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Season 2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剧照 NO.20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统计了一下三季以来所有文物的朝代和所在博物馆!

https://mp.weixin.qq.com/s/_HOWxXFYR4ZawWEzMzUNCw《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是我在选修课里利用率最高的两档节目,我做统计是为了能快速检索我需要的朝代或是博物馆馆藏。

比如我上周要讲陕历博的文物,我就可以在我做的表里检索“陕历博”,然后把相关视频下下来给他们边看我边讲。

这周讲唐代文物,就可以在表里检索“唐”,就有唐代的各类文物出来。

虽然做表挺辛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这也算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吧。

《如果国宝会说话》网上有一部分统计了👇但还是没有我在今日二推里那样的附加朝代,所以还是要自己整一遍。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2 )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保持了之前的高水准,在记录频道看完还不够,B站配合弹幕食用更佳。

五分钟的长度短小精悍又让人意犹未尽,优秀的文案让人恨不得全都摘抄下来,看完更想去博物馆感受这些文物的魅力了。

特别喜欢片头结尾的提示音:"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

"创意十足,仿佛国宝真的在和人对话,文物也有了温度。

题外话:我原本以为这部纪录片是像故宫100一样,没想到它是分成四季播出,我又以为它是半年更一季,谁能想到都一年了第三季还没有播呢?

 3 ) 这才是有态度的文物节目

第二季保持了第一季的高水准。

一是对于文物的讲解很到位,说清楚了每件文物的精彩点究竟是什么;二是每一集不仅限于主题文物,而是以主题文物为核心,连带介绍若干相关联文物,形成一个较成体系的介绍,知识满满;三是镜头配合给得很到位,细节看得很清楚;四是不煽情、不迎合低级趣味,这才是做文物栏目的态度!

最后没啥说的,期待第三季吧~~

 4 ) 短小精悍,非常精彩,光影及解说的完美结合

首先先说我的总体观感,《国宝会说话》系列,一方面是适应现在博物文化推广而产生的,他和国家宝藏,都算是央视博物馆文传推广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也是非常有良心,言之有物的纪录片精品。

个人感觉,从美学呈现,推广传播、价值引申等等方面来看,《国宝会说话》要远超《国家宝藏》。

更为难得的是,在第一季收货成功之后,这个系列的第二季水平在前做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个人非常喜欢《国宝会说话》的文案风格。

感觉文案的作者,总是可以用最恰当的语言风格,优美词藻,配合最惊艳的光线与细节表现,来呈现出文物最迷人的特点。

每次看节目给呈现出的文物,细枝末节的描眉,极富动感的动画渲染,以及准确而生动的背景表现,都能够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升华对于藏品的理解。

动感的细节渲染,强调了艺术的浪漫整个纪录片的风格,是以美学为主要观赏维度的。

这一方面增加了系列剧的可看性,更好的表现出器物的魅力,另一方面则大大的降低了观赏门槛。

毕竟美是人类共同能够感知的,即便有的时候你说不出来,你也知道哪些是优美的,哪些是与众不同的。

当解说员机械的念着某器物长多少厘米,宽多少厘米的时候,实际上实在破坏这种美,其吸引力,也肯定是大大不如本片中解说员从美的角度对文物的娓娓道来。

我想这也是本纪录片的优点之一。

他总是能够精确的发现文物的美,然后用最适合的语言进行强化和诠释

用动画的方式给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的人物纹饰赋予生命,展现出战国攻战宴乐生活的全景结合着图画与讲解,这种体验真的非同一般。

有人说缺少干货,但其实,很好的呈现出美,就是一种最大的干货。

而关于器物的用途,重要的发掘过程等等的,其实文案当中也有所表达,并且对器物的引申,也是以这些器物最初的用途和功能为出发点的。

此外,每一个国宝,不仅仅是一个时代高超技艺的体现,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内涵。

