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到现在读博了,十二国记重温过八遍了吧,确实每次看都有不同感触,像这样的作品,早就脱离了二次元的范畴,属于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了。
初中看的时候,还有漫画中夸大事实,人物角色浮夸的感觉,但以现在的阅历再看一遍,发现艺术源于生活,诚不欺我。
作品中,不知道是否有看官和我一样,觉得雁国和后来奏国平反战中的大反派起兵的心理很一致,也都同样奇怪。
他们都觉得王不如自己,后悔自己没有早一步升山,不愿臣服于这样的王之下。
一面自信自己有王之气量,甚至自信到要谋反称帝的地步,一面却不愿意升山去麒麟处接受考验。
从而显得这类反派行为奇怪而可笑,跨越黄海去升山,和违背天帝规定谋反,两件事的代价和难易度能放在一个天平上吗?
那这些反派们是真的张狂到傻吗?
不,他们都是能力极高的人,谋反前都才华横溢,在自己的国家享誉盛名,有坚贞的追随之众,甚至在起兵初期都能压制住王,但最后都由于天命以及浅薄的起兵理由,惨淡收场。
那是什么促使这些才华惊艳之辈做出如此糟糕的决定呢?
是害怕失败。
这个理由在初中的我看来是极其可笑的理由,还在想这反派如何看不透,未免心理过于幼稚。
而在时隔十几年后的今天的我看来,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成年人的答案是:不愿面对。
越是骄傲的人越不能接受失败,这是作品中的原话,现在居然在影射着自己。
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越重要的事情,越不能积极去应对。
我曾经因为害怕失败,直接拒绝了一次重要的面试机会,仅仅是因为,失败了会让自己难堪。
我找了重重理由,知道后来平静后,直面自己的本心,发现,我其实就是无法承受失败后的尴尬与失落。
“我不争,那么结果就永远未知,总比知道自己实力不如人,确实得不到的好”,这种成年人的体面考量,诸位是否有体会过呢?
不愿意失败,所以不去面对就好,去逃避就好,放弃了,我还是那个体面的我,那个不曾失败的我。
“失败是可耻的”,大家有过这种想法吗?
虽然不符合教义,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总之我是不能的,失败是痛苦的,让人委屈的,甚至一些决定性的失败,对我是有深刻打击的。
所以出于自我保护,我宁愿舍弃一搏,让事情风平浪静地过去。
但小野老师通过这个魔幻故事告诉我们,结果就是,你会后悔的。
是的,我们时候都会后悔,我现在任然会想,如果当时去面试了,面试通过了,我是不是会有一个和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会比现在更好吗?
当然,不是人人都会相小说里那么极端,直接谋反,走上了泄愤的道路。
但这种经历,由于自己的不为而产生的名为后悔的情绪,会时不时叩问你的内心。
那我们芸芸大众,又该如何做呢?
或许就要想故事里称帝的人们学习吧,我认为成为王的重要品质,是气量和心性。
能接受别人质疑的气量,能接受失败的勇气,敢赌感输的豪情,敢说敢做的担当。
直面困难的勇气,直面惨淡的担当,我觉得这才是人性光辉吧。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阳子,尚隆,泰麒那样的苦难,也终究无法达到那样的心灵高度。
那么首先总没一件小事,做到敢作敢当是否可以呢?
横溢的才华固然可贵,但灿烂的人性才有不灭的光辉。
读十二国记有感
一个月前开始看十二国记,第一篇章[月之影 影之海]观感不错,但要说多么吸引人,倒也没有。
之后的泰麒篇有些脱离主线,看了一集后就去追别的了。
天知道我有多庆幸昨天因为无聊又接着往下看。
从我团到十二国,我终于承认有些神作需要熬过觉得无聊的部分。
因为缺乏耐心,也许我在不自知中错过了太多优秀作品。
我很喜欢作者试图传递的价值观,虽然早已过了塑造三观的年纪,但这部番中对“坚强”“善良”“原谅”“幸福”等等词汇的定义与解读,以及故事里包涵的女性成长与自我的觉醒,都是我或多或少曾经思索过、并深深认同的。
我流泪,为阳子斩心猿:“就算被人背叛,也是背叛别人的人变得卑鄙!
”“别人不对我亲切,我就不能对别人亲切吗?!
