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前线

Подоль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The Last Frontier,Podolskiye kursanty,The Final Stand,致命最前线(台)

主演:阿尔乔姆·古宾,卢博夫·康斯坦丁诺娃,Igor Yudin,亚力克萨·巴杜科夫,叶甫根尼·戴亚特洛夫,谢尔盖·别兹鲁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最后的前线》剧照

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7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8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9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0

《最后的前线》剧情介绍

最后的前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降魔十兄妹谍影重重之上海东方颜无双天真与闪电我和老爸是同桌火线警告第二季对决绝命碰撞主妇的反击名校风暴第七季登台者罗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险夏天19岁的肖像幽长周末火枪手第一季遥远的家幸运七人组十二夜梦魇余音梅菲尔女巫第一季不在犯罪现场约翰娜·诺德斯特勒姆:叫警察兄弟大作战之我的女友叫静香半岛行动你好倾城邻家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盲区香气

《最后的前线》长篇影评

 1 ) 讴歌英雄的手法太老了

真实还原二战莫斯科战场,从服化道来看,从枪械到坦克,从烟火到爆炸,拍摄还是很认真的,全部实景,投入也不少,整体还是不错的。

对比现在满眼的眼花缭乱透着假的数字技术,这种传统手段依然是很有特色和震撼力的。

剧情上面,有一些突破,人物更立体一些,但依然有高大全的影子。

叙事上复杂了一些,似乎想全景展现,从司令到校长,从政委到战士,谁都得露脸,这就显得剧情过于冗长和凌乱。

其实就围绕萨莎和女友即可,快速推进到前线阵地,进入惨烈阻击战。

牺牲、战友、爱国、爱情、友谊,都在战场上展现出来。

萨沙这个英雄塑造的有些乱,开始是闪亮登场,然后关禁闭,第一仗就当了逃兵,阻击战中最惨烈的大部分时间他基本在打酱油,最后时刻又升华了。

最后三人在敌人包围的枪林弹雨中废话连篇,互诉衷肠谈感想亮风格,这种手法确实太老了,也比较失败,完全削弱了辛苦渲染了两小时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悲壮色彩。

展现这种战场的奉献、悲壮和牺牲,好莱坞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就是教科书。

最关键时刻,也有人犹豫,但没有废话。

该走的走,该留的留,干就完了,一切都在行动中,战场上哪来那么多废话。

结果就把观众感动的稀里哗啦!

 2 ) 画面冷峻场面火爆

老毛子拍的战争片就是值得看,画面色调阴冷,场面写实冷酷,就是脸盲,几个主要男角色有点分不清,德军优雅冷酷,老毛子粗糙嗜血,还真能斗个旗鼓相当,感叹还是装备好才是王道啊,好歹苏军各种各样加农炮小山炮怼坦克,枪怼步兵,最后那一发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应该情节上再刻画的刻不容缓比较好,要不然好像因为强迫症非要打光一样。

挺怀疑真的这场阻击对莫斯科保卫战影响有没那么大。

感情线比较俗套,一路跳,可惜了妹子。

 3 ) 2020年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讲述的是一个异常悲壮的故事:1941年10月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的3500多学员被派往伊尔金防线阻击德军5天来等待装甲部队增援。

然而支援部队未见踪影,这些年轻的学员在德军轮番的空袭轰炸,坦克部队的猛烈进攻下坚守了整整12天,直至全军覆没。

观影前我自然是对波多利斯克的故事一无所知的,他们大多不到或者刚刚过完20岁生日,是最易擦出爱情火花的年纪,在学院里几个炮兵会为一个护士醋意大发而打架斗殴;他们也是一群被遗忘的士兵,当德军坦克挂着苏联军旗从第三道防线后方来包抄他们时,他们兴奋得高喊乌拉,误以为援军到来。

