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自己的微笑,很满足,打心底里高兴,真的好幸福。。。
简简单单,四四方方的我,向往的也是单纯简单的爱情,可是一旦踏入社会突然发觉,好像变得那么遥远不及,有时的玩伴,不是事故了,就是黑道了,发觉自己不适合,而曾经准备相伴到老的,却不堪回首,我忘不了她的好,更忘不了她,真的不愿相信她会如此狠心将我扔下,每每想起拔白头发,挖耳屎,一起把一桌菜全部干掉,一起只喝一壶尚一汤,一起远行,纯真的东西,真的好美好啊,因为它不带有一丝物欲,天真的我,总想着跟你一起到老,即使付出一切,背负一切,有一个人能惦记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可纯真,却在生活,生命,长大中,悄悄的溜走了,我真不想面对这个蛮是你多少工资,你身价如何,你穿得起多少钱的衣服,吃什么档次的饭,住什么样的房子,的社会,它玷污了原本最美好的东西,醒醒吧,醒醒吧
为了张震看的这部电影,剧情太烂了,无聊至极,太平淡了,而且两个故事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可言,醉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地下铁,通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出口;然后,为了爱,他们却在拥挤的车箱迷失方向,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迷路,常常失落,常常受伤。
不过幸好,他们复原的快。
导演资料马伟豪是目前香港最多产的喜剧导演之一,他以《星光俏佳人》成名,之后《百分之百感觉》、《失业皇帝》、《同居蜜友》一系列城市喜剧奠定其影坛地位。
他在学生时代就因创作舞台剧《朱秀才》被黄百鸣、高志森发掘(后来黄、高买下该剧版权改编成电影“开心鬼”系列,轰动一时),后来便投在喜剧高手高志森门下开始其电影之路,他拍的影片继承了高志森生活喜剧的风格,又有个人特色,尤其注重与时代挂钩,深得观众喜爱。
近来他的风头正劲,从《百分之百感觉》系列开始,所拍的城市生活喜剧几乎部部卖座,同时也是他挖掘出郑秀文的表演潜力,再加上杜琪峰的调教力捧,这才有郑秀文今日香港的票房“天后”的美誉。
这两年马伟豪又力捧“大笑姑婆”杨千骅为郑秀文的接班人大演生活喜剧,继去年的《玉女添丁》票房告捷之后,两人又合作了《新扎师妹》更是大受欢迎,令杨千嬅迅速上位,成为香江影坛少数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星。
其实,马伟豪最近所拍的电影皆是启用青春偶像担纲主演(比如《这个夏天有异性》中的Twins少女组合和《河东狮吼》中的古天乐、张柏芝等),清新爱情故事与青春偶像的表演皆能被他驾驭得恰到好处并且锦上添花,因此马伟豪的影片能深受青年观众喜爱自然是情理中事了。
剧情梗概盲女张海约因一个打错的电话结识了开办着一家婚介所却生活得狼狈的何旭明。
误服减肥药导致双目失明的何旭明在与海约的相处中学会了用心看世界,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在台北,暗恋女同事的钟程因为一封寄错的贺卡来到上海,邂逅了在地铁做统计工作的董玲。
董玲因为自己深爱的男人结婚十分消沉,两个为爱而伤的人彼此安慰。
何旭明眼睛复明后与海约发生误会,然而在平安夜他们在天使的帮助下终成眷属。
钟程和董玲在寻找地铁46号的出口过程中明白了彼此的感情,亦最终牵手。
一.爱的出口 ——对城市的反思在几米的原著漫画中,地铁代表着不可化解的孤独。
选取这个情境既是改编的必须,也表述着创作者自身对于城市的反思和期望。
20世纪末、特别是90年代以后。
地铁和有地铁的城市,一起进入电影世界。
陆陆续续的影片在地铁中取景,地铁进而成为影像世界里,现代都市的一大关键符号。
但地铁对于电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场景。
当地铁进站,又开动,当滑动门闭合之间,当月台上穿堂的风扑面而来……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那种乘坐地铁、穿行于城市地下的体验,你才能够体会地铁带给一座城市的气质。
这气质,是年轻、飞速、轻盈,也是孤单、寂寥、落寞,或是沉沦、忘我、迷失。
地铁成为了一座城的缩影。
人与人在这里无限贴近,却又无限遥远。
每个人固守着独立的世界,在逼仄的空间里昏暗的玻璃窗上臆想着不知所踪的幸福,却从不注意身边的风景。
电影的海报上是这样一句话:下一站,会有人在出口等我吗?
