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判

誤判,The Prosecutor,Misjudgement

主演:甄子丹,张智霖,许冠文,吴镇宇,张天赋,郑则仕,刘江,喻亢,栢天男,林家熙,陈欣妍,冯皓扬,朱栢康,吕良伟,郑浩南,蔡思贝,黄智雯,张建声,汪明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24

《误判》剧照

误判 剧照 NO.1误判 剧照 NO.2误判 剧照 NO.3误判 剧照 NO.4误判 剧照 NO.5误判 剧照 NO.6误判 剧照 NO.13误判 剧照 NO.14误判 剧照 NO.15误判 剧照 NO.16误判 剧照 NO.17误判 剧照 NO.18误判 剧照 NO.19误判 剧照 NO.20

《误判》长篇影评

 1 ) 太烂了,甄子丹是不是羡慕人家特地拍的?

太烂了,甄子丹是不是羡慕人家吴镇宇、张智霖,带巨资进组,让其他演员陪他演着玩过瘾啊?

角色跟他本人一样,开玩笑一样。

(更新,跟朋友一起看的,现在看了其他评论才知道是他自导自编自演,这就逻辑闭环了)

感觉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是会被港圈演员嘲笑到明年的程度,剧情太小儿科了最好的片段可能就是破地狱老爷子的法官片段,台词、表演都比较合理而且幽默。

吴镇宇的表情是我全程的同感,张智霖扮老相的状态还不错吴镇宇有句台词很合理“我一下午就要处理38单案子”,甄子丹这角色只有这一单事,还是太闲了。

在法庭上,想通过跟原告律师、被告律师、法官都用大白话吵架争赢?

当过警察,专做大状就可以没点门槛了?

前奏里的一幕就又装又老套到替甄子丹尴尬:依靠在办公桌,单手插兜,单手拿咖啡喝,眼神目视窗外远方。

然后快速旋转360,自信微笑甩门而去😅连打戏都烂得一批,不如白夜追凶里的周巡。

天台打戏,我请问呢?

打了个啥,这段打戏里表现最好的是灭火器和BGM,听到BGM我以为我在看好莱坞😍音频学得不错嘛。

胖胖一大把年纪,只身勇闯KTV用手机偷拍罪犯吸粉,这一整个剧情你就看有多少bug🤤最精彩的打戏就在最前面的椰子粉,但大家注意,这场打戏的主要演员是那个小弟,而不是后来开车进场只演了几下的甄子丹。

这几年看过太多港片老套路烂片,这部是最烂的,真的别再被这种骗钱了

 2 ) 误判|敢单挑甄子丹的男人终于出现

很早就上了,但一直没敢推,原因大家都知道。

其实,在《误判》刚出的时候,就已经推过,或许有网友没太注意,再次“温馨提示”一下吧,文末有“随机惊喜”,走过路过可别错过。

《误判》算是纯正的港片,属于“看一部少一部”的有生之年。

港片的环境,丢失了。

感慨遗憾的,或许基本停留在咱这个年龄。

00后,知道港片的大概已经很少。

他们成为主流,港片越发艰难。

连甄子丹,也不得不“换个身份”。

香港那边法考,也应该很难吧。

但是,别看甄子丹“武术世家”的样子,一转眼,法考就过了,而且,压根不用实习律师,一脚直接跨进了“检控”。

第一天上班,甄子丹就凭借自己多年的“叔叔”经验,赢了啤酒。

当然,这顿大酒,得留到后面酝酿好了才喝。

然后案子出现了。

少不更事的小孩儿,以为“收快递”还能拿钱,绝对是无本万利的事情。

但是,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奇怪就奇怪在,小孩儿还在发蒙,自愿“无偿援助”的律师团已经上门。

