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凡达这个经典的视效片有这个有剧情?
看见这部片子被这些有“见地”的影评人评价得那么低,真的感觉很悲哀!!!!
请不要随意对电影过分的苛刻,当你看见那么多狗屁不通的烂剧本时,你就知道,一部这样的剧情已经很不错了、昨天去影院看的电影,本来看见豆瓣分数那么低,根本就是随意看的,为什么?
工作需要,没事情咱就会去影院追视效电影,老实说这片电影预告片烂透了,完全不抱希望,纯学习参考片。
也许是因为豆瓣评分让我对期望压得很低,突然被结局亮到了,很开心,觉得不虚此行。
这电影在我看来,老实说,视效不出彩绝对不差,里面的CG角色真的是不讨喜,被观众不接受也在情理之内。
但是绝对不至于低到6分。
至于网友提出的什么弹跳力啥的,喝那药水能听懂他们的语言,我很想问,你们看懂没啊,你们觉得,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剧情,能给他在火星的失重情况下和语言沟通上做更好的过度?
什么神使直接把男主角干掉不久行了?
那你们还有什么看下去的理由?
现在看见这种评价我就有吐血的感觉,按这样的逻辑来评价,那我还真找不到一片能毫无破绽的片子了。
所有的片子等BOSS出现,一枪狙击就完事了,还那么多剧情做什么?
你们非得那么鸡蛋挑骨头才能展示您的品味的独到。
觉得不好的时候,我更情愿先想想我会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个故事,怎么编排这个情节,这个通常是我和我老公看电影时交流得最多的事。
请认真去理解每一个电影,做负责的评论。
我是个没耐心的人,没耐心把时间浪费在烂片上,平时靠着豆瓣评分来看电影的,从不发言,这算第一次了。
谢谢豆友推荐了那么多好片子。
美国内战时期,一个厌倦了战斗的上尉约翰·卡特(泰勒·克奇饰)在一个山洞里干掉了一个陌生人,拿着他手里的牌子复述了陌生人临死时的奇怪话语后,约翰·卡特竟然被传送到了火星。
由于引力不同,约翰成为了力大无穷、弹跳如飞的“超人”,成为了一名百战勇士,最终在成就英雄伟业的同时也抱得火星公主德佳·索丽斯(琳恩·柯林斯饰)美人归。
约翰·卡特留在了火星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迪斯尼的片子,故事剧情很老套,没有丝毫新意,3D效果一般,没有特别有冲击力的镜头。
速度超快的火星小萌狗乌拉和结尾剧情的反转是亮点。
片尾字幕打出了对乔布斯的致敬。
我们羡慕火星人的船可以在天上飞,他们羡慕我们的船可以在海里游。
科幻电影的鼻祖 2012年是巴勒斯所创造的"约翰·卡特"角色诞生100周年纪念,这名超凡的宇宙英雄,以其神奇的冒险经历,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去了新奇又刺激的难忘体验.当年"约翰·卡特"这个人物一经面世,就曾引发社会轰动,不但改变了美国科幻小说的格局与发展,更影响了无数后来的好莱坞科幻大片.这其中就包括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与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前者曾在1977年接受《滚石》杂志的采访时表示:"我在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小说的启发下打造了一个奇幻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星球大战》;后者则在2009年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自曝:"我想根据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笔下的《火星上的约翰·卡特》来打造《阿凡达》". 时光荏苒,现在约翰·卡特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流行文化平台的英雄范例.从小说到漫画,绘画到动画,电视到如今的电影,这个角色曾深深影响20世纪,还有那些最富想象与创造力的人. 作为一个从小就喜爱"火星传说"系列小说的粉丝,奥斯卡获奖导演/编剧安德鲁·斯坦顿解释了他将约翰·卡特带上大银幕的缘起:"我在10岁时偶然读到这些书,立即就爱上了故事的概念──一个人类来到火星,在一个陌生的新世界遭遇到各种神奇的生物.陌生人身处陌生之地,这就是冒险与科幻的浪漫之处.