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乱糟糟的江藤良香,羞涩的望向阳光处的一宫,因为她听见一宫对她说:喂,看着我。
这时,我们还上初中一年级的良香,心脏跳的厉害,念念不忘的话语已经在她脑海里回转了十多年,喜欢的发型,喜欢的面孔,喜欢的一宫。
他在良香心里有个亲切的小名——“小一”。
十多年都过去了,我们良香同学的头发虽然不乱了,人似乎也看着干净了,但是脸上时常流露的厌世表情,显得她和身边的人似乎那么格格不入。
只有进入一种状态——幻想的状态,良香才会发挥出她那不为人知的一面:活泼,亲善,话唠,蹦蹦哒哒的,就像是一个随时在冰淇淋摊等候甜点的阳光小美女。
她建构了一个世界,一个以她为中心的世界,其他人都是配角。
人们对她笑哈哈,对她脱帽致意,对她的倾诉认真倾听,甚至为她鼓掌,为她跳舞。
善良的人们啊,美好的伊甸园啊。
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观众都差点被这个世界给骗了,我们看到在河边,在便利店,在公交站,在居酒屋,良香和人们的交谈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稍微注意的是,导演将叙事的视点已经嫁接在良香的身上,以她为轴心去看这个世界,去想象这个世界。
欢快的音乐,欢快的人们,欢快的良香。
电影的前半段都是欢快的。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
可那又怎么样呢。
开心就好咯。
毕竟,这是我的世界。
或者说这可是我和小一的世界。
良香一定是这么想的。
她疯狂在各种地方倾诉她对小一的迷恋,乐此不疲,想象中的人们十分乐意的倾听,甚至为她出谋划策。
幻想总是短暂的,回到家的她难免是孤独的。
几个跳切完美的诠释了无聊的晚上,无聊的人。
但幸好还有海螺啊——小一送的异常海螺。
喔,当然喽,这也是幻想的,实际上是自己送自己的。
但这又有什么呢?
在幻想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
松冈茉优的出演让这部电影增加了可爱属性,或者说,你很难不会爱上松冈茉优。
她是这部电影的唯一中心,电影的机能系统一切都是围着她转,就像是幻想的世界里,人们围着她转一样。
个头不高的她在这部电影里就像是一场时装秀,气场丝毫不让《unnatural》的石原里美,尤其她穿着阔腿裤,脚踏帆布平底鞋,简直就是魔性的古灵精怪。
女性导演也给这部电影画上了一个女孩的符号,单相思的痴恋,向外人流露出对暗恋对象的膜拜,以及女性袖珍的小心思,通通在导演那俏皮灵动的镜头风格上展现出来。
最为难得是,电影节奏的高度保持,始终在一个频率上。
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切换也非常自然,甚至造成反差的幽默。
当良香幻想破灭的那一刻,导演也用歌舞戏完美串联开来,这既是一个结束,这是新的开始。
所以,我们这才看到良香最为孤独的一面,喜欢了十年的人竟然叫不上她的名字,良香心痛地甚至发出:我们就该遭此灭绝吗?
雾岛同学可第一个不答应。
穿着西服的渡边大知可不答应。
你怎么可能被灭绝,你知道吗,你胸口上贴着红色便签的样子真的好卡哇伊啊。
雾岛是良香的同事,喜欢反着写“2”这个数字,他喜欢良香,良香也知道。
这一条叙事线和幻想那条线是并行的。
天真的良香甚至还“利用”起雾岛来,“喏,你算是我现实的男朋友吧”。
亲吻?
不存在的。
拥抱?
不存在的。
你只是我现实的男朋友,只是而已啦。
雾岛当然伤心,比伤心太平洋还伤心。
他知道小一,他也知道良香准备和暗恋对象见面了,可他有什么办法?