很多老百姓,一辈子老老实实,可能压根没和“官司”打过交道,这波信息差,稳稳的被律师拿捏。

小孩儿此时还相当小白,压根不知道自己摊上了多大的事儿。

但是,老百姓有自己“朴素”的价值观。

当老百姓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和“普世价值”发生碰撞时,“冤屈”就发生了。

所以,平时多学点法,不是想成为“钻空子”的律师,而是多少有点自我保护意识。

张智霖这次演坏蛋,感觉还是相当出彩的。

一直智商情商在线,在两边老大面前游刃有余,时不时的还“邪魅”到让人眼神一晃。

但是,坏人就是坏人,当下的港片,也得“坏人必死”。

但是,张智霖代表的“群体”,实在是当下大部分的“真实状况”,一个平头百姓的“意难平”,端不上台面。

其实老外好像也有类似的认罪协定,主要为了节约时间节约经费。

吴镇宇对这种“小案子”,压根不关心,只要不麻烦到自己就行。

大家走过过场,刷一波存在感,然后把事情轻松解决掉,两全其美。

该上班时上班,该下班时下班。

多好?

再说了,他们这种“身份”,加班又没有加班费,何必操这个心呢。

老百姓的“死活”,与你何干?

上诉的辩方律师,气场完全压不住。

“前律师误导”,这理由……拿不上台面啊,许冠文觉得,这绝对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甄子丹面对对面气场严重不足的辩方,忽然“自废武功”。

这下,不仅许冠文傻了,吴镇宇也傻了。

放水放得这么明显,这么多年甄子丹到底经历了什么?

连肥猫都表示怀疑。

这不就是国足么,22个人一心往一个门里头踢,不输才怪。

想等到许冠文的《破地狱》估计还得且等,不如先领略一下许冠文当“大老爷”的气势。

最近很“巧”,刷了个段子,律师在庭上还没说两句,就被“大老爷”给叉了出去。

许冠文算是比较文明的了。

甄子丹打了多年咏春,这次上来就是一顿“七伤拳”,搞得许冠文有点吃不消。

看了这么多年法庭戏,甄子丹代表控方,恨辩方不成钢的打法,绝对是第一回。

大老爷想摆威风,甄子丹也极度配合。

为表“尊重”,甄子丹很理解的表示了回应。

大老爷也是见过世面的,你这么搞,别以为大老爷真的老糊涂。

阴阳,谁不会啊。

这波操作,实在不按套路出牌。

搞得辩方律师感觉自己都国足了。

尼玛,球咱可以输,大不了回去再补点海参枸杞,你这当着面往自己球门灌球,这不侮辱人么。

三人,不仅拯救了地球,还顺带拯救了外星球。

面对这个“不成器”的辩方,甄子丹都懒得说。

要怼,就怼大老爷。

你不喜欢温馨提示么,咱也玩一回。

许冠文终于挂不住了。

爆出了“全天下老爷”挂在嘴边的一句经典台词。

一般遇到这种台词,小老百姓,赶紧自求多福吧,咱们谁也不是甄子丹。

肥猫说得好,赶紧“缩回来”。

活王八总比死乌龟强。

现在不是很好么,想看剧,古偶+甜宠喂着,想玩游戏,免费的随便玩,那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说了干嘛?

甄子丹这波“骚操作”,还是有底气的。

汪明荃此刻站出来了。

所以,在“刚”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筹码。

一无所有的老百姓,还是苟着吧。

凑合看一部《误判》,发泄一些情绪,然后继续苟着。

既然有人打圆场,大老爷还是愿意给面子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甄子丹是“给脸不要脸”,当着一帮大咖的面,甄子丹让所有人尝了一下“哀伤”的味道。

我去,如果不是甄子丹一个打十个的名号在外,死八百回了吧。

穷人,没什么选择。

最大的期盼,当年是盼望能有个“明君”。

如今,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你以为的“选择”,其实都是被安排好的,别瞎琢磨。

如果不是甄子丹的“个人魅力”,这事儿,已经“不值一提”。

但是没办法啊,这样“衰”,不符合“价值”。

所以,一帮人,自愿加入了“加班”的行列。

肥猫再次申明,加班,是没有补贴的。

甄子丹这边忙活,张智霖那边也没闲着。

大佬吕良伟出场。

不怕流氓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如今,连吕良伟都开始“看书”了,穷人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

善恶的较量,最终都要落到“拳头”上。

如果,甄子丹没有“死”在大老爷的一个眼神里,那么,“必然”会“死”在坏蛋的反扑里。

幸好,甄子丹是个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

一个人包围一百个,打了个痛快。

坏蛋那边没闲着,吴镇宇也没闲着。

一个下午处理38个案子,可以平均算一下,每个案子吴镇宇能花几分钟。

就这几分钟,他能看明白案子里头有没有问题?

