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姆·泰华图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休·史密特,马汀·雷克梅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印尼语年份:2020
简介:一名年轻的荷兰士兵被部署在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镇压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当他加入越来越无情的指挥官精英小队时,他发现自己在责任和良心之间左右为难。详细 >
反战
人性
还不错,三星半水准,男主很帅,雷蒙德竟然还会放了约翰,结局加半颗星吧。殖民者的战争不就是这样吗,看不到敌人,只是屠杀平民而已。
结尾才知道故事讲得啥,战争把人变成刽子手,面对未知的丛林,士兵一开始只有巡逻。渴望进入丛林战斗。而一旦进入丛林,自己也就完全迷失在丛林里。「丛林」可能比「东方」更接近电影的主题。
有点拖沓 基本上时间过半 才真正进入正题 才明白想表达什么 而最终也只是个小格局的复仇故事。
當你感到人生已不如預期,從家庭到國家到個人,處處潰敗,因此萬念俱灰。
通过影片才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后,还有一场荷兰与印尼的战争。片中男主角似乎就是荷兰国家的意象,战后试图摆脱与纳粹德国的关联,又不舍“美丽”的殖民地,内心挣于荣誉、道德、利益、善良之间,注定是悲剧。
对于结尾还给了上司那一枪之后为什么要自杀呢?揭露他们不是更好?赎罪还是战争后遗症闹的?
戰爭或許是最快得到思想解放的方法
这不算战争片,只是荷兰派军队镇压屠杀想要独立的印尼武装力量。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丑恶嘴脸,他们只不过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至于被殖民国家和人民的死活,那是无所谓的。影片最后40分钟还是有点震撼人心的,最后男主杀死了自己邪恶的前上司土耳其人,然后自杀(妈妈死了,痛恨坐牢的父亲是荷兰纳粹,已经生无可恋)。但前面100多分钟节奏很慢,对很多普通观众来说有点鸡肋!实际上现在的俄乌战争的实质也是这样,美国玩了命的挑起俄乌战争,让欧洲乱成一团,加深欧洲国家的恐惧,以便更容易操控北约和欧洲,这也是一种殖民方式。至于战争一兵一卒也不派,只提供武器让你们使劲的打,再把舆论造的震天响,自己既可以限制打压俄罗斯,又可以操控欧洲,顺便卖武器和石油天然气,一举三得多美好!我给3星6.7分,删掉了!
最近一直没时间静下心来看,昨晚二倍速看完;小知识,印尼的殖民宗主是荷兰,队长为真实人物;感谢B站up主老烧说电影,剧情讲解不错。
不堪的荷兰电影业能拍出这么层层叠叠的创伤实属不易。说这个电影是propaganda的人是真没看过荷兰和印尼各自的propaganda电影是什么鸟样。今晚认真写个影评~
拍得真好。是真film,不是movie。关于反战、自由、独立、思考、自我、集体、所谓家国民族和ZF...蜻蜓点水就能点出震荡,小局腾挪也能撑出一片乾坤,过程看似慢也没有很激烈和宏大的场面,如同之前我说过的另一部片《洛城夜巡》,都是有控制力极好的导演,永远在涌动、生机,但就是不给你所谓的爆发。终局的一枪却打穿了全片:没有信仰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信仰破灭。
印度尼西亚风光太美了吧,男主绝对的PDST了,救命,回来还陷在那场战争的影响里
片子里的众多线索和对话,深入历史肌理,很值得玩味,荷兰在纳粹占领时期的老一代,战后的新一代,都背负历史债务,杀死那个过去的自己,才感觉还了一点债。故此,最后一枪震撼。
还是西方人的角度看东方,虽然没落了还不死心想重寻旧梦。历史潮流如印尼海啸般横扫一切旧势力,曾经的霸主荷兰也是昙花一现,靠流血暴力的模式越走越远……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伪善的荷兰人,俯视众生之后,自杀就能解决问题吗?
