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人的多种形态:强控制欲的暴力丈夫、伪善口无遮拦的房东、不通教化的暴露狂、幼稚出口成脏的小孩、傲慢毫无同情心的警察、虚伪好色空话连篇的牧师… 2⃣从家庭到社会,从生到死,从上层到下层,男权社会帮助男人实现自我复制,于是乌鸦是他们,苹果是他们,无数都是他们,他们共脑共体、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3⃣男人十分自恋,永远只考虑自己。
丈夫考虑自己对妻子失去控制权了,而以爱的名义锁住妻子;暴露狂只因为女主经过他的居所就死皮赖脸地跟着;小孩一个劲要求女主玩捉迷藏,听不进拒绝;警察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放走暴露狂会对女性有什么伤害;牧师强制女主做爱,不询问女主意见… 4⃣不要相信房东和牧师,因为那只是温柔的玩法。
可以在得到最终想要前虚伪地帮助你;可以脑子里想的是色欲,嘴巴上念的是爱情诗篇;可以说着“我理解你”然后说是你错了,因为你不够体谅男人。
你怎么不能够站在男人的角度想问题呢?
你这个年龄了怎么能不结婚呢?
房子这么大,总归要有个男人,你一个女人住这,看果然不行吧?
5⃣全片的基调居然定在控制狂丈夫想要暴力闯入自己家却意外身亡,然后女主愧疚不已上?
最后结局居然是从控制狂丈夫口中说出:我爱你?
6⃣一句话总结:男人是一刹那之间就面目全非的,这种生物本身就足够惊悚了。
抱着会失望的想法去看最终出乎意料。
导演环境渲染、心理恐怖和画面冲击做到了完美的结合。
从女性主义出发,这部片子的深刻度便更加显而易见了。
首先,简单的概述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
(来源网络)从《男人》这部电影来看,几乎阐述了大部分的主题。
一、刻板印象。
当牧师伪善地想通过询问女主伤心事来接近女主时,他提到是女主drive(驱使)前夫跳楼自杀,并反问女主有没有给他机会"道歉"。
这里反应出来现实的“丈夫死了和妻子脱不了干系”以及在男人心中“家暴”是正常的,是可以通过“道歉”来解决的。
牧师在之后也提到“有些男人就是会打女人”,在男人的刻板印象中“打女人”是他们的与生俱来的一个权力。
二、身体。
整个影片中,无处不在虎视眈眈女主的男人。
裸男是其一,他和教堂里那刻有明显代表着女性肉体雕塑紧紧联系,而雕塑的另一边就是张着深渊巨口面目狰狞的男人。
牧师是其次,他对女性肉体的欲望表现在意淫,怪癖,强迫上。
女主在去酒吧时也受到了来自陌生男人的凝视。
女性的身体在男人眼中是让自己“心神不宁”的罪魁祸首。
三、压迫。
压迫的具体内容表现在电影中不同角色施加的压迫。
前夫、牧师、面具男主要的对女主心理上的压迫,裸男、房东、警察主要的对女主人身安全的压迫。
女主四面楚歌,面对所有男人们的压迫于是乎拿起了刀,提起了斧以此来反“压迫”。
在新时代,尤其在当今女性力量越发强大的时代,女性面临的来自“男人们”的压迫是层出不穷的。
导演和编剧合力打造此片,将一份坚决反“压迫”反“男权”的“战书”以此递交给所有女性。
画面美好,充满绿色的大自然疗愈,但你站在黑暗中,你就是黑暗的一部分,你的恐惧支配着黑暗加重吞噬你的动作。
好像所有男人都长得一样,因为你对待事物的恐惧都一个样,躲避没有用,因为躲避像是欲拒还迎的flirt。
恣意妄为和恐惧胆怯,为扭曲和邪恶搭建了天然舒适的通道,近而得以源源不断地进行如此这般的重复。
而改变这些,切断通道的唯一方法,只有把恐惧落到实处,化作武器。
直面威胁,才能不再无处躲藏,才能不再重蹈覆辙。
就很尼采,就很《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片名翻译成《人》没毛病,男人女人互为对方的加害者与受害者,同时也都是自己向内的加害者与受害者。
这是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这种纯意识流后现代主义甚至都不想称作是电影。
这种上世纪被创造出来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潮被渗透到世界各地。
而Feminism和Sexist的话题正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堪称现代流量密码!
