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时速

Unstoppable,煞不住(台),煞破天劫(港),不可阻挡,无可阻止,Runaway Train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克里斯·派恩,罗莎里奥·道森,伊桑·苏普利,凯文·杜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危情时速》剧照

危情时速 剧照 NO.1危情时速 剧照 NO.2危情时速 剧照 NO.3危情时速 剧照 NO.4危情时速 剧照 NO.5危情时速 剧照 NO.6危情时速 剧照 NO.13危情时速 剧照 NO.14危情时速 剧照 NO.15危情时速 剧照 NO.16危情时速 剧照 NO.17危情时速 剧照 NO.18危情时速 剧照 NO.19危情时速 剧照 NO.20

《危情时速》剧情介绍

危情时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布鲁斯特市,资深的火车机师弗兰克·巴恩斯(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饰)即将提前退休,作为拥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老员工,他和伙伴们虽然对公司出于成本雇用相对便宜却没有经验的新员工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这天早晨,弗兰克迎来了新的搭档,年轻气盛的领航员威尔·科尔森(克里斯·佩恩 Chris Pine 饰),新老交替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位于北部的富勒站出现状况,满载危险化学品的777号列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径自开走,如野兽般咆哮着冲向人口密集的城镇。危险随时降临,弗兰克和威尔即将度过难忘的一天…… 本片根据2001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东寺街西寺巷最后推拉凉风大地情书酒店奇遇结良缘再造人卡辛妻子的秘密天才第二季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十二夜潜入搜查官松下洸平经营婚姻奶奶的家真白之恋未坐监第一季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新的王者金装律师第五季徒然喜欢你猫侍前往南之岛亲爱的造人啦追随远方之星鲁班四杰之伏龙海眼名汤<异世界之汤>开拓记~40岁左右的温泉迷的转生地是悠闲的温泉天国~花右京女仆队幸福与分数无关魔诡转账米芽米咕人摇滚小子失落的海盗王国

《危情时速》长篇影评

 1 ) 星际迷航的遐想

柯克船长又一次带领企业号 拯救了 斯坦顿的居民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距离上一次打败罗慕伦也不过几个月 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还是好莱坞在这种英雄幻想类剧情都会用很多带有象征意义的情结和故事 企业号 不是第一艘也不是最后一艘 承载着多少代美国航天人的梦想(这句是跟CCAV学的) 在我看来 企业号象征的就是整个人类 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船员 日本血统的领航员祖鲁 操一口莫斯科英语的武器官 半人类半瓦肯的斯巴克 这不就是地球文明(也可以说是美国)的一个缩影么 如果说真要有哪个国家能够代表地球 在我个人的理解那还是非美国莫属 不管是非洲的黑人太平洋的岛人 喝伏特加的斯拉夫人 黄皮肤的亚洲人 什么样的人这里都有 说太远了 现在柯克船长在这部unstoppa ble 里面只是1206号的领航员12月6日:1768年,《大英百科全书》(图)第一版第一卷在英国爱丁堡出版。

1877年,美国华盛顿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创刊发行。

华盛顿邮报那就是当年的维基解密 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 就是华盛顿邮报给捅出来 在我看来1206号就是象征着美国 那么777号 自然就是象征的贵国和北高丽 时时刻刻的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再逆行的高速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还是只有美国出手 一次又一次的拯救这个残破不堪的世界

 2 ) 《危情时速》: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英文原名“停不下来的”《危情时速》呼啸一声,势不可挡出现在光棍月这个被大量国产片夹出来的缝隙中。

纯粹以作品质量再次证明了一件事。

好莱坞有它自身的了不起。

说好莱坞有多厉害似乎是件极其不讨好的事。

无非是钱多,腕大,推广强,口味俗。

但隐含在这些暴发户与冷漠商业态度背后的,却又是对电影这个工业化产品的精确把握和执行。

团队确实要在有专业技术支持和各部门紧密合作的大环境下才能掉转过来,继续在窠臼中把握新意拍一部如此“单纯”的动作片看起来是做减法,步伐却是在往前进毕竟纯粹用画面来营造气氛,并且制造连绵不绝的张力,比用设置好的情节要难得多它在结构和叙事上的简单,显然是刻意为之故事在整部电影中的地位被大大降低从胖胖的列车司机违反规则跳下火车头试图扳道开始这个情境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直奔终点然后通篇的"武戏"被调整好节奏,当做"文戏"来讲一部电影首先需要好故事?

