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恋爱,总有一个人要当“小孩”,婚姻或许另当别论,但恋爱肯定是的。
恋爱的两个人,一定有一个人要制造麻烦,另一个人来解决麻烦。
处理不好的东西想着找对方解决,不敢面对的东西就找对方去扛,生气的时候一定要找对方撒气,做不出选择的时候也通通丢给对方。
而像个超人一样一直在收拾残局的另一方,也就一直期望着爱的人慢慢长大,心里会想,总有一天他/她会明白长大是怎么一回事的。
可是,所谓“会明白的他/她”距离长大好像遥遥无期,依旧会不合时宜地买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用两次就堆在家的角落里,依旧会不管你说了多少遍吃完饭要洗碗,还是把碗扔在水池不管,依旧会在工作委屈的时候把不敢和老板发的脾气都发在你身上,依旧会在花心这件事上找点借口,依旧觉得无论他/她说什么,你都应该站在与之相同的立场上。
或许你觉得这样的爱情就是不断地妥协、包容和忍耐,但谁又敢说,妥协、包容和忍耐不是爱情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呢?
故事里的爱情多半都是浪漫的,浪漫的街角,浪漫的氛围,再不浪漫的人物也一定会有浪漫的桥段,盛大的告白,或者忘情地告别。
但生活中的爱情,浪漫是稀缺的,幼稚才是恋爱中最常见的。
于是我们常说,爱情是最能让一个人快速长大的方式,这里不是说的恋爱,而是爱情,而且多半是逝去的爱情。
只有你依赖的那个人离开了,你才知道,原来对方承担过多少你不曾考虑的东西。
长大就是在失去的那一瞬间发生的。
可是,长大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为什么要为一场爱情而迫切让自己长大呢?
在荞麦最近的文章里,我看到了非常舒适的生活方式,她和她的丈夫有各自独立的生活,即使在一个屋子里,他们也可以各做各的事情,各看各的电影,不打扰彼此,这样的独立很好,但更近乎是成熟的男女之间拥有的爱情。
他们不把约束彼此当作是爱的表现,尊重才是,高级的陪伴不是时时刻刻在身边,而是时时刻刻在心里。
可是,大部分的恋爱还是没有办法这样,就像有人跳出来说,如果真的要独立的话,那爱情又算什么呢?
在长不大的爱情里,看过《志明与春娇》系列的,都知道张志明是一个典型的小孩,他可以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制造出各种有趣的事情,但是却极少愿意成为爱情里承担责任的那一方。
彭浩翔拍了三部“志明与春娇”,两人从恋爱开始,到分手,到复合,到同居,到患得患失,在婚姻之前,或者说,在关系没有最终敲定之前,任何一对情侣的关系随时都是岌岌可危的。
张志明在每一部里都有一些成长,可是到底还是没有办法成为收拾残局的那个,张志明知道自己不好,就努力改正,开始由顾自己,到顾春娇,慢慢从不愿意担责任,把选择题交给对方,到后来照单全收,慢慢去想办法解决他们感情之间的矛盾。
七年前,张志明还是二十来岁的广告小白领,余春娇也不过三十出头,在丝芙兰给别人讲解化妆,那时候他们真的不着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不用一晚上做完。
可是如今,张志明三十六了,余春娇四十了,一对都要步入中年的男女没有考虑婚姻、房产、投资甚至任何金钱利益关系,还在考虑爱情。
可是你看,这样不世俗的两个人,不管年龄多大,还在为一些日常双方是否对感情真挚而计较,多美好,比起那些随时讨论车房讨论大城市小地方的情侣,这才是志明与春娇对打动人的地方。
说到底,其实两个人都是孩子。
张志明的孩子气在于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春娇喜欢的。
而余春娇的孩子气在于她单纯,总是能够随随便便去相信爱的人,不管分分合合多少次,最终都可以被张志明的一句话感动得落泪。
可就是这样的他们,才是爱情里最真实的样子,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张志明是一个处处为春娇考虑的男人,而余春娇是一个不管张志明说什么话,都铁打不动不动心的女人,大家都成熟得谈恋爱像谈生意一样运筹帷幄,那才是最不浪漫的爱情。
如果你有一个喜欢把干冰扔进马桶里,拉着你一起看马桶腾云驾雾的男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随时和你讲儿时回忆,讲青涩过往,把自己最柔软一面递给你的女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说你说i miss u,却偏偏故意打成 n 55!w ! 的男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如果你有一个拉着你去找UFO,又和你说相信怪兽存在的女朋友,你会不动心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句子,说,喜欢你的那天,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当时阳光正好,而你穿了一件白衬衫。
你敢说,你动心的,不是对方的孩子气吗?
