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好的反战影片,任何一场战争都是灾难性的悲剧,一部电影如果纯粹鼓吹和宣扬战争,单纯突出英雄主义,那一定算不上是优秀的影视作品,因为战争本质上是残忍的、血腥的。
创作者如果能客观的探索战争本质,通过影视作品展现战争状态下的各种人性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达到警示人类,反思战争,捍卫和平,规避战争的目的才是战争电影最该具有的意义。
不愿忘却《被遗忘的战役》 De slag om de Schelde荷兰拍摄的本片首演于2020年12月14日在荷兰瓦尔赫伦岛沿岸的市镇弗利辛恩举行。
以纪念发生在1944年11月份的盟军瓦尔赫伦岛战役。
二战已经接近尾声,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后,一路长驱直入,已经进入比利时与荷兰的边境。
然后准备向希特勒的老巢柏林进军。
为此,盟军已经拿下比利时的深水港安特卫普市作为战略物质的中转站。
但也先必须取得安特卫普出海口斯海尔德河两岸的控制权。
瓦尔赫伦岛就是河岸的一个关键岛屿。
弗利辛恩的老百姓站在街边看着疲敝的德军在换防。
而伪市长正忙碌的检查档案,设法把自己与德军合作的材料毁掉。
市府的职员特恩洁(苏珊·雷德尔 Susan Radder饰)离开了市政府后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德瑞克(朗诺德·卡尔特 Ronald Kalter饰)由于触犯了德军而被追捕。
德军的处理方法粗暴而简单。
先抓了几个当地青年为人质,如果抓不到德瑞克就会处决这几个人。
无可奈何的德瑞克只得前往德军司令部自首。
荷兰小伙子马里努斯由于盲信纳粹的宣传而自愿进德军服役,在东线被苏军坦克大炮打的七荤八素,最后重伤进了医院,伤愈后由于老乡的帮助被送回荷兰服役。
还当上了长官秘书的悠闲职位。
当他看到德军对德瑞克施以酷刑后满心愤怒就偷偷的告诉了特恩洁。
谁知被发现被送往前线。
威廉是盟军在比利时花园市场行动中的一个英国伞兵,途中他的滑翔机被德军防空部队击中而迫降在荷兰。
和他一起的几个同伴都离他而去,只剩他一个人找到了准备进攻瓦尔赫伦岛的加拿大部队,并决定参加他们的行动。
特恩洁在德瑞克的相机里看到他拍摄的德军军防设备。
她把照片带给了荷兰的地下抵抗运动组织。
他们要她带一张地图给即将进攻的盟军部队。
瓦尔赫伦岛与荷兰本土只有一个狭窄的长提链接。
加上长堤两边都是沼泽地。
既无法行走战车也无法驶船。
所以只要德军守在一头,因此易守难攻。
第一天加拿大军队正面进攻受了很大的损失。
但次日加拿大军队照着地图上标出的沼泽地里的隐蔽河道迂回到德军后面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德军防线解放了瓦尔赫伦岛。
大国都爱拍摄战争片,而且题材丰富,一战的,二战的,还有大大小小各个小战,随便拍,任意拍,这次荷兰出面拍摄也是难有的一次。
不过也拍的有板有眼的。
虽然这在二战中只能算是个小战役,但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抵抗人员,和军队都参加在一起,别具一格。
按说荷兰和德国相邻,本来语言人种相近,宗教相同,关系也可以,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
但在战争时期却没有什么客气可说的。
这时候可真是杀你是本分,放你是情分。
德军对待荷兰,依然要杀的绝不手软。
尽管德瑞克的老爸还医治过德军和那个上校,而且上校看起来面上和颜悦色的,却毫不犹豫的杀了德瑞克以及他的同伙。
这个心狠手辣的纳粹上校也是双手沾满了荷兰人的鲜血刽子手。
虽然是个小战役,但还是有进攻,防守这些基本手法吧。
荷兰是出名的水乡之地,小兵们端着步枪,避开飞舞的子弹,还得趴在泥地里打滚,个个都是搞得满身泥污,一不留神就送了命。
杀你是本分,放你是情分。
战争就是一个巨大的粉碎机,如果一头投进人,那另一头就送出一个个死去的人。
当加拿大军队进攻德军防线时,几乎成了德军的靶子,来一个死一个,冲了整整一天却死伤枕藉而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放弃进攻。
幸亏第二天盟军靠着地图绕到了德军防线的后面突击,这下德军就惨了,基本上是全军覆灭。
如果和那些二战中动辄百万人马大战相比,这次只是个“被遗忘”的小战役,但还是有3231名盟军、4250名德军和2283名平民丧生。
不过这一仗也打的痛快,盟军抓了4万多个德军俘虏。
并且打开了安特卫普的通道。
剧中这三个主人翁之间并无太多交集,只是最后,威廉在随着大军进入弗利辛恩看到特恩洁正在帮助从德寇魔掌中舍命救出她的濒死时的马里努斯。
荷兰将十月份作为斯海尔德河战役纪念为荷兰被解放的开始,2019年比利时以及荷兰国王共同参加了75周年的纪念活动。
