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原产地·潮汕

风味原产地·潮汕 Season 1,Flavorful Origins: Chaoshan Cuisine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风味原产地·潮汕》剧照

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7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8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9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0

《风味原产地·潮汕》剧情介绍

风味原产地·潮汕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国有复杂的地貌,繁多的食材,地理环境不同,食材的品质、味道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地理区隔促成口味偏好,也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腾讯视频自制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系列纪录片,将以食物为窗口,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歌颂农耕与劳作,以美味为媒介,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 《风味原产地·潮汕》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将通过短片每集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潮汕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在潮汕地区,食物有着明显的地域标记,从潮汕物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潮汕人的迁徙、生根和繁衍,看到潮汕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女怪谈爱情的尽头太阳不西沉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名侦探柯南:绯色的不在场证明有时快乐有时悲伤天作谜案别有洞天无心应战鬼仔许愿树我们都是超能力者~欲望满满的LoveWars~潜艇总动员8:地心游记巴克力蓝的夏天自君别去第三季机械杀娃格仔忍者情陷百乐门樱花大战活动写真粒子顶级高校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第5季深夜食堂电影版孽海恩怨野兽的黎明咿嘞呜!爱你,西蒙李白之天火燎原猫冬化妆

《风味原产地·潮汕》长篇影评

 1 ) 笔记及感想,美食纪录片真是让人嘶哈嘶哈

2021年9月15日22:05:49第一集,牛肉丸,半集在打牛肉丸,剩下半集在搅牛肉丸。

原来打牛肉丸打久了,指甲会停止生长⊙∀⊙!

当打牛肉丸的壮小伙排成两排,我脑子里是“人工费一定很贵吧”。

2021年9月16日19:50:54第二集,鱼饭,即海水(盐水)煮鱼。

晾干后可以像卖卤味一样售卖。

开头讲煮鱼用的竹筐。

鱼饭偏爱廉价小杂鱼,比如肉糙刺多味腥巴浪鱼。

似乎祭拜仪式上也会供奉鱼饭。

2021年9月16日23:44:23第三集,腐乳饼。

OMG,我把肥多瘦少的猪肉看成白糖了。

潮汕腐乳要起码发酵半年?

我感觉我姑姑做的腐乳可能发酵了半个月一个月。

美拉德反应指的是……这些物质是食品色泽和风味的主要来源。

几乎所有含有羰基和氨基食品在加热条件下均能产生Maillard反应。

(装逼用词)2021年9月17日09:21:17第四集,膏蟹。

9月的膏蟹。

好多香菜,蒜和辣椒,诱人啊。

2021年9月17日09:52:05第五集,擂茶。

泡炒米,配青菜看上去很好吃。

2021年9月17日18:07:52第六集,卤水。

笔记:优质食材:广西防城港的八角,越南清化的肉桂,云南腾冲的草果,陕西韩城的花椒等。

2021年9月17日18:16:19第七集,薄壳。

薄壳米看上去很适合下酒下粥。

2021年9月17日21:50:17第八集,菜脯,即萝卜干。

20年的萝卜干堪比20年的女儿红,可以当传家宝。

以及了解了工厂流水化作业的萝卜干生产工艺。

2021年9月17日22:03:37第九集,鱼丸。

手工鱼丸,鱼面!

鱼豆腐,鱼册(鱼糜片)。

2021年9月17日22:59:08第十集,粿条。

2cm宽的粿条和2mm宽的粿条(穿针派)!

庆幸家乡的食物不是那么有特色,要不然我可能一辈子生活的区域会局限在那一大块。

2021年9月18日10:51:48第十一集,普宁豆酱。

纬度低的地方大概90多天就能酿好豆子。

(对比厨邦酱油的口号,晒足一百八十天,晒出美味晒出鲜。

)XXX年月日第十二集,紫菜。

第十三集,牛肉火锅。

2021年9月23日14:21:03第十四集,生蚝。

别名牡蛎。

蛋白质含量高达60%,海中牛奶。

2021年9月23日14:24:26第十五集,潮柑,学名蕉柑XXX年月日第十六集,南姜。

第十七集,鱼生。

2021年10月12日13:29:10第十八集,橄榄。

青橄榄的原产地居然是中国南方!