他没有办法。
编剧有办法。
良香的挫败,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
隔壁的吹奏声也显得那么刺耳,身边的人们也那么面目可憎,因为好朋友向雾岛出卖自己的“信息”,也对她十分不满。
甚至以为自己是处女的事情被暴露后,竟想要辞职躲在家。
这是从幻想世界里刚出来的一种不适,一种无措,一种对爱的极度渴望,甚至都有些病态。
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似乎已经不容她这个幻想家存活了。
孤独的她,甚至孤僻的她,长期自己生活,对这个现实世界,对这个人言可畏的社会,心怀着恐惧,所以她惧怕谣言,也惧怕自己从这个现实社会中所沾染的冷漠。
所以她会对收垃圾的大妈说谢谢,甚至斥责人们的冷血。
这个机械麻木的社会,让她应付不来。
所以,她想到了一个人——小二。
小二是谁呢?
就是我们雾岛童鞋。
雾岛来了。
冒着雨来的。
他有些愤恨,他以为良香真的怀孕了,因为良香的请假原因就是这个。
可他还是来了,他放不下良香。
然后他看见了良香胸前的鲜红便签。
这一刻让我想起《白鼬》里的最后一幕:法官在法庭上突然看到喜欢很久的女人穿着蕾丝边的白裙子,因为法官曾对她说我特别喜欢看你穿那个裙子。
那一幕真是久久难忘。
雨天那场戏,堪称电影的高潮时刻。
雾岛声嘶力竭的证明自己的动机单纯,证明自己不会也不可能对良香图谋不轨,他甚至说,你一次连我的小名都没叫过。
“你知道吗,我喜欢的就是你的不谙世事啊”。
最后他说出:我喜欢你。
良香这才终于被感染,她这才明白小二和她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落寞的人啊,都是感情被疏落的一方啊。
可这也让她认清了真相,她选择和过去告别,选择和不实际的幻想爱情告别,她毫不犹豫的冲上前去,狠狠的拥吻了他。
此时她胸前的红便签脱落,便签一点点被雨水浸湿,就像是两个孤独的灵魂慢慢的靠拢,汇合,交融。
真的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甚至是很多人说恶俗多余崩坏的结尾,也超级喜欢。
对女主来说,暗恋的十年是热情又孤独的。
美梦破碎之后全世界都变成了冷漠的面孔,亲爱的梦中人从来都不认识自己,你以为熟稔你心事的陌生人从来也只是陌生人,这样的生活,从来都是自己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有多残忍。
连唯一的爱好,研究灭绝生物,也很有很有可能只是跟随阿一,体验着他的爱好。
但是作者多温柔。
女主从十年的梦中苦涩地走出来,就能碰到一个隔着厚厚的保护层还能欣赏自己的可爱的人。
他也许不够好看,跟你的白马王子比就是青蛙。
但是他温柔真诚有耐心,即使被冷漠对待也小心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欢,即使被拒绝也远远地喜欢着。
多么可贵啊。
在大雨中说着真心话的两个人。
女主给他打电话的时候,我以为是彻底从自己的梦里走出来了。
当她对他喊着“你不是喜欢我嘛 喜欢你就忍着”的时候,我就觉得成了,真的是姨母笑一脸了,他得让她多有安全感才能喊出这样理所当然的话呀。
那么尽情地颤抖吧,平凡如我们也可以拥有爱情,拥有一起走下去的人,不用孤零零地面对这么陌生的世界。
我是看了电影简介被吸引的。
像女主一样,我也有一个从高中就开始喜欢的男生,不多不少,正好十年。
我故事里的一和电影里的一都是在班上深受大家欢迎的男生,我虽然没有女主这么默默无闻,但也绝不是有许多关注的女生。
他就像一一样,难以接受有人不关注自己,会对不关注自己的人格外关注。
我很胖、短发、不会打扮,成绩也很一般,上台说话只会傻笑。
他总是会坐在我旁边的位置,摸摸我的头捏捏我的手,会送我牛奶,我在吃冰淇淋的时候,他会说给我吃一口。
