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电影,说说感受。
往好了说,本片是一部搞笑+爱情+科幻+治愈的电影;往不好说,这是一部拼凑感很强的杂糅电影。
首先,它在主题方面还是很正能量的:1.即使很孤独,只要有希望,也要好好活着;2.牺牲一个人,保护全人类。
都是大众很容易感动的正能量。
其次,特效和画质方面很有进步,月球基地、月球车、空间站都很有科幻风格,月壤和基地舱室内部也做得很逼真,火箭和宇宙之锤虽然略有夸张,也还在风格之内,这些都能看制作水平的提高,值得夸奖。
但在其他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演技1.沈腾。
独角戏多,演技基本在线,本片的演技担当。
2.袋鼠刚子。
体型健美,表情生动,与沈腾搭配默契,一时瑜亮。
3.马丽。
总是一张大脸,瞪着屏幕之外,特写的镜头就是和观众互盯,相当尴尬。
4.李成儒。
抛着冷场笑话,表演无力,像是只用了10%的力气,风格与影片氛围不搭,演技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5.常远和辣目洋子。
主要作用是向观众解说和命令重复器,以及端着水杯吹气、喝水、看沈腾的直播。
6.黄才伦。
葫芦丝。
逻辑本片要放松观看,不合理的地方要放过自己。
因此不适合喜欢理顺逻辑的观众,因为你会产生一大堆问号:1.陨石来袭的应对预案就是撤离?
2.陨石来袭只剩半小时才发现报告?
3.撤离程序就是撒丫子跑,没人负责清点人数?
4.月盾计划是为了阻击陨石,为什么月球基地会有一只用于科研的大袋鼠?
5.大袋鼠是怎么穿上特制太空服的?
6.为什么月球基地的视频影像可以实时传回地球,但地球快两年了也不能向月球发送消息?
7.地球遭遇陨石撞击后,人类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刻。
为什么地球基地内的月盾计划亚洲组成员们每天看上去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独孤月的直播?
8.用独孤月的直播激励全人类这计划听着就荒谬,你怎么知道独孤月就正能量不颓废,你造偶像都不和偶像沟通一下吗?
9.用短视频平台的一个搞笑博主来为正能量直播配音,都知道他是来混的还不换个人?
10.谁知道独孤月驾驶袋鼠雪橇死里逃生后,又怎么把宇宙之锤原型机搞回基地的?
11.既然在独孤月绝望自杀时都知道用灯光点亮地球向他发信号,之前就不能把光信号发送到月球?
12.为什么在独孤月终于要借空间站回地球时,才发现还有个Π+,地球基地的航天人员都看直播吃瓜去了吗?
13.陨石撞击地球后,尘埃遮天,十几年后就蓝天青山?
14.在满山树木的大山里发射火箭真不怕引起山火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笑料很多,科幻元素也很足,但是笑料多是烂梗,科幻却不科学,拼凑感很强,以科幻为背景,笑点做调味,再用单向爱情粘合起来,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也能当英雄的正能量故事。
特效和制作技术有进步,但演员整体演技水准和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仍然堪忧。
因此,《独行月球》能看,但不太耐看;行,但不太行。
好消息是含腾量很高,坏消息是含腾量很高也不能作为无脑进影院的理由。
虽然我看完之后倒也没有后悔去看这个电影,但如果朋友问我值不值得推荐的话,我还是会迟疑的。
这部电影它确实不值得给别人推荐。
《豆瓣开分7.3,一周左右降到6+,只能说DDDD》《客观评价两颗星,考虑到沈腾加分项最多三星》接下来就是剧透了,想去看的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分﹉﹉﹉﹉﹉﹉﹉﹉﹉﹉﹉﹉﹉﹉﹉﹉﹉﹉﹉割﹉﹉﹉﹉﹉﹉﹉﹉﹉﹉﹉﹉﹉﹉﹉﹉﹉﹉﹉线﹉﹉﹉﹉﹉﹉﹉﹉﹉﹉电影开头是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地球,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背景介绍。
不知道是不是经费不够,背景介绍完全是贴图式,动画式的,放在这样一个多少打着科幻标签的电影里,多少有些廉价。
月球基地的几个场景展示,显得非常单薄,一个中国主导的太空计划里,用英文展现“高级感”,有些别扭。
太空站上天之后,全中文比起英文来说,似乎更实用,也更有高级感。
独孤月被落下的剧情设置太粗糙了,一共二三百人,因为旁边两个座的人落枕,所以没发现,放漫画里还行,放电影里就差点意思了。
独孤月舔马蓝星抱枕上的“番茄酱鼻涕” 场景,真的……。
地球上的避难所,也是跟贴图一样,薄弱的好像一戳就破,英文播报的通知,也一样突兀。
独孤月的人设其实也很单薄,他为什么要去月球竞聘工程师,为什么思维那么缜密却又那么冲动,最后拯救地球的动机也不够充足。
电影中纸片人太多了,似乎是为了完成那么多画家笔下的名场面强行连缀起来的。
太空喜剧,里面科幻内容多了,难免会让观众更加理智,更贴近逻辑思考。
科幻和这种薄弱喜剧搭起来,其实是互相消解的。