我潜意识里一直以为是舶来物。

2021年10月12日13:58:47第二十集,益母草。

本蔬菜盲只觉得长得像香菜。

 2 ) 最熟悉的陌生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是没办法做到不带家乡滤镜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虽然经常自嘲不像潮汕人,但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意识到自己就像个“家乡的过客”。

每年匆匆回家,待上那么五六天,就又奔赴广深,这些熟悉的食物,竟有好几年没有尝到了。

对家乡味道,除了牵动味蕾的肠粉和卤鹅,似乎就没有其他的印象了(相信我,五天里几乎顿顿都是卤鹅也绝对会让你发疯)。

但在这部纪录片里,所有记忆深处的味道又复苏了。

很多习以为常的食物,在细细了解后又陌生化。

生蚝、薄壳、鱼饭,特别是看到薄壳米是我们镇上产的,我有点震惊,再听到那特有的潮汕话语调,看到那熟悉的房屋,想家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小时候不爱吃薄壳米,偏咸,而且总感觉带沙。

但吐净沙的薄壳却是夏季的独有风味。

和蚝烙的做法相似,有点烫嘴的薄壳烙,我们专爱挑里面的薄壳肉,不一会面前就堆起了一座薄壳小山,对比起来,旁边的薯烙就更显无人问津,只能就着金不换将就吃一些。

生蚝也因为太常见,无法引起我的食欲。

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家里面的烹调方法重油而不注重去腥,因为在外,蒜蓉烤生蚝可是令人食欲大动的存在啊……鱼饭里面只记得秋刀鱼了,煎过会更加美味,强烈推荐的吃法!

配粥送饭都是很好的搭档。

除此之外,鱼丸一集里的鱼册,是比味道和口感单一的鱼丸更加美好的存在。

口感层次丰富,味道鲜美,不知名小店卖的就很好吃了(差点因为不喜欢鱼丸错过这一集……)卤鹅不是陈鹏鹏专有,每家每户过年过节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卤鹅大师,道路上往往也会溅上很多鹅屎,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但是随着卤水沸腾,卤鹅捞起,再切分后送给亲朋好友,难闻的味道就会被温情味所取代。

走进一个普通市场,随便一家杂咸摊上,就可以看到乌橄榄、橄榄菜、生腌蟹、血蛤、菜脯、南姜麩……不过这些就像它们的统称一样——太咸了,往往一小份就要配很多粥。

小时候我妈会经常跟我们讲吃太多腌制杂咸的坏处,不知道从何考证,但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这部纪录片也许可以把氨基酸的出镜率分一些给这些长期腌制食物的弊端😂看完全片,种草了脖仁、夜宵档的生腌蟹、炸紫菜,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试试。

最后,潮汕肠粉和猪脚饭实在值得拥有姓名。

随便一家小店,肠粉都拥有非常实惠的食材:鸡蛋、蚝、猪肉/牛肉、香肠、虾,均价6-8元;猪脚饭的肥肉肥而不腻,入口仿佛就融化,就是它让我喜欢肥肉多于瘦肉,搭配卤汁和米饭,腻了就配上酸菜,非常非常香,现在似乎价钱还在6-7元间,广州卖得很多的隆江猪脚饭几乎也不会踩雷,深圳暂时还没有好吃的,只能说是猪肉+饭,没有感受到诚意。

澄海东里的猪脚饭

耗汤

做糕粿的器具

海石花记录一段乡愁。

本来打算以后回家都带单反去拍拍家乡的风土人情,因为19年底去了武汉旅游,担心肺炎潜伏期太长,春节没回家,网购买了鱼册、鱼饭、肉卷、肉丸,都是汕头寄过来的,味道不似记忆,但可慰藉深漂愁绪。

深圳唯一买到的有潮汕风味的陈老头猪脚饭有半年没有外卖了,非常遗憾。

 3 ) 终于有纪录片彻底拍出了潮汕美食,太诱人啦~

因为要去潮汕,所以提前看了这部当地美食纪录片。

2019年2月播出的这部腾讯自制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是了解潮汕地区美食的不二选择。

海报它没有陈晓卿《风味人间》“环球同此凉热”的大气华美,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

