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小刀,应该是军用的吧,记得以前是史泰龙还是谁拿过。
BT老师拿的时候,厉害挖,杀人基本得心应手毫无障碍,我叫他作一刀。
一刀不仅刀厉害而且爬通风口爬窗户功夫十分了得,爬得时候还能捎带个死的一起塞进去,那本领,呵,就一特工嘛。
那,其他人呢,只能全部当傻X了。
电影真的很没劲唉。
他们说我变态,我认了。
你也让我走开,那不行。
为了你,我可以让一切必将反对我们在一起的人都消失,就像过去那样。
为了你,我可以让一切可能阻碍我们在一起的人都挂掉,就像现在这样。
你问我为什么要干掉你的家人?
原因很简单,他们反对我爱你,甚至不肯告诉我你在哪里!
你问我为什么要杀死你的朋友?
原因很简单,他们终会记起我的身份,继而像发现新大陆那样去报告那些笨蛋警察!
而那些蠢货决不会让你跟我走的!
你问我为什么要除去那些服务生?
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定时炸弹,即使我们成功浪迹天涯,他们也会随时成为警察的走狗,他们会打扰我们,阻止我们!
你说我神出鬼没心狠手辣衣冠禽兽不是人类,但你有没有想过我这么做究竟为了谁?!
为什么我想尽办法逃离监狱、千里迢迢赶回家乡?
因为我想见你,这三年我无时不刻不在想念你。
为什么我放下老师的尊严、做起了“屠夫”的行当?
因为我爱着你,我不能允许别人干涉我对你的爱。
杀人要费多少精力和体力,你可曾计算过?
望着干净的案发现场,你是否还记得我也曾是个有情调的知识分子?
……最后一战,如果杀了你,我自杀,地下我们仍会终成眷属,可我为什么迟迟不肯伤害你,甚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请问,你有没有从我这个大变态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叫"爱"的东西?
拜托,虽然情节老套、故事旧俗,但我们当变态的还是有感情的……
很中规中矩的“一夜式”美国恐怖杀人片,还算可以啦,起码不算太烂。
剧情和具体场景处理得尚为质朴,没有太过夸张和造作,也没有靠色情戏来吸引眼球。
感情戏甚至算得上有点真挚了,几乎打动了我。
只可惜女主角的外貌太过一般,使这部片减色不少。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43264719.htmlProm Night(灯红酒绿杀人夜)2008看这部电影之前,只看名字,我就可以猜到情节,一般这样的电影我是不会去看的。
可是不知道脑子哪里错了一根筋,我竟然把本片下载下来了,而且还是720p的版本。
难道是因为女主角Brittany Snow?
她也不漂亮啊。
总之,我稀里糊涂的下载完电影,稀里糊涂的看起来。
电影的情节都不用细说,完全是好莱坞恐怖片的固定模式。
一个老师看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学生,他杀掉了女生的全家,被抓入狱。
三年之后,女生要高中毕业了,他也逃出了监狱。
于是老师在毕业舞会上大开杀戒,只为了一亲芳泽。
所以,女生的朋友们及一些无辜者陆陆续续被杀死。
死人的顺序必然是按照先次要,后主要的惯常模式,而且在这类影片里,警察一向不给力,不到片尾结束时,是不会杀死行凶者的。
所以,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脱警察的追捕,跑到女生的家里杀掉了他的男朋友。
随后,在他就要得手的时候,英勇的警察及时出现,几枪击毙老师,并解救出受惊吓的女孩子。
整个影片的故事完全在我意料之中,根本没有跳脱出我的思路。
这种大俗套的电影我都能看完,我也很佩服自己。
本片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
情节如我刚才所说,是一个大俗套,就连吓人的方式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本片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自己吓自己,比如亲戚、朋友突然出现在某人身边,然后配上那种惊悚的音效,制造出一种傻乎乎的吓人镜头。
这种三流的吓人方式,实在让人无语。
除了自己吓自己之外,还采用一些画面的快速切换来表达那种恐惧,尤其是追杀黑人女孩的时候,老师一会出现在这里,一会出现在那里,简直如神人一般。
此外,电影还运用女主角的幻境来增添恐怖气氛,通过虚拟的环境来加深影片的恐怖氛围,可是这也是其他恐怖片用烂的手段。
总之,这部电影吓人的方式只是二、三流水平,一点新鲜的东西都没有。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觉这是一部很扯蛋的电影。
影片最根本的立足点——无敌老师的设定太扯蛋。
身为一个老师,身手相当不错,堪比职业杀手。
用刀狠,身手快,有头脑,而且轻功了得,上的屋檐,杀警察于无形,他甚至还逃出了戒备森严由警察看管的医院!
如果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的都有如此能耐,那美国人个个都是超人了。
实在佩服本片的编导,拍电影、讲故事至少要做到真实可信,不能为了拍电影编出这么扯蛋的情节吧!
