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剧情真的非常抽象、无厘头且毫无逻辑。
画风一会儿是王家卫,一会儿是欧美哑剧,一会儿是周星驰,中间还贯穿外星人这种科幻元素,乱七八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个外星人设定看完也不知道是什么作用,一开始以为是类似楚门的世界亦或是男主精神疾病的产物。
但看完之后,我只能说,无言便是我当时所有的观后感。
而且,女主这个实际私生活混乱、欠一屁股债、撒谎成性的角色,在里面似乎被试图塑造为一个救赎他人的、自由洒脱的光辉形象,我不理解。
她事实上具体做了什么,让黄振开、便利店小伙、朱珠饰演的女强人等这些不同阶层的人感觉自己被她救赎了呢?
我真诚发问。
由于女主的魅力不可信,导致电影里所有迷恋她的以上所述的人的行为看起来也似乎都像精神病患者。
男女主的团圆结局也是大可不必。
我觉得,导演结局说男主是有精神疾病然后回到老家跟黑豆一起在海边翻跟头都比现在的结局强。
这个电影完全就是一个无病呻吟、脱离实际、过于意识流的、充分展现导演贪心不足蛇吞象的产物。
你能看出他好像一个没有对事件经过系统的深入思考的内心空空的人很努力地试图附庸风雅地表达点什么小众文艺的东西,于是完全不顾叙事,只是把各种他见识过的各种可能或文艺或小众元素全部塞到一部电影里,最终展现的结果就是矫揉造作。
刻意的小众独特,便是极致的庸俗,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部电影仔细想想其实是没有剧情的,有的只是各种形式上的堆砌,仅此而已。
演员演技、镜头美感等等在其它影视作品中也需要作为影响考量评分因素的每个方面,在这部电影没有内容叙事、结构混乱的极大缺陷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失去了点评的必要。
即使喜欢朱一龙多年,我还是无法对这个电影产生任何滤镜,我仍然想给这个电影打负分,完完全全浪费了我的金钱和时间。
(越想越气)
人啊,太容易被传统思维和标签化的内容所影响。
当这部电影在七夕用唯美浪漫的宣传海报,甜蜜温馨的视频预告走向大众的时候,太多的观者会在观影中疑惑生气,因为满心期待在电影院中会被一段深刻动人的爱情故事打动的预期砸了。
如果情侣根据这个宣传去看这个电影,会失望的 因为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内容似乎并未完全兑现其作为“爱情片”的承诺。
影片中的爱情线索虽然存在,却显得相对单薄且缺乏深度。
它更像是传统爱情叙事的一个一个的元素,被生硬地组合在一起。
而事实上,在看了三遍《负负得正》后,我从第一印象的“这算是哪门子的爱情片,还不如就讲改变人生剧本”的初感受后,欣喜地发现这真的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精彩绝伦的电影。
光门 电影的开始是一道光门,穿过光门故事开始。
主角黄振开,i型人格的他一直过着枯燥的打工生活,渴望变化却徒劳。
他觉察到外星人持续窥探其生活,却不加理睬。
同居女室友李小乐,典型e人且擅长谎言,截然不同的她引起黄振开的兴趣,激发其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两人性格迥异,却心灵相通,交往中产生奇妙共鸣。
然而,李小乐的神秘离开让黄振开困惑,追寻小乐踪迹,却惊闻其离世,悲愤交加下挑战外星人,因而进入外星人操控人生的基地。
他夺取剧本控制权,设定三种人生战胜外星人,改写命运。
最终,黄振开放弃旧日搬砖生活,外出旅行,随后回乡开餐厅,意外与李小乐重逢,故事留下无限遐想。
观众们可能和我一样,在初次踏入影院的时候,只看到了以上的内容。
但是实际上这部电影并未简单地拘泥于单一的爱情叙事框架之中,它巧妙地编织了一幅多维度、多层次的艺术画卷。
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展现故事的广度与深度。
影片不仅运用了多元化的叙事策略,如同精巧的织锦,穿插着倒叙与回忆的片段,使得过去与现在交织缠绕,于是我们看到童年的主角与现实的主角对话游戏。
我们看到女主的经历在不同朋友的叙述中出现,每当一位朋友讲述起与她的过往,她的形象便在这些叙述中逐渐丰满起来。
这种时空错位的迷人魅力,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线性逻辑,让观众在时间与空间的迷宫中自由穿梭,体验一场心灵的探险。
