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Repo等了一年她又回到了鹿特丹电影节。
去年的黑百合公寓来的时候下了大雪,今年下了大雨。
刷完第三次Seventh code接着就是タマ子,还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后来知道原来是山下监督悄无声息地来了。
原本是M-ON!的短剧加长成了短篇电影,秋冬春夏四个段落。
是一部什么都不会发生的电影所以也不怕剧透,只是来看这位前偶像的首次丑角。
可以看到敦子各种狼吞虎咽,各种懒散不修边幅,这也是诸位尼特在家时的真实写照让人膝盖略痛。
毕业之后不工作回到老家和父亲住,吃吃喝喝这样有点微妙的单亲父女关系。
秋冬篇就尽情展现了这种生活在暖炉边的懒散生活状态,以及父亲对这样不求上进的タマ子的愠怒。
进入春夏之后两人都开始改变,タマ子偷偷地拍照写简历,父亲也不再唠叨她找工作顺其自然。
杂志取材和电影之后的问答都会不约而同地提起《晚春》。
两方都想维护这样的关系,年轻的不走,年老的不再婚。
不过タマ子并不像《晚春》的结尾嫁女儿那样伤感给了父亲孤独的镜头,而是结束在了恰到好处让人舒服的地方。
父亲终于说出了“请你从家里搬出去”,也让人很乐意去想象第二年秋天以此为动力的タマ子会是怎样的样子。
在山下监督喜爱的面部特写中,敦子总能精确地缓慢变化表情,从眼神到嘴型,都很自然贴切。
随着她表情的变化,剧场里的荷兰人时常不自觉地笑起来。
片中对白大部分发生在餐桌上,山下导演在放映结束后的问答里表示,这个场景在日本家庭中通常是一天中父女之间唯一面对面的机会,因此很重要。
有个老爷爷发言说,这个孩子和他家孙女一模一样,吃睡打游戏其他什么也不干,在这一点上全世界是共通的。
山下监督听后笑了,把这部电影的主旨稍稍拉高到了国际社会层次w很希望敦子能借助这样其他女演员并不太愿意演的邋遢角色,把人们心中偶像的头衔摘掉。
片尾过后的making完全展现了这位女優桑在哪儿都能睡着的特性,也没有什么人会讨厌这个如此随性可爱的角色吧。
《不求上进的玉子》的原文标题词义来自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对词汇“moratorium”所导入的新概念,在日本意指大学毕业生在过了社会认同的彷徨期后仍然犹豫不决无所事事的状态,是一个令人充满动态联想的语汇,相比起来,中文的“不愿长大”或“不求上进”显得颇为单向化。
对于这部不折不扣的“阿酱”粉丝电影来说,这样的标题前缀既发散了影片的触觉思维,同时也对前田敦子提出了更高的演技要求。
作为一部绝对主角的电影,爱阿酱的人各有所爱,但前田敦子却需要自我拿捏,把握“moratorium”中“人生停滞”的尺度,好在前田敦子极为感性又恰到好处地演绎出了这其中松松垮垮的脱力感,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玉子,哪个是敦子。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会让更多的人成为阿酱的粉丝。
只可惜前田敦子已经从AKBA48毕业,不然中国粉丝的180万人民币可能就不是贡献给今年AKB48总选举第一名的渡边麻友了。
当然,渡边麻友自有她的萌动,希望她的粉丝团不要凑钱买凶来揍我,退一步讲,我们都是同一个立场上的人,在我国纸醉金迷的庞大艺人界里,找不到一个值得投射真情幻想的替代品。
《不求上进的玉子》是前田敦子和山下敦弘继《苦役列车》以来的第二次合作,剧本的作者是山下敦弘的老搭档向井康介。
影片看起来像一张扁平而轻盈的漫画,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生值得称之为戏剧的事,只有四季流转中的日常细节,但无聊就是它的卖点。
山下敦弘的电影不以故事见长,作为在日本的亚文化圈里拥有众多狂热拥趸的脱力系电影旗手,无论是出道以来的首部长片《赖皮生活》、还是紧随其后的《疯子方舟》和《赖皮之宿》,都散发着一种百无聊赖的日常性,但这种日常性中又筛选出了真正的日常中生活难以发觉的脱力式幽默。