起初,影片中的四个主角都离幸福那么遥远。
他们身上隐藏了都市中形形色色人的影子。
或是像海约,因着自身的某些缺陷无法与更多的人相处;或是像旭明,独自打拼骗人敛财只是为了所谓的生活;或是如钟程与董玲,爱而不得陷入无边的痛苦。
这是地铁中相似的麻木表情背后不同的故事,这是钢筋水泥背后脆弱的城市。
钟程与董玲的这段故事,自相识,相知到相爱都是在地铁里发生。
虽然导演过于写意的故事处理让我有些摸不到头脑,二人的每一段感情发展都充分展露着地铁的气质。
一开始,两个失落的人坐在一起,短暂的交谈过后,心却还是陌生,像是向着相反方向人偶然遇到一起。
而后他们一起偷拍地铁里接吻的情侣,那些时刻,他们成为了城市的旁观者,不再为那种冷淡的氛围束缚;最后,他们一起去寻找神秘老人口中的第四十六个车站,一个或许不存在的地方。
一束微弱的光芒下两人的指尖触碰在了一起,我们都明白了,第四十六个车站就在那里,在彼此的心里。
地铁只有永远的下一站,真正的出口是我们的爱。
城市只有永远的车水马龙,而爱人的眼睛便是永远美丽的桃花源。
其实,地铁就是电影本身。
永远都写满着新鲜的奇遇、流转的故事、和让人悲怆的宿命。
如果地铁本身是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永远穿行在城市的心脏地带,穿行在现代人的内心深层。
这部电影,永不散场。
二.闭上眼看见 ——对世界的发觉在外滩,钟程给了董玲一颗巧克力,对她说:只有在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才能看见你最想看见得东西。
于是想起【地下铁】的另一个名字——sound of colors,似乎更能传达影片的意蕴。
整部电影中,作者对于声音的运用和处理别具匠心,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营造着世界的模样。
电影一开始,和着字幕出现的是鸟儿的啼鸣与电话的声音。
继而景象由模糊而渐渐清晰,恰似一个世界随着声响在眼前慢慢形成。
开门声,关门声,脚步声,窗外有车迅疾驶过,倒水,喷花,吉他的碰撞,拉索的闭合。
其实留心整部影片可以发现,作者常常以客观的视觉视角和主观的听觉视角结合来进行场景处理,屏蔽掉周遭的嘈杂,为主要人物营造出独立的小宇宙。
还有就是反复使用的黑屏,代表着人物主观视觉上的黑暗,与此结合的是抛橙子的声音、表盖开合的声音、拐杖敲打的声音,似乎正是闭上眼睛之后,世界的美好开始悉悉索索地在我们身边走动。
我们面对着太纷杂的世界,承载着太多的信息,邪恶的美好的都一闪而过,自己留下的仍是一颗空荡荡的心。
片中有两处让我极为感动的细节。
一次是何旭明失明后来到治疗中心,听同事讲武侠漫画。
当同事加上拟声词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旭明坐在那里,空洞的眼神中却写满了期待。
他微微点着头,神色稍稍紧张,好像一场武林决斗正在面前发生。
我想他曾经在家读过许多遍这本漫画,但一定不似这次听着精彩。
这样我想起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一个人只有在梦想中才能真正地自由。
也许闭上眼更容易幸福,因为闭上眼可以只看到我们想要的世界。
另一次则是旭明与海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他们用心,听到了那些用眼睛不曾看到的东西。
十点钟方向,有只狗经过。
是只小狗,戴着一个铃铛。
九点钟,有一间学校正在开早会,那是间小学,正在颁发清洁比赛亚军。
有一辆单车经过,咔嚓咔嚓声音,一定是单车齿轮生锈了。
那边有两个婆婆正在聊天,她说她的孙女儿进了大学。
楼上有个婴儿,刚刚出生,床头有个婴儿风铃。
这些平日的我们看来无聊至极的细节,却成了他们约会中最大的快乐。
镜头几个特写过去,旭明拨动着表盖,轻轻抚过海约的手,海约害羞地弹动手里的皮筋,鞋子在水泥地上缓缓摩擦。
失明后的何旭明第一次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美好,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笑了,第一次明白他最该珍惜的人,此时此刻就坐在身旁。