”; 我思索,为那句“因为觉得自己可怜而哭泣,是小孩子的哭法”; 我震撼,为阳子初敕废伏礼,“我希望庆的国民能成为这样的自由不羁之国民,成为统治自己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之君王!
”看多了爽文玛丽苏,我厌恶不劳而获的金手指。
但阳子的天命为王,与其说是天赐的能力,不如说是甩不掉的责任。
被选择为王,并不是童话的结局,而是战斗的开始。
天命之人也非绝对正确,有的是饱受期盼的王,因无能、怯懦、残酷、愚蠢而失道。
而一开始被心猿耍的团团转的阳子,在经历背叛、歧视、暴力、政斗、死亡后,说着“心不需要鞘”,选择了直面无能、克服怯懦、拒绝残酷、改正愚蠢。
在无数次自我拷问中锤炼出勇敢的心。
很多人讨厌前期懦弱的阳子,但这段从懦弱到坚强的成长历程,正是十二国记的优秀之处。
它是如此细腻而真实,不断地暴露主角的缺点,不断地诘问、探索、尝试失败,即使让部分观众感到厌烦,也要认真遵循人物的内心情感与逻辑,这样去刻画一个平凡又了不起的少女的成王之路。
在评论里看到大家感叹在人生观塑造期遇见十二国记。
我虽没有这种经历 ,但想来世间道理总是相通,在如今这个年纪遇到与自己价值观深深契合的作品,也是一种享受啊。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一禀于六律。
——史记•律书懦者自囚“一片漆黑。
她惊恐地伫立其中。
”小野不由美在《月之影•影之海》开卷之初以如此简练的言语描述着处于梦魇中的中岛阳子。
而现实中的她却与梦境中出现的奇幻经历截然相反,只是个普通不过的中学生。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当长发飘飘,风度翩翩的美动物景麒跪拜在她面前时,不少姑娘们都赤瞳怒向苍天长啸为什么是她不是我,同时开始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观望,阳子真的有成为王的资格和能力吗?
进入十二国后,水禺刀所展示的那些场景真实的让她不敢直视。
由此我们对阳子进一步的了解却和初识印象并无太大的差别。
怕被人讨厌,因他人的看法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面前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好班长。
为了保持这些身份,为了求得他人表扬,没有做错事情却要道歉,讨厌惹人注意而委曲求全于的平淡生活对阳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梦境中无边无际的黑夜其实是真正的自己在现实中的处境,她处于其中,无法逃脱。
水禺刀所展示的只她未曾真正认识的自己。
即使在几经磨难后成为景王,仍然无法走出内心的囚笼,为了取得朝廷表面上的和平,武断的做出判断,而后几乎是通过猜测大臣们的额心理,然后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处理政务,这无异于间接向他们献媚。
豪宅华庭,金衣玉缕。
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阳子还是那个处于黑暗中茫茫四顾的迷路人。
作为世界天主教会“精神领袖”的教皇,同时也是梵蒂冈的元首,统掌梵蒂冈的立法,行政,司法之权。
即使已经了解到了事实,我们还是难以将
惧怕哥哥弗兰西斯科的严厉要求和专断,面对姐姐卡特琳那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和爱护,他却无法做出自己的抉择。
把两人为政事而产生争辩的原由归结为自己的无能,认为两人身上都有他无法超越的能力和品质,怀着这样的心情,他止步不前,只能永远做他们身后跟从着的孩子。
甚至在听到他人争吵的时候被这种自卑与压抑的心理所压迫,害怕地泪流满面。
在《吟游默示录》所构设的公元1935年的欧洲的克翰王国里,侯爵家的嫡子欧菲洛斯,因为两年前姐姐的死而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成为担负国家未来的使者。
而姐姐的死所带来的痛苦让他惧怕任何形式的血的代价。
相信重视人民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声音,向他们说明和平的重要性就可以建造没有战争的国家。
而他的观点在亲历过战争的艾扎克看来是过于理想化的,他告戒欧菲洛斯光凭思想和话语是无法带来和平的,他应该更加直观的看一下社会。
而后,不知道是制作方的问题,还是欧菲洛斯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在经历了找爱德妹妹,找卡米欧,找钥匙等一系列益智活动后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容易陷入忧郁的白面美青年而不是什么能掌握欧洲未来的关键人物。
爱的战士天野银次以雷帝之名见证恐怖与杀戮下的绝对控制力。
有力量的人控制,而没有力量的人连逃也不行,他本身就是无限城这种戒律的象征。
而无以复加的强大的他,执意离开无限城时心里却不断下着冰冷的雨。
这种强大与脆弱的对立下映射出的是人内心的探索和寻找,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
什么对他来说才是他不可丢失的重要事物?