童年的相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大胆地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主人公黄振开所处的现实世界进行了虚幻的重构。
外星人的出现,漫画的表征,使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在影片中变得模糊不清,两者相互渗透、交替上演,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充满无限可能的叙事空间。
与女主角的邂逅、分离、重聚,是黄振开真实的生活吗;还是外星人安排的固定剧本;抑或是他虚构的漫画作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段相遇、追寻、抗争的过程,也是男主探索对方并深刻剖析自我的旅程。
这不仅仅是对黄振开对一个人外在与内在的简单好奇,更是他内心深处对于未知世界与自我边界的一次勇敢跨越。
这种戏中戏的超现实表现,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也得以让观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电影中处处可见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它们如同草蛇灰线,隐秘而巧妙地串联起整个故事,使得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蕴含着巧妙的幽默或深刻的寓意。
例如:肥皂广告,例如:蛋炒饭的美食节目;例如:肠胃科医生等等。
那些极具哲思的台词,“社畜也有被记录的价值。
”“我也想像她一样,换一个名字,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去一个没有人能找到我的地方”不仅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带来欢笑,也让电影在轻松搞笑和深思熟虑中反复横跳。
所以,不要被这片光影交织的影像,唯美的画面,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真假难辨的剧情所迷惑。
它以其电影语言的先锋探索性尝试凸显,亦有着对经典电影的深情致敬。
这些看似繁花似锦的元素和细节,虽然会第一时间混淆视听感受,但却构筑了这部电影的独特魅力,也使《负负得正》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电影。
还记得电影的开始吗,那是一扇光门,电影的最后,仍然是一道光门,穿过光门会是什么呢?
去电影《负负得正》中寻找吧。
欢迎得到大家不同的观后体验。
虽然我觉得这电影无聊得很 但我不会用烂这个笼统的概念去定义一部电影相比平淡到看完像没看的电影 我宁愿看烂片 获得吐槽的快感 烂片也总是有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平庸的电影会让观众产生 就这 自己也能当导演的念头只是一部平庸之作 但不烂 我只是觉得这个导演的上限就是这样了 看得出导演是王家卫的影迷 多处致敬了春光乍泄重庆森林 还有一些片段让我幻视别的电影 但就是很平淡 平淡到不如在家吹空调看王家卫 我想获得的满足感只会更多如果是拍成短片也许会不错 外星人的设定有点没必要 虽然现在科幻概念很火 但有点硬融 班底是很好的 女主邱天我很喜欢 和配角的戏我觉得更有意思如果深挖一下 可能也不错 朱珠和蒋奇明都很有张力 而男女主之间我没有感受到他们有爱情 和演员无关 剧本就到这了我甚至觉得我就是那个外星人 见证着他们被预设好的爱情故事看过热带往事 觉得差一点意思 但很有风格 本以为这次导演会给个惊喜 结果是又一次失望的观影体验
七月的某一天,刷到了负负得正的预告片,质感不错,蓝红配色和炫目的剪辑,比国产俗套爱情片清新不少,演员阵容也颇有好感。
但是看到一半如坐针毡,看完之后只想迅速逃离。
不接地气,难以产生共鸣。
先锋、大胆、冒险,很多喜欢的人会这样形容这个电影。
但是我们回到电影拍摄的目的是什么,讲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讲好,才动人。
故事可以一句话描述,两个有着童年伤痛的、不同性格的人相识,熟悉,分开,找自己,最后重逢。
在一起的过程和问题的发现,都脚不沾地,然而这才是最能引起共鸣的。
回忆让人抓心挠肝的爱情电视剧和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爱情是什么》《稍微想起一些》,虽然也走文艺风,但是都要接地气很多。
