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此片儿不是很感冒 但不得不说导演音乐taste确实值得炫看到有人求就整理一下好了List:"Could It Be Another Change" - The Samples"Asleep" - The Smiths "Teen Age Riot" - Sonic Youth"Love Him" - Perfect"Come On Eileen" - Dexys Midnight Runners"Low" - Cracker"Falling Elevators" - MC 900 Ft.Jesus"Tugboat" - Galaxie 500"No New Tale To Tell" - Love and Rockets"Here" - Pavement【Heroes】 - David Bowie 『穿过隧道最终被Sam找到的那首 不过我想大家应该都很熟』"All Out Of Love" - Air Supply"Dear God" - XTC"Don't Dream It, Be it" - Tim Curry 『洛基恐怖秀』"Temptation" - New Order"Seasick, Yet Still Docked" - Morrissey"Bust A Move" - Young MC"Christmas(Baby Please Come Home)" - U2"Ye Olde Backlash" - Bongwater"Don't Dream It's over" - Crowded House"Touch-a, Touch-a, Touch me" - Susan Sarandon 『洛基恐怖秀』"Eternity With You" - Robert & Johnny"Evensong" - The Innocence Misson"Counting Backwards" - Throwing Muses"Pretend We're Dead" - L7 "Araby" - The Reivers"Pearly Dew Drops Drops" - Cocteau Twins虾米上有PW的OST:http://www.xiami.com/album/539541但只收了以上列表的部分歌曲剩下的歌 除了那首Love Him 都可以在虾米上搜到Perfect貌似是一个九十年代美国的alternative rock band片儿里就放了两句 蛮好听 有大神知道这个乐队的来讲下啊感激不尽看到穿隧道那节 熟悉的前奏响起 我浑身毛都立起来了 爽!
鲍爷是最赞的!
=v=———————————————————————————————由『山牙』贡献的 OST MP3版:http://tieba.baidu.com/p/2060616043 由『 阿修〇一〇』贡献的OSTMP3版: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4911&uk=2820738698 AAC 版: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35878&uk=2820738698
标题大概就是看电影时的感受 一半时间被男主的小细节和patrick的不管不顾萌的笑个不停另一半时间沉浸在难过的气氛里同时标题也来自于他一开始说的话 "So, this is my life. And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am both happy and sad and I'm still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hat could be."所以就攒一些台词吧“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And in that moment, I swear we were infinite.”“Things change. And friends leave. Life doesn't stop for anybody.” “So, I guess we are who we are for alot of reasons. And maybe we'll never know most of them. But even if we don't have the power to choose where we come from, we can still choose where we go from there. We can still do things. And we can try to feel okay about them."“This moment will just be another story someday.” 看完电影又去找书中的quotes 不确定他们有没有在电影中出现“And all the books you've read have been read by other people. And all the songs you've loved have been heard by other people. And that girl that's pretty to you is pretty to other people. and that if you looked at these facts when you were happy, you would feel great because you are describing 'unity.” “And I guess I realized at that moment that I really did love her. Because there was nothing to gain, and that didn't matter.” “please believe that things are good with me, and even when they're not, they will be soon enough. And i will always believe the same about you.” 看到SingLesinger 在评论里说最后一个观众问导演,在你的世界里,最后Charlie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导演说,Charlie现在就站在这里,看自己的小说变成电影,娶了一个从Jersey来的美丽的老婆,孩子现在刚七个月。
Charlie过的很好。
一下子快没忍住。
我们都在变好吧。
【关于电影】今天去看了壁花少年(原谅我一直称呼其为 墙花少年=w=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懂的)。
正如电影海报描绘的那样,白衬衫,少年少女,还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小文艺小清新,美国青少年电影(我是无耻的随手标签党)。
看完整部剧,剧情有些平淡,就好像正在经历的青春。
没有什么了不起,都是一点点琐碎的小事,但对于自己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全部。
概括来说,Patrick要出柜,Sam在找真爱,Charlie要走出过去。
那个时候明明没什么,却觉得被全世界讨厌了一样地不敢开口;不小心喜欢上了那个把自己从烦恼中拯救出来的女生,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更一不小心接受了喜欢的女生的好友做女朋友,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还是下意识吻了不该吻的人;.....【观后感】电影比我想象的要好,因为我实在太喜欢里面的夜景了,各种颜色搭配都深深捕获了我的心。
日式文艺的颜色太淡了,不适合我这种重口味...再说都审美疲劳了。
今天是weekdays,看这场电影的居然都是老头老太,除了我和我同学。
挺大的放映厅,坐了不到十个人,奇怪的是旁边的老头还看得津津有味?