专注讲述潮汕地区的美食。

从潮汕牛肉火锅、鱼生、腌蟹等大菜,到粿条、牛肉丸等小吃,再到鱼露、南姜、橄榄等佐料。

一共20集,每集10分钟讲述一样美食。

时长决定了它没有太多废话,虽然文案一般,但都朴实地围绕美食来讲,很少牵扯情爱或是器皿艺术。

“经过40分钟的冷冻,脖仁中的脂肪凝固,色泽深红,肥瘦相宜。

”这就稳了。

前些年兴起的美食纪录片太多,有不少走歪了,不好好拍美食,开始扯一些中国人的家庭情感,甚至发展到强扭的地步。

有些干脆打起了锅碗瓢盆的广告,比如《舌尖3》。

《风味原产地·潮汕》回归美食纪录片的初衷,本本分分讲美食,拍美食,这是它在豆瓣上拥有8.5分的根本原因。

来自豆瓣何况,它的美食拍得真不赖。

大量微距镜头。

“肌理状如大理石”的牛肉脖仁,色泽晶莹,隔屏都能感觉到油脂细腻润滑的口感。

显微摄影镜头下,牛肉薄片更是有玉石般的莹润。

鱼生的镜头更加璀璨莹辉。

鱼生薄片最厉害的享用食物的细节。

例如第2集的鱼饭,海盐作用下,鱼皮富含的胶原蛋白,融合汤汁和油脂,自然冷却后凝结成胶质。

这层胶质有多诱人?

一个慢镜头你就明白了。

配以酥脆的声音,简直让人隔着屏幕止不住流口水。

何况是多个细节慢镜头组团轰炸视觉,光是揭鱼皮这一项,就已经够诱人的了。

鱼肉特写,更是印证了文案的“纤细饱满,软嫩鲜甜”。

蟹肉的拉丝、酥饼的慢切,微距下丰富的细节,最大程度上呈现了食物的颜值。

蟹肉

腐乳酥饼不负文案“通体焦酥”“质地松脆”“膏体饱满、丝滑、柔嫩”“绵绸滑嫩”等词。

这使得大家在看这部美食纪录片时,感受更深,图像和文案相辅相成,避免了“尬讲”。

何谓“绵绸滑嫩”,拍给你看除了将美食拍得好看,每一集还展现了一种美食的多种形态和搭配。

比如,第10集,粿的各种吃法。

干炒粿条、炒糕粿、湿炒粿条、客家包粄(客家人把“粿”叫作“粄”)、粿条汤等等。

炒糕馃

看上去最诱人的包粄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了更多的“粿品”。

芋粿、水晶粿、鼠曲粿、红桃粿,很是时尚精致。

水晶粿

鼠曲粿在潮汕揭阳市的桐坑,粿条则细如粉丝,可穿针而过。

又如第16集南姜,南姜在所有姜中含水量最为丰富,气味最为复杂浓烈,有生姜的辛辣、沙姜的馨香,还集合了丁香、肉桂、胡椒的气味。

吃法也非常多样。

南姜末炒糕粿、南姜鸡、南姜卤煮。

南姜鸡片中还展现了用南姜复原的南宋古菜,鳖蒸羊。

鳖蒸羊《风味原产地·潮汕》将潮汕的风土人情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出来。

每集都有食客享用美食和店家烹饪的镜头,这些店多是路边的铺面,食客们也常常露天而坐。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过程性镜头,在不知不觉间传达出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夜宵的盛行,围着美食喝酒、品茶、聊天,何尝不是一种慢生活?

而对食物的继承和开拓,又展现出潮汕人的活力——一种创新、包容的思维。

例如第17集,随着海运和渔业发展迅速,鱼生的种类也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草鱼和当地的海鱼鱼生,还衍生出了象拔生、虾生等。

象拔生

虾生而对于传统的坚守,让众多当地才有的风味至今活跃不衰。

比如,卖相颇为好看的潮州柑饼,出现在大街小巷的蜜饯铺里。

制作过程依然拍得汁水满溢,满屏清香诱人

又如,古法取得的鱼露,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用一句话来说明:在潮汕当地,厨房里可能没有盐,但是一定不会没有鱼露。

鱼露去味,增鲜添色,是潮汕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随着需求量增加,古法的自然发酵渐渐被锅炉蒸煮取代,形成了规模化量产,继续活跃在当地人的餐桌上,甚至远销国内外。

鱼露从这一点上来说,创新和坚守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美食,还有被广泛使用的橄榄佐料、益母草配菜、普宁豆酱、擂茶菜、蚝烙、菜脯......看这部纪录片,你真的能够感受到潮汕美食的丰富性,从主食、大菜、配菜到佐料、小吃、果脯,从陆地到海洋,潮汕无一不有自己的小众特色。

而美食本身就反映了一方的风土人情,精于美食的潮汕人,一定也精于生活吧(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PS:私心请求潮汕本地小伙伴推荐一下值得一去的店铺,万分感谢!