这三部作品被称为“无用男三部曲”,而山下敦弘本人也经常被拿来和吉姆•贾木许以及阿基•考里斯玛基做比较,甚至被称为“日本的阿基·考李斯马基”。
即便是以西村贤太的自传小说改编的《苦役列车》,山下敦弘也加入了他所擅长的这种日常生活中无聊的趣味性,让森山未来饰演的北町贯多被房东驱赶之前拉了一堆屎在出租屋里,还安排前田敦子饰演的女主角去帮助一个卧病在床的邻居老头排尿,这些在日常中提取到的行为经过他的运镜,总能达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而且这种忍俊不禁又总是慢两拍,观众在几秒钟后才能激发自己的反射弧。
譬如冬天的玉子在街角的小店买完菜后,不慎看到照相馆家的初一男生与小女生约会的场景,男生让女生把球拍放进自行车的前框里,而小女孩则跑过来替男生戴好围巾,男生不紧不慢地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站着的玉子,眼神里既有些许害羞,又有几分不屑,早恋的记忆里一幅普通的画面在影片特有的节奏下却能令人会心一笑。
《不求上进的玉子》是山下敦弘自《松根乱射事件》以来时隔六年的原创作品,虽然其前身只是一个音乐台为前田敦子作的一档特别节目,却能令他回归创作的原点,重新拾起一个彻底的“脱力系”风格,在更为自由的影像里注入他所擅长的“空气感”。
夏天来临后,玉子发现父亲居然在和一个首饰培训教室的老师约会,令她感到不可思议,影片进行到此,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女不禁让人回想起小津安二郎的《晚春》,当原节子饰演的女儿得知笠智众饰演的父亲要迎娶一名独身女子时,怅然不已。
但原节子的克制和隐忍绝不是玉子的菜,粗神经的玉子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用她那张胡编乱造的嘴去阻扰这对中年男女。
但阻扰到最后,她却开始赞成这门婚事,而父亲竟然打起了退堂鼓,也许拥有玉子这么一个女儿的父亲,才是“不求上进”的单身男,当他一味地呵斥玉子出去找工作,命令她夏天结束后就离开这个家时,心里想的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最后通牒,去摆脱对女儿的依赖。
玉子给了自己的人生一个停滞的机会,就是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去管,只是百无聊赖地活着,你能拿我怎么办。
她在以身作则地告诉大家:人生何需马不停蹄,有时候把背上的电池卸掉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也会走,不要活得太累就好。
就像影片的最后,照相馆的初一男生和小恋人分手了,玉子问他为什么分手,中学生回答:自然消灭吧。
《不求上进的玉子》我看了两遍。
第一遍无甚感觉,平凡的,废柴的,中二的,逃避的阿宅日常罢了,虽然很细腻。
没有高潮和大起大幅的剧情,就是琐碎的平凡的日常,跟现实一样,连笑点都不明显的脱力系。
阿酱顶着两个受重力下拉明显的黑眼圈,窝在杂乱的一角,一被叫吃饭才慢腾腾地从漫画书中抬起头来,脸色微微泛着黄的油光,跟假期的自己一模一样。
明明二十多岁了,内衣裤还要老爸洗晾;明明是饭来伸口的米虫,却脾气别扭,从不刷碗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明明自己天天看着漫画混日子,却对对着新闻鄙夷这个国家真是不行啊。
社交障碍,面对老同学经常尴尬症发作,只敢和老爸和中学生窝里横的玉子。
电影很切题,玉子是真的不求上进,浑身散发着中二的“丧女”气息。
跟阳光励志正能量的女主角们真是很不一样。
但是,按套路来说,往往一篇文章中最有重量的就是这个但是,人生也是,充满峰回路转的魔力词语。
的确,这里也要用到但是,就是当我看了第二遍之后。
之前真的不懂这电影为什么算是治愈系电影,治愈?