个人觉得这个是国宝最大的价值。

它让我们回忆起中华民族历经过的沧海桑田,波澜壮阔。

也许国宝是古代先人们的一个普通生活/祭祀器物,但在今人看来,他代表了古人的气质,他是一个文化符号。

而正是许许多多的这些文化元素,历经千年,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展现出自由气质的精灵棺绘例如第一集对于鹰顶金冠饰的呈现,虽然也说了这个物件是游牧民族部落首领头戴冠的装饰,但是之后的文案“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为之震动”,把这个器物还原到了历史的场景当中,非常生动的展示了他曾经的辉煌。

而当你想象匈奴人的策马飞驰的时候,不免就会联想到汉匈之间长达百年的相互征伐。

而这个时候,代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音乐适时响起。

生动、活泼,也非常精准。

大汉与匈奴之间的争斗,其实就是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这跟动物世界没有本质区别。

鹰顶金冠饰的主人与中原争霸,就像动物世界里面的弱肉强食更加生动的还在于之后的手指喜剧表演。

人偶形象粗犷而生动,很好的把鹰顶金冠饰与人偶进行了一个结合,让这件器物,置身于这个范畴更大的历史当中,用非常简单的场景以及故事,概括了历史上的胡汉矛盾,缘起以及最终的终结。

随着南匈奴的入迁,曾经的敌人,变成了朋友。。。

妙趣横生的匈奴人形象,头戴鹰顶金冠饰而这个过程,仅仅是中华文化包容力的体现之一。

这就是我觉得本纪录片优秀的原因:短短五分钟的时间,不仅仅呈现了器物的特征,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更实现了四到五次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拔高和解读,再加上趣味性、个性化十足的表现方法。

横向上,把器物的知识生动的表现出来,纵向上,他把器物放归历史,用今人的眼光去审视器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短小精悍,却异常精彩。

更重要的是,25集短剧,他的表现手法是完全多元的,完全依照器物的个性化特点。

例如跪射俑那集,把地平面当成一面镜子,镜子的上面是静止的陵墓,镜子的下面的时间却依然在行走(我也可以理解为镜面上沧海桑田,镜面下时间静止,岿然不动),动静结合。

这种意境完全区别于以往干巴巴的对兵马俑的介绍。

在介绍当中也没有过多的去强调泥俑的工艺,而是站在军队的视角,努力呈现出秦皇扫六合军队的微观气质。

文案用大地镜面作类比,镜头用虚实对称做呈现再例如五星出东方锦护臂那集。

没有拘泥于文物纺织技术的高超与细腻,甚至没有太多对于大汉王朝威震远邦的自豪,而是将整个剧的内涵引向了东西风在大西北地区之间的交互。

尤其是那一句文案“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最为震撼心灵,让人有感触的不仅仅是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更有着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波澜壮阔的豁然开朗。

我想,一直在说的丝绸之路,可能这就是丝绸之路的气质吧。

这个画面,是“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想象力简直惊艳还有铜奔马那集,对于文物细节的刻画简直赞到无以复加。

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这匹马飞扬向上的气质,一直那种坚实有力的力量感。

镜头的处理效果极佳,通过镜头恰到好处的平移,感觉铜奔马被赋予了生命,好像要跃然于屏幕上。

尤其是这集的最后一个镜头,铜奔马被放置在星空背景下。

你看到的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我看到的是星矢的小宇宙爆发,打出了天马彗星拳。。。

模糊了光影、时空额界限,给人一种非常梦幻,并且积极向上的感觉东西文化,一贯如此和谐,人类对于美的认知,一贯非常相似。

 5 ) 《国宝》二季解说词

一季解说词笔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2537/ 二季解说词笔记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5284/ 三季解说词笔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672069/=======1.那时,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便由他们的对手书写。

在中原文明的记录中,匈奴曾被称为 猃(xian)狁(yun),即长嘴狗的意思。

它们贪婪残暴,经常南下掠夺。

而鹰顶金冠饰,更是以草原之王的威严,俯视着世间一切弱肉强食。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一场场模仿者,与被模仿者的对决,有此开始。

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

也有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

长城,不仅是守卫边疆的堡垒,当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这里又成为反击匈奴的前哨。

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么。

长城两侧,且战且和。

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是否能想起当年那些,风一般来去的影子。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和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2.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

