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凯莉的小伙伴拿着锤子重击自助取款机锤头飞起反而击晕了他的那一刻起,就觉着电影很不错,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是 女主看着比我还重的体型,毛躁粗狂的人造黑发,睡觉也不卸掉的眼线 还好,没有打唇钉,那位先死在房子里的十四岁妙龄倒是美女,导演应该和凯莉换一下从宣传照上看,以为又是一家庭搬到新房开始不寻常迹象最后各个灭迹的烂俗套。
妈妈前半段有种想掐死的样子 唠叨无序(这让我想起潜伏老神婆林莎华在电影死路的表演), 讨厌的双下巴,以及对自己女儿厌烦的神情。。
说那位保安员阿莫斯研究鬼神的业余爱好,第一次在屋内对着录音机的对话,像是在讽刺对以往闹鬼片惯用伎俩和桥段。
那两个笨笨的警察,是不是也着实说着这个国家现实生活中警察的腐败呢,又让我想起韩国电影罗宏镇的追击者咯,整部电影搞笑点不按套路切入,方式也是独特,我是看到新西兰的电影,除米国习惯用故事板块造电影之外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什么的还是会好好拍,且有独一无二的独特成功
越到后面越有戏,b站看的,讨论最多是这部电影到底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反反复复直到结束前一分钟还没定下来,总是刚确定这是喜剧片然后下一个镜头类型就崩坏了,观众心理跟过山车似的。
有些无厘头喜剧,黑色幽默,血腥暴力,如果不是前半部分略拖沓,绝对五星好片,堪比《月升王国》《大话西游》《僵尸肖恩》《黑店狂想曲》。
《林中小屋》号称反恐怖片类型,但看下去依然是恐怖片。
而《足不出户》可以说是真正的反类型了。
好多情节就好像观众吐槽一样,让观众大呼没想到又能爽到。
前半部分有些沉闷,后半部分高潮迭起,特别是结尾,包括那个神爆头。
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又大呼卧槽这个人也死了,啊怎么全死了,特别是笑与角色的死亡转换节奏太快,能把观众晃晕。
有些地方笑的不能自理,我觉得这些笑点比无厘头更无厘头,很新奇,完全想不到导演会在这里设置笑点,或者想不到自己会在这里笑,值得学习:1,刚开始的笨贼段落笑点设置一般,烂大街的方法,斧头劈atm机反弹把自己打晕,开车开到凸起卡住;2,妈妈的唠叨话,不算新奇亮眼,但属于人物设计,贯穿整部电影;3,阿莫斯身份的迅速转换。
作为警察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凯利和妈妈决定说这里的鬼故事吓唬他。
结果他立刻从迷惘奇怪变得精神抖擞,一种终于该我出场了的感觉,然后拿出专业设备(录音机),安排具体步骤(说话都变得自信流畅),原来他的业余爱好是灵异研究,这时该母女两发呆了。
反差萌。
这个点还是不错的,笑了好一阵儿,可以用到各个场景制造搞笑。
(b站网友评论,还以为拿出个刮胡刀呢,表面上是个刮胡刀,其实它是个录音机)4,紧接上条,上条是从弱变强产生反差笑点。
这条就是他变强了,调动大家期待,大家静静看他装逼,然而装逼失败。
录音失败,明明有人提醒还摸到电线等,再次反差。
5,最精彩的点,半夜鬼出现,竟然是一个会说话的玩具狗熊,略恐怖,就像《招魂》里开始那个玩偶一样。
但是女主接下来掐住玩具熊的脖子和玩具熊搏斗,还把它扔到地上踩,放到壁炉里烧,就反类型了,不知什么原理,反正就是会笑。
可能是反类型的效果以及长期以来被一个娃娃吓的半死的恐怖片观众的愤怒释放。
6,阿莫斯又神神叨叨地给烧焦的娃娃拍照,拿手电照娃娃的瞳孔,像对待人一般。。。
错位搞笑吧。
一本正经地做荒唐的事,即使有了前因后果,至少观众知道那只是个玩具熊,拿手电照瞳孔看不出什么的。
7,门忽然打开关掉的话,就直接把门卸掉。
女主的暴力反类型!
大快人心。
8,女主探案,此处又变成悬疑类型。
根据手表和牙齿,胆大包天的拉着警察队友闯入邻居家里,去偷邻居的假牙,并且不停渲染邻居是杀人凶手的恐怖感。
此时女主的行为只能用作死来形容,让人紧张的同时又有莫名的喜感,类似笨贼笑点吧。
9,女主去报警,惊慌忙乱地说了一大堆话,睡眼惺忪的警察打下一个句子,然后问,接下来呢?
