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饶雪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约在冬季》即将于11月15日上映,马思纯和霍建华在片中饰演一对久别重逢的爱人,一个是北师大的才女安然,一个是台北来的文艺摄影师齐啸,两人因91年齐秦演唱会而相识相爱,却又因各种现实原因而分离,两人何时能重聚,大约在冬季!
影片马思纯和霍建华还吸引了包括张瑶、魏大勋、侯佩岑等明星加盟,可谓看点十足。
实力派女演员张瑶在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安然的闺蜜孙瑶瑶,她见证了安然和齐啸的首次相遇,也陪伴安然目送了亲人的离去。
很多时候,友情比爱情更持久,在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的友谊同样动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张瑶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可实际上她已经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近20年,音乐影视上都有涉猎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0年,20岁的张瑶参加央视节目《新视听》,以一首《有你相随》夺冠,自此开启了自己的从艺之路。
随后她历经起伏,发表过专辑《爱情的房子》,获得过CCTV音乐盛典“年度最佳新人”,也因唱片公司雪藏事业受阻,坎坷的经历也为她日后的演艺之路提供了养料。
2008年,张瑶初踏影视圈即被顾长卫相中,在《立春》里她饰演了光头女孩高贝贝,甚至为了将角色塑造得更为立体直接增重至120斤,独特的造型在那个时代相当前卫,而她为爱情撒下善意的谎言又让人看到了这个前卫女孩柔软的内心。
(演技层面补充)在《立春》中张瑶所有的戏都是和蒋雯丽的对手戏,有了高手的点播,她很快进入了角色,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演戏训练,但这恰恰释放了她本来的天性,她的角色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张瑶自己在评价这个角色时也感慨:“跟雯丽姐对戏几乎忘记了我是在演戏,就像真实的生活场景一样,她教会了我许多,让我演戏的时候很自然。
”同年张瑶在《女人不坏》中与桂纶镁搭档,饰演泼辣摇滚女。
2013年,张瑶再遇贵人,在赵薇指导的电影里《致青春》里她饰演了一名狂揽奖学金的学霸黎维娟,她机智聪明洞察是非,是大家不容小觑的“娟姐”。
张瑶在塑造了一个极为矛盾的黎维娟,一方面她是单纯的,和许多大学女生一样,她热情活泼,喜欢八卦,有严重的洁癖,对朋友也是两肋插刀。
可另一方面,她又有超越常人的成熟,因为生活的压力,她告别爱情,甚至发出了雷人语录:只要告别贫穷,当别人的后妈也无妨。
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性格集中在一个大学女生身上时却是如此的真实,“娟姐”这个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充满了立体感,这种复杂角色的塑造不仅源于张瑶过往的表演经验,也源于她对生活的感悟。
当年这部现象级青春片为张瑶引得了不少的曝光度,她也因为在剧中的精湛表演获得了第四届乐视盛典年度飞跃女演员大奖。
2014年,她在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里扮演“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者”聂绀弩的妻子周颖,一副镜框眼镜,一身棉质着装,话语不多却极具风韵。
过去张瑶塑造的角色大多奔放,可周颖这个角色却极尽克制,谦逊的姿态,端庄的起身落座,几个动作就将角色紧紧抓住。
在与汤唯、王志文、冯绍峰等大咖的飙戏中留下了自己的惊鸿一瞥。
张瑶在接受采访时谦逊地表示:“我不是科班出身,每次总能在其他演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在2017年口碑第一的电视剧《白鹿原》里,张瑶饰演了白孝文媳妇,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妇女形象,张瑶对这个角色有着自己理解,她认为孝文媳妇儿虽然有许多缺点,撒泼打滚儿还挑事儿,但她内心是真是善良的,她的无理取闹不过是维护自己内心的自尊,她本质上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
张瑶在塑造这个角色时给了人物一个标签:小哭包,角色上线三集,哭了两集,惹得弹幕里都是对她的吐槽,但张瑶不怒不嗔,反而在微博里自嘲自己“又丑又作”,这豁达的心态圈了一波粉。