而这之前的西周,一直处在,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

静默的壶身上,能听见厮杀与吼叫,这里是一个战场。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到了战国之后,转化为领土吞并战。

一场攻城略地的战斗。

水战时激起的波澜,是这个时代,在时光之河里,发出的声响。

宛如时光的速度,一念之间,就到了厅堂。

钟鸣鼎食,礼乐之邦。

战争时,弓箭是杀伤敌人的武器,和平时,则是社交生活的用具。

早在周代,射箭便是贵族,必须掌握的基础教育,六艺之一,射礼,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

这叫弋射,弋射有准则,弋不射宿,停息的鸟儿不射。

中国是丝的故乡,采桑也进入了礼制,演化为后来的亲蚕礼。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

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3.(除老录音原音,没有任何解说声音:)(老录音:)曾侯乙编钟音响记录,采录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1986年3月29日,凌晨两点开始。

字幕:(与录音同时出)这是一段录制于1986年的音频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四世纪(老录音:)室内温度18摄氏度,再录国产音叉,A等于440赫兹。

字幕:演奏乐器来自公元前四世纪(老录音:)上层第一组,该组共有钮钟6件,上1(组)1(枚)。

正鼓音。

(叮)侧鼓音。

(叮)下2(组)7(枚)。

正鼓音。

(咚)侧鼓音。

(咚)全套钟的最低音,为下层一组第一钟。

正鼓音。

(咚) 全套钟的最高音,为上层第一组第一钟。

侧鼓音。

(叮)全部甬钟音域,共跨五个八度。

中层第二组,该组共有无枚甬钟,12件。

(敲)中层甬钟构成的,C大调音阶。

(敲)(老录音:) (与配音:茉莉花一起出)曾侯乙编钟共,有64件,另有楚王所送的,镈钟一件。

除镈钟以外,每件钟均标识有,两个不同的音名。

1986年4月6日,晨6时整,全部采录工作结束。

(画面:采录工作人员的老资料画面,去世的人标白框)====特效转场====(字幕解说,无配音:)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曾国国君,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集大成也者金声与玉振之也——《孟子》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太史公自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八音克谐无相争伦神人以和——《尚书》 (黑底白字字幕:)1978-2018曾侯乙编钟发掘40周年向考古工作者致敬4.它不是青铜,是温暖的木头。

四只麋鹿角,向外生长,预示生命的开始,这些装饰,都在暗示着这件文物,产生于湿地气候的地区,诞生在,楚国的大地。

楚,意为树丛,荆棘,楚人生活在沼泽地区,他们制作的艺术品,带来浓厚的自然气息,像风,像鸟,像云,没有固定的形态,是中国人血液中,最自由的部分,如今,楚人的形象,定格在一张窄窄的木片,定格在,天地之间的角落。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快的地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之中。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5.死之后,人会去哪里,两千多年前的楚人相信,是永生。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suo)——屈原《招魂》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死生为昼夜。

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他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

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

事死如事生,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

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9.即使他的身体已经成为尘埃,但木简还记得他的样子。

10.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淹没。

有了玉,便多了一点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19.君幸食,请您吃的开心。

21.烟云溢出孔隙 ,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

线条粗硬的动物们,因演员而跃然。

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

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

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24.读书人叫我们“俳优”,就是现在的演艺圈人士,以娱乐大众为职业。

让老百姓开心,巴适,就是我们的职责。

25.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

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

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6 ) 文案收集

那时,草原上没有文字,历史,便由他们的对手书写。

——《鹰顶金冠饰》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木雕双头镇墓兽》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

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跪射俑》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战国商鞅方升》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它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霍去病墓石刻》大地的经纬纵横交叠,标识出山川和城市,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

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

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五星出东方锦护臂》汉字历经演化,有繁简之别,有通假之异,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根本。

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熹平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此后,历代都有官方刻石宣布经文定本,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

——《熹平石经》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

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礼仪之大,称之夏。

章服之美,谓之华。

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然在影响着两千年后的中国人,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素纱单衣》木已腐朽,漆皮残存,时空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太阳,不过这两千亿颗亮点中的一粒,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错金铜博山炉》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企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2021.2.1

