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所诠释的那个女人,更加是矛盾的复合体,在爱情和事业上选择后者,为达到梦想不择手段,不敢对身边的男人动真情,怕他们会拖住她的脚步,但到了最后,才发觉,自己一生中唯一珍贵的,却是那些回忆里自己一直在逃避的东西。
自己,除了回忆竟然一无所有。
空虚,寂寞,抑郁,孤单。
然而,却又发现,虽然是在不断的逃避,可有些东西,悄悄地,已经在心里扎下了很深的伤口,再也无法恢复了。
就在刚刚才 我在中央六又看了一遍这个电影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在上大三,坐在宿舍的电脑前面,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室友聊天,一边看着。。。
那个时候看一点感觉都没有,唯一地就是在叹气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要互相折磨不肯承认不能放下那些虚荣勇敢的在一起但是,就在刚刚才我听着那首安静地响起的《如果这就是爱》,需要了很久的眼泪全都来了十年 十年后的我们再看看自己当初的决定,是会笑还是会无奈,是会哭还是会后悔, 是会洒脱地忘记还是会假装的逃避, 是会当着众人甩手说“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蹲在墙角悄悄地想“我怎么竟然还是如此爱你” ---这些镜头打动我---林见东半夜醒来吃药的时候,当他被梦折磨得时候,当他在电脑上不停的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的时候聂文一边吃着酸辣面,一边对面店的老板说:“恨一个人远比你恨的那个人要痛苦的多”林见东把躺在河冰面上的冻僵的孙纳抱了起来,把她直板板的冰凉的身体抱在怀中,轻轻地说:“我们真结婚吧”在机场,听到小姐说“那另一张机票怎么办”,林见东飞奔回去,找到蹲在河边的孙纳,就是那年他把孙纳抱起来的河边,抱着她,亲吻,哭泣,只是这一次,没有承诺,甚至没有言语。。。。。。
回忆究竟会折磨一个人到什么时候,我现在不知道了,真的不知道了。
当我们都学会用时间来解决问题抚平痛苦的时候,我相信总有一些东西时间是无法掩盖的,总有一些问题是时间无法解决的,总有一些痛苦是时间无法抚平的,因为那些东西住在心里而不是住在回忆里,因为那些问题的答案本就清晰地只有自己不知道,因为那些痛苦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放不下有多少人 能一直一直用心地爱有多少人 能在转身时勇敢地留下他有多少人 能在彼此相爱的时候就知道那是自己此生的最爱 有多少人 能用一生来珍惜此生的最爱有多少人 能在想起当初的决定时 不哀声叹气不后悔当初不彼此责怪有多少人 爱过了放过了看过了这个电影还能那样释怀当往事都已变成过眼云烟 我却还拥有用力去爱的勇气 于是,不再悲哀 --我假装,在你耳边响起了这首歌- 《如果这就是爱》每个人都想明白 谁是自己生命不该错过的真爱特别在午夜醒来更是会感慨心动埋怨还有不能释怀 都是因为你触碰了爱如果这就是爱在转身就该勇敢留下来就算受伤就算流泪都是生命里温柔灌溉Wooh爱在回忆里总是那么明白困惑的心流过的泪还有数不尽黑夜等待如果这就是爱如果你当时明白 后来的生命里是快乐还是悲哀特别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未来是否能平静不会像现在 只是因为你拥有了爱如果这就是爱在转身就该勇敢留下来就算受伤就算流泪都是生命里温柔灌溉Wooh爱在回忆里总是那么明白困惑的心流过的泪还有数不尽黑夜等待如果这就是爱如果这就是爱
如果爱:非典型性爱情片(车浩)看完《如果爱》后,想看看大家都怎么看。
在网上搜了搜了影评,关于故事梗概介绍大致如下:“孙纳为了生存和成功,不择手段,终于成为大明星,然而命运弄人,十年之后却要在戏里和两个爱过的男人同演一出戏,在孙纳的心中,到底有没有爱过,他与他,究竟如何抉择……” 。
于是就跟进了许多“林与聂谁是心中的真爱啊”等等真理大讨论,以及对三个角色的性格分析,什么孙纳(周迅饰)是势利型啊,林立东(金城武)是执着天真型啊,聂文(张学友)就是现实型等等。
在这样的评论中,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了不满,认为与《甜蜜蜜》相比,《如果爱》要逊色一些,在讲爱情故事的技巧上,不如前者。
也有人认为,其实《如果爱》和《甜蜜蜜》是一样的,周迅就是张曼玉,金城武就是黎明,张学友就是曾志伟。
一片谬论啊。
想了好久,冒着被骂圣斗士星矢的风险,还是写点自己的看法吧。
呵呵。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这个片子看得不是很过瘾。
那是因为他们拿了一把爱情片的尺子。
而对《如果爱》来说,用一般爱情片的框架去衡量,就相当于有点把手套当袜子用了。
陈可辛果然没有负我的诚意。
《如果爱》在主题的深度上远超过了《甜蜜蜜》。
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爱情片。
严谨点说,这实质上并不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
里面似乎有爱情,但是爱情只是起到了连接影片的线索功能。
换句话说,这里的point不是爱情。
但是《如果爱》又的确讲的是关于爱的故事,只不过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
影片中三个人所面临的是同一个终极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爱。
至于对他人的爱情,则是一个导火索,引导也逼迫他们面向这个问题;爱情在这里也是一种背景色,反衬出了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艰难与痛苦。
所谓爱自己,电影一开始就说得很清楚了:“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他们可能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镜头早被人剪掉了,自己还不知道。
”这段开宗明义的话究竟什么意思?