弹幕都在刷闪电(疯狂动物城)。
这个笑点来自于差错,一个急一个缓,就像相声《急性子和结巴》,而且贴合现实。
10,后面是高潮了,笑点太多,略密。
比如妈妈的唠叨让凶手丹尼斯烦不胜烦。
丹尼斯拿电锯砍门时还戴着护目镜和耳机(专业配备),然后忽然停电了(前面的梗)。
女主骂尤金时老妈劝和,女主骂回老妈再转回去骂尤金,发现对方不想理你并戴上耳机看电视,略萌。
最最最能笑死人的是女主藏在墙里呼叫阿莫斯,阿莫斯来了,丹尼斯开门骗阿莫斯说藏在墙里的尤金是凶手,阿莫斯走上楼梯准备撬开墙壁,丹尼斯拿着刀跟在后面准备动手,危险气氛到了极点,就在这时阿莫斯说要撬开墙拿走了丹尼斯的刀,丹尼斯恍然若失间又还回来说太薄——太棒了!
笑到爆!
写的不好,但这几条笑点都值得一再学习!
1.若非恐怖片爱好者,建议不要抱过高期望观摩此片,特别是当你看过我力荐之后再去观看,你会大失所望,回过头来打个二星或三星,并且在我这篇文字之后马上几句。
那样于你于我都没意义。
我建议你去看,但是可能会低于你的期望值。
而对于一个常年的恐怖片迷来说,这片将会是你多年不见的老伙计给你灌上最甜美的三杯乐佳酿。
2.我不想剧透,更不想长篇大论,来这里书写只是想尽可能地力荐这部片子。
一句话,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便在大陆也能上映,可惜大陆编剧脑袋被黑洞吸了。。。
3.似乎说那么多毫无意义,但是这部影片应该是我心中的2014最佳恐怖片。
这片子一直在悬疑,悬疑之后让你一直等高潮,高潮之后让你一直等颠覆,颠覆以后让你一直等温馨,恨庆幸,你期待的都能得到,换句话说,这部片子能超出你的想象让你猜不到结局,而一切又都在你心里想得到的情感触觉之中。
4.今年没有看到什么恐怖佳作。
《鬼书》拍的煞有介事,虽然拍摄很成功,但看过之后除了对导演赞赏之外又实在觉得片子没什么意思。
《魔字鬼谈》似乎是对大卫芬奇的膜拜,风格到位但故事太单一。
《鬼遮眼》是部好看的片子,但是部看的不过瘾的片子,总会让你觉得这缺点啥那缺点啥的,换言之就是不连贯,或者小聪明耍的太少,或者节奏太慢。
《死亡之雪2》B格提升,但你是不是觉得和《鬼玩人2》比较起来,其实就是个学生的临摹品吗?5.恐怖片玩的是想象力,超出你想象的才能达到你的心理需求。
若是现代恐怖片,或近期恐怖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建议搜罗一下早期老恐怖片,虽然意大利早期较有名气,但个人不喜欢,觉得恶心而无意义。
个人推荐里程碑式的《盖棺了结》《外太空杀人小丑》《魔童村》,推荐原因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现代恐怖片很多类型片,只不过是它们的重复。
想在看其他影评前先写几句。
女主人公的叛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中学时的模样。
喜欢摇滚,打扮很中性朋克,社交恐惧症,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我还没到这步)。
一幕是阁楼怪人拿出女主离家时,母亲在她身后的不舍与无助那个定格画面的绘画。
女主显然后悔自己的任性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现在的我也有时会后悔以前不懂事的种种,脾气暴躁,不好好学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考虑后果。。。
这些都会让最爱自己的人陷入痛苦。
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青春期不一样的躁动。
而我的,就和电影里近似。
再说说电影吧。
一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给吸引,然后女主一家和警员的各种无厘头实在增色不少。
最终boss(精神病)也是充满悬念。
就是,你觉得那家伙可能吧,他就偏不是那个boss,结果也是对权力人士和高阶级人士的讽刺吧。
作为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底层的市井小民的我来说,脏乱臭差是生活中的不变旋律。
所以,影片的背景基调很容易让我感同身受。
如果我17岁那年看了这部电影,对我的人生会改变吗?
