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主演:马跃,苗圃,马精武,马少骅,陆剑民,金士杰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贞观之治》剧照

贞观之治 剧照 NO.1贞观之治 剧照 NO.2贞观之治 剧照 NO.3贞观之治 剧照 NO.4贞观之治 剧照 NO.5贞观之治 剧照 NO.6贞观之治 剧照 NO.13贞观之治 剧照 NO.14贞观之治 剧照 NO.15贞观之治 剧照 NO.16贞观之治 剧照 NO.17贞观之治 剧照 NO.18贞观之治 剧照 NO.19贞观之治 剧照 NO.20

《贞观之治》剧情介绍

贞观之治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 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 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 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适婚女郎这个孩子很邪恶Prince的王子魔轮校花的泳装派对告別往事浩九的爱情这个美好的世界咖啡时光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西伯利亚玻璃屋军中恶灵粉红色高跟鞋蓝色茉莉暗夜良人谋杀干预组2荒野第二季致命录像带94富滇风云在某人受伤害之前双螺旋第一季转生贤者的异世界生活~获得第二职业,并成为世界最强~虫奉行劫机昨昔蠼螋远方机密行动S·A特优生

《贞观之治》长篇影评

 1 ) 从《贞观之治》看领导力

好的影视剧,像数学模型一样,提供了模仿和运用的范本。

对国家而言,皇朝制度不是最能发挥生产力的制度,但对个人而言,以个人为中心的制度,却是最能发挥个人影响力、形成团队战斗力的制度。

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借用这个工具。

唐太宗把这种制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其实在当今实际社会中,无论企业还是政府,不也处处是这个制度的内核吗?

 2 ) 最好的唐朝历史剧,如果不删减,可以媲美汉武大帝

一部难得的历史好剧,虽然有所删减,但是掩饰不了其光芒,爱好历史的人必准,可以当纪录片来看,个人认为是描述唐王朝的最好的一部电视剧,在与其符合历史,马跃的演技堪称最符合历史中的李世民,而不是肥皂剧中的耍帅,剧中的配乐也不错,看了本剧,可以学习历史,对比贞观长歌,这个贞观之治才是历史正剧,贞观长歌过于华丽,剧情拖沓,剧中还有安康的恋爱戏,妥妥的演成了清宫剧.

 3 ) 梦回大唐

读完《贞观之治》后我渐渐懂得很多人梦回大唐的渴望,那是一片遥不可及的乐土,令人遐想,我渴望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更渴望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那是一个完美无法复制的国度,令人回味和仰望。

    “济世安民,隆于尧舜”——唐太宗李世民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个人才,他是第一位响应太原起义的人,并且能清楚地看清当下的局势,极力劝诫李渊无效的情况下,堂堂男儿夜里在军帐中泣不成声,从这点我们可以清楚第看到李世民忧国忧民的苦心。

作为封建时代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拥有着世上至高的权利。

他完全可以如很多封建帝王一样,傲视群雄不可一世地居高堂之上,让所有人诚惶诚恐地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然而,李世民却坚守民贵君轻的思想,用宽广的胸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贞观长歌,留下了显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为后代万世景仰。

他没有像汉武帝那样穷兵黩武,也没有像隋炀帝那样刚愎自用。

他用文治管理国家、用纳谏完善自我,实现了君臣和谐、民风淳朴的贞观气象。

治国之道值得当今的统治者们去学习和借鉴。

    “帝王人镜,千秋金鉴”——一代名相魏征    在我的眼中,他是佐成贞观之治的大唐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敢言直谏之臣的代表,是传统政治文化中谏诤的坐标。

他的话,直白有用。

身为太宗的人镜,在死之前,仍惦记着的是大唐,为了国家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觉得魏征进谏,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

他对唐太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观点鲜明,文辞犀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而且他谏技高超,道理阐述地清晰且透彻。

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屡谏屡胜,唐太宗对他言听计从。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能让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对一个部下如此地倚重、倾心,就是放在今天这样的开明社会也屈指难数。

    “煌煌彤管,千载遗芳”——长孙皇后    或许很多人仅仅把赞许的眼光投在二十四功臣和唐太宗身上,然而,却有一个人,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她是观音婢,即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13岁嫁李世民。

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

李世民即位数天即册封为皇后。

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长孙皇后一直默默地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她始终以史为鉴做着一个皇后,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女人的本职工作,不越雷池半步,不争风吃醋,生性节俭,只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贤内助,为开明的贞观风竖起一面良好的旗帜。

