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起来第一次看这部剧是什么时候了,可能是初中,也可能是小学,当时心目中特别好看的神剧,喜欢这个剧情,也喜欢柳云龙这个演员,真爷们。
现在22年9月27日再次看完了全集,再次打分的话估计我只会给出7分吧,剧情有着太多不合理之处。
这些影视作品给土匪艺术加工了,其实真正那个时期,几乎所有土匪都是残暴可恨的,没有人性可言。
也许会说他们有着兄弟情义,但那是他们之间,平民百姓没有任何活路,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将人逼成匪,成为一个人吃人的时期,善良懦弱是生存不下去的,只有狠,足够狠才能活下去。
我太以现在的思维来思考当时的情形了,这种思考方式是错误的,看待问题不能跳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
哑巴和他娘收留了郑幺妹,后来刘大卯找来了,得知郑幺妹被共党抓走了,离开的时候手下残忍的杀害了哑巴母子二人和带路人,后面幺妹和刘大卯见面也没有提及过这件事,评论也没有说过这件事情,好像所有人都忘记了;嘎子娶的媳妇,最初是嘎子看见另一伙土匪调戏她,打她丈夫,来解围,后来他们来这边喝酒,调戏这女的,手下失手杀了她丈夫,最终结果呢,嘎子在关虎和郑幺妹的调节下娶了这女的并怀了孩子,女的也忘了丈夫的死,和嘎子幸福的生活(虽然最后灯泡事件死了),这也没人记得那个男的;攻下县城,手下烧杀抢掠,强奸抢劫,事后只是批评,就没有了,死的普通百姓也不少吧;幺妹在桃花庵,后面刘大卯他们找了过去,发现幺妹不在了,一把火烧了寺庙,尼姑走了进去,后面幺妹知道发生了大火,老尼姑死了,遇见刘大卯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吧,也没有问这些事情。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残忍的事情,在当时可能都是正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我太善良,不谙世事啊。
世界是残酷的,事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很多在我看来不合逻辑的事情也许正在发生,而且很多都是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学识渊博的人身上发生。
没有什么是不合理的,不要太幼稚思维!
刘大卯说:也许在一个其他时代,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的确,他的能力智商情商都是出类拔萃的,只是生错了时代,选择错了队伍吧。
女角色外形我最喜欢蓝玉,觉得她特别漂亮有魅力,但她也是一个残忍的人,也是一个有自己理想的人,始终深爱着刘大卯的女人。
忠诚于党国直至死的那一刻,但她爱上了刘大卯这样一个混账的男人,一个只爱着郑幺妹的男人。
哎,蓝玉啊,选择错了阵营,但她的能力和果决值得我佩服。
刘大卯呢,可能有着无数的缺点,有着狠毒的一面,但不知道是不是柳云龙演的太出色了,我只想说一句:真男人。
关于男人的印象,很多时候心中第一个浮现的角色确实是刘大卯,这也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来重温这部影片的原因吧。
爱喝酒,骑马打枪,深爱着郑幺妹,晚了一步,但半步也不行,可能半步就是一辈子,歌仙大会输给了黔南王之子徐大少爷,错过了郑幺妹,之后一辈子都纠缠不清。
作为一个首领我觉得他是不合格的,不为兄弟们着想,因为一个女人损失了无数兄弟,滥杀无辜,让人恨,但也让人心疼。
为了郑幺妹,什么都可以干,劫牢房、闯教堂,到处搜寻,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做到了极致。
哎,生不逢时的人呐。
刘大卯其实是有远见的,供弟弟刘二木读书,毕业后给他安排了一份省城的副经理的工作,就不希望他和自己一样落草为寇,看着风光实则随时可能完蛋,可惜了刘二木没有听从,也被郑幺妹迷上了,坚决上山为匪。
刘大卯,生不逢时啊。