 4 ) 做一枚认真记笔记的吃货。

《风味原产地·潮汕》《牛肉丸》牛肉丸、牛筋丸、牛肉卷、牛肉丸粿条汤《鱼饭》带鱼饭、红哥鲤鱼饭、那哥鱼饭、秋刀鱼饭、黄墙鱼饭、红鱼饭、虾饭、鱿鱼饭、墨仔鱼饭、蟹饭、银鱼饭、大眼鱼饭《腐乳饼》传统腐乳饼、酥皮腐乳饼《腌蟹》生腌蟹、生腌虾、生腌虾姑、生腌生蚝、生腌血蚶、生腌膏蟹、生腌大闸蟹《擂茶》蜜兰南瓜烙、鲜茶泡鱿鱼、茶香焗明虾《卤水》潮州卤鹅、卤蛋、卤鸭爪、卤鹅肠、卤水火锅、卤水老鹅头《薄壳》金不换炒薄壳、苦瓜薄壳汤、葱炒薄壳米、薄壳米卷、薄壳米炒饭《菜脯》菜脯煎蛋、菜脯排骨汤、菜脯炒粿条、菜脯炒鱿鱼、菜脯炒带鱼、菜脯煎排骨、菜脯粥、老菜脯炖虾《鱼丸》潮汕鱼丸汤、笔套鱼册、鱼册汤、金砂鱼册《粿条》干炒粿条、包粄、桐坑粿条《普宁豆酱》豆酱空心菜、豆酱麻叶、豆酱蒸鱼、豆酱茄子煲、豆酱焗蟹、豆酱焗鸡《紫菜》肉末炒紫菜、紫菜煲、紫菜炒饭、油炸紫菜、紫菜虾胶、紫菜蔬菜羹《牛肉火锅》牛肉火锅《生蚝》腌生蚝、炸生蚝、清蒸大蚝、豆腐鱼蚝烙《潮柑》潮州柑饼、金钱酥柑《南姜》南姜炇鳗鱼、南姜末咸菜、南姜末炒糕粿、南姜麸拌水果、南姜鸡、卤鹅、鳖蒸羊《鱼生》鱼生、象拔生、虾生、龙虾生《橄榄》橄榄菜、橄榄猪肺汤、橄榄萝卜汤、橄榄角螺汤、橄榄酒、橄榄糁蒸鱼、橄榄粉肠煲、乌橄榄蒸鱼《鱼露》百花酿鱼鳔、蚝烙《益母草》益母草猪血汤、益母草汤

 5 ) 又被潮汕美食,给狠狠种草了一颗广东胃!

说到美食纪录片饶不开的两个联想,一个是《舌尖上的中国》,有时候吃到好吃的,脑袋里不由得想起那句经典台词,“高端的食材……”;还有一个就是美食纪录片“推手”,陈晓卿,他经手的舌尖系列、风味系列,只能说,看了之后怒加一碗大米饭。

而这次的《风味原产地·潮汕》也离不开陈晓卿的加入,当然整体从视觉呈现角度上来说,食物的烹饪细节,食材的成分探究,以及绕不开的潮汕人的乡土美食情节,让纪录片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是时候美食攻略做起来,潮汕游起来。

当然,作为非潮汕人来说,我自然是不好评判,究竟作为潮汕的风味原产地,记录片里面出现的普宁市洪阳镇、揭阳市神泉港、汕头市区等地名,是否承担得起“正宗”两字的名号?

以及究竟出现的橄榄、粿条、菜圃、生蚝等等,是否真正扎根潮汕人日常生活?