其实观众的“恨屋及乌”恰恰是对她演技的肯定,她丢掉明星包袱,妆容长期掉线,塑造出一个嗑瓜子翻白眼看热闹的村妇形象,她用这样的牺牲演绎了什么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戏外的张瑶十分低调,翻看她的微博也能看出她是个活得非常真实的人,不时晒晒自己的“丑照”,主动和网友爆料自己从小嘴歪,她没有把自己当做明星,只当做演员,这淡定的心态让她的表演沉淀下来,有了别样的生活气息。
不同于学院派演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她将自己生活的经历与感悟融入表演,一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整容日记》里造型担当、笑点担当的薇薇,还是《夏有乔木》里造型雷人举止风情万种的“职场白骨精”肖雪,亦或是《大话西游3》性格泼辣霸道的牛香香,以及电视剧《将军在上》里的“恶婆婆”赵太妃,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情趣而会心一笑。
可以看到,张瑶过去饰演的角色都是“放飞自我”型的,为了影片呈现更好的效果,她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她默默打磨着自己的演技,是金子终会发光。
这一次,张瑶“返璞归真”重回少女时代,帮助闺蜜守护最美的爱情,孙瑶瑶性格霸气又耿直,这与张瑶过去饰演的角色是一脉相承的,但在本剧里她的表演克制内敛很多,为闺蜜出头解忧,她更多时候是安然的“贤内助”,而孙瑶瑶大概就是那个“成功女人背后低调的女人吧”。
除了马思纯,片中张瑶和魏大勋也有不少精彩戏份,具体情节您只有11月15日去影院亲自品鉴了。
此外张瑶的新剧《新世界》也将于近日与观众见面,这部讲述解放北平的战争剧集结了孙红雷、周冬雨和王劲松等实力派演员,张瑶在剧中也将有颠覆性的表演,她将出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是卖个小关子,我们拭目以待吧。
有《大约在冬季》的强力加持,以及《新世界》的趁热打铁,我们有理由相信实力派演员张瑶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祝福张瑶,也祝福《大约在冬季》大卖!
上世纪80、9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盛行,一批港台歌手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
其中齐秦在当时风头一时无两,两岸三地粉丝无数,梅艳芳演唱会都邀请他做特邀嘉宾。
在我们的记忆中,大多数人认识齐秦是因为那首深情的《大约在冬季》,齐秦在1987年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曾经风靡一时,隔年就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奖”。
其实这首歌背后是齐秦真实的生活写照,齐秦与王祖贤这对才子佳人本是娱乐圈的一段佳话,奈何分隔两地、聚少离多,思念之情给了齐秦创作灵感,当年仅用15分钟就创作出了《大约在冬季》。
齐秦将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情感投射到这首歌里,流淌其中的情感真挚动人。
经典就是经典,即使已经过了30多年,仍然传唱不止,引人共情。
在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中,多少人因为这首歌勾起了曾经难忘的回忆,有离愁别绪,有遗憾错过,有伤感无奈。
创造经典似乎是齐秦这代偶像的使命,1991年齐秦举办的北京狂飙演唱会,同样是一场非常经典的演唱会,创造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现场。
在那场万众瞩目的演唱会上,齐秦以长发形象示人,一身酷炫的朋克穿搭,桀骜不驯的模样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时尚风潮。
他以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连唱几十首歌,为现场观众缔造了一场非凡的视听盛宴。
最后《大约在冬季》万人合唱,场面感人,为演唱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趣的是,这首歌成为了电影《大约在冬季》的主要线索,引领着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相爱,而两人的离别错过也跟歌词暗合。
那个演唱会现场正是《大约在冬季》的第一场重头戏,男主齐啸送给女主安然一张演唱会门票,两人共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传奇,并由此奠定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影片《大约在冬季》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北师大才女安然与来自台北的摄影师齐啸因缘相识,期间齐啸因返回台北照顾父亲而让这段感情中止,再度重逢之后早已物是人非。