从头丧到尾,到底哪里治愈了喂。
结果第二遍我真的被微妙的治愈了。
理由,也许是因为我也正处于求职不顺利的废宅期吧。
每天除了神经质的几分钟刷新一次微信和邮箱,就是躺在床上花着手机pad无所事事。
看喜剧片笑不出来,看爱情片只能感到虐狗的酸臭味。
于是,鬼使神差的,我打开了这个之前不怎么喜欢的电影认认真真的二刷起来。
突然明白,这个片子本就不是给状态积极的现充看的啊,能治愈到的群体更多的是同样处于迷茫焦虑期的阿宅们。
看着自己和玉子相似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感觉到,啊,还是有人跟我一样的啊,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不求上进”,惧怕改变的契机带来的未知,虽然讨厌无懒散的自己,却也缺乏作出“不破不立”决定的勇气。
当身边的人,影视,文章,所有言语都强调着逃避可耻,要上进,要自律,要成功,他们告诉你,你在家躺着看剧时,你的同龄人又背了几个雅思单词,做了几组仰卧起坐,不劳者不得食,焦虑地让你觉得多睡会觉都是有罪的。
以前,我觉得最治愈人心的是美食和宠物,看《小森林》时向往归园田居,自然中一箪食一瓢饮的梦想,《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海鸥食堂》、《吉猫出租》……一间小小食堂和猫咪,不固定的餐单,带着故事的客人,都让心生美好。
现在,我发觉了另一种治愈,它是微妙的,告诉你人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力不从心的无奈和苦中作乐才是人生的常态。
“此时的我不是真实的我,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
”
《不求上进的玉子》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
人生在世,本就是各扫阶前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那么,真实的自己在哪里?
在等待“时机”。
“时机”在哪,也许没人知道。
不过,阶段性不快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缓慢的,自然消失。
就像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青春,半生不熟。
二十出头,青春的九局下半,总有半生不熟的微妙,总有青黄不接的难捱,但,总会自然消失的。
平静的,却带着某种深刻温柔的力量。
其实标题直译会更好一点。
モラトリアム経済恐慌などの場合、国家が債務の履行の一定期間延長を認めること。
支払猶予。
比喩的に、社会人となるべき自信がなく、大学の卒業などを延ばしていること。
一个格格不入的、迷茫的、停摆的时期。
对这个时期的平实描述,默默传达着“这种状态是真实存在的”的信息,这可能是很多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些治愈的力量的原因。
就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衔接其实是很沉重的话题,这部片子很好,好在它传递了安定的信息,从中也可以窥见日本社会保障做得好的原因。
很多人说他没有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玉子的未来会怎么样,想到这个都很焦虑,夏天不可能永不结束的。
故事戛然而止,像是只拍摄到一半的录像。
我们不知道这是蝴蝶起飞前的停顿,还是物品被抛掷前的停顿。
其实它已经回答了,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很温柔地回答了。
不要焦虑,不要浮躁,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不会死亡,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吧。
落到生活的尘埃里也没有关系。
只要社会竞争存在,就有所谓“在社会竞争中掉队”的那部分人,很多时候掉队的原因并不是无法胜任工作、或者没有工作的意愿,而是社会机制问题,人们找不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有能力无去处。
在经济增速变缓、社会财富倾斜、阶级固化的时候,这个群体必然是会扩大的,如果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如果依旧无法和社会需求之间做好对接,这个群体在未来还会继续扩大的。
这种时候一个要求人去按照既得利益者的想法塑造自身、以满足自身要求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
因为这个其实没有办法实现。
将消费欲望降到最低之后仍然无法生活的人增加的后果,就是社会动荡。
因此保证人的基本生存,保证他们在自身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学习、认识这个世界,一点点做一些小的工作,是必须的。
虽然很久没有看了,印象里日本以类似问题为主体的片子还有很多。
有时间做个整理。
(约会、恋爱到底是什么呢)希望就算处于最为绝望的境地,大家也不要放弃认真生活啊。
好真实的居家状态,在我对自己的约束力不强的时候,在家里就是这样的。
另外我还想说,女主的“拧巴”简直太真实:对待感情、人际等方面,特别是对爸爸的情感,很想干涉爸爸却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自身的状态对别人来说非常没有说服力。。。
另外电影里的菜看起来也太好吃了!