看完整部电影,就会明白导演的意思:既然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那么即使以爱情的名义,自己也不可能成为别人生命里的主角,别人也不是你生命中的主角。
而对于一个配角的爱是不必也不可以分给太多的,爱只能集中在主角身上,也就是说,你最爱的还是你自己。
孙纳是这三个人中对这一点把握最深也活得最明白的人。
从影片开始一露面,她就是在为自己活着,出写真集比出回忆录好,是因为“过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我不再想回到过去”,只要能在现在活好,那么“爱情,没有过”。
即使碰到了林立东,虽然心里偶有波澜,“眼神不集中”,但是她心里也从来没有主动想过要回到过去或者重温旧梦,“我不明白你眼里的爱,为什么要问我是谁?
”这些对记忆的抹去,并不是因为爱情的原因,也与聂文无关,孙纳在戏中向林立东说得很直接:“请你不要再纠缠我了。
需要明白的我十年前就明白了,现在是你不明白。
你都往前走了,你不要再把我往回拉嘛。
”这话很干脆,里面是没有爱情的。
十年前,在北京两人都落魄的时候。
孙纳就很明白这道理了。
“什么爱情故事,可以填饱肚子”。
填饱肚子是对自己最基本的爱,正是由于对自己的这点爱,她才爱上可以为他提供洗澡地方和方便面的林立东,才会离开林立东,去找可能带她去好莱坞的美国人;才会在雪地上温暖的拥抱之后,再度离开林,去找可以圆她演员梦的副导演。
至于对后两者有没有爱,电影没有交代,那也是不重要的,那只是孙纳为了爱自己的手段。
最后遇见了聂文,她终于成功了。
至此,她再也没有怀念过去,因为她现在很好。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不能非议。
在爱的分配上,在林立东和她自己之间,孙纳选择了自己,这也是她的权利,她只是一直作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而已。
“火热的爱情只是出于暂时,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
”在孙纳心中,只有爱自己才是必然的。
周迅把这个角色演得很鲜明,毫不遮掩对自己的爱,也从不后悔,这从她离开那间小屋十年也没有回去过就可以看出。
在与林立东再度见面时,并没什么外界的压力,林也已是明星,但她也未想重温旧梦,也不觉得就有多么对不起林,她坚决地告诉对方:“我们没见过。
做男人爽快一点。
”表现得不落俗套,相比之下,那些一直在爱自己之余又怀旧爱情的倒显得虚伪了。
孙纳离开林立东时,留下录音,劝告林,把她的人生态度说得再清楚不过:“老东,记着,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林立东。
很多影评把他定位在痴情上。
似乎金城武自己也这么觉得。
这是个天大的笑话。
林立东在孙纳离开的十年间是一直不开心,但是让他不开心的其实并不是爱情,更不是对孙纳的思念,而是对这个女人的恨,是郁闷,是憋在心里无法排解的死结。
爱一个人会夜夜无法入睡,必须钻进游泳池里,还要不停地在电脑上敲“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吗?
杨过是这么思念小龙女的吗?
当然,这恨一开始是由爱生的,但是到了最后,即使他一再想把孙纳带回过去时,那里面爱情的成分其实已经很少了。
更多的,是林立东要对得起他自己,要解决掉他心中这十年来的郁闷,这个郁闷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当初纯洁的香港gg想不到孙mm居然可以为了肚子就抛弃了爱情;二是两度离开他跟别的男人跑掉了,这个屈辱也实在是不小;三是他当初居然就傻乎乎地爱上了她;最闷的郁闷是,他自己也搞不清孙纳当初到底有没有爱过他。
十年之后,这个巨大的郁闷他总算解开了。
在他一直不停地在电脑上敲“跟我走跟我走跟我走”之后,他终于把孙纳带回北京,终于让她离开别的男人,也跟自己跑了一回;重新再和孙纳上床这件事,也让他觉得找回一点被爱的感觉;最后,他在清晨离开熟睡中的孙,留下了他的录音,点出了这个人物出场的总原因——他之所以如此报复孙纳,是因为他记住了孙纳的话:“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因为孙纳让他“爱上了一个自己鄙视的人”,从而“导致我自己也鄙视我自己。
你令我一辈子鄙视我自己。
”注意,这里的point不是孙纳,也不是爱情,而是“自己”;不是因为孙纳不爱他或者离开他,而是因为“令我一辈子鄙视我自己”。
“鄙视自己”的对立面就是“爱自己”。
孙纳给他最大的伤害是通过爱情,但不是爱情本身,而是没能很好地“爱自己”。
当初他把爱献给了爱情,以为自己就成为了别人电影中的主角,结果发现不过是一个镜头的配角,最后也被从记忆中删掉了。
如今他通过报复孙纳,把这份爱要回来了。
他终于学会了怎样“爱自己”。
至于聂文,从一开始他的人生问题就和爱情无关。
他出场时就闷闷不乐,他吃酸辣面也不再象从前那么急,这是因为作为导演,他的创作陷入了困顿,和孙纳之间多年的合作习惯也磨去了他的才气。
这是对自身的焦虑,也是对自身的关爱,从“爱自己”出发,即使在不知道孙林之间的关系前,他已经开始质疑他和孙纳之间的“爱情”:“要不是我捧红你,你会对我那么好吗?