现实里在“鸡蛋与高墙”的对峙中,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很容易以为自己站在“鸡蛋”那一方。
毕竟“鸡蛋永远是对的”,站“鸡蛋”那边永远不会有风险。
孰不知画面缩小后发现另一种的法西斯正打着推倒”高墙“的旗号快速蔓延!
到底谁是鸡蛋?
谁是高墙?
当你想要离婚,而你的丈夫坚决不同意,而且威胁你他要去死,让你一辈子内疚。
在争执中,他打了你,你会怎么做?
当你把他赶出家门,然后他从你家楼上当着你的面坠楼而亡,你又会怎么做?
女主为什么要去乡村疗伤?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大的华丽的“大宅”民宿?
为什么会去散步看着一棵茂密葱郁的树微笑?
因为她特别在乎自己的生活和空间,渴求打开内心,她在主动疗伤。
为什么她会在隧道呐喊同时搭配有趣的和声?
因为隧道象征黑暗的救赎之路,只不过她被一个男人赶了回去,没有想清楚的事得不到救赎。
同理,她依然用的是Mrs(已婚女性的英语称呼)而不是Miss(未婚女性的英语称呼),表明她仍然处于纠结状态。
为什么是苹果树?
而且她一进门就毫不犹豫的摘下一颗而啃了一口?
因为夏娃不见得就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夏娃不用受蛇的蛊惑也可以选择智慧和快乐。
同理,她从来没有因为嫁人而跟着丈夫姓。
为什么女主要隐瞒自己不会弹钢琴?
或许她想收起自己的魅力,但潜意识却表明她非常自信。
她的工作通话也表明她从事的是销售工作,这个工作一般是男性更有优势,但她言语干净利落,工作能力和收入应该不差。
遇到的裸男是最原始的男人形象,他的身体内部和脸部长出植物也表示单纯,是的,他什么也不会说,只会尾随女人,纯粹的被女人吸引。
遇到的小屁孩儿象征不成熟的男人,躲猫猫表示男人一直都想知道女人到底在想什么。
遇到的牧师象征世俗压力和婚姻约束。
被打左脸如果不把右脸展现反而是一种罪?
婚姻长相厮守的誓言到底是祝福还是捆绑?
遇到的警察象征暂时的理智可以压抑住潜意识,但潜意识是关不住的。
遇到的酒吧混混,那直勾勾的眼神就是占有欲和暴力的化身。
别忘了还有民宿主人,他想幽默但笨拙,他有保护欲但无的放矢。
他本是女性心理大宅的主人,但却似乎不曾真正拥有。
这些男人都是一个人扮演,也充分展现男人是多么复杂的生物。
最后这些男性形象不断的变换出现,给女主恐惧、放松、更恐惧、反抗、崩溃的心理。
敢问世间哪位女性不曾被男性的“精神分裂”千锤万打?
教堂里的圣水池也出现在了大宅内,表明女主也时刻想得到洗涤。
男性的面容雕塑仅仅是一张大脸,而女性的雕塑却是生产时的暴露阴部。
裸男吹来的蒲公英不用说都知道象征小蝌蚪,仅仅是那么一小株落入女主嘴里,女主都可以陶醉。
女性其实一直都对男性敞开心扉,怎奈男人都是大猪蹄。
小屁孩想要在捉迷藏里找女主,但现实怎么不是女主开始倒数,女主才是想去找小屁孩的那个人,是的,大猪蹄们,其实女性才是想知道你们到底怎么想的啊。
至于那道貌岸然的牧师,纵使你讲女主对你的性吸引描述的引经据典,但字里话间却是对女性的极度不尊重,想强行插入迎来的反而是女性刺向腹部的匕首。
之前女主在教堂内已经哭喊出来了,你TM这个人面禽兽还去撕别人伤疤?