孤零零的壁花少年惹人注目,大多数的壁花少年都慢慢地人云亦云,躲藏在人群当中,这样更安全不是么。
没有什么深交的朋友,总是在数人头的时候被忘记。
偶尔聊天会发现,哟,还挺有个性的嘛,以前怎么没发现。
在外面餐厅里点了皮蛋瘦肉粥刷着隔壁星巴克的网,不知不觉眼泪掉下来。
为什么我要一个人,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我不想当壁花少年,那样暴露在灯光底下的一个人太明显,太没有安全感。
想着自己离开的朋友,就像Sam和Patrick一样,在哪里都能融入社会。
只有自己一个wiredo,一个freak,拿着手机假装自己不孤单。
【最后的吐槽】Emma Waston还是个大美妞,如果是长发就好了,礼服装超正点。
Logan Lerman这个正太,一直被我拿出来当 my type的范例,居然比Emma矮的时候我震惊了一下下。
Patrick一眼就被看出来是弯的了,和Logan那个吻实在激情,在这部电影各种各样漫长不着边际的与M18擦枪走火之中,这个吻才是真爱!
Eliza的新男友其实也是个帅哥(三个字概括,高!
富!
帅!
)丫的没有字幕这是坑爹呢,难怪GV不怎么上映,如此文艺的电影就应该放在Lido =w=
像我这样的“怪咖”就应该有一个“怪咖”该有的过去。
比如,你会有一个小本子,写满有关自己突如其来想法的语句,或者写满了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有可能是用来吐槽某个折腾你的同学,里面可能写满了恶毒的诅咒,因为某个同学或者你的所谓哥们牵了你仰慕许久,却没胆量告白的姑娘,或者,仅仅是和她多说了几句话。
一般这个本子最好带个锁,以防你父母偷看;你生性爱静,懦弱胆小,害怕在人多的地方展现自己。
你可能在老师满场提问但无人回答时攥着一手心地答案不敢举起来,直到有人被点名然后老师报答案问题过去了之后,你在想还好没举手或者暗自嘲笑那些没答对的人并认为他们都不如你,可是下一次你还是一样没有胆量站起来;你也可能无比艳羡地看着那帮活得生龙活虎的人们,那些打篮球的帅高个,那些踢足球的话唠,不是因为你想做其中的一个,而仅仅是因为“大家”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孤独,这也让你怀疑你自己的性格,甚至你自己。
为了不被孤立,你努力地学习去说一些你不会的东西,去做一些你怀疑的事,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特别;你也不懂爱是怎么一回事,你会因为一首歌,一盘磁带,一个歌手,一个笑容喜欢上一个人;你也会因为一些很奇特的原因莫名地与她们分开;你也会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你还是你自己,你无法做到你喜欢的人眼中的那个样子;你的周围一定有许多“快乐先生”和“快乐小姐”,他们每日带着笑容,游走于老师和学生会之间,拿着高分,永远那么积极向上,而你只能做那个当耀眼的阳光洒进教室时,坐在阴暗角落里的“忧郁先生”或“忧郁小姐”;因为你性格的问题,你不断地犯错,当你绝望地发现你永远也做不到变成,像崔健唱的:“和他们一样”的时候,你开始用叛逆以及各种可以表达叛逆的方式来掩饰你的这种不理解和绝望。
你开始迷上了摇滚乐以及奇特的装束,仅仅因为他们唱着“you need to be yourself, you can't be no one else”并告诉你对那些不懂你的人竖起中指是件很酷的事。
这让你在躁动的鼓点和失真吉他效果之间感到了解放,你也似乎找到了抵抗那股强大群体的力量;你开始和他人营造小团体,来抵御那大团体的侵袭,你们传递小秘密,小信息,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寻找出那些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声音,并试图从中寻找出独行的意义。
我其实很怜悯那些打压异己的人,当看到Patrick的男友为了“不离群”,为了保持“平庸”和“正常”而对他口出恶言时,我深刻感觉到他侮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他不敢直视自己,不敢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敢承认真实的我吗?
但,多数时候,你真的不懂你自己,而事实上,你真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无可比拟。
当别人还在靠旁边的人寻找存在感时,你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只能依靠自己来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我经历过这一切,我受到过羞辱,感受到孤独,我曾抛弃自我去迎合他人,我也曾以不屑来面对全世界。
但那又如何?
那个时候的我,也只不过是一个用张扬以及离群来反击这些平庸的指责的高中生而已啊!