我拍的戏不好看,你们还会对我那么好吗?
”等到他发现孙林的私情后,他的愤怒更是在歌声中表现无遗:“没有我,哪有你,他又算什么东西?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孙纳的感情更多地是由于自己曾经的付出,舍不得一个亲手捧红的人,其实是舍不得在她身上倾注的自己的心血。
至于他一再地唱:“你还是爱我的”。
这种对爱的渴求必须和他之前创作力的枯竭联系起来理解,那是一种自信心的动摇,他不能再在这个女人身上失去,他渴求维持的是他残留的一点自信;只是同时他也矛盾,因为孙纳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一个创作上的旧习包袱。
因此,从始至终,聂文这个人物关注的一直就不是爱情,而是他自己。
影片结尾,每个人都找到了“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聂文修改剧本的放手一跳,卸下了他和孙纳之间的包袱,也重新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灵感和状态,酸辣面又有了滋味,他也轻松地离开了孙纳;林立东也消失了,因为他在清晨离开孙纳那一刻已经安慰了自己心中十年的郁闷,之后即使再拥抱时,心态已经平和,最多也只是轻轻的的爱情,容易重生也容易忘记。
这两个人从爱情那里拿回了自己的爱,从而解决了心中的“鄙视”和“包袱”。
至于孙纳,这个女人一如开场,在影片的结尾也是浅浅地笑。
无论是林立东还是聂文,他们的离去对她都不是什么大的变故,因为她一直就是他们的老师:“记着,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在最甜蜜的爱情下面,原来隐藏着这么不甜蜜的人性。
所以我能理解陈可辛说这是他关于爱情片的收山之作。
已经到这里了,还怎么谈爱情呢?
继续拍还怎么拍?
不过我很佩服陈的大胆,这么不团圆的主题他也敢弄,有多少大众会喜欢这样的爱情?
搞成了小众路线去哪里要票房呢?
我更佩服他的高明,把这个几近反爱情的主题居然明目张胆地放在爱情片的名义下来演绎,不仅起到更加触目惊心的效果,而且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掩盖下,没有多少人注意这个触目惊心,倒是硬生生地造出了商业爱情大片的效果,据说还是贺岁档呢。
其实,早在这个电影的开始,陈可辛已经借导演聂文(张学友)和投资人顾总(曾志伟)的对话,把这部这部戏中戏的总定调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聂:“我觉得那三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太牵强。
”顾:“怎么会牵强?
”聂:“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
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
班主和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顾:“导演,这就不是爱情片了。
我已经答应人家给一部爱情片了,你必须拍一部爱情片给我啊。
”聂:“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顾:“爱情片好不好拍没关系。
关键是女人喜欢看爱情片嘛。
观众喜欢看爱情片嘛。
”……………………………….其实,再想想,这也是一部爱情片。
只不过是一部真实和残酷得有点夸大的爱情片。
这不能符合我们对爱情片的想像。
接受采访时,陈可辛说:“爱情再大,大不过身边人。
”张学友说:“爱情的终点是生活。
”两个中年男人戏里戏外做导演,拍了这么一出爱情戏。
这样的爱情片把爱情向悬崖引去,然后他们袖手。
人在自己和爱情之间真的只能这么绝望了吗?