我们可以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不得已的苦衷长大成人,是因为我们必须抛弃所谓的童真,才可以进入世人眼中所谓的复杂的社会,可是,我们在爱情里,最害怕的,就是丢掉了童真。
最新的《春娇救志明》中,Flora对志明说,我们不能再当小孩了,是时候该长大了。
但是最后,即使是志明去挽回春娇的方法,依旧是幼稚又孩子气,他扮演被打,在街边卖唱,当着众人表白,求婚,这是什么?
三十六岁的男人,还做着十来岁男孩追求女生的方式,可是,春娇就是哭啊,感动啊,不是装的,是真的,为什么,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孩子气才美丽啊。
很多人说,“志明与春娇”这个系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表现出了爱情中最真实的部分,或许这不是大家憧憬的爱情,但一定是大部分人经历的爱情,可我觉得,这个系列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恰恰是把爱情里男女最孩子气的部分表现了出来,多少人因为一段感情的失去而长大了,可是志明与春娇分分合合,到底内心都是长不大的。
我们经常说不相信爱情了,是不相信带着孩子气的爱情到底可以维持多久,而志明和春娇无疑是告诉了大家,爱情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带着孩子气的彼此。
余文乐发了一条微博,说,七年前陪你看《春娇与志明》的人,明天还会陪你去看《春娇救志明》吗?
其实,我觉得陪不陪不重要,重要的是,七年后的你还能像七年前那样带着孩子气去爱一个人吗?
彭浩翔用一部电影教育了男人,又用一部电影教育了女人。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房价涨了,两个人要一起存首付,情敌来了,两个人要一起拒绝,感情倦怠了,两个人要一起旅行,遇到步伐不一致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停下来,等另一个人慢慢成长。
上一部是春娇等志明,这一部是志明等春娇。
与其说是,春娇救志明,不说说是志明救春娇。
这一部的春娇,多疑彷徨,恐惧无助大过安宁平和。
现世安稳的生活里处处隐藏着危机,即使电影欢快搞笑的BGM也没能遮掩她的不安,她在平静的生活里无可奈何地承受着自己比男友年长4岁的现实,承受着自己开始慢慢老去的现实,承受着男友越来越引人瞩目的现实,承受着男友曾经不成熟的事实,以及自己很有可能随时因为这份不成熟被抛弃的恐慌。
于是她在潜意识里把张志明设定成了一个渣男,她斥责志明的不成熟,斥责志明的自私自我,她怨恨张志明的这些让她感到不安。
可是这样不安的她,又何尝不让张志明陷入恐慌。
男人也是人,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会心慌。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要无条件妥协女生的言论逐渐甚嚣尘上,但凡让女生感受到一点不被重视一点不安就都是他的错,所以一旦吵架,男生就要第一时间认错,一旦女生寂寞,就是男生不尽责。
女生一喊姨妈痛,男生没有递上热水袋就是不爱她。
拜托,爱哪有那么轻易,又哪有那么复杂。
女生因为不安而跟男生争执的那些时光里,男生又何尝不是在苦苦支撑。
相爱已是不易,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这一部的张志明会听春娇说她小时候听的恐怖故事,会替春娇遛狗,会在春娇的电话催促下按时回家,会下意识拒绝异性地示好,会定期陪伴春娇的父母,会去了解春娇过往的经历。
那些他不曾陪春娇走过的路,他都一一走过,那些在漫长岁月里春娇独自承受地不安和恐惧,他都一一去了解。
这一部故事,彭浩翔不是在说爱,是在说懂,是在说成长。
春娇最后和父亲的和解,是她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的第一步,而张志明最后的求婚,则是将她彻底拉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也是在修补过往人生不小心给春娇造成的裂痕。
我不愿看你一个人形单影只在人海浮沉,所以我用婚姻禁锢住你,所以我要用漫长的岁月陪伴磨去你身上的棱角,修补你生命里的裂痕。
那么,嫁给我,好不好。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残次品,因为彼此才圆满。
感谢那些相互陪伴的岁月里,我的作天作地,和你的一往无前。
我是电影春娇志明系列的粉丝,也是彭浩翔粉丝,如果说2017年要好好活着的动力,《春娇救志明》算是其中之一。
第一部《志明与春娇》我看了四遍,第二部《春娇与志明》我看了两遍,这不是什么烧脑片,反复咀嚼的原因只因为它演出的是都市里最平常的爱情,不加粉饰,不过分轻巧,也不玩沉重,特别真。
别的爱情电影讲宏大叙事,讲精心猎奇,讲阳春白雪,一切都美的不像话,但是春娇和志明不是,他们有小浪漫有小感动,但它也丝毫不羞赧地讲生活里的屎尿屁。
平凡大众的爱情不是每时每刻都要感天动地,也不是要两个人一直端着玩高雅精致,它有时候会露出一点粗鄙,还有一点歇斯底里,大部分时间里,除了爱不爱,占据生活的主要问题是你能不能接受平淡无奇又糗态百出的伴侣,就是这些屎尿屁。
春娇和志明就是两个小人物,没多显赫的身家背景,也没多突出的文化学历,事业平平,性格当中长处和短板都很明显,要说外形条件,也别被两位明星迷惑,张志明本身是有点帅气,但也没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余春娇气质宜人,但没沉鱼落雁之貌那么夸张。
他们生活的漫不经心,你在任何一个城市街头都可以信手拈来这样的男男女女。
两个人在楼宇间的后巷抽烟相识,那时候,志明是被戴绿帽子却最后一个知情的大男孩,春娇是有稳定男友却并没有激情的三十岁女人。
他们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日久生情,就是在毫无征兆的那一刻,志明给春娇点了一支烟,噌的一下,爱情的小火苗也点燃了。
这有什么道理可言?