感觉沈腾在每一个场景里演的都挺卖力的,可最后电影剪出来,加上特效和插科打诨,反而接近土味网络大电影了。
楼下这些业务水平很次的组织请培训一下再接活
这种神秘组织就不要到处喷人空瓶了,很假
片尾最后有一句话:π+的碎片本来应该落入月球轨迹,却被地球轨迹吸引。
因为独孤月从来都不想自己留在月球孤独终老,他想回到蓝星,回到马蓝星的身边啊。
1.当独孤月戴着耳机举着信时,信纸正好挡住系统的报警信息,他放下信纸,我本来以为他看到报警会直接向外走,没想到却一动不动,正疑惑时,椅子转过来发现他正闭着眼睛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这个细节设计了双重反转,很有喜剧效果,也没有违和感。
2.独孤月开车疾驰,大喊“有一个空座,少了一个人就没人发现?
”镜头就切到舱内,空座旁的两个人分别向两边落枕了。
虽然不太现实,但笑点是有的。
3.最后一搜火箭升空时,马蓝星向下看了一眼,那时候独孤月刚好掉进坑里,只差一秒的错过(我后来知道她其实看见他了,但是我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下面也会提)4.地球上的科学家决定把独孤月的行为在全世界24小时直播,开始他们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但一系列戏剧性的意外接连发生,最后成了一个谐星。
或许灾后的人民们需要的本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模范,而是一个不完美却仍然在努力过好每一天的普通人,普通人更接地气,更容易效仿,能传达出一种“我为什么不可以”的信念,更能带给人们乐观与希望。
5.独孤月想要寻si后,偶然听到了滋滋的信号声,以为大家都还活着,欣喜若狂,重拾了生的希望,准备重返地球。
但其实只是袋鼠碰巧撞到了信号线。
于是他在阴差阳错下通过错误的方式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很有戏剧性,一件小事有时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又或许独孤月只是不愿去想这个可能性,他固执地认为滋滋声就是地球人发来的信号,只有这样他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6.当一开始独孤月在直播中做出傻气的行为时,有一幕是辣目洋子和配音演员一起摇头,二人发现后辣目傲娇地别过头,配音演员笑了。
当时我就有预感这二人最后会走到一起。
又不禁想到 故事中的角色最后总是幸福地在一起,现实中的我们却很难走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7. 在一切都准备就绪时,通过一个非常自然的小细节:独孤月手里的零食被袋鼠碰掉了,滑到角落里,袋鼠去捡零食时又碰到了信号线,独孤月终于不得不承认那些所谓来自地球的信号,不过是袋鼠引发的笑话与他的自欺欺人。
在万事俱备时突然急转而下,也是电影里比较常见的情节,不过这个转折过渡非常自然,毫无违和感。
8. 这部剧的主cp,独孤月x马蓝星,完全就是恋爱脑x事业心的典型事例啊。
独孤月本来也算是高材生,对马蓝星一见钟情,为了她甘愿自降身价做维修工;跟马蓝星通讯时得知即使重来一次 她还是会顾全大局选择起飞,却直接表白“你心好狠,我好喜欢”;最后要牺牲时说的先是“为了保护你”,才是“保护你们”……而马蓝星也知道“(去救袋鼠)一定是有去无回,但他一定会去”,只有她这么了解、这么相信独孤月;把独孤月打造成全民英雄、帮助独孤月返回地球的计划也是她提出并大力支持的;月地通讯信号接上的那一瞬间,马蓝星看独孤月的眼神真的好温柔好温柔,满是柔情啊。
而且这一对连名字都这么配:独孤月x马蓝星。
开始以为“独孤月”只是作者为了搞笑起的一个玛丽苏名字,后来才发现其实暗示了情节走向:他一直仰望着蓝星,想回到她的身边,却只能隔着浩瀚星海遥遥相望,一个人留在月球孤独终老。
(关于这两个人物形象下面写了一些更详细的理解)9.当独孤月发现一切只是袋鼠制造出的假象,心灰意冷想寻死时,所有人戴上口罩,举起手电,走上地面,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挤满了光,他们最终点亮了地球。
虽然知道不太现实,但是这种全民同心团结一致的凝结感真的好戳我,就像我们在疫情时做的那样。
10. 关于独孤月:开始只是觉得他很搞笑,后来再想想,他独自一个人在以为所有人都死了、没有丝毫希望的情况下坚持了那么久,没有出精神问题,或许也是一种毅力和坚持。
他开始的那些搞笑举动,或许只是想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后面回去救袋鼠,也有他实在太孤单的原因在吧。
而且他虽然在维修组,但脑子确实不差,地球上的科研组所有人费尽心思也想不出怎么在日落前拿到宇宙之捶返回基地,他却别出心裁地反向规划了路线,追着太阳跑。
后面在月球上不眠不休地开车几十个小时,也硬是没有放弃。
在快结束时明明听到了大家做出的牺牲自己的决策,还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和马蓝星开玩笑:“刚子说他不想做逃生舱,要自己飘回去。