No,no,no《危情时速》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它无非只是描述了一个事件事件中有人物,有细节,有巧合,有变化。

仅此而已事件本身就是主角,火车失控,车上有毒气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时刻细想一下是不是几乎能确定,结尾一定是火车被拦下来皆大欢喜和谐社会但你就能因此无所谓地随时离场?

或者漠不关心地开始刷twitter难吧吸引人的,就是这个过程幕后团队调动了一切手段,不停地更新着动态告诉观众事情有多严重,谁打算怎么做,谁不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又为什么那样,最后为什么只能怎么样字里行间都是戏,但都不是靠纯说做出来的戏这并不完全因为故事本身是取材于真实事件,所以就一定要按照即时的感觉这么来拍有大量不同的电影来自于真实,最终成品效果来自于主创的角度911这件事,有《93航班》,也有《世贸大厦》团队把火车出轨的严重性调到了更高的级别,毒气车厢变多,穿越地区变繁华又花了很多时间去确定怎么拍摄一辆火车的速度感,和质量感真实和戏剧效果之间要取一条平衡线毕竟说白了,虽然火车穿城过镇,动作却是很单一的,就是一昧的跑各条线上人物所处的环境基本也没有变化,可以看做是室内剧的格局怎么让观众不会看着看着就烦了,需要过硬本领去让他们目不暇接大量的航拍,大量的远近速度镜头,还有几乎看不出是否有电脑特技的关键场面对话中要让铁路系统的专业术语不至于让观众闹懵,又要生出带着距离的敬佩强调紧张的音乐,强调临场的音效托尼斯科特确定了这些然后在余下的空间,静下心拍他爱拍的传统美式英雄普通的人对抗巨大的机器,普通的人对抗物理规则普通的人,带着各自的麻烦上路,然后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做出自己也害怕后悔的决定,最终成为英雄高高在上的老板和主管们,想的都是饭碗和股价的问题在各部门工作的铁路员工们,反而带着各自认真的态度,彼此信任一起解决问题电视机前的看客,确实也真正在为这个事件担心该讽刺的讽刺,该突出的突出人物线的戏剧点达到高潮时,也无非是丹泽尔华盛顿淡淡地说“你早开除我了,我早接到了让我强制退休的信了”一场英雄事件,改变不了世界,就是在惊心动魄里给人一点真实的情绪让观众接受到主旋律的价值时,也记住主旋律的态度

 3 ) 把小题大做演绎的毫无痕迹

前天去影院,在《危情时速》和《猫头鹰王国》之间抉择了两分钟之久,最后还是觉得支持大叔。

可能是本人学的专业和铁路有关吧,这片子刚开始调度中心那段,真的很激动,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美国铁路行业的科技投入不是很多,以至于旁边的哥们不停的问我为什么他们的铁路上方没有电线,Orz。

铁路管理混乱而且大部分线路是单线运营,片中所提到的“侧线”应该就是避免两躺列车碰撞而铺设的类似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区”的东东。

由此看出,美国的交通结构是很极端的,这种极端也造就了美国这种独特的铁路模式只存在货运(或绝大部分是货运)。

我想到了至今还运行在中国东部省市的NJ5。

以美国的科技水平,把一个人送上时速70英里的火车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编剧却选择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方案,一辆机车挂在后面加反推力,这在现实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呼啸而过的音响效果还是让我紧张不已,不得不说,在剪辑上,这是一部上乘之作。