爱情的发生最没道理可言。
有人叫他们“狗男女”,他们也的确都有点脏事儿,志明挖墙脚不地道,春娇精神出轨不干净,不过这不是给圣母指手画脚的电影。
你得承认,都市男女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谁都有点黑历史,接受了往前走继续生活,不接受便活在条条框框里彼此嫌弃。
爱情不是活在真空里,实验室条件下的爱情反而最不牢靠,爱情不是要发生在伟大人物之间,平凡苟且也可以谈爱,爱情不需要资格认证。
志明跟春娇第一次过夜,春娇犯哮喘觉得自己不争气破坏了共度良宵的气氛,志明因为车门打到要害处只能遮掩地说 “有些事情不需要一个晚上都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两个人适应了一会儿尴尬,之后相拥入眠。
不是不感动的,但是所有的感动都不必仔细推敲,两个人各有隐情,若是把一切拆穿,没劲透了。
看第一部的时候我二十岁出头,因为志明充满小心思的“I miss you”动容,因为他们不赶时间的恋爱而羡慕,但还是觉得遗憾,为什么一切不能完满又顺遂?
非要磕磕绊绊地相爱,偷偷摸摸地相伴?
现在回头看,懂了,我也不再那么年轻了,生活里没有那么多洒脱,老天制造的各种羁绊和不如意都是必然,要么把你们推开,要么把你们越拉越紧,这不是考验,不需要这种大词儿。
爱的第一步是冲动,第二步就是演习接受不完美,接受脏,接受苦,接受瑕疵。
《春娇与志明》就是进阶到爱情的第二步。
冲动耗完了,新鲜感走失了,还没学会怎么经营好爱情,两个人异地了,分手了,各有各的新恋情了。
这一部最难看,我不忍细看,后来想想不是因为故事走向恶俗,不是因为故事里插入了闲杂人等,而是因为我不想接受这样的结局。
我多希望继续上演春娇志明的恶趣味,就像曾经那样,围在马桶旁看干冰升华烟雾升腾,街边遇到警察假扮日韩友人抖机灵,但是现实饶过谁啊?
爱情里的挣扎闪躲又绕过谁啊?
不学会怎么相处,不学会手刃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不学会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安定,不学会忍让和接纳这一切不尽人意,那还是别爱了。
很多人说爱情真累啊,可是不爱,就不累了吗?
相爱不需要资格,但相处需要不断考级,你折在第几级,下一次就要换个人重新来过,后来很多人说算了吧,别折腾了,就这个了,我们继续爱吧,为民除害。
嘴上说的无奈,心里最知道,不是不想折腾了,是你离不开,是你发现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一个,你只想跟他一起折腾。
第三部《春娇救志明》里,张志明对余春娇说,“我不能没有你”,这一句,让我心里难过。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我见了太多无痛分手的故事,听了太多“没有谁我都能过好”的口号,我许久没有听谁这样扎扎实实的大方承认,没你不行,我被这样的直接和肯定打动了或许很多人都想过,我不能没有你,但是转过身就觉得自己太低姿态了,太弱势了,毕竟有那么多恋爱指南告诉你要若即若离,要表现的不在乎,要故作姿态。
于是,除了现实以外,你的自尊心,你的恋爱技巧,你的故作洒脱,都成了爱情的敌人,它们不停拉锯,不肯讨饶,非要你去证明爱情没那么重要,你做得到。
我不能没有你,这是最后一点真心了。
虽然这句话不代表张志明能做个完美的二十四孝好男友,不代表那个地震之夜他能像个英雄一样拯救你,不代表他能放弃自己的孩子气跟你一起攒钱买楼,但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爱情啊!