回看这俩人,一个小时候看到爹出轨,看到外星人(怀疑是精神分裂),一个爹是气功骗子,没人管长大,把冲突都放在童年阴影上,我的感觉是:跟我有什么关系。
元素拼贴,即视感太强。
《春光乍泄》《重庆森林》《宇宙探索编辑部》我的观影数量不多,想到的就是这些,好多人说导演是王家卫的粉丝,以此开脱拼贴的不足。
但是没拼好是事实,感觉像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的仿拍作业。
影视行业太残酷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除非是天才导演和编剧,才能每次拿出来的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普通人,天赋平平就这样吧,想起了自己的工作,也不过只能模仿前人,并无新意。
临近上映的两天我购买了七夕晚上十点多的票,但是好巧不巧,第二天就接到了要加班的通知,于是我把票改签到了更早的场次。
注定了我要多给朱一龙花钱,算了,下次我真的不想再花钱了。
2024.8.11
昨晚七夕场,独自观影,一屋子情侣加我都被干沉默了。
喜欢《人生大事》,也喜欢《宇宙探索编辑部》,但不喜欢《负负得正》。
更被一水儿的控评和全五星恶心到。
尊重每个人的审美,也尊重对上“脑电波”的瞬间,但真的不要搞什么话语霸权。
想跟按头安利的人说,不是不喜欢《负负得正》,就意味着看不懂。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看懂了,但看不上呢?
孤独,回避,试探,童年创伤,彼此救赎,不甘宿命,追逐自由。
它想讲的太多了,“不止是爱情”,可惜,爱情没讲好,其他的也没讲好。
青春疼痛的“金句”,频频致敬的桥段,刻意到油腻的结构,还不够怼脸吗?
有什么看不懂的?
只是近10年没看过这么土的电影了。
好像一个小镇青年进了城,找到一本10年前的《瑞丽》。
照着烫了厚刘海、穿了荧光袜,最后套上一件据说最近流行的美拉德外套。
然后凑到你面前,硬要你说这是一种“风格”。
抱歉。
风格是你最没有的东西。
我宁愿ta质朴到底,至少比较真实。
“布宜诺斯艾利斯”“骆驼”“外星人”,这些符号拙劣到我都懒得分析隐喻。
一种最不过脑子的拿来主义。
顶着一头索尼克发型的男主(他可能没染发,我知道),还不如蒋奇明有电影感。
邱天很美,但是不“灵”。
然后,有人把这种电影叫“文艺片”。
文艺片,多少平庸假汝之名。
老实说,这部电影对现在人的“非典型性神经病”人格非常友好。
剧情里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反应、设计,有些天马行空,但又觉得很像自己一个人时的内心对话。
像是自己独处的小心思被发现了,会心一笑,又觉得有点荒诞有点无厘头,但癫癫的很浪漫。
电影里的世界或许本身就是在现实与梦境中切换的。
在黄振开自己认知的世界里,班味十足,无聊无趣。
哪怕是有一个“意外”出现,他也觉得是命运安排好的。
可是心动的感觉,让他有了其他的力量,甚至可以去反抗、突破,做那个自己世界里的超级英雄。
他变成了更自由的自己。
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也都很有魅力。
李小乐这样的女生,其实很难让人抗拒,她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却没想到被黄振开一眼看穿,让她有了想要治好自己、再勇敢去爱的心情。
朱珠饰演的女生,脱掉高贵的硬壳,潇洒、勇敢、举重若轻,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
就连仅出场一次的大姐,一句台词,折服了两位女主,也让现场观众响起了掌声,都想和她握手hifive。
我真的很喜欢电影里的很多小设计。
大家去看,真的处处是共鸣,处处有惊喜。
故事的节奏不快,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好像有魔力,会不自觉地代入、沉浸,难以自拔,笑是真心的,流泪也是温暖的。
爱就应该是这样,一头扎进去,也许会受伤,会难过,但更多的是获得了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值得去爱与被爱。
此外,影片里还藏着一些导演对世界的思考,也是这个世界上无解却又让人乐此不疲在讨论的命题。
意识与物质,过去与未来,艺术与现实,真与假……每一个细小的讨论拆开,都很有意味。
对了。