也许多少会在那一刻很感触,但之后又忘了吧。
记得住什么呢?
就像这篇即刻写出来的影评。
网络带来信息输入的快速也同样是流出(兴致)的飞逝。
再见,青春。
春节宅在家里打发无聊看的,搜到的时候豆瓣评分是7。
按照一般规律,鉴于广大人民群众对恐怖片的某些成见,上了6的恐怖片都堪称佳作。
本片又一次给这个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单看剧情介绍会觉得是部俗套到一定境界的常规恐怖片,叛逆少女?
因为某些原因被困在结构复杂疑似闹鬼的老屋里,女主从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到将信将疑到深信不疑,线索随情节展开,哦哦哦,原来是个凶宅哇⋯⋯为了不影响观影感受就不继续剧透了,上面的内容么稍微看过几部恐怖片的自己也能写出类似的本子,技术上来说也不能算剧透。
但是撇开后面的内容不说,即使是前面这么烂俗的构架,导演也一样拍出了大大的新意。
开头女主和同伙打劫atm 机那段基本上就简明扼要的定好了这部片子的基调,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温馨的恐怖片。
不管是黑色幽默还是小温馨,作为调剂放在恐怖,惊悚,或者犯罪类型的影片里也不算少见。
但是安排得这么自然顺畅又出乎意料的还真是不多见。
不能说每个细节每个梗都完美无缺大师级的作品,但是至少对于我这么一个有一定阅片量的恐怖片爱好者来说在一部片子里能看到好几个意料之外且令人愉悦很想拍大腿叫好的小细节算是蛮惊喜的。
从人物设定上来说,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温暖。
不管是开始充满暴戾之气的女主,神神叨叨的女主妈妈,笨手笨脚的假释官,甚至是大boss 本人,你都不得不承认也是蛮有个有情怀的热血xx(为避免剧透此处用xx 代替)。
另外,在恐怖血腥的部分做的也还算尽责,该表现的内容也都很尽责的表现了,虽然有些打斗场面还蛮无厘头的,但至少没有比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差。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赞的非传统意义上的非常温暖的恐怖片,有恐怖和惊悚,但是更多的是温馨,幽默和出乎意料。
基本上算是打着恐怖片的讲了个叛逆少女和妈妈解开心结的亲情剧,而且观影过程还很愉快,看完满满都是正能量。
恐怖片的套路已经被玩烂了,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部恐怖片的情感寄托,无非是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来获得一种惊吓,这是普通大众对于恐怖片的基本认识,然而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很多创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探究,那些能拿来吓人的元素越来越少,甚至于变成了一种既定的套路之后,吓人就成了恐怖片最基本的诉求。
没了吓人这个诉求,恐怖片索然无味,有了这个诉求,恐怖片才刚刚到位。
然而距离优秀的恐怖片,很多路都已经被创作者走了一遍。
究竟什么样的恐怖片才能迎合观众们日益增长的观影情绪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或许能换个角度解答这个疑问。
《足不出户》是一部集轻喜剧,恐怖,悬疑,惊悚为一体的作品。
本片讲述了一个瘾君子凯莉,在跟同伴一起抢劫后被逮捕,法院判处他居家监禁,凯莉因此来到了母亲的住所。
然而在这个看似非常安静的家,却发生了一件件离奇的事情,凯莉没法找到答案,同时也没法揭开答案背后的谜题。
生活一直在持续,凯莉的恐惧感越来越强。
究竟这座房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看完本片,想必你的答案会很多。
《足不出户》很好,为什么好,它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电影。
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也能通过合理的剧情输出而变得差不多。
作为一部优点明确,但是缺点却没多少的电影,《足不出户》充分的借用了自身小成本这个优势,却对于小成本这个劣势进行了弥合。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座房子内,但是却成功的借用本身的题材核心“足不出户”掩盖了或者是消解了房子之外的世界。
这样以来,剧情不仅仅是合理,而且非常好的避免了屋子里的人与外界的交流,扬长避短确实是个优点。
传统的恐怖片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或者是跟宗教有联系,或者是跟现实的一切有关系,总之,这种联系总是会通过一个个细节,一条条线索充分展示给观众的,然而本片却成功的用这样的假象欺骗了观众,观众看到了什么?