导演并不心急,慢慢地,内心充满温暖地把一个或许黑暗却充满着爱的色彩的世界送到我们的眼前,耳畔,心间。
此外就是对于心理外化场面的想象处理。
海约第一次与旭明约会后,独自一人站在地铁站想起抛橘子逗自己开心的旭明,她周围的世界瞬间一片五光十色,漫游到了一处仙境。
无数戴着面具的小丑在她周围抛着橘子。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影片中有七个想象中的群舞场景。
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盲人母亲Selma想象着在场的所有的人都跟她一起舞蹈。
当大家一起在她的臆想里起舞时,原先灰暗的一切仿佛都明媚起来。
另一处处理是当海约知道旭明欺骗自己,两人争吵过后。
她摔倒在地上,天空慢慢降下白色的雪花,世界变得一片昏暗,孤独的月亮从乌云中穿行而过,人们都在很远的地方。
只有她一人孤独地躺在那里,像被世界遗弃的孩子。
有人曾说,也许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我们总用单一的角度来看世界。
于是就有了这些电影导演,让我们发现着另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地下铁】中的张海约用听觉感知着世界的美好,【黑暗中的舞者】中的塞尔玛用歌声表达着对生活的永不妥协,【女人香】中的弗兰克则依靠嗅觉保持着高贵的自尊。
他们同样看不见世界,却同样用心,用透澈的灵魂看见了世界。
三.上帝在看着 ——对爱的信念从风格来看【地下铁】全篇充满着童话气质。
无论是贯穿始终的三个天使,情节的戏剧性转折(旭明的突然失明和复明),还是中间与结尾插入的两处动画效果。
其实若把一切想象与技术剥离,这是个不可能发生的爱情故事。
而得以如今这般呈现,大概要归功于导演在片中自始至终对于爱的信念。
在命运明确的安排之下,这样的人物设置似乎有些取巧。
何旭明对张海约的感情转变,不是像【杀手里昂】中那样从不可能到可能,沿着人物逻辑一步步行进下来,而是通过他的突然失明,让两人的关系瞬间获得一种平等。
不过结合整部片子的创作方式来说,这样的情节本就充满童话色彩,好像骄傲的王子变成了青蛙,情感逻辑替代了现实逻辑来决定故事的走向。
西方影片中天使是经常出现在荧幕上的角色,严肃的调皮的,远离尘嚣的乐于助人的。
他们俯视着众生的欢乐与疾苦,带给人们上帝的爱和祝福。
对于基督教世界的人们来说,天使是确确实实存在,并时时刻刻与我们在一起的。
承袭西方文化的香港电影,也相信着某种至高无上的力量,相信着人的命运是被注定的,更是被祝福的。
相比之下在大陆电影中,我从未看到如此信念的展现,他们更多相信的是人生幸福要靠自己打拼,是靠不断地竞争与不择手段积累起来的。
他们的眼里只有人,过得比自己更好的人。
我们是否想过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又是否为了这样东西真诚地许下愿望,我们许愿之时又是否相信天使会听见,上帝会看顾。
在圣诞夜的一场戏,几个无关紧要的小角色在这个夜晚突然冒出来,两个孩子一遍遍铁板钉钉地说:不如你诚心地许个愿,一定会实现的。
导演又是用孩子纯洁的口吻来告诉我们,对于生活要始终有所相信,盼望和热爱。
即使地下铁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也总会有个出口,总有一天载着我们翱翔过蓝天,开往永恒的幸福。
两个瞎子恋爱的那段很好笑很甜蜜也很温馨。
看不到就看不到呗。
有情趣到斗听力。
诶。
我们正常人就做不了这么浪漫的事了。
贴星星那一段我喜欢。
“凡是贴了星星的就是我的。
”另外以pair视乎一直都在被人们忽略。
主演都是写梁朝伟杨千嬅的。
很可怜嘛。
其实你们也演的很好呀。
你们偷拍情侣kiss真有意思。
两个恋爱的人大概是要有一定共同点的。
台湾和上海那pair呢就是都单相思某人。
单恋是你们的缺陷也是你们的共同点。
香港的那对盲人就不用说啦。
所以何晓旭也许也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他发现自己看得见东西后都不敢告诉张海约。