把那些承诺和大话都放在一边,把那些你侬我侬都抽丝剥茧,剩下的如果还是咱们谁都离不开谁,不是我仅仅愿意跟你去台湾看101的烟火,我还愿意跟你一起面对彼此的脏彼此的恶以及这生活里的各种琐屑,那就这样爱下去吧,以后咱们一起升级打怪。
第三部是春娇志明系列的最后一部了,彭浩翔是这样说的,所以他终于肯在最后一部来点猛料,探讨了更深入的主题,关于成长和拯救。
因为关系的七年之痒也好,因为人近中年渴望稳定和繁衍也罢,最后的最后,志明求婚,他说春娇让他长大,他说春娇拯救了他。
我倒是觉得没必要升华到这么高级的地步,成长是个慢性病,不会彻底停滞不前,也不会瞬间变得瓜熟蒂落,无论是春娇志明,还是在情海沉浮的你我他,还是踏踏实实的,别说大话,一起长大。
与其说春娇救志明,不如说是志明救了春娇,救了一个安全感缺失,又陷入中年危机的春娇,也救了看第三部戏的男男女女。
志明一夜之间的长大是一支强心剂,它让我们还能坚定地相信不用赶时间,时间一定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能坚定多久呢?
有一阵算一阵,能多久就多久吧。
毕竟,从第一部到第三部,跨度七年,我们当中依然有人孑然一身,依然有人求而不得。
情爱无常,没看透也没看够,我们需要一支强心剂,熬过这漫长的日子。
坚持住吧!
至少在志明求婚的那一秒,我是相信爱情并不廉价的,我在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感动很贵,对爱情我有所谓。
这次的惊喜在开头。
估计电影院的观众都懵逼了吧,一个爱情片竟然有个恐怖片的开头,这就是彭浩翔的鬼马精神。
这部电影恶俗小桥段还是挺多的,片尾字幕那段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故事大体还是《春娇与志明》的那段分分合合的情感博弈。
较之第一部《志明与春娇》在男女主思想性格上的更多着墨,还是多少有些逊色。
而且这部所谓的“七年之痒”作品,没有挖掘出多少值得探讨的东西,还是上一部《春娇与志明》讲过的情感问题。
还是那种调调,十分贴近真实的感情生活以及在恋爱关系中的诉求。
一开始的恐怖故事一如第一部,蒋梦婕在其中的化学反应比第二部的杨幂好不少。
张志明终于结束了和余春娇长达七年的爱情长跑,只是这一路的成长与经历只有两个参与者才能品味,春娇的一些做法在我看来可能亦有些欠妥。
彭浩翔的这个系列看来还要拍下去。
一句话,有了问题,要勇敢去面对。
淳骄,一个看似独立内心脆弱的男生。
小时候,淳骄的父母关系出现问题,妈妈选择了抛弃自己和爸爸出轨逃避。
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阴影,只能躲到动漫《小双侠》里寻找正义和安全感。
33岁那年,在吸烟区邂逅了的长不大的女孩张芷茗,从香港到北京,再从北京到香港,恋爱一谈就是七年。
此时,40岁的淳骄遇到了中年危机,母亲带着小男友的回归,激发了他隐藏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安全感,越发想要逃离这段关系。
于是,他开始发现张芷茗身上各种毛病 —— 不会照顾自己、乱花买房的钱、购物品味奇特,遇到麻烦事总推到别人身上、微信总是弹出奇怪的异性留言、异性发小说想跟她生孩子、对结婚生子态度随意、发现“潜意识”里各种不想跟她在一起、淳骄觉得她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本质上是不负责任自顾自的人……身边的朋友都劝淳骄,这就是个zuo女,赶紧分了吧!
但淳骄却有意无意维护着芷茗。
终于,在台湾,他们遇到了地震。
淳骄吓得蹲在地上,脸色惨白。
芷茗很努力的去拉淳骄到椅子下,但淳骄因为内心缺乏信任,不愿意离开原地。
芷茗苦劝30秒无效,就自己先钻到了桌子下,然后顶着桌子移动着过来“接”淳骄。
淳骄仍然不敢离开。
此时,地震结束了。
他们的关系也结束。
淳骄突然爆发,质问芷茗:你刚才为什么不理我,自顾自避难。
芷茗一脸无辜,明明是你自己不动啊。
淳骄内心的不安爆发了,觉得芷茗就是个孩子,大难临头和我妈一样,只顾自己,也没法理解自己的情感逻辑,根本没办法在精神上交流,从灾难里,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个人根本给不了自己从小一直缺乏的安全感,也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和恐惧,更没法有效的“救”自己,不是适合的伴侣。
盛怒之下,淳骄自己带着行李回到了香港,很努力的想找各种方式得到终极答案:究竟要不要和芷茗分手?
为了得到答案,他让自己身处险境,他问朋友,他问外星人。
答案似乎都是对半对半。
最终,他尊从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决定和芷茗分手,因为他要的爱,芷茗给不了。
可是芷茗爱着淳骄,她想了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挽回这段感情,她发感动的文字、激发美好回忆、找身边所有的人来助攻。
可是淳骄依旧败给了自己的不安,坚持自己的选择,觉得芷茗幼稚无比: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我们不适合啊!