”最后举着核弹义无反顾地赴死,整个升华了人物形象,让人们知道原来“普通人”“平凡人”确实是可以创造伟大的。
但其实独孤月想要的从来不是孤独地留在月球做一个“英雄”,他一直都只是回到蓝星,回到马蓝星身边,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地做一个“中间者”啊。
11.关于马蓝星:再说马蓝星,影片开始离开月球时,她看到了独孤月奔来的身影,但迫于形势还是选择启动火箭回航;在24小时直播了解独孤月后,面对独孤月殷切地问“当时你还不够了解我…那再来一次,你还回这么做吗?
”她依然是一个“会”字;要有一个人告知独孤月他必须牺牲自己拯救全人类时,还是她主动担起这个任务。
但她不是冷血无情,我相信就算那个被牺牲的人是她,她也会这么做的。
因为她始终无法因为一个人把全人类的生命置于危险线上,她一直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永远是“舍小家为大家”。
或许有人觉得她过于理智,但在危机关头,国家最需要、社会最需要的也是这样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作为受益者的我们无权指责,唯有敬佩。
12.最后小升华一下:地球上全科研组上下齐心协力帮助独孤月重返地球、让他成为全民次偶像,最后独孤月一个人拯救了所有人,这不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最真实体现?
以及一些其他的呼应:不同于之前大家要带上口罩、打开手电才能照亮地球,片末所有人走出地底,摘下口罩,璀璨阳光又洒满了大地,影片开始的小女孩捧着的玻璃罩里,种子发芽开出了小花,以及最后的那句“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啊!
”还有那封留在空间站里的信,兜兜转转还是到了该到的人手里,虽然已物是人非。
[/cp]
有朋友问我《独行月球》好不好看,这个话每个人见解不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哦哈哈我个人觉得好看,自从疫情之后,个人觉得好的影片是让我,有欢笑,有泪水,可以共情的那种,还有可以让我看到不带口罩的过去是怎样的,要是别人说没有什么营养啊,我想带给别人警示和人生哲理是加分项,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算是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个人还是很喜欢《独行月球》,虽然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独行月球的的名字,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但其实开头的介绍独孤月给自己定义为"中间人",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他口中的中间人,既不拔尖,也不平庸,在这世上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但骨子里不可磨灭的是那份希望与勇气,要是能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在遭受磨砺时永不放弃,你就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某个世界、某个人心中的顶流.其实,在最后一幕,我认为在之前独孤月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是否会有奇迹出现 ,(不剧透哈哈哈,不说了)看了很多影评说是烂(烂这个字,让我每次都会想到火树银花)片,个人可以去理解,可能是逻辑不缜密,表现夸张,但其实主题的话是科幻喜剧嘛,就像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我们可能会害羞甚至交流上会有词不达意,甚至情书上都会没有逻辑,但从来没有一句不是想表达我喜欢你,浪漫可能是这个影片想要表达的一部分,宇宙级别的浪漫。
我还想说其实最后的BE,也是很合理的,独孤月作为一个普通人,甚至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血肉之躯,比肩宇宙是不现实的,我当时想到的是独孤月已经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最后会不会也会,在我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如同我们,拼劲全力逆行在这个大社会,如果说让他像惊奇队长这个是不现实的所以最后BE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最渴望的地方,一直在你身旁。
宇宙之大,月球之远,总有人等你回家……
哈哈哈看完后去龙井路超开心
喜剧片不像喜剧,科幻片不像科幻,大失所望。
导演但凡有一点科学知识也不至于拍出这么烂的片。
一个人可以走出太空舱,扛着大东西撞陨石,天呐!