我们后人只是遗憾她走的太早了,从与太宗破釜沉舟的玄武门之变到辉煌的贞观之治才走过十个年头。

那位“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的姑娘已经化蝶远去。

在她死时,李世民哭了,我也哭了。

    《贞观之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封建帝国时代,一位政绩辉耀的明君,一群勇于犯颜直谏的忠臣。

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一位母仪天下的贤后,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

 4 ) 【原创】贞观纪念歌

别鹤(方源野) 2017-12 撰 以《贞观纪念歌》为书评(歌词仿《国父纪念歌》,歌曲待定)太宗皇帝,文武合一,仗剑废墟起。

荡平了百傀,扫灭了十狄,扭转了旷世陵夷。

炎黄子孙,再造天地,晋宋齐梁陈隋,慰四百载乱离!

塞外突厥,漠北铁勒,雪耻如卷席。

讨高昌吐谷,伐龟兹焉耆,重光了汉图西域。

南震吐蕃,东溃高丽,唐刀天竺再击,四海八荒如砥!

十八学士,二十四勋,凌烟齐努力。

礼运大同篇,又路不拾遗,奔涌出唐诗唐律。

华夏至此,冠冕亚欧,贞观千秋寰宇,同胞万世奋起!

(引用请完整注明)延伸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民族英雄、百世师导、千古一帝、万邦北辰 我心中前五位的中华帝王华夏千古民族英雄—古今中外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160条民族底线不可挑战—回击抹黑贞观的十大谣言李世民回忆录——贞观之魂个人公众号扫码关注:

网友制作的视频推荐:【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大唐开国1400年祭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5 ) “建成”只是伊始,“世民”终有天下

秦王,我喜欢称世民为秦王。

为何?

秦王,囊括了中国史学界最有成就、最有意义的两位皇帝:秦始皇和唐太宗嬴政在未称帝、未成就开天辟地一番事业之前,叫秦王;李世民在南征北战,成就“武功”的时候,叫秦王。

这难道是巧合?

不,我不相信。

但或许,我不得不相信。

上苍赐予了秦王二字最非凡的意义:功盖三皇,名过五帝。

神农、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亦或是夏禹、商汤、周武,都离我们太远。

他们在历史中湮灭,只有在青铜器、甲骨文上留下种种惹人深思的文字。

但是秦皇和唐宗呢,他们均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

我们或许确实不能责备秦始皇,他是中华封建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借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他偏离了航向,最终被当作“暴君”之时,也只能说后人无识人之慧了。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但另一位秦王,李世民,绝对是幸运的。

出身贵族阀阅,从小飞鹰走马,身手矫健;隋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竞起;父亲李渊,高瞻远瞩;母亲窦氏,女中巾帼,“恨不为一男子,不可为舅报仇”;妻长孙氏,知书循礼,聪敏睿智;连襟长孙、柴绍、窦诞,各个敢作敢当,英雄豪杰;妹,湖阳公主,虽为女子,志胜男儿;自身,亲历隋末乱世,历经磨难,南征北讨,一马当先,晋阳起兵,英敏果断,行走江湖,网罗人才,房谋杜断,皆入彀中。

实为天时、地利、人和。

似乎父亲李渊更器重这个儿子,母亲窦氏自不用说。

当这第二个男孩出生在陕西武功县的别馆之时,就注定了唐王朝因他而生。

李渊可能并未意识到,“建成”这个名字不应该给第一个儿子。

按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是要“济世安民”的。

可偏偏给了秦王,却只告诉隐太子:你只能看到唐王朝的“建成”,“济世安民”就给你的兄弟吧。

于是,太平天子,李建成是坐不起了。

对于玄武门兵变,弑兄杀父当然有悖伦理,但我们应该理解:皇家无亲情。

权谋、机变、暗战,就是皇家的政治。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皇室成员都是伯夷叔齐,我们不能逼秦王饿死在首阳山,用时新的一句话: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秦王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血性。

他不是建成元吉之流,刻意讨好父亲的嫔妃,让她们打小报告,不做一些小人之事。

我想,这样的人当皇帝,估计也会有更多阴暗面。

秦王,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儿,他要的是真真实实的大战,即使是恶战、持久战。

他不是当细作、当斥候的料,但他是当光明正大太平天子的料。

无论是天策府幕僚,还是后来的贞观朝臣,都在这位光明正大的男儿引导下,开一代明治先河。

直谏、绝不营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秦王、太宗、世民,真的把臣当作了诤友。

而且只有他可以把君臣的友谊看作战场的同袍之情,甚于手足。

在战场上,他为窦建德披衣;在朝殿上,他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李靖俯首。

他就是他!