芷茗还是不死心,策划了一个超级感动的反转求婚仪式,一切都是他爱的元素,一切都是他们的回忆,芷茗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疯疯癫癫死缠烂打的女主角,被无数次拒绝,依旧死心不改想要挽回。
然而,淳骄很感动,但是他很理性:他和芷茗之间的问题没有解决,不管芷茗多爱他,他需要的始终是一个能补偿自己缺失的母爱的无私地、有效地奉献的人。
单亲家庭的伤是一般人弥补不了的,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只能不断的索取,要寻找那种既“优秀”到能对上眼,又能安全到没有流失风险的人,她必须是能不断有效给予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爱”的人。
芷茗曾经是这类人,但地震让他明白了,不管她说自己有多努力去救了,芷茗没救到就是没救到。
而且谈婚论嫁之际,芷茗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让他回忆起他被抛弃的悲惨经历。
四十岁的淳骄虽然知道很难再找到幸福,但他宁愿选择不受伤。
于是,在芷茗为他安排的漫天烟火中,淳骄还是头也不会的走掉了,只抛下了一句话:“痴线啊你!
”
彭浩翔的小聪明,都是抖机灵。
这话可能很多彭胖的影迷不爱听,但事实如此。
彭浩翔少有走心的时候,《志明与春娇》走了一回,之后的两部《春娇与志明》+《春娇救志明》,完全是硬站在台前梗着脖子尬聊。
这种尬聊如同没什么手艺的人抻面,想抻长一点,却刚一使劲,面条就断了。
但不得不说,杨千嬅越来越有韵味了。
与之相比,余文乐还是演技堪忧。
几位配角的演出也越来越敷衍了事,陈逸宁还频繁笑场。
就连电影开场标志性的恐怖电影桥段,也显得那么无趣,整部电影架子都搭得摇摇欲坠,更别提内核能有多大能量了。
外星人的俗套笑料,看得人一阵阵有快进的冲动。
什么时候彭浩翔连这样三流的笑话都讲得神采奕奕了?
还是开场那头发被文明链夹住的桥段更有彭胖本初的咸湿风,也表现得更为放松。
整部电影里唯一值得夸耀的小聪明,除此之外,就是狗狗的“一言不合就强交”。
它应该能带出更复杂和更有趣的情节,彭胖的注意力却使劲往假模假样的蒋梦婕身上集中——然而他却又不敢拿蒋梦婕制造更下流的看点,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了,更别提蒋梦婕和杨幂一样,和余文乐之间毫无火花,就像电影里志明不知为何买来的达利雕塑。
看《革命之路》的时候,觉得Jack和Rose活下来的话,就是这种婚后生活。
所以,有情人短命最好。
但是,死这件电影里最稀松平常的事,却没有发生在张志明和余春娇身上,一段感情,老而不死是为贼。
拿《春娇救志明》和其他都市爱情电影相比的话,可能也不差,旁座的女生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笑点,我猜她的朋友圈配图一定是电影开头巨大的“n 55!wi”,至于文案可以是“成世流流长,我同你哋一起,一路哭,一路笑”。
但主要是笑,影院里很多人被咸湿段子逗得大笑,表达出一种成年人之间的挤眉弄眼惺惺相惜。
余春娇被求婚时掉了眼泪,却没有人跟着一起,因为那场戏实在太尴尬太套路,我们心里想的不是扎心了啊张志明,而是你可长点心吧余春娇。
跟《志明与春娇》甚至《春娇与志明》相比,第三部显然有失水准。
续集当然是难的,但也不是没有标杆,爱在三部曲就挺好,人物在成长,故事在继续,没毛病,乘胜追击拍个五六部我们也认。
但姣婆遇到脂粉客拍到第三部这份上,就叫我们为难了。
余春娇说张志明永远长不大,这个梗玩了两部了喂,他是巨婴这件事我们很清楚了啊,你不要给我们啊,我们胸怀大痣可以奶大他。
倒是你余春娇,在一起这么久了,怎么还在幻想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改头换面。
第三部的乏味在于没有新冲突,男仔贪玩,女仔没有安全感,永远是这样。
七年了,北京房价都涨上天了,香港特首都换了几任了,还在老生常谈责任感安全感,有这功夫多喝点水好么,不行就分。
而且地震来的时候,是你死活要拉住把手不肯躲到桌子下面去的好吗,智障当然没有安全感了,总有刁民想害她。
地震走了,反咬一口说对方永远只想到自己,张志明真是一脸黑人问号,我都把桌子拉到你身边让你躲了还要怎样啊,我还能怎样。
就算这样,张志明还是认了怂,搞出个band来求婚,口口声声说你余春娇救了我。
这首歌曲的背景歌曲应该是“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
从发型看张志明都长大成陈奕迅了,余春娇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而且,余春娇你爱的不正是孩童般玩闹的张志明么,他要是不爱玩了,你们俩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
闷的时候想要个憨豆,嗨的时候想要个爱豆,港真,太难了。