从小就异性缘不是特别好的我,很快就陷入了这调情的陷阱。
但仔细观察一下,他对每个女生都这样。
每当我想要放下,不去关注他的时候,他又更多地和我打闹。
表白过,没有成功,但还是像以往一样对我。
我永远记得一个夜晚,在教学楼三楼的平台,那一层是毕业生,教室已经清空,只有月光给我们带来亮光,他捧着我的脸盯着,那半分钟是我这么多年最幸福的半分钟,当然后面啥也没发生。
毕业后七年了,他去了美国,刚毕业那几年还会回来,但他也没约过我,我自然也不会去约他,后来疫情,再没回来过,我也好想像良香一样组织一个同学会啊,好想见见他,好想和他云淡风轻地聊天。
现在的我好看很多,人也自信了很多,我想再见面我不再会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了。
我也不会想和他结婚,就像一一样,我会一直担心他太受欢迎。
刚看的时候我觉得我比良香好多了,在同学会见面的时候我肯定不会这么拘束,我现在很开朗啦,可以和很多人交流呢。
但仔细回想一下,还是没有很多朋友呢,也很难去融入新的集体,我就是那个一直在人群外看着人们谈话的人。
我在从小生活的城市很难找到一个出来逛街的朋友,高中还有一起玩的也只有一个朋友,明明其他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呀。
为什么呀!
很幸运,我也有一个二,很爱很爱我的二(比二帅),和他在一起非常自在,他能百分之九十包容我,给我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和他在一起我的情绪很稳定。
我能理解良香放弃一选择二,一个心里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位置留给你,和一个给你百分之百的爱的人,对于我们这种生活里的小透明,能在后者中感受到无尽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已经给了一,那么爱则会回报给二。
请肆意颤抖吧!
和自己爱的人亲亲是真的会颤抖的!
直到看完这部电影前我都觉得自己还没有放下一,但到最后,雨中吵架的烂梗里,我仿佛以上帝视角看自己现在的恋爱,是相爱的!
只是被某些青春的遗憾蒙蔽了。
放下吧!
哪会有那么多年没见的爱啦!
我这十年就是白瞎的。
原来阿一,连女主的名字都不记得。
幻想,在那一刻应该像掉在地上的水晶球一样破碎了吧。
最终,女主最终走出了幻想。
自己的单恋,最终可能只能是单恋,生活中实实在在,能够触摸到的人才能真正的被喜欢。
在城市中,街上车水马龙,霓虹灯盏随着星光闪烁阑珊,女孩子们努力让自己精致,期待着白马王子。
但是爱幻想也是好事,女孩子就应该像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像穿水晶鞋的灰姑娘。
梦幻、童真、美好。
电影结尾那个红色便签渐渐吸满二衬衣雨水镜头真的太美了。
2025.2二刷。
终日沉溺在自己幻想出的王子公主梦中被现实不记得自己名字的男主角轻易击败;偶尔也会享受被e人关注的感觉,但是无法接受亲密关系;对周遭的人充满好奇却根本不敢走进对方的内心……就这样,拒绝和真实世界沟通的自己越来越难以忍受孤独。
假怀孕和朋友闹翻:以为内耗改成发疯自己会很爽,其实自己投入过真情实感哪会全身而退。
还好朋友是真朋友,即使自己发脾气也会想办法缓和彼此的关系,甚至包容自己伤人的字眼还主动道歉,按下保存键证明自己有被踏实地爱着。
二对着外面大喊:“我想和你生孩子”回过头低下头说:“其实我很不好意思”。
那一刻触动的处理女主的心还有我这个社恐的心,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坦白地剖开自己的人,他好勇敢,他好帅!