导演马蒂耶斯·范·小海因根 Matthijs van Heijningen Jr.荷兰导演。
吉斯·布洛姆 Gijs Blom荷兰出生的年轻演员。
杰米·福雷特斯 Jamie Flatters英国出生的导演,制片人和演员。
苏珊·雷德尔 Susan Radder荷兰模特儿和演员。
朗诺德·卡尔特 Ronald Kalter荷兰出生的年轻演员。
整个过程很平淡,片尾也没有对影片中的人太多描述,这个就比较重要了!
看完不会觉得有多难忘,但依然阻挡不了影片给人带来的震撼感!
导演和演员可以………………………………………………………………………………………………………………………………………………………………………………………
这是2020年上映的一部电影。
叙述的是二战后期的一场战役,战役开始时间是1944年10月。
地点在荷兰。
当时盟军9月发起的市场花园行动刚刚遭遇惨败,紧接着德军在12月又发起了阿登战役,而夹在这两场大战之间的斯海尔德河战役并不大,仅为师级规模。
所以后来被人们称为“被遗忘的战役”。
斯海尔德河战役的目的是扫荡斯海尔德河地区德军,占领瓦尔赫伦岛,以保障安特卫普港的畅通和安全。
战役是惨烈的,按照影片中的说法,整个战役中,3231名盟军、4250名德军和2283名平民丧生。
盟军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最终胜利。
这就是影片的大背景。
影片并没有从正面去讲述战役的全过程,影片的前四分之三都没有多少战场的场面。
而是通过三个人三条线索的发展,告诉我们战争是在怎样的夺去人们的生命,毁灭人们的良知,以及心存善念的人们是怎样在这场无人性的厮杀中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坚守自己的信念。
线索之一:威廉。
他是英军的滑翔机飞行员。
官二代。
在参加市场花园行动中,飞机被击落。
此时,他和他的战友们面临三种选择:投降、逃跑或归队。
他的战友们陆续选择了逃离战场,而威廉自己在上级死去,寻部队而不得的境遇下,却坚定的向着硝烟起处走去,最后加入了加拿大军队。
线索之二:斯塔弗伦。
他是荷兰人,因为浅薄的信念加入了德军训练营。
这期间,他感受到了许多事情,断腿中尉向他讲述了犹太人集中营的惨状,他看到了党卫军如何拷问和处决抵抗者,也看到了战场上军官拿枪威逼士兵冲锋。
所有这些,都使他改变了最初的想法,然而他在那种环境中却又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他悄悄传话给特恩,他阻止了德军士兵对特恩施暴。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线索之三:特恩。
她是荷兰的一位普通人。
她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为市民服务,也救治德国人。
他们与世无争,只求平安。
当特恩的弟弟因为向德军泄愤被追捕时,她和父亲一起去向党卫军的伯格霍夫求情。
她或许寻思着:德军固然很坏,但是也许还没有坏透。
伯格霍夫彬彬有礼的接待了他们父女,并向他们许诺,只会给他弟弟轻微的处罚。
特恩在向自己的闺蜜同时也是抵抗组织人员的雅娜寻求办法时,同样也保持了这样的警惕。
最终残酷的现实使特恩清醒了。
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抵抗组织的行动之中。
三个人的遭遇以及他们过后的做为,令人们领悟到,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向都是向善拒恶的。
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曾经是那么努力的去辨别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历史过去了70多年后的今天,现在的人们当然很容易的分辨出过往的善与恶,可是当你身处庐山中,却很难了解它的真面目。
比如斯塔弗伦,他是自愿从军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不再受苦,为了让世界变的更好一些。
然而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看到了太多的恶行。
受那时的宣传,他也认为犹太人都是骗子,可是他并不认为仅仅因为如此,犹太人就应该被灭绝。
他亲耳听到了伯格霍夫对特恩父女的承诺,可马上就知道了他的真实想法:“虽然他只有17岁,但我不能破例。
”在另一个房间,他也亲眼见到了党卫军对特恩弟弟的酷刑以及后来的惨死。
再看特恩。
当她和父亲得知弟弟将要被处死时,父亲立即冒死去见伯格霍夫,这时的伯格霍夫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悲痛欲绝的父亲,冷冷的关上了门。