好在你最后还是赶在了钟声想起前拖住了张海约的手。
好一个大团圆结局。
好嘛。
我承认我的确是很out of day现在才来看。
好嘛。
我承认我是笑了很久很多次。
好嘛。
我承认我是很喜欢chinfa这样纯情很佩服她的专业。
好嘛。
我承认我也挺想找一个男人。
星期天晚上看了《地下铁》。
梁朝伟、杨千嬅第一男女主角,张震、董洁第二男女主角。
由两个毫不相干的故事组成,却都暗示了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朦胧。
虽然套了几米《地下铁》本名,且出现盲女,但故事与漫画没相连。
看过漫画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盲女在城市里漫步。
唯一一点让人恍惚的细节,是出现在几米画中的大礼兵公仔在电影版也出现了,化成天使,圣诞爷爷,藏于角落。
两个版本的《地下铁》我都喜欢,几米的自不用说,大幅的漫画,轻美的语言,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寂寞且孤独的盲女形象,但寂寞孤独的盲女却生活的很好,拄着盲杖,出没于地面于地下,搭地铁,荡千秋,找金叶子,拜访某人,有一只小猫,在黑暗的地方发呆(她一直看着黑暗)、、、、、、这像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在孤独的世界里寻找未知的光明,在不同的空间世界游荡,出没于白天黑夜,需要如盲杖般的支撑物,在这个世界的我们不需要看见现实的一切,因为心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也不需要交流谈话,因为那个世界只有我们自己、、、、、 当然,这是漫画版的《地下铁》,与杨千桦饰演的盲女并不十分相同,看过太多杨女演的无脑女人,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小,没太多思考空间,总是叫人们快乐的生活,所以这次看她第一次饰演一个安静沉默的且深谙人事的盲女也是很新鲜。
杨带给人们的感觉始终是笑,这部戏中她并为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身为盲人的她生活中会有什么不方便。
她就像每个和我们一样的平凡女子,若一点要找出什么不同,仅是手里多了条盲杖。
她出门买东西,过斑马线,自己照顾自己,读书,学习,交朋友、、、、、一切都如此正常,也许影片重点不是告诉我们盲人的生活和我们没什么太大差别,但或多或少,观众都有觉察,我们,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很棒的。
比我们更棒。
梁朝伟仍如过去般可爱,不失本色,从这里我们看到韦小宝的身影,更多的,还有《爱情饮水饱》中的年轻富豪。
一个正常人突然失明了他的反应让我们忍俊不禁。
早上醒来什么都看不见,知道自己盲了是现实后,便打了电话给死党,说,我像自己大概盲了吧。
听起来是很好笑的。
戏中未出现失明的眼睛,只是不断的墨镜。
两人的感情发展我道不是很认同,捉摸会在听森美讲故事一边就偷偷牵手了呢?
这个场景设计不合理,且两人合了后的分开理由也有点苍白,在那分开的瞬间梁若能立马回头挽住杨岂不皆大欢喜,若是两人一定要分开,选择这样的理由空间时间我都十分不认同。
张震和董洁的故事更离谱。
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谁喜欢谁,谁失去谁,谁等待谁,谁寻找谁,谁在干什么,都十分而且非常没有交代。
影片大概在营造一种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意境,又或是想成就另一个都市童话。
但最简单的一点忘记了———没根本的故事作基础。
张震和董洁在地铁中乱跑显得很盲目,台词刻意带着诗意,是挺恶心的一件事情。
片末出现的老人叫他们去寻找车站更不靠谱,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出现这个情节,难道仅仅无法结束而不得不出此下策?