真实人际关系有伤害也会有爱,别因为怕痛就放弃品尝爱的机会呢,套子里社恐们。
社恐脑中的挣扎竟然也能拍成这么有趣的电影,感谢导演。
“最重要的是自然。
”自然的认识、自然的相处,是女主角良香渴望与人交往的方式。
然而,深宅孤僻、性格古怪的她只能活在自己创造的理想社交圈里。
直到影片进行到70分钟,被暗恋男子一语惊醒的她,才不得不自我终止幻想。
至此,连观众也被欢快的交谈氛围与活泼的少女心思感染,将女孩的“脑补剧”当做了这部电影的真实。
《最终幻想女孩》关注“社交边缘人群”的情感状态,以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年轻女孩为引线,激发人们对快节奏社会中的交往疲态和内心困境的思考。
一开始,看到二十多岁了却还徘徊在中学时代回忆之中的良香,会觉得这样的女孩确实封闭太深、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接着良香将自己长达十年之久的暗恋心事告诉周围的每个人(咖啡厅服务员、钓鱼大叔、便利店小哥等等),才发现女孩也没什么大问题,倾诉与嬉笑都是她与现实的沟通方式;后来走到节点,良香通过一首歌唱醒自己,原来那些为己欢喜为己忧的朋友、那些滔滔不绝的日常,都是一场对于人际交往成功的臆想。
原来是彻彻底底的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这倒使我更加确认,良香这个人物的特别设定,是能够在时下社会找到普遍性认同的。
因为,良香这样的人不仅是恐惧社交,她更多的是在渴望交往的强烈意志与害怕失败的内心防线中纠结徘徊。
大篇幅的幻想场景里,良香或开心或忧虑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情感烦恼,她并不太在意倾听者的意见和想法,毕竟那也是她臆想中的一部分。
而单单“倾听”与“沟通”这样的形式,就足以让她得到放松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情感经历可谈,也没人听过自己心事的良香,常在自我幻想的脑内剧中制造怀疑;她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不知如何出手解题;她知道自己与世界的极限距离就在眼前,却一步也前进不了,没法克服。
所以,影片给了良香除去“自我幻想”之外的另一个爱好:研究古动物。
关注古动物——“我这样的人是不是该灭绝了。
”奇异的生物很有趣——“所以我才会跟它们产生共鸣啊。
”高层公寓的夜晚畅谈,给了良香一个大惊喜:原来,自己和暗恋对象有着共同的古怪兴趣;同时,那次畅谈也浇了良香一盆冷水:原来,暗恋对象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
于是从这一刻起,幻想带来的不真实大过了真实,良香捂住胸口开始审视自己,幻灭感同样让她心碎。
这份与现实隔离开的幽闭的疼痛,主要反映在日常生活的人际环境里,影片却以她虚无缥缈的恋爱经历为踏板呈现。
因为女孩苦苦难觅对象、与现世脱轨而活的老套,更加容易让人心疼,也不难使人产生共鸣。
就像良香自己所言,物种变异让人振奋。
到底是不愿意自己去改变,去迎合和接受社会,直到自我变异成为远古动物了呢?
还是周围也有觉得很不错的人,想要进化与之相处,却不知道如何开始?
答案就藏在良香与“小二”在天台对话后的那次崩溃里。
良香不敢面对自己的追求者,她会想要逃,也会对自己吸引别人的地方产生怀疑(这份怀疑甚至存留在幻想中 :跟大叔聊天时被提醒,虽是告白却没有听到对方说“喜欢”。
);她不是不想恋爱那么简单,而是害怕意外的情感会对自己本就脆弱的内心造成伤害,而是担心感情不够纯粹。
留意细节的良香,甚至因为小2的一句话,将自己是处女这件事情视作羞于启齿的秘密。
并且为此撒谎,声称怀孕、广而告之,以达到自己的心理承受平衡。
这正说明了,良香与人际社会的距离,在于她不断通过失败的社交否定自己,恶性循环。
渴望交流却又不敢展露自己,这一种长久以来的胆怯和不自信,使她深陷内心的恐惧,而非表面上看来,少女的幻想乐园那样简单纯粹。
那么,(这样的人)灭绝了吗?