自然是传统的恐怖片的前半程。
对于女主来说,一个陌生的房子带给自己的恐惧感不亚于一个久未谋面的的母亲了。
母女关系的疏离是可以给这部恐怖片加分的。
因为亲情的疏离,在凯莉离开的时候,她自然不知道这个房子以及自己的母亲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一种铺垫,自然可以将观众引导至一种困境内,这座房子有怪异,这种怪异可能是某种神秘力量云云。
这是传统的恐怖片的设定,而本片也是按照这种设定一步一步的进行铺垫的,至少在前半程,我们看到了这种铺垫产生的效应,作为观众,基本上就能按照创作者给定的逻辑进行思考。
本片的走向也在前半程变的明朗,这或许是一部充斥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电影,这种神秘力量是什么呢?
自然是鬼神。
按照这样的逻辑看完了前半程之后,观众们却会发现之前的逻辑不够用了,即使是可以自由发声的玩偶烧也烧不死,但后半程的重点完全脱离了前半程的设定。
原来这座房子中的神秘力量指向的是多年以前的一起谋杀案。
而之所以会有灵异现象,原因就在于灵魂想要复仇。
这似乎是沿着前半部分的逻辑进行着,但是后来观众们就能逐渐的发现,原来这样的逻辑与之前的灵异现象的关联不怎么紧密了。
好好的一部灵异主导的影片,逐渐的变为了一种逻辑缜密的刑事案件。
恐怖片瞬间变成了刑侦题材的电影,观众的观感下降了,但是别着急,本片不仅仅给出了这些逻辑。
越往后,观众们就会发现另一层意义,本片不再拘泥于灵异电影,也不是刑侦题材,而完全变成了一部惊悚片,原来隐藏在片中的大boss并不是一开始设定好了的,而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大boss终于露出来了真面目。
而原来看似属于灵异电影中的灵魂人物,却成为了一个逗逼。
观众们废了很大心思来思考本片背后的逻辑,然而这种逻辑并没有持续多久,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将本片烘托出来了高潮。
迟迟到来的高潮却是这样的酣畅淋漓。
干净利落的绞杀,略带血腥的场面以及团队作战中充斥着的逗逼等等。
一下子让本片在结尾处妙趣横生。
观众们即使是没有迎来自己想要的严肃的结局,然而这样的结尾,想要的不想要的都给了,作为一次信息爆炸性质的结尾,本片自然赢得掌声很干脆。
恐怖片就应该这样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恐怖,那么很多在观看了大量的恐怖片的观众就会感觉到无聊乏味,但如果在恐怖片中掺杂着别的东西呢?
或许这样的恐怖片才对味。
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之后,恐怖片自然拥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恐怖片不单单是恐怖片,多种角度,多元解读,或许这才是恐怖片该有的明天。
……你好,再见
看完了这部新西兰喜剧恐怖电影:《足不出户》,还可以,前半段闹鬼,后半段缉凶,比较另类的恶趣味重口恐怖片,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影片讲述了吸毒成瘾凯莉·巴克奈尔(Morgana O'Reilly 饰)和同伴抢劫取款机,结果被警方抓个正着。
在此之后,她被法官判处家中监禁八个月。
凯莉的老家位于一处偏远小镇,母亲米莉亚(Rima Te Wiata 饰)现正和另一个男人居住。
在被装上监控装置后,凯莉失去了自由,每日只能蜷缩在这幢老旧破败的房子内。
某天,她听广播时意外发现母亲向电台打进了热线,米莉亚声称曾在家中的地下室见过鬼影,这让她惶恐不安。
凯莉一向反感妈妈神神叨叨的言行,可是没过多少天,她便真的遭遇了一连串的奇怪事件。
在法律禁止逃离的情况下,凯莉只能求助于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保安员阿莫斯(格伦-保罗·瓦鲁 Glen-Paul Waru 饰)。
生死考验,迫在眉睫……
开场就不错,男女二人砸柜员机偷钱。
节奏、幽默感。
都在最短时间展现。
女主角车子出故障的处理略显简单,其实可以再搞一点。
然后出现故事的最基本构架:一个叛逆的女儿回到妈妈家里,在家中服刑8个月,但是,这房子闹鬼。
女孩想打电话,却被妈妈占着,而且还关上房门。
收音机内,女孩听到妈妈讲述遇鬼经过。
非常棒的展现鬼宅情节,比起一般的循序渐进要好得多。
胖警官长得很像暴走大事件里的唐马儒。
警官的反应完全就是调侃温子仁鬼片中的情节。
那个打不死的毛熊非常可爱。
精彩部分从开始调查神叨叨的邻居开始,假牙的设置很有新意,尤其是女孩要偷走一个熟睡中大汉的假牙,这段情节完全可以再做细致。
女孩在警局报警,胖警察回来,说是出了问题,这段太顺,前后可以更有冲突。
真正有趣要从那个总是微笑的心理医生拿下自己假牙开始,动作、反转、黑色幽默都很到位。
女孩拿锉子弄伤心理医生的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代表了他那个微笑的假面被破坏。
胖警察中途赶来时候,心理医生拿着刀跟在后面,胖警察需要工具,回头一把拿过心理医生的刀子,这种气质非常让我想起周星驰和僵尸肖恩。
调侃类型片、恐怖与黑色幽默结合的形式值得学习。
2014年,喜剧悬疑恐怖电影《足不出户 | Housebound》 有部分剧透了,注意!