宏观来看波多利斯克的学员们只是数百万人莫斯科大会战中的极小的部分,12天的战斗让他们所有的友情爱情都转瞬即逝,这也正是战争的残酷。

电影整体场面恢宏,战斗场面真实,虽然偶有过度煽情但不影响观感。

遗憾的是这部前不久上映的俄罗斯战争片不知道为何并未引进,资源灰常难找。

 4 ) 残酷的故事

看完电影,一个人默默走了很久的路。

很难从那种悲壮惨烈的情绪里出来。

真心感谢这次俄罗斯影展,让我能在大银幕看讲述卫国战争的影片。

感受战争的残酷,也不忘为国家民族、为和平和安宁献出生命的那些“普通人”:孩子、父亲、恋人、朋友。

记得看完《瑟堡的雨伞》,觉得“恋人上战场”,是最痛人心扉的故事种类之一了。

后来每每遇到类似题材,那种残酷和撕心裂肺都要再经历一次。

这部影片也是,描绘的人物群像里,有不止一对恋人。

“你恋爱了,但他要上前线了”,这一句话,就是一个悲剧故事。

然后也意识到,年轻、纯真、不谙世事的孩子上战场,也是最残忍的故事。

他们凭一腔热血踏进人间地狱,听枪响、听炮鸣,看子弹从身边飞过去,看子弹打中兄弟恋人的身体,亲眼看他们血流如注、血肉模糊、四肢飞散。

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枪射向敌人,来不及欢呼自己的突破就被敌人不动声色一秒毙命。

在敌人眼里,他只是敌人,不是有母亲的孩子,不是有恋人的情侣;或者凭善良的本能救助受伤的敌人,在他们眼里,那只是跟自己一样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父母家庭的人,而不是敌人,却被只把自己当敌人的对方杀死(《1917》)。

还没接受这个世界的残酷,对世界和人生还都是美好的期望,就已经被残酷杀死。

太悲伤。

 5 ) 你们还要回去完成学业

1941年10月,一支德军摩托化部队逼近距莫斯科190公里。

波多尔斯基炮兵学校和步兵学校的3500学员在老师的率领下紧急赶到伊尔金斯基顽强阻击了德军12天。

他们用生命为统帅部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

著名影片《 莫斯科保卫战》 中也有片段描述了这一场防御战,本片将那个片段放大细致呈现。

俄国电影《布列斯特要塞》、《潘菲洛夫28勇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影片的末尾,接应学员们的部队就是从中亚驰援而来的哈萨克斯坦军队, 从时间线来说,接下来就是 《潘菲洛夫28勇士》 的故事了。

本片在英勇悲壮的行动,以及军事场景和道具还原度等方面做得都不错。

只是有俄国电影的通病,总是莫名其妙留下一些可以避免的瑕疵。

比如:偷袭卡秋莎火箭炮营的德军特工是被谁打死的,多半分钟的镜头就可以交待清楚,却忘了说明。

比如:最后时刻,两枚手榴弹先后扔进主角们的屋内。

在爆炸前,3个人居然还有时间完成两次回头,观察手榴弹,眼神交换点头,操炮瞄准最后一击……要知道德军手榴弹导火索的燃烧时长只有7秒,扔进屋前还有飞行时间。

更逼真的剧情应该只能回头看一次,眼神交流,操炮开火(主要瞄准操作应在手榴弹进屋前就完成)。

校长的最大愿望是能有更多的学员们回到学校完成学业,然后成为保卫祖国的红军指挥员。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用女军医的话说,大部分孩子们未谈过恋爱、未经人事便英勇牺牲,更不谈毕业了。

 6 ) 最后的前线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7 ) 老毛子的欧洲二战电影自动加一分,诺曼底之类yy片靠边站。

美国功劳明明在太平洋,非要去欧洲抢功,拍的电影把年轻人忽悠傻了,以为欧洲战场还是美国人打下来的,错!!!!