30年以后,两人的儿女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影片的质感是浪漫、隽永、古典的。
故事从1991年的那场演唱会而始,纷飞的大雪将老北京覆盖,工人体育场里有骑着自行车的行人,也有正在倒票的黄牛,开头的场景将年代还原得非常到位,人物的形象也代入了旧时光里的模样。
齐啸与安然的相识,具有古典时代“英雄救美”的意味,正是在安然一筹莫展的时候,齐啸递来了演唱会门票,从而圆了少女见偶像的多年梦想。
两个人由此开始了一段缘分的递进,而以书信传情的方式,让我们再次想起了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影片《大约在冬季》则是,“有的人见三百次都没有感觉,有的人见三次就足够了”。
这是那个时代的浪漫,也是如今社会中最向往的弥足珍贵的爱情。
电影《大约在冬季》如同创造了一个与现代时空不同的平行时空,将观众拉回到90年代的氛围里面,沉浸在其中,感受那个时代关于爱情的所有,不疾不徐,但炽热饱满。
而影片的基调却是凄美、伤感、复杂的。
正如同那首歌里的故事一样,电影里齐啸和安然的故事也并非美满,而是有着曲折的过程,令人心碎、痛惜。
横亘在两人中间的是无法消弭的地域间隔、是家庭与爱情两难全的困境,齐啸因返回台北离开了安然,也因父亲的诉求与其他女人成婚,留给安然一段伤痕累累的回忆。
这世上,有许多死别胜过生离。
在安然眼中,生离注定是最痛苦的,在每一次与齐啸的分离中,她都像是在经历一场炼狱般的折磨。
即使安然愿意为了齐啸放弃一切,但齐啸还有很多爱情之外的责任要去坚守,这是异地之间最大的矛盾。
对于很多有过异地恋经历的观众来说,电影《大约在冬季》无疑说出了这份心声。
曾几何时,多少情侣因为分居两地感情分崩离析,多少人又因父母之命与爱人遗憾分手,如果齐啸和安然的故事刺痛了某位观众,那一定是因为那位观众有着相似的境遇,那种生离的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基于影片中的情感表达,《大约在冬季》同样能够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
就像去年票房大爆的那部《后来的我们》一样,本片再次聚焦于“北漂”这个在当下社会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而齐啸与安然的感情也跟很多北漂男女一样,经过了互相温暖到彼此分离,让观众有所共鸣。
影片《大约在冬季》在情感方面足够戳人,也在于主演出色的演技。
女主安然由马思纯饰演,凭借《七月与安生》拿下金马影后的她,将少女安然与成年安然的反差感演得恰到好处。
男主齐啸的饰演者霍建华,与演员的契合度很高,同样都是台湾人,也同样有着温文儒雅、成熟稳重的气质。
在影片中,安然的女儿小念和齐啸的儿子齐一天成了真相的探寻者,他们就像每一个想知道真相的观众一样,轻轻揭开了谜底的那一页。
而饰演小念的文淇,和饰演齐一天的林柏宏也在影片中颇为抢眼,少年感十足。
两位分别是金马女配、金马男配获得者,年纪轻轻便荣誉加身,前途无可限量。
影片虽然过程戳心,但结局处理得还是比较温情的,上一辈的恩怨情仇在下一代中得到消解。
那场让齐啸和安然相识的齐秦演唱会,也终于在几十年后再次巡回,而在演唱会中激动挥舞围巾的那个人变成了安然的女儿,陪伴在她身边的则是齐啸的儿子,这似乎意味着那段情缘的再续、那场历史的循环。
从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齐啸和安然,后来的他们是否能够再次重逢,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大约在冬季》这首歌里:“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寒冷的冬季来临,来看《大约在冬季》这部温暖的电影,让你的身心都会暖起来。
而且片尾还有惊喜彩蛋,或许大家都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 朗歌;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所以对于刻骨铭心以及深爱。
并不是很能共情。
说起来这也是我的一大遗憾。
青春年华过半,却一点也不跌宕起伏。
虽然平凡才是真,但人往往是这样,得不到的才是更好的。
大约在冬季。
初印象是齐秦的歌。
09年左右快乐女声比赛有一轮是情歌对唱,有这首歌,还有郁可唯和魏晨版的《天下有情人》(应该是,年代久远已经不确定了)。
觉得这个名字有股淡淡的悠远的气息,所以来到了电影院。
两个小时浓缩了一个人的大半生。
遇见、相爱、错过、释怀娓娓道来了。
像山茶花一样,后来的我越来越喜欢娓娓道来的东西了,像是在感受时间的沉淀。
越来越读得懂的话,是我在长大吧!