我一直都觉得如果能看到这个故事呈现在大银幕,会是多么的惊艳." "《异星战场》是一部融合了浪漫温情、激烈动作、壮观场面与政治阴谋的宏大史诗,"斯坦顿继续说,"因为原作出来的时间太久远,它也成为了不少故事的起源──一本在漫画诞生前出现的漫画书,一个在‘冒险’成为一种故事类型前诞生的冒险故事." 安德鲁·斯坦顿曾导演并联合编剧了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力作《机器人总动员》,它曾荣获奥斯卡与金球奖的最佳动画长片(2008年).斯坦顿也因剧本而获得奥斯卡提名.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迪士尼·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并最终擒获最佳动画长片小金人(2003年).斯坦顿还担任过《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怪兽电力公司》、《美食总动员》与《飞屋环游记》的编剧与/或执行制片人. 威廉·达福在本片中饰演塔斯·塔卡斯,对与斯坦顿合作谈论到:"我之前与安德鲁合作过《海底总动员》,即使当时只是配配音,他也做足每个镜头的调度与进展工作──他是个了不起的多任务处理者.所以当他和我谈起这个项目,以及它的呈现状态,我听得很兴奋.因为我知道他能说到做到.他关心电影的进展,他热爱这个项目,这个故事." 神奇的制作过程 作为无数科幻电影鼻祖的"约翰·卡特",其实从1930年代起就有电影制作者想将其搬上大银幕,可都由于或版权或技术或资金的原因搁浅;如今影片终于经由迪士尼影业制作,即将登陆全球影院.而其今年上映之时,也恰好原著小说出版100周年. 《异星战场》的拍摄于2010年1月4日在英国启动,伴随而来的是公众的兴趣高涨,及粉丝网站关注剧组的一举一动.在英国的所有拍摄都在松木片场进行. 4月下旬,制作组移师到美国犹他州继续进行了12周拍摄.那里迷人的自然景色与神奇的地貌皆被捕捉进电影中.虽然《异星战场》中有大量的电脑特效,但摄制组在拍摄时还是想尽量利用真实的地点与风景.制片人吉姆·莫里斯解释了原因:"我们想尽可能的在真实的地貌进行拍摄,并减小数码场景的建设,才能让观众感到角色们都身处真正的地方.我们希望这样能让故事的真实性更进一层,加强电影的可信度与现实感." 而在拍摄现场,传统的电影拍摄与电脑特技魔力完美结合,使得安德鲁与他的制作团队给这个故事注入鲜活的生命.对艺术指导内森·克劳利来说,影片伊始的挑战就是要为火星上的三个族群创造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我们要着手的是火星上最主要的三个族群:佐丹格、希雷姆与萨克.由于有三种文化,我们也需要三种不同的建筑物.例如,我创立了自诩的‘古代摩登主义’,并将它放大,给三米多高的萨克族使用.我以6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灵感,将它们转化成加大的火星版本,然后将这些建筑毁掉,就创造出破碎的火星城市.而当我们找到了真实的外景地后,这个点子就得到了发扬光大,因为我想要自然的地貌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服装设计师玛耶斯·C·鲁贝奥在为《异星战场》设计戏服时,最大的灵感来源就是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她解释道,"安德鲁的想象来自火星!就好像他去过火星一样,而我们必须试着记录下他脑海里的全部细节.他非常有远见卓识,是个很好的合作者,也懂得我做的每件事的重要性." 而为一部幻想类型的影片工作,也给了玛耶斯极大的创作自由."我想在科幻中体现出古代感,它必须是充满创造力与色彩的奇异想象.火星人佩戴饰品、头饰的方式,甚至是他们服装上的元素都对影片有重要影响,同时体现出两个城市人们的不同之处.我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最后我们为不同族群设计的主要形象都既实际又引人注目." 有了服装,让角色成为现实的重任就落在导演与演员身上,当然也得需要视觉特效大师与化妆魔法师们的帮助,为角色注入个性与特色.对男女主角泰勒·克奇与琳恩·柯林斯来说,他们在银幕上是以人的形态出现,因此直接表演即可;但包含大量的劳动力付出."这是我演过最消耗体力的角色了,"克奇说,他饰演的约翰·卡特来到火星后,就摆脱了地球引力的限制."弹跳、打斗、击剑... 我是说,几乎每一场在火星上的戏,我都吊着威亚." "他们变着法子吊起我们,"琳恩·柯林斯说,她饰演的火星公主不但高贵美丽而且英勇无惧."拍完本片,我觉得我的恐高症已经被完全克服了." 对于那些饰演火星萨克族的演员来说,拍摄过程就要复杂得多.例如威廉·达福饰演的塔斯·塔卡斯,他在银幕上是一个三米多高的火星人,长着四只手,大大超出约翰·卡特的身高.