能不能走个心啊,猪蹄!
你看那天上的银河,是不是隔开牛郎织女的天然屏障?
你看那裸男最后不断的自我分娩却逐渐畸形并卡住,是不是代表猪蹄们自己根本没有独立的强大的人格,痛苦而不得进化,扭曲而只会徒增女性厌恶,不然女主为什么去抄斧子想剁了你这个怪胎?
最后幻化回丈夫的形象男人坐在了沙发上,对女主说我只是需要你爱我。
这是最真实的坦白,所以女主放下斧头也坐在了沙发上,此时她也放下了内疚。
最后闺蜜赶来,特写是闺蜜已经有身孕,暗示女主已经获得了新生。
曾经的我也曾觉得胖胖不爱我而要冲到马路上去自杀,刚开始胖胖还可以安慰我,到后来也开始对我厌恶。
或许许多男性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不成熟。
这个不成熟,是指自己没有自己的人格,自卑而不懂自爱,乃至爱情的矛盾稍有爆发便以为我的世界即将毁灭,从而不断的伤害那个本来就爱你的人。
这不是爱,这是给别人负担,这是自我成长不达标,这是潜意识还停留在渴望无条件的爱的婴儿阶段。
这是需要看心理医生的。
影片有一个镜头是蒲公英落到了一只死鹿的眼眶里,没有了眼球表明爱已经盲目,互相视而不见。
蒲公英胡乱的到处飞并没有让死鹿起死回生,反而鹿开始糜烂。
记住,爱情是“我很好,有你更好”,而不是“我好孤独,我需要爱,救救我,不要离开我”。
惊悚暗喻片。
一开始被男人连续分娩的场景震撼到了,看了影评才知道这是一部反映男权对女性压抑的暗喻片,所有男人为什么是一个人演绎,是暗喻男人的群体映像就是这样的,是女权觉醒的呐喊,为了抗争,为了突破,非常出色的暗喻片。
女主因为与男友闹离婚,男友坠楼身亡,为了疗伤来到了郊外的一处别墅。
男主人非常热心和热忱,介绍了房子的构造,又把日常起居全部交代清楚,然后离开了。
女主安顿好,就跑去别墅旁边的森林里去溜达,森林草原风景如画。
她来到了一个涵洞里。
涵洞里非常潮湿,但是充满了乐趣,可以玩回声很有意思。
但是正当女主乐此不疲时,突然有个人影在涵洞另一边出现,然后有个人开始向女主这边冲过来。
女主赶紧拚命逃跑,慌乱之间,她来到了一片破败的房子之间。
她漫无目的地走进草原,突然发现有个裸男在远处看着她。
女主赶紧跑回了家开始和女友聊天,这时她突然发现那个裸男跑进她的院子里。
她立刻报了警。
警察赶来,把他抓住。
经过审问,裸男什么证件都没有,警察把他抓走很快又把他放了出来。
女主跑去教堂突然想起男友自杀的惨状,不禁悲从中里,大叫大嚷起来。
她仿佛看到有人,就跑了出来,遇到了一个戴面具小男孩,小男孩要女主陪他玩,但是女主不知道什么情况,有点犹豫,这时教堂的神父出来,阻止了小男孩的恶语相向,并与女主攀谈起来,但是神父对于女主男友的逝去觉得女主难辞其咎,让女主很不爽,就拂袖而去。
晚上女主又去了屋主说的酒吧,在那里的人对她也极不友善,最后再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女主离开了酒吧。
回到家时,别墅外面的大灯突然亮了,照得四遭如梦如幻的,都有些不真实。
然后女主仿佛进入了梦境,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全部落了下来。
看到裸男全身长满了枝叶,还看到了男友。
然后就是裸男吐出的花粉将女主熏昏了过去,裸男进入了房间,然后就开始不停从身体各个部位开始分娩,最后分娩出来的是女主的男友。
感觉到女主受到男权压迫的压抑感,真心让人喘不过气来。
男人千人一面也是为了反映男人的群像,反映了男权对女人的霸凌和压迫。
