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里,没有两个人走着同样步速,保持着相等的频率。
有时候,你快一点,他慢一点;你走的远,他却停在原地。
同一个风景里,还是个孩子的他看不见你的心,你的眼泪就要多一点,委屈也要多一点。
不过,他总会赶上的,他总会看见,总会明白的。
走得快的你,爱得多的你,有委屈有难过的你,不要灰心哦。
站在时光里等一等他吧,会有好的结局。
时光情书 (2014)7.12014 / 泰国 / 爱情 / 朗斯·尼美毕达 / 吉拉宇·唐思苏克 札玲朋·尊克迪写给你的情书,由时光送给你 。
待你亲启的时候 ,我已变成回忆 ,无法改变过去 ,更去不到未来 。
观影人大多都喜欢女主,但自己觉得男主倒是没什么错,整个电影自己总觉得是伪命题,女主告诉男主,人生很短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男主告诉女主,他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我反而觉得男主没有什么错,男主把女主当朋友,男主也珍惜这个朋友,对女主在朋友的水平上没有不好的地方。
而女主喜欢男主,所以做的总是多一些。
对于不懂珍惜,我其实觉得男主到没有什么不懂珍惜,男主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于是去尝试,去尝试拍电影,他并没有浪费生命什么的,电影拍得也很成功。
他对学姐有好感,所以愿意帮她,他当女主是朋友,所以付出的少一些。
当男主知道女主喜欢他,慢慢也明白自己很喜欢女主,也立刻发了短信,至于意外和天灾人祸,这不是男主能挡住的(编剧的心男主可拦不住)。
男主如果不尝试,他怎么会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呢?
或是明白自己错过什么呢?
男主如果尝试,那么必定错过和女主的美好时光。
所以觉得在这里,没什么好纠结的。
就是觉得活得时候该好好活吧。
总得来说,这部片子是属于文艺片,男主妈妈深爱着男主逝去的爸爸,然后努力让男主茁壮成长,然后男主长大了就扇动翅膀飞远了,爱上比自己大的学姐,忽略了身边的女主。
然后有一天男主被学姐拒绝了,突然的就发现自己其实喜欢女主。。。
(咳咳,,,我觉得这个有点扯)看见女主站在日本海的轮船上收到男主说的等她回来的时候,我就知道女主一定会被导演处以死刑,果然。。。
日本小弟弟突然掉入海里,女主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救他,然后腿抽筋,再也没上船。。。
又落入青春疼痛系列的俗套之中,不死个人压根没办法称之为青春称之为校园系列。
《致青春》是这样,郭敬明的书,饶雪漫的书,,,就好像,我们的青春里面必须死个重要的什么人,还是非死不可,不然我们就没有青春压根也不存在疼痛似的,我想说现实生活中哪来这么多言情......要真如此,我估计绝大多数的人都属于没有青春没有疼痛的。
汗|||来说说这电影里我都看不下去的漏洞吧:1.大家应该都知道狗狗的寿命最多也就10几年的,所以个头长的很快,几乎几个月的功夫就能长成大狗的体态。
可是电影里面的那个叫易拉罐的小狗,男主一学期的功夫了,这么几个月压根一点变化也没有,,,体型还是一开始的摸样,,这太扯2.男主女主都是大一的新生,才上大一,妈蛋女主就因为学习太好被送出国留学了,这更是扯大了,,,简直无力吐槽这个槽点啊。
3.女主的表现那么明显,男主真的一点都没感觉到么,真当男主是木头脑袋啊,就算是从乡下来的,也不至于完全的单纯到这么点男女事情都一点也感觉不到的境界吧。。。
到最后女主挂了才发现原来女主深爱着他。。。
开始哭哭啼啼,然后迅速爱上女主 - -|||这片子也就当消遣用用差不多了,没其他功效
这部电影的确是不错的,现实感人催泪。
不足的是结局,结局中男主“我去做你想做的事,就仿佛是爱情的继续”此处出现“爱情的继续”字眼,让我感到突兀。