雨中传来银次茫然的叫喊声,直指人心地凄厉。
这些因为世袭的地位,或者强大的力量,能力而成为人人中的佼佼者的王者,本来应该受到的是人们的尊敬和艳羡。
而当我们目睹他们的迷失自我而苦苦挣扎时,也许会由心底产生一股沉重而略为轻视的态度。
那么,如果将这些故事与我们记忆深处的那写画面相对照时,那些人在一瞬露出的悲伤而无力的眼神和某个时刻的自己又是怎样的相象。
堆积在心头的疑虑和不安源自对自己本身的误读和疑问。
将伤痛的往事粉饰成唯美的画面,然后骗自己一切已经改变。
而恐怕是在挫折之后丧失了前行的勇气,固步自封。
你在那个以世俗眼光看来的失败者身上看到了那时无能为力的自己。
强者自救以马桶为介质走上成材道路的涉谷有利完全有资格拿到Oscar最佳跌镜穿越时空奖的提名,并且毫无异议的荣获蓝波碗。
呃……,你问我提起这个“我的爱在甲子园”的三黑中学生干什么。
这小子不是“伟大的真王与其人民魔族共荣永世不忘,啊……,世界万物皆始于我魔族,拥有打倒创主的力量,睿智,勇气,繁荣的王国”的魔王嘛!
进入陌生的过度后,有利完全还是平常的一副憨瓜老好人样,同样的事情别人遇到早已经惊慌失措了,而他还不惊慌的饶有兴趣的去了解,保持着旺盛的宝宝好奇心。
努力着了解这个陌生的国家。
来来去去和几位美少/青/中(?
)年的美型故事的间隙倒也没有完全摒弃王的责任。
“我要建立魔族和人类和平共处的国度”。
在处于人类和魔族数百年敌对的真魔国这番誓言无易于痴人说梦,但这就是有利的可爱之处。
尽管要战斗力没战斗力,要魔法没魔法,要智慧没智慧,(有利:有完没完 = =||)每次脱身几乎都是依靠体内魔王的威力或者是他人的保护。
但是他的温厚,包容,他的大智若愚,才是他真正感染他人,改变他人观点的力量。
从而在实现理想中国家的道路上有了追随者,真魔国哗啦啦,闪闪亮的美型之旅也得以美丽的继续。
在不同的作品中,因为其风格,类型的不同,“王”这一人物的出现和设定的功效也有所不同。
一些是为了服务剧情,完整故事,丰富故事。
而在更多的情况下,“王”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最高境界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便是强者的代名词。
运用“王”这个特殊的人物符号,就可以夸张的,最大程度的展示人性。
依据蜘蛛侠先生的那句正比公式“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推论,在那些人们用想象力构造的时空里,处于人类文明顶峰的“王”就需要为他无上宏大的责任而必须具备强大的能力。
亚力山卓十八世。
还是那个畏缩的阿斗教皇。
在被英国地下叛乱的“长生种”劫持后必须独自面对人生中的大危机。
而在这过程中,他亲自见证了“长生种”被剥夺了自由地生存权利的悲惨生活。
当那些往日只有从官员们用不痛不痒的语气汇报给他的事件变成他眼前活生生的事实时,即使他还是那个一害怕就泪流不止的胆小鬼,即使是带着哭腔的请求,他发出的却是来自自己心底的声音。
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是想保护他人的决心促使他发出这样的请求。
在得到营救后却没有伤害自己曾经的敌人。
他亲历了“长生种”的痛苦,不在以表象和谣传判断事物。
即使对方是叛军的首领,内心渴望解放“长生种”回归他们向往的自由的心情却是他可以深切感受到的。
想要经历更多,想要了解更多,想要真正承担起教皇的责任,想要为国家和人民做的更多。
当卡特琳那见到平安的弟弟时,她在亚力山卓无欲无邪的眼神中发现了那种叫做勇气的光芒。
与亚力山卓同时代的“真人类帝国”的女王赛斯,虽然持有“用和平方式统治人类”的政治观,实际上期待建立的确实“长生种”与“短生种”和平共处的国家。
她的这种态度和历史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待天主教徒和国教徒的方式多少有些类似。
而这位经常“偶尔路过的美少女”在帝国中拥有的绝对的统治力量的同时,在国内出现反叛时并未滥施权利,在亚伯,依思等人的帮助下,亲自面对罪犯,掌握证据。
当她真正漏出庐山真面目时,绿眸黑发的少女脸上却有历经岁月的沧桑神情。
赛斯不曾放弃自己建立理想中国家的梦想,“真人类帝国”相对长久的治世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所带来的。
与教廷所达成的和解也使“长生种”与“短生种”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一个个成王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强者是不存在的,正如永远的弱者也是不存在的。
在庆国初赦时,阳子曾经说,人不是奴隶,人并非为了取乐别人而出生在这个世上。
遇到别人的虐待就奋起反抗,遇到挫折不灰心丧气,不趋炎附势,勇于和奸邪斗争,她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也许成“人”,或成王的第一步,你不需要有强大的力量,不需要有奢华的外表,但永远不能放弃作为自己,作为王内心的骄傲和勇气。
圣者渡人被爱因斯坦誉为“世界的良心”的圣雄甘地曾说,当他绝望时,他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永远都是这样。
一个人的成长正是人类历史前行的缩影。