那个陪着女主的小男孩长得特别像我小时候的一个弟弟,不过现在已经不联系了。
这就是电影中所说的“自然消失”吧,一切都在然而然的,在那个夏天之后悄然离开。
电影里面的定格景色也特别好看!
看完这个电影我联想到了自身: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勇敢的走出家里,而不是一想到未来就退缩。
即便职业不理想,也不要做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我大约是端着跟玉子一样的表情。
若可以被算作一种表情的话。
花一个小时又十七分钟看完了《不求上进的玉子》。
上次看日本电影还是半年前。
跟美国朋友恶补了各大超级英雄系列后回归高语境文化倒颇觉得心旷神怡。
于我来说。
再炫丽的特效也抵不过琐碎的缓慢日常。
抵不过单个细节的逐帧播放。
抵不过玉子蒙着头对鼓励着她的爸爸大叫着“不要说了!
我就是讨厌这样子!
”便瞬间心领神会的别扭劲。
不过真好。
玉子。
你有这样温柔的爸爸。
他都没有皱着眉头说。
你这姑娘怎么这样怪?
没有顿顿在饭桌上数落你的懒散。
也没有以世俗的成功学来催促你的不思进取。
而是捧起来你的相片。
以不可思议女儿已经出落成可爱少女的模样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又或者连眼神上的压力也不愿意给你而故做淡定地看着另一处微笑说“玉子就这样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很好了呢”。
哪怕你不过是从夏到秋四仰八叉的日常中。
写了两页揉成团的简历。
以及偶尔提一句买件正式的服装可好。
他便默默为你挑了一只精致的手表。
抚平你在特长栏上填的“人间观察”的褶皱。
为你显露出仍然有想要做的事的小迹象感到欣喜。
若听到你歪着身子撅着嘴与手工教师吐槽自己做家庭意面也一定要撒上香芹。
仍旧会站在你身后莞尔一笑吧。
嘛。
玉子是有这样沉默而温柔的爸爸呢。
等你懒洋洋地撇着脚将这个夏天的棒冰吃完。
他仍然将用温柔如昔的日常包裹你。
无论你自然消失去哪里。
与剧中的玉子一样,本人今年也是23岁,本科读的软件工程,大四的时候实习了一年,但没有让我转正,于是毕业即失业,至今为止失业已快满一年了。
跟电影中玉子父亲催玉子找工作的时候一样,我在家的时候,父母也是经常催我找工作,我都以在找了,还没找到合适的为理由随便应付。
父母生气的时候,就会语无伦次,说不出任何道理,但就是想要狡辩,为自己找借口。
在家里待了一整年,刚开始的几个月还是有在找工作,但本专业的竞争不过,其他行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去面试屡面屡败,加上我本身性格内向懦弱,到后来越来越不敢去面试。
后面就整天躺在家里打游戏,看漫画,看电影。
浑浑噩噩,日复一日。
自己也尝试过自救,试过锻炼身体,也试过学习一些其他行业的知识,但即使没有在找工作,心情也依旧是焦虑不安,做什么都做不进去,只能通过娱乐麻痹自我来逃避现实。
最后我决定采取剧中最后的方法,这也是很多人脱离家里蹲的办法——离开父母(赶出家门)。
事实上我也不止一次有过这个想法,不过一直没有勇气跟父母说。
但今天看完电影后感觉自己不能再这样了,必须要走出来。
我记得有一句话“停在港湾的船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希望能让自己过上正常的生活。
两年半前刚毕业,班上的人几乎找好实习单位了,剩下我一个在家无所事事。
不是富二代的孩子,也没有娇生惯养,我只是个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废材。
那时看了苍井优的《百万元与苦虫女》,哭成狗,因为太有共鸣,无论是性格内向的她,被人欺负的她,被瞧不起的她。
这类的题材还看过《百元之恋》,也是哭成狗,刚看完,得到莫大的安慰,心想,原来,这世上还有和我一样的人啊。
如今工作第三年,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很差。
早上G推荐这部给我,说看完哭成狗,说现在每到休息日,自己的状态完全就像玉子那样。
想要钱,想要爱情,不想要一个人。