我看过的电影里,本片的扯蛋指数是相当高的。
虽然如此,但是本片的其他部分还算及格。
镜头的运用,影片的节奏,女生们的服装,道具、布景,这些都很不错。
它们虽不能算优秀,但是没有大的瑕疵,基本上都在为本片的情节服务。
此外,电影里的毕业舞会是我看过的最豪华的,编导还是有些诚意的。
舞池里学生热舞的画面拍摄的很有动感,跳慢舞时的温馨场面也有不少。
如果这些场景能再多一些就好了。
本片的女主角Brittany Snow,我很熟悉。
倒不是看过她很多电影,而是因为以前我觉得她很漂亮。
《发胶》里的她很美,给我惊艳的感觉。
在那之后,我又找到她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寻找阿曼达》,感觉也还不错。
可是在她在本片里的形象,实在让我受不了。
脸越长越大,变成方形了,皮肤也变得不好,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脸上竟然有了一道疤痕。
这些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难道是因为本片我看了720p版本,才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看完本片后,感觉Brittany Snow的是越长越难看。
女主角男朋友扮演者Scott Porter,是典型的面熟型男,很多美剧和电影里都见过他,可是依然没什么感觉,他挺失败的。
至于其他角色,出场几分钟就挂了,不提也罢。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恐怖片,讲述变态杀手如何紧逼金发大傻妞,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
俗套不能再俗套了,如果电影里只剩下一部电影,本片还可以看一看。
如果不是,那就算了吧。
序列:0424Prom.Night.2008.720p.BluRay.DTS.x264-DNL2011-07-02
害得我半夜三更爬上网来发这篇blog!
完全是因为看了一部地球有史以来最脑残最弱智最幼稚最SB。。。。
无论我用多么难听的形容词来形容,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愤慨的恐怖片《灯红酒绿杀人夜》!
据说还是经典翻拍版!
据说还拿了一周票房冠军!
据说还有不错的口碑!
那些你能想象到的恐怖片里最SB的段落,比如杀手走路跟缠脚妇女一样,好人发疯似地撒足狂奔,最后还是被坏人追上然后一刀解决;比如柜子里永远藏着一个不动声色的杀手;比如好人永远不懂得随手拿一件硬的东西作为防卫;比如好人总是惊慌失措地后退而坏人总是先知先觉地站在他的身后守株待兔一擒就到手。。。。
这些影史上让人恶心得永远都不想吃饭的SB段落,在这部影片里毫无遗漏一一呈现!!!!
一句话:警察和普通人全他妈是SB,杀手的智商和身手是他们的总和还要多上10倍就对了,因为非杀手们都脑子进水,所以被杀手屠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杀手不杀了他们,留着这些蠢货在人间也只是白吃饭。。。
杀了就对了!
我可怜的一个半小时!
我可怜的脑细胞!
美国人天天对北京奥运泼脏水,他们为什么不照照镜子,不看看自己有多傻,有多缺!
看《灯红酒绿杀人夜(Prom Night)》(2008)中Fenton老师的杀人动机时,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名言:因爱之名,所行之事,凌驾于善恶之上。
当然,想起尼采的时候必然会想起尼采的另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上帝死了;然而,同时我又想起了上帝曾经说过:尼采死了。
由于本人对尼采的深刻哲学思想没有什么深入理解,故就此打住。
《灯红酒绿杀人夜》(2008)据说是经典恐怖片的翻拍,于是我耐心地从头到尾看了下来。
1980年的原版Prom Night我没有看过,不过前些天我看过了一个著名电脑游戏改编的电影《杀手47》。
在看完《灯红酒绿杀人夜》之后我惊呼,此片简直是游戏《杀手47》的翻拍呀!
Fenton老师沉着冷静、出手如电以及面瘫一样的冷酷表情与游戏中的杀手47如出一辙;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绝不在47之下;游戏中最为人称道变换服装、隐藏尸体的技术,更被Fenton老师发挥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即便是接受过专业训练作为职业杀手的47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还有Fenton老师越狱的情节,虽然在影片中被轻描淡写一个闪回带过,但是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其实Fenton老师有着史沟飞也会自叹弗如的才能。
综上所述,可见Fenton老师应该是个杀手行业中不可多得的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应该尊称他为老师,称其为老师不仅是对他的卓越才能的尊敬,而且在他投身杀手行业之前也的确是一位为人师表的光荣的伟大的人民教师。
拥有如此优秀才能的老师却将自己的爱只专注于一个女学生,而没有去猥亵、强奸其他众多小女学生,更显出了Fenton老师的道德高尚!
在深入地再认识了Fenton老师以后,其实我还想再回到影片中去确认一下Fenton老师的后脑勺上有没有一个条码标签,无奈在看完影片的时候就已经立马shift+delete了影片文件……
这么好的身手和智商,为了个女人去疯狂杀人?还不如去当个职业杀手,拿大笔大笔的money,岂不乐哉?这里police man的智商明显不在线上,要求酒店人员撤离时没有确认身份,通风口什么的也没有彻底排查。
当得知凶手用冒认的身份入住酒店时,应该立马调用监控,顺着时间去抓人,比这样封锁出口瞎折腾更加有效率。
最后,一个人到底有多迷恋一个人才会有这样的一种行为,要是现实生活有,哇那真的是太可怕了(另外剧中,凶手杀第一个男人时,那段剪辑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水杯框住受害人的画面也是很有设计感!导演多处用长焦营造压迫感,这点值得学习)总体来说,这部片像是晚上九点半在明珠台看的家庭电影,节奏紧凑且不缺乏看点!