在充满东方哲理意味的《十二国记》里,阳子的成王之路所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有理可循”的过程。
阳子在进入十二过后,曾有遭到朋友背叛和他人欺骗的经历,这使她不愿再相信人和人之间是存在信任的。
到和乐俊的相识,他的善良,坦城,在一次次原谅阳子的怀疑和无力后终于使阳子找回原本善良温厚的自己。
真诚的友情在化解猜疑的同时所具有的引导力量绝对不亚于远浦在学识上对阳子的引导。
庆国历史上的予王造成景麒所患“失道之病”,其实是她荒诞暴行得到了具体化的象征。
雁国的延王尚隆,虽然已一贯的“胡来”风闻名,实际上却是以理智而冷静的判断履行着身为王的责任,为雁国带来和平和繁荣的一代明君。
四百多年的治世铸造一段人间佳话。
予王和延王展示给阳子的便是历史和经验,阳子从中受益匪浅。
同龄女孩铃和祥琼实际上是阳子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伙伴,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受,在相互陪伴中,在了解彼此的同时却了解到了自己。
作为王的证明,国家和平,吉祥的象征,十二国的奇幻世界里,最具有哲学象征意义的应该就是麒麟了。
从称呼麒麟台辅的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最重要的辅征臣。
真魔国里连喂马工作都自揽的浚达SAMA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
一般情况下,辅征臣的职责是协助君王处理政务。
而景麒对阳子的意义却不止如此。
在阳子出行市井的时日里,不光是生活上的便利,景麒对她的信任使她在寻找答案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能够称为圣人的历史上也不过寥寥几人。
绝大多数都只是不凡的平凡人,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虚荣心被满足的情况下,忘乎所以的失去了判断力。
能够选拔优秀的臣子,分辨谏言与谗言才是明君。
麒麟的存在正是保证了王不失去正确的道义。
试想,如果当初阳子不曾离开宫廷,而是继续做王座上华丽的傀儡,那么此后的庆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
她无法知晓地方官员的苛政压迫,无法了解到庆国人民正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市井中的所见所闻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和浅薄,浅野的死去让她认识到生命赋有的尊严是不容践踏的。
成王之路所昭示的成长之路也许只是一个杜撰的说法,因为无论是拥有怎样特点的人类成长都存在着成长中的普遍性和相异性。
而“王”作为某种形式和体制的巅峰代表,所面临的抉择,因抉择而带来的影响都是常人无可比拟的深远而巨大。
而王之所以为王是因他们她能够不为现有的规则所束缚。
因为想相信而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真正的理解了 “王是被自己打败的”,因为认识到脚边的花朵才是对自己来说最有意义的美丽。
阳子要亲历战斗,打破这个陈规建立自己理想中好的国家。
如题记所言,王者治理国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法纪。
上德而下功,遵道而贱物。
慈爱百姓,厚施加,善于择人等等都是王者必遵之道。
即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一陈不变的规则可言,有些事物仍使不可缺少的,比如友谊的善导,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真正的认识自己,永不失去希望和信念,以及勇敢的经历于成长之中的勇气。
而另一些规则只有打破它们,人才能自由而充分地得到成长。
阳子曾说过,她希望庆国人民都能成为“自己”这片国土上独一无二的主人。
而每个人对理想中的这片国土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想成为美少年然后再拥有美少年婚约者,或者想让全国的女性穿上迷你裙,或者是想创造人,神,精灵,妖魔共处的世界……。
只要是你内心的愿望,只要你有百折不挠的小强意志,只要你能坚持自己最原始的纯真理想,那么,穿好鞋子,在成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吧。
从一开始就被吸引,并不觉得沉闷,只是静静等待着故事的发展,知道有一个奇妙的世界在前面等着我。
每个国家有一个麒麟,完全由麒麟显示天意来选择国王,如果国王失道,则麒麟就会生病死去,接着国王也会死去。
然后产生新的麒麟和国王。
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多么完美,一切都有天道。
然而有趣的是,天意所产生的国王并不都是胸有大略,足智多谋,心怀百姓的英雄,其中不乏怯懦无能之辈,残酷暴戾之徒和自私卑鄙之流。
因此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沦为妖魔横行,遍地饥馁的地方。
为什么天意不全授予这些国家英名的君主呢?