片中大量的温馨对白是看点之一,两个男人在那么紧张的时候,还在聊关于爱情和亲情的话题,让本片更显温情。

尤其是大叔在谈到两个女儿在美国下层酒吧当服务员的时候,大叔始终都觉得很自豪,正是这种底层蓝领工人的朴实打动了银幕前的观众。

给此片定位成灾难片有点过。

这是一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没有《盗梦空间》的玄机,没有《2012》的特效,甚至剧情单一到一句话就能概括,但我还是把评价加到了力荐,影迷们需要这样的电影,看一遍就能看懂的,商业气息不是很浓厚的,就够了……

 4 ) 必须要打五颗星

盗梦之后,垃圾片横行。

终于有一部像样的电影出现了。

虽然是传统的美国英雄式情节,虽然不如上个世纪的生死时速,但至少让我回到了久违的电影世界。

五颗星,必须的!

 5 ) Come on, Baby. You can do it.

没有复杂的剧情和深刻的思考可挖掘。

对于灾难片爱好者来说,本片的各种视觉冲击带给人神经的紧张感足矣值得一看,尤其是在电影院,在will冒险链接两个列车时,由于高速行驶的列车在碰撞时的冲击,他突然翻到不见,电影院里所有人同时深深吸了口凉气,那么一致,很奇妙的代入感。

有点感受。

当Frank和Will在充当英雄去拦截失控列车,危险环生的是时刻下。

他们的家人是怎样的态度呢?

Will的妻子说,come on, baby. You can do it. Frank的女儿们在为老爸揪心时也说,You can do it。

我想要是换在中国,恐怕家人的反应肯定是,你赶紧给我回来,你个傻*。

如果失败,家人可能会说,It's fine, you have tried your best.难保我们周围的声音却是,说了不让你做你还去,你看看不行吧,下次千万别做啦好吧,我们的冒险精神从小就被早早扼杀了。

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再次得到了深深地发扬光大。

看得我都麻木了

 6 ) 如果本片内容发生在中国……

山东火车相撞事故调查:三次机会本可避免惨祸作者:南方周末综合报道 柴会群 丁补之  一段启用一个半月的临时铁路,因种种原因被修成S形。

行经此段的列车限速一月内竟数次更改,事发前数天内济南铁路局曾发文限速,又迅速取消限速。

潜伏巨大危险的临时铁路,儿戏般的调度管理,层层的疏忽与失职,最终导致了中国铁路史上最重大惨祸之一的发生。

  4月28日凌晨4时48分,山东胶济铁路王村段,时速131公里/小时的北京—青岛T195次列车,第9至17号车厢突然脱轨,侵入了并行的另一条铁轨,和正常运行的对开5034次列车相撞,致使71人死亡,416人受伤。

  现已证实,事发线路是一条呈“S”形的临时线路,而超速被认为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但业内人士质疑,在已经基本实现自动控制的特快列车身上,为什么发生“超速”行驶这样颇为低级的错误?

  种种不易理解的现象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疑团?

它们与此次事故究竟有无关系?

  三次机会未能抓住  新华社报道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说,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事发列车严重超速,在限速每小时80公里的路段,实际时速达到每小时131公里,“4·28”胶济铁路特大交通事故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王君说,这充分暴露了一些铁路运营企业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到位、责任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严重问题;反映了基层安全意识薄弱,现场管理存在严重漏洞。

  问题在于,列车本应被限制80公里/小时,何以跑出131公里/小时的速度?

人们通常易理解为列车司机的疏漏所致,然而调查证明背后原因极为复杂,在众多应负责任的环节中,司机因素或为最不重要的一环。

  据新华社报道,事故调查组公布,济南铁路局在事件中暴露出了两点突出问题:一是用文件代替限速调度命令,二是漏发临时限速命令。

该局局长和党组书记被就地免职。

  和上述寥寥两句的结论不同,4月29日,铁道部一份内部通报,详细罗列了事实经过,并点出了相关责任各方。

从通报中或可以看出,本有至少三次机会避免灾祸发生,然而,相关人员的失职,却使得机会一次次错失。

  4月28日事故发生之日,恰恰为胶济铁路线因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第一天。

新华社报道称,4月23日,济南局印发154号文件《关于实行胶济线施工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定于4天后的4月28日0时开始执行。