其实若能把张震和董洁的故事剔除更好,他们的表演其实不招人喜爱,特别是董小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她大概以为自己性林名黛玉了。
好了,这部片适合热恋中无知的男女青年共同欣赏。
当然,这部影片也仅能如此了,幸好梁君和杨女出色的表演也不会让我们后悔看错电影,有空欣赏一下吧。
2003年的圣诞节,我看了这部电影。
浪漫的节日欣赏浪漫的电影,这种恰如其分的感受至今都有所回味,即便那时是孤独一人度过,却也仿佛感受到爱情所能赋予的独特滋味。
如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新温故了这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感动犹在,回味无穷。
这两个虚构成分十分浓烈的邂逅,给了我真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精神体验。
犹如主人公们一样,我也不禁会闭上双眼,用心感受那份不真实的爱情交融。
《地下铁》,一个为都市量身定制的浪漫童话。
正如影片片名那样,两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现代城市最为典型的象征符号——地下铁——中,这个原本体现都市高节奏生活状态,整天充斥着拥挤与冷淡的交通工具,突然变得宽敞与温暖了,乘坐其中的人们似乎都希望它开得更缓慢一些,让浪漫与幸福的感觉把自己包围得更漫长些。
这便是虚构无法替代的功能,在它面前,现实与理想只是一纸之隔, 随心所欲便能勾画出内心向往的图景。
这些图景在真实的世界中无法实现,然而它们才恰恰是人们内心真挚的诉求。
有时候,热爱电影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它能把这种难以成真的追求,在虚拟的银幕中获得满足。
想必看完这部电影的所有的人,当他们再次步入地下铁中,心中留存的不再只是工作的焦躁与生活的琐碎,至少还有一份浪漫与甜蜜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即便这样的“曾经”是被刻意制造的,还有谁会过分在乎呢?
四个都市男女,分别跨越了生理与地域的障碍,在地下铁中寻找到了自己真爱的归宿。
这种不切实际的美满结合,没有任何人会嗤之以鼻,反而欣然接受这样的结局,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梁朝伟略带喜剧色彩的演绎,把双目失明所应有的那份悲伤和痛苦,在不经意间抹得不留痕迹。
看着他面对突如其来的黑暗时那份有点夸张的不知所措;看着他对待对方帮助时那种倔强的固执;看着他乐观面对挫折时那股夸张的自信;以至最后看着他恢复健康后那份真挚的彷徨。
突然感觉生命中失去光明也并非坏事,至少还因此邂逅了自己最珍贵的另一半,至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感情。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样轻松的态度,是基于虚构的前提之下的。
) 杨千桦扮演的盲女是其中最具童话色彩的人物。
自幼被迫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使得她对待世界的态度始终是充满美好的想象。
善良的性格更使她显得阳光,也许黑暗在她的世界中无法改变,但她所给予我们的则是一种比谁都闪亮夺人的光明。
影片中两次关于她身处地铁中的情绪活动,呈现出天堂与地狱般的极度落差感。
漫画形式的夸张修饰,加上她生动的表情演绎把这样的情绪展现的明显而又触人心绪。
另 外,在需要流露人物获得幸福时快乐的情节时,她又表现得那么单纯与简单。
令人感觉,其实对于爱情,任何人都有相同的权利,伤心与难过不会因生理上的差异而显得不够分量,欢快与真挚也不会因此显得缺少真情。
张震与董洁饰演的则是刚刚两个各自失恋的失落男女。
两者在彼此的交流与认识中得到了爱情。
整个过程,是绝对的不真实,他们穿梭的地铁永远是那么宽敞,时刻弥漫着爱情的甜蜜。
而以牺牲真实为代价,传达出的则又是另一幅极度浪漫的都市图景。
影片中那两个神秘人物的若隐若现,则勾起了一种对于缘分的青睐。
爱情其实不用过分认真寻觅,冥冥已有人为我们安排,就好像天使丘比特那样,为我们射出了爱情的箭。
整部电影,摒弃了所有现实生活所要顾及的问题,把爱情的浪漫进行强烈的放大,大到能够涵盖它应当存在的所有缺陷,把都市的唯美表现得似乎毫无瑕疵,纯洁而又美好。