突兀在哪里?或许应该是前面涉及到男主喜欢女主的部分太少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一种,男主并未很喜欢女主,而突然讲到“继续”“延续”,让人觉得突兀。
或许,电影不应该那么快结束,不应该那么仓促结束,仓促地说我们之间的爱情。
“时光情书”这部电影并不能称之为泰国经典爱情电影,但是它折射出来的内容却非常广阔,不管是人物情感的改变,还是人物行为的改变,贯穿始终的是人生中的得与失。
其中很多感情都根植于存在的情感,或许你经历过,或许你即将经历。
电影是外化的人生,其中的情感,行为,心理,变迁等,都是人生的外化表现。
好喜欢最后的歌。
一部小清新的电影。
对父母,别爱得太迟。
对爱情,别发觉得太迟。
虽然结局是老套的代替她去世界旅游,中间看着好揪心。
爱错人,很痛心;太迟发现真爱,更让人痛心。
一个淳朴的小男孩,一开始笑得多甜。
一个善良的女孩,默默的爱着,守着一肚子的秘密,好傻的女孩。
女人有时候真的是比较单纯,就是单纯的想对你好。
女孩的心思,男孩稍微留意,肯定猜的出来的。
只是,男孩想要的更多,男孩的心思不在这上。
遇上一个对的女孩是幸福。
时间情书,两代人的情书。
笔和纸写的是白纸黑字的情书,FACEBOOK写的是面对面的,真真切切的情书。
02:09长的视频,留下女孩对男孩,生前死后最深情的,最无奈的告白。
无处寄相思,生死两茫茫。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那年我十七岁,刚上大一,跟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全新的人生阶段。
第二次看我有点忘记时间了,大约是在2019年,只记得看完后我还发了条微博记录观后感。
很可惜的是那条微博删除了,我试图去翻找出那条微博,想知道当年的想法却找不到了。
言归正传,这一次的观看,我觉得感悟有所不同了。
记忆中前两次看完后更多的感想是关于主人公Tan和June的感情,这一次我看到的不仅关于爱情,更深刻的是母子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还有Tan寻找自我的历程。
Tan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父亲的替身,所以内心想要逃离家,逃离妈妈,于是报考了曼谷的大学。
东亚家庭的一个现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的,这种爱的方式通过不断付出来表达,同时希望孩子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走人生路,这种爱是有副作用的,投入过高的期待——对孩子人生的隐形掌控。
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爱他们所以选择服从,但自我意识下又想逃离他们,与此同时还伴随愧疚感,一边是父母一边是自我,孩子就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下挣扎。
像电影中的Tan,母亲希望他高考志愿填家里附近大学的农学专业,而他并不想为了帮妈妈打理农场去学农业专业,他想远离家乡去曼谷,想要自由。
这就是自我意识下想逃离,但又带有愧疚感,所以不敢告诉妈妈自己的选择。
在这样的僵持下,母亲最终同意让他去曼谷。
电影看到这里,才是正式开始。
这里的“叛逆”其实正是Tan寻找自我的开始。
同时,也是Tan母亲放开孩子的手,让他成为独立个体的开始,更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爱的进化”——把孩子当个体,尊重并支持他的选择。
在进入大学后,Tan和June的故事线展开。
June暗恋Tan,喜欢他,却发现他喜欢上了学姐Oon。