这份文件要求事故发生地段限速80公里/小时。

  不过,4月29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称:济南局如此重要的文件,只是在局网上发布,对外局及相关单位以普通信件的方式传递,而且把北京机务段作为了抄送单位。

新任济南铁路局局长耿志修29日坦承,“济南局对施工文件、调度命令管理混乱,用文件代替临时限速命令极不严肃。

”  据了解,在铁路运行中,惟一对车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调度命令。

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收到154号文,只要济南铁路局及时发布限速调度命令,悲剧仍可避免。

  通常的做法是,济南铁路局发出限速调度命令,T195所属的北京机务段接到后,会将相关限速数据纳入IC卡片,然后插入列车上的“黑匣子”(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这样便会由列车自动控速,若司机因为疏忽等原因未执行限速命令,列车将会自动制动减速或停车。

  然而,新华社报道透露,在154号文下发三天之后,即4月26日,济南局却又发布4158号调度命令,要求取消多处限速,其中正包括王村至周村东间便线(事故发生地)的限速命令。

  “文件传递及调度命令传递混乱,给事故发生埋下了极大隐患。

危险步步紧逼,但错误仍在继续……”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中如此感叹。

  济南局何以出尔反尔,在发文限速之后又以调度命令形式取消限速,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据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分析,其中原因可能在于,胶济线在多处施工的同时,还要力图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营。

  “总运行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在某些地方限速,必定意味着需要在另一些地方提速。

”这位专家说。

  据悉,T195行至王村出事路段时,时间为4时38分,而按调整后的运行图,4时19分就应该到王村下面的淄博站了。

也就是说,要想保证大致正常时间抵达青岛,火车必须提速,只不过是在哪提速的问题。

  4月28日午夜1时多,机会再次来临。

路过王村的2245次列车发现,现场临时限速标志(80)和运行监控器数据(不限)不符,随即向济南局反映。

后者在4时2分补发出4444号调度命令:在k293+780至k290+784之间,限速80公里/小时。

  按照常规,此调度命令通知到铁路站点,然后由值班人员用无线对讲机通知司机。

两者的通话会被录音,并记入列车“黑匣子”。

  但致命的是,据新华社报道透露,这个序列为4444号的命令,却被车站值班人员漏发。

而王村站值班员对最新临时限速命令未与T195次司机进行确认,也未认真执行车机联控。

T195次列车司机最终没有收到这条救命令。

  此时只剩下最后一条防线:依靠T195司机的肉眼观察发现80公里/小时限速牌,然后对列车限速。

但事实证明,最后的救命稻草是如此脆弱。

凌晨四点半正值司机最为疲惫之时,他显然没有注意到一闪而过的限速牌。

  根据“新华视点”报道,“机车乘务员没有认真瞭望,失去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时机”。

  就这样,众多机会均被不可思议地一一错失,最终晚点的T195次列车如同一匹脱缰的烈马,飙出了131公里/小时的速度,迅速倾覆。

  颇令人不解的是,事故发生后,临时线路处的限速指示牌由“80”字样改为了“45”。

来源:南方周末

 7 ) 让人想起好莱坞所有的好

《危情时速》最牛的地方在于,即使早有预料这是一道传统美国平民个人英雄大餐,即使看过老套的故事梗概跑到电影院去,观众也照样能度过紧张刺激的一个多小时,发现自己揪心了、笑了、甜蜜了、哭了、叹气了、鼓掌了。

任何类型电影做到极致,都是一部好电影,这来自于扎实的电影基本功。

  黑白配,海陆空杂锦双拼,多线叙事,快节奏,高速度。

这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电影,虽然用的是火车这种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可故事仍然充满了现代感。

经济危机之下,面临退休却遭遇减薪的蓝领工人、错误判断的公司高层、资深老员工的价值感和荣耀感,这些都是美国当下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完美的剪切、多线叙述的并行、节奏感的控制等技术之外,这些好看的众生相和真情感,才是让观众为之欢呼和流泪的真正原因。