有人说那个涵洞有寓意,还有裸男吐出的花粉也有寓意,看得时候没注意,不过细想真的是这样,导演的暗喻拍摄能力很强,蛮佩服的。
不过那个裸男真心蛮恶心的。
最后的接龙分娩的场景真心震撼,让人膛目结舌,幸亏女主的反抗精神还是有的,懂得拒绝和反抗,不错。
年度厌男电影从《机械姬》到《湮灭》到现在的《人》,加兰的电影核心永远在讨论着矛盾,人与人工智能,生命与存在主义,到现在关于女性与男凝社会。
他给出矛盾的困局,并试图找出答案。
在这部电影中,女主人公一直困在男性凝视的包围圈中,被不同的男人中伤,被谴责,被伤害,被威胁, 被肢体骚扰,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女性的困局。
女主人公居住的别院其实也可以是女主人公当下处于的社会,被周边的窒息感筑造成的社会氛围一路压迫着女主人公屈服于男性社会中。
片中的男性极度嫉妒女性的生殖能力并追逐新生命,加兰巧妙通过蒲公英意指男性渴望新生命,却只愿肆意主观利用女性身体创造生命的畸形的情感。
加兰在作品中也是加入了大量的乡间风景镜头,这些空镜头没有人物没有情节,但是伴着配乐不断摄入不安情绪,前期的铺垫与环境塑造十分出色。
大量的两性符号与宗教隐喻串切在女主人公与小镇中不同男性的冲突,理念相悖的情节中。
但是后期解开隐喻与包袱后反而丧失了前期营造的神秘感与精致感。
简单来说就是变得没那么令人惊喜了。
但是后期分叉手和男性套娃场景绝对是《圣鹿之死》转圈后最让我后怕的情节了,甚至可以载入史册。
中期有种在看拉斯冯提尔《忧郁症》以及《破浪》的感觉。
总而言之,加兰用一整部电影去把男人在现实社会中恶心女人的观点去恶心了一把男人,同时也已经很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个手法太高级了。
虽然我在很多片子里用符号解读,但我觉得本片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认为本片其实就是真实世界丈夫自杀投射在了女主这次度假中。
所有光怪陆离对应的其实是她自己的老公所有的男性角色对标她心目中她老公的特点1.房东对标她老公和蔼可亲幽默2.问题儿童对标她老公幼稚控制欲3.神父对标她老公的伪善4.警察对标她老公的暴力5.变态裸男对标她老公的执念但是我觉得导演显然是想把她老公投射到所有男人身上,从这点上看男人也是千奇百怪,个别另样的。
有反向极端的渣男,渣男可以完全不用主动控制女人。
也有被女人欺负的老实男也有经过世事成熟的男人所以我认为剧本在这里有了一个困境,单独投射她老公,没过错但是格局小了。
投射所有男人又缺乏说服力。
另外我觉得剧本的核心思想有点偏激,就是单方面直白的批判男性。
这是让我错愕的。
要知道批判“男权”和批判“男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为男人是自然的生物物种。
男权则是人类智能化后定制出来的不平等的规则。
真正需要着墨的是规则而不是生物性其中最大的着墨无疑是男性的性需求。
但是我们仔细想女性没有性需求吗?
如果没有,人类或者所有生物是怎么繁衍的。
上帝创造生物两性都是有性需求才能繁衍的。
动物有发情期人也有。
男人有女人也有。
所以批判男性我觉得太偏激。
真正需要批判的是单一的男权!
并且赋予女性自由追求性的权利。
实现男女平等。
就像动物公的母的繁衍后代都没有谁歧视谁。
有人说像动物一样!