这问题留给每一个人。
细碎节奏的舞曲伴随着迂回忧伤的情感渐渐徐来,在现实的大背景中,爱情是一条断断续续的生命。
为何爱人的心中总是充满恐惧,为何壮烈的音乐总是层出不穷,为何自由的梦想总是不能持续,为何现实的艰涩总是沉默消极。
生活的穷苦与贫困总是让人丧失温情的理性,她曾愿以身体为代价脱离困境,经历挣扎,失败,以及痛苦,却始终未被遗弃。
她说,每个人最爱的人其实是自己。
苍白药丸,灰蓝记忆,他用身体将内心沉溺在无声的水底,回忆如同梦魇般时刻重现,在电影与现实中交错,她的冰冷与孤寂,他的深情与无力。
一贫如洗的日子一去不返,除却名利,没有任何足以支撑欲望的东西。
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相遇,我喜欢看他注视她的表情,她单纯明亮的眼睛,他细腻温柔的笑容,那么恬静,仿佛时间与幸福都屏住了呼吸。
可是,十年光阴。
汹涌的时间,情感被现实催促的闭口不提,那些美好的小事情,会不会就此失去。
陈可辛抛出这样盛大奢华的戏来衬托一段彼此索求的感情,她需要名利,他需要爱情,他给她名利,她抛弃他的爱情。
他与他,是两个男人。
而她,需要的是心与身体的分离。
我们不过是平凡的人,带着平凡的命运成就一段平凡的恋情,也许路过一只天使,他收集所有你曾经丢弃的回忆剪辑,那些片断,是曾经深爱的证据,那十年间所有的爱恨都被烙下一个离开的背影,有一天也许你会忘记。
有一天,也许幸福会忘记。
倘若青春时,有幸福路过你渺小而浩大的爱情,那一瞬间,请不要悲伤的犹豫。
倘若有一个人在你最卑微的时刻拥抱你,倘若有一个人在你转身的时候凝望你,倘若有一个人在你左右为你伤痛记忆,倘若,这只是一场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戏,也要剧终的时刻,以鲜血为你呈现出铿锵壮烈的爱的荣誉。
坦白讲本人对于歌舞片真的不太感冒,所以平日里看得也少,只是偶然的机会听朋友推荐周迅主演的歌舞题材影片,国内歌舞片本就产量少,又是影后主演于是燃起一丝兴趣,走进了导演为我们编制的这个故事里。
陈可辛导演首次掌舵指导歌舞题材作品,用一部歌舞剧来讲述三个人之间乏善可陈的感情纠葛。
陈导用细腻的镜头,变化的色彩向观众呈现出他想表达的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孙纳在自己人生最窘迫的日子里认识了在读导演系的林见东,于是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相爱了。
美好的爱情并没有帮助孙纳摆脱贫瘠的生活带来的挫败和失落感,于是孙纳在与于林见东的爱情中继续追逐着她的明星梦。
诚然孙纳成功了,然而她再也不是最初的孙纳不是林见东曾经爱过的那个孙纳了。
聂文的出现让孙纳、林见东二个人的故事横生枝节,又生出了些许无奈与纠葛。
物质上的匮乏以及对财富的渴求终将演变成精神上的枷锁,为了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人们尽一切可能的去追逐。
爱情不过是个道具或是调味剂,不是不想爱,不是不能爱,只是心中想要的那份归属感、安全感爱情它给不了。
歌舞仅仅是这个故事延伸的载体,无论是轻歌慢舞又或是热烈奔放,都是借用歌舞形式来传递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感情起伏,让观众在欣赏歌舞的同时品味人生不同的悲喜与艰辛。
三个人的感情故事里,又是谁对谁错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爱》的结局设计的也挺巧妙的,既没有童话故事的美好,也不是生离死别的惆怅,仅仅是一抹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
我想说在我们可以爱的时候,请用力尽情爱吧,毕竟爱情曾经来过,值得我们珍惜,刻骨铭心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和一笔财富。
凌晨三点,《如果爱》在我面对的显示屏中黑幕完结。
心中无限悲凉。
还好可以睡觉。
我喜欢周迅就好比那喀索斯爱上其在水中的倒影,不能自拔。
为什么其所有的角色都无一幸免的沾染上悲剧色彩,而又让我情不自禁的入戏,从《人间四月天》到《像舞像雨又像风》到《苏州河》到《橘子红了》……直到现在的〈如果·爱〉,我爱其角色中隐射出的自己那摆脱不掉的或自虐或自恋的情绪。
她可以纯情,可以妖媚,可以高傲,可以堕落,可以变化无常,但是她却也始终在脆弱,在受伤,在让我与其同步哭泣。
我总以为,我很了她,好比了我自己那般。
那喀索斯的悲哀。
红颜祸水,物欲横流。
如果说爱慕虚荣是不可饶恕的罪过,那么配上周迅如民谣般的那支歌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我出去会变得可爱/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
很遗憾,金城武从来就没有符合过我的审美观,然而在这里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帅,那在水里流出的豆大的泪珠让我震撼,那在抱住周迅时心疼的泪珠让我心碎,那最后一句“忘记北京”的泪珠甚至让我痛不欲生。
原谅我这次没有偏向张天王,虽然这里没有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之分。
当一个男人两次去原谅那个背叛他的女人,当他第二次将周迅从雪地里抱起的时候,我坚定的认为他有病,病的让人心疼不已。
感谢学友对大男子主义的诠释和颠覆。
倘若不是人生如戏,倘若不是戏如人生,又怎可能出现那么多的缠绵悱恻悲欢离合。
那纵身而后抱臂的放弃,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摔的粉身,摔的碎骨,摔的鲜血渗透雪白大地。
池珍熙是天使吗?
难道面对现实后的支离破碎才是完满的结局吗?
如果不是,那么,你为什么要笑?