一个女土匪(郑幺妹),一个男土匪(刘大卯).其实我很期待他们之间能发生点什么.可是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我想要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觉.这部影片里有好多幺妹的旁白.就像是影片要播放的是关于一个女人,一个不同寻常的女人对命运的思考与挣扎.她只想保护自己的家业,没想过要怎样的出人头地谋害别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她对那个少奶奶的狠毒只是出于自卫.现实的逼迫幺妹不得已为匪,她,一个本性善良强悍的女匪.刘大卯,一个有情有意的男子.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一个豪爽英勇的男子.钟情于幺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当最后幺妹被抓,他跪下求曹山豹的那一刻看得人心都痛了.他要强了一辈子,为了一个女人甘愿卑躬屈膝.只要能把自己的弟弟黑弟媳救出来.再说那个特派员蓝玉.她是一个忠于国民党忠于信仰的女人.她爱刘大卯,也愿意和他一起死.但是她爱的有原则.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背叛党国信仰.她的别动队就算最后死伤冲散只剩一个人了,她还是坚持去完成上级任务.只可惜了这样一个女人.信仰的教义不是共党.共党的石仔同志,与幺妹从小一起长大,那种青梅竹马的情感是不能只用言语言表的.他从来没有放弃幺妹,努力的劝她悬崖勒马.不想自己在乎的人屡屡陌生.人终究是会感情用事的,哪怕是再理智的人.没有一个人会那么没心没肺的过到底.就像是女匪首(幺妹),拥有了那么多内心还是惶惶不安.迫于生活的无奈,为了自己的生存.她本性是善良的,并非想象中的凶残毒辣.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不爱国我也不是不热爱共产党我只是单纯的从艺术和情感的角度上来论说。
关于最后幺妹儿对热爱共产党的呼吁实在是大煞风景明明这个电视剧是写幺妹儿个刘大卯这一生的感情纠葛的干吗非要冠以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这一美名呢我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为了能更顺利的通过审核吧但不论初衷如何都太不应该了
看着郑石仔就烦,一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没人气儿的家伙!
刘大卯,当我看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
我感觉他就是一个乱世枭雄,影片很感人,为了一句承诺,郑幺妹放弃了本可以和她一辈子守护在一起,可为她上刀山下火海的男人。
剧中石仔有一句台词,说他是牛郎星,但是觉得这句话应该幺妹说才更贴切。
剧情最后可能让大家有所失望,最终二人没有走到一起!
也许这样的结局才会跟深入人心,当然我相信喜欢这部电视剧的朋友都会希望最后有情人钟情眷属,但是事与愿违。
剧情最后幺妹对着大卯说出了心理一直以来都是你的时候,让人看这是那么的心痛,那么的心酸。
时代的变化,人也在变化,只能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动荡的社会,他们别无选择。
电视剧虽然看完了,但是时不时的心中总会想起性格刚烈的幺妹,一个真正男人大卯,还有那些肯为他去做一切的兄弟们..............................
入秋,杭州最好的天气,钱塘江上的天空敞亮高远,日光慢慢变得生冷,手脚也是,每日与朋友在网上胡侃,或者将电视的遥控器摁得风生水起不得安宁,直到一日,在银幕上撞见了郑幺妹和刘大卯,至此,算是终于给自己困顿秋燥的心境找了个出口:乱世情仇,聚散无常,此消彼长,通通粉墨登场,四十集片子热热闹闹地帮衬了六十年前的一段惊世传奇。
《最高特赦》剧集开头,马蹄声乱,一群迅烈的奔马搅起了一九五零年飞扬的尘土,土匪刘大卯跨在马上恶行恶相横强生猛,从未想过,再过几刻钟,他便将掉入一个女子用眼波编织的柔软紧密的忧伤,和由此而来的纷乱世事里,直至死亡降临。
柳云龙转型成功,彼时《暗算》里儒雅俊逸的安在天成了提篮洞的刘大卯,却也叫人过目不忘,单耳大环、敞襟凸肚,一圈子弹别在黑绸褂裤的腰棱,圆框墨镜架在鼻上,动辄单手挥枪咋咋呼呼,无论坐立卧行,竟自有一副凶猛可爱的匪首架势。
于是一下便被钉在沙发里,呼啦一下看全了四十集。
这是一个乱世中的爱情故事,歌仙郑幺妹和土匪刘大卯本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却被那乱世之像生生扰成了锐角,三十度角的人生切过来横过去,最终还是没有定格成首尾相连的团圆。
爱情在乱世之中总显以缤纷异象,大时代底下的小故事总是最让人唏嘘,个体的命运在芜杂时代的摆布下如同破败的牵线木偶,被向东向西拎着牵扯的时候仍不自知。
这边厢,徐子明、石仔、二木……男人们如同走马花灯,团团围上来,幺妹受着万千宠爱也竟如芒刺在背,终是内心惶惶。
那边厢大卯与她,一个心旌摇荡,一个颠倒众生,却恰是越想靠近却离得越远,命运之刺穿堂入室,生存之基摇摇欲坠,爱情自当落入沦落之境,岂有他法?