我想,是想告诉人们,即使制度再完美,也需要人们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创造幸福的家园,而不是一味依靠天意吧。
另外,麒麟和王的关系,觉得,有点类似于恋人。
看到他,马上就知道是他,即使知道他不适合为王,即使恨着他也不可抵抗,会因为和王在一起而高兴,因为离开王而难过。
想想,真的很像,每个人不都是在寻找自己的王吗?
只可惜,没有麒麟对王气的那种感知。
故事的发展其实并没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所有的发展几乎都在我的预期之中。
十二国记并不是靠情节曲折离奇取胜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描写就是人的内心吧,人的觉醒,成长和领悟。
阳子,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开始的阳子,认为她怯懦白痴。
但我觉得,那样的事情发生在谁身上,都会手足无措的,如果我处在阳子的境地,做得未必会比她强。
她经历一件又一件欺骗背叛与敌视之后,开始不再相信别人,只想为了自己而活着。
当她冲苍猿吼出“我相信对方和对方是否背叛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自己的事由我自己决定,就算没有人对我好,就算怎样被别人背叛,我也不想成为一个不相信任何人的卑鄙小人。
与这个世界无关,因为我想对人亲切而亲切,因为我想相信别人所以相信。
”这个时候,她觉醒了。
之后,慢慢成长,领悟,学着承担责任,学着治理国家,学着建造一个自由有尊严的国度。
六太,看到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认为王是国家毁灭的存在。
选择了尚隆之后,怀疑和不满,但最后终于还是看到了一个繁荣的国家。
尚隆,看起来一付对什么事都漫不经心的样子,大大咧咧,其实心里却早有计划,天生的王者。
拥有了五百年的昌盛。
祥琼,被称为宫中的宝玉,然后却不知晓世间事。
沦落民间后,被憎恨和仇视。
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愤怒,后来遇到乐俊,再后来参加到起义的队伍中,渐渐明白,身为公主的不称职,明白人在忍耐中总会认为只有自己在承担不幸。
铃,不幸被蚀卷入,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
忍耐着别人的欺凌,总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人。
后来遇到了清秀,参加了起义,明白原来在忍耐中,人就会越来越胆小,自己的不幸实际是自己造成。
越来越勇敢和坚强。
清秀,眼睁睁看着父母在自己眼前死去,仍然用最明亮的笑容来面对人生和灾难,最最坚强的孩子。
还有乐俊,聪明的老鼠乐俊,温柔的老鼠乐俊,善解人意的老鼠乐俊。
很多人都希望有一天能被一只麒麟找到,但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被一只老鼠捡到啊。
传奇的色彩,自是奇幻瑰丽,然而,最亮丽的那一抹色彩,必是那孤傲的金色身影。
因为那些传奇,喜欢上麒麟,从最初的乐俊到后来的尚隆,六太,从心底兹生出的欢喜,现已亭亭如盖矣。
嬉笑怒骂,弹指间,却已翻手为云,覆手成雨。
明明是两个人,却又感觉是一个人,半身,果真是完美的诠释。
云海的潮汐起了又落,那抹慵懒的笑意与金色的身影却永远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也许玄瑛宫前五百年后五百年,随着折山变了无数个主从,你们,永远都是我心中最深深的深深的眷恋。
浮光掠影间,已是千年。
千年,雁国也许有无数个延王,但是那个高大的身影却是心尖唯一的朱砂;千年,雁国或许有无数个延麒,但是那个独特的金色已是床前明月光。
雁乃国中璧,云海之上的那对人中之玉,无疑是传奇中的玙璠,闪烁着别样的华彩。
你是好孩子吗?是无论怎样委屈自己都希望别人满意,就这样成长在孤独的赞美中吗?