太平天子!

也许,王知远的确知远,也许真的不怕死,也许的确会察言观色,也许会是信口开河,可他的预言毕竟应验了:秦王是太平天子!

仰天大笑!!!!

如果生命的主角并不是我,这一生也许匆匆走过也不会去想太多;如果逆耳的忠言是为了我,哪怕你说的是我的错,我也不要你沉默;如果混乱和纷争会演成祸,除非不能解脱,我最爱是平和。

秦王,太宗,天可汗,太平太子——世民似乎享尽了世间的一切荣耀,但他告诉我,他需要的只是昭陵里的安寝,和他的妻子长孙、他的诤友,相伴永生!

当我们追溯时间的河流,与先秦隋唐宋元的智者们相遇。

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或蔡侯纸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但他们都是历史,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隐逸者,都是灵魂的洗礼。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看我将怎么做;看这锦绣山河,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

这不得不是我们的心声

 6 ) 最爱的史剧

反复刷了多遍 一句喜欢已经不能概括最喜欢初唐的故事 有传奇有英雄 能人辈出 仿佛一段时代潮流中的神话 我承认我在其中寄托了太多的主观感情 但这也是因为它太过优秀 万朝来贺 何其盛景贞观时期寄托了我对古代的所有美好想象 那个朝代、那段历史 让人惊艳、向往然而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那么多 这部作品却是唯一能拍出初唐风貌的 诚然它的不足也很明显 戏剧冲突不够 导致好多观众看不进去 但作为一个唐朝迷 它就像献给我们的狂欢 如果你也喜欢那段历史 你会认同我的

 7 ) 编剧埋下的礼学彩蛋

这纯粹属于一个恶趣味的游戏。

不过自从我决定这辈子尽量少看剧以后,时间精力都节省了很多,可以慢慢来玩这个粉丝游戏了。

一个一个挖彩蛋也比较复杂,不过不挖的话,怎么体现这部剧集所谓考证精审有来历的特色内?

老实说,我个人看剧的恶趣味就是挖彩蛋,对紧张的情节和戏剧冲突什么的兴趣没有那么高涨,因此特别厌恶TVB那种古装为皮现代为芯的剧以及大陆效颦版。

以及我的礼学知识基本上还是建立在《仪礼》为主,历代通礼不是太熟,这部剧体现的礼学彩蛋,大概用贞观礼吧。

不过先搭个框架,以后慢慢找文献对就是了。

礼学方面的彩蛋就用五礼体系吧:吉礼(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禖等)、凶礼(丧服、丧制)宾礼(朝、聘、士相见等)军礼(告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大傩等)嘉礼(登基、册命、策拜、朝贺、纳后妃、士人冠礼婚礼、饮酒等)。

E44,魏征去世和丧礼。

28’ 以衣招复(即招魂),同时要喊逝者的名字。

29' 设属纩,大敛小敛(好像顺序反了?

先小敛大敛后设属纩了),30‘ 设重的镜头(好赞!

难得居然还原了重的形制!

)朝廷吊唁官员只在头上加麻,腰上加带而冠及衣裳为朝服(基本符合丧服经的“朋友麻”这条记文的原则,nnd我看了太多的朋友或者是代表公家来丧家吊唁还披麻戴孝的,这是朋友不是家属好吗!!!!!

和你们家没有亲属关系穿个毛线的丧服啊?

丧服和弔服是两回事谢谢!

)(新吐槽:为神马魏征这个级别的,太宗还不亲临抚尸?

不合礼啊!

北宋时哲宗还亲临司马光的丧礼呢!

我要再找找证据。

)庭中正堂九阶(对唐代通礼不熟,以后找文献)31’ 吊唁官员上堂致命(《士丧》:“摈者出请入告,主人待于位。

摈者出告须,以宾入。

宾入中庭,北面致命。

)所似误者,居然是由魏夫人和朝廷使者对话,而不是魏征的儿子说话,喂喂他是丧主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内眷和男宾说话的内外不分的违反礼制的行为!