但是,作为一个外乡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更像是打开我对于潮汕美食的一座大门,对潮汕美食历史以及人文风貌开始有了探究的兴致。

纪录片里面有个细节,印象比较深刻。

就是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景镇炒粿条以及70多岁的杨和周制作粿条。

其实,炒粿条可以当做湖南的炒粉,云南的炒饵丝,相当于每个地方代表性的米制品,主食。

当两个白发老人,同样在狭窄的房间里面,坐在矮小凳子上,依然从事着大半辈子的事业时;当一群不过几岁的稚嫩儿童,学着父母端着碗大口吃着炒粿条候;即使经历500年的做粿过程,即使是父辈传承的手艺,这份漫长的坚持,足以看到跨越祖祖辈辈的热爱,也可以看出简单食材背后,依旧吸引着街头巷尾,代代人的美食热爱。

当然,纪录片中类似这种关于风味美食的小故事数不胜数,也可以看出,往往当地小有名气的风味小店的名声,是从子女承父业的坚守开始的。

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传统南音剧种,没有好的传承人,没有好的传播力度濒临失传,也不免让人嘘唏,当年轻人纷纷离开故乡,去远方建设新的故乡时,故乡的根又有谁能留住呢?

 6 ) 羡慕潮汕人民的美好饮食人生

1橄榄菜原来是这么做的,中国原来也产橄榄,是我浅薄了,潮汕人民这么能吃橄榄,乌橄榄配韩江黄鱼看起来好好吃2粿条用猪油炒才好吃啊!

0.2cm的桐坑粿条配上熬煮五小时的鹅高汤,能不好吃吗?

我也想开车去吃3腌蟹看着真好吃,还是有点害怕。

20岁女生帮爸爸打理生意三年,熟练拆蟹,只有我关心她怎么不去上大学么。

潮汕不存在独生子女,潮汕人不可能没有儿子,为什么不让儿子来干活!

4卤水还能做火锅锅底!

这味道得有多独特,想想就很好吃5看完了想下单普宁豆酱,又怕咸6菜脯,理解不了这种腌陈年老萝卜到底哪里好吃7紫菜的前世今生,看到了新鲜紫菜长啥样8生蚝,太美味,各种做法都喜欢,当地光是开蚝女就有一万人,最后生蚝壳被打孔串起来投入大海去养更多生蚝也算是循环经济吧9蜜饯,含糖量超标,又因为高温加热导致维生素C流失,实在没什么胃口10擂茶,配料超级多,不知道算茶还是算八宝粥11热腐乳饼,感觉味道一言难尽。

腐乳需要发酵半年到一年。

全世界真是没有人在吃的讲究程度和时间精力付出上超越中国人。

12牛肉!!

-5度冷冻一下下的脖仁看起来真是太美好了,上海的潮汕火锅店都没有呢。

看到五花趾只要80度水三起三落就担心有没有寄生虫没杀死啊~anyway潮汕人都吃鱼生呢不怕。

13牛肉丸,现在人力成本这么贵,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吃到手工捶打的牛肉丸。

捶打完了还得用手搅拌好久,看着都累。

14鱼生美味,0.5mm的薄片太诱人,酱料点睛之笔,就是还是不敢吃淡水鱼。

15鱼饭,并没有米饭,纯鱼,纯海鲜,对于不喜欢吃碳水的我来说真合适。

16鱼露,92岁的鹅伯太让人羡慕了,每天早晨还能骑着自行车去腌制鱼露的大缸上班,这平衡能力~传统手法要腌制两年或者三年才能出品,现代工业做法通过加热已经缩短到两个月17鱼丸,什么丸子都是手打的好吃啊,只是感觉都在工业化趋势下走在消亡的路上18薄壳,这就是还海瓜子吧,也太小了,0.25g一个,吃起来真是耗时,还是晒干的薄壳米更方便19南姜,生长期三年,舂制加盐=南姜麸,可做各种调料20益母草,益母草猪血汤 看着就很滋补,中药原来是潮汕人民日常早餐的配菜总结:潮汕人民真的太会吃了!

太精致了!

太讲究了!

自己前面二十多年在北方都吃的些什么玩意啊!

期待明年三月再度游潮汕!