  火车划过了美丽的丛林、美丽的小镇,仿佛划过了好莱坞镀金一般的电影时代。

《危情时速》这个烂俗名字,让人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的众多气场盛大的电影。

虽然电影和《生死时速》不乏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

《危情时速》充满细节上的小新鲜,比如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资深火车司机,说到女儿在“辣妹餐厅”工作时的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克里斯·佩恩是一个合格的男花瓶,负责任地展示着英俊的脸,他叙述和妻子的家庭纠纷,就像讲述1000个类似的美国家庭的纠纷。

这就是他的能耐,导演没看错,他选择了一张近乎完美的好莱坞面孔。

  如此老套的故事能讲成这样实属不易。

当然电影绝非尽善尽美,漏洞也有不少。

连我这个普通文科女都可以想到,上火车头的办法有很多。

但最后的选择不由得我大吃一惊,也实在太弱,有点事到临头泄气了的感觉。

至于最后的欢呼,不由得人不生出一股人到黄昏、气到盛时思悲凉的感觉。

  无论如何,11月份让人昏昏欲睡的院线中,《危情时速》至少抓人心一把。

它让人想起了好莱坞所有的好: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善于讲故事,颂扬和贬低一目了然,时间精确地被得到控制。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至于让人太失望。

啊,这是屡屡虚晃一枪的国产电影多么缺乏的品质。

 8 ) 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成功典范

我不止一次的说我不懂电影专业,想写影评是因为与心共鸣。

危情时速这部电影赚走了我的眼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被感动了。

电影中有二次工人的违规操作、有指挥系统的官僚、有为了减少金钱损失的不负责任、有措施的不切实际;有牺牲、有不被理解;当然更有且重点突出的英雄壮举;最后还有美好的人与事的结局 电影开端没有像众多的灾难片那样平铺大量和谐温馨画面用来与后面的爆发对比呼应。

而是一上来就是第一次违规操作!

用看似漫不经心的手法轻点出事故发生,是一个火车司机违规在火车行进时擅自离开火车,在同事拼命要求回到车上、不能空车行驶时,仍然自信(固执更贴切)下车扳道岔,火车成为初期好像是“滑行车”的事故,开始火车只有15迈,都认为可以追上重新控制它,但事与愿违。

从而一步步演变成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灾难。

此时的调度室并没有认真核对事情,也认为是滑行车,喝着咖啡、聊着天,让铁路维护人去扳道岔,引导火车进入侧轨,当这个人告诉调度室没看见火车,应该已经过去了,才意识到这有可能不是滑行车,才开始找司机核对情况和火车货运内容,才知道这是一列栽有危险爆炸品、30节、有动力火车,时速已达80迈。

向上汇报遇到的是心疼钱的头。

与此同时,一名资深司机开着火车头迎向777列车,以期通过减速缓冲让列车慢下来,给其它人创造条件重新上车,但车毁人亡,还被上面说是逞英雄(第一次泪,实在为他不平,人的良心何在?

)。

第二个违规是1206货车(丹泽尔开的火车)被不服指导的新司机(佩恩饰)多挂了五节车厢,使得要求火车离开与事故车相撞的同一条铁轨上时,因火车挂载太长本该能够进入侧轨而不能,导致尾部与事故火车相撞,险些脱轨。

也正是这第二个违规也教育了第一天上班的新司机,使他对丹泽尔这个老司机的指导多了信任。

与事故车相遇后丹泽尔看到了那列火车尾部挂车没有关闭,有与之相接的可能。

他提出反方向用力让火车减速,遭到上峰否定,否定的言辞好熟悉:我开除你!

对所有支持这个方案的人都是:我开除你!

此时我再次流泪,不是感动是共鸣的伤心,与我的上峰是如此相像,遇事总是:你要承担责任!

我撤了你!

好像应该有一丝安慰:这是上司们的通病吧?

大家在积极解决问题时候,你们只会咆哮着撤职查办,伤心自怜的泪。

丹泽尔笑着轻蔑地回答:你已经开除我了,我只剩一个月就要提前退休了。

上峰又对佩恩说:我开除你!