不管是感情经历一张白纸的人,还是恐惧社交的深宅,亦或是有些奇怪的、会做出尴尬举动的人。
不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社交边缘群体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可能是今天某一时刻的你,也会是明天某一瞬间的我和他。
手机网络便捷、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无法控制的减少了面对面的、实在的交往,更无法控制愈加复杂、拥有万千思绪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良香的一面,可以说是涉恐一面,也可以说是可爱一面。
当乏味生活只能依靠想象弥补的时候,那种对于与人接触、认识朋友、被人关心、倾诉衷肠甚至收获爱情的心灵需求就愈加强大。
影片将这一普遍现象放大,以“母胎单身”的女孩故事可爱呈现,实际上,还是表达了了解与沟通对于当下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也如“小二”所说:你是“稀奇”的, 而不是异常。
“异常”是别人眼中的古怪,“稀奇”则是对于我而言的喜欢,是古怪得可爱 ,是中我心意。
同样,良香因“小一”不知道自己名字而崩溃。
但是她没有注意,自己也从未喊过“小二”的名字,“小二”则在为她从不叫自己的小名而耿耿于怀。
你看,其实大家都一样。
到最后,与其说良香接受了“小二”,还不如说是她接受了在幻想与现实间不断逃避、左右摇摆的自己。
渴望在社会交往中取得他人认同的良香,这一次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恰是因为拥有了“小二”带来的勇气。
影片这时候才间接表明,天然王子其实是2号。
就此,良香清空脑洞,斩断恶循环,生活也准备朝着视野宽阔的那一方向掉头。
以终止幻想、收获初恋为结尾的《最终幻想女孩》,其实才刚刚走到美好的开始而已。
女主颜值满分。
男一并不像王子啊。
既然喜欢男一10年了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就轻易放弃也太轻易了!!
至少人家现在对你有好感!
不管是不是因为看到有别人追产生的竞争感。
虽然心里的确会觉得对方很过分。
不过这种随便和自己不喜欢的其他女人作出轻易举动的人,像女主这样单纯的人日后也HOLD不住啊。
所以也别遗憾太多,就当减免伤害吧。
男二长得像雅人叔有没有?!
开朗销售和孤僻美会计的组合,我觉得能长久。
谁都喜欢开朗的人。
女主又这么漂亮!!
但总觉得女主对他缺乏一点爱情的感觉。
不过能遇上一个这么喜欢她又很主动不怕打击甚至不要面子的人,现实中也是很少见的。
这属于稀有的古典主义男性。
考虑到日本少子化的国情,把剧情安排成这样符合“遇上个耿直的就谢天谢地了吧,大家都凑合凑合早日成事吧”的国民目标教育意义。
其实逃避也没什么不好的。
人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沟通。
别人也没来和你沟通啊。
接受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性格。
为何一定要改变呢。
上天就是这样安排你的。
一个人独居能活得那么有活力是很少见的(比如女主听个音乐还能摇头晃脑的,上网也上得很鸡冻,还坚持锻炼。
不过她才24岁也可以理解。
)现实中靠拿点工薪能租得起房又貌似不太现实。
24岁的处女,在中国应该很多吧。
日本国情也太逼迫女性了一些。
竟然才24岁就会以自己是处女就羞愧到假称自己怀孕辞职!