简直笑话,那人类不是倒退了吗?
我想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因为人类的问题从来就没解决过!
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物种!
人类本身就是罪恶的根源九十不论男女。
人间本就是地狱!
期待这么哲学的问题我们在其他说到点子的片子里讨论所以我最后还是没法打五星。
而且我认为豆瓣6.8分数恰如其分
在套娃之前恐怖氛围很到位,不过也从套娃开始就逻辑全无,为了制造恐怖感而放弃逻辑也并非不明智,想要逻辑和恐怖双得是很难的。
影片中并没有那种突然窜出来的惊吓,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而且是女主的内心恐惧,让观众能感同身受。
影片的各种拍摄手法也都非常到位,打光,特写,场景的拍摄都算上等,不过最后的套娃镜头带来的冲击感可能很多观众都不能接受。
影片也隐喻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很多不尊重,瞧不起女性的男性;主线应该是由于女主和丈夫的互相不尊重和不理解而展开的,这也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影片里是一种极端情况。
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肯定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相信和互相尊重上的,但现在中能做到的情侣或夫妻往往只占少数。
看完后在朋友圈里简单记了一笔。
有朋友看到,感兴趣。
我告诉他,对男性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或许不那么友好,甚至是冒犯。
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女性人类来说,是极好看的。
所以,很想具体写写我感受到的它。
影片不长且剧情简单:女主在刚刚摆脱婚姻束缚之后,依然来到之前预定好的乡间别墅休假。
宛若仙境的乡间,出现在女主身边的分别是亲切的房东、古怪的裸男、粗鲁的男孩、牧师、警察。
面对六个男人,女主不得不拼力进行了一场突围战。
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来说说这些男人和附着在他们身上的隐喻吧。
第一个,前夫。
女主亲眼目睹了他从楼上摔下去,左半边身子被栅栏穿透,右脚折断,死状可怖。
而就在他死之前,他们进行了剧烈的争吵,他不同意离婚,哀求、威胁、动粗,然后,被女主推出门去,来到楼顶,失足跌下死掉。
第二个,房东。
房东看似亲切幽默,却又让人感觉不适。
比如他热情地帮女主取行李,却又因行李的沉重而口吐“芬芳”。
比如他坚持称女主为某某太太,反复提起她的婚姻身份。
比如他看到女主吃了苹果而说的冷笑话:不要偷吃禁果!
苹果树在这部影片中很重要。
女主吃了苹果,裸男吃了苹果。
在恐怖的夜晚,苹果落了满地。
我们都知道苹果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有着苹果树的乡间大宅是伊甸园,那么拥有这座大宅的房东,又是谁呢?他当然是“上帝”。
他迎来了女主,告诉她生活应该如何开展,教堂在哪里,酒吧又在哪里。
他掌控着这一片天地。
所以,他也总是会突然出现在女主的视线内。
酒吧里,被砸碎了玻璃的厨房里,女主想要离开的路上。
他无处不在。
他看似在解决问题,其实不过是要把女主困在宅内。
不要忘记,上帝虽然是神,却是有性别的,他是男人,是“父”。
第三个,裸男。
裸男的出现打破了乡间的宁静与美好。
他满脸伤痕,在隧道里,因女主的呼喊声而被唤醒,一路尾随,至别墅里,吃了苹果,试图进入(手第一次从门下的狭窄开口里探入)。
被警察带走,再放走,再次出现在别墅里。
震落了树上的苹果。
他出现的场景有:隧道、院子里、教堂情节之后的囚坑里。