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吧。
以为自己看了也会有所感触,谁知看完眼睛还是很干。
这样的玉子,颓废的她,剪掉头发的她,吃了睡睡了吃的她,不是和两年前的我一样么。
只是我好像更糟糕,那时的我,几乎是到了自闭症的状态,即使找到了工作,也被职场上的人嫌弃,不到两三天就被通知去办公室,被告知你明天不用来了。
然后在回家的路上边哭边想,怎么告诉家里人呢,我什么时候才能独立起来呢,这样的我还有可能被人认可吗。
有一段时间因为找不着工作,被家里人嫌弃,吃饭的时候突然哭起来。
那时候觉得很丢脸,也很讨厌自己,为什么自己的性格会这样呢。
这样的自己简直连玉子都不如。
宅在家里的日子,没有人可以倾诉。
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我每天除了吃饭洗碗,就是看电影或者睡觉。
从来不照镜子,怕看到自己很丑。
几乎到了自暴自弃的状态。
但是正因为这样,内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各种,才会保留一份情怀和纯真吧。
所以看到玉子还能写出“当我们在做别人的时候,最自然”那样的话来时,我哭了。
现在的我是绝对写不出来了。
工作以后,尤其是这半年,感觉自己变了很多。
老大改变了我很多,有好,有坏。
只是他唯一没法改变的,是我的性格。
这副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相处的躯体,外在一直在改变,内在却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
但是路也还是要走下去吧。
人不可能在一直原地徘徊,肉眼所见的地方也许不会变,但时间不等你。
宅很可耻,但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宅。
看,玉子在夏天结束时也要离开家了。
身為東京大學新畢業生的坂井玉子, 要是積極求職, 以能人輩出, 包括首相中曾根康弘及文學家川端康成入學的京東第一學府底蘊、名聲, 獲邀應考大機構入職試及就職機會高於相較排名次級學院畢業生, 不愁出路。
秋天是收成農作物季節, 畢業歸家玉子坐收經營運動用品老爸多年積聚家財買來的膳食, 盡用家中設施, 她那頭漂了棕色的頭髮散亂, 女兒邊看節目邊吃, 她顧不了老爸的溫情菜式, 目光往電視播放內容探索, 大口大口的卷子往嘴裡塞,手指擦掉占上紅唇邊緣的溢出汁液, 窩居是家人最放下身段的住處, 與上司同事共餐時食物要小口小口的咀嚼, 否則丟掉儀態就是落了家人面子, 青春少艾在家可以率性而為, 可以躲懶盡快盡量躲, 父親叫女兒執拾桌面, 玉子早已躲在洗手間看漫畫, 大喊[Toilet!], 她完全投入自己的天與地, 那怕是父親辛勞一天關門休息後花心思弄的膳食, 女兒只覺漫畫、時裝雜誌及屏幕是築成自我保護, 免除日本現實糟糕氛圍波及的籬笆。
當玉子賦閒在家看漫畫、吃喝睡覺, 不寫求職信時, 懶散卻寫意的生活彷如一年四季的更新交替。
冬天了, 玉子出外購買日常用品, 看到秋天在父親店舖共同談論哪款運動鞋更好看的學生仁, 他同女孩子談話, 她的目光火熱照在害羞的仁, 店東女兒知道小伙子戀愛了。
萬物自然流動、氣象冷熱循環, 東京大學畢業生住在家裡, 不求改變, 只求安逸, 她外出發現樣貌平實的學生有了女伴, 依然故我, 似是看透世事, 她在應徵表格填上善長觀察周遭一切事物(日語漢字:人間觀察), 留意周遭發生的事是心細如塵。
然而, 坐言不起行, 或是做了不切實際的事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毫無助益, 不如把心一橫, 備好履歷表, 拍攝整潔大體的應徵照片, 不要問老爸拿錢買面試衣服卻是把騙來的錢買了黑色直身裙子, 要家族開攝影店的仁拍再三要求的自然風格照片, 原以為玉子剪掉長髮, 還原黑色髮色是改變形象的立下決心應徵, 可是玉子拿著潮流雜誌模特兒髮型照片對照自身髮型, 大致相同, 分別是書頁女郎髮絲微曲, 她抱怨形象過於純淨, 失了些微佻皮, 對應徵女子組合參與演藝事業或會不利, 她要父親退回式樣樸實的昂貴手錶, 是女兒壓根兒不會佩帶父親祈求事業順利的禮物履新, 父親不了解女兒心意, 縱使女兒以23歲打算投入偶像團體是年長了的夢想。