白流苏和范柳原自是有福,叫张爱玲颠覆了整个香港城来成全他们的喜宴,但这样的情节,只会出现在小说里。
事实上,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内心的寂寞苍凉永远比现实中的兵荒马乱更叫人流水落花,各自成殇。
剧中马苏的女土匪扮相妩媚娇憨,腰身峭拔,脚线颀长,生气的时候两叶眉媚媚的立起来,懒懒地摆弄双枪时的神情就像是使着纤密软糯的粉扑,那轻粉香雾一下便将刘大卯的魂魄笼住,让他再也扭不过头去。
对刘大卯,骄矜泼辣的幺妹内心却是无边无际且柔软敏感的爱情,只是她为着这样那样的乱世之由,把九分生生掖进了心里,只将半分铺在面上,另外半分化成使着双枪的飒爽,在拔出之际有了零点几秒的迟疑。
紧绷是幺妹脸上惯有的符号,心底则布满微小而盛大的绝望。
当逢乱世,又恰恰被逼着站到了乱世的针尖之上,看得比旁人自然高远些,但那针刺之痛自是无药可救,最后一场戏,大卯为着救幺妹被特派员一枪击中,幺妹终于拉着他的手按在自己的心上说:“你摸,我心里全是你……”只可叹这世道本身便是人心之蛊咒,幡旗祭起,再难落下。
即使再往后,乱世已过,土匪之乱被平,但之于幺妹,终究温柔尚在,寂寞永生。
编剧海飞真是讲故事的一把好手,将细软绵长,纤密织锦的爱情和忧伤一点点纳入那个纷乱的时代。
轻巧腾挪,起承转合之间便将故事讲得细密璧合,叫我们站在自己的背后,看着银幕中或多或少自我的映射,悲欣交集间,便又妥妥帖贴地过了一个秋天……
(第一次写剧评,有什么不足欢迎大家指证)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柳云龙而来考古。
说实话,对这部《大西南剿匪记》一开始是抱着比较大的期望,然而看完以后略感失望。
柳云龙演技没得说,把身上的匪气和情感上的细腻都表现的可圈可点。
可是整部剧,在年代剧中虽然比一些抗日神剧好一些,但远远谈不上优秀,感觉能在2星和3星之间。
三天一边倍速一边跳着看完了全集,借此机会浅谈感受。
虽然这部剧中男演员的戏份也比较多,但是我认为这部剧应该属于一部大女主的剧情——一位西南地区的传奇女性郑幺妹在国民党即将败退台湾之际,与地主、土匪、国军、共军之间发生的戏剧人生和爱恨情仇(我认为在这部剧里儿女情长描述的更多),下面从两个点进行详谈。
一、郑幺妹的爱情观郑幺妹一生和很多个男人产生了交集,所以有关她的情感也是这部剧的一条主线。
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她和她的几个男人:青梅竹马郑马仔,首任丈夫徐子明,始终暗恋的刘大卯,莫名所嫁的刘二木,为活命所嫁的韦哑巴。
这些人中,除了最后投奔共产党的郑马仔,其他人都没有活下来。
在“地主家的傻儿子”徐子明还活着的时候,郑幺妹就和刘大卯拉拉扯扯、暧昧不清。
虽然郑幺妹没有和刘大卯发生实质的关系,但是既然已经嫁给了徐子明,那么男女之间的界限还是应该划分清楚。
如果她真的不喜欢徐子明也就罢了,但从她的表现来看也对徐子明很有情感,这就让我产生了“一妻多夫”的感觉——她一边享受着具有文人气质和温柔浪漫情怀的徐子明带给她的温情,一边又享受着桀骜不驯的刘大卯带给她的刺激和快感。
在徐子明死后,她为了徐家的承诺并没有嫁给刘大卯,反而是在日后的一段时间和刘大卯的弟弟刘二木走的很近:一个看书一个做鞋,时而教骑马时而在草丛玩耍,都让我觉得他们两人确实在培养感情。
但到后来,郑幺妹有一部分因为赌气才嫁给了刘二木,而且在新婚之夜也是万般的不情愿,那时候我觉得,郑幺妹对于刘二木也许并不是爱情。
(剧中时常描写郑幺妹和刘大卯相互吃醋,然后故意亲近刘二木和蓝玉的情节,这点感觉有点狗血…)到最后的韦哑巴则更是惨。
郑幺妹被人追杀从尼姑庵逃出来,被韦哑巴救了,或许是为了报恩,她同意和韦哑巴结婚,但那段时间也给韦哑巴人家招来祸患,最终韦哑巴家也惨遭灭门。
看到了其他作者所写的关于她爱情的评价,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其实整件故事放在当时动乱和社会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等都无权评判。
但我还是认为,如果说郑幺妹这几段感情是时代的牺牲品,那么在她可掌控的范围内,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认识到爱情是什么。
她享受徐子明带给她的温柔和浪漫,喜欢刘二木带给她的新奇和活力,渴望和韦哑巴生活的平淡,但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完全的真心交给这三个男人,如果功利一点毫不客气的说,她在爱情方面自私地利用了每个男人对她的爱而去满足自己当下的快感。
而她在感情问题上的犹豫和矛盾,更衬托出了刘大卯对她从一而终,甘愿赴汤蹈火的感情。
我想她心中应该一直明白,她真正爱的人只有刘大卯一个人,那个有男子气概、重情重义、敢作敢当、有勇有谋的土匪头子。