 7 ) 国宝第二季个人笔记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鹰顶金冠饰 内蒙古博物馆黄金 战国 草原部落匈奴 贵金属工艺高超 动物猎杀雕刻 游牧民族无文字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四川博物馆铜 战国 生动嵌错战争,庆功宴和贵族生活40.3*13.2cm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木+青铜 战国 曾国国军乙 64件(标两音)+楚王赠送镈钟一件,78年发掘,86年采录木雕双头镇墓兽 荆州博物馆木 战国 楚的甲骨文是树木和荆棘,出土文物花纹多自然相关,170cm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帛 战国楚 出土中最早的帛画 ,发现于长沙子弹库,引魂幡,升仙愿望。

类似的西汉T形帛画跪射俑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胎彩绘 秦 二号坑出土160件 盔甲鞋底发丝掌纹等都非常清晰细腻,出土时有着色,128cm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青铜 战国秦 升是标准也是容器 商鞅变法时铭文,取信于民后统一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秦统一后加刻铭文,为全国标准铜车马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铜+金银饰+彩绘 秦 1980出土立车(152*225cm,一吨)和安车,礼制最高的车马,三千多零件联合可动里耶秦简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木 秦 2002年出土,37400+片。

郡县制下迁陵县的县志,管理,记录,户口本,身份证。

南越汉玉(组)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玉 西汉 南越王陵墓,汉代玉石艺术巅峰霍去病墓石刻(组) 茂陵博物馆石 西汉 马踏匈奴为代表,表现战争,野兽,人像等。

霍去病一直打到今俄罗斯,23岁去世五星出东方织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丝绸 西汉 尼雅遗址。

蓝绿红黄白,小篆写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丝线细密工艺高超四神纹玉铺首 茂陵博物馆玉 西汉 铺首一般用于大门门环,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星宿东西南北,木金火水。

标识战争建筑陵墓等的方向熹平石经 残片分布国博等多家单位石 东汉 最早官方定本石经,双面刻字,46块,儒家七部经典,汉隶典范,饱经风霜不足十一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山东博物馆石 东汉 描绘孔子去洛阳向老子请教。

公元前600-前300,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都产生思想家长信宫灯 河北博物馆铜鎏金 西汉 满城汉墓,长信宫沐浴用。

唯一人形釭灯(其他多为动物)。

工艺高超可旋转调整亮度素纱单衣 湖南省博物馆丝绸 西汉 辛追夫人墓,作为外罩。

只有11.2旦(九千米重量g)的丝(现在14,因为蚕更健壮)二十八宿圆盘圭表 阜阳市博物馆漆木 西汉 汝阴侯墓 星盘与支架配合的角度,观测天象,定历法,观测物候,定了24节气狸猫怎漆食盒 湖南省博物馆漆木 西汉 归属辛追夫人。

君幸食。

西汉后,周朝庄严肃穆的动物形象变为朝气蓬勃的风格算筹 骨算筹—河北省博物馆,象牙—陕西历史博物馆竹/骨/象牙/铜 战国 纵横表示数字,十进制计算。

运筹帷幄即为算筹。

明代后被算盘取代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馆青铜 西汉 26cm。

归属中山靖王。

盖子山峰形状,边界错金云纹,西汉流行,与蓬莱昆仑有关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南京博物馆银 西汉 出土西汉江都王刘非墓,归属其妃子淳于婴儿。

一分为二,阴阳刻文。

3.7*1.8cm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国家博物馆青铜 西汉 酒壶。

错金银工艺,犀牛姿态灵动细腻。

3000前雨林气候犀牛多,西汉后转冷迁移击鼓说唱陶俑 国家博物馆陶 东汉 四川盆地说唱艺人形象(俳优),56cm铜奔马 甘肃博物馆青铜 东汉 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的张姓将领墓葬。

原为马踏飞燕后改名。

汉帝好宝马,称天马。

 8 )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 Every Treasure Tells a Story

l 简介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八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

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介绍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该季展示的国宝,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对文明进行了展示,以更加包容、大气的视野和态度解读中华文明。

同时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秉承着对文明包容、对文化新解的态度,继续构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解读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向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户。

l 笔记01 鹰顶金冠饰:你好 我的对手高大的王帐聚集起草原最精锐的勇士,他们有着鹰的锐利与群狼的勇气。

鹰冠俯视着汉子们狂热的面庞,锋利的鹰喙向南——草原之南,那里是匈奴子孙的马蹄终将踏足的地方。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与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的对峙与融合中。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蜕变之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

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

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你好,我的对手!