不合群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还好,总是有一群人,最少也有几个人,会理解你,会从你支支吾吾零碎片断的话语中明白你的意思,他们也是你,他们也是墙花。
实际上,当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以它的广博无声容纳了千奇百怪的人类,也包括你,在自身体内活着,因此,作为一个怪咖,没有什么好值得悲伤的。
生活的发展就像一个曲线:从一开头的家庭生活到你无比期待群体的认同,而之后,如果你幸运的话,你会发现孤单的美妙滋味,你也就最终能从那些白费力气的为了融入群体的试探社交活动中脱离出来,享受一种游离的自由。
没有什么事是你非做不可的,没有什么群体是你非要加入的。
你不可能不屑于任何事情,但是任何放下尊严的迎合都会让你在很多年后想起后悔不已。
这部电影很好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像传统美国电影一样宣扬一种胜者为王的姿态把这些游离在强势群体之外的怪咖们狠狠地羞辱一番,反而把这些壁花们的真实状态展现了出来。
这么多年后,我仍是一个“怪咖”,但我现在十分享受这种“怪咖”的生活,因为生活无数次告诉我,做一个独特的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独特,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珍贵。
所以,我很高兴看到最后的结局,Charlie说:我要参与,对的,他走出了阴霾;但他没说也用不着说的是:但我还是我自己。
怀念那个“我们即是无限”的光芒万丈的年代,也很庆幸在那样的年代里,我有勇气像大卫鲍威所唱的那样:"or 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
虽然夜空中飘着雨,但回来的路上只想和片中的Emma&Lerman一样探出车顶篷迎风敞开双臂大呼We are infinite.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姿态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见热闹的人群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新老朋友们的狂欢派对上大家豪情万丈对酒当歌而你却窝在自己的小角落欲言又止天知道你多努力地想要尝试着融入到眼前的交际圈,但每一次你都是无果而终然后黯然神伤地离去,没有人会注意一方面,你总在一个人独处时感到压抑的孤单无助,想要高声呐喊,被人听到,为人理解另一方面,你又倔强地抗拒任何人涉足你的世界,负隅顽抗地装出一副全然无所谓的淡定姿态,自欺欺人地一遍遍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我只是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点调整”没有主见的你总是说不出口那一句拒绝然后被好友同学拉去参加各种原本你就无意参与的活动,最后毫无悬念地以朋友们的尽兴而归告终,你却全程站在一边像个有边缘型人格的遭排挤的局外人一样无动于衷,无能为力你深陷于不被朋友接纳的苦闷之中,长此以往,倒也习惯被忽略被无视的局面,也便彻底麻木,不再想去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些什么,只愿意自以为是地埋身于自己仅有的几个感兴趣的话题几件事,何其可悲地自娱自乐着更要命的是不仅外患未除,内忧亦尚存因为不社交,你的心里总是有未曾坦白过的秘密和难以承受的痛苦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家庭剑拔弩张的尴尬气氛,亲友去世的悲痛,缺少挚友的孤单,暗恋无果的伤感,对自己的鄙夷,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猜疑、恐惧和憎恨不知道因为什么来到了这样的生活中,更不知该怎样和所有人微笑告别你像一朵壁花,在阴暗的墙角扭曲地生长着这朵花从不曾像其他个性张扬的青春期个体一样沐浴在室外无惧地享受阳光的暴晒,因此长出一根根幽黑而又尖锐的倒刺,作为一个异类格格不入地存在于这片不和谐的土地直到有一天房屋最终被推倒,人们才看到当年背光生长的壁花凋谢在废墟中多么残酷和悲伤。
如果你曾与上述部分有过类似的体会,那么你一定能从罗根·勒曼饰演的Charlie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电影的始于一段在傍晚昏暗隧道中高速行驶的长镜头,有象征的意味,这种让人感到压抑、忧郁、迷茫的感觉就好比每一个少年都要经历的青春期,处于成长转折期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健全的节点,总是会时不时毫无征兆地就感到前途渺茫,黑暗得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主人公Charlie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在青春期迷失自我的高中新生,个性本就腼腆内敛的他接连遭遇了婶婶车祸去世和挚友自杀等重大挫折,对这个世界的种种不理解和对自我的猜疑否定使得Charlie愈发变得自闭:从开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对高中生活抱有过期待,而是早早地在心里倒数还有多少天能从学校毕业解脱上文学课面对老师的提问明明胸有成竹却不敢举手甚至不敢抬头有任何目光交流,只是悄悄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正确答案,若不是有慧眼识才的恩师及时发现Charlie的才华,恐怕Charlie要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出很远在食堂吃饭时像Twilight1中的卡伦家族一样,永远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吃自己的食物看自己的书,不是被排挤就是完全插不进话每一天放学后怅然若失地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诸如姐姐与男友吵架之类的nonsense不断上演"You see things, you keep quiet about them, and you understand. "这就是Charlie整个人状态的真实写照,一个让人心疼又惋惜的俊朗男孩。