最印象深刻的:Johan第一次进城那段,ji院大厅里放的音乐居然是扬琴弹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毀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战争让彼此都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宁可错杀 也不可放过 其实 战争实际上只会让人更冷酷无情 在你死我活的厮杀里 是无法体现出人道和道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反战
人性
还不错,三星半水准,男主很帅,雷蒙德竟然还会放了约翰,结局加半颗星吧。殖民者的战争不就是这样吗,看不到敌人,只是屠杀平民而已。
结尾才知道故事讲得啥,战争把人变成刽子手,面对未知的丛林,士兵一开始只有巡逻。渴望进入丛林战斗。而一旦进入丛林,自己也就完全迷失在丛林里。「丛林」可能比「东方」更接近电影的主题。
有点拖沓 基本上时间过半 才真正进入正题 才明白想表达什么 而最终也只是个小格局的复仇故事。
當你感到人生已不如預期,從家庭到國家到個人,處處潰敗,因此萬念俱灰。
通过影片才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后,还有一场荷兰与印尼的战争。片中男主角似乎就是荷兰国家的意象,战后试图摆脱与纳粹德国的关联,又不舍“美丽”的殖民地,内心挣于荣誉、道德、利益、善良之间,注定是悲剧。
对于结尾还给了上司那一枪之后为什么要自杀呢?揭露他们不是更好?赎罪还是战争后遗症闹的?
戰爭或許是最快得到思想解放的方法
这不算战争片,只是荷兰派军队镇压屠杀想要独立的印尼武装力量。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西方殖民者的丑恶嘴脸,他们只不过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至于被殖民国家和人民的死活,那是无所谓的。影片最后40分钟还是有点震撼人心的,最后男主杀死了自己邪恶的前上司土耳其人,然后自杀(妈妈死了,痛恨坐牢的父亲是荷兰纳粹,已经生无可恋)。但前面100多分钟节奏很慢,对很多普通观众来说有点鸡肋!实际上现在的俄乌战争的实质也是这样,美国玩了命的挑起俄乌战争,让欧洲乱成一团,加深欧洲国家的恐惧,以便更容易操控北约和欧洲,这也是一种殖民方式。至于战争一兵一卒也不派,只提供武器让你们使劲的打,再把舆论造的震天响,自己既可以限制打压俄罗斯,又可以操控欧洲,顺便卖武器和石油天然气,一举三得多美好!我给3星6.7分,删掉了!
最近一直没时间静下心来看,昨晚二倍速看完;小知识,印尼的殖民宗主是荷兰,队长为真实人物;感谢B站up主老烧说电影,剧情讲解不错。
不堪的荷兰电影业能拍出这么层层叠叠的创伤实属不易。说这个电影是propaganda的人是真没看过荷兰和印尼各自的propaganda电影是什么鸟样。今晚认真写个影评~
拍得真好。是真film,不是movie。关于反战、自由、独立、思考、自我、集体、所谓家国民族和ZF...蜻蜓点水就能点出震荡,小局腾挪也能撑出一片乾坤,过程看似慢也没有很激烈和宏大的场面,如同之前我说过的另一部片《洛城夜巡》,都是有控制力极好的导演,永远在涌动、生机,但就是不给你所谓的爆发。终局的一枪却打穿了全片:没有信仰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信仰破灭。
印度尼西亚风光太美了吧,男主绝对的PDST了,救命,回来还陷在那场战争的影响里
片子里的众多线索和对话,深入历史肌理,很值得玩味,荷兰在纳粹占领时期的老一代,战后的新一代,都背负历史债务,杀死那个过去的自己,才感觉还了一点债。故此,最后一枪震撼。
还是西方人的角度看东方,虽然没落了还不死心想重寻旧梦。历史潮流如印尼海啸般横扫一切旧势力,曾经的霸主荷兰也是昙花一现,靠流血暴力的模式越走越远……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伪善的荷兰人,俯视众生之后,自杀就能解决问题吗?
最印象深刻的:Johan第一次进城那段,ji院大厅里放的音乐居然是扬琴弹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毀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战争让彼此都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 宁可错杀 也不可放过 其实 战争实际上只会让人更冷酷无情 在你死我活的厮杀里 是无法体现出人道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