 7 ) 溯源归本

牛肉丸、鱼饭、腐乳饼、腌蟹、擂茶、卤水、薄壳、菜脯、鱼丸、粿条、普宁豆酱、紫菜、牛肉火锅、生蚝、潮柑、南姜、鱼生、橄榄、鱼露、益母草十分钟左右一集虽短小精悍,但因减少了那些煽情段落,使得片中内容更集中、回归于食物本身。

可惜各集间质量仍有参差,尤其旁白让人听着尤为不习惯、不贴合。

 8 ) 风味人间,最是值得

在网易云上没找到《风味原产地》的原声,于是听着《风味人间》的原声乐写下了这些,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感叹和感动的瞬间。

当《舌尖3》主旨不明地遭遇滑铁卢后,陈导却在腾讯开辟了全新的“风味”系列美食纪录片,再次获得成功。

充分证明了发自内心的创造和表达才能言之有物、打动人心,想通过模仿延续辉煌真的很难。

本以为《风味人间》就是陈导这几年的主打产品了。

没想到还有《风味原产地》。

记得在读陈导的《至味在人间》时,他表达过几个观点,那就是有些食物只能在当地才能品尝到最纯正的味道,餐馆一开到外地,就会变味儿。

还有就是,如果要在外地品尝某地美食,那么餐馆名中的地名越具体越好。

终于,陈导作为监制推出了到原产地寻找美食的创意,虽然导演不是他,却从片中的点滴感受到了他的想法。

《风味原产地》目前推出了三季。

第一季的潮汕大概能引起最大群体的共鸣,毕竟潮汕人遍布东南亚甚至全球,其菜系风靡世界,在很多时候被当作中国菜的代表、粤菜的顶梁柱。

第二季云南稍显猎奇,避开广为人知的过桥米线、汽锅鸡、野生菌菇等美食,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美食,有几集让大众稍稍难以接受。

第三季甘肃是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和肉类的实力冲击,让你无从躲避。

而且避开了广东、四川等美食纪录片高密度采样地区,来到了大西北探寻同样有着大量受众的豪放美味。

不得不说,这个系列太妙,中国之大,饮食之丰富,先拍它个十季都不至于素材匮乏。

关键是其短小的篇幅、明快的节奏、时而俏皮的表达,就像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利用碎片时间就能轻松看完。

影像、旁白和音乐都和《风味人间》一样,是那种直击感官的享受。

音乐印象最深的是《云南》,大概是摇滚、电子加民族乐器,很是活泼灵动,搭配精致的画面,让人耳目一新。

最终,讲述一种食物的发源,也在讲述当地人的故事,他们生活的土地和山水,当地的气候和物产,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口味偏好和烹饪方式。

我一直认为,食物蕴含了太多。

陈导也曾在采访时表示,他拍美食纪录片不是为了推荐某种食物,我似乎越来越能理解这句话了。

当然,也许他想表达丰富的内涵,而作为观众,我们尽管各取所需,可以边垂涎片中的美食边觉得手中的泡面它突然就不香了,也可以冷不丁地为片中的质朴温情湿了眼眶,还可以被网友的弹幕逗得直拍大腿。

重温《风味人间》的原声乐,隐约觉得整个《风味》系列的音乐应该也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或者存在某些统一标识的,就像它们的影像、文案和旁白风格也保持基本一致那样。