剥除喧嚣的外表和空洞的言笑,我是因为软弱才选择了最简单的保护方式吧……只要处处都顺从别人的意愿行事,就会被所有人喜欢吧,而我,讨厌一个人。
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信任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朋友。
就这样活下去好了。
可是不要忘记,如果一个人被所有人喜欢,那是因为他没有了自己。
因为,选择做好孩子,是得到夸奖最快捷的途径。
因为,选择按别人的想法而活,就可以在所有失败面前无辜的等待安慰。
因为,选择用微笑眼泪把自己伪装,就会懂得无奈和不幸原本是人们互相夸耀的资本。
直到乖巧的小孩子长成了单纯的我,把落寞当作快乐歆享。
直到有人告诉我不离御前,誓约忠诚,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交付在我手上。
直到在虚海的彼岸为决然的选择流下战士的血,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不再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才明白,单纯,只不过是长大了的乖。
“月出,风拂, 吹来,云彩片片; 柳动、影舞, 轻抚,娇羞佳人。
” 光赐予生命养分,妖娆温婉着隽永 即使日落后的世界将被黑夜笼罩 也有月光温柔地抚慰天地 “月现,沙飞, 袭来,群魔乱舞; 刀光、剑影, 卷起,腥风血雨。
” 影依附光而存在,稍纵即逝着飘渺 尽管犹如镜花水月般无力易逝 却能轻易魅惑人心、操控光明 剑之影,影之海——剑魔 总能捕获人们最无助的懦弱 幻化出无数的镜影 愉悦的、悲伤的、美好的、痛苦的..... 时而纯洁如天使般让人痴迷 时而邪恶如鬼魅般让人癫狂 “我可爱的布娃娃…. 曼妙婉转的《偲芳歌》 是在歌颂生命的美好还只是浊世的悲鸣?
跌宕起伏间,渴望、执着、心碎、枯萎…… 这蛊惑人心的 到底是什么?
剑魔?
亦或是心魔?
剑可以剑鞘封之, 那么这骨髓般融于血肉的心,该如何是好?
关是囚牢 锁是枷锁 拔是痛彻心扉….. 其实复杂亦简单, 心不需要剑鞘!!!
小野不由美老师有一个本事,就是把所有故事都讲成鬼故事,改成少女漫。
《奇幻贵公子》如是,《十二国记》亦如是,但既然是少女漫,想和“宏大叙事”沾上边就太扯了——一个玛丽苏世界观加上几场战争戏就叫“宏大叙事”,感觉就像《富春山居图》请了几个明星加了几场动作戏就号称能和007媲美般可笑。
不可否认《月之影•影之海》中还是有可取的部分,特别是对每个人物内心的挖掘,其中有很深刻的洞察。
《风之海•迷宫之岸》呢……好吧……至少悬念铺陈得不错。
但到了《风之万里•黎明之空》就越来越扯了,这三个少女漫主角从出场开始就逼着嫌弃剧情拖沓的观众默念“在一起!
在一起!
”,而主上不能胜任需王位要微服私访去练级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在吐槽麒麟选王的神棍制度啊,这样靠自抽耳光来发展剧情真的好吗?
阳子也好、铃也好、祥琼也好,她们的故事归根到底都是少女成长的故事,和什么“宏大叙事”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月之影•影之海》还能看看,阳子从抗拒到接受自己的责任至少符合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
可女王就不是一日能练成的了,把政治斗争编得像过家家一般,也把观众设定得太好骗了吧。
治理国家固然需要气魄,但方法和技巧才是关键,依靠绝对武力和皇权才镇压住欺君乱臣,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我们非常理解小野不由美老师的目标群体是女中学生和曾经的女中学生。
回想最初看了几集看不下去的时候翻开豆瓣评论满屏的“一定要看到最后才会觉得厉害”,虚假广告真是害人不浅!