幸运的是,Charlie在一次球赛上机缘巧合地认识了Sam(Emma Watson饰)和她的同志表哥Patrick(Ezra Miller饰),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Charlie渐渐开始学着尝试社交,试着打开心门,试着活出自我剧情发展到这一步时并没有走入观众预想中的“忧郁青年走出阴影重见阳光”既定套路,Charlie在认识Sam和Patrick后的确在心态和行为上都产生了积极向的变化,但事实上他的怯懦和优柔寡断并不曾根除,他依旧没有能摆脱自己作为一朵壁花的命运:各类派对舞会上只能捧着一杯果汁默默地靠墙立正向舞池中形形色色的同龄人投去羡慕和无奈的目光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靠磕了违禁药粉才得以意气风发地妙语连珠侃大山,引得众多女同学的青睐,药醒之后又只能做回那个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自己面对Sam的主动摊牌和告白索吻,明明是对她有感觉,却总在和Sam的暧昧关系中像个木头人般被动地参与着这段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感情。
最后这段暗恋无果而终, 重逢时面对Sam质问当初为什么不主动追自己时亦只能轻叹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Charlie没有脱胎换骨,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走出自闭症的困扰:至少,他仍然笨手笨脚地和友人们一起参演了洛基恐怖真人秀心地善良的他不厌其烦地辅导Sam攻读SAT最终帮助她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在Patrick遭到同志男友抛弃后在食堂被众人嘲笑和绊脚时,Charlie的血性一面终于得以爆发,他学会了打抱不平学会了为朋友挺身而出,而不是一再地逃避正当Charlie在朋友的陪伴和指引下进入全新的生活轨迹时,作者兼导演一挥手再次将Charlie打回原点,甚至倒退到了起点之后更黑暗的深渊里毕业的日子终于来到,好友们也各有归属各奔前程为追逐自己的理想分道扬镳不知道在读本文的各位有没有和Charlie一样在分别的时刻会闪过那么一瞬的错觉,就是我们明明很熟悉的多年同窗,但即将分别的你站在我的面前说道别时我们之间的距离真的隔了好远,就像我们从未认识过那样。
实在无法接受,几年的情意在一朝失散,拥抱完说了再见也许就真的天各一方再也不会联系不会相见了看似已经融入社交圈了的Charlie实际上还是只有Sam和Patrick两位朋友,仅此而已没有了他们的陪伴,各种曾经的阴霾又开始肆意地涌上Charlie心头:婶婶的死,挚友的自杀,同学关系的紧张…… Charlie精神分裂般将所有的一切不幸源头全部归结于自己的无能,他开始考虑和承担太多不应在这个年纪发生的事情,积郁成疾的他和所有饱受抑郁症和精神病摧残的人士一样选择了自杀,未遂后被留在医院看护而久别之后的重逢,真正意义上成了解开Charlie心结的契机,这一点从Charlie回首曾经朦胧感情的淡然和对自己家庭感知上的改观已经初露端倪当影片结尾处Charlie学着Sam之前经过隧道时探出车头做出展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动作逐字逐句念出内心独白时,毫无疑问,Charlie已经从起初那个幽长黑暗的闭塞隧道中完全走了出来,即将飞驰于充满热血与希望的光明之路上We. Are. Infinite. 胜过千言万语接着想简单说说Emma饰演的Sam一角首先,就角色本身而言已经美到无法用惊艳二字加以形容,Sam身上散发的强大气场是Emma从哈利波特中的赫敏完成蜕变的最好证明,短发的造型一如之前她所拍摄的两则兰蔻香水广告一样干练、叛逆而又魅惑Sam这个校花级别的交际女王角色在实际生活中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外表显示出成熟和精致,全然不同于同龄人的易碎和彷徨,他们总是朋友圈子里最热门的话题,是世界的中心,上帝的宠儿,似乎他们永远那么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完美无瑕,从来不会手忙脚乱不会有困扰不会有悲伤事实上,当你真正走进Sam这个角色的内心你会发现,这样强颜欢笑努力用脆弱拼凑和伪装起的坚强硬朗是多么来之不易,每天都在经历坚强到脆弱的循环,人前表现得无懈可击面面俱到,人后却甚至找不到一个真正交心的朋友紧紧拥抱着放声大哭其实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往往会觉得自己快要过不下去,同时又只看到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新生贪慕向往墙角青苔 总是绿得太快 回忆慢慢 慢慢爬起来 煮一杯 热咖啡 喝一些 固执的以为 我们一直到最后才学会 哭泣时候谁安慰 而成长让人觉得累 却已没有办法后退 还想谈一谈Patrick这个角色。