这应当算是一种“欺骗”,但正因为这种近乎完满的美丽,让我宁愿暂时深陷其中。
记得那年圣诞,走出影院是漫天灿烂的星辰迎接了我;如今又是一次夜晚,虽没有往日的星辰,但心中的感动依然存在,甚至重温后的浪漫,来得比以往更强烈,更有滋味。
又是一部需要慢慢品味的电影 很淡的感觉 静静的看完 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电影的英文名不是The subway 要是subway就太没创意了 生搬硬套sound of colors 这个很难直译 或许林夕写的粤语版的片尾曲 星之碎片中的 我听见有人唱圣诗 声音表演我知 很切合这句英语但中文名 地下铁 好像跟杨千嬅和梁朝伟的故事不是很搭噶 有也只是张海约乘地铁的随笔带过 本以为两个故事最终会交汇在一起 可是没有 只是在最后字幕的时候 坐在一起董洁和张震从相识到相恋都紧扣地下铁 也算点题 从寄错信件到寻找 到地下铁的见闻 在彼此无法继续暗恋彼此爱慕的异性下 各自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同时在对方心里产生共鸣 世上谁是我 神秘的天使 完美的诠释了董洁和张震的爱情故事
光影之四——听见幸福来叩门——致《地下铁》一个深夜,电影频道播出由几米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地下铁》,镜头唯美,色调艳丽,符合几米所有作品中暗香浮动般的浪漫小资气质。
呼啸而过的地铁,地铁站里明锐的灯光,圣诞夜拥挤的人群和到处布置着华美装饰的Shopping Centre,这一切连缀成一幕幕在都市上演的精致爱情,触动了我心中关于“华丽”的那根弦。
西祠胡同上有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海,那么一定要有地铁”。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地铁情节。
地铁与在陆上奔驰的火车有很大的不同,我试过模仿电影里的主角们,朝着呼啸前来的火车挥手、大声问候,随后通身被一种自己寻得的脱俗的怀旧感和愉悦所包围,与电影的主角们一同沉浸在活着的美好中。
然而,在人潮来往的地铁站,站在站台上等待的自己,身边漂浮着无数陌生的脸与明亮冰冷的灯光,面对呼啸前来的地铁,应该是怎么样的感觉?
地铁,给予从未乘过地铁的我无数饱满华丽的幻想。
我的城市,拥有一片蔚蓝的海,没有地铁,取而代之的是公交。
我的朋友小惠曾在她的博客里写道:“公交车,从城市的这头,到城市的那头,划破城市的脸”。
那么地铁呢?
从城市下面的土地穿过,轻轻划过城市的心脏。
小惠和我,都认为,公交和地铁,是最鲜明的城市符号。
电影主题曲名字也是“地下铁”,萧亚轩略带沙哑的嗓音把它诠释得很好。
作曲是黄义达,他的音乐常常有一种令我一听钟情的辽远感。
难怪,当初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就立刻喜欢上,眼前浮现起一幕幕穿梭在地铁站之间的爱情。
屏幕上都市红男绿女的爱情影象,网络上的伤痕累累的都市爱情文字,在某个难以入眠的夜晚,随着脑海中呼啸而来的地铁,翻迭入眼。
影片中呈现的,就是这种都市里的爱情,精致、细腻、晶莹剔透。
杨千嬅扮演的盲女海约,美丽善良,拄着拐杖在地铁站孤独地穿行。
其实海约和旭明的故事很简单,相遇、相知、相惜、相爱。
原以为梁朝伟不会出演这种单纯的爱情小电影的,在片子中却表现得很好,他的旭明清秀斯文、眉目含情,令人心动。
我看过几米原著。
每一页画的几乎都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女孩子拄着拐杖行走,在阶梯上,在地铁站台边,在拥挤的地铁上,画面满满都是孤独,然而色彩很丰富饱满,一如女孩子瑰丽凄凉驰骋纵横无处不及的想象。
电影为之添上了爱情,还添加了另一对情侣。
张震扮演的钟程和董洁扮演的董玲,一个从台北流浪到上海,一个在失去恋人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两人在漆黑的地铁站里按照地图寻找出口,在手电筒的灯光下,两人在地图上移动的手指轻轻地碰到了一起,一瞬间,电石火花。
扮作邮差的天使,地铁站的神秘老人,深夜人流散后清冷的地铁站。
和旭明约会后海约眼里色彩斑斓神奇美丽的世界。
两人坐在长椅上用耳朵和心观赏。
圣诞夜流光溢彩的街道,人群拥挤的Shopping Centre。
手表镜盖轻轻一开一合的声音。
宣告海约专属权的星星。
这一切,有关爱情。
都市下的呼啸而过的地铁,在人群中我们擦肩而过,在城市的呼吸里沉默游走。
在下个出口,有谁在等谁?