别和我说什么唐人风气开放,魏家好歹也是河北士人呐,和山东士族不能比,但基本的丧制不能不讲吧?

32’ 棺材上用羽毛(翣)装饰(文献待查)32‘ 魏夫人的鞋子穿得……似乎有问题,按理说是斩衰服应该穿菅屦,但看上去明明是麻屦这种齐衰服的配置,好奇怪。

他儿子更不对了,居然穿着靴子!

靴子!!

吉服凶服不要乱穿好吗_(:з」∠)_

 8 ) 唐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唐朝政治强盛,经济繁荣。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2018504284632.html唐太宗李世民当了23年皇帝,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唐朝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更是创造了“贞观之治”。

因此,后人对李世民评价颇高。

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极高,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这种盛况连秦始皇、汉武帝时也没有出现过。

因此,《旧唐书》曾评价李世民是 “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

 9 ) 一个李世民黑的感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李二

(流水账慎入,有很多对历史本身的理解)小时候翻台翻到过这部剧,看了20分钟就换台了,原因是画面黑乎乎的,人物衣服也不怎么好看,马跃的扮相初一看也不像是那个历史书上腰围甚宽的唐太宗。

我个人是非常不喜欢唐太宗的,这是偏见,绝对的偏见。

让我来解释一下,我是明成祖朱棣的粉丝,他自己是李世民的粉丝。

朱棣即位后,很多地方都学的李世民,比如李世民写了”帝范“,他就写了”圣学心法“,他老婆徐皇后也像长孙写”女训“一样写了”内训“,两个人都篡改了史书,都时不时打点仗,都重用了对方阵营里愿意归顺的大臣(朱棣:三杨,夏元吉;李二:魏征等),在位期间也都一片升平,甚至他们的儿子也都造反。。。

然后我愤怒的地方就来了:为什么这两个人历史上的名声就差那么多呢?

你要说朱棣残暴杀建文大臣,可那都是死不投降的啊,再说李世民不也杀了李大李四一家连孩子也不放过么?

朱棣好歹没杀建文一家。

我好像写朱棣写太多了orz,重回正题。

这几年新拍的历史正剧越来越少,于是剧荒的我把目光重新投回了唐朝剧。

我首先去看的是”贞观长歌“,原因有二:一是据说有宝国叔,二是糖果强在”郑和下西洋“里演过朱棣,被诟病简直是”贞观长歌“集体穿越。

这部剧我跳着看了一个小时,最后得出结论:一部纯粹的烂片。

唐国强演出了一般人心目中伟光正的太宗,在我这种李二黑看来简直是要吐得不行了,而且演得和他演朱棣一样,一点层次感都没有。

对于这种事实上有争议的帝王,简单处理成伟光正的英雄样板只会让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觉得历史人物本身受到了侮辱:人家敢干的事情你怎么就不敢演呢,人家努力地粉饰自己你也没必要就只拍这一面啊。

当然编剧的责任要更大一点。

我又想起了这部”贞观之治“,随意挑了一集看。

看了10分钟后,我就感受到了一种”融合感“,怎么说呢,我觉得我能理解李二了,这有我把对朱棣的深刻剖析运用到看剧中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马跃的表演真是绝了。

他的每个眼神都非常经得起琢磨,身体语言也没话说,一撇稍翘的小胡子可爱得很,这已经不是演李二了,真的是李二附体!

后来看他的采访,他说李二身上的压力和痛苦也把他压得不行,可见演员的修养!

他演出了李二身上的锐意进取,坚毅果敢,也演出了李二身上文艺青年多愁善感(大雾)的一面。

好演员要归功于好编剧。

编剧非常坏(?

)地吐槽了一把,很多时候我看一个场面的时候吐槽,紧接着我的吐槽就被剧里人物说出来了:)比如长孙后劝无忌不当右仆射,我吐槽:真是个装逼犯,下一秒无忌就吐槽他妹妹:你也太在乎名声了。

还有一个大臣拦着不让李二去打猎,我吐槽:这就是沽名钓誉,和宋朝那帮御史没区别啊,过了几分钟无忌和房玄龄也开始吐槽此人实则阿谀奉承纯粹为了博名声了。。。

这种不把观众当白痴的行为值得点赞。

剧里面一大亮点是李二的“兰亭集序”骨灰粉属性,把一个帝王人性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会心一笑。