基本数据,苏联先后消灭200个德国前期精锐师,美英法联军打了10个,是不是很震惊,美国人吹上天的诺曼底登陆,最惨的奥马哈滩伤亡3500,另外的登陆点加起来伤亡2000,苏联抗完西线抗东线,国民总伤亡2000多万,现在还是我国好基友,美国各种欺负人不用说了吧,在座诸位是不是已经不想看拯救大兵瑞恩了反正我是不想看了

 8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电影里出现好多处恋人之间远远相望的场面。

没有一句甜言蜜语,但是眼里流露的都是深情。

看到这里我的眼角莫名就会湿润。

1,当时德国装甲部队所向披靡横扫欧洲。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10月,德国坦克已经突击至莫斯科200公里处。

苏军节节溃败。

为了及时拦截敌人的进攻,红军指挥部不得已派出了毫无作战经验的军校学员。。。

男主作为尖刀部队率先开赴前线。

她跑出营地想再看一眼爱人。

眼里到处都是留恋和不舍。

虽然知道这一次凶多吉少,但是仍然希望能战胜侵略者平安归来。

男主坐上了卡车开赴前线

她深情地凝望,眼里到处都是爱2,炮兵小组被敌人包围,最后两人深深地永别。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9 ) 没有主角光环的战争片

就喜欢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尤其是二战苏德战场的片子。

此片,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依旧延续了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的较高水准。

故事很简单,但战争场面很真实,发现俄罗斯近几年拍的《潘菲洛夫28勇士》《勒热夫防线》《巴尔干边境》《第九连》等,写实风格都很接近,战斗场面不打折扣,没有主角光环,在战场上谁都有可能牺牲。

有些评论吐槽此片掺着谈情说爱。

我觉得此片可以接受,毕竟他们不是野战部队,而是军校学员,本来很安逸的校园生活。

突然上前线,儿女情长很正常。

此片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仅只有乌拉的一个声音了,片中也有一定的反思。

比如女军医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学院院长的对话“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这场战争就是屠杀,上去上千人,一会都没了”。

当然电影也有些不足,但远不足以否定它,所以建议吐槽的朋友,多全面的分析下整个片子,和多想想我们的电影做到了多少。

 10 ) 最后的前线||爱情还是没有赢

近些年,很少看到值得一提的俄罗斯电影了。

如果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有关学生英雄的二战电影的话,大概都不会看完这部《最后的前线》。

前苏联在对阵德国军队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牺牲却属于平民百姓。

记得之前曾看过的《勒热夫战役》,那些为国牺牲的孩子,却由于保存了用来点烟或是擦屁股的敌方传单,就要被惩处……当然,后来还是他们在途中遇敌的几声枪响,提醒了大伙赶紧起来打击敌人,电影阵营毕竟还是宣传主旋律要紧。

《最后的前线》有点不同,无论战争场面还是后期画面,同样都保持了高水准的电影制作。

但它,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歌颂了爱情,反思了战争。

还在炮兵学院接受培训的孩子们,突然就接到出兵前线,阻击德军,保卫莫斯科的任务。

他们,原本是未来的指挥官……军校学习的日子,阳光灿烂,色彩明亮。

就算是夜晚,也温馨迷人:有过人天赋的拉夫罗夫偷偷跑去幽会卫生员玛莎,为此还与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干了一架。

假如不是这次奔赴前线的行动,他俩就有可能被开除了。

拉夫罗夫轻轻地将值班夜寐时玛莎手中的笔换成了玫瑰,由于院长的查访,只能偷偷地躲起来。

当他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小推车,院长就明白了缘由,借故离开,给年轻人迸发爱情的机会——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日常,原以为的地久天长,在战争来临时,才凸现出曾经的美好。

年轻人激情澎湃,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然而,当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仇在最后一刻释放出浓烈的善意,才显得无限崇高且光荣伟大。

