讽与(居然是重回70年代的)想象式救赎。作为开幕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全面右转”的信号。
2025bjiff#超级有意思的隐喻,混乱不堪四分五裂的家庭象征着现今的德国社会,需要接纳移民并被移民所拯救;但是又没那么白左味浓厚,因为叙事到最后也体现到了移民同样主要德国社会的拯救(水牢中看似在携手逃逸,实则是本家在给逝去的移民超度进天堂了)。
沟槽的太烂了 导演整点纯的再拍吧
有种不明觉厉的高级感
现代社会的分裂弥合,好喜欢
很混乱
当代生活只能挖掘至此了吗?我相信柏林有more to offer,但是tykwer没有。盛大乏味,有心无力,幻想顺势疗法。政治早已比电影更懂娱乐。
感觉导演试图在电影里触及过多的议题,以至于片长近三小时,并且有些眼花缭乱。挺典型的白人家庭里会出现的挺刻板印象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新鲜且让人摸不着头脑。大部分时候感觉叙利亚家政女工法拉的角色都是工具性的,法拉和她家人的故事及她的生活史都很蜻蜓点水,“看”得很西方了(确实这也不是本片想处理的,但不太舒服)。用歌舞的方式表现内心戏实在接受无能,话剧都不行。本来只想给一星,一星加给选角(儿子女儿都太好看),一星加给最后超度灵魂的惊吓和意外。
北影节首场,开场没十分钟lars eidinger(又)脱光了我就警醒了……果然od(歌舞)大片儿。散场就开始找ost……建国门1号线倒2号线还多了道jc查id……?我还以为不小心坐到鸟蛋了……这世界的反差真是在光速拉大。
白人中产的精神危机,很天马行空
就…在听说很烂以后,比预期有趣一些。在这个时候放在柏林开幕片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影片放置了2个议题,发达国家中产的家庭危机(扩大些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络被切断)和难民(影片中是叙利亚)议题。而它们真的只是被放置而已…彼此只有叙事上的串联,完全没有有机结合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技法上多次魂穿艾米莉亚佩雷斯,提克威疑似看LED太多被夺舍。不过,提克威相对来说思想还是能跟时代的,对德国青少年有一些理解(不知道德国青少年怎么想)。这个片子的起点可能是“光作为某种象征帮助我们重新建立连接”,显然好的种子浇了奇怪的肥料也会长成一株奇葩。
北影节第三场,CBD万达。终于在大银幕看到了德国男神,而且他在这部电影里牺牲可大了🙈。一直下雨的天气,凌乱不堪的家庭,最后总有解决办法的,一家人还是整整齐齐在一起。现实和超现实结合的表现方式看起来很爽。等以后网上可以看了还要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