即使最后一集很厉害,整个观剧过程不都是煎熬!?
工作后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事情,觉得有些坎当时断定一定无法逾越,结果也过了,觉得有些墙不敢触摸,结果也不经意间捅破了。
高中那段日子,耳边听得最多的莫过于上个好大学,要说压力肯定也是有的,伴我度过那段炼狱区间的,一个是《奇幻世界》的九州系列,另一个就是十二国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无法不用方块字记录下这部有分量的作品,真正的a piece of work。
多少次看三个女孩在烽台上对话,多少次听阳子说那句“我希望庆的子民都是这样的自由不羁之民”,又有多少次,听十二幻梦曲到热血沸腾,有多少次,就像现在这样夜深人静或者独自一人时,听泪华到潸然泪下。
我终于明白,人生之路是存在一些标记性的东西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件事,而对我而言,在学生到职员的这个转角上,有这样一部作品,无时无刻不给我动力。
乐俊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角色,在他身上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从来都是付出不记回报,自己的直肠子藏不下多少回沟,所作所为只希望能无愧这一生。
或许自己就是60亿人中的一粒尘,我的这点向量几乎改变不了合向量的大小和方向,记得的是我爱的人,被记得的是爱我的人,除此之外,孑然一身。
每当困境之时,我都会默默地翻出阳子颁布初赦那一段看上一遍:人不是任何人的奴隶,不是为了做奴隶而生,即使被欺压也不屈服,即使遭遇灾难也不气馁,遇到不公正时能毫不畏惧的纠正,不向禽兽屈服献媚,我希望庆的子民成为这样的自由不羁之民,成为统治“自己”这块领土独一无二的君主。
这该是经历了怎样的人事后,才会从一个敏感害羞的中学生成为一国之君。
那只我跌倒后伸出的手!
那根我沦陷后扔下的绳索!
那盏我远航后的灯塔!
那独一无二的《十二国记》!
仅以这段文字,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
1.十二国的地图——中间八国的分布在位置上接近《河图》,其余四国则接近《洛书》,十二国的国土形状排列上类似佛教的品莲。
2.“五海”——按照五行排列,黑水在北,赤火在南,白金在西,青木在东,黄土居中。
3.十二国名——出自中国古地名,雁国——兖州,读音接近,《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今山东地区,气候与雁国冬天寒冷,春秋短暂相似;庆国——青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位置都处正东,都在兖州(雁国)东南部;柳国——幽州,《舜典》所记古州名,位置都处正北方;恭国——雍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都位处西北方;范国——司州,根据范国王名“汜”定,东汉州名,都位处西北方;巧国——交州,西汉为交趾,东汉出改为交州,今广州一带,读音接近,都位处东南方;奏国——荆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位处正南方;才国——豫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位处西南,北接司州(范国),南靠荆州(奏国);涟国——梁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读音接近,都位处西南方;芳国——朔方,西汉郡名,今蒙古,都位处西北;舜国——徐州,《禹贡》所记古九州之一,都在青州(庆国)东南方;戴国——代州,即战国末代国,今雁门等地,读音接近。
4.十二国官名——出自《周礼》(又名《周官》),其中天官即吏部,地官即户部,春官即礼部,夏官即兵部,秋官即刑部,冬官即工部。
5.麒麟——《拾遗记》传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其家院里“口吐玉书”,书上写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春秋》里又提到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落泪,曰:“吾道穷矣”。
孔子又作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不久后去世。
所以麒麟在此指代的是儒家。
《十二国记》里君王得道,麒麟无忧,君王失道,麒麟病死,大抵儒家不兴,麒麟式微。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暗合。
6.里木——疑似遂木,《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
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
”而火能驱赶野兽,此与《十二国记》里,里木防妖怪类似。
而里木结果,此一说与古籍无考。
7.射祭——源出射礼,见《礼记》篇《大射礼》。
8.半兽——疑暗指乐户等贱籍百姓。
9.十二国的妖怪——几乎全部出自《山海经》,下表苍猿——无支祁,根据苍猿由水禹刀刀鞘所化,可考《山海经》,大禹治水时,“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班渠——猗即,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蛇山》中述: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猗即,见则国内有兵。
骠骑——古代中国将军名,状似穷奇,《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
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重朔——狒狒,《山海经》曰:“其状如人,面长脣黑,身有毛,反踵,见人则笑。
”蛊雕——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
”马腹——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蔓渠山》中述: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钦原——出自《山海经·西山经·昆仑山》中述: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
峨城——状似鹦鹉,《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雀胡——飞鼠,《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
长右——出自《山海经·南山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朱猒——疑似朱厌,《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酸与——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毕方——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
徽芒——疑似山辉,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狙如——出自《山海经·中山经》:有兽焉,状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见则其国有大兵。
合窳——出自《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
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左虫右庸]——出自《山海经·西山经》: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褐狙——出自《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
”妖魔“六太”——天犬,《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饕餮——狍鸮,《山海经·北山经次二》记载有山名钩吾: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山蛭——腹虫,《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宾满——出自《白泽图》:三军所载精名曰宾满,状如人头,无身,赤目。
见人则转。
以其名呼之即去。
新出生的婴儿,红发,碧眼,霸世的女王,红发,碧眼,这期间,阳子你了不起!