救救我吧!
BGM强行带节奏,很影响观影体验。
沈腾别接综艺了,现在一看见这张脸都笑不大出来了。
大家对演员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了。
也适当减减肥吧,太油腻了。
烂片都不知道怪导演还是怪演员,退我票钱!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我买票看电影前都有希望这部电影冲进豆瓣电影top250的愿景,但是很遗憾,这部《独行月球》没那么优秀。
不过不可否认,它绝对是足够好看的,非常推荐暑期去电影院一看。
不同于其他几部开心麻花的电影,如果说《夏洛特烦恼》搞笑和严肃是八二开,《西虹市首富》是九一开,那么这部《独行月球》基本就是五五开,并且分别处在前后两半中,搞笑的点比较高级,很多地方运用各种小反转和小细节让人会心一笑。
前面独孤月和刚子的相爱相杀则显得有些无厘头,和整体的科幻基调不太适配,金刚鼠的存在在原著漫画有更清楚的解释,这也是这部电影不同于很多太空电影的一点,多了更多俏皮的东西,尤其前半部分,无脑笑就可以了,完完全全属于开心麻花电影的基操。
后半部分科幻的东西比较多,对于科幻爱好者而言,可能是漏洞百出,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观感还算不错,有笑有泪,有惊险有感动,大家开开心心的来支持下国产科幻,这就够了。
支持归支持,但这部披着开心麻花喜剧外衣的科幻的内核显得有些薄弱,用一段长久的暗恋支撑这么一个伟大而孤独的壮举显得不太成熟,独孤月和马蓝星之间模模糊糊的感情和最终这个壮烈的结局搭不太上。
况且我们的一部分目光还被独孤月和刚子这对cp的感情所吸引。
这就使得我看到一些部分时,有点想笑笑不出想哭哭不出的尴尬。
不提特效水平和科学性,电影剧情的骨架有逻辑上的不流畅之处,给我一种没有权衡好荒诞和悲壮的感觉。
我觉得这部电影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尽管有上述问题,它仍然是近些年国产喜剧的上乘之作,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多数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电影局)的认可,首先,一上来就是全世界通力合作,共同抵御小行星,这一点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第二,“中间人”的概念,最终拯救人类的是那个一直被忽视不出众的“中间人”,这也是全片最触动到我的地方,一想到这个我就莫名心酸;第三,就是所有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英雄”的鼓舞下逐渐树立起生活的希望(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太缺乏英雄了);第四,最后的“流浪地球式”结局,不用多说,符合shzy核心价值观。
另外呢,全电影最值得一夸的是沈腾的演技,确实非常惊艳,虽然和夏洛、王多鱼的脾气大差不差,但这次的独孤月是一个逐渐成长为救世主的“中间人”,人物的高度高很多,演绎的不错。
看完电影一小时就憋出了这么多,我觉得以后这部电影肯定会拿来和马特达蒙的《火星救援》比较,一个是科幻喜剧,一部是纯科幻,不在同一赛道,也没必要纠结优劣。
电影的配乐很棒
独行月球 (2022)6.62022 / 中国大陆 / 喜剧 科幻 / 张吃鱼 / 沈腾 马丽
昨晚看了《独行月球》。
不吹不黑,在近年来国内的科幻电影和喜剧电影两个类别里,这部电影都算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个优势,是几个主角演技很不错。
好的喜剧演员,应该能够演出一个小人物的尴尬、悲伤,又演出小人物作为人的尊严高贵的一面,让你在他身上看到自己渺小而不屈的身影。
他应该可以让人开心地笑,又让人为他的命运揪心甚至想哭。
沈腾是个好的喜剧演员!