果然是又恐怖又好玩的说呢,难得的方式,其实前半部分已经算是比较合格的恐怖电影了,异响凶杀冤案鬼屋,驱魔保安(哈哈),挺有套路,一句双关的 oh Jesus 点赞。
后半犯罪解谜,抛开搞笑的保安,拿走刀的时候,乐死我了。
最后的追逃也是比较合格的,节奏紧张,虽然没有补刀,但是确实不好补。。
尤金最后的小手真的点赞!
我还突然真的以为鬼魂来了 其实尤金的戏份还是太少了,这么可爱的人物,真的应该多点戏份对了,海报一股浓浓的《遗传厄运》样子,不过那个是2018年的电影,这个才是 2014年呢。
剧情的反转还是很有意思的说。
其实仔细想想这一家人都是挺可爱的。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门(笑哭)我突然想起来伊藤润二的一部漫画,名字忘记了,但是故事应该是讲住在管道里的人- - 细思恐极。
(跑题了)(╯‵□′)╯︵┻━┻ 我又编不下去了-我是走进科学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挺真实的一家人,满是缺点,但确实挺可爱。
看完一点模糊的想法平静的日子别作,尽量正能量(严肃脸),遇事要懂得沟通(很多人真的不擅长,不是粗暴解决就是回避,要有意识的培养沟通的习惯),与人为善,这样其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遇到麻烦就请呼唤出体内的战士吧,柔弱行不通,自己不作为指望别人是最不靠谱的事。
片子里的心理医生给我触动很大,快结尾时他说的那段话,大意是你明明想帮助人,可对方却毫不领情,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
其实他才是负面情绪爆棚无法舒缓的人,所以每当超过承受极限时就会变身屠夫。
我在想要是他找自己的心理医生治疗,或无法适应就干脆改行也不会把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当然电影这么着就没法演了。
平常生活里谁都有压抑、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培养个健康排解渠道,最起码多交朋友多运动,培养个小爱好什么的。
多找点方式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就不太容易心理全面崩溃。
最后居然这么cult哦虽然没有正面镜头,风格很大不列颠😂
为什么有7分。
搞笑成分多过恐怖 墙里面住的流浪汉不要太搞。
没想到这么好的电影。 这种片比较稀有, 特别是最近。
老老实实拍本片子比他妈的什么研讨会好多了
垃圾电影,完全不吓人,也完全不好笑,有人说这得恐怖片爱好者才觉得好笑,然而在我看来林中小屋把这烂片爆出一个银河系了,虽然也不咋地
剧情够扯的,以及女主角一脸凶相看得太难受
前半段太无聊,后半段虽然有反转但在同类电影里面也不稀奇,顺手接刀那里有点好笑
惊喜的恐怖喜剧!不要吝啬你们的五星!
笑傻了哈哈哈!!!来给彪悍的女主点赞。搞笑和惊悚并行之下,也没有放弃设置小悬念,剧情还绕了几个弯。片中好人都很实在,说有鬼就全都信了,不信的要么是反派要么后来死了,科科。
看过,但是完全忘记剧情了,连再次看总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确定是否看过。
尤金是暖男。
劇本弱,形式有小聰明。對恐怖片慣用的諸多技法(尤其燈光、音效),做出很像網路短片會玩、但較有耐心的惡搞路線開發。媽媽很搶戲。末段給刀那個點很爆笑!或許可以想像成是Edgar Wright在拍一部恐怖片的樣子。
光头长得跟徐峥似的
很紧张很幽默。
什么玩意 垃圾
喜剧气氛不错,很幽默
俗套的故事讲的如此精彩!
无语子 又不搞笑也不吓人 被骗了
鬼偷你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