在拍摄现场,达福就踩着高跷来模拟角色的高度.他的身上穿着布满黑点的灰色特制连身衣裤,动画师们通过那些小点捕捉到动作,然后在后期制作中重建他的肢体行动.同样,他的脸上也布满黑点,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摄像头,来捕捉他的面部表情. "他们真的很愿意参演,"制片人科林·威尔逊说,"我们在一开始就有告诉过萨克角色们他们需要经历的拍摄过程.但当他们和安德鲁开完会走出来后,都会问:‘在哪儿签合约?’我想这都是因为那些角色被写得非常吸引人,刻画得丝丝入扣.对演员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来演绎一个从未被搬上银幕的故事;一起创造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 而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则对于能将这样一个全新世界搬上大银幕,并能为观众带去愉悦与激动──就和他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的兴奋一样──感到非常高兴."我的目标是想让观众信服这个世界,"他说,"相信它真实存在,就是那种你读到的最精彩的幻想小说带给你的感觉...那个世界,它会是什么样子...?"花絮·本片是曾经执导皮克斯经典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总动员》的安德鲁·斯坦顿的首部真人电影.·影片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创作的小说,原小说发表于1912年.原著小说一共有11本,本片根据该系列小说的第一本改编而来.·这是约翰·卡特这个人物第一次以真人电影的方式登上大银幕.而他登上大银幕的这一年,也恰好是这套小说的100周年纪念.·男主角泰勒·克奇在影片的拍摄期间,因为严格遵守制片方的食谱和进行身体训练,而忍受了痛苦的肝脏问题.到影片拍摄结束,他瘦了30磅.·影片最初的标题是《火星上的约翰卡特》(John Carter of Mars),可是安德鲁·斯坦顿却将它改成了《约翰·卡特》(John Carter).·这是迪士尼旗下制作的第三部被评为PG-13的真人电影,前面两部是《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以及《波斯王子》.·乔·哈姆和乔什·杜哈明都曾经是饰约翰·卡特的人选.
正如电影里使者那句台词,这里本身没有战争,是欲望与争夺导致。
火星是这样,地球也是如此。
我们居住的星球正江河日下,全球变暖,灾难不绝,却怨不得别人,只怪我们作为星球的主人,不断的争夺与战争,对自然不断的索取与破坏。
于是自食其果。
看的3Dmax,朋友看完迟迟不离去,偏要看完字幕,最后她满足了,你看吧,果然的。
“谨以此片纪念史蒂夫乔布斯,他鼓舞了我们大家。
” 萨博问为何要迎娶敌人的女儿德佳,我直接灭了他们不就完事儿。
他显然是不懂政治,与土地一起被抢的还有人民,你是要统治而非消灭这个星球,必然要受万民拥戴。
所谓名正言顺,娶了敌人的女儿,他们死去由你统治便水到渠成。
那德佳聪慧过人,你觉得威胁到你,便在婚礼加冕后杀死她完事儿。
很合理,很政治。
萨博当然是不懂的,只知照做。
再回地球,已是天上一天地上十年,山洞外的军官已是一堆白骨。
约翰说他的灵魂已经不在地球,他要回到火星却隔着多少光年的距离。
影片到了末尾真的很出彩。
约翰努力了十年终于回到他的巴苏姆。
火星上不过是一日,德佳不过等了她心爱的人一日。
穿越题材全球火爆,去年伍迪•艾伦玩了一把文艺范儿十足的穿越,《午夜巴黎》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部《异星战场》故事的关键点也是穿越,说它拾人牙慧实在是有点冤,因为它改编自大概100年前的小说,要说玩穿越,它比《午夜巴黎》、比国内扎堆的穿越宫廷剧都要久远。
可是,电影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观影过程昏昏欲睡,如果把账算在题材上面,也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
《异星战场》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卡特从地球穿越到火星完全是一次偶然,来到陌生领地后,发现自己身轻如燕,一蹦三尺高、一蹦十丈远,俨然另一个超人。
片中给出的解释是骨骼密度与火星环境的一种不易说清的比例关系造就的。