他在这部电影里演出了一个真诚的大饼脸那独特的风采。
他找工作时淡然说不干了,要回家喂猫;他在电梯上和马丽交错而过时一见钟情,决定接受维修工的工作;他如何神奇地错过回地球的火箭;他以为地球毁灭后,又干了什么……他和大袋鼠的互动尤其温馨好笑(实话说我特别喜欢他被大袋鼠打得鼻青脸肿的样子)。
大袋鼠也演得不错……查了一下,发现袋鼠扮演者是开心麻花的一员郝瀚,他是在镜头前模仿袋鼠的表演,然后电影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后期替换上金刚鼠的形象。
(题外话,电影里的金刚鼠还是很忠实于现实的,公袋鼠可以长到2米高,非常健壮,比如澳洲网红袋鼠罗利就是以双手压扁铁桶的肌肉照走红。
)郝瀚说自己为了出演这只袋鼠,搬家到动物园附近,每天去动物园袋鼠区蹲点,细心揣摩了一年时间……
对漫画最大的改编,是有了马丽演的马蓝星,她是月盾计划的负责人。
沈腾演的独孤月正是因为默默爱她,才能坚持下来。
添加了爱情的因素不仅仅是动人,也给了独孤月更坚实的行动逻辑。
因为爱人在地球上,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要回到地球;因为爱人在地球上,所以他愿意牺牲自己救地球。
马丽在女演员里算不上漂亮,但她有点刚强的长相,演一个太空项目指挥官很合适。
关于怎么表现马蓝星这个角色,马丽说:“我跟张吃鱼导演讨论过很多次,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马蓝星就应该是严肃而冷静的。
她巨大的情感力量都隐藏在她的内心,画面上不能崩,一直持续到最后。
” 她演得严肃而高冷,但又很好地展现出了她对男主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了一个身负重任、内敛却又感情丰富的指挥官的形象。
美中不足的是,用了几个不错的演员,但没有好好用,似乎只是想用一下他们的流量:一直我非常喜欢的辣目洋子,虽然戏份也有一些,但真就是个死跑龙套的。
洋子的演技其实非常出色,如果有几个梗给她,她一定可以让所有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黄子韬表演了脱下发套现出火云邪神般的秃头,多好笑,就不能让他多秃几次吗!
徐志胜,只有一句不怎么好笑的台词,太遗憾了……第二个优势,是逻辑性强又一波三折的情节。
有一个类似于《火星救援》+《楚门秀》+《流浪地球》的好底本再加上精心改编,就做到了情节抓人。
故事情节可以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讲独孤月因为关键时刻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悲惨地落单于月球,又认为地球被毁灭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了,第二段讲述他在绝境中遇到金刚鼠,一人一袋鼠相爱相杀着适应在月球上的生活,第三段讲述独孤月返回地球、拯救地球、成为大英雄的经历。
第一和第二段里,独孤月在月球上对马蓝星的单相思、与金刚鼠的相爱相杀,贡献了大量笑料。
第三段转入太空科幻大场面,基本上是从喜剧过渡到硬科幻电影。
其实我一直都期待独孤月能够返回地球,和马蓝星一起好好生活,哪怕这需要的是一个概率微乎其微的奇迹。
当他把金刚鼠的座舱断开,当他真的英勇赴死的时候……明知道这才是符合逻辑的结局,我还是非常遗憾,可能这就是对人物产生喜爱之情的必然反应吧!
有几处我觉得情节生硬的地方。
一是原著中独孤月被直播完全是个偶然,电影里却说是被上面安排的;二是独孤月得知自己被24小时全球直播以后,理应有一些心理波动,就这么淡然接受了,是不是心太大了点?
但瑕不掩瑜,看到这样的暑期档爆米花大片,还是很开心的。
三年以来,我们的电影院线几乎完全断片了,曾经每个周末都去电影院的我,已经很久不再去看电影了。
有时候我们都在纳闷:这三年来中国的电影人们还没转行么?
他们在捣鼓些什么了?
在如此多的限制之中辗转腾挪,拍出这样的流畅的电影,我觉得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值得支持一下。
当《独行月球》行将结尾时,我在黑漆漆的放映厅里想起了一句歌词:“黑暗中 我们紧紧的相拥 看星空闪烁 就这样并排躺在一望无际 星河的中央直到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为接近对方”这是声音玩具的一首歌。
此时此刻,它就像一首专为独孤月和马蓝星而谱写的情歌。
在我看来,它甚至要比杨钰莹的那首《轻轻地告诉你》更契合当下。
想让我们哭的时候,还不忘笑到一把鼻涕喷出来吧?