但,终究是她负了刘大卯。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刘大卯开枪自杀死在她怀里的那一刻,不知道郑幺妹是否对自己一生的感情而有所后悔。
在整个对爱情的描写中,我认为有所不妥的地方除了郑幺妹对这么多段感情所表现出来的“缠绵”,还在于刘大卯,一个占山为王、甚至烧杀抢掠的大土匪,居然会为了一个女人而做出许多毫不理性、甚至不顾兄弟死活的举动。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个情节的设定倒是让我把刘大卯看低了一截。
二、烧杀抢掠但重情重义的土匪,让人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土匪在这部剧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刘大卯带领的提篮洞里的土匪,看完整部剧,你很难用“好”或者“坏”去评价他们。
有时候你会因为他们去抢一些人家的食物财富甚至把人逼死而感到气愤,甚至都忍不住要骂一声土匪,有时候你又会因为他们重情重义、路见不平的行为而有所感动,感慨乱世之中纵使是匪也有善良正直忠诚的一面。
除了刘大卯之外,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土匪,嘎子——刘大卯的小跟班,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无条件的服从刘大卯,甚至让他死都不带眨眼的。
对兄弟讲义气,为了保住兄弟不惜自己去死,看到有人欺负女人也会出来相助,对妻子也是恩爱有加。
可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却也是杀人不眨眼,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对生命的同情和怜悯。
最终,在刘大卯的要求下,他下山归降了共产党。
他们在乱世之中为活命而被逼上山,像嘎子所说,他们希望提篮洞就像梁山一样,他们也成为梁山好汉,劫富济贫。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被国民党和曹山豹利用,最终退无可退了。
他们没有文化,没有信仰,有些甚至没有家庭,但他们有兄弟,有义气,有勇气。
他们是乱世的产物,是时代造就了他们,而他们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刘大卯也在最后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他的死,也许也是一个时代结束的缩影。
有些人,终究没有办法完全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下面就说说剧中我认为的槽点吧:1. 部分镜头穿帮严重,后面还有楼房和电线杆(也许有人说这是电视剧不可能真实,可是拍出来的电视剧也要对观众负责啊,细节方面还是应该注意)。
2. 个人感觉,大结局的时候过于“升华”……3. 蓝玉看起来傻傻的,并没有体现出来一个军统上校特派员的智慧,出了事情只会说“放心吧,交给我”,以及“要相信党国和谷主席”之类的话,而实际上几乎每次都失败。
4. 剧中的计策和谋略都过于简单了,无论是救人、进攻、围剿、还是突围,基本计策只有两条:装成敌人混进去,来个里应外合;先把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
而且感觉每个行动都有一些逻辑和常识的漏洞,比如城外看守会没有土匪头子的画像?
那…如果当时的现状就是用这些方法就取得军事胜利的,那我…无话可说了。
5. 有关郑幺妹从二少奶奶到土匪头子的转变有些大。
在她当二少奶奶的时候处理事情比较理性和公正,但是变成真正的土匪头子以后感觉变得非常蛮横,比如阿木桑不想娶豆花就要把刀架到脖子上把人扔到山上喂柴,真的是变成了一个赤裸裸的“土匪”。
6. 如果一定要给这部剧划分正反派的话,从弹幕感觉到大家更倾向于反派哈哈哈哈,也许这也是这部剧有点问题的地方吧。
看了一些介绍,发现这部剧实际上是以一位西南地区真实的女土匪为原型进行的改编。
我并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以及改编了多少,如今也只是以上帝视角去看一部电视剧罢了,一些观点并不成熟,无论如何,我都十分尊重和敬仰在那个社会中付出的人们。
引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剧评: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就是因为除了开始时候的旁白外,那个美女寨花见了土匪的第一句话:“你是土匪?