对于这段爱情,June的表达方式很“传统派”,她选择默默付出记住他的爱好,为他学习下厨,选择在Facebook记录自己的爱意,选择委屈自己帮他和他喜欢的人牵线。
对于这段友情,她希望Tan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希望Tan忠于自己的内心。
她是Tan寻找自我的重要里程碑。
她的突然离世,让Tan感受到了母亲当年失去挚爱的痛苦,明白了生命的不确定性,知道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可以说June帮助Tan蜕变成为一个真正认知自我的独立个体。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细节是很妙的。
比如说,Tan认为自己是父亲的替代品,电影的开头是从念书信开始传达的,而后面解开这个误会消除与母亲的隔阂也正是通过书信。
Tan从母亲柜子里发现她写给父亲的书信,明白了她最爱的人原来是自己,也明白了当初母亲同意自己去曼谷读书是因为她明白孩子需要到外面闯才能成长。
另外,Tan与June重新联系也正是通过书信,一封从泰国漂洋过海到日本的书信。
书信贯穿着整部电影,对应着电影名字《时光情书》,这份情不仅是爱情还有亲情。
还有个很妙的点,在Tan发现June一直爱着他,两人重新联系上时,June的突然离世对应了Tan父亲的当年的突然离世,这让Tan与当年的母亲感同身受,进一步理解了母亲这些年的痛苦与不易。
还有Tan刚进入大学时的疯狂,对应了这些年在顺从母亲背后那颗被压抑已久的自由心。
Tan被自信大方能力出众的Oon师姐吸引,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优秀的人,这是一种“理想自我”的投射。
虽然整部电影有许多呼应的细节处理不错,但在男女主情感线的表现上还是有吐槽点。
我认为Tan对June的爱不是爱情,更多的是友情。
即便最后邮船上男主书信里提及的台词是说“我们的爱情”,我却难以感受到他对June的爱从何而来。
对June的刻画,如果是按爱情片来说,她的死在电影情节上是为了推动男主觉醒自己所爱的人原来是女主,这强行制造爱情be感,剧情上着实是太俗太掉价了些。
最后想说,时间确实挺神奇的,跨度10年,三次看这部电影,每次看观后感都不一样。
前两次我还觉得这是一部小清新爱情片,但这一次我更觉得是一部成长片,电影里的Tan在亲情爱情友情的成长,Tan母亲在亲子关系的成长,June在爱情的成长。
或许正因为同为东亚孩子的我,这十年我也在觉醒和成长,在阅历的增长下,看待事物的深度和维度也发生了变化。
年轻时容易被爱情浪漫感动情节吸引,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更会关注人物背后的心理和生命课题。
电影的魅力或许就在此——它像一枚时间胶囊,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我的三次观看,每一次都看到了过去忽略的层次。
真是机缘巧合。
先看丘比特系列第一部迷上了猫鼠夫妇,在B站找剪辑,看到时光夫妇的剪辑。
有心的up主从一剪到九。
一路看下来居然比猫鼠更甜。
给up主比心。
然后忍不住看了正片。
看完觉得,剪辑什么的都是骗人的!
正片有好几条线:母亲和父亲的一条用母亲写的情书穿起来;长发大叔对母亲的默默关心;女主对男主的暗恋;男主对学姐的追求 。
看完忍不住给个白眼:泰国小清新而已,干嘛这么复杂。
导演本意是批判速食时代感情的廉价吧。
可是还不如好好的把男女主角的感情刻画一番。
母亲为什么对父亲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不知道。
长发大叔为啥默默守护母亲?
不知道。
好吧女主为啥看上男主我勉强知道。
男主为啥喜欢学姐?
我还是不知道。
本来结尾要不来个皆大欢喜,要不让女主向《春逝》里一样有点骨气。
君若无意我便休!