父親打掃女兒房間找到棄在廢物箱的申請表格, 笑浪充盈, 原來女兒有這樣的想法啊, 自此, 老爸不再責問女兒認真找工作的事。
爸爸離婚, 長女有了家庭, 女兒終日陪同老父吃三餐, 看著女兒看像是看不完的漫畫, 睡至不知時分秒, 父女間或出外購物聊天, 長陪女兒倒是撫慰了父親寂寞的心。
女兒狀況依舊, 她觀察的父親有變, 父親與飾品製作導師相戀, 導演利用學生仁的視點帶出背影入畫, 看不到真貌的老師, 仁對玉子說出老師樣貌品性概括, 抱持[眼見為實]觀念的玉子眉重深鎖, 聞名不如親見, 她扮演學生上課, 有可能是後母的女人相貌標緻, 老父如得此美人, 實是榮幸, 女兒揭曉老父癖好時不忘讚賞, 她覺得女人有可能介入父女的和諧生活, 她再不能對爸爸撒嬌, 感到不安, 導演手法先是讓觀眾代入打聽玉子聽了仁的女人描述後, 覺得還是要[見一面], 然後鏡頭以玉子為主鏡, 導師樣貌自遠而近步入觀眾視線, 觀眾看見老師臉孔, 有代入玉子觀察見真實的用意。
學生仁的分手; 大學同學鐵路站等車哭泣, 愛的始終; 女同窗遇到玉子的歡笑問候, 離去的淚水, 玉子感到他人的悲歡離合, 她無權過問, 眼見的悵然淚光是自然運行的有喜有悲法則, 她呢? 只是騎了腳踏車漫無目的見證世道懶人。
看了前田敦子兩部電影: 《童咒》及《歌舞伎町24小時時鐘酒店》, 比較13年主演的《不求上進的玉子》, 女演員演技進步了, 她演的玉子在Toilet大叫; 靠在椅子看漫畫的慵懶; 與父親歸家時雙腳邁開的鬆容; 拍照的木然凝視, 出來卻是生硬裝可愛的照片, 前田敦子的落力, 令筆者身同感受玉子的心態。
Patrick Chan寫於2015年7月12日
这部《不求上进的玉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剧情,讲的就是一个家里蹲如何突然想开,走出家门寻找自己理想的故事。
日本的电影有一个很神奇的特点,就是慢。
电影往往用片段式场景化的剧情设计,所以看跳脱了直接拉回来看也一点都不影响观影。
但是国产和韩国片就不行,更别说以快节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和港片了,一走神就没了。
所以日剧的回看率很高。
吃饭的时候点一集,打扫屋子的时候点一集,甚至于无聊的时候点一集放着发呆,有时候也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亮点。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和“不求上进的玉子”摆着一样的姿势。
亲子关系里面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父母越能干,儿女越懒。
在电影里玉子曾经吐槽过自己的父亲太过于能干,偏要在自己悠哉的时候忙来忙去。
还吐槽道:“我每次叠好的衣服老爸都要重新叠一次,还老是埋怨我叠得不好,所以后来就不叠了。
”好像我也是这样的,直到长大独居以后才慢慢开始下厨和做家务。
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总是想起厨房里没洗干净的碗,所以和玉子一样,执拗地不想其他人参与。
所以说,“激励教育”是多么重要。
故事里的玉子可以说是家里蹲的典范,“丧文化”的标杆,大学毕业以后啥都不干,每天在家吃了睡,睡了玩儿,玩儿了再吃,日复一日。
和离异的父亲住在一起,他老爹倒是很少会去管她,只是不断的修正着玉子的言行。
虽然玉子并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宅归宅但是三观不歪,也算是教育得比较正确。
比如玉子习惯吃饭之前看新闻,看完以后吐槽一句:“糟糕的国家。
”老爹很快就回怼,让玉子把问题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做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
当玉子在背后说着别人坏话的时候,也立即严厉的批评。