期待陈导和他的团队构造的“风味星球”继续探寻人间美食,讲述人间故事。

 9 ) 风味原产地-潮汕

一、牛肉丸粿条汤:汕头: 福合埕牛肉丸(福平路店)黄家牛肉丸:软浆牛肉丸、牛筋丸、牛肉卷硬浆牛肉丸二、鱼饭梅州丰顺:竹筐汕头达濠:纪家鱼饭作坊巴浪鱼(蓝圆鲹)、红歌鲤鱼、红鱼、黄墙鱼、那哥鱼、虾、鱿鱼、墨鱼仔、蟹、银鱼、大眼鲷鱼汕头南澳后宅镇:海盐黄花鱼三、腐乳饼黄怀德(传统腐乳饼),全记,曾庆武(酥皮腐乳饼),茶配四、腌蟹揭阳普宁:李映生父女李家排档,打冷,生腌蟹花蟹:揭阳神泉港,海盐,蒜和香菜,米醋汕头牛田洋:膏蟹生腌虾蛄、生腌虾、生腌生蚝、生腌血蛤酱油代替海盐,生腌膏蟹,吴记富苑生腌大闸蟹五、擂茶揭阳揭西河婆镇擂钵、擂棍蜜兰南瓜烙,茶香焗明虾,鲜茶泡鱿鱼汕尾陆河:艾草,炒米凤凰单丛茶六、卤水潮州溪口:恒记刘恒漫,卤鹅,南姜,卤蛋,卤鹅肠,广西防城港的八角,越南清化的肉桂,云南腾冲的草果,陕西韩城的花椒鹅油炒香料,卤水火锅卤水老鹅头七、薄壳汕头南澳:学名寻氏肌蛤,九层塔(金不换)炒薄壳,薄壳苦瓜汤(小满大暑)海豆芽海鲜饶平澄海盐鸿镇:薄壳米,打薄壳,煮熟白色为雄性,橙色为雌性,葱炒薄壳米,薄壳米卷,薄壳米炒饭八、菜脯揭阳新亨镇:100公斤白萝卜配3公斤海盐菜脯煎蛋,菜脯排骨汤,菜脯炒粿条汕头:切条晾晒,菜脯炒鱿鱼,菜脯炒带鱼,菜脯煎排骨(菜脯油),菜脯粥,老菜脯炖虾九、鱼丸汕头惠来神泉港:那哥鱼(长尾多齿蛇鲻)→鱼糜→潮汕鱼丸汤鱼面,鱼豆腐汕头金砂路:鱼册→笔套鱼册→鱼册汤,金砂鱼册十、粿条普宁燎原:猪油 干炒粿条 张家炒糕粿、湿炒粿条、芋粿、水晶粿、鼠曲粿、红桃粿南山镇:客家人为主,包粄:粿皮一分为四,加豆腐丁等揭阳桐坑:桐坑粿条:鹅汤十一、普宁豆酱普宁洪阳:陈年普宁豆酱普宁炸豆腐,豆酱空心菜,豆酱麻叶,豆酱蒸鱼,豆酱茄子煲,豆酱焗蟹,豆酱焗鸡十二、紫菜汕头南澳:顶澎岛,野生紫菜紫菜自由丝状体养殖紫菜:头茬紫菜干紫菜紫菜炒饭,油炸紫菜,紫菜虾胶,紫菜蔬菜羹十三、牛肉火锅脖仁,嫩肉,匙柄,沙茶酱,五花趾,胸口捞

 10 ) 眼睛会了,潮汕美食做法详细记录

牛肉丸:捶打牛肉成肉糜 打断肌肉纤维 挑掉筋膜;苏打粉(时疏松嫩滑) 鱼露 冰块(使在低温环境搅拌) 肉糜,水煮鱼饭:各种鱼加盐腌 水煮后直接当饭吃腐乳:豆腐 湿热环境 豆腐中蛋白质分解出白色直立菌丝 产生氨基酸和脂类物质 这是鲜味和香味的来源 海盐脱水 7天后 加入馒头片 黄酒 红米 发酵 半年后完成腐乳饼:肥肉 大蒜 坚果仁 白酒 腐乳 烤饼配茶腌蟹:打冷首选 花蟹 海盐 蒜 辣椒 米醋 腌6小时即可擂茶:薄荷 金不换 茴香 时令青菜 新茶 油炒水煮,白芝麻老茶研磨后加入以上各种一起研磨,热水冲泡即成擂茶的汕尾做饭:桑叶 薄荷 茴香 苦刺心 研磨后热水冲泡 加入炒米(大米在黑沙中翻炒)加入炒青菜煮花生米总结 茶叶和各种料理机中研磨即可薄壳:黄的母 白色公萝卜:80%水 ,菜脯:腌菜腌萝卜等,菜脯煎蛋生鱼如何去骨:拍打松动 顺着鱼骨方向刮下鱼肉鱼丸:捶打搅拌 使肌纤维胶质化 做成丸放置40-60℃水中定型粿条:陈米浸泡后研磨成米浆做成粉条类东西,就是肠粉 米皮由来:北方人南迁后祭祀需要面食做成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即出现大米替代品豆酱:蛋白质分解 植酸含量降低 膳食纤维软化 产生丰富氨基酸色泽亮黄的普宁豆浆:蒸煮 晾晒 裹上面粉和酵母 30℃发酵房3天(使微生物恢复活性) 入缸二次发酵90天紫菜:甘露醇-清甜 氨基酸-鲜 3月播种,海水浸泡的果孢子(种子)洒到贝壳中 贝壳平放水底做温床 光照 水温 营养盐 长出紫菜苗 附着在渔网投入大海 海水超过25℃将停止发育 3个月收获 15天可再生 紫菜炒饭 油炸紫菜 炭火烘烤10秒(恢复墨绿)紫气东来(蔬菜汆水榨汁加入油煎的酥脆紫菜)牛肉火锅:3年肉牛 4小时内分解 减少乳酸堆积;后腿肉 嫩肉 厚切锁水份 ;肩胛部匙柄 脂肪含量少 两道经脉 柔软弹牙;脖仁 油花肥嫩 稀有 方便切片需-5℃冷冻;五花趾 牛腿健肉 瘦肉和筋脉 口感爽脆和韧度;胸口捞 牛心脏旁 脂肪和筋脉 生蚝:沿海浅滩 用绳子吊养在海水中 一年成熟 富含氨基酸 蛋白质60% 称为海底牛奶辣椒 白糖 酱油 鱼露 香菜 两小时腌制蚝壳 打孔串联 投入大海 作为蚝苗的温床潮柑蜜饯:表皮浸泡(表皮含有黄烷酮糖苷类化合物 苦涩 可溶于水 24h浸泡淡化) 画十字 挤压 蒸24小时 放置6小时 5斤柑橘1斤白糖 不加水 直接熬住 南姜:生姜辛辣 沙姜馨香 集合丁香肉桂胡椒的气味 源自热带 长成需3年 鱼生:鱼生蘸料:豆浆 芝麻油 沙姜末橄榄:7年生长30年结果; 青橄榄中的甘宁和多酚入口微苦 但不断咀嚼唾液中的消化酶使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 甜味出现橄榄菜:4天浸泡13h熬煮 果实变黑苦涩散尽 加入腌制半年的芥菜(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菌 酸爽鲜脆)加入花生油 (使醇香)橄榄猪肺汤 橄榄角螺汤 橄榄酒 橄榄蒸鱼鱼露:刺多的鰣鱼仔 加盐腌制 入缸自然发酵2年 或者锅炉蒸煮代替自然发酵 2个月即可益母草:益母草猪血汤 端午花生益母草汤白花益母草入药 紫花益母草食用