观影倦怠期,重温,激情依旧
看不懂!!!女猪太让人受不了!!真想揍她
必须是动漫界穿越剧的翘楚
第一次知道00好像就是这部动画~
不喜欢整体基调,日本人套中国古代(周)背景,不伦不类的。天命血统论加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倒是很适合日本人的观念,中国人讲究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尤其不喜欢为了女主登场,把前任女王设定成极端恋爱脑,而不是一个传统概念里因为享乐以及权力欲望膨胀的暴君,仿佛女人就算身负天命,当了王,也还是情情爱爱的档次。你可以说女主怎样与众不同,但是这个设定我就是不喜欢。另外女主刚穿越的时候懦弱,然而她野心勃勃认为自己才是天选之子的女同学却被刻画成小丑,没有血统就没有能力,什么都是妄想,总之就是为了衬托女主,多少有些用力过猛了。或许情节眼花缭乱可以遮蔽一些这种用力过猛,但让我十分不舒服。
看得太早,都不太记得了。
看到。。好像20集。。暂时不想看下去了,只是暂时,不过谁知道自己几时会再看呢
声优强大。不过我真的看到睡着,印象深刻- -
乐俊。六太。高里。景麒。尚隆。祥琼。夕晖。更夜。
情节进行很慢,但是我名字的来源。里面的麒麟们很有魅力。
设定很棒,有乌托邦式的继承、生育,也有世俗的战乱、歧视。前四分之一已经值五星。女主从顺从的娇妻预备役变成内心强大的战士再到救生灵于倒悬的王。前半段直掐人中,后半段姐姐娶我。很喜欢这类注重对内心的探讨的作品,怀有非宗教式的对于自身力量/真我的信念,才可以迸发无穷的能量。
。
我真的不行,我太讨厌玄幻妖兽了。这个制作脑子要是没点问题都想不出这个编排,就那么点故事每本还加整整一集的剧情回顾你这剧情复杂到这个程度了吗。不管是阳子还是泰麟还是其他王的故事我好久没看到不仅无聊而且还带点难看味的东西了。但是被庆余年抄过去的那段词还蛮好的,反正不好看!我超不喜欢!
泰麒,泰麒,你为什么回的蓬莱,最后有没有回戴国?除却烂尾,单说三个女孩各自的成长。阳子的成长旨在找寻自我,公主的成长旨在学会负责,玲的成长旨在明白幸福有时就是苦中作乐,这也是所有人的成长:做自己,能担当,能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体会得出,腐烂果子沉淀出的酒香。
此去经年啊
并没有那么神……故事没头没尾没重点
应该说有好故事的潜质 不过作者太过稚嫩 铺陈太慢 三集了不明所以 ;人设讨厌 缺乏魅力。此外 玄幻挂并非我菜 弃。一星给画风 一星给原声音乐 就酱
太囉唆了..而且觀眾又開始裝屄大談什麼哲學、政治.. 其實就是一跟<大劍>差不了多少的東西 都基本上永遠完結不了 想說多少可以說多少.
不论是从正剧角度,还是腐的角度都正中啊。很多人质疑“这不就是个女版金手指吗”,可是这恰恰是反金手指啊——女主从头到尾都不想要这样的命运,所谓的金手指对她来说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最后她咬着牙去主动迎接自己的命运,也绝不是拾起金手指,她还是那个一无是处的人,只是多了点勇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