笑的如天使一般。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无恨的痛并爱着。
谁可以,将手放在左心房,诚恳的说:我的心很小,小到只容得下一个人,我的一生很短,短到只能爱上一个人。
很高兴,在凌晨十分,这样一个心清脑静的时刻,终于如果了终于爱。
如果爱,Perhaps Love·爱是假如,不是幸福。
20240221心血来潮又重温了一次这部电影,上一次看是2005年,那时还是个被高考折磨的学生,听着周迅的《外面》,我也在憧憬着外面的未来。
当然,对爱情方面的阐述虽然也不是不懂,但时隔19年,感受肯定会更清晰一些。
顺便吐槽一句,现在的电影都是片段式的,你可以截出很多小视频,一段一段放在网上,都是经典,可是这部电影,它就是一部电影,完完整整的一整部电影,是截不断的一整个故事,用插叙的方式,把林见东和孙纳的过去,穿插在了《勿忘我》的戏中戏里,同时又跟林见东和孙纳的现状交织在一起,一点儿也分不开。
在这个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感觉现在的编剧们已经不具备写长篇故事的能力了,可是看完后又发现一个问题——这部电影时长仅仅是1小时41分钟……写下这篇影评,是因为这次重温,再一次理解了,孙纳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聂文,以及孙纳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付出过真心。
剧情要从一部戏中戏说起。
导演聂文准备拍摄一部歌舞剧《勿忘我》,内容是美丽的孤女小雨在失去记忆后被马戏班班主所救,班主爱上了小雨,为了留住她,班主为其编造了一个美丽的回忆。
然而好景不长,和小雨青梅竹马的张扬也来到马戏团,见到小雨后便开始与班主争夺小雨,试图让她恢复记忆……戏外的故事,则是现今已为影圈顶流的男女主演——首次合作的林见东和孙纳,其实早在十年前便在北京识于微时,相爱相知,但最终因为梦想不同,孙纳决绝分手而结束。
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在命运的作弄下进入同一剧组,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这次的合作……巧合的剧情,与巧合的人生,就这样巧合地交织在了一起……而导演聂文作为孙纳的现男友,也不可避免地一同卷入了这场感情的漩涡。
剧情伊始,孙纳在外界的名声非常不好,大家都说她只爱泡导演。
按照剧情,孙纳是内地演员,但是连港圈经纪人都知道她的绯闻八卦为了追求成功,她一直辗转于不同的导演身边——从最初的老外,到林见东的同学冼平,再到不知多少位导演,以及现在作为她男友的导演聂文。
除了聂文一直以为孙纳是因为他捧红了自己才跟他在一起那么久的这个点,同时也暗示了另一件事——聂文也是一位名导演但此时的聂文正陷入职业危机。
开头的电影发布会上,记者们不仅巧合地询问了孙纳和林见东是否相熟,还犀利地向聂导提出一个问题:
记者的提问暗示了目前的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对聂文的导演水平产生质疑此外,由于马戏班班主的演员一直找不到,影响了剧组的拍摄进度,所以一向敬业的聂文决定自己亲自出演。
做完这个决定之后,聂文在路边吃酸辣面,面馆老板认出了他,并且提起聂文拍第一部电影时,落魄的过去。
聂文此时正处于创作瓶颈中,老板一句无心的回忆却让他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是否能够胜任一名好导演为了帮助聂文,孙纳特地出面邀请国际巨星张戟前来出演班主这一角色,据说他露面可以直接保证欧美市场的百万票房。
这里暗示着聂文虽然处于职业低谷期,但孙纳并未像外界传闻的那样轻易便会弃他而去,另攀高枝,反而一直在帮助他联系资源。
但此时的聂文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一直在质疑孙纳是否是真心留在自己身边尤其是聂文代入到班主角色之后,直觉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自己的女友不但已经被帅气逼人的林见东吸引到拍戏时眼神都不敢聚焦,林见东也在不停地主动发出攻势,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一举拿下孙纳。
孙纳在这里把自己的眼神问题甩锅给聂文,说是他拍腻了,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聂文一个错觉,以为是孙纳对自己腻了惊惧之下,聂文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写进了剧本之中,甚至借着剧情,狠狠打了孙纳两次巴掌。
这是第一个巴掌,应该是写进剧本的定稿,所以孙纳只是在完美演绎着剧情里的小雨,不相信这个一向宠爱自己的班主会打她
接下来是一段很长的内心独白,聂文借班主之口宣泄着自己的愤怒和嫉妒,质问小雨的同时也在质问孙纳——你到底爱谁?!