姑娘你赶快来中国洗洗脑。
想当年我去日本出差,不化妆也照样进办公室(虽然被我的中国领导暗示要化妆)。
享受中国人特等福利。
也没有人说三道四(至少面前我感觉不到)你自己不CARE就好给导演点个赞。
除了24岁内向型会计说自己受够了整天对着发票好像工作了5,、6年这点不合逻辑之外。
粗粝又柔软,迟钝宽松又敏感,mayu真是很独特的演员。
细腻中见趣味的一部片子,女主和我本人大方向上相似,性格和习惯差了不少,所以看起来也有趣。
在宽阔的一眼无边的裂痕里寻找连结,在喧闹繁华中沉浸孤独。
灭绝动物、初二那年喜欢的人,都是对时效性的抹平,在流连遥远的物中成全充分完整自主的自我。
二 是粗糙直男,他有他的欲望和本能,但又有细心天真的一面,渡边大知意外地适合(无意识之恶) 二的出现给女主提供了一种即时的、现世的荒谬, 二代表着本能和野蛮的日常【音乐剧里那句:日常即反常】。
这两个人站一起的时候其实气质大相径庭、毫无关系,两人在一起时必然出现自我的让渡、人和人面对时在交流而无法交流,在驴唇不对马嘴中发现情感。
(女主和二像一个经典的古典双人舞hhhh,男舞者望向、支撑女舞者,女舞者望向渺远)她从未知道那些人的名字,那些敞开的交谈都是幻想——“这就是我与这世界最近的距离了”,其实她从来没和身边人说过话,从前幻想是她的现实。
很多细节都抓得特别好,菊石的螺纹、半梦半醒时分的幻想,意识到要在死前见到他,不敢打出的电话、没有撑腰的朋友,因为他东京的空气真美好。
一小时转得挺好:一其实虽然一直被欺负但傲气得很、内心有点抖s,女主和一绝对是同一种孤独又自傲的人(这也是我这么认为自己)。
这俩人居然心心相印然后转到他都不知道她叫啥...( 趣里好可爱啊居然说中文。
)后三分之一就是谈恋爱。
从幻想世界进入现实世界,进入粗粝、野蛮的日常,吵吵闹闹的酒馆和大叔对情侣的调侃。
野生动物园那段+街上送便当那段女主的自我被疯狂地侵入——被打听、被评判、被呼唤、被凝视,被祝福的身体(真的......“那是她出于好心”;这一段吵架整个都很直男......好难过啊这个he),相当准确。
“跟我生孩子吧”这句已经上升到恐怖片程度。
真的,这部只要不he什么都好。
女主分手以后一下子就进入了用恋爱和世俗事务解决孤独的轨道。
实在是不能接受这样真实的未来啊,自我的让渡和进入野蛮的日常。
感觉这部电影是我的判词。
可能有些觉得不好看的人是没有找到共鸣吧,故事中的女主这类人可能不被人理解,比如,我就是,身边的人不理解我,觉得我很奇怪,把自己和世界中间安一面单面玻璃,我能看世界,但世界看不到我,沉静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中,对周围人的目光敏感,经常把别人的一些话往坏处想得夸大其词让别人不明所以,胆子小又很胆大,被动又可以主动……有几句最喜欢的话“不忘旧情是我的美学”“请你肆意颤抖”“对不以被感谢为目的而做一些事的人说谢谢其实是自我可怜吧”“外视,是我与世界的极限距离”...太多了希望这种敏感又善良的女孩子被温柔相待吧,幸运的话,早日打开心扉,接受身边的“小二”。
真实地触碰到我的内心,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简直就是我!