拉夫罗夫本来是有机会撤离的,但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混进队伍中去战斗。

玛莎也在最后一个任务当中……所以,能够和心爱的人战死杀场,也属一种幸福吧。

我们都喜欢含情脉脉,远远地被爱人关注、欣赏,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表白爱意。

实则,瞬间交错,或许便是最后的相逢。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无助的个体,但是爱情点亮了生命的轨迹,绽放光华——我个人挺喜欢女军医和指挥官对话的那场戏:“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很明显,她并不是只为了自己刚刚牺牲的儿子,而是千千万万个年轻的生命而申诉。

因为这一段彰显了导演的意图,也因为战争的残酷无情。

所以,我们都热爱和平,珍惜生命,更向往爱情——就算是输掉了的爱情,也值得歌颂。

《最后的前线》短评

为了乌克兰

10分钟前
  • 镇定的表达
  • 很差

好漂亮的女主。但是战斗画面什么的有点单方面拍摄,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反击的,清楚是清楚了,可这符合场景吗?爱情戏其实都没啥意思,就是美女最后的死让人惋惜。

11分钟前
  • 骑天使
  • 还行

技术可以,缺精气神

13分钟前
  • Travis Lee
  • 较差

最后共产党员交党费般的漫长去世镜头太讨嫌了

14分钟前
  • haojia
  • 还行

求你们俄罗斯人拍不好红军的故事就别拍,一个个军纪散漫,就知道谈恋爱,没有美军的命就别学美军的病。

18分钟前
  • 呵呵哒
  • 较差

说不上哪里好,也说不上哪里不好。中规中矩,又谈不上太多新意。

23分钟前
  • 月色莫名
  • 还行

故事不错,也不是像T34那样的抗德神剧,但拍的真的不行。几场战斗太散,明显感觉得到导演掌控力不行。一场战役几个人物穿插着讲,但东一下西一下承接又并没有处理好,太生硬了。而且战斗不够精彩,有些爆炸的特效略显简陋。对比《猎杀T34》或者《狂怒》就有很直观的感受了,打击感不足。

26分钟前
  • 苏麻离青
  • 还行

这跟金刚川和那个什么管虎的八佰有啥区别呢??

29分钟前
  • 三皮虎
  • 较差

当成战争青春片来看,完全没毛病...指挥官胖的像熊算是自黑吗?中间还不忘借纳粹的嘴黑一下波兰,哈哈哈哈,乌~拉~~~战争片不讲主旋律讲什么?讲特么的变节、讲利己苟且之后发达了?喜欢用“主旋律”来黑的人,希望你们客死他乡的时候,别说自己是中国人来求饶,嘻嘻~

30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比布列斯特要塞还是差了一点,但里面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场景倒是做到了挺好的还原。

33分钟前
  • 狂图
  • 推荐

片里的“侦察兵”是格鲁乌训练学校的学员,并不是一般侦察兵。比《勒热夫》强很多。《猴子河/捌佰》就是垃圾。

38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三角恋主干清晰,但不合适,其余的角色线索很模糊。总体看下来太过舞台剧了,不聪明、甚至不反战。

42分钟前
  • 打钱
  • 较差

小布尔乔亚再少一点就好了

47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遗憾的是没有与老片莫斯科会战的剧情进行呼应,如果能在老片的剧情下展开,就够精彩了

52分钟前
  • 装苕
  • 推荐

看够了《救国同盟》《勒热夫战役》这类要么开历史倒车、要么自我阉割向西方献礼的片子,难得有一部既正视苏联问题又歌颂昔日理想的俄罗斯电影

54分钟前
  • 陈年
  • 推荐

乌拉!!!

59分钟前
  • 红药
  • 推荐

之前被侵略,现在变侵略者!

1小时前
  • 亮的豆瓣
  • 很差

太主旋律

1小时前
  • WOWO
  • 很差

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1小时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好片子,值得一看的好战争电影!

1小时前
  • 特斯拉与哥斯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