为了让余春娇的作显得不那么无理取闹,请来了秦沛出演抛妻弃子的余爸,期待观众能理解看似独立的港女为何要死磕安全感。
可是,知道你为什么要作跟同意你作这不是一回事啊。
在我看来,长不大的人其实是余春娇,她一直都没能从被抛弃的早年经历中走出来,她所谓一个人也能活的挺好,并不是自立宣言,而是我可不能被男人再次伤害的自绝宣言。
遇到问题就逃避的人也是她,“不如散了”、“不如放手”,最先抢占道德高地,却也最早丢盔弃甲。
当然,故事不灵是编剧的问题,跟导演也有关系,但是演员不用背锅。
这部电影里依旧是我们熟悉的志明和春娇,熟悉的都市男女。
志明升职做CD了(我以为以彭导爱玩的天性惊悚片杯面广告会拍出来),他不会说余春娇我好爱你,而是贱贱的说你就是贪恋我的美色。
春娇唱小飞侠的时候,能感受到她想要分享童年回忆的快乐,就像她分享跟郑伊健发生恋情的少女心一样。
扮护士玩制服诱惑的时候,两人一唱一和,在床上滚来滚去煞是喜人。
所有这部电影温馨可爱的地方,都是延续之前两部中观众所feel到的甜蜜回忆。
所以,《春娇救志明》唯一一场濒临泪点的戏,是春春再次生日会时候,包厢电视画面回放的第一第二部中的片段。
巷口借火、便利店买烟、漫春天开房、北京复合……艺术创作的灵感往往是一刹那的灵光,志明春娇系列的灵感来源于禁烟条例后的街头社交,是都市男女偶遇相知的故事。
第一第二部中这对男女的分分合合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我们有着太多类似的心境,从张志明身上看到懦弱,从余春娇身上看到妥协,各种随意洒脱撩骚往来看出爱情里的举重若轻。
但角色性格成型之后,彭导的小机灵在《春娇救志明》中不能给人物带来更多面向,只是在人设上原地踏步。
所以,并不是张志明需要长大成人,而是整个剧本需要长大成人。
假使第三部集中呈现的是接受对方缺点的情况下如何相处、相处够久的情侣要不要结婚、过了审美期限的感情如何维系等等,都可以使这一部更贴近当下生活,从而完成所谓的成长。
最后,我只问自己一个问题,要是再拍第四部还去看么,答案竟然是去。
对,就是贱,就是被你欺负我爱你。
(看片前的无剧透采访)很大程度上,余文乐与张志明是有重合的,但在同样帅气而幽默的外表下,对于自己的事业与人生,其实余文乐都看得通透。
未来当然不可知,而人也必定会有变化,但至少,我们知道这位年轻演员,仍会有许多好作品陆续登台。
期待“再”见张志明■最初春娇喜欢上志明的一个原因是他有很多怪念头,那志明会否在[春娇救志明]继续“搞意外”?
性格有没变化?
余文乐:我觉得随着你自己慢慢长大,性格都会有小改变,但大改变没有。
人都差不多,所以张志明还是会像张志明这样(笑)。
■你怎么看待春娇对志明“长不大”的评价?
余文乐:我觉得男生都这样子(笑),比较晚成熟。
而如果你女朋友比你大,可能她会更加觉得你长不大。
■那怎么看待志明说的“余春娇,是你让我长大的”?
余文乐:因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被对方影响,所以春娇会变得很幼稚,志明也会变成熟。
■“救”的含义是什么?
为何预告片最后由“志明救春娇”变成“春娇救志明”?
余文乐:你真的要看完才明白(笑),尤其是看完第一二部之后再看第三部。
我很难三言两语说完这个“救”的原因,其实导演有涵义在里面。
■[志明与春娇]经典铃声响起时,春娇表现淡漠。
这是感情转淡的预兆吗?
余文乐:不是。
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这一次不是跟第三者,而是两个人的相处到了一个时间,自然而然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就看两个人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二人很多时候“三观不合”,却又觉得分不开,分开便“入骨相思”。
你怎么评价二人的爱情关系?
余文乐:人就是这样子(笑)。
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春娇有,志明有。
你喜欢一个人能那么久,互相欣赏也好,互相影响也好,绝对是因为某些优点。
同时,你会因为缺点而吵架或者想分手,但是分了以后发现,其实真的没有完美,所以你会很想念对方,因为人会有很多回忆,分开以后就会闪回很多很开心的回忆,然后有人就会舍不得。
其实两个人还爱对方,可能因为一时上气了,或者一时确定错了,你就又想,唉,是不是该回去在一起。
每个人都这样。
■你怎么看待续作中一些经典桥段和台词被否定?
余文乐:如果剧透了,大家就没有惊喜了(笑)。
我只能这样说,其实导演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每一句台词都是他亲手写的,所以他否定或者认定,都有原因。
你看了以后就会觉得,哦,原来两个人的恋爱都是这样子。
为什么我觉得观众那么喜欢,包括我在内,是因为你谈恋爱的阶段,每个人生阶段,他都好像看过一样,写进去,会让你觉得很有同感。
■他们是否要面对一些家庭方面的麻烦?