必须要说,朱一龙再次发挥“多面手”的超能力,他在镜头前的变身如此游刃有余,让我大喊过瘾,也相信他在演的时候也一定是酣畅淋漓。
口味非常独特的屎,并非十三香,而是把所有调味料都加了进去,老干妈生抽老抽鸡精醋辣椒粉胡椒粉五香粉陈皮等等等等,甚至偶尔给你撒上几瓣玫瑰花,然后猛搅,像老坛酸菜一样用臭脚猛踩,所有调味料汇成一坨巨大的屎。
我以为是屎上包裹调味料,结果是所有调味料汇聚成屎,不但食不果腹,而且令人反胃。
一开始我以为是中规中矩的商业片,后面我以为要故弄玄虚,硬整点文艺,再后面越发觉得迷惑起来,最后半小时我的理智随着故事情节开始崩坏了,到最后影片结束,两人重逢,男主角一句“喵喵喵”,我第一次在安静的电影院癫狂地大笑起来,足足笑了一分钟有余,友人也笑的停不下来。
直到灯亮起,前后左右的人投来关照的目光,我还是停不下笑声。
好消息是,我没有料想到一部电影能屎成这样,通过一部电影,我记住了导演温仕培这个人,以后他的每一部电影,我必然大口大口地吃。
坏消息是,我还真理解他想表达什么。
他想把爱,人生,空虚,错位,创伤,虚荣,选择等各个热门话题都沾点皮毛,可惜其浅薄的曲解实在是难以配得上他的野心。
或许他没有野心,只是在GPT输入了一些他认为很有深度的词语,然后GPT3.5就吐出了这一坨狗屎不如的剧本。
像极了初中黑化的我,一笔一画地在笔记本上孤独地记下我高深的思想。
电影途中我突然想起初中语文知识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搞文艺的,先讲好一个故事吧。
讲好一个故事真的很难吗?
故事可以抽象,平庸,无聊,有趣,跌宕起伏,各种各样。
但请尊重表达,尊重讲述。
精神冲击太大了,今儿不戒酒了。
Jimi Hendrix my ass.Patti Smith my ass.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觉得今年暑期档最好看的,居然是《负负得正》……这片子打着爱情片的幌子,其实更多是在以私人化的影像,去讲都市人际关系。
尺度上拿捏得很好,非常有灵气,一点也不矫情。
我很喜欢他用“银河制片厂”的创意,既解释了“镜头”的来源,又打破次元壁,巧妙又自然。
毕竟都是坏猴子出品的,估计这片子应该从与b站联合拍摄的短片集《大世界扭蛋机》中,收获了不少灵感启发,尤其是影像方面。
而说到影像,不得不提另外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片子《爱情神话》。
两个片子有一个共性:对人物、方言与空间的关系的理解到位。
这个小镇青年成为无趣牛马遇见爱情并反思按部就班人生的故事,放在广东乡镇与深圳,非常成立。
另外又要提到温仕培的上一部作品《热带往事》,少有的真正在用视听语言拍片子,而不是纯文本的故事会。
尽管我个人很喜欢,不过市场反馈并不是很讨喜……而这种不讨喜,也延续到《负负得正》。
对于那些张口闭口就说缝合拼接王家卫侯孝贤的这类评价,我只能说一句暴论:你们这些人的审美基本没有进步空间了,好东西摆在你眼前,可惜你不识货啊。
对了,最后提嘴朱一龙:从《河边的错误》的警察,到《负负得正》的牛马打工人,朱一龙所选的角色,更多是承担起串讲的任务,本身不需要什么演技,他杵在那里就已经完成任务。
不得不说,他真的好会选片……
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负负得正》里的表演be like:
1、故事的主核是:一个男人在庸常乏味的生活里碰到了爱情,经过认识、深入交流、相爱、离失、痛苦、寻找......最后重逢。
(这类故事有N种讲述方法。
)2、这个男人是怎样的人?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下的一个社畜、人堆里的一抹消色、一块又一块办公隔板里的一颗忙碌的头,醒过来、上班、下班、吃饭团、睡觉、再醒过来.......生活是一滩静止的水,明明在呼吸,但感觉令人窒息;不仅孤独,而且还孤单。
(所以,要怎么讲述这样一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结果:第一,给他染发,一头超级出挑的鲜艳蓝色,无论怎样隐匿人群都能一眼辨认。
蓝色不同于红色,红色是热情奔放的,蓝色是冷静沉稳的,但鲜艳的蓝色更像是热情+冷静的结合体,所以这也是一个普通男人抗争庸常生活、保持着生活热情的倔强。
蓝色也是科技色,在这个不真实的现代科技社会,这个色选得好。
第二,普通人被生活掌控,一双无形的命运之手在书写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就像剧本,剧中人无力反抗。
这种命运的安排怎么弄?