Miller无可争议地奉献了本片最具才华最有张力最惊为天人的震撼表演,Patrick这个角色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不只是因为他是个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Gay青年,他真正可贵的品质是他那颗真心待人坦诚处事待物的善心,简而言之他就是我们生活的另一类人,看似放荡不羁充满痞气又坏又怪不可理喻,但是一旦出事了无论大小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扛下来然后处理得比任何一个道貌岸然之徒都要靠谱上千百倍最后我想说,几乎每个人都会遇上人生的低谷期、黑暗期、迷茫期和被各类负面情绪繁杂事务缠身到崩溃的时期,在这种时候你会觉得无助、绝望,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是请务必为了你的朋友、家人,再做一点努力,坚持下去,好好地活着,时间会证明真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当面临这样的特殊时期,如果能有交心的朋友陪你一起度过,为你指引方向,听你诉说心事,给你安慰给你力量,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你是幸运的,这些朋友绝对是你一辈子都应该用真心去对待的友人,值得你永远对他们心怀感激如果你没有选择只能一个人捱过,也同样记得,不要放弃,不管是多么人模狗样地苟延残喘于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活着,那你就依然能看到太阳重新升起,你依然有机会重新找到值为为之奋斗和奉献一生的目标。
这是非常难过的一道坎,但是一旦你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选择去直面和挑战,那从今往后都不会再有任何困难能够让你恐惧和畏缩,最终你会在这样刻骨铭心的疼痛经历中重获新生和我熟一点的友人都知道我在年中的时候有过一段极度自闭和抑郁的经历,毫不夸张地说,真的和电影中的Charlie如出一辙,不说话、不参与社交、不懂得如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并且每天被涌上心头的阴霾折磨得要崩溃我那时候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在一瞬间丧失了所有阅读、写作、交际、热爱生活的能力,并且不知道几个月的时光是怎么在浑浑噩噩中蹉跎过去的妈妈带我去看心理医生,我清楚地记得那位医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很棒,但你实在是太追求完美了,你对你要完成的事情不允许有一丝的差错,这样会活得很累。
听我的话,把自己放空两个月,不要再高强度地做任何事情,就好好休息两个月,一切都会好的。
”我当时听完这番话以后更把自己当个病人看待,回到家后只是发了疯似的想重新找书读找文章写找事情做证明我没有病,但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我根本没办法再集中注意力去做任何事要走出来确实很难,因为会有个自相矛盾的两难困境:在这种特殊时期你看不进听不见想不出,但你又必须从阅读、音乐、社交中找到足够的能量和动力帮你摆脱自闭根据我的切身经历,我想说,最好的办法是,面对事实,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承认自己有缺陷绝对不是懦弱,而是成长为更强的准备。
只有真正放空了自己,才能够看到更多看得更远,才能重新轻装上阵走得更加飞扬总会有那么一个时间,让你想大声尖叫,想放声歌唱,想忘情舞蹈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会对自己自信满满,对友人、亲人、爱人满怀感激,对世界充满希望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这才是青春应该绽放出的姿态My dear , dear friends, please keep in heart,Nobody will blame you for being who you are, they blame you for pretending to be someone else. I want to help you through everything, so that you don't have to go through what I had gone through, but sometimes life don't allow us to take the short cut. Just remember, I'll always be here for you. Believe me, 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真的非常有感触,因此才想写些什么与大家分享如果你能从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看完这部壁花少年后你一定会泪流不止然后充满能量与勇气地重新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世界。
青春是场奇异的梦,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拥有,可当失去了的时候,有的人只能在别人的青春里称羡狂欢,有的人却真正经历了浴火重生的喜悦和平静。
壁花,指舞会或聚会中,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人。
那种开在墙角孤芳自赏的花朵是所有人不敢触碰的渺小和失落,如果有幸成为其中一朵,必然也是要撕裂了自己的躯壳去呐喊和放纵。
查理是,萨姆也是,即便是最爱笑的帕特里克也是,大概人们都曾为壁花坐上观,只为保留最真实的自我寻求出路。
小时候觉得辛弃疾真武断,说什么“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未曾老过,但少年愁绪并不来得轻巧。
《壁花少年》和目标人群锁定十几岁观众的所有美国青春期电影在主旨上并不相悖,自闭、童年阴影、校园里的霸凌现象、性启蒙与性取向……未必深刻,但很好看。