下个出口又下个出口,寻找精致的都市爱情。
地铁,真不愧是最鲜明的城市符号。
在地铁站台上静静微笑的盲女,等待地铁呼啸而过的声音。
然后,听见幸福来叩门。
影片中都市里的爱情,精致、细腻。
杨千嫌扮演的盲女拄着拐杖在地铁站孤独地穿行。
海约和旭明的故事就是相遇相爱。
片中的旭明清秀斯文、眉目含情。
影片中还添加了另一对情侣。
一个从台北流浪到上海,一个在失去恋人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两人在漆黑的地铁站里按照地图寻找出口,在手电筒的灯光下,两人在地图上移动的手指轻轻地碰到了一起。
扮作邮差的天使,地铁站的神秘老人,深夜人流散后清冷的地铁站。
和旭明约会后海约眼里色彩斑斓神奇美丽的世界。
都市下的呼啸而过的地铁,人来人往擦肩而过,在下个出口,寻找都市爱情。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温习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很少人知道,豆瓣评分也只有6.4分,但我很喜欢它。
这部电影很适合在圣诞节或跨年看,于是我这两天又一次看了它,感受到一股暖流淌入了心间,它的名字叫《地下铁》。
《地下铁》改编自几米的漫画,漫画讲了一个盲女孩在地下铁穿梭的故事,比较简单,而电影做了较多的延展,让这个盲女孩更加立体丰满起来。
电影里的盲女孩由杨千嬅饰演,男主是梁朝伟。
(董洁和张震也在里面有出演,但是一个支线故事,和主线无关。
)海约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盲女孩,她误打误撞认识了婚姻介绍所的老板旭明。
因为她曾帮助过旭明,旭明表示要帮助海约找对象。
但因为海约是个盲人,旭明找的人一听她看不见纷纷拒绝。
旭明最后约海约出来,只能谎称对方临时有事,他来陪陪她。
海约没有表现很大的失落,相反她和旭明的短暂相处中,两人彼此都感受到了惬意和舒服。
海约告诉了旭明她看不见的原因,七岁那年坐地铁,她妈妈不知什么原因扇了她一巴掌,倒在地上的她只能迷迷糊糊地看到她妈妈越走越远。
旭明安慰她,给海约表演抛橘子,因为海约看不见,旭明谎称能抛四五个橘子。
但是海约听觉很强,她仔细地聆听抛橘子的声音,“塔塔”“塔塔”,知道旭明夸大了,默默地笑而不语。
后来过了几天,一件怪事发生在了旭明身上——他突然失明了。
失明后的旭明心情降到低谷,脾气也开始变得暴躁起来,所幸来看他的朋友一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地陪伴他。
这里的友情很让人感动,即使旭明恶言以待,但朋友始终竭尽所能地帮助他、照顾他。
海约知道旭明看不见的事也很担心他,她告诉旭明,要尽早看医生。
在他们康复中心很多人本来是可以治好的,但就因为看医生晚了被耽误了。
旭明原本焦躁地排斥看病,在海约的劝告下慢慢转换了心态。
只有当自己真正被夺去了光明,才能体会到盲人的世界有多么不容易。
看不见东西的旭明做了很多好笑事、心酸事,而已经对黑暗习以为常的海约始终陪着他,不会嘲笑他的笨拙,而是给他温暖的指引和可靠的建议。
两个人的心,也慢慢靠得越来越近。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两个人坐在公园的躺椅上,在温柔的阳光下,倾听万物的声音。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用耳朵专注地感受身边每一个存在。