温情的地方在于父辈的深爱与错过,好像在子辈得到了谅解与延续。
忍不住和同事吐槽男主角。
感觉他不够果断,没抓住深爱的,也没松开不爱的。
有点渣。
也挺佩服女主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舍得下的劲头。
敢爱你敢给你机会也敢放过自己。
有人说,一听这个名字就很文艺。
我不太喜欢没看到成果就先下定义。
但是也确实不喜欢那些卖弄情怀的东西,太不生活化。
就像中学时读过很多缠绵悱恻的书。
后来回想,现在应该是读不下去了。
可能那时候看世界比较简单,所以爱情很纯粹,觉得悲伤那么大,觉得天一下就塌了。
长大了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也突然磕到了魏大勋的颜🙈故事的最后,2019年,如果安然上到了台中央,那我一定会对这部电影很失望。
好在最后松了一口气。
在微博看到了如下点评,很认同:“其实如果是我,我会是坚定不移的魏大勋派,根本不可能对一个台湾萝卜动心。
虽然霍建华很帅,但萝卜之前演过渣龙,导致看到他的第一瞬间就有些起了戒备心。
对我来说,让你一直没有安全感的,就不是良人。
送自己电影票的人再好看,我也只会对那个在大雪里接自己的人动心。
马思纯演的安然说她从没后悔嫁给于枫,我相信那不是假话。
于枫给了她所有她曾幻想和另一个人过的生活,说到底生活的样子比生活的对象更重要。
安然和齐先生,就像王祖贤和齐秦,看完叫人唏嘘。
齐先生第一次回台北,安然说等你回来。
齐先生第二次回台北,安然哭着问你能不能不走。
齐先生第三次回台北,安然说你不准走,你走了我们就到此为止。
”事不过三,然后他们就到此为止。
影片的结局我很喜欢,多年后能再听同一场演唱会就已经足够,你不该找我,我也不会出现。
要是能一直在一起,就不会分开。
既然分开了,就这样吧。
以上。
记于2019.11.19
#时不时的戏#大约在冬季 #somewherewinter
查了一下,导演王维明是湾湾籍,也就不难想象为何电影里用了这么多湾湾演员,查了下导演竟然也参与了“大圣归来”的制片,想必电影的大爆也为导演扩宽了些背后资源,在时隔5年之后,也顺利产出一部院线电影,然后合理让出一番给大陆籍演员,再强大的过往背景在资本时代烟云面前,也只剩下低头哈腰了。
湾湾导演拍北京味的片,总带点嗲嗲的味道,很简单的一个爱情故事,演唱会上一见钟情的两人,没办法立刻在一起,但又克制不住的想在一起,爱情总要为亲情,故乡和生活让步,时代纠葛,两岸关系,这个命题延绵了多久呢,大概从我有记忆开始,影视话题就永远不断,其实历史真的就是反复再反复啊。
魏大勋一直演这样的备胎角色,都快让人分不清是哪部电影了,他高的像个模特,脸型也好秀台,有时不太像演员。
文淇我觉得不如张子枫可爱啊,好偏成熟风。
林伯宏是我最喜欢的新生代台湾男演员了,“神探蒲松龄”里就演的蛮好的,只是在这样穿插故事的小角色中也没多少发挥。
候佩岑好美啊,但我更喜欢她讲英文。
电影里的名字真是一个比一个尬,浓浓的台湾偶像剧风,我觉得未来二十年里,各种幼儿园,小学,中学里的名字都会很可怕,各种梓,熙,昊,我想到就觉得尴尬,恨不得撞墙钻进地洞。
90后的父母们,能不能请你们在给小孩取名前少看点电视剧了?