还有就是李二毁魏征碑的剧情,这个让我们这种李二黑为之津津乐道的剧情拍出来了真是让人感觉诚意满满,也让人物形象变得复杂而立体,表现了不少人都有的“自己立牌坊却不让别人立牌坊“的心理。

剧情基本上是按照资治通鉴的描述写的,较为真实。

整部剧节奏虽然慢,但是时不时的小亮点就像嚼新鲜胡椒粒一样过瘾,可惜这种文艺范注定略显曲高和寡。

当然缺陷总是存在的。

最不能让我理解的是房玄龄”夫人吃醋“的故事被安到了魏征身上。

虽然魏征是此剧的重点,可房玄龄戏份也不小啊,至于么。。。

对白设计有些过于白话,有种语文书上古文的译文的感觉,当然这个好不好也见仁见智。

大部分配角算得上精彩,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都不错,最重头的魏征身上有种谜一样的喜剧色彩,让我略无语,不过看剧嘛,不要求和历史一致。

苗圃的长孙后算是不过不失吧,不过她和马跃叔演戏的时候总有种相形见绌的感觉。

结尾的时候我哭得很厉害,李世民在晚年真是比朱棣苦很多。

其实编剧可以把他后期炼丹的史实在这里插进来的(虽然因果关系略颠倒),来表现他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以前我总是骂他自作自受,可现在我却只想骂上天没有多给他十年。

十年可以让李治变得成熟,让大唐的未来在他眼中更加明朗,让他挽回之前的一切,而没有这十年的李二只能在忧虑中离开人世。

李二的家事的确是一团乱麻,那是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仁慈的吧。

朱棣的狠和冷静让他早早地坚持力挺又限制他不那么喜欢的太子,中后期极力压制像他的高煦和他最喜欢的高燧,对着儿子们用尽政治家的手腕。

同样是儿子们的坏榜样,李二对儿子们不加掩饰的爱和容忍却毁了他们。

看完这部剧的我不再厌恶李世民,也没有成为他的粉丝。

我感谢这样一部把他的功过都以史家之笔公正地描绘出来的剧,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他。

可能是因为我现在处于的人生阶段的缘故,我体会到了他身上承受的一切,更为自己面对压力时的能力而感到羞愧。

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李世民。

 10 ) 三月三,修禊日,聊一聊这部剧对于《兰亭序》结局的改编

想说说电视剧《贞观之治》对于“萧翼赚兰亭”这个故事的改编。

萧翼为唐太宗取得《兰亭序》的故事,被作为聪明伶俐的典范,不断重复在不同的文艺形式里。

名画家巨然有一幅作品就是《萧翼赚兰亭》。

在传统的故事里,萧翼奉了唐太宗的命令,以探讨书法为名接近保存《兰亭序》的辩才和尚,然后以精妙的摹本换出了兰亭序的真本。

得到梦寐以求书帖的唐太宗因而对萧翼加官进爵,好不风光。

在电视里,盗出《兰亭序》的萧翼并没有在事后接受唐太宗的高官厚赐。

辜负了一份坦荡友谊的萧翼回到寺庙,跪在辩才的门前,请求他原谅他的身不由己。

而辩才这样说,“昨天你问我贪与执,我就应该想到。

可是嗔与怒又是佛家弟子所不为。

只是兰亭集序一入帝王家,就再也不是供养了,从此俗世就再也见不到了”。

所谓的“情怀”大概就如这样的改编,把一个加官进爵的风光故事变成对“人”本身的怜悯——想要在俗世里得到名利的欲望和想要珍视命运里曾收获的善意。

这两种愿望像是一座山的两面,永远没有人可以同时得到它们。

所以懊丧,咏叹,又念念不忘。

电视剧,说故事,卖狗血,从来是正道。

可是,当一部电视剧,想要还原史实,甚至想要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标示出也许根本未曾发生的应该发生,是情怀。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然而他又写,“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唐太宗却用一种最愚笨的方式致敬了王羲之的怅惘——他带着《兰亭序》进坟墓了。