随后,在火星上三方势力的博弈中,一出现就显得天赋异禀的约翰•卡特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挫败了坏人的阴谋,而且抱得美人归。
就是这么俗套的故事,导演在此过程中穿插了诸多主人公悲伤过去的闪回镜头,意图应该是想拉升故事的深度,拓宽人物塑造的广度。
不过于故事整体来说,这些安排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作为展现外星球异族大战的商业片,本片有不少的大场面,在如今科技已臻成熟的情况下,场面制作无可非议,但也仅此而已,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段落。
留下少许印象的有两处:一是火星飞船,有状似蜻蜓的翅膀,人员可以站到甲板上,是真正飞“船”的概念;二是奔跑速度超快的火星萌狗,这真的是一个卖萌的年代,《异星战场》里的萌狗除了跑得快,再有就是丑得很。
关于本片的其他印象,只剩下各种似曾相识,《超人》、《阿凡达》、《泰山》、《星球大战》……
“地球太危险,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周星驰电影中的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对地球人而言,火星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地球的近邻,更像地球的兄弟——自转周期几乎与地球一样,公转周期约是地球的两倍,昼夜交替、季节更迭都和地球的情况十分类似;表面也有对碳基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和水;重力与温度也在某些地球生物可以生存的范围内……于是,火星人就成了地球人的一个着迷的梦想,甚至有本关于男女关系的书都起名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以火星为背景的科幻电影始终都很多:从默片时代的《火星之旅》到90年代的科幻大作《全面回忆》,从蒂姆·伯顿的搞笑之作《火星人玩转地球》到逼真写实的《火星任务》,再到去年的动画片《火星救母记》……而不久前在在国内上映的科幻片《异星战场》,其小说原作则是这些火星幻想的源头——如果你感觉《异星战场》故事跟《阿凡达》、《星球大战》差不多,那就对了!
因为这两个科幻电影的导演都是看着《异星战场》的小说原作长大的:《异星战场》改编自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小说“巴苏姆系列”(Barsoom)的第一本,1912年发表于杂志的《火星公主》(A Princess of Mars)。
今年正好是小说原作百年纪念!
“巴苏姆”也就是小说中火星人对自己星球的称呼。
电影中男主角约翰·卡特的侄子就用了小说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名字,以示致敬。
作为一部有百年历史的科幻小说,《火星公主》的想象力和开创性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想想看,在那个莱特兄弟刚刚让人类飞上天空不到十年的时代,作者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已经在小说中想象出以光能驱动的飞船了!
可惜小说是一回事,改编成科幻电影则是另一回事。
经过无数科幻大片的洗礼,观众们已经对视觉奇观要求越发苛刻。
纵然《异星战场》投资高达2.5亿美元,背后有《阿凡达》、《星球大战》的特效团队支撑,在视觉上也只是还不错而已。
无论是四支胳膊的萨克族还是六只爪子的白猿族甚至十只脚的外星狗狗乌拉,都无法带给我们第一次看到《星球大战》或者《侏罗纪公园》、《魔戒》那样的惊奇感。
电影中荒瘠的火星,也无外乎是增强版的美国西部而已。
《异星战场》无论在视觉上还是故事上,都像是一堆科幻奇幻电影的大集合:《星球大战》、《阿凡达》、《星际迷航》、《人猿泰山》、《魔戒》、《纳尼亚传奇》……好比一锅食材,每样都不错,但凑在一起乱炖,总是味道不纯,鲜味不正。
《异星战场》大概是太囿于原作,没有彼得·杰克逊改编《魔戒》的手腕和魄力,有点落后于时代了。
有意思的是,小说和电影把主人公约翰·卡特设定成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个军人,从南北战争中一下穿越到火星去。
而火星上的几派势力无论打扮还是做派都像极了地球的古罗马时代。
再回头想想,《星球大战》不就是太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么?