02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春秋春秋战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几百年间,群雄并起,战乱频繁。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用嵌错法记录了战国时代贵族生活中的情境。

它带来了两千年前的月光,那场时光盛宴的宾客仿佛刚刚散去,衣襟上芷兰味儿的熏香还残存在指尖。

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壶身可度量,却也无边。

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

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

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

03 曾侯乙编钟:中国之声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墓主人名“乙”,是战国曾国国君。

曾国也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随国”,在今天湖北省随州市范围内。

“集大成也者,金声与玉振之也”——《孟子》“礼以节人,乐以发和”——《太史公自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八音克谐,无相争伦,神人以和”——《尚书》04 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木雕双头镇墓兽是楚墓镇墓兽造型中最为怪诞、最为壮观的一件,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被用来保护墓主人的安全。

双兽并犄,茸角杈桠生长。

镇墓兽背向相连,头上长角,双眼睁大,充分展现了楚文化的奇诡和自由。

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

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05 人物御龙帛画:天上见在湘川,画中人御龙飞行,褒衣博带随风而起。

该文物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被认为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

死生为昼夜。

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

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

楚人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幻化在烂漫的图景中,让那时的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恐惧。

因为他们相信,死亡是为人之路的终结,却是成仙之旅的开端,事死如事生。

这样的生死观,影响了中国的后世千年。

生而为人,死后成仙,这才是完整的生命记忆。

而生死之间,应御龙而行。

06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

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

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

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

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07 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在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一个农民可以不识字,没有车,却不能不纳粮。

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

生活在辽阔土地上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

统一的方升,意味着统一的法度。

生活在辽阔土地的华夏先民,才会对一个泱泱大国,有了统一的认识。

一个国家的升,开始有了天下的度量。

08 秦始皇陵铜车马:图谋远方1980年冬天,在临潼秦始皇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出土,车马高152厘米,长225厘米,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

车马以青铜铸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所发现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曾经最威严的人间仪仗,化作驶入陵墓的悲壮行伍。

陵墓之下,另一组车马整装待发,静候主人的魂灵。

帝国沉埋,青铜剥蚀。

从未启程的座驾,是否真的能够疾驰,到达远方。

09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在正史中,对秦朝行政制度和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

而里耶秦简,用近20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三万七千多个从前,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继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

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

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一个时代浓缩于一个县,一个县又浓缩于一片木简。

三万七千多枚木简,就像一部秦朝县城生活的百科全书,写满了当时的各个方面,全景式展现了郡县制下,一个秦朝县城的管理和运行。

10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玉,石之美,它们是等级的体现,也是生死的寄托。

南越国,虽远在岭南,却和中原地区对玉的追逐一样浓烈。

喝酒的玉杯,装饰的玉佩,还有护体聚魂的玉衣……岭南的君王也痴迷于每一方玉片中。

纵使君王已故,玉亦随身。

玉,石之美。

玉比王字多一点。

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

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

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11 霍去病墓石刻:磐石之志这组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

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犹如丰碑,纪念和陪伴着中国历史上的少年将军。

石雕无声,荒野长吟。

这些拙朴粗犷的石刻,不同于后世的写实风格,是汉代艺术的杰作。

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

亦如闪电的生命,在大地上消失的那一刻,石头里的生命浮现出来。

一块岩石刀刀划过,时间在他们身上碰撞,便镌刻出了故事。

12 五星出东方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发现大量织物。

1号墓地8号墓中的男性贵族周身穿戴华贵的服饰,右臂旁的一枚方形护臂引人注目。

这件护臂或许是中原王朝给精绝古国的馈赠,织锦的纹样间自右及左横列八个篆体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歇的织机,在东风和西风的吹拂下,编制至今。