”,那做作地拉长调,一听就是现代娇生惯养的女孩的口音,登时让我对这部剧没了兴趣,柳云龙来了也提不起我的兴趣了。
接下来女主角无知无畏面对土匪的无辜LOLI眼神,让俺最终没有再看下去。
个人偏执想法,很有点想不通这么多人粉此女。
也或许俺挑剔了,另一部剧《铁梨花》中的张吉安,刚开始演得也极做作,可俺看完了发现这是该演员为了衬托角色先后的性格反差,虽然也挺拙劣的,可俺毕竟捏着鼻子看完了,相比陈数,俺挺对不起柳云龙的
近日,见老爸看《大西南剿匪记》自己也跟着看,特别是看到有马苏和柳云龙后,想着那应该是不错的,于是就抽着空陪着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部剧主要是宣传土匪间的情感的,是来贬低共产党的,以傻B石仔带领的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在以大败小地被土匪们当猴耍,完了,还要为土匪的弟弟傻二木抢救、排除献血,看到这一幕我真想吐啊,主次不分,剿匪没见花大力气,出成绩,倒是在这些现在人眼里的小细节里出真知啦。
其次,剿匪的关键时刻,还来个成立飞虎队仪式,还有条幅,还有列队,还有授旗,这编剧是用现代的思想想当代啊。
请认真看看八路军士兵跑来向领导报告事件时的,八字脚,真是太明显了。
请再认真看看,在八路军在人数占多时,还打不过土匪,然后逃了,土匪后还能谈笑着收拾满地的枪械推着车凯旋而归,真是笑死了,八路军说撤就撤,还真就不回来了。
战斗中还能让土匪们在谈话时停止炮声,真是何等的伟大啊。
八路军,每天开会开会再开会,就是取不得成效了,看看,又是把现在的思维强加给战争年代了吧。
真是除了那四个熟悉(马苏、柳云龙、申军谊,还有那二当家)的演员其他让人吐啊。
郑石仔和武营长演技太差 看着不顺眼 特别是郑石仔 演的没人性了。
像这样的人要是生活在现在 早被口水淹死了
刘大卯也太帅了
柳云龙真是个萌物
没看完,但不想再看了,幺妹对待自己感情太拧巴了
柳云龙演的土匪太帅了,哪有士匪这么帅的,有情有义,却是走错了路
10年夏天在姥姥家看的齐鲁频道的首播,从那时起就彻底粉上柳云龙了,刘大卯真爷们,是我最喜欢的荧屏土匪形象,还有幺妹,关二当家,嘎子,特派员都好喜欢,最后一集时隔这么多年还是把我看哭了,总的来说剧情一般,人物丰满,当然所有所谓的“正面"人物不在其中,郑石仔骆一梅没死是这部剧最大的败笔
好帅挖 最后结局败了
被特赦的女土匪与一直被陷害的男土匪。
跟着妈妈一起看电视,发现还真的看了很多唉。。。不过这片里也就柳云龙和苏妹好看,其他演员真的是恶难看呀。。。而且。。。还蛮真实的,共产党里是有那么多蠢人,被国民党随便糊弄的。
好看,柳云龙一直不错
看了风筝之后才来看的这个
柳云龙在暗算之后再出经典作品,一如既往地颜值演技都远超同剧组其他演员许多,他绝对是荧屏上最有男子气概的土匪。他也是属于旧时代的人,所以注定在最终要随着时间一起消失。唯一不足的是郑幺妹一直没和他在一起,这点每每想起都很遗憾。
我妈说柳云龙是最帅的男演员!!!
在老爸盯上一部熟悉的剧就会接连不断来回看的习惯下,我居然把这片看了个差不多……
在石鼓寮拍的,之前看过几集,没看全,花了一周的时间给看完了。国产剧中比较不错的,比抗日神剧要好看多了。
天天晚上陪我爸看,纯烂片。。。
为看郑幺妹、刘大卯、蓝玉看到半夜。。。
n年前
小时候看的 柳云龙那会儿超帅
你依然无法面对未来。
编剧是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