齐啸头也不回地走了,尽管安然说:“如果你走了,我们这辈子就不要再见面了。
”齐啸不爱安然吗?
他爱的。
他曾想,齐秦演唱会上那个激动不已的姑娘如果爱上一个人该是有多么热烈,但他从没想过那份热烈属于自己。
离开是齐啸自己的选择,瘫痪中风的父亲,在狱中闹事的哥哥是他逃不开的责任,他不想安然跟他一起背负这份沉重的负担。
安然是那么想要留在北京,她的梦想是要让全北京响亮地喊出自己的名字,齐啸不能自私地剥夺她的梦想。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是他们在爱情成长之路上的第一堂课。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我爱你,你爱我,我们就可以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不是吗?
当你仔细想过以后,你会发现,爱其实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就是一个氧气瓶,有了它,我们呼吸得更顺畅,没有它,我们也不会窒息,爱情对人们而言是一种奢侈品。
叶雨辰19岁就跟齐啸在一起了,齐啸独自一人到北京发展摄影事业,而她一个人留在台北当模特并照顾齐啸的父亲。
他们很久才能见面一次,长时间的异地恋让叶雨辰逼迫齐啸放弃北京的摄影事业回到台北,而叶雨辰却不想放弃台北的模特事业。
他们不相爱吗?
他们相爱的,只是现实的生活和残酷的理想摆在眼前时,他们心里都有了清楚的答案。
当然,有些选择是我们主动做出的,而有些选择是被动做出的,比如齐啸放弃安然回到台北照顾父亲。
齐啸想放弃安然吗?
他不想的,但是家庭的重担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宁愿自己一个人受苦。
就算安然告诉他她不在乎,他也狠不下心将安然拖入沉重的负担之中,她是不在乎,可是他在乎。
我曾经听过一个很美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男孩子是农村出身,他聪明机灵,深得老师的喜欢。
女孩子是老师的女儿,在平淡的交往中,女孩子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优秀的男孩子。
男孩子对女孩子是动心的,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向女孩子袒露心声。
大学毕业之后,男孩子想要获得城市户口,留在城市之中,也留在他心爱的女孩子身边。
他心想,只要他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落实了城市户口,他就跟女孩子表白。
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男孩子还是没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学校优秀的成绩并不是用人单位考察的唯一标准,家庭背景和社会阅历也是他们考察的必要内容。
但是男孩子始终没有放弃,他为获得稳定的工作持续努力着。
第二年春天,男孩子顺利地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只要度过试用期,成为正式职工,他就能落实工作和户口了。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母亲生病住院了,他只能放弃现在在城市里拥有的一切回到农村照顾生病的母亲。
当女孩子知道真相之后,坚持要跟男孩子一起回到农村。
男孩子拒绝了,照顾母亲是他的责任,不是她的义务。
男孩子做得很坚决,家里人为他寻了一个条件合适的女孩子,他以很快的速度结婚了,斩断了女孩子所有的念想。
故事是男孩子告诉我的,我问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决定,我记得他笑得很坦然,只是说:“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初那么做,我知道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未来,她有她的人生,而我有我的人生。
当三十年前我们的人生出现分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的人生再无交集。
如今,她过得很好,我过得也很好。
”他不后悔,但是他肯定会留下遗憾。
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在回到台北之后看安然的录播节目?
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拿着节目单出现在安然的活动现场?
如果没有遗憾,为什么齐啸会长时间一个人坐在他们曾经一起待过的长椅?
如果没有遗憾,男孩子又为什么会关注女孩子的生活动态?
有时候,我们关注并不是想要重新开始,而是希望当初的牺牲有所回报,心里执着地认为当初的决定是值得的,并且成就了彼此。
于教授去世的时候,女儿瑶瑶质问安然:“为什么爷爷去世了,你都不会哭?