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13 四神纹玉铺首: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是四方的象征和守护者,四神纹是这个玉铺首承载的重要含义。

它们若隐若现于云气纹中,如遨游在天际,天地相应的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追求灵动浪漫艺术风格的精美之作。

玉石,大地的精华。

当雕刻者把天上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雕刻在这块玉石上的时候,玉石又秉承了天象。

也许古人把它们想象成天空之门的铺首,即使在眼前,我们也需要仰望,四神遨游的天际。

这块蓝田玉上的四神安在。

这是一片碧绿的天空,奔腾、飞翔、盘旋、静默的四神,指引着地上的方向,也望向天外的世界。

14 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熹平石经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

可惜屡遭变故、四佚乡野,所幸历代有心人士不断在收集石经文字,让破碎重聚,以不忘汉人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存真的精神。

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

石头冷硬,自藏深意。

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

如今我们已经收集到8000多个熹平石经文字。

一片一块,一字一句,等待破碎后的重聚。

15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道家与儒家,中国两大思想体系。

孔子与老子的会面,代表了这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就像两条河流,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二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汉代人把这个场景刻在砖石之上,至于兆域之中,为的则是铭记和传承。

人类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

民族文化因铭记传承而绵延不断。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

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

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16 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一位西汉宫廷女子,眉眼细长,脸型圆润,头上佩戴巾帼,身穿曲裾深衣,跣足而坐。

她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

她体内的空腔,是汉代人实现环保的诀窍。

寻常的照明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

两千余年,她未曾挪动一步,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

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

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控制光亮,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

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

时间似光,生命如烛。

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17 素纱单衣:云想衣裳轻薄通透,柔软神秘,素纱襌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但它透露出的朦胧的韵味,却一直在吸引着后人去追寻它的绝代芳华。

整件衣服长1.28米,两袖通长1.9米,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一共只有49克。

这些丝穿梭着经纬,也织就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

礼仪之大,称之夏。

章服之美,谓之华。

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在影响着两千年后的中国人。

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

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18 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周而复始 如期而至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

可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

先民仰望天空,低头思量。

以稳定而准确的历法,建立农业文明基石。

天上本没有刻度,看的人多了便划分出二十八星宿。

木已腐朽,漆皮残存。

时空,仍在漫天繁星中延伸,太阳,不过这两千亿颗亮点中的一粒。

天行有常,周而复始,如期而至,是为天地之信,以利万民,生生不息。

19 狸猫纹漆食盘:漆盘上的喵星人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天下和平,社会气氛积极向上。

长沙丞相家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盘子,它就是狸猫纹漆食盘。

圆圆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尖尖的耳朵,与我们今天的家猫,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它的出现,并不简单。

狸猫纹漆食盘上,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君幸食”。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吃好喝好”。

可爱的猫,简单的字,实用至上,兼顾美观。

一个新兴国家的形象,跃然而出,原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猫,大大方方地栖息在贵族的餐盘上,呼吸着新时代的空气。

20 算筹:运筹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商人用一到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它们的写法虽然不断变化,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记数方法却不曾中断。

像文字那样,十进制也无处不在。

这些看起来抽象的数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被中国人,用一些不起眼的小棍子——算筹,表示出来。

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算筹来计数及运算。

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

这套象牙算筹,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墓,共二十八枚,每枚直径0.4厘米,长13.5厘米,粗细均匀、长短划一。

21 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炉盖联想为山峰,跃龙托起炉盘,云气末梢凝固成了山石,这一切都被高处的猴子看在眼里。

没有闹天宫的猴子在这尊博山炉上醒目了千年。

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

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22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闪烁腰间的誓言这枚银带钩藏着迷人的秘密,它出土于汉江都王刘非的第十二号陪葬墓。

主人是他的妃子淳于婴儿。

他们的约定刻在这带钩隐秘的地方,被淳于婴儿生生世世珍藏,在公历纪元开始前带入墓葬。

公元后的两千零九年,我们发现了他们曾互道过的誓言:长毋相忘。

“山无陵,江水为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

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期盼。

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23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