唐太宗以帝王的傲慢所掩盖的愚笨,编剧在一个历史上不甚重要,没什么人关心的细节里,弥补了回来。

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别致,正是在这个细节里,可见一斑。

《贞观之治》短评

一般,没有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剧厚重感。

8分钟前
  • 空空
  • 还行

九分高了吧,8.5足够了。战争场面都太潦草,太粗糙,一笔带过。宫殿不够豪华,除了服装,其他都看不出来盛唐景象。

10分钟前
  • 理想蔚藍
  • 推荐

冗长枯燥的电视剧,难得我还看得这么开心。

14分钟前
  • 我的ABC
  • 推荐

对话太白,失之神韵。。不如大秦帝国

18分钟前
  • kozz
  • 还行

忍到玄武门之变后,还是没法忍,为什么这么高分真不理解

21分钟前
  • 簏北
  • 还行

优点不必说了,说说缺点。缺点其一:节奏拖沓,不少桥段令人昏昏欲睡,该抒情时刻意冷处理,该克制时又胡乱煽情;其二:台词太现代口语化,某些台词颠来倒去反复出现,造成有佳章(依托史书)无佳句(编剧笔力有限)的困境。其三:摄影采光有问题,明明是盛世之初,倒弄得和日薄西山的王朝末世般。

26分钟前
  • 草木人
  • 还行

三星半算是比较公正是评分。演员很好,服化道具也很好。灯光可能是为了尽量忠实还原古代室内采光情况,比较昏暗。至于剧本,实在是,一言难尽。。。玄武门之变,草原十八部进犯,这些关键剧情,前面缓慢的铺垫算是白费了,没有在高潮爆发,而是三两笔带过。。。这个9.2分,导演实在该羞愧。拿贞观长歌来衬托一下自己倒还行,跟《大明王朝》这种剧比,9.2分实在虚高

31分钟前
  • 福喜女生
  • 还行

太流水帐了,不觉得好。

35分钟前
  • 大灰狼
  • 还行

君臣气氛真是令人羡慕,一点国企的氛围都没有。

37分钟前
  • 梅花牛
  • 力荐

当然,你有在说历史上的事儿,这是历史光环,但是编剧写台词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维,剪辑也差,真就很难找到什么优点,第一次觉得演员表演水平能高于剧本塑造的。9.3是打给李世民的吧,这剧完全不值。

38分钟前
  • 亢龙有悔
  • 较差

五分不解释。想看80集版的……我恨广电局

43分钟前
  • 水中茱萸
  • 力荐

阿城编剧,总觉得可靠,不粉饰,很写实。就像在看历史书,略平淡,但又不能不说一句的确非常耐看。金士杰的魏征是全剧萌点,36还是37集太宗受了魏征的气故意用魏征最爱的菠菜逗他,真的把我乐坏了。

48分钟前
  • Lolali
  • 力荐

好喜欢历史大片

52分钟前
  • 一始而终的爱
  • 还行

历史剧的巅峰

53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力荐

这是历史剧?这对白,简直让人作呕……

55分钟前
  • 眼睛很泡泡
  • 很差

坚持看到长孙皇后去世然后要弃剧了,真的情节人物台词上非常平,太难追。

58分钟前
  • 阿达
  • 还行

看了小半年。删减的太严重了(玄武门之变直接跳剪),很多情节也是美化戏说成分多,外加很多外景戏五毛CG实在是糟糕。服化道就是隋唐烙印,室内土木搭景,尤其这光影明晰的构图,极简内饰,大空间留白,齐整划一,秀雅、庄严、肃穆、大气、质朴的唐风雄韵。考究精致,生活细节拉满。剧情高度还原史料,这就是初唐。马跃将李世民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个李世民形象,简直就是我心中的一代雄主天人之姿!马上取天下,武功自不必说,而文治更为一代楷模。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文化的蓬勃,当年的大唐气度,这种兼容开放的胸襟,引得万邦来华,开创有唐一代,文化辐射亚洲蔓延开来,影响至今海外华人称唐人。历史会记载玄武门之变的残酷,老百姓也不会忘记太宗纳谏的气度——放明清两代魏征这么怼皇帝就是有10个头也不够砍的。8.8

1小时前
  • 巴喆
  • 力荐

毫无拍摄技术被吹上天所谓尊重历史的一部电视剧

1小时前
  • monkey
  • 较差

审美太棒了!造型!道具!场景!光影的运用!实在太棒了!演员选得也好!比偶像剧还好看啊!

1小时前
  • soyajam
  • 力荐

节奏超级慢,全程开1.25倍看的。最大的败笔是无处不在的配乐太吵,甚至大过对话的声音。李世民演得过于生硬。

1小时前
  • 賣釹駭の尐吙祡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