电影根据同名青春文学改编,这不稀罕,稀罕的是《朱诺》的制片人力挺小说原作者史蒂芬·克伯斯基自己操刀改编剧本并首次执导。
从青少年文学界一步跨到导演席,这在行业分工细化无比的好莱坞并不常见。
故事里,壁花少年查理从高中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从毕业典礼那天倒计时,意外又意料之中,他交到了两位怪咖高年级朋友,一对无血缘关系的继兄妹,终于碌碌的校园生活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色泽。
好像媒体大刀阔斧批斗80一代也不过前几年的事儿,90后明星就在好莱坞这块田里齐刷刷的冒出尖儿了,长势颇为喜人。
《壁花少年》的三位主演通通是90后,两位男演员是92年的,我们心爱的赫敏小姐艾玛·沃特森都算是大姐姐了,时光果真催人老。
和两位男生交出的成绩单相比,恰恰是艾玛·沃特森让人有些出戏,本来么,让布朗大学的高材生演一个重考SAT的失足酗酒少女,也确实有点困难。
已经努足了劲儿颓废了,奈何长了张沈佳宜的脸,还是白妞加强版的。
饰演同性恋少年的男二号埃兹拉·米勒最最出彩。
一张俏面孔颠倒众生,为人轻薄又热忱,是他率先对默默无闻的壁花少年举杯,真挚的告诉查理:“你能看见事物,并且懂得。
”他的秘密同性恋人是全校最受欢迎的橄榄球队长,两人相恋已久却在食堂走廊不敢相认。
比起身边懵懂的同龄人,埃兹拉提前知晓了爱与人性的真相,他像初春枝丫上的第一个花苞,暖风一熏,便不管不顾的必须绽开了。
《壁花少年》原著是书信体,半自传性质的故事,作者史蒂芬第一次当导演,恨不得把整本书的情节都搬进银幕世界,节奏略急促,故事线越往后越凌乱。
但有的作品虽然技艺上不很完善,却能让观众体会到创作者投射了多少本心。
他创造了一个巧如其分的80年代校园,怀旧牌打得不刻意,很青葱。
正如《华盛顿邮报》上的影评所述,《壁花少年》里最大的明星是配乐。
片尾大卫鲍伊的Heroes一响,三位即将踏上不同道路的好朋友驾驶着二手小货车冲向隧道,壁花少年查理站在车上迎着夜风张开双臂,你愿意相信,那一刻,他是没有极限的。
细想,那也许是我们最珍视友情和音乐的年纪。
如果你也和剧中人一样自制翻录过无数卡带,如果电影一进音乐你就能认出史密斯乐队、极地双子星等等,一定要记得收一张电影原声碟。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倒还不是三个好朋友驾车在午夜的隧道里御风前行。
是刚开场不久的学校舞会。
壁花少年查理终于在灌下三杯饮料之后,壮着胆子往前挪动步子,笨拙的努力跟着音乐点起头,一点一点滑向沸腾的舞池,希望不被人发现,希望可以被当成同类,希望终究也有人前来共舞,一如曾经年少的我们终于步向整个人类社会。
半夜1点多打完点滴到家,4点钟躺下睡觉,无奈一直到早上7点都一直咳的睡不着。
索性爬起来上网。
就误打误撞的看了这部电影。
整部剧看完,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剧中出现了两次的台词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我们选择去接受我们认为配得到的爱。
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Charlie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和姐姐都和不好的人交往,问Mr.Anderson,”Why do nice people choose the wrong people to date?", Mr.Anderson 想了想说“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男孩又问“Can we make them know they deserve more?","We can try",然后男孩笑着走了。
第二次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Sam要走的前一晚,同样的问题问Charlie,”Why do I and everyone I love pick people who treat us like we are nothing“,而这次Charlie把Anderson 告诉他的答案告诉了Sam"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Sam知道Charlie喜欢他,而Charlie选择不说的理由是“I just didn't think you want that, I just want you to be happy",这是多少人自以为的love,多少苦涩的暗恋背后自己对自己说的话”他应该不会喜欢我,我只是希望他能幸福“,可是后面Sam的话才让那些沉浸在这种想法中的人走出来:Don't you get it, Charlie? I can't feel that, it's really sweet but ,you can't just sit there and put everybody's lives ahead of yours and think that counts as love. I don't wanna be somebody's crush. I want people to like the real me.最开始在看剧情简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和主角的代入感很强烈。
童年的阴霾。
家庭的暗涌。
没有朋友的孤单。
对爱的质疑。
对自己的不解。
对世界的好奇和恐惧。
总是选择错的人。
不知道如何告别。
看见热闹的人群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 。