此时,刚刚被打跑的小雨回来了,站在角落默默听他崩溃地倾述着自己的期望
这也是聂文对孙纳的期望,所以他在剧本里安排小雨回到了班主身边
班主眼神缱绻地看着失而复得的小雨:“因为你是爱我的(才会回来)”
聂文则在班主缱绻的眼神之后又给了孙纳第二个耳光,这个耳光必然没有写进剧本,因为他并不确定现实故事里的孙纳是否会回来
所以孙纳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眼神,无法接受这个耳光的剧本逻辑
戏后俩人复盘剧情,聂文解释说班主其实是想用这一巴掌放弃小雨
这里聂文再次表现出了自己的虚弱状态,觉得自己的导演生涯快完蛋了,和孙纳的感情也快走到尽头了,所以不想面对这一切这里我觉得孙纳其实是想跟他坦白和林见东的过去的,但是聂文没有给她这个机会,还直接改了剧本。
孙纳无语之下,只能满怀着抵触和不满接受了新的剧本安排,并且开始出演小雨和张扬私奔的戏中戏。
回忆也同步开始演绎孙纳被老外导演抛弃之后,回到林见东身边的那段时光。
这里我有个疑惑的点,小雨和张扬出逃后,俩人闯进一条烟花巷,在一群花柳女子的包围裹挟中艰难前行。
一个瞬间后,小雨身边突然就空无一人了
一群堕落的西装暴徒开始包围小雨
但此时的张扬明明就在一旁(歌词同步暗示两人距离其实并不远),却什么也没做,就这么袖手旁观着小雨最终堕落在了花花世界之中,而且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舞蹈,张扬始终躲在一旁的黑暗中就这么看着,甚至最后还加入了合唱。
张扬的表情和妆容,甚至歌词都暗示着他也在逐步黑化对应现实,孙纳为了追求梦想,借助林见东的同学资源打入演艺圈,并且最终第二次抛弃了林见东,跟他的副导演同学冼平走了。
但是林见东此时并没有堕落啊?
为什么戏中戏要如此演绎,是因为聂文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故事所以瞎写一气,还是孙纳其实也是在借戏中戏暗暗点出自己当年的离开和林见东的袖手旁观有着很大的原因?
毕竟林见东明知道她的理想很大、梦想很远,却一直固步自封地和她蜗居在地下室中挨饿受冻,眼睁睁看着她拼命追求理想却不为所动,既没有帮助她前进,也没有挽留她别去——两个步伐不一致的人,终究是会走散的——其实这也是林见东和聂文最大的不同,聂文知道孙纳的梦想,并且一手捧红了她。
这段小小的对白其实暴露了林见东对孙纳的偏见——他以为她会为了梦想去跟已是老头的金导演,其实孙纳只是跟了和他同龄的副导演冼平,说明孙纳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为了理想就完全不顾一切的人私奔戏结束后,聂文无法忍受眼睁睁看着失去孙纳的痛苦,干脆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剧组。
在这尴尬的时刻,错愕且失望的孙纳果然被一心想要复仇的林见东趁虚而入,带回了北京。
他们回到当年的地下室,听着林见东留下的录音,故地重逢、旧事重提,孙纳心软之余忍不住和林见东重温鸳梦,一夜缱绻后,林见东按照计划留下了一段刺耳且扎心的留言,决然离去。
但是人到机场,多年来对孙纳止不住的渴望与留念还是让他失魂落魄地冲了回去,虽然孙纳已经不在地下室里,但毕竟是曾经相爱过的人,所以林见东还是在那个充满俩人回忆的河道边找到了陷入呆滞的孙纳。
如果这都不是爱,那爱情到底是什么?
再次回到剧组,形势已经大为不同。
虽然林见东依然担心节外生枝,怕孙纳不能留下自己身边,但孙纳暗示说演完最后一场戏就跟聂文摊牌。
虽说是暗示和安抚,但也表现出了孙纳对事业的追求和责任心
林见东反而再次暴露了自己孱弱的内心,以及对事业的毫不在意此时的聂文已经想通了,他再次修改剧本,用班主的死主动向孙纳表明自己愿意诀别成全的态度。
班主放手落下的瞬间,结合戏中戏的剧情和歌词,孙纳其实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心意(但我个人觉得周迅这个眼神和泪珠特效没能表现出足够的爱意)
大梦归离
如梦初醒此时的孙纳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个陪伴自己一路奋斗到顶流,相伴多年的爱人才是真实的爱人。
她和林见东在北京的过去虽然也是爱,但早就已经过去了,而且林见东始终不理解她的理想抱负,就算现在俩人能够在顶峰相见,林见东也只是凭借出众的外貌意外入行,甚至并不在乎自己此时的身份地位,只想籍此机会报复于她/再续前缘(如何理解,大家见仁见智,我个人是觉得两者皆有),并不像她和聂文那样,纯靠自己一手打拼至今。
林见东的美貌在大学时期就得到了同学的认可(金城武神颜!!!
)北京之恋并不虚假,但美好的回忆不代表它应该是现在的结局。
相较之下,颇具事业心和进取心的孙纳和聂文,才是一路人。
这里补一段电影刚开始的剧情,因为林见东尚未正式介入,所以孙纳和聂文还能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讨论工作,剧情也能看出聂文正在努力帮助孙纳打入好莱坞(PS:这里孙纳因为眼神问题气呼呼地走出剧场,聂文还好脾气地追出来给她披上了披肩)
这段台词可以看出孙纳其实也在帮助聂文做一些宣发和公关工作,所以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是相辅相成的戏中戏杀青,聂文在临走之前跟酸辣面馆老板简单讲述了自己和孙纳相识的故事(关键词:男孩、女孩、蓝天、白云、草原、盐湖、青岛);随后镜头一转,文化编辑向孙纳递上了为她出版的回忆录,并且主动提起“一个老朋友”所说的故事,谁曾想,当初拒绝回忆北京故事的孙纳一听到那几个关键词,瞬间就明白了这是她和聂文相识的故事,并且下定决心,要去青岛找聂文一起拍摄这个故事。
这也是孙纳最终的选择(好像郭采洁🆘我最近看的几部片子怎么都有她的影子)而林见东在楼下徘徊了好久之后,终于也选择了放下。
不会忘记北京,但也不会再继续纠结。
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心疼林见东的,虽然相比聂文对孙纳的放手成全,以及多年来始终用行动支持孙纳的梦想,林见东对孙纳的纠缠不休着实落了下乘,虽然也是爱,但是爱得太痛苦,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但我还是心疼他,可能还是因为这张脸吧!