共和国的参议院和杰迪骑士的元老院对抗帝国的皇帝(其实就是凯撒)!
而《阿凡达》则重写了美洲白人移民对印第安原住民的扫荡和屠戮历史;如果你再想想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基地》系列以及弗兰克·赫伯特同样经典的科幻系列《沙丘》,你会发现这些科幻作品统统是以地球过去的某段历史时代为模板的。
换句话说,原来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往往不是在“编新”,而是在“述旧”!
《红楼梦》里宝玉曾经引古人的话说:刻古终胜雕今。
看来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无论科幻小说还是奇幻小说,单凭一个作者都很难构造出一个世界体系来,尤其难以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历史。
尽管很多奇幻作家热衷于“设定”,花费了无数心力去设定出一个独特的世界,甚至有些作家联合起来共同构造一个宏大的体系(例如国内的“九州”或者国外的AD&D系统)。
但这种人为的设定又会带来读者难以进入作者世界的问题——因为整个世界体系对读者而言完全是陌生的,所有东西他都要重新和现实逻辑一一对应才能读下去。
即使以《魔戒》作者托尔金和《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这样的大神级作者,也只能创造出部分独特的规则来(例如《魔戒》中的精灵语)。
因此,通过幻想性的重构来借用历史,既能让读者/观众很容易理解这个幻想世界的规则,又可以借助读者/观众的经验来让他们投入到故事中去。
仰望星空,重构历史,几乎所有史诗性的幻想文学走的都是这个路子。
质疑世界,质疑人存在的意义。
人在世上,不论战争、和平,享乐、受苦,在我们所处的这片天空下究竟有何意义。
瑟恩神使评价卡特,你没有信仰。
信仰或许可以给人一种生存的意义,但信仰神创造了一切,算不算对这片星空无穷无尽未知的妥协。
影片中卡特的迷茫,在地球上把一切寄托于寻找金子,像极了倪匡的科幻小说搜灵当中,反生命质问人类,你们人类的灵魂在哪儿,在金钱当中?
倪匡在小说结尾,借卫斯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类的灵魂在于人类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沉醉于金钱,这个人的灵魂就已卖给了金钱。
但毕竟不是所有人类都把灵魂卖掉,仍有人随着自己的思想探索着这无穷未知的世界。
质疑世界,质疑我们眼前世界的真实性,会不会真的有瑟恩神使,像弦理论描述的一样,织成一只看不见的手,弹奏出我们这个虚幻的世界。
卡特是幸福的,至少再回到地球,他把自己的灵魂从金子当中找了回来,此时此刻他存在的意义便是回到火星,寻找他的公主。
瑟恩神使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也就成了卡特追求的未知。
每个人一生最大的传奇,就是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如果有神,感谢神让我们降临这片充满未知的星空。
或许人存在的意义,就是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揭开一个个由未知组成的看不见的手。
或许,真正的世界末日,就是当人彻底揭开了世界的面纱,失去了探索的源泉。
这电影莫名戳中了小心窝,感慨下,大力推荐。
作为迪斯尼的大作,先谈谈总体感觉:1、思想方面:编剧认为这个世界的背后是有一股力量在操纵着的,在剧中就是那些神使,这个我认同,芸芸众生,大多数是被操纵的,意识到或没意识到,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少数人。
2、拍摄方面:我一直很注意电影镜头的美感,因为电影是用影像在说故事的艺术,如何分镜头真的很讲究,整部片子我没感觉到有什么跳跃,很流畅,很舒服。
3、世界观逻辑:可信,从逻辑上说得过去,是合理相像。
4、音乐:与情节结合紧密,能满足故事描述的需要。
5、特效:逼真,比张纪忠的西游记好多了,想起那个张猪头就让人恶心。
结论:观众花钱看科幻电影就是为了做一个美梦,梦醒后,伸个懒腰,但愿常梦不愿醒,异星战场就是我不愿醒的一个梦。
1,火星声望崇拜,那个坐骑能给我一只吗?