导演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毕竟好的喜剧电影总是逃不掉笑着流泪的人设。
就在前往影院观看《独行月球》时,还有朋友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喜剧片。
而我更是顾不上多想,便脱口而出道:那可是“沈腾和马丽”。
但我确实没料到《独行月球》的剧情进展,竟然如此出乎意料。
以至于一部足足两小时有余的电影,观影过程中丝毫未察觉出冗长,只有一气呵成的畅快。
非要用独孤月的口头禅来表达的话,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没猜中结尾。
坏消息是,我连开头也没猜中。
所有因为扫码或上厕所耽误开头的观众朋友们,我强烈建议你们再买一张《独行月球》的电影票,因为这个开头实在是简明扼要又轻松诙谐,几分钟便把“月盾计划”和撤离月球交代的明明白白。
我真为那些一看茫然地看着火箭升空时进场的观众惋惜,他们的表情就和宇航头盔下沈腾的那张脸一样麻木。
这个短平快的开头没有一处废镜头,它的推进速度就像绕过月盾的陨石把地球撞成死灰色那般猝然。
电影就此一分为二,分别以两个视角继续展开:月球视角,围绕独孤月和一只叫刚子的袋鼠之间的戏份展开;地球视角,则是以幸存的人类围观独孤月和一只叫刚子的袋鼠之间的戏份展开。
于是两颗星球上的“人们”,就这样踏上了一场没有选择且无法回头的“重生”旅途。
前路漫漫,他们要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未知。
被遗弃的独孤月,从此变成了一个独行月球的地球人。
但他很幸运,月球上的现成口粮就足够他吃一辈子了。
所以,你没看错,他现在过上了猪一样的幸福生活:不用干活,天天睡大觉,饲料多的吃不完,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没有屠夫。
当这个世界上连一个和你说话的人都没有,你又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呢?
所以必须创造出理由。
无论是马蓝星将独孤月打造成“希望”,还是刚子让独孤月误以为人类还存在,两颗星球上的人都需要一种超越藩篱的东西来支撑,这就是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一种东西。
它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消弭的一种东西,无论多么恒久的时间亦或多么广袤的空间。
只要你依然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那你就从未离开我的心里。
开心麻花在这里施展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用两场阴差阳错的设定,让独孤月和地球人在戏剧性中洞悉了对方的存在,也各自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虽为喜剧片中的经典套路,却也是人类在一次次绝望关头的真情流露。
而独孤月宁死也要救刚子,和最后一刻的抉择,既坚守了人性的善良,又展现出大义。
普普通通的中间人,也能是C位。
在人类还不能上天的时代,古人便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抒发情思。
就像前文所述,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左右距离。
你在荒凉的月球思念故土,我在地球仰望星空,当马蓝星终于站在了独孤月曾经站在的地方,我想他们的心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对方。
冲着笑去的,结果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极致的浪漫。
对,浪漫是我看完这部含腾量百分之百的《独行月球》电影后的第一感觉。
浪漫是——只是在电梯上那一眼万年,我就愿意为了靠近你从工程师变成维修工。
浪漫是——我总是在我们擦身而过的时候偷偷看你,可我不知道你也在回头看我。
浪漫是——为了写一首给你最美的情书,带着耳机的我错过了月球最后的撤离。
浪漫是——不确定你还活着,但我每天在月球全频道呼唤你无数次。
浪漫是——听到你说你一定要回来,看到你带着大家点亮地球给我信号。
浪漫是——我努力活下去,只是为了回到你身边。
浪漫是——我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还是想要再看你一眼。
是浪漫将宇宙,星辰,空间站,月球这些庞大的元素和人类渺小却真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于此同时,极致的浪漫带来的观感也让将一些无关紧要的bug诗意的弱化了。
如果一部电影只有笑点,只有催泪点,只有特效和娱乐化,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浪漫是这部《独行月球》的灵魂,是基调,是结局温暖的底色。
让我印象最深的三大浪漫场景有——1 在月球表面急速飞跃的袋鼠车 金刚袋鼠刚子是这部电影另一个亮点,喜剧效果几乎都是刚子和沈腾的打闹对手戏带来的。
袋鼠作为一个非常荒诞,非常好玩的黄金配角,最大程度的增加了独孤月一个人留在月球吃喝拉撒直播的戏剧冲突,与此同时袋鼠与主角独孤月的神奇的友谊也让观众看到了独孤月在爱情的痴狂外对友情的真挚,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
救袋鼠我就会死,那要死一起死!
这句让沈腾调转车头的怒吼对白燃到爆炸,也为后面刚子的力挽狂澜,拉着独孤月飞奔在月球表面做了情感的铺垫,导演很会调动观众的情绪,非常会控制影片的节奏,飞跃的袋鼠车在月球表面和碎石在星辰的背景下一起狂舞,配合着音乐燃到爆炸,浪漫到爆炸,是影片第一个震撼到我的点。
2全人类点亮地球,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
独孤月在月球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能重返地球再看一眼马蓝星,刚子的信号线触碰让独孤月误以为是和地球上的伙伴联系上了,当他发现这可能一切都是他的幻想,也许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死了时候简直心如死灰。
事实证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马蓝星在这个关键时候用带领全人类点亮地球这种最浪漫的方式给了远在月球的独孤月回应,给了他一剂强心针。
这是希望之光,不仅照亮了灰蒙蒙的地球,也照亮了独孤月的心。
这里原本想要呈现的“你不是一个人”变成了“你不是人”也是神来之笔的笑点,让观众又想哭又想笑。
3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让我再看你一眼。
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让我略微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独孤月和马蓝星之间互相喜欢的那些细节太少了。
仅仅是一次电梯的对视就真的可以一眼万年吗?