真的太帅了,我对帅哥真的很难保持理智>_<)
我不允许这张神颜剧照还有人没有欣赏过
这里还要提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
这部剧里有一位在剧情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路人甲角色,比如开场时引出戏中戏的演员(且剧中有多场串戏角色)、独家采访孙纳并且帮她出版回忆录的文化编辑、了解聂文落魄过去的酸辣面馆老板、见证林孙被迫相认的专车司机、陪伴聂文发现林孙私情的放映员……都是由同一个人——2004年大火的韩剧《大长今》男主角池珍熙扮演。
因为是同一个人,所以他代表的其实也是观众的上帝视角,代入感很强,也弱化了一部分戏中戏的疏离感,让交织的剧情更显扑朔迷离;但他有时候也会强化戏中戏的独立感,可以帮助观众快速分辨出哪些是真实/回忆/演绎的世界。
他只会出现在真实和演绎的世界中,孙林的回忆里不会有他这种演绎方式好像再也没有其他剧本用过了,除了在韩剧《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中,感觉附身于柳德华的“神”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共通之处,但那个“上帝”也仅仅使用了德华一个人的身份而已,并没有池珍熙的身份如此繁多,我个人觉得这个设定其实还是蛮考验剧组实力的,毕竟要在这么多不同作用的NPC里选出这些能串起剧情的关键人物,同时还要确保它们使用了同一个演员却又不感违和,编剧和选角能力都超强。
“你想成为全世界男人都想要追求的公主吗?
但代价是你将永远无法体验到真爱和快乐。
你接受吗?
”“我愿意。
”女孩回答。
如果的是,我宁愿那段对白是满神与孙纳而不是和倾城。
北京,承载着多少年轻人梦想想必她自己都不知道,许多人在这里开始了梦想的征程,许多人也将梦想粉碎于此。
当然,还有充满温情或不堪回味的爱情。
但,城市并不残酷,她依旧栉风沐雨恍若一场春梦,这一梦就是十年。
林见东的梦是痛苦的,所以他不敢入睡,他的梦反复上演一出别离,与十年前那个挚爱的女人反复的别离。
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不配拥有爱情。
名利并不能医治所有的痛苦。
有时候,曾经的经历是最痛的痛苦,所以,孙纳不需要传记拼命伪装忘记。
一个用身体搏出位的女人不需要回忆。
半碗面条,一个热水澡,退学的穷学生,歌厅的舞女,登个三轮摆个小摊,逼仄的地下室,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女,爱情其实很简单。
只是最无助时的一个拥抱。
所以这些连牵挂都飘忽的人才满怀梦想。
也许,孙纳是真的爱过林见东。
所以两次在她离开时都又一次把自己交给他,对一个只剩下身体的女人,她又该如何表达对一个男人的爱和对他的愧疚?
孙纳成功了,在她辗转过许多男人以后终于成为全世界男人都想要追求的公主,所以,她不敢回忆,她的回忆和林见东的梦一样,疼痛。
聂文再最后还是修改了剧本,他以一个男人的死去宣告他的成全或他的解脱,当他面对一个属于过又背叛了自己的女人的时候。
但,是否背叛他自己或许都说不清楚,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过。
就像他告诉孙纳的那样,他们只是个伴儿。
伴儿不是伴侣缘起缘灭,当孙纳和林见东在十年后命运性的重逢,注定他们要将一段疼痛的爱情了结。
上海北京,南柯一梦。
梦里梦外,物是人非。
如果的是,梦想与爱情遭遇,梦想抵达幸福的终点站,爱情,扯淡!