似乎在得意于自己违背承诺的骗术。
之前的绅士态度、慈祥的话语,所有伪装都被撕去了。
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实际上,威廉也好,斯塔弗伦也好,特恩也好,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他们没有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他们并不在乎战争中的谁输谁赢,甚至也不在乎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他们只是为了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们看到自己面对的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势力。
当他们看清了面对的这种恶势力,为了保护自己心中的善,他们不得不去和恶势力去搏斗。
影片中对斯塔弗伦的刻画犹为深刻,当他在经过了许多事情之后,对纳粹的行为早已深恶痛绝。
可是由于当时他所处的环境,他并不可能有所作为。
他不得不继续为德军而战,他也不得不参与了对抵抗者的处决。
直到最后,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在威廉面前,默默的收起枪,坦然接受可能到来的死亡。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思想要通过行为来体现。
正如咱们这里的一些人,有了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就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去向所有人去展示和炫耀。
可影片却告诉我们:未必如此。
我们看到,此时的斯塔弗伦已经洗涤了自己的灵魂,完成了自我救赎,即便不为旁人所知,又有何妨?
特恩也是如此,在她和雅娜送情报的途中被德军发现,她让雅娜躺在小船中,将小船远远推送出去,而将自己坦然送入虎口。
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许过了一些年之后,早已被别人忘记。
特恩自己也并不指望被他人所赞颂,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影片拍摄的很认真。
特恩和雅娜在暗夜中从芦苇丛中推出小船,远处的光亮衬托着他们的剪影,很美。
对战役的描述也很准确。
堤坝的炸毁,盟军借潮水从侧翼袭击德军,战场上的呐喊,强攻和退守,伤者的呻吟,都很符合当时的情景。
对威廉这个人物的描述略显单薄。
战役前方和后方的叙述也显得脱节。
本人评分:6.5。
杀还是不杀,取决人性成熟与否。
当一个人头脑简单的时候,很容易被告知某些人是坏人,必须杀掉(志愿加入德国军队的年轻人A被告知犹太人都是坏人)。
但是,当成长并成熟之后,你就会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姐姐劝弟弟不要去自首,告诉他不要管人质的死活,当弟弟被德国军队抓起来后,又想用地图换取抵抗组织营救弟弟,当弟弟被枪毙,又决定把地图冒险送到盟军手里。
同样,爸爸在战争中作为市长和医生好像也帮助德国人,并想要和德国人讨价还价)。
从一开始的服从命令开枪枪毙那个弟弟,到没有开枪杀死盟军空降兵B,反过来,B从地下室击毙德国士兵到没有杀死青年A,而A也终于完成自己的觉醒和救赎,杀死看守,救出姐姐…… 这是一部优秀的反战电影,人性的光辉是从动摇到反思,从反思到挣扎,从挣扎到觉醒,从觉醒到反抗和自我救赎的过程中迸发出独特的光彩的……杀或不杀,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痛苦的反思和勇气的抉择……
电影前期不错,后面烂尾了,我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那个荷兰籍德军士兵角色上,刚开场在苏德战场比较英勇,负伤后认识贵人去后方做文职,其实这里就该表现他苟且偷生到最后比较真实了,因为那时候德国即将战败,这种不是特别坚定的骨干份子考虑后半生新的开始有非常真实的动机,法西斯团队里面谨小慎微也不至于敢那么大大咧咧地帮女主,开头就知道法西斯角色没有好下场的政治正确会干扰,没想到结尾搞的还真是为了救女主角死了。
其实写成救了女主角,女主角帮他投降也好,的确烂尾了。
还有战斗场面的确太潦草,攻击滩头前没有炮火准备,第二遇到阻力发现火力点了,呼叫的炮火支援也太少。
后期侧翼包抄部队交火太短暂了,很多对射镜头都没有,这种感觉核心防线没有突击炮配置,没有装甲部队太扯了!