2,工程525造那个飞船可以的吗?
3,小宠物无敌小宠物威武!!
4,联盟的叛变到部落,部落的率领联盟!
结果部落最后获胜!!!
5,这什么JB翻译啊,那么好好的一个片名给翻译成一个屌丝名字!
为了部落!!!!!!
不知道文艺青年装什么逼,这么多说不好看的,幸亏没相信评论,要不就错过了一部好电影。
一部很有趣,很好看的电影。
南北战争时期的猛男穿越到火星,因为引力原因变成内裤内穿的超人,力大无穷,又跳来跳去,还很有正义感。
火星公主也是野性十足,又知性,不错的女人。
原始部落的场景也很有创意,崇尚强者的野蛮人,类似古代的游牧民族,速度奇快,还有外星狗卖萌。
火星科技发达,飞行器倒是蛮有仿生学的效果的,这么多翅膀,是蜻蜓吗?
场面略小,这点很遗憾,就斗兽场对阵白猿算是大成本,伊苏河也不错。
其实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啊,也挺有逻辑的,一部很好的消遣时光的电影。
不过男主的运气不行啊,可惜了。
同学和我说他昨天刚看了一部电影叫<一星战场>,上豆瓣一看只有6.0分,大骂破豆瓣乱评分,要是他来评就给五星。所以我只是来平衡一下评分的,呵呵呵
迪斯尼拍摄的太空歌剧注定就是个悲剧,剧本不行,演员也不行,特效凑合。随便看看还成。
本来是去影院打发时间的,没想到相当带感!我对好莱坞的大场面戏拒绝无能啊,特别是IMAX看
据说是穿越剧的鼻祖。。
这片活脱脱的是个GM被玩家玩死的过程,不是GM杀不了他,而是公司有规定,不能随便杀玩家,并且GM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按公司游戏发展的大方向把握全局,甚至插手玩家之间的争斗。
导演彻底沦为了符号,好莱坞制作流水线已经控制了影片的全部,于是这片子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视觉垃圾。技术上达标了,仅此而已。迪士尼这次的票房打败,该好好反思了。★★☆
至少各个星球的狗都很忠心⋯⋯
看得还挺燃的,不得不赞好莱坞那帮制作班底,愣是把咱这边高中生看的YY小说整成了部大片,主人公得到神器,到外星上战无不胜,还把人公主顺带搞定,这剧情哥还真看的有滋有味,囧rz
很棒的电影,对于我等普通青年来说很过瘾,对于大部分豆瓣文艺青年来说,可能有些烂。2b青年不了解,不代表
我看了40分钟,当机立断的关闭了,来豆瓣一看,果不其然,就是一部狗血的设定,狗血的情节,狗血的造型,狗血的逻辑,狗血的一部天下无敌超级豪华的稀黄色屎片!
剧情一泡污。。
不建议看,没啥亮点和深印象,很一般般
一般啊
趁法国这地儿printemps du film电影票打折去看的,(给两对情侣当灯泡。。。555注定孤独一生),法语配音,有的听不懂我都知道该说啥了。。。建议12岁以下儿童观看。。。你麻痹老子这辈子就不应该去电影院
地球 Losers到火星变超人的故事。
什么乱78糟的,看睡着了。。。
感情戏真多余 怪兽戏太少 不是凹凸曼 别揽瓷器活儿
因为动画质量,我给了三星,内容。。。。对我来说,主角让我感觉那么不爽,还就看个画面算了
bored
这里的男主还演过超级战舰 表明最近他很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