给它用外星人!
外星人,是一种未知生命体,活在人类的想象里,外星人给人的感觉通常都是科技高度发达无所不能。
在这一点上和“命运”有相似处,都是未知、看不见,存在想象中。
所以,当这个男人偶尔要向生活反抗时,他就回头砸外星人的拍摄机器,殴打外星人。
有用吗?
没用!
因为谁又能摆脱生活呢?
所以在看到外星人大BOSS时,男人冲上去想质问、想大声的骂和宣泄时,他的嘴是变形的,无法发声。
什么时候人能骑在生活和命运的头上,那才是见了鬼呢!
所以把“命运”比喻成外星人也是导演的一种戏谑和嘲讽,就好像剧中,你无奈的望向生活时,它们还萌萌的向你眨一眨眼睛,很无语。
而且你还永远看不清楚生活和命运,因为你看到的永远只是一张外星人的面具,面具下是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
3、男人与女人的爱情部分的讲述:第一,一个这样的男人(如上所述),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会爱上呢?
和他一样的女人吗?
绝不会,男主绝不会爱上和他一样生活如此枯燥庸常的女人(比如相亲对象)。
他一定会爱上剧中女主:这个女人和他自己完全不一样,夜晚白天颠倒、真话谎话难以分辨、随性、像风一样(穿长长的薄风衣更有助于这种表达)、生命力旺盛、充满想象,例如:多变的名字、多变的发型、多变的工作;make love时一定关灯,让他体验到:这不仅仅是在一个房间里,而是身心飞出房间的束缚,无限自由;绝对不一起过夜等等(否则和一般女孩有什么两样?
不是一切又按部就班了吗)第二,真正的相爱一定不仅仅是肉体的结合,而是心灵的契合。
这个抽象的“心灵的契合”怎么具象的表达呢?
抽象的东西,用具体而形象的方法表达是很见功底的。
这个部分是这个电影的亮点(我阅片量少,目前没见过像这部电影里这样表达)。
成人女主和少年男主一起交流,成人男主和少年女主一起交流,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的了解对方的生活历史。
可以想象一下,当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通常会向对方敞开胸怀,坦诚而真挚,过往的一切毫无保留向对方袒露,因为我们生活的过往,是我们的底色和最宝贵的秘密。
不得不说,这个部分这么拍,学到了。
但是,一旦到了这个阶段,通常就是高潮,高潮之后,无可避免的就是急转直下。
确实如此,女主消失了.......(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消失,故事给了一个动因——欠债。
又一个被生活用另种方式蹂躏的人——让你贫穷。
)第三,男主这个角色,是比较完整视角的塑造。
相对于男主,女主这个角色的塑造是破碎的,前半部分是男人眼中的女人;后半部分是各个朋友眼中的女人,至此,女人的形象才渐渐清晰,所以男人寻找女人的过程,也是让女主形象饱满和丰富的过程。
这种塑造人物的方式有点难度,学到了。
第四,光影和色彩里的男人和女人。
在遇到女人之前,男人的世界是大片的黑白灰的消色,黑色西装白色衬衫、白色耳机、黑白饭团、高楼大厦层层叠叠都是黑白灰色调,只有一头亮眼的蓝发,那是热情的唯一留存和反抗生活的倔强。
遇到女人之后,世界的色彩丰富了,多彩的女主,大片红、橙、黄的暖色,尤其两人赤裸躺在床上时,两个人都被暖色红光包裹着,仿佛进入生命的最原始的状态(子宫里的血色)。
这里不赘述了,因为很好理解。
4、这部电影里有多处向经典致敬的表达。
目前我能感觉到的有:王家卫导演、梁朝伟王菲主演的《重庆森林》、菲尼克斯主演的《她》(对现代科技社会的表达等场景)、《罗拉快跑》(头发色的处理、爱情处理部分)、《花样年华》(片头像极了梁朝伟抽烟那段)、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周星驰的《功夫》等。