更多的伤口出现在他的身上脸上,甚至长出了绿叶——这说明他意味着某种原始的自然属性——性。
性,永远横亘在男人与女人之间。
它可以是美好无害的,也可以是侵犯,是威胁。
在这部电影里,它是后者。
它没有灵魂,无知且无礼,只是凭借性吸引的本能而一次次妄图入侵。
直到那只一再探入的手被女主插上尖刀,切割为两条如钳般怪异的残肢。
他也是本片中第一个“分娩”的男人。
第四个,男孩。
准确地说,应该是个侏儒,有着男孩的身体,却长了一张并不年轻的脸。
他出现在教堂外面,手里拿着女人面具,遮挡住自己,向女主发出游戏的邀请。
而在他被明确拒绝后,他恶毒地辱骂了女主。
他手里的面具随他一起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教堂外,一次是在厨房里。
第一次覆盖在他脸上,第二次覆盖着被拧断脖子还挣扎的死鸟。
他是第一个举着割成两半的残手出现的角色。
那只手使他愤怒且无所适从。
对这个角色,我思考得比较多,他究竟代表了什么?面具,肯定是遮挡,遮档住原本的面孔,且是以女性的形象遮挡。
那么,究竟是伪装成认同及同性间的关爱以靠近?还是用以遮挡不成熟的心智和偏执?裸男代表男人的生物本能的话,男孩就是男人的灵魂——难怪会有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他们的躯壳里永远住着一个侏儒般怯懦、虚伪、贪玩、脆弱的灵魂。
第五个,牧师。
教堂,世人眼中神圣的、让人灵魂得到慰籍的所在。
那么牧师作为教堂里的工作人员,作为神的人间代理人,就一定是公正、圣洁的吗?他所代表的宗教以及所行使的权力,就是公正、圣洁的吗?女主在教堂里痛苦哭泣的时候,牧师只是幽魅般一闪而过,他出现的地方,一是在教堂外,一是在卧室里。
教堂外,他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喝退了男孩,对女主进行了安慰和劝导。
并把手放在了女主的腿上。
卧室里,他用钳子般的残手扼住了女主的脖子,试图使她就范。
这就是宗教。
以婚姻之名,束缚、恫吓,甚至施以暴力。
有时也不过是个牢笼。
女主的尖刀刺入了他的身体,坚决得一如她离婚的决心。
他是第一个被杀死的。
第六个,警察。
他和牧师一样,以保护者形象出现,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法律。
他出现的场景:一,在女主报警后,他与同事去别墅中带走了裸男;二,酒吧里。
与前几个不同,对于别墅,他不是不速之客,而是曾被女主期待的救命稻草。
而在酒吧里,他说出了他对女主困境的无能为力,或者说是为自己的不作为进行了狡辩——那个裸男什么都没做。
他是进入院子了,吃了苹果,但他没有实质性地伤害到你,是不是?那我能拿他怎么办呢?只能放走他。
潜在的威胁,盘亘的恐惧,他们都无能为力。
不作为,即是帮凶。
所以,他也是构成这个恐怖之夜里的一分子。
裸男、男孩、牧师、警察……男人们一层层分娩,破壳,变换着面目血淋淋地出现在女主面前,直到正主出现,那个摔死的前夫。
他无力且疲惫。
女主问:你到底想要什么?答:你的爱。
可是,真正的爱不是这样的啊,不是占有,不是控制,不是威胁,不是哭泣,不是本能的性欲,也不是宗教和法律的束缚。
对于女主来说,她只是想结束了。
于是,从一场宣告死亡的爱情中突围,从失败的婚姻中突围,从所谓的道德审判中突围,从几千年、无数人定义的女性概念里突围,从男权世界花样百出无所不在的PUA中突围,纵然身心俱疲、孤独落寞,但她赢了。
一部真正的女权主义电影。
虽然恐怖,但是清醒。
挺好。
浪费人生的一百分钟
邪乎过头了
女主太丑了,穿得衣服也难看,背景乐诡异难听得要死,故作高深,但是风景是真美,然后光影交错下的雕像面孔是挺诡异吓人的,导演如此丑化男性,搞性别对立,都去搞百合吧,真是居心叵测,很垃圾的一部电影。
女性恐惧集大成的A24邪典大作。这无止境的生育场景,女主是真的麻了。
滿分💯。太有創意、也太有深意。色彩、運鏡都可圈可點。最後的高潮部分考驗每個人の感官。從純藝術的角度說:此片風格堪稱驚為天人。
now you see why it s MEN not MAN.