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叫犀尊,是一只酒壶。

描摹和形塑生命,大约和人类文明同样久远。

人们以各种材质模拟大地生灵,愿与动物共享自然。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24 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我是东汉时期、四川盆地的说唱艺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演出即将进入高潮,我头往前伸,后背拉成一张弓,全身蓄力,腿部韧带受到拉扯,高高抬起,露出宽大扁平的脚底板,我正要瞬间发力,逗翻场上所有观众。

我的灵魂从未死去,它成为一个行业,一种思想,一门哲学,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

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25 铜奔马:天马行空1969年,在甘肃武威市区的一处夯土高台发现一座东汉墓葬,墓室里排列着规模壮观的车马仪仗。

仪仗全部采用青铜制作,包括武士17人、仆从28人、车舆14辆、牛1头、马39匹。

战马的队列之中独有一匹逸群绝尘、迅疾如风,从各个角度观看,这匹马的造型都堪称完美。

这是一匹特立独行的马,超越地表的队列,跃步踏上云端,它与飞鸟为伍。

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

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

l 短评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在这个极精彩的时代,古人以超越想象的智慧,留给我们超越想象的文物。

一圈圈丰富多样、光辉灿烂的秦汉历史涟漪,穿透历史的波澜,在今天熠熠生辉。

一钟双音,十二律,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醇厚悠扬,曾侯乙编钟奏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纪强音;帝国沉埋,青铜剥蚀,从未启程的座驾,秦始皇陵铜车马疾驰向灵魂的归宿;时间似光,生命如烛,从西汉启程跨越千年的历史,长信宫灯带给人们灵动的光亮;风乎舞雩,章服之美,素纱襌衣见证了历史的云想衣裳,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左手持鼓,右手握棒,头往前伸,后背弓起,击鼓说唱陶俑唱响了世界文化的雅俗共赏;逸群绝尘,迅疾如风,与飞鸟为伍,平步入青云,马踏飞燕见证了人类思想的天马行空。

无数的光辉灿烂,无数的历久弥坚,只为在这一刻瞬息为永恒。

 9 ) 短评 - 第二季

这一季讲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代表“中国之声”的40年前发掘的曾侯乙编钟,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还有非常高科技含量的宝贝,比如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长信宫灯,用棍子(此件展品是象牙)做算筹进行十进制的计数和运算,二十八宿如同撒在天空的坐标,不均匀划分周天365度的二十八宿圆盘圭表,太牛了。

喜欢“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春水”的可爱的“说唱俑”。

银带钩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有“长毋相忘”,让爱情誓言永伴腰间。

“流行的云纹发挥了奇效,错金工艺醒目了升腾旋绕的云气”的博山炉展示出的海上仙山令人叹为观止。

辛追夫人的狸猫纹漆食盘画着可爱的喵星人,“君幸食”,多么贴心。

整件衣服一共只有49克的素纱单衣简直不要太美,恐怕是每个女人都想要的那份灵动和轻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吉利的占星话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锦护臂里。

里耶秦简用近二十万个字让我们闻到了秦朝县城的生活气息。

 10 ) 【如果国宝会说话 II】完整文案整理 EP6

第6集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

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

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

秦军集结在京畿,面对东方。

三座相邻的坑穴中,容纳着超过7000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陶俑,仿佛镜中折射的帝国。

在地下的疆场,我们与史书描写的骁勇秦人面面相觑。

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东段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

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

身居射手队列的这位男子,属于大秦战士中爵位最低的一员,也是帝国万千勇儿的缩影。

他的头,背挺直,两腿纵向交叉。

从侧面看,左膝,右膝,右足三点之间构成稳固的三角。

这种姿势重心稳,目标小,利于攻防,大概是当时射击训练的最高标准。

靠近观察可以发现射手胸腹的甲片上片叠压下片,肩部和腰下则相反。

铠甲的设计细节,贴合人体的曲线,满足了活动和攻击的需要。

支撑全身的右脚鞋底翻起,脚尖和后跟针线更加密集,增强了鞋子的韧性。

足弓处针线疏朗,便于屈伸。

动作, 铠甲, 衣着,陶俑对于帝国战士的复刻,逼近真实。

而五官,须发,掌纹等体貌的严谨处理,又赋予了他肌肤的温度。

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

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

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

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我 是 分 割 线-1. 我知道这一系列纪录片文案水平都是高出天界,但看到这一集开头通过大地为镜面的比喻展开叙述,还是被这文字内功深深震撼到了,所以忍不住午饭时间一字一句敲了下来。