(应该还有其他的)所以这是一部有野心且有能力的作品。
5、结尾结尾是一条长长的伸向大海深处的路,路的尽头是一个耀眼无比的光洞,镜头慢慢的推向它,推了好久好久......这是一个长长的主观镜头,是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是我们每个人走向那个光洞的过程,走这个过程是心情复杂的:孤独、好奇、忐忑、探索、未知.......但因为那不是黑洞,而是一个耀眼的光洞,所以没有多少恐惧,也不能停下来左右环顾和后撤,因为我们不得不往前走(镜头推着我们走),走向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生活的真谛吧.......电影此时其实已经真正的结束了。
最后的一点小尾巴,是导演的小情趣,逗了逗观众,哈哈哈!
6、遗憾之处是我依然没有真正明白电影题目的意思《负负得正》。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
道德一旦沦丧,便是最下流的。
我知道有时候你在撒谎,也知道假的有时候比真的更真。
在迷幻的画风和破碎的镜头中感受真实世界的不真实,有一种陷入梦境的迷离感和虚无状态。
在外星人的注视下生活,个体的孤独从来都是赤裸裸的。
合上相逢的剧本,便患上一种叫爱的精神疾病。
一切都是错觉吗?
在了解你的路上,我承认开始讨厌你了。
可想一起过夏天的心多么坚决,让这天立秋都迟来。
看完这片,甚至会想认识一个人。
ta只出现一段时间,有过一刻共振,唯一秒心动,然后突然消失,留我一人在现实独自感受世界的虚无。
但是请要让我知道你在这个世界上是活着的……所以请以后许愿第一个愿望永远是“好好活着”。
如果人生是剧本,我只想反复打开与你相遇的那页。
我想睁眼闭眼都看到的人,想白天黑夜都可触得的人,想去任何地方都一起的人,想365天重复对她说早安晚安的人,想了解不了解都会选择去爱的人……这个七夕午夜出逃呗!
认可爱和害怕是一样的情绪感知,接受一段关系中被[悠闲],接受撒谎,接受表演……接受以前从未接受,爱至此已成艺术。
没想到温仕培导演这次更个性了,有《重庆森林》和《春光乍泄》的影子,从王家卫的美学风格出发,看似讲现代都市年轻人的孤独和对爱情的理解,其实讲的是做自己。男主角最后被外星人绑架,去了银河制片厂,没想到故事还能拉回来,利用他的梦想是画漫画这个伏笔,让前面的脑洞都可以落地,让一切变得合理,也能明白他那个从小能看到外星人的设定了。男主从小到大没有追逐梦想,为梦想而活,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成为社畜,这样的人生注定很无聊。当他遇到了一个不想做自己的女孩,爱情让他的人生不得不改变,直到他去跟外星人抢人生遥控器,抢回了人生的主动权。他辞掉了无聊的工作,把脑洞画成漫画,找回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人物的塑造也就成了,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过的那种人生。
爱情版“从21世纪安全撤离”。我们的院线电影终于癫成了大家看不懂的样子。当现实题材无法真正触及现实,我们的主创干脆走去另一个方向!导演确实吃了好几个王家卫,朱一龙copy梁朝伟,邱天copy王菲,蒋奇明copy金城武,朱珠copy林青霞。但好在,导演不光自恋,也懂得自嘲和自我解构。解构爱情,解构文艺,也解构装B。一群外星人拿着早就写好的烂剧本静静看你们装B。这是主创的高明之处。就像主角的谎言里倒有几分真心,这看似不落地的电影倒说了几句人话,比如朱珠的那一段台词——就像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爱情电影其实要讲的是寂寞。这也是近年来国产爱情片一直没有参透于是越来越难看的原因。所以,结局要是定格在小乐见到黑豆然后两人并排站立,笑就结束就好了!她遇到了阿开最熟悉的人,但是她和阿开就是再一次地擦肩而过……