与几部经典电影还是有很大差距,唯一亮点滑翔机迫降及室内近战的紧迫感那段不错。
玩会儿战地5,德英对抗地图,搂几局自我补充!
战争片。
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看这场为了抢夺港口的战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反战情绪很浓。
没有英雄,没有逃脱,非常真实的影片,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让战争真实直接地展示在眼前……为了为反击德国战场的盟军提供补给,盟军和德军对荷兰的一个港口城市展开了争夺。
本来撤退的德军又回来布防,盟军也想方设法,要夺取这个城市。
女主一开始以为盟军已经打过来了,就和女友一起去看看战况。
目睹了弟弟因为照相机被德军砸坏,于是用石块袭击德军汽车,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情。
虽然弟弟逃脱了,但是返回布防的德军却开始追究这个事情,而且还抓住了好几个与弟弟相似的孩子进行询问。
女主的父亲知道后,找到了他医治过的德军负责人。
负责人骗父亲说,只要弟弟自首,就不会重罚弟弟的。
结果弟弟被带走后,德军对他施以酷刑,逼问他照相为了什么?
有没有同伙?
弟弟不堪酷刑,供出了同伙,结果地下组织被破坏,自己也被枪决。
为了救出弟弟,姐姐不但把弟弟的照片交给地下组织,还按照他们的要求拿出了很多有价值大情报。
地下组织被破坏后,她还主动去送情报,为了掩护同伴离去,自己被德军抓了,关了起来。
参加德军的荷兰少年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报答生活,自愿参加德军的,在受训后就上了战场。
在一次防守战中,为了救护自己的战友,被打成重伤进了医院。
病愈后到了德军准备固守的荷兰地区,做了指挥官的秘书。
他目睹了女主和父亲前去为弟弟求情,帮助女主和父亲脱险,还在知道女主弟弟要被枪决时,去告知女主,结果被发现,又被发配到前线参战。
前线失守,他跑回后方,正好德军准备撤退,要处决女主,这个荷兰裔德兵打死了准备处决女主的德国军官,自己也身负重伤。
还有一个盟军指挥官的儿子,是个飞行员,驾驶滑翔机的。
因为喜欢冒险,很多人都不愿意与他搭档。
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遭到德军地面炮火袭击,与滑翔机的队长以及三名战士一起迫降在德军占领区。
四个战士拖着受伤的队长一路艰难前行。
在发现一处住所后,他们在这几休息。
其中有两个战士不堪重负逃跑了。
指挥官儿子与另一个战士继续带着队长前行。
在一处住所,他们放下队长,去找船只,准备坐船渡过海域找到大部队。
但是当他们发现船只,回来时,有两个德国兵闯进了队长所在的房子。
他们与德国兵对峙,德国兵失手打死了队长,指挥官儿子发狠杀死了两个德国兵。
然后指挥官儿子准备和另一个士兵用德国兵的筏子逃走,但是另一个士兵没有上船。
指挥官儿子找到了大部队,又被编入了在堤坝上冲锋的队伍,他们在女主朋友送出的情报帮助下,从德军背面偷袭了德军,与付出惨重代价的正面部队一起击溃了德军防线。
最后他们冲进德军的后方指挥部,看到女主正用纱布按着血流不止的荷兰裔德国兵的伤口,德国兵已经没有了气息,满脸泪水。