佩恩回答:真遗憾,我刚爱上这个工作。

1206火车在这问答间依然高速追赶着事故车,催泪更浓。

这里有很多桥段相当感人,佩恩问:如果火车真的脱轨,我们呢?

丹泽尔平静的说:那就再多一个事故。

说实话,这样的员工这样的举动身边也不少,上峰们你们看得到吗?

有好的结果你就看到了,不成功则付之东流,我好像不是一个观影者,好像身临其境的当事人,渴望......无数的渴望出现懂人心的上峰。

后面险象环生,最终是制服了脱缰野马。

结局是美好的,最美好的是上峰终于是明白的上峰,那个高喊着开除你的人被撤职,有功之臣都有提拔和奖励,包括那个受伤的勇敢工人,旁白:他还活着,还在工作岗位上,这“淡淡”一语,比别人的奖励还催泪,努力过的人都值得尊重和纪念。

一个真是事件能够写的如此生动接地气,感人至深,值得借鉴。

 9 ) Tony Scott的遗作

真没想到这会是Tony Scott的遗作,往后这种“主旋律”电影可是越来越少了。

尽管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但是导演一贯的风格依然鲜明可见,凌厉的剪辑,不断闪回穿插的情节,很容易就让观众投入到紧张刺激的剧情中,这一部的节奏尤其紧凑,某些段落甚至让人喘不过气来,比如最后男主人公奋力连接两节车厢的惊险场面等。

跟所有的灾难/营救类型片一样,总是最后一刻迎来欢天喜地的大团圆结局。

这似乎算不上是什么诱人的悬念,尽管也是改编自真实事件。

在如此高速运转的剧情下,人物塑造平面化难以避免,不过能让观众在一个半小时里领略到如此惊险的体验,绝对是值回票价了,相信导演在天之灵也倍感欣慰。

 10 ) 不可阻挡

Unstoppable是一语双关:一、失控的列车不可阻挡;二、阻挡失控列车的决心和努力不可阻挡。

这就是片名好的地方,可惜被中文译名《危情时速》糟蹋了,这和当年国内将Top Gun译为“最好的枪”,香港人将唐璜译为“这个男人有点色”、将Shawshanck's Redemption译为”刺激1995“有的一拼。

Unstoppable是我最近看的一部好片。

它生动地演绎了“漫长的人生不过是几个瞬间”这个主题。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一念之差,就是一瞬间的穿越,使得我的渺小与他的伟大之间隔了一条红海。

当我看到最初10分钟铺垫时,我的预感是导演会把我们引向经典的道德困境:trolley problem,在失控列车杀死N个无辜者与1个无辜者之间抉择。

功利主义、定言命令……一下冒了出来。

虽然,这个困境不全是trolley problem,但列车公司运营副总与运营主管的对话多少反映了相似的价值冲突:首要目标是减少经济损失还是人员损失……最后这个冲突怎么解决的呢?

不靠无谓的争议,靠行动,只有行动、行动、迫切地行动!

因为对Tony Scott的《地铁惊魂》感到失望(结局太容易),所以曾犹豫了一下去不去看这片子,不过最终对Tony Scott的评价是Two Thumbs Up!当火车出现在电影中,她通常代表自由意志,而铁轨就寓意着既定的命运。

电影Trainspotting和歌曲Runaway Train都算是表达这个意象的典范……无论何时,当你再见火车时,你都会想到不可阻挡!