余文乐:这次会倾斜到家人问题,毕竟两个人那么久了,见家长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家长是不是跟你的想法一样,结婚的人肯定会有更大的感受。
比如说你跟你老婆好,不代表你跟你老婆的爸妈好,有时候可能会有冲突(笑)。
难说“再见”张志明■你觉得为何能拍到第三部?
击中观众的点在哪?
余文乐:最主要的原因是观众跟着这两部作品一起成长。
你们成长,张志明他们也在成长,所以就像在看老朋友一样,隔了几年没有见面,你就想知道老朋友在做什么,就会想看这部电影。
■你觉得中国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奋点是否会有不同?
余文乐:没有文化不一样的问题。
不管是中国香港也好,中国内地也好,马来西亚也好,美国也好,其实谈恋爱的方法跟观点没有分别,不是说这个地方谈的恋爱跟那个地方不一样,因为人就是一样的。
■你觉得彭浩翔通过二人表现出来的爱情态度有没有变化?
余文乐:当然有,一直在变。
因为八年之间不可能没有变化(笑)。
■拍到第三部,合作起来怎样?
余文乐:很轻松。
其实我们三个人合作起来,从来都很轻松很顺利。
■那你经过这几年,对春娇的看法有无转变?
余文乐:每个人都有变化。
我今年问你,跟我三年后问你,或者你今天问我,三年后你再跟我做访问,都会有变化。
每个人一天一天学习,一天一天对事情的改变,对世界的改变,对自己的改变,你有时候以为没有,其实是有的。
■三部电影侧重不同的关系,你最喜欢哪部?
余文乐:三部都很喜欢。
我拍的作品都是喜欢的(笑)。
我不会去拍一些觉得没有冲动或者热情的剧本,因为我都35岁,拍过70多部电影了。
每一部电影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必须有喜欢这个剧本的冲动,这对观众也好,对我自己也好,对导演也好,非常重要,不然怎么说服观众,说服导演(笑)。
■志明说两个人维持一段好关系不容易,会否仍为电影留下一个续集伏笔?
余文乐:我们没有想再拍的冲动,但不敢说是不是最后一部。
拍第二部的时候,我们有聊之后会发生什么,但这一次我们一句都没有聊。
那上次聊了也得三年,这次没聊你想想看有没有这可能性,有的话也可能要过很久很久(笑)。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APP,摄影师为程孝童)
《春娇救志明》看的是国语版,配音确实挺影响观感的,非常违和的配音居然就这么用了,简直是自我毁灭,但如果粤语配音对一个这些年奋力在内地发展,早早就在北京买房定居的导演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显然也不符合他对本片的票房期望。
从剧情来说,这部《春娇救志明》已然是狗血的老鸡与老妞儿电影了,那些琐碎又重大的感情拉锯为,变成了为制造矛盾而矛盾的刻意,那些试图引发共鸣的桥段,放到任何TVB电视剧或者台湾偶像剧或者内地狗血剧里均可成立。
而最后试图强制掀起高潮,或者是草草收尾的街头演唱会求爱,之突兀,之恶俗,之生硬,简直比春娇老妈的脸还要扭曲可怕。
整部电影的唯一亮点,应该是开头的黑暗童话吃小孩吧,在戏谑的外衣下披着彭浩翔最迷人的反传统报复心,且好故事绝无好下场的孩子气,不过放在全片来看,这样的首尾呼应也是支离破碎,力有不逮。
彭浩翔有导演才华,有编剧意识,有可发展成大智慧的小聪明,不过是不是这几年太急于在内地把钱赚饱,然后再去追求他心里真正伟大的电影梦啊——浮躁与吃老本如此呼之欲出,漫出银幕,张皇失措,却还想着那些缺爱又想爱的观众们可以自我感动与麻痹,只要结局是最俗套的皆大欢喜就好。
所以,呵呵。
看了点映 整体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很开心有粤语版的啊 语言尺度居然也被保留了。
第一个 i n ss!w I 镜头就戳中。
不过开场故事真的有些长了 长到前排人都在起哄说是不是放错了片儿 后来开始的时候想 啊 导演真的和张志明一样顽皮 故意的。
中间琐碎的小事儿 是前两部就已经擅长的手法了 除了觉得余春娇地震时的反应和为了想清楚而头套袋子躺进浴缸稍微有些过了之外 其他的还是很好的 比如张志明面对干妈的需求说出“看她的决定”,比如觉得自己和小朋友相处的好就随口在加油站求婚…他还是那个张志明啊 让人有种使不上劲儿的恨而春娇和他很像啊 所以才会一直希望志明多承担一些多想一些 而她也是一直在逃避八年过去了 志明真的有长大 倒不是说夸张的突然成熟了 但是他知道了什么更重要 所以才会在拉着春娇去和干妈讲清楚的那场戏表现得有承担让人觉得像吃错了药一样,所以才会放下身段收敛戾气知道自己离不开余春娇。