也对,爸爸去世的时候,你也没有哭。
”没有哭,不代表不难过;没有哭,不代表舍不得。
当初齐啸离开安然的时候,她没有哭。
她只是背过身去勇敢地向前走,忍住的眼泪。
后来于枫癌症去世的时候,她也没有哭。
她只是挺起脊背承担了照顾女儿的责任。
在别人眼中,安然是一个冷血狠心的人,其实她比谁都热烈,但她没有跟瑶瑶解释这些。
她其实想告诉女儿:“我们可以选择生离,但是不能选择死别。
当你经历过生离之后,死别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一些。
”有些人可以很天真,可以很幼稚,可以执着地追求,但他们也可以很现实,可以很成熟,可以勇敢地放弃。
人的一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和自己为伴,还要和他人同行。
看完这类电影🎬,说实话,平时都是没有感觉,只是看而已,但这次不同。
也许自己经历过七年的恋爱,所以能够感同身受。
我与故事主人公不同,他们相爱缺无法相拥,但是我是爱他,却等到了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从一开始,我可能就是错的,所以遍体鳞伤。
不知道现在是放下了还是放不下,但是我很感激生活,因为生活推着我前进,让我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无法原谅一个人,无法释怀,因为那就是活生生的七年。
希望你过得不如我好,希望你一直忏悔。
反正当时是看哭了,明明知道是文艺片矫揉造作铺垫的氛围感,可是还是没忍住,不知道哪个点戳中我了。
现在只记得男主和女配不清不楚也不跟女主把话讲清楚,有些地方有点生硬,剧情使我迷惑。
时间太久了很多地方不太记得了,但是也许戳中我是因为那时候和男朋友去看的,也是初恋,感受到这种片子表达的东西瞬间觉得伤感了。
还是太年轻吧。
《大约在冬季》营造的旧时光,将观众拉回了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安然与齐啸的相遇相爱很浪漫,带着些罗曼蒂克的味道,可地域间隔与家庭问题偏偏横亘在两人之间。
相爱不能相守,让人觉得无奈又心痛。
即使是今天,异地恋也仍会给人深深的无力感,在需要彼此时却连拥抱都不能给予对方。
安然则是连主动的机会都没有,她一次又一次被动得等着齐啸,这段感情也从彼此温暖变得伤痕累累。
就像张爱玲说过的:“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依旧是饶雪漫的风格,从《左耳》到《沙漏》,英年早逝最终遗憾的老套剧情,似乎是青春文学的风格,或者是普遍剧情。
果不其然,在这部剧中,她又写死了好人。
《大约在冬季》也是我高三偷偷拿来消遣的书,却意外地更让人难过。
记得书中有一句两句台词,我把它们存在我的平板里。
“那些日子,因为忘记你所以才有了意义。
”先说说剧情吧。
很多没有完全理清楚的感情线奇怪地发展,渣男语录不停上演,霍建华的演技总体还是可以,至少能从眼神中看出不甘。
但是有喜欢的人偏要和别的女人结婚并且消失很多年 却不做解释,女主有才华和美貌身边有高智商男孩子放着不要却喜欢只见了三面的人,甚至在他结婚多年后又离婚时依旧说出“现在该轮到我了吧”的惊天语录。
男孩一声不吭消失,女孩等他多年甚至在给他前妻做访谈的时候送走了最后的定情信物。
或者说渣的行为只是表面,现实的重压下让他不得不低头。
女孩选择和爱她的人结婚,结果那个高智商男孩因为癌症英年早逝。
女主和男主因为演唱会再次重逢。
(以后提防渣男还是管用的。
虽然剧情确实一如既往地狗血,多多少少也唤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背景是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前期,地点位于洛杉矶,香港 ,中国台湾,北京以及四川,是香港回归之后,祖国发展和对外交流(加入世贸)较为发达的几年,复古的色调和道具,迅速带人进入到一个火热又清冷(迷茫)的世界。
我是在半夜里看完的,大概在最后一次重逢的时候落泪。
在很多人很多人的礼堂中,我们总有一种可以一眼定位他的超能力。
在多年后重逢的饭桌上,如何才能谈笑风生往事不动情。
我们或许不会卑微地乞求他回来,在他无数次谎言下,我们只摘取了他说爱你的字眼,然后错过。
电影帮我们完成了某一部分的重逢。
“《大约在冬季》并不是一部好电影,其中的许多情节套路与这个当下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电影中那份致敬岁月的时代情怀和贯穿全片的那首成长之歌依旧能够让许多观众在电影结束之时泪流满面。
”巧的是,饰演女主的马思纯似乎在电影里的感情之路都不太顺。
作为剧中的安然,她有恋爱脑的潜质。
作为马思纯,似乎也非常恋爱脑。
可令人唏嘘的是,电影中的恋爱脑都会有爱的人值得她等,现实生活中只有无尽的难过。
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时间让我们成熟,也治愈一切。
(姐姐下次多接点《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这类正能量小甜剧吧喜欢你看谈恋爱电影归电影,现实生活中还是一地鸡毛。
二十八年可以改变很多,与其说它是一部偏烂片,还不如说是一部渣男教科书。
区别就在于电影中的他一直在等,她一直在忍。
借用她闺蜜的一句话,“如何忘掉一个人?