带着铃铛的小狗、正在放广播的学校、齿轮生锈的单车、嬉戏玩闹的孩子……这些曾经无数次被忽略的细节,此刻在旭明的脑海中浮现。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但这样简单的道理常常被我们遗忘。
我们匆匆忙忙起床、上班、熬夜,日复一日过每天平凡的生活,大部分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一切,但某个疲惫仰望天空的时刻,会不会抬起头偶尔回想起一些看不见的事物,那些曾经走进我们心里,为此深深驻足的事物。
旭明笑了。
我知道,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他内心生发。
他虽然暂时失去了光明,但上天赐给了他身边的女孩。
有时候,我们真的说不清剥夺与恩赐的差别,但此时的旭明是快乐的。
他笑过往因为失明向身边人发的各种脾气,笑此刻有一只手温柔地被他握在手心里,笑未来的画面虽然不明但他莫名有了信心。
他在阳光中,低头浅浅地笑着。
生命就如地下铁,它有许多个车站,许多的人在这里来来往往。
旭明和海约一起乘上了车,等待他们的下一个车站,会是什么?
无论是什么,圣诞夜,我窝在被窝里看着这一幕格外暖心。
梁朝伟的笑容,可以让人想起生命中关于美好珍贵的一切。
我可太爱梁朝伟了。
还是蛮温馨的小品电影,20151121重看,暗恋中的小张震好萌啊!一直对董洁无感,可现在想想挺唏嘘~当年那么一朵清纯的百合花,怎就和王大治那种丑男有染啊!!!
梁朝伟和杨千嬅合唱了哦
爱情快餐片
不如向左走,向右走
地下铁的出口 有人等我 地下铁的出口 你等着我
泪奔,我的几米啊…
还特意租碟回家看的,失望不已。在香港,连梁朝伟这样的演员都要演这样的片子,甚至比这更烂的片子……
★★★ 租碟年代
最后错过就神片了。。什么东西....
真是太失望了。。
桂纶镁在哪里丫? elva的主打歌
天使甲把梁婚姻介绍所的广告留给杨,杨打电话意外解救了梁的砸场子风波,梁承诺免费给杨介绍男朋友结果没有人愿意约会盲女,梁只好亲自上阵,唯一的动画场面还挺漂亮。梁突然变成盲人,自暴自弃故作镇定后终于学着做盲人,与杨越走越近。圣诞节两人分开选礼物,梁吃了天使送的糖,突然恢复了,却刻意隐瞒,杨生气离开。杨爸安排两人见面和好。天使调换了两封信的内容,张的告白贺卡送到了董手中,董和张一样经历着单恋,两人一起讨论恋爱的真谛,渐渐互生情愫。天使假扮的老头引导两人在地铁里大冒险。副线爱情来的太快太莫名,主线也有点随意,剧情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天使是工具人。
电影真的不咋样,出彩的地方我认为有两个:1、原声带;2、范植伟的出演
从前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个人。可是现在没有了。你相信有第46个车站么?
相当难看。伟仔跟杨千嬅合作过两部片子,都在这一年。本来觉得行运超人很不怎么样了,这部更差,瞎透,无聊到几乎看不下去(不是伟仔演谁要看它啊)。张震那条线算怎么回事儿?杨千嬅也一点不像几米绘本里的性格,整个电影除了女主是盲的似乎跟原著就没什么共同点了。
梁朝伟在哪里都是最耀眼的光环。爱死他的笑容。董洁那对的爱情显得好累赘。
爱神的捉弄,弄拙成巧。事实上,只有爱神的超能力才能够让爱情发生,毕竟奇迹的发生需要神力~
即便是梁朝偉也無法拯救馬偉豪糟爛的導演技巧。
王家卫损名号监制的渣滓
看过就不记得情节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