结果为了救一个熊孩子领便当了。
看哭的人肯定不是因为这份感情而感动,肯定是因为想给编剧寄刀片找不着地址急哭的。
为了搞事强行给女主发便当,我不得不服。
就当风光片看吧。
曼谷清迈和日本拍的还是挺美的。
妹子就是日系萌妹,在日本出外景一点也不违和,何况还有演技加持,得奖是理所当然啦。
三胖的演技各种尴尬。
特别是片尾看到妹子的视频那段表演,看的我尴尬癌都犯了。
胖纸你还是回三台演电视剧吧。
但是片外的花絮两人各种搭,各种甜各种默契比电视剧电影都有爱是怎么回事。
再次重申剪辑里都是骗人的。
正片里没有牵手没有摸头杀没有揉膝盖没有各种勾肩搭背没有盯妻狂魔。
难怪在泰国时光夫妇没有火。
没有导演指导没有编剧的剧本人家两个演员自由发挥可能票房会更好一点。
时光夫妇粉的怨念。
导演编剧你们欠我一个大火的cp。
令我动容的,并不是青春爱情戏。
对我来说,Tan的单身妈妈Matt才是片中最厚重的角色。
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爱丈夫,疼儿子,半辈子含辛茹苦把唯一的孩子拉扯大,又守着对先夫的忠诚不肯改嫁。
这样隐忍而伟大的女性角色首先是我做不来的,所以深感叹服。
没有了丈夫以后,她几乎全部的快乐都来自于儿子Tan,虽然她乐在农家生活,但是身为农妇的经济压力也把这份快乐打磨的支离破碎。
我可以理解Tan渴望离开的心理,因为我也是从类似的背景里走过来的,我的父母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结婚生子工作赚钱,过着熬人又恼人的生活,并没有幸福愉快的婚姻,我妈妈和Matt在心态上并无太大差异,她也是把全部的心思都铺在了我的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她的生活就是以我为中心画的圆圈,把自我和个人的享受都早早抛弃在脑后。
虽然到我上高中的时候,父母的关系已经缓和了很多,我还是和Tan一样不堪承载一个人全部希冀的重负,坚定地在考上大学以后离开了北京,投奔了另一个城市,只要独自生活我就心满意足。
在我离开以后,妈妈的世界就开始崩塌了,她和爸爸重新开始争吵和冷战,每一天她都守着没有了我的空房以泪洗面。
这样的事实真的令人难以承受,正像自以为坚强的Matt也基本上是整部电影从头流泪到尾,我的妈妈没有办法摆脱失去重心的失落,然后他们离婚了,她换掉了值钱的房子,和另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在一起,从来没有放弃过的就是寻找信仰能给予的精神寄托。
对于我和Tan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对于我们的妈妈来说,生命已经没有了希望。
电影是理想主义的,刚刚敢于反叛的Tan因为妈妈几十封浸满泪渍的信就回到了温暖的怀抱,放弃了学习一年多的新闻专业,转学家乡的农业学校。
而这真的是小女生June教会他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他在曼谷这个大城市才学会了喝酒,多姿多彩的大学刚开始不到一半,女朋友还没有追到手,没能像June一样开始走出家门看世界,这时候,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想要的真的是守着忍辱负重的妈妈在清迈的小山村种田吗?
只能说他真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而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到了30岁了还是没有回到京城陪爸妈。
但是我理解了一个人守着家的时候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有多么开心,几个星期都没有孩子一点音讯又有多么着急,回想起来我真是个糟糕的女儿。
所以我常想,如果自己有了孩子,将来一定要经历同样的悲苦,可是我明白的道理是,无论有多么爱儿女,自己的世界都是最最重要的。
昨天看了一篇评论《大话西游》的文章,深为感慨。
文章的主题就是:人生就是没完没了的错位。
人生为什么如此痛苦?