『每个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他们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
但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
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悲欢离合戏一场 短,不过一瞬 长,不过永远 现在有多近,回忆有多远 回忆有多重,现在有多倦 现在没有爱,回忆往哪里伸延 开头是难忘 结局是忘记 失去的,多回肠荡气 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男的拥有美丽回忆 那女的幸福在不懂叹息 他曾经有一个伤感故事 得不到大团圆,才死心塌地 火热的爱情只出于暂时 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 忘了吧忘了吧爱情故事 不如醉生梦死一无所知 再提起再提起无补于事 知道了又怎样重新开始 屏幕上近乎疯狂的敲打,爱恨不过一念之间。
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在讲述,而更像是在催毁,实在不是个应该冬天来看的故事。
华丽,歌舞,以及片中学友在高处向下的镜头,看到的时候想起三部片子:《雨中曲》、《红磨坊》、《柏林的苍穹下》。
而时钟,旧电车想起了《阿飞正传》、《罗拉快跑》、《半生缘》。
带了太多的联系,多少对看片有些影响。
可最难忍受的,是易趣的广告。
实在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仿佛将正泡在热水中半睡半醒,放着音乐享受的人突然拉到室外的冷空气里,突兀而又难受。
“最浪漫的月份陪女孩看最好的电影。
”看到中凯的封皮上这句话,忍不住怀疑,为何看不出一点浪漫和温馨。
开场是超越真实世界的歌舞,华美炫目,渲染的浓彩重墨,更像是被生活压抑后的逃离。
之后漫天漫地的大雪,湮没青春,单纯,爱恋,拥抱以及守候。
也许他们从不曾爱过。
他与她,或者,她与他。
学友的那句话,直接刺穿了一切:你需要一个导演,而我需要一个人陪。
到后来没有分开,想想,不过是还有继续互相利用的价值,而且是日久共存的熟悉感。
无关于爱。
而金城武的角色同那个曾经鬼灵精怪,为美好生活不惜一切的女孩子也是从互相利用开始。
他为她提供一碗面。
她为他提供一张床。
无关于爱。
大段水下的画面有点触动。
这是向往的,是属于梦的,是远离周围生存条件的,是心底纯美的。
画面很静,气泡缓慢的升腾,又像是许多希望,不断升空,接近梦想,再破碎。
他吻她,粗糙而生硬,是索取。
她拒绝他,挣扎而又被心底勾起一丝温暖的旧回忆,是偿还。
澄碧清透的蓝,折射出明净的白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是所有从单纯到繁复的岁月。
他的梭角分明,是不可靠近的绝色。
她的粉底明了,是多年为生活奔劳的辛酸。
她与他,只是旧时不可磨灭,无法舍弃的回忆。
后来的后来。
他对她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他对她说:我走了,不要忘记北京。
她松手了。
她说不会。
一个人要走,没理由让另一个人留下。
戏散了,无论戏里还是戏外。
他们都是青春岁月里挣扎与拼打的缩影,是生活中无声游动的鱼,随波而逐。
这样的片子,实在无关爱情,也不温暖。
——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音乐声起。
所有的过往高高坠下,重重落在雪地上,无声无息的流出血,在白雪上氲染往事的痛与迷茫。
这是我国少有的类似于国外音乐剧形式的电影,悲伤喜悦,爱情离合用音乐舞蹈来呈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提升了电影的文艺气息,只是觉得这种呈现方式让剧情弱化了许多了,我们所擅长的内心戏变成了在外的呈现,对于观众,对于演员的诠释都有些水土不服,不能说这部电影的尝试和创新是失败的,但却暴露了许多不足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估计这也是在这之后就没有类似大陆音乐剧出现的原因了吧!
电影里还是有许多经典的前段和台词的,就像把一本人生哲理书里的文艺变成了乐章,比直接看过文艺更加印象深刻,其中最深刻的还是这句: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就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我就是随手补标一下。= =
2006年
国内的歌舞剧可不多啊
很棒的剧情+歌舞。 如果爱,就爱下去。
对歌舞片真的很无感。看到最后睡着了~
画面感很强
故事不算精彩,但很完整.
后台式歌舞片+三角恋,没想到中国也能拍这种类型,有点儿意思,可见香港是西方歌舞和东方曲艺交汇之处,而这可以各自发展并行不悖。不过片子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张学友和周迅之间的人物展开不足,背景交待不清,致使结尾缺乏说服力。全片的功夫都在导演身上,演员相比起来还是太弱了,不管是身上还是嗓子,都欠那么点儿意思。
好狗血。。。我是来看张大树和卡片发富翁终极套的==
戏子无义
在这样的一个电影五花八门的今天,依然被一部爱情片感动实在是连自己都没想到。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感动的,是彼此相爱又珍藏多年那剪不断又放不下的感情,是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还是最后曲终人散空愁暮的不完满。最后我们真的不得不相信女主的那句话“这世上,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很一般啦。。。
其实这就是一场唤醒过去记忆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结局不一定完美,可又有多少爱情是圆满收场呢,那段记忆足够美好,而你愿意珍惜,就很满足了。金城武依旧是我的童年男神,张学友的歌声自带混响无可挑剔。
无论是歌舞类型还是这个故事本身都没太多出彩的地方,但依然可以四星加满,因为近十年来就没多少能被特别认真对待的华语爱情片....
歌不好听,舞不好看,不是穿上龙袍就一定是太子的,比起&lt;芝加哥&gt;差远了.
不是片子烂。。只是觉得我 生活的就像烂片
重新看一遍,有那么一个瞬间我好像又感觉到了当年边看边吃的爆米花的味道。只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遇到那个人,而现在都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话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中国的la la land吧。
老陈你这是实验作品吧
非常不喜欢里面的人物,不喜欢电影的节奏,不喜欢所有人都装模作样的样子,基本上就没啥喜欢的
除了十字街头那段惊艳到我 其他的只觉得这爱情离奇的可以 金城武好好一个帅哥跟有性格缺陷一样的迷恋一个这么功利的女人真心很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