其实一开始就怀疑,女主那么明显地不合群,怎么可能和这些陌生人如此熟悉地交谈。
导演用镜头剪辑也很明确地说明了这点,在不同场景面对不同的人,说着没有关联的一搭一搭的话,组合起来才构成女主的内心独白。
所以反转的时候,不是惊讶,而是一种释怀。
果然吧,我们这样不善交际的人,都是如此。
尴尬地想搭话,却总被无视,感觉自己真的和他们在不同的世界。
原本认为阿一完全不认识自己,他却主动走来和女主说话,那样的感觉,真的觉得自己的十年没有白费吧。
即使阿一和自己的甜蜜回忆,似乎只是因为这一点,他是如此受欢迎啊。
一切似乎很顺利,两人甚至有相同的爱好,可女主期待的心情,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幻想全部破碎。
和阿一的幻想破碎的是所有交往,和钓鱼大叔,咖啡店小姐姐,车站工作人员,便利店小哥.....一切都只是幻想。
伴随着音乐,我真的看到了自己,从前有好感的同班男生,甚至记不住我的名字,那些聪明的,酷的人,好想认识,却不敢搭讪,在qq群里,永远沉默,没有人和我聊天,什么点赞,永远是最少的.....我尽力掩饰着自己,说是不想去交际而已,其实不过给自己慰藉,保留幻想。
真实却是,我一聊天就尴尬,没有人想关注我。
在一群人的热闹中,打闹中,我永远,只是在旁观,永远。
他们,一说话,一做事,就有无数回应,而我,却只敢躲在一旁,甚至连参与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有人告白过,但到现在还是单身,没有喜欢的人,孤独,其实很享受。
但,每当我幻想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努力,一发表,就会有回应的时候。
现实总让我认识到,我,就是如此孤独地活着,没有回应,从来如此。
女主最后选择了阿二,我一点都不惊讶。
如果是我,也会如此。
“比起喜欢或者讨厌,能够毫不违和地自然相处大概最好了”和阿二,不用经营着所谓关系,不用担心失去,他爱她远比她爱他多得多,在自己孤独时,这样的男人,是会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也第一次让女主得到了被人重视的感觉。
这才是最重要的。
啊看哭了。。。
关于一个幻想型宅女的自我恋爱,我不是女主这样的人但是我可以感同身受。如果不是以突然唱歌的形式揭开幻想真相这个片子完全可以打五星。ps:本片是少见的电影节翻译上乘的日影
于我来说结局相当悲伤
mayu真是都萌出我的脑溢血了,非常轻松好玩还带着一点实验气息的浪漫喜剧,以很小的切口说很满的情感,导演对笑料的设计和对于叙事的把握都很个人化,声音设计、剪辑和配乐也出彩,不过某些情节还有点崩,略有遗憾。
说白了就是女生权衡男一男二的故事,这样的东西本身没有太强的可塑性,片中马玉脑补的那些画面看起来也就淡而无味,有意思的是这样看起来反而出色地嘲讽了当代年轻人在恋爱中因为自视甚高而患得患失的毛病。
删除请按1,保存请按2。2这么可爱!!每一个套路都正正戳中心脏!!!女主蛰伏十年攒来的啊!
比起拥有男二这样的男朋友,我觉得还是查阅灭绝生物资料和幻想更有趣…请继续坚持自己!
21/4/9:后段的独白歌舞一扫全片的阴翳,现代都市爱情就是莫名其妙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全靠松冈茉优的演技支撑,虽然她的颜值让故事没有说服力。
世另我 看的时候一直不停得在想 天呐一毛一样 我想和女主做豆瓣友邻 她也是这样啊 我也是 #不忘旧情是我的美学 抓狂时的#fuck 但区隔我们的是 我绝对不会选择小二 哪怕小一不记得我 #意识流电影
この恋、絶滅すべきでしょうか?
————— 🔴 2017 🔵 日本【2018年 9月【🟢】【➊】】【≈ 117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真的是松冈茉优一个人撑起了一部戏啊,还蛮考验一个人对于社恐的同理心的。
“社恐该就此灭绝吗?请你告诉我生存下去的方法。”从幻想之中跌落现实,在螺线般的日常里制造只有自身可见的异常,以世界与自己的极限距离调和孤独的比例。融入人群,尝试恋爱,依然要保持一部分微小的自我,以便随时可能的逃离。
挺没劲的 松冈茉优很美 “不忘旧情是我的美学”这句话有点意思
看不下去
其实社交恐惧症的女孩还是有机会和单恋十年的男同学认识和交往的,但她永远没有迈出那一步。
在现如今的日本能拍出有新鲜感的romcom真是太难了,剧本本身的喜剧节奏非常好,松冈和渡边的表演很加分!在《火花》里就非常引人注目的渡边大知,这里可以说是闪闪发光了。谁不想要这样的に呢?忠犬、可爱、懂得退让、也把握的住前进的节奏。长相也是适度的帅气,有现实的代入感。
这就是死宅直男的狂欢吧,这种大型装可爱现场,真心腻歪。
尽最大的努力看完了,能做到除了松冈茉优一无是处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