因为看到这张电影海报觉得是惊悚片,才决定要看此片的,看过电影后,觉得自己凭一张电影海报看一部电影的决定相当错误,一个烂片整整浪费了我一个多小时。
电影杀人方式很烂,一个迷恋女学生的男老师,越狱在女学生毕业典礼上准备大开杀戒,也就是一关于变态杀人狂的故事。
为了接近女主角,我算了一下这位男老师先后杀了女主角的三位家庭成员、一位驾车司机、二名酒店服务生、四位同学,二名警察,一共杀了十二个人。
杀人的工具都是一把水果刀,杀人的方式不是割喉就是直刺心脏。
虽然这是杀人最有效的方式,但十二个人全用同一个导具,全用一种方式杀人,也太没有创意了吧?
怎么说杀手好歹也是一个人民教师,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多少在杀人方式上花点心思好不好。
一层不变的去结束生命,那不是杀手是屠夫。
电影打着惊悚的名号宣传,首先杀人方式上没有创意,就是一个很大的败笔了,导演就在电影气氛上多下点功夫好不好。
现在比较成功的惊悚片风格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亚洲式的以鬼诡阴暗气氛吓观众,突然听到在房间的某个角落突一声哀怨叹息,比较经典的《午夜凶铃》系列、《三更》系列,另一类就是欧美式通过泼洒大量的血腥来吓观众,不时丢出一根手指一个眼珠来刺激观众像《客栈》系列、《电锯惊魂》系列都做得不错。
《灯红酒绿杀人夜》准备走欧美式的惊悚,可导演又舍不得多弄些蕃茄酱,每个杀人现场都干净的不得了,看不到狼籍与血腥。
电影中大段大的段的酒会场面,光鲜靓丽耳语交错的少男少女,还以为自己在看灯红酒绿的《欲望都市》。
其实这些场面没有给电影的任何加分,反觉得这些段落让电影的节奏变慢、变松了。
我找此片来看,是想看变态杀手如何杀人,不想看高中毕业生在酒会上如何调情。
相比之下,同是高中生与变态杀手的故事《惊声尖叫》、《去年夏天》更让人觉得刺激。
所以说,宁愿看汉尼拜吃人也不愿看屠夫杀猪,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惊悚与刺激。
以后选电影看不要再被某一句宣传语骗了,更不要被一张电影海报蒙了,烂片就是烂片,电影海报拍得再好也还是改变不了烂片的命运。
这部电影没什么缺点,唯一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所有人都没有脑子。
1.关于越狱。
请问哪里的监狱会在牢房中设置可拆卸的天窗。
Andy挖了19年才从肖申克逃出去,Fenton则只需要举下手就可以遁逃无踪。
2.Lisa被杀。
一楼大厅歌舞狂欢,三楼客房灯火通明。
Lisa发现了危险,准备通知Donna,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一个又黑又长的走廊,满是杂物,甚至还有塑料帘子。
晚会主题是好莱坞,这是最好的饭店。
那请问这层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
别说是为了向村上春树致敬。
那你不如直接把店面改为海豚。
3.杀手冷静。
高中老师拥有完美杀人技巧,鉴于很多电影中小职员一受刺激就会变身超级赛亚人,我勉强可以接受。
但过分的冷静似乎就不符合实际了,尤其是杀Lisa的时候,Lisa连滚带爬,Fenton闲庭信步,最后还是难逃魔掌。
简直是天生的杀手呀。
4.警察弱智。
发现逃犯在此不是控制现场,而是疏散人员,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大摇大摆的逃走吗。
然后所有警力跟着到了门口,然后一边摆出着急状,一边聊天,居然没有人上楼搜查。
当被人点出Donna在三楼才冲进去,这也太不专业了。
再然后就是所谓的彻底搜查,而所谓彻底就是,如果没有血滴下来,那天花板似乎丝毫没有要看的意思。
而且布置在Donna家的警察全部被干掉,对手就是一个已经被关了三年的高中老师。
恐怖片的一大必备要素就是男帅女美,由于缺乏人气明星,全部由新人担纲,若非如此实在难以吸引眼球。
而Brittany Snow无论身材还是样貌都并不突出,尤其是额头上的伤疤,每一皱眉都异常明显,相比与同剧的配角Jessica Stroup,甚至Dana Davis,都略显逊色。
本来不知道有多期待着不电影,都是预告片害的!
真的很傻的一步恐怖片,凶手就那么所向无敌?!!!
兰片阿!!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沿着老塔的脚步走来,往凯鲁亚克的方向走去。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北影节英嘉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