仅仅是孤独月偷偷看见了马蓝星冷傲外表下偷偷在房间里柔软的跳着舞就能让他彻底难以忘怀,就能彻底动心?
又是什么让马蓝星爱上了独孤月呢?
是他的顽强和活下去的勇气吗?
我知道,影片的节奏和时长决定了不能够毫无节制的铺垫两个人的感情,只能在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里去刻画。
好在沈腾马丽这天生一对的银幕cp让我相信了,他们就是相爱的,他们就是可以一见钟情,他们就是可以浪漫致死的。
最后陨石向地球袭来那场戏,独孤月那种我如果变成流星划过地球,也还是想再看你一眼的浪漫也让影片的剧情推向了情绪的最高点,也是影片最大的泪点。
影片结尾,马蓝星决定要重返月球了,为的是什么?
我想,为的是去看去看他在月球看过的风景。
因为马蓝星的归宿是宇宙,宇宙这么大,马蓝星还会与独孤月相遇。
在《独行月球》之前,我已经对沈叔叔恨铁不成钢很久了,“沈叔叔,你咋就这么懒啊!
”自从2015年《夏洛特烦恼》一战成名之后,你数数这七年下来,你满打满算才领衔主演了几部片子啊!
正经一番的就寥寥几部,观众都没看过瘾呢!
七年啊,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啊沈叔叔!
综合他在综艺和采访里的表现,我确认了,他就是真的懒,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马丽曾毫不避讳的吐槽过沈腾的懒:“有一次白天休息,晚上排练,去他宿舍找他。
结果他一天没吃饭,玩了一天游戏,看见我进去就说‘你把茶几上的瓜子递给我,我充充饥’。
”马丽看到茶几上有个外卖的名片,就问他:“你饿怎么不打电话叫个外卖?
”沈腾回答:“名片靠我那么远,我实在是懒得站起来!
”其实,名片离他不过一米远。
所以,我一开始去看《独行月球》的时候,是冲着含腾量很高的这一点买票去的,毕竟这个男人就是躺在那里磕着瓜子唠两个小时的嗑也是有意思的。
(希望沈叔叔不要看到这句话!
下部片你可不能真那么干!
)结果,我被《独行月球》狠狠惊艳了!
《独行月球》真的做到了科幻+喜剧+爱情每一part都不拉垮,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没有丝毫生拉硬拽的感觉。
成天瘫在地上犯懒的沈叔叔贡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大运动量的演出,各种呼哧带喘地跑啊跳啊飙车啊飘移啊和袋鼠打拳啊……果然,沈叔叔只要认真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希望他以后能够保持这么勤快。
最震惊我的是,开心麻花居然讲了一个非常正经、气势宏伟的科幻故事!
不夸张的说,这是自《流浪地球》之后,我看到第二部让人看到未来中国科幻希望的电影。
《独行月球》无论是在感动的部分还是热血的部分都完成的很好很克制,完全没有硬煽情那种让人不适的情况发生。
无论从剧本的踏实程度、特效的精美逼真程度(袋鼠的每一根毛、眼睛和睫毛和动作捕捉都做得非常逼真,完全是真袋鼠的感觉)、笑点泪点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塑造这几方面,《独行月球》完成度都很好。
我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就在想,袋鼠拉着独孤月在星空下飞驰的那个镜头,每一帧都美到爆表,足以成为经典。
当然,它也存在缺点,但是我还是会想向你推荐它,就像影片中生活在地下掩体的地球幸存者需要看独孤月在月球求生的直播来振奋精神一样,我们总是需要有那么一点光来让自己忘掉烦恼,开怀大笑,以获得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很需要被照亮。
△从“一线歌手”变成“一号线歌手”的黄子韬在片中贡献出了他从影以来最搞笑的表演在连续三年yi情的阴云笼罩下,我们需要的就是坐在电影院的120分钟里能够放下现实中的一切,毫无负担地跟着所有人一起笑出泪来。
PS《独行月球》是女强男弱模式,马丽饰演的马蓝星是搞事业,理性大于感性的大女主,反而沈腾扮演的独孤月像是个恋爱脑,动不动就要为马蓝星殉情(笑),不过跳出男女刻板印象的他们都很可爱,这也间接说明,没有所谓男人该怎么样或者女人该怎么样,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的人生。