2. 在B站看国宝纪录片,真的是忍不住又哭又笑。

哭是屡屡被这些几千年前的文物的细节打动,感慨它们历经千年岁月而不朽。

比如,镜头拍到秦俑鞋底的针脚时..

频频笑喷则是因为,弹幕们真的太可爱了,让这些国宝和历史人物都瞬间亲切,仿佛隔壁家小明哈哈哈哈啊。

本集最喜欢弹幕: “手办狂魔阿政”....

3. 对了,还有一条热门弹幕让人心情复杂:

刚看到时不太明白是什么梗,搜了一下发现原来说的是下面一条新闻:

4. 最后想说,兵马俑这种世界遗产,五分钟是肯定讲不完的。

但若是这五分钟的视频可以勾起观众的兴趣,引发讨论,吸引大家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它的历史,那这个纪录片会更有意义。

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看看: 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22440/BBC一个关于兵马俑的纪录片(我个人觉得这个拍的并不是很好,但可以学习国宝相关英文)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sN30M32iA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796539?from=search&seid=620033298802571350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短评

emmmm,风格实在是不喜欢,娱乐化过度了。

6分钟前
  • 大海航行靠船长
  • 很差

解说的废话太多,降低了此片质量。介绍文物,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虚妄的情感堆砌!

9分钟前
  • Julia
  • 还行

好无聊。。。不喜勿喷,个人感想。超枯燥。

10分钟前
  • Wendy
  • 较差

【摘抄】鹰顶金冠饰——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征战的厮杀与欢宴的音乐,都隐匿不见。桑叶还在无声地生长,两千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壶身上的桑田茂密如初。人物御龙帛画——生死非人力可逆转,可它们又如春来秋往,昼夜更替,这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的暗示。击鼓说唱陶俑——我们多有与生俱来的疾病,身体与常人不同,自嘲,是所有幽默中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我们故意呈现自己的身体缺陷,卖力表演。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的生命远比我的寿命长久。

13分钟前
  • 狐狸成仙
  • 力荐

做得很用心,收获很多。擅自解读和发散的部分不要也罢。

18分钟前
  • Anamnesis
  • 推荐

制作精良,文案解说也很棒!

21分钟前
  • nnna、
  • 力荐

没有走下坡路!要一直坚挺吖!ps:给文案跪了。pps:旁白的声音,真是醉人吖!

24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力荐

1-5看完弃

25分钟前
  • 冥王星(Ojas)
  • 力荐

文案依然很赞,就是这季的配音旁白有些怪怪的,

2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33分钟前
  • 就叫我铿爷吧
  • 力荐

拍得生动有趣,又很短,觉得很适合入门,赞~~~

34分钟前
  • 风舞狂澜
  • 力荐

广告

39分钟前
  • 还行

你过来鸭!!!

40分钟前
  • 下辈子想当小狗
  • 力荐

纪录片导演丁曼文转行做旅游公司,承诺专家讲师,匹配普通导游,面对消费者投诉删除微信拒绝沟通,欺骗消费者

41分钟前
  • michelle
  • 很差

水准在线。强烈安利第三集《曾侯乙编钟》。

46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好看!太好看了!央视爸爸太用心了!第二集曾侯乙编钟,不夸张,我听哭了!

49分钟前
  • 做兔子还是做人
  • 力荐

文案制作都绝了

54分钟前
  • 弥香
  • 力荐

看文物作故事

57分钟前
  • Serendipity
  • 较差

洗完澡護膚、吹頭看幾集,看完基本就忘系列。

59分钟前
  • 半點
  • 还行

和世界的相遇,和自己的相遇。

1小时前
  • Dann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