平常却仍然不动声色的纵容着女儿的“不求上进”,经营着体育用品店的老父亲还是日复一日的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父亲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虽然担心玉子的前途,不过却耐心的等待,宽容又默默引导。
家庭的温暖,父女之间的包容是玉子心理的城堡,所以她才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的“不求上进”。
豆瓣上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吐槽里,有一条让人觉得又无奈又心惊:“要是我父母没强迫我改志愿,可能我就是一个优秀的XX了。
”这句话虽然感觉有些不妥,但是却也无力吐槽。
这种冲突司空见惯,往往还成为了一些人事业选择和家庭关系的双重伤害。
玉子虽然看似“丧”到爆点,却也潜伏着自己的想法,就是做一个艺人。
全片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从父亲在女儿桌子上的杂志,和玉子偷偷去拍的艺术照里面能够看出。
而且父亲在女儿扔掉的工作简历里,看出了玉子的志愿。
还花高价买了块表,想要鼓励玉子。
但是都被玉子拒绝了,很强硬的要父亲退掉昂贵的手表。
不能说玉子毫无责任心,因为要是如此,见到这块表多半还是欣喜的。
玉子知道父亲养着自己,相濡以沫的家庭不容易。
亲情是一碗稀白粥,你往里面加什么,它就是什么味,喝下去就有什么效果。
其实细细一看,玉子表面上是一个对于万事万物毫不关心的废柴,但是里子却是一个极有计划性和行动力的姑娘。
在杂志上找到了自己的志愿,虽然感觉很不靠谱,但是却第一时间填写了简历,第一时间去改换形象,求人去拍了一张美照寄了出去。
得知自己父亲找到了结婚的人,马上就去打探了解,然后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两人的感情,自己还和当事人接触,去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偷偷”做的。
玉子想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担心别人的加入会把一切搞砸,担心自己的事情像“被老爸重叠的衣服”那样。
在这里看到,玉子的羞涩和自卑。
里面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玉子有个姐姐,结婚以后一年才来看一次父亲,老公年三十还在加班,电影里从不露面。
一个是和朋友的相聚,热情寒暄过后对面却没有玉子的电话号码,还依然假巴巴的说着“记得联系”。
“丧”和“不求上进”只是玉子伪装自己的保护壳,应对的是外界世界的挤压和虚伪,同时也是赖在父亲身边的借口。
故事的最后,父亲有了心上人,玉子也渐渐积极起来开始帮父亲开店,主动叠衣。
并说“明年夏天就要离开”,暗示了玉子艺人面试成功即将要前往东京,开始新的人生。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感觉简直就是主演前田敦子的自传。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还粉过一段时间的AKB48,不过当时我喜欢的是里面的“虎牙”板野友美。
相比较起“傲娇”的板野。
前田敦子和其饰演的玉子一样,也是AKB里“丧”的代名词。
据说当初走上偶像之路,就是因为和玉子一样。
“反正其他事也做不好”,所以家里也随她去。
幸得制作人肥秋慧眼识珠,“不求上进”的前田敦子才成为了AKB里“永远的ACE”.所以像这样丧气满满的废材角色,除了前田敦子,其他女星恐怕还很难驾驭。
话虽这样说,偶像从演员的转变,也让人看到了前田敦子的努力,她也并不是外表看上去的那样负能量。
事实上,前田敦子的成功,乃至整个AKB48前三代的成功,其励志程度都不亚于任何“因努力而成功”的心灵鸡汤。
在这个励志故事遍地开花的时代,《不求上进的玉子》感觉还挺像一股“清流”,有时候人一时的失意并不能决定一生,“跌倒了趴会”好像也并无不可,始终人生还长,我们又不赶时间。
微信号:Mrcat_123微博:空想家喵君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往期文章:【好书】对人生感到迷茫?