一般,很一般。不是开心麻花的话。这个剧本太一般了,整个电影节奏也不行。喜不喜剧,科不科幻的。越到后面越是看得我坐如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软科幻,喜剧,硬煽情。三个配一起,就像是蒜蓉辣酱味的彩虹糖拌酱油炒饭。就算是爆米花电影,也是弱一档的。袋鼠滑行那段还是挺浪漫的。
无法理解说这片煽情的观众,根本不煽情,情绪把控很好。想了解什么叫煽情,请去欢乐喜剧人3-7季学习。带着三星的期待去看,会有超预期的收获。
非常流畅,特效也很合适,很舒服,非常好的院线商业片。我喜欢这个不是全员Happy的结局。我也喜欢女主是马丽,而不是其他美丽年轻的小花。马丽展现的干练成熟很符合年龄,符合角色,她不惊艳,但很美丽。终于有个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不是外貌美若天仙,但是因为她的工作格外美的角色了。看了都有动力努力了。就有一种这个电影全员都很用心的感觉。在现在这个时期出现,真好。
这么说吧,中国电影想超40亿,起码得献祭一条人命。
我承认我笑了几次,但每一次我都以为是一个引子,即将迎来一连串的大招,结果,都是点到为止,而且掉凳的笑点居多,感觉编剧功力不足。
在科幻动作和麻花喜剧之间摇摆,最后处在了一个正能量的悬浮状态,也只能以这样的状态结束在一人炸掉病毒拯救地球又赢了的状态,而且今年很多人也确实处在这种赢麻了的吃瓜日常里。
中国主流电影死得差不多了,观众真的不行,看看哔哩哔哩就知道死得多彻底了,毁灭吧
《独孤月在月球的三年,治疗了地球人的精神内耗》
对我六岁表弟来说刚刚好。
马蓝星,带我回家
笑不出来.gif
6.5分,特效很不错,其实我实在是不忍打三星的,但笑点实在太油腻。在我的记忆里,中国喜剧似乎是以《泰囧》为起点把猥琐当成卖点为喜剧的。《泰囧》已经过去多少年了?随着国人素质的发展,喜剧片导演们应该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低俗当喜剧了。这部电影要是在正经一点,冲击一下《火星救援》那个高度,也未可知,但没有如果。
听说首日破3亿,好像票房很高的样子。我刚看完,只能说:该!
事情是这样的,男生约我看电影,看完他说很好看,吃饭时还说西虹市首富也很好看,随后暗示着和我表白,本渣女想了想决定不渣这位哥们了
一个男性的yy和自我感动…感觉每个笑点没什么让人不适,但是整个片子的主旋律和价值观实在不敢让人恭维。都22年了,什么东西啊…
恶心的价值观和更恶心的性别意识,没完没了的制造困难和煽情,冠冕堂皇地牺牲个体,全球消费二舅。
豆瓣什么时候能对国产电影公平点
还是“先搞笑再煽情”的套路。只是摒弃了小品式尬笑和表演,真正做出了电影质感。笑点不尴尬,特效不露怯,演员演技在线,符合大银幕标准,这就够了,已经算是合格的商业科幻喜剧了。所以在观影时也必须有意无意地忽略那些设定中的明显BUG和为了推进剧情而强扭的戏剧元素。而这些在本片原作——韩国漫画家赵石的漫画中就都不是问题,因为本来就是无厘头风格漫画,而且还能做得更好笑,更黑暗。电影改编在特效方面可圈可点,剧情删去无厘头与黑暗,只能通过给主角强加一条莫名的爱情执念线索强行推动叙事。
这部片子其实很难定位。想来看喜剧的观众觉得煽情太多,想来看科幻的观众又觉得闹腾、肤浅。高端观影群体为片中的三俗笑点皱眉,普罗大众又觉得跟开心麻花之前大大方方一俗到底的片子相比变得不那么轻松好笑了。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受众需求,结果却是处处不讨好。但奇怪的是,我看下来的观感居然还不错。反思原因,我想是因为我没有任何预设。我没有抱着看喜剧或是科幻的预期去看它,以“空”的状态去接受电影的一切设定,也就不会因为与预期不符而失望。作为无厘头喜剧,它不算太低俗,影院也的确笑声不断;作为科幻片,它也不像某“硬核科幻”那样有太多逻辑漏洞;作为剧情片,煽情部分虽多,但也大都用笑点消解了。总体来说可以算是一部3.5星的合格商业片,多出来的半星打给疫情之下岌岌可危的电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