战争对于每一个来讲都是残酷的,作为观影者都希望残酷的事都会有转机,就像希望被抓走的儿子可以被善待,危难时刻会有人出手相救;希望一直抱有对同胞恻隐之心的荷兰裔德国兵可以逃出战争的魔掌,回到家人身边,讲述战争中的种种身不由己;希望战火中仇视只是因为各为其主的无奈,人与人之间恢复信赖,相互和善一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战争面前都不堪一切,如幻梦一般,耳侧响彻的永远是受难者的哀嚎,绝望的叹息,以及让人目不暇接的枪响声……战斗场面的长镜头一直是最震撼的,一路冲锋,枪林弹雨,爆炸丛生,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一个好端端的人,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肉块,这样的震撼,常常被作用,也一直震撼着所有观影者。
哀嚎声、咒骂声,如影随形的子弹,无处不在的爆炸,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到处的尘土横飞,到处的泥泞不堪,让战争的质态非常得完备,身临其境。
很多的抵抗都是出于义愤,如果没有弟弟被抓事件,女主可能还是市长办公室的文员,天天干着为纳粹服务的工作,但是走了仇恨,才会不余余力地抵抗,哪怕就是微不足道地一件小事。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视角很好,用年轻人的角度看战争,残酷而真实,振聋发聩……
三人主导三视角,这些分线故事各自都清晰丰满而流畅,不仅有德军军官的伪善邪恶,也呈现了一些盟军士兵的怯懦,人性的挖掘与战争中的困境与意外也很符合逻辑。
特别要赞的是,这种基于缩小的点视野的战争背景剧情,其战争场面拍的也很棒,特别是对平民介入战争残酷的描写——送情报女子渐死中看着士兵和士兵不敢看又不得不看的眼神交织,神来之笔,难以忘却,不可磨灭。
但是,女主与另一男主的不断相遇,而且,最后女主还被其舍身相救,就太过于戏剧化了,导演应该让女主在战争结尾时沾满更多的血腥与污秽,这才能更能展示战争中个体面临的终极残酷,即战争中人的存在绝不可能有侥幸与圆满,人的精神与肉身时刻会被黑暗与恶吞噬。
没看之前,以为这个电影三观不正,于是引来他妈的新纳粹法西斯流氓如上所述的吹嘘。
我看了个开头,开头纳粹就被打得落荒而逃。
这电影我越看到后边,脑中浮现出上述影评,胸中就越怒火中烧。
看到中间,还是只见两个纳粹溃兵,到了结尾纳粹都打成孙子了,你他妈跟我说“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
那篇影评留言区还一片吹嘘“这才是影评”,你说不是小号、水军他妈的谁信?
还是说有那么多跟你一样的烂货?
狗屁不通的那个影评,标题那么长,原文引述如下:“战争片。
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看这场为了抢夺港口的战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反战情绪很浓。
没有英雄,没有逃脱,非常真实的影片,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没有逃脱的意思,就是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反战的意思,就是德军也会誓死抵抗?
品,细品。
你他妈替导演反战败呢?
他妈的这片子你个狗眼哪里看出来“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
一点也不抱歉的说,这种睁眼说瞎话的影评还留言区一帮吹嘘,我实在不吐不快。
究竟什么三观的人能看出来德军也会誓死抵抗?
想说明什么问题?
你们法西斯杂种都是好汉?
你管这叫反战?
纳粹不能是英雄,于是一概不准当英雄?
为了世界自由而战的美军或加拿大军战士就不能是英雄?