看《苏菲的世界》了解哲学智慧这才叫“邪典”,聊热播剧《隐秘的角落》陈小喵求职记:一个职场菜鸟套路和被套路的故事《盗钥匙的方法》:差距辣么大,为什么说“努力上进”是择偶最基本的东西。
细节好点赞。就像看到了宅女的自己,明明一无是处,偏偏自以为是。玉子最终还是努力踏出了成长的一大步吧。支撑你的,是亲情,以及世界的温柔善良吧。
不能忍的日子,毫无方向感,一直浑浑噩噩
家里蹲,父亲很有爱的照顾她,但人始终要长大要迈出那一步。
3.5,纪录片即视感。非常细致的感觉。山下敦弘真是能力太强,前田敦子我真是get不到她的脸,觉得她各种土,演技也烂,不过在这里真的很适合她┑( ̄Д  ̄)┍
日本小说般缓慢的节奏,但是我喜欢,就像读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生活中的影子//这个爸爸好有耐心……
还好
山下敦弘擅长拍“无”胜过“有”: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成功”无人问津“,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可“无可置疑”,他怎么拍都是一副“无为而治”的高手模样。
就是我谢谢。
最喜欢日本这种“让我堂堂正正的做个废物吧”的气魄了
丧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是因为有其内在的精神和有趣的地方,而这片子只是呈现出了一种状态,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无法共鸣,拍的真是不求上进。
真烂
女主角跟我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我有一台电脑。
喜剧?没有弹幕我差点睡着
骑着单车吃着冰棍的玉子躺家里看漫画的玉子好幸福为什么不能直接接手老爸的生意呢节奏感很好里边爸爸有相亲对象,无业的玉子似乎感觉到自己的多余,面试多次还是失败了有被初中生喜欢送礼物
完全是现在的状态,整部电影没有BGM,但是夏天中间的蝉鸣和结尾的那种燥热感却有种实实在在的感觉。什么时候我也能自然消灭...
羡慕,不是羡慕这种生活,而是羡慕这种人格。从无到有很容易,从有到无几乎不可能了。
毕业回乡里,日上三竿起。吃喝拉撒睡,空调裹棉被。三餐送嘴边,熟人怕照面。我非没出息,时机不合宜。从家的暖巢步入冰冷的社会,大概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过渡迷颓期。
流水账一半不痛不痒。好不平凡的家里蹲,女主的表演更像是失恋的状态。
四季不停 废物必看 有人感叹“我和她过着一样的生活 只是比她丑比她胖” 听着好心酸 废柴故事不该拍得这么讨人喜爱 你们都别幻想啦
虽然不是完全一样 但毕业赖在家里的状态太贴切连妈妈的说教都基本一样 我想说这并不是前敦的本色出演 这是演技 她本身明明是个很克己的人 春季的剪头发偷偷拍照甄选爱豆真是笑死我了 【请为这样的我 取一个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