《危情时速》短评

像《危情时速》这样的主旋律电影,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强大而精密的商业包装下来诠释人定胜天这样传统的对抗灾难主题的。这个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制作能力上的,让一个平时充当社会底层基石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成为撬动地球的杠杆支点,由此来传达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性主题。

8分钟前
  • 许侠客
  • 力荐

幸亏看了豆瓣评论,没有错过这么个激情澎湃,让人紧张刺激但片名很挫的电影。不过拷了同事一个很烂的版本,字幕一直滞后,最后滞后了232s= =###画面断续。如果是个更好的版本的话肯定看得更爽。不过影片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竟然那么简单,早干嘛去了,一开始就该跳车啊喂!该接的电话一定要接别赌气。

13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还行

这是人家老美的看家绝活

17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挺激动人心的电影 不过我是烦透了好莱坞电影里面的众志成城和所有人万人空巷去鼓掌 去击掌 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干啊 ~~ 觉得剧情不合理 追上火车了不去车头 还在那里瞎刹车 请问有什么用 能追车早干嘛去了 弄个直升飞机下得色 老婆抱着孩子哭着和他抱在一起更加令人无语

20分钟前
  • Fallcon
  • 还行

紧张到喘不过气来,气氛营造得很棒

23分钟前
  • 流浪忧伤
  • 力荐

【B+】节奏,节奏,一切关乎于节奏!作为好莱坞体制下的套路大片,一切元素都被调控到了最精准的状态,没有差错。航拍、车载、甚至是置于铁轨下的摄影机,一切强化速度与力量感的镜头设计都被安排到了电影里,外加托尼·斯科特华丽顺畅的剪切,简直是好莱坞类型片的某种极致:电影本身没有任何惊喜,但换个导演来拍也做不到更好。这方面托尼·斯科特真不比他哥哥差,但有一说一,全程旋转运动拍摄的对话戏我是真的看烦了,这也太蠢了。

26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时速系列···

31分钟前
  • Leeyone.H
  • 还行

咱们工人有力量,可是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派飞车追火车头去刹车,也不至于人员伤亡了啊……

36分钟前
  • Mumu
  • 还行

.

40分钟前
  • 孙此方
  • 推荐

Tony Scott太牛了,这么简单的题材被拍得扣人心弦紧张刺激,有让你飙泪的泪点,几乎没有尿点,拜服啊。

42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好莱坞类型片流水线上的优质产品;托尼·斯科特的影片娱乐性一向出色,前提是给他一个足够精彩的故事,而本片的题材恰好能够最大化发挥其快速凌厉影像的优点,尤其突发新闻画面的搭配运用更增加了其真实感。

4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惊心动魄。很讨厌耗子屎坏了一锅粥的人物设定。这个人物角色我就不会给高分。而且早就能看到肯定是HE结局,也是观影多年无法再带来新鲜感分不高的原因。总评:是会【开2.0倍速+不会看第二遍】的剧。

47分钟前
  • _美邵女战士_
  • 较差

团购的票看得都觉得不值得,电影院也就那么几个人,和最近看的华尔街一样让人觉得没有新意,要不是花钱在电影院看,就直接叉掉了。

52分钟前
  • 揪揪鱼
  • 较差

故作刺激

53分钟前
  • 昨夜o0O``
  • 很差

味同嚼蜡,英雄往往是平凡的人物,最让人感动的也是那些平凡的人。可是,电影所诠释的价值并没有摆脱俗套的阴霾,给人一种想让你哭却拼命得打你的脸,难道我们要像孩子一样是被打哭的么?

54分钟前
  • 洒脱
  • 较差

铁胆火车侠

58分钟前
  • Earl Mists
  • 推荐

紧张惊险的好片!

1小时前
  • siji小猪头moli
  • 力荐

2023年2月3日晚,美国俄亥俄州一列火车脱轨并引发火灾,各车厢分别装载苯、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二丙二醇、丙烯乙二醇、丙烯酸乙基己酯、二甘醇、异丁烯、丙烯酸丁酯。

1小时前
  • Xiao鬼
  • 较差

情节紧凑,属于《生死时速》那样的类型片。里边有个细节:男主角的两个女儿在Hooters打工,这家连锁餐厅是美国蓝领工人的聚集地,里边女服务员都穿得很少且很正。北京也有分店,在工体的红墙1号二层,只不过到了中国竟摇身一变成了人均价位100多的“高消费”餐厅,真是讽刺。

1小时前
  • 头发乱了
  • 还行

太棒了!!!

1小时前
  • 囧河豚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