新老朋友们的狂欢派对上大家豪情万丈对酒当歌而你却窝在自己的小角落欲言又止 天知道你多努力地想要尝试着融入到眼前的交际圈,但每一次你都是无果而终然后黯然神伤地离去,没有人会注意 一方面,你总在一个人独处时感到压抑的孤单无助,想要高声呐喊,被人听到,为人理解 另一方面,你又倔强地抗拒任何人涉足你的世界,负隅顽抗地装出一副全然无所谓的淡定姿态,自欺欺人地一遍遍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我只是需要一点时间,需要一点调整” 上课时面对老师的提问明明胸有成竹却不敢举手甚至不敢抬头有任何目光交流,只是悄悄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正确答案在食堂吃饭时,永远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吃自己的食物各类派对舞会上只能捧着一杯果汁默默地靠墙立正向舞池中形形色色的同龄人投去羡慕和无奈的目光。
他在他身上学会开始接纳新的生活,开始尝试在舞台上脱光大胆演《洛基恐怖真人秀》。
他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的颜色。
而这一切都因为他爱他,可是他没办法让他知道。
他害怕对方不要这份爱,他害怕自己不配得到这份爱。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ve。
就是这样。
可以这样的“我以为” 造就了不知道多少的错过和误解。
Sam 说“I can't feel it",哪怕你自己已经觉得他在心中比全世界都重要了,可是他却浑然不知。
那个带着些许魅惑的男生Patrick,或许只有他一直在勇敢的追求他的爱。
只是他爱的是另外一个男生,这没办法公开的感情,在一次意外被撞破之后无疾而终。
一直到电影结束,都落得孤单一人。
"you can't just sit there and put everybody's lives ahead of yours and think that counts as love" 是的,或许这根本不是爱。
你不表达,不肯迈出第一步。
你只是默默的做一个又一个CD,听一首又一首歌的时候想着他;你在各个场合尝试和他聊天;你通过各种渠道默默的了解他的一切,过去,爱好,你觉得自己成为最了解他的人;你假装自己有喜欢的人,不让自己表现的太过明显以至于相处尴尬;你觉得一切都很好,但是没有人知道。
电影给了我太多太多共鸣,可是,我始终无法知道怎么去迈出这一步,一样的和电影中的Charlie会害怕,尤其当也许这也是一份没办法公开的感情。
Emma Watson离开哈利波特的赫敏之后,一直在尝试不同风格的电影,女神的重点往往是希望突破。
这次叛逆娇俏的Sam算是一种不一样的风格吧,不过感觉人物并没有很生动。
两个男主角都是92年的,不禁感叹后生可畏。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谁也无法改变。
有人说经历的都是美好的,其实或许也不尽然。
因为我们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总是逃避那些痛苦的回忆,而选择甜蜜的。
你,我,或者你我的一个朋友,或是一个路人。
是这样一个人,寡言、忧郁。
给不存在的朋友写长长的信,怀着一颗邂逅新朋友的心。
本就平淡如水的生活自行压抑起来,像永无尽头的漫长隧道,生活,在此时不再迎接任何未来,也不再回首任何往昔,它成为了一种漫无目的的经历与自我安慰的徒劳,在日复一日堆砌起来的情感中,逃避一切,却又顺从着时间,不断向前。
所以朋友是如此重要。
假如观众就是那个读信的人,在倾听这一切之后,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少年的喃喃自语,然后默默走开。
然而朋友不会,于是一个人的故事变成几个人的故事,几个人的人生与青春混杂在一起,一切开始改变。
像是装着酒的海螺,本深深的沉浸在自我忧郁湛蓝无尽的海洋里,而此刻却满溢着热情的色彩与鸟瞰现实的迷狂。
很难有什么共鸣,但我依旧觉得它很好。
是因为那平淡无奇的少年体内有一座巨大的冰山,那个胆怯的男孩,在现实与回忆面前不知所措。
在最美好的时刻想起最痛苦的回忆,然后开始深深抨击自己的良心,在压抑的人性中无法释放,并不堪重负。
然而最后却又重新拾回脉脉温情。
有人喜欢美丽的结局,有人喜欢悲痛的落幕。
或许,喜欢,只是因为我们被氛围牵着走,并最终把结局与我们的期许合为一体。
不喜欢,或许是我们本就抗拒一切,在美好的时刻到来时觉得虚幻,在悲剧前却又觉得无力负担,有时候,否定一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安静的氛围中,压抑自闭的男孩,忧郁的音乐,古怪的朋友,读书、打字,造一座流逝时间的钟。
通过这个男孩,我找到了自己悲天悯人的感情的出口,找到了内心中那个孤独的自我,找到了渴望共鸣的心情,找到了爱,找到了得到向往之人的如释重负,找到了可以安慰他人、分享悲伤的慰藉,找到了与世界为敌的鲁莽,找到了为朋友丧失理智的勇敢。
这个故事里有很多我自己,也有很多向往的事,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也有很多从未经历的他人的路。
我投射情感到影片中,然后收获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那些不再会发生,又或许从未发生的经历。
我舍弃自我的一部分,然后用外界的事物情感来浇灌自我。
平缓安静的走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
安慰,也得到安慰,爱,也得到爱,吻,也得到吻,回忆,也得到回忆。
或许我就是那个读信的人,铺开平淡无奇的信纸,一字一行的读下去,带着某种思念,让情感在心中慢慢堆积,然后眼泪渐渐满上眼眶,心中充满情感,却不会溃堤。
在信的结尾看到'我很好',倍感欣慰。
最后,在信末写信人名字的注脚里,一切逐渐铺陈开来,在这一刻,读信已成为永远的过去,同时,深深的感觉到在不断前行的时间中,无限的可能迎面而来。
一开始被预告片迷住,从中看到了太多的自己。
查理站在车上,迎着风,傻笑着,亲吻着,张开双臂,听着 Rock & Roll ,那一刻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仿佛我们是永恒的。
影片人物刻画都很饱满,3位主演演技没有令人失望。