”“你就当她死球了!
”多美好的ending。
星星给一直很喜欢的两位主演,和我狂躁又即将接近尾声的少年时代。
赶紧溜了,这种电影看看哭哭就过了,不然某人又说我不看正经书,净整些没意义的。
咳咳我平时都是看严肃文学的(确信
那年,寒冷的冬季演唱会,她幸运的遇见了他。
她站立在观众席上,挥舞围巾大声呼喊。
他看了又看她,拿起相机拍下疯狂的她。
那一瞬间情不知所起,往后却越陷越深。
后来,她问什么时候能回来,他说大约在冬季。
漫天飞雪的寒冷冬季,她却一人在等候。
她说,世界上所有的死别都要好过生离。
他说,经历了生活才知道相爱并不容易。
他是她的来日方长,然而却是大梦一场。
她是他的热烈青春,然而却是失之交臂。
一人痴狂一人现实,造就这场冬季恋爱。
相聚又离别,二十八年后又到这演唱会。
此刻,他在下面默默等候,等候那个热烈的她。
她在上面潸然泪下,犹如梦回那个冬季。
遗憾没能够在一起,美好曾拥有过爱情。
不要以为我写了上面这一段我就会这部电影打好评,那是不可能的,哈哈哈哈。
这只不过是昨晚我听这首歌然后随便瞎写的而已,不要多想。
电影最多给两颗星,2分给马思纯,1分给文淇,希望以后能见到她更好的作品,剩下的这1分给这首歌。
果不其然,国内这种类型片终究逃不过俗套,而本片更是掉进了俗套的深渊,剧本太糟糕了。
过去现在来回穿插,讲了太多太多事却并没有分好主次,显得太无趣太拖沓冗长。
而一大堆金句台词,更是让本片无比尴尬。
结尾唱响的那首《大约在冬季》多少还是让人有那么点感触,但也就仅此而已。
都9012年了,真的没必要再拍这种青春疼痛文学了。
“这位先生我们一共才见三次面。
”“长得丑的人见三百次都没用,长得好看的人见三次就够了。
”你问我何时不看烂片,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演唱会还原和道具布置看得出特别花了心思 剧情上把该有的狗血内容统统都收录个遍 这首歌确实太好用了;相对还是更喜欢第二代年轻人那组
尴尬癌要犯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大约在冬季”……霍建华和马思纯在演的时候不会被台词恶心到么???