今年很喜欢的一部cult片了!氛围感十足,演员出色,名场面很多,心理惊悚的模板。加兰不愧是写出《惊变28天》拍出《机械姬》的男人!曾经诞生了绅士教育的大英帝国,这些年对男性主义问题的探讨和反思很多啊,相比之下,曾诞生了君子教育的华夏大国,可以对照思考一下,这是一位男导演拍的,男观众真的可以理性探讨了。你说这是“恐男”片吗?我觉得不是,里面也展示了男人的痛苦,一切恩怨情仇都从那一颗苹果开始,只能说导演真是为男女问题操碎了心hhh
当时看完预告片很期待,前半部分也很到位,但我真的跟后悔很家属一起看这个片..现在两个人很下头很扫兴,奉劝情侣不要一起看
摄影很棒,构图精致,景色很美,全片是柔和的滤镜,影片风格有种文艺的孤独感,有一丝悬疑氛围,欧洲电影总是喜欢整反差,唯美淡雅和粗俗血腥的冲击,有些恐男宣传片设定,女权思潮,里面的男性要么就是暴力和精神威胁的黑人男,不然就是大男子主义老男人,要不就是原始冲动夏当男,要么就是口无遮拦的早熟小男孩,要么就是道貌岸然的变态白神父,还有就是自以为是没有同理心公职男, 其实都是一类人——男人,他们都物化女性,正常外表下,里面已经腐烂不堪,也有一些性暗示的动作和场景。最后生殖功能血腥化对调设定,也是想全方面表达女性的苦楚。 当然电影有些极端化了,满世界都是坏男人的存在,是一种绝对化,诚然这也是导演想把表达的主题放大化的诠释。 除了这些,影片故事本身有些简单和碎片化,一些隐喻过于直白,整体上属于中规中矩。
对味了
前半段还蛮好的,虽然不恐怖,但是光、影、构图、摄影这块确实拍到令人很舒服,文艺片如果能把上述几样做到这个水平,我也是不介意电影里多出现点高山白云流水的。但,最后一幕表示看不懂,且感到大为震惊和恶心。
可惜过于图解
这个A24公司拍的电影全是故弄玄虚的垃圾,豆瓣应该标识电影公司,直接拉黑这种东西
怪奇有余,真意不足
看了下Alex Garland的采访。剧本第一稿写于十五年前,生育生育生育的场景受进击的巨人影响。导演的表达我只能解读为;男人本就残缺,没有女人只能不停复制自己。看起来在讲厌女,其实all about MEN
(7.4/10)自夏娃偷食禁果以来,女性便承担着男性犯下错误的后果。加兰对“男人都是一个样”作出了字面上的理解,将观众置于女主角的处境,亲身体验对女性的心理操纵,并将男权历史的延续浓缩于一场精彩的肉体恐怖戏份。《男人》是加兰的态度之作,但内容略为单薄,思考也比较流于表面。
节奏上和《湮灭》很像,最喜欢的部分是隧道回声那里,想要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发声,立即引来了恶意。作者对森林有一种既爱又怕的处理,这使得故事总是带点童话色彩,而童话多半有寓意。不过,私以为如果是一个主题与动机都很明显的故事,那应该从更新颖与深刻的视角去讲述,而不是靠猎奇的视觉去构建高潮。要是拍一个纯粹的悬疑,会不会带来更持久的寒意呢?
最喜欢的前面隧道那段,从一开始轻快的回声逐渐唤来黑暗里的恐惧,连环生育那段一开始还吓人,重复好几次后反倒趋于平淡,好奇女主的心理是不是和观众同步,发现这玩意没啥好怕的?
挺有潜力的一个大设定怎么拍的这么潦草呢
后面那段看得我差点把晚上吃的螺蛳粉吐出来……生理不适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