因为我们想要的往往不是别人想给的,别人给我们的我们不想要,我们爱的人不稀罕我们,爱我们的人我们不愿意回报。
所以我们都很苦,苦在爱而不得,苦在付出了没有回报,苦在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电影是乌托邦,所以Tan没有等妈妈病入膏肓的时候才回到家乡,June也没有死不瞑目地石沉大海,喜欢Matt的老帅哥甚至没有在Matt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后黯然离开…… 然而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现实却是,Tan最后和有钱有才有人缘的Oon姐喜结连理,Tan的妈妈一年也见不到儿子几次,老帅哥远走他乡去寻找新的爱情。
因为我们的人生错位了,我们凡人有能耐扳回一局,没本事逆转命运。
于是不相爱的人不得不共度一生,相爱的人在一起却无法获得幸福。
泰国电影总是具有日本电影的细腻风格,润物于无声之中,把人间的细微情感在几个小时的故事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贪恋大制作的中国电影却非常欠缺这种本事。
不管片子好不好看,至少有一种情感和一个细节可以打动观众,这应该是电影人的基本工作吧。
我无法想象,单凭一屋子的照片和情信,以及与已逝爱人的承诺,可以让一个拥有着温柔微笑的女人,那样坚强的撑起一个没有男主人的家。
每次mat笑起来的时候,情绪万千,都化作那温柔一笑,揉碎了言语。
从在情人怀里恣意欢笑的女孩,到艰难抚养儿子长大的女人,所有情绪,是信上把字迹化开的眼泪,是镜子中眼角的纹路,是身旁男孩的成长,也是把脚收回后残余的温暖。
我不觉得接受watt是对tan父亲的背叛,我只想那个笑容坚强背影孤单的女子,能在儿子离开的时候,饭桌上还有陪伴的人,艰难时有温暖的怀抱和可以尽情哭泣的肩膀依靠,而不是,椅背上早已褪色再无温暖安慰的外套。
那个笑容恣意张扬的女子,就这么被留在星与海的世界里,一去不返,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
jun是很优秀的女孩,不应该是那么可怜的结局。
tan的眼光,一开始就落在了错误的人的身上,以至于那么美好的人,看着喜欢的人落泪,在视频里哭的那么悲伤,在即将得到幸福的时候,被留在了风景里定格。
优秀的人总是吸引人的目光,但不是优秀的人的目光会被你吸引。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为了喜欢的人将就自己是否值得,见仁见智。
只是回头趁早,莫让那个喜欢你的人,落泪,离去,追悔莫及。
亲情,是找时间陪伴你日渐衰老的父母;爱情,是找到适合的人,和另一半磨合,适应,扶持,共同承担起丰富对方生活的责任;友情,是除了父母恋人之外,很神奇的存在。
总有人要走,仍有人会来,陪和被陪,看不同的风景,尝不同的美食,品不同的美酒,说不同的故事。
结局的悲剧很突兀,很生硬
失了個大望,居然狗血片。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真爱抵万金。
就是一般的小清新故事咯。。。只是女主是安心亚,林嘉欣和杨丞琳的综合体吗
挺感动的,虽然结局让人难受,但是他们的爱是一封不老的情书
…除了脸
OMG。。不要这样。。干嘛非得死人。。这是泰国片不是韩国片啊(┬_┬)
天知道我为什么对男主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
结局减星
结尾不那么狗血煽情就更好了。
全力去爱,哪怕后悔也是种美好。剧情很俗套,可我就喜欢这样的俗套。如果没有那样的转折,june大概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女孩,愿意等tan这样的男孩长大的女孩,虽然过程中她也会伤心,也会难过,但她终究是愿意把快乐带给心爱的男孩的。
泰国小清新电影总是诚意满满,虽然前半部分情节有点墨迹,但结局却意外的感人。
甜腻
好无趣。
说句粗话,后悔有个屁用。
3.5
事实上,男人直到爱情的尽头,也不会喜欢身边的那个。电影让我蛮失望的,三胖怎么老接不到好戏,遗憾!最后女主的facebook有让我哭,三胖跟学姐的戏都很屌丝。当女主看到小孩落水时我就猜到了结局,编剧太刻意又随便。
我时光CP比be更悲伤的故事。女主暗恋的声音比海更深。
再看一部泰国新片,已入俗套,表达的,无非是“满目山河空怀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本片男女主角比较清新脱俗,似乎比国内近来的年轻演员养眼很多。只是有些片断为了煽情感觉过假,有些台词太一语成谶导致结局不出意外。整体质量不如之前看的同为泰国片的《下一站》,2星
又是韩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