还挺不错的想法和故事,要是导演能把表达欲控制一下就好了,拍得很轻浮
七夕和老婆去看电影,选了这部。我真的很欣慰能看到一部写给成年人的国产爱情片。没有突然发疯的狗血剧情,更没有奇葩的人物关系。但就这么一个简单到用几句话能讲完的故事,让人看完后不但开始审视起了爱情。作为父亲,对李小乐在足球场等爸爸来接她的戏份感触最深。父亲的一个谎言可能需要孩子用一生来消化。不要对孩子说谎,不要让孩子失望啊。
不具体刻画爱情的过程,只模糊勾勒爱情的形状。导演对当下都市恋爱中年轻人互相没有安全感,一边向往自由一边又渴望依靠的状态抓的很准,每一个孤独的都市男女,都会在午夜想要出逃。朱一龙完全形象颠覆,从社畜到卓别林到一代宗师演了个遍,这几年每部作品的角色类型都不一样,演技可塑性着实强。
抽象 也展现了爱情可能的一大特点:若即若离 就是我困后面看睡着了 一切可能都是蓝发男子做的一场梦 爱情可能真如此吧
原来是这样的一个电影,可惜我不咋喜欢朱一龙。
非常电影的一部电影,举重若轻。情节美丽,画面美丽,精神状态也很美丽。有几段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可是心里最后心里会很甜。只要你做出改变,就会有所收获。朱一龙不愧是影帝,他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太厉害了。好喜欢呀,心情很好。
光顾着拗调调,情节较弱…
一言难尽,内核不错,但感觉又不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能够散发能量的故事,所以需要包装,像有些艺人那样。可是这种做法又比较土,旁白的运用,仅仅是碎片化的有趣的画面,这种在欧美日韩已经流行了一圈的做法已经不太新鲜,尽管这样,它仍然和我们最想看故事的观众始终隔着一层,这就是它的那些内核可惜了的缘故。前台大姐对开房的女孩说生日快乐,男孩眼里关于父亲情人眼神的困惑与试图理解,女主和朱珠的故事等等,这些动人的真挚的片段都被片段化vlog的做法给遮蔽了,这些旁白又令它像张嘉佳的小说。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到开拍前,实际上是审美决定了它的命运,具备一些好的材料,也掌握一些好技术,但怎么用它比较好,怎么用它又比较适合观众,要考虑考虑。
让人很惊喜的电影,就像一场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梦,关于孤独,救赎和自由。
和导演上一部作品《热带往事》一样,剧本松散,但影像风格突出,就是王家卫遇上《暖暖内含光》。影片中段男女主热恋期的几个段落还不错,后段到结尾就有点泄气了。
“爱是地狱,不是自己的就是他人的地狱。爱是束缚。爱是互相伤害。爱是一种精神疾病。”金句过载的花里胡哨/奇思妙想版王家卫。邱天灵的~
好喜欢那段朱一龙致敬的卓别林
票房扑街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皮你都快40岁的老叔了,还抢小年轻的偶像剧,你不怕着雷劈吗??
一人千面的你我,何时才能在“拟剧论”的世界里找寻到彼此同频共振的那个TA?这很难,但更难的是维系。爱情当然是自由的,也正因为如此散漫,如此骚性,如此昙花一现,所以我们会在这个后现代时空里无所适从,以致于像存在主义者一样逃避自由。
看的很混乱,但有一句话蛮戳我:“人要怎么一直孤单地活着,却活得不孤单呢?”
王家卫粉丝作品,形似神不似。
被偷走的那三年。如果这只是个奇幻爱情片,完全可以模糊时间,但剧情明显提醒了观众他们在19年相识又分别,三年后再次重逢,这中间男主在世界各地体验别人的生活…OK这不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