经典的畅销小说改编并且作者亲自担当导演,不仅好口碑而且把未婚怀孕拍的充满喜感的“ 朱诺 ”的导演监制,预告片里恰到好处 It's Time - Imagine Dragons (苹果发布会开场也在用了这首歌 ),正片中经典歌曲穿插,为影片加分不少,复古的基调,绝对让你看的过瘾。
全片真实,感人,令人回味。
青春片,本片不如蓝色大门里的清凉透彻,或者如岩井俊二电影中残酷。
但却能唤起你的青春记忆:被同学开玩笑,起外号,欺负,替朋友保守秘密,第一次大麻,摇滚乐,第一次情愫,初吻,心动,为朋友挺身而出,第一次建立一份深厚的友谊,走进内心,流泪,告别。
我想大家看到这些内心都会产生深深的共鸣。
人都是很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愿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有很多原因:这样会很不酷,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害怕被瞧不起。
不在乎太容易了,在乎却需要很多勇气。
查理从不出位,课堂上,知道问题的答案,都只是默默写下来,低头一笑。
但他内心渴望有人跟他打招呼,并不只是看到自己外表的沉默,就拒绝他。
很多机遇要看吧。
其实萨姆和帕特里克一样,她们看似什么也不在乎,天天疯疯癫癫的,却都有自己的心事与痛苦,爱着根本配不上自己的人。
我们都喜欢做各种事来逃避真实的自己,没人想要痛苦。
但青春就是这样充满犯傻,成长,伤痛。
偶尔的相识,从起初的只是因为查理请他们吃饭,到后来说心里话,坦白自己的过去,甚至查理为他们大打出手。
到最后向亲人一样的感情。
大家才注意到那个“隐身的”查理。
原来他也和我们一样,真实的存在着。
青春总是热血的,我们总说,假如让我再年轻一次,我不会那么傻,抓紧时间对心爱的人表白,狠狠地揍欺负我的人,珍惜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可惜,生命如此,终究夺取你所拥有的一切,你对外界抱着那么多热情不舍,但更多的失去,你只好放手,慢慢走出来。
导演淡化了很多阴暗的残酷,不管是校园家庭的暴力还是童年的阴影,只是一闪而过,或者通过模糊地画面暗示你。
他们一起表演着在历史上有着独一无二地位的 “ 洛基恐怖秀 ”:摇滚乐,性,爱欲,裸漏,性感,下流。
那么大胆的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真实的自己。
他们突破自己内心的壳,哪怕只是在高中,那么一次的对别人敞开,释放真切的亮出自我 。
但之后的人生里,他们都会记得那一刻快乐,不是你拥有多少金钱,多少经历,所能获得的。
他们最快乐的事,只是简单的开着车,听着最爱的音乐,夜色里穿过忽明忽暗的隧道,张开手,迎着风,好像飞起来一样,引文那一刻,他们感到永恒。
查理问:“为什么我总是看见不好痛苦的事,我爱的人受伤害,我们好不容易相识,去又要分开。
”而作为听众,只能浅浅的一笑。
人生就是充满矛盾,不断地失去与成长,我们慢慢学会珍惜,起初充满勇气与好奇,渐渐直到放弃一切挣扎,开始满足于舒适的生活,不断安慰自己,劝自己看淡一切。
可是那瞬间的无比自由,青春的美,人生的乐趣,一切在静默中爆发。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你曾经有那一刻感到永恒,不管是因为一首歌,一个人,一份感情,或是一次经历,那么好好地体味吧,因为它太珍贵,太易失去,所以你要紧紧握住。
那一刻,我们青春,We are infinite !
拉着看的,很无聊的片子
赫敏不再是赫敏,一个青少年变外向的心理日记。为什么她们要和配不上她们的人在一起?因为在她们心里,她们认为自己只能配上这样的人。我能试试拯救她们吗?你可以试试。
大学装逼的时候肯定会给五星的 但是现在我老了 学校那点自杀 失恋 同性恋 童年阴影 劈腿都算个屁 当然原声不错 比同类型的冒险乐园要差 那部我还挺喜欢的
所谓成长的烦恼。
看问题高中生成长电影实在没什么共鸣了。和An Education一样真不怎样。艾玛新作。
真壁花
日漫里一抓一大把的剧情套路,推荐给这个电影打五星的人有时间多看看岛国青春校园漫。。
好的音乐品味可以拯救一切,八九年代的独立摇滚大牌们齐上阵,加上几位招人喜欢的演员,故事根本依旧不再重要了。从书到电影,故事已经善良的多了,小说的重口味到了电影里减弱成美式青春片里大家习以为常的坏品位,不同的是这里的文艺青年和文艺品味让那个年代变得让人怀念,选歌真棒!★★★☆
艾玛 艾玛
很平庸的片 从剧情到演员
青春校园剧无能。emma的肩背也太雄壮混厚了吧。
我一直都是壁花,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少年,能感同,未身受。。。。。
Ezra以外全无看点,Emma演技吓死人。每次看到都想把这只苍蝇挥挥掉。
tunnel drive.洛基好棒虽然没有Sweet Transvestite..we are ∞
看得要睡着了。OST不错。
除了有关配不配的讨论,这片其他方面真够傻逼的。Ezra Miller是个妖孽。确实节奏上很像Juno,但比Juno差远了,因为没有Ellen Page那么灵的演员,Emma Watson是个学霸是个优秀的姑娘也是个超赞的社会活动家,但演技真烂,哈波时期就烂,到现在依然毫无长进。
一般。
这样的一种片子总会让你在影院的黑暗里偷偷地掐手掌心,觉得自己大好青春年华没有挥洒真是像没活过一般。
MS现在这种关于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的片中挺火的,这片的演员很讨喜,挺可爱的片子。
拍青春片就单纯拍嘛,别矫情啊!刚开始说几个高中生的故事说得挺好,到最后突然一下搞什么阿姨猥亵剧情反转什么的,秒毁。看艾玛沃森瞬间想到猜火车的戴安,不过往事不堪回首,戴安已成寡妇,想想还是年轻好啊,年轻的女孩总是美的。听说是朱诺原班监制团队,配乐依旧屌,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朱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