该让你纳粹爷爷送你去灭绝营。
电影不差,影评拉胯。
行行好吧,你们别给人家作品招黑了。
外景道具还是很用心的,场面也算是宏大,以为会是一个惨烈深刻的二战故事,结果看的人昏昏欲睡。
故事大背景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的一场失败战役:市场花园行动,由蒙哥马利策划并指挥。
本片故事只是这次行动的一个局部地区荷兰阿纳姆的一场局部战役。
英军空降后散布在小城各处,更倒霉的是德军一个师在此休整。
英军只得各自为战,被歼灭、被俘、血拼突围,各种结果都有,损失惨重,扎扎实实的一场失败。
这种大败中挖掘感人故事有难度,讲1944年的反战情绪更有难度,这可是反法西斯战争。
相反,一战故事讲反战就容易被大家接受。
但是看片头是荷兰牵头拍的,就容易理解了。
二战中,荷兰基本是中立态度,是别人在我家干仗。
而且故事主线也是荷兰反法西斯正义青年为盟军送去了关键情报,虽然没有扭转局势,起码减少了盟军损失。
看到英国军人威尔为救军官枪杀两名德军一段情绪激烈的表现,个人觉得这个反战情绪煽情的有点过了,不能理解。
从敦刻尔克撤退到戈林对英国的长时间轰炸,任何英国人的反抗情绪都是满满的,何况一个有荣誉感的高级军官的孩子。
另外,一旦上了鲜血淋漓的战场,心理建设也就迅速完成,怎么可能你死我活之际杀两个凶狠的德国兵还有那么激烈的内疚反应?
总之,这片子个人觉得味道很怪,虽然很喜欢1917、现代启示录、阿甘正传、锅盖头。
被低估的战争片,时间线上以同期进行的阿纳姆战役为背景。在多线叙事、片长有限的情况下,出场的群像人物们依旧被尽可能赋予了表现了人性复杂挣扎的空间。在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滑翔机从漫天机群里脱钩迫降、最后的攻防战等战争场景依旧拍出了不俗的效果。
还是遗忘吧
中规中矩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人的生活和心态。大约是受荼毒太深,观影时总在徒劳地担心医生救治了德军伤员,女孩工作的市政厅也协助了德军的治理行动,男孩受刑不过出卖了同伴……战后他们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大约会与德军给予的伤害相当吧。
黎明前的黑暗,只要挺过去就好。
21.11.7好电影四颗星两个标准:导演把故事讲清楚了吗?观众看懂了吗?所以,这是好电影。但是达不到五颗星,除了把故事讲好,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四颗星。只是对于二战当中的欧洲战场不是很了解。
不太多见的市场花园行动题材,一场相对破碎的战役,和战争中的普通人相对失败的一生
人总是复杂的
8/10.被遗忘的战役指的是诺曼底登陆后的1944年第四季度,为争夺荷兰安特卫普港的控制权,以加拿大军队为主的盟军发起的斯海尔德河战役,战况比较惨烈,幸亏有荷兰地下抵抗组织送出的水文潮汐图表,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影片从英勇的地下抵抗组织者,失散的英军伞兵,参加德军的荷兰人这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分别讲述了平民的转变,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救赎,最后几条线的汇合让我想起了《幼狮》,很有史诗感。
冗长,剧情缓慢
运镜很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战争真的太残忍了。
好特别的战争视角,拍的不错。
可以推荐!!!
马尔福都演父辈了???
感觉沉闷看不下去。美英加三国诺曼底登陆后推进到荷兰。
作为战争片没有新意。但是年轻人在那个时代被命运的捉弄,他们的反抗和身不由己,勇气与牺牲等让人有共鸣。他们虽然身在不同的阵营,但是依然坚持人性的善良。他们其实可以选择置身事外,但是没有躲避,而是去肩负责任
分数:71 可以说是慢条斯理的讲述不同身份年轻人的不同角度,叙述了什么是战争。但总的来说,还是中规中矩的。令人感慨的是,比较而言荷兰战争电影还是不错的,没想到。
三条人物主线,战争后面的悲惨人生……2024.8.31 20:30
通过不同阵营处境的三组人物,表现战争之下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无力、恐惧和挣扎,并还原被遗忘战役的概况。人物尤其两组军人的心理和互动粗略了些。
看得我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