《风味原产地·潮汕》短评

淘宝上边看边搜,明知道网上的东西味道肯定不行,权当是解馋了,看完了只想去潮汕一带旅游打卡吃吃吃。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再好的风味、也抵不住满篇的“风味”

7分钟前
  • bryan
  • 较差

有些片段比较尴尬,还有“浪险”出现,哈哈

12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推荐

不止一次的出现富苑饮食,这就没意思了。把一家店拆分几次拍导演便狭隘了。富苑饮食已经不是平民百姓消费的场所了。

15分钟前
  • left1022
  • 较差

春节下饭综艺,适合潮汕人观看唤起乡愁,我们看就一乐儿

20分钟前
  • 行云流水
  • 还行

广告节目

25分钟前
  • 阿杰仔
  • 很差

所有食物都非常好吃!!!但是文案和旁白真的不咋地,片长过短感觉就是看了个大众点评

28分钟前
  • 洛萧潋|我是喵咪老师(≧▽≦)
  • 还行

好想吃潮汕牛肉丸哇

31分钟前
  • 艾米的猜想
  • 力荐

一般,没啥意思...

35分钟前
  • 离桑
  • 还行

看的好馋啊。好多地方词藻用的过于华丽了,其实没有什么必要。

39分钟前
  • fifi
  • 还行

硬核美食,精炼时长,诚意聚焦,美食地图。

43分钟前
  • 哗啦啦
  • 力荐

妙趣横生,心生向往。

4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如果你去广东,一定要去潮汕

48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感觉几年前一部《舌尖》把中国的美食纪录片都重新定义了。后来者没有一部可以超过,看着看着也觉得无聊了。

51分钟前
  • 抽象大猪
  • 还行

终于弄明白了潮汕那些奇怪名字的食物之间的关系,还是想自己去一次

54分钟前
  • 新丰美酒
  • 还行

🥺

55分钟前
  • Jus
  • 推荐

五一要去潮汕大快朵颐

58分钟前
  • 海生Liu
  • 推荐

纯讲食材没有煽情部分 可以说是很硬核的美食纪录片了!一口气刷完20集,只能说 因为停不下来!除了想吃 还能说什么呢,要吃遍潮汕地区,可能需要好几个地导🤣

60分钟前
  • 多喜
  • 推荐

牛逼啊潮汕人

1小时前
  • 压力男孩
  • 推荐

其一,时间长短合适。其二,地域文化详尽。是为开拓一种美食探索之路。

1小时前
  • 天外飞青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