这才真实啊 小男孩只会长大,不会突然成熟。
所以结尾他才会还是想用做场大龙凤的方式哄春娇回心转意,他还是那个张志明。
不过最后一段张志明唱歌确实杀伤力很强,从第一句漫春天的歌词开始简直百感交集像放电影一样。
春娇的表情也一直很复杂。
明明理智在说 他怎么还是这样 还没长大 气得不行 而感性又觉得非常受用甜得不行。
我猜春娇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完了 这辈子真的要栽在这个人身上了”
爱情片已经到需要恐怖片来填充了,怪兽,外星人反正能用的也都用上了。别再拍下一部了,别再破坏大家的春娇志明情怀了,越拍越体现了男渣女作,不过拍来拍去,反正就是春娇志明铁定会复合。之后会不会有志明救春娇,那个时候估计拍离婚又复婚。
立意明白,用心的故事,木有尴尬的故意,流畅自然。有嗨皮也有潮湿点。比之前的戏感觉更热烈。挺好看,适合各位女生带着自己长不大的男友baby前去欣赏,我已经学习了。有些人只是变老,而不是长大,直到你碰到一个人让你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
第一部够轻,第三部够重,都比第二部好。没了偷情的腥味,又回到最适宜的本土,状态再上巅峰。也许确实无所谓谁救谁,在每一段注定只有一半几率成功的真实感情中,讲究太多的契合与认可,但有些人,确实羁绊甚深。太爱这些贴近生活的坑坑洼洼与婆婆妈妈,太爱那些机锋与荒谬,太爱彭Fa乐&春娇志明!
只有我一个观众希望春娇和同性姬友谷祖琳去度假吗?求这条隐隐的lesbian线在续作中发扬光大。前几集的梗都有带到,预见可以一直拍下去,恐怕要落入商业电影套路中。玩点小浪漫怎么可能真的疏解中女压力呢?男人是永远不会长大的。
人设都有点崩了,志明渣春娇作,情节不够音乐凑,最后尬唱真是看得尴尬。
很直男癌,又很现实。#没了杨幂果然好看多了#
春娇已成白毛女,志明仍是大男孩。
焦慮的春嬌與被迫長大的志明,慢慢靠近大齡男女真實的模樣,沒什麼不好,但也沒什麼好了。
三部看下来彭未必需要真的了解男女关系,但他确实把直男搞明白了,就能流水线源源不断地炮制同一种摩擦,并用“至少是真爱啊”让巨婴们找到认同感,如果要说有什么脑洞的话也不是强行插入的段子,而是对道德底线的无害试探,正是这一点让很多人没发现藏在里面的味精,然后产生这不是鸡汤的错觉
拯救更年期。
1.该不该分手连水库边外星人两兆亿次运算后都得不出答案;2.男孩真的会长大,就像马桶里的干冰,很神奇啵;3.哪儿是谁救谁,只是两个爱的人溺水了彼此搀扶走上岸;4.谢谢最后浮夸的求婚,谢谢见面的两句对不起;5.看到倒着的I miss u,不敢问自己,我在想念谁。
开头以为走错片场系列…下流梗很彭导,恶趣味异想天开情节也很彭导。男女感情总会遇到的问题:一个要感性,一个要理性。
“过了这个年纪,其实一个人也能很好的活下去,可是我不想两个人在一起到最后会变得互相憎恨。”空巢老人对恋爱和生活都失去了积极性。
谁能拒绝穿护士服的余春娇呢?
大龄女青年碍着你了🙂唱首歌求个婚就长大了?如果全世界男的全是张志明,宁愿永远单身好吧!有几场恋爱中男女的小心思的戏单拎出来蛮好,但实在讨厌彭浩翔的两性观,每一次看都不想再有下一次
22年2月14日二刷。《当我想起你》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曲。8年时光。这个系列有毒。假如没有续作,是否身边的人不会再有不同。惊涛骇浪过后的平静,让这场战争变得没有主题。
好适合有逼婚需求的男男女女观看 但不太适合ta们的伴侣
卖IP情怀和满足观众少女心的意图太过明显,主角行为转变没有建立在合理逻辑之上。虽然还是有很多梗,但全篇似乎从起点就为了达成最后结局,中间绕的弯子太过刻意了。这一季的余春娇和张志明,都挺招人烦。
这个系列又回勇了,港味、黄段子一个不少。能轻易戒掉手中的烟,却很难改掉性格中的缺陷。渣男贱女终究也得长大,当我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你依然幼稚的像个孩子。爱情是几兆亿运算都无解的问题,每一次自我怀疑都能将我推向谷底,还好你让我看到,你愿意做出改变的决心。
瞎卖情怀,叙事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