反正每一首歌都要拍成一部爱情电影吧。而且这个歌改的电影都是那种分分合合、兜兜转转、抱恨终生的,怎么拍都矫情到极致,尴尬到头掉。霍建华这个角色是不是渣男啊?也不能那么简单定义,他也有很美好的一面,不然怎么让马思纯迷的不要不要的,每隔几年都要原谅一次 。反正爱情是不会教给人成长的。
其实在上海影城最大的千人厅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个厅也升级成了cinity厅,画面质量可以,电影里的几个包袱都响了,大家笑得很开心,霍建华和马思纯之间的分分合合想必也赚了不少青春少女的眼泪。映后互动效果也是非常理想,霍建华和饶雪漫都很适应路演的氛围,没想到最后韩寒还来了,霍建华的粉丝也是够热情的。只是这样的电影从同桌的你到后来的我们几乎都是一样的套路,爱情观是一样的可悲,文本本身已经限制住了艺术高度。你看魏大勋饰演的备胎于枫多么得敬业,几乎无缝衔接啊,然而还是被安排成癌症早死,真是舔狗不得好死啊!唉~~想想也挺难过的,不被爱的人永远最可悲最痛苦~如果最后结局把于枫设计成表面老实背后腹黑最后拆散两者报复妻子和叶雨宸在一起就牛逼了。
这片子最后字幕时候的几个现实中人的告白让我感动到了。
马思纯好肥,霍建华面瘫,故事矫情情节幼稚,一股子樟脑丸的味道,放20年前也许我会感觉到爱情,现在我感觉很无聊。
青春疼痛文学骗骗小姑娘就算了,搬上银幕就是个狗血爱情电影烂俗剧情大集合,又矫情,又做作。
因为音乐多给一星 不知道在那个公众号上说 哭的心脏疼,我也心脏疼 尬的心脏疼,台湾大萝卜的人物塑造也太弱了???这样的男人都市丽人安然能爱成这样???
大约会是在冬季。曾经的张扬与热烈,终是会变成藏在人群里的沉默与热泪…… 一些老歌的魅力加成,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另外,91年的齐秦那个杀马特的造型,在我的童年里有他这个样子😂
不说演技,单说剧情,一对禽兽男女,一个够渣,一个够贱,这还不算完,各自有各自的接盘侠,这还不算完,还要把接盘侠踹开,最后来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受不了。对于演员我只想说,马思纯的职场装实在瞎人眼,还是大学时代的感觉带劲儿
别说了 尬得我想吐 尴尬又矫情 的疼痛爱情文学 多一星给文淇 冲着她才去看的这电影
竟然一直没有标,出于私人情感加1星。这个私人情感不仅是对齐秦、对老歌、对“最美都在上世纪”和“从前慢”,也是一种情感故事和男性审美的原型,我对于渣弱男几乎有一种因为太过熟悉而产生的怜爱,对他们不抱有任何期待,反而对他们的无可奈何有种“果不其然”之感。当然霍建华和黎明还是不同的类型,黎明的自私更懵懂一点,带着一种“我也不想这样”的无辜感,霍建华的自私感更让人觉得是理性的选择,但是……嗐,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不说特别经常,但还是可以一看的,剧情把两人之间的感情刻画的还是挺唯美,最后还是有一点点小感动。
全程尴尬 这该死的片子还有122min我看到60min时我就已经撑不下去了台词真的尬到我想死 想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然后强凹出一种发霉鸡汤的句子这就是 舔狗 渣男 心机女 蠢女人的故事整个节奏就像电视剧一样的冗长 角色塑造的单一的令人发指 除了俩主角其他全都是工具人 为了促进剧情发展而这么做 包括别的元素比如昆曲的运用也是工具元素唯一的亮点就是齐秦了 他的歌还是能迁出一点情感的 取景的地方和蓝色调也蛮好看 黄色黄的像腐烂了一样年度最差
老套狗血,想让观众感动于他们的爱情可又无法让观众共情
喜欢马思纯的笑容,但整部电影有点尴尬,不应该是谈恋爱的人呢,怎么没感觉呢。
最后演唱会上霍建华捧着花,两鬓含霜的样子,跟这首歌一起打动了我
文淇演的好自然,完全把我带进角色去了,以前不怎么关注她,这次被她圈粉了,太可爱了,魏大勋我也喜欢,哈哈哈,好暖心一男的。
@AMC Saratoga “我以为你是我的来日方长,没想到只是我的大梦一场。” 如果真的有很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人,那我宁可就不要遇见了。枕边人和心里人,到底谁该羡慕谁?
能够用很长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真的很浪漫啊,歌也是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