那些被忽略的案子,多如牛毛。

因为一个“太忙”,很多老百姓可能搭进去一生。

没关系的,蝼蚁而已。

小孩儿一直不明白没有人帮他。

这个背后的逻辑,相当的一言难尽。

怪只怪,自己生在穷人家了吧。

既然当了穷人,就要有穷人的自觉。

保护好自己,别出什么乱子。

因为,你承受不起。

“那些人”可以轻松摆平的事儿,在你这里,是过不去的大山大海。

甄子丹也年纪大了,还能打几年?

即便,甄子丹再能打,能保证你能遇见?

国人多年来的“侠之大者”,从来都是那么“迫切需要”,但从来都那么“虚无缥缈”。

是读书还是学甄子丹“能打”?

这个问题,甄子丹告诉你了,还是要读书。

但是,读书也要谨防“读书有个屁用”,读书,是让你能更加看清楚这个世界,并不是让你读得满腹牢骚。

吴镇宇也身为“小老爷”,阿婆过马路跌倒,也不敢扶啊。

因为,他说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

当然,这种“老爷”,这辈子大概也没有什么机会,能自己亲自在大街上走一走。

早前,是黄土铺路,鸣锣开道。

现在,是害怕得要死,躲在重重设卡后面。

上街与民同乐?

开什么玩笑。

张智霖最后还是需要落网的,否则甄子丹打半天都白打了。

时间和真相,谁会“活到最后”?

至多,深表遗憾。

 3 ) 现实可能比电影更复杂——电影背后的真实案件

《误判》电影中注明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案件,但电影的资料、宣发、百科条目似乎都没有点明电影改编背后的真实案例是哪一宗。

若熟悉这几年香港法庭新闻的人,或许会知道,电影剧情映射的是现实中的马家健案(这与电影中被冤枉的青年马家杰取名相似)。

马家健(电影中改编取名为马家杰),图来源于传媒电影改编的细节比较多,可能为了电影呈现的效果,增加了许多现实之外的因素(如打斗、枪战等等)。

这类改编虽然可以理解,但电影在诸多细节的处理中,都有很多法律瑕疵和漏洞,例如影片中受冤青年无罪之后,主审法官面对记者的发言,在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现实中法官受《法官行为指引》约束,一般不能接受记者采访,亦不可能对特定案件发表评论。

不过瑕不掩瑜,如果电影可以引起人们关注背后的真实案件,思考司法体系和刑事程序中的不足,法律行业中的问题,以及致敬在真实案件中,挺身帮助弱势一方,为伸张正义、沉冤得雪的法律界人士,那便是值得的。

以下是真实案件的资料,综合整理自法院判决文书、法庭新闻记者的报道,这些内容对电影剧情或有些许剧透。

马家健案,最初事发于2016年,当时青年马家健20岁,无案底记录,将家中地址借给“朋友” 洪志谦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朋友承诺给其1000块钱作为报酬。

馬家健因工作認識洪智謙。

後來,他經洪智謙介紹,轉到拉麵店工作,而拉麵店的東主洪智勤是洪智謙的弟弟——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45段,证据分析及裁断2016年10月19日, 当时香港海关发现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中有一公斤毒品,寄到青年马家健家中地址,马受洪志谦指使下,于10月26日,将领取邮件的通知卡交给他人,随后于11月3日海关将马家健拘捕,海关控告马家健贩运危险药物罪(俗称贩毒罪)。

被捕後,馬家健曾告訴海關是洪智謙叫他收取包裹,而他本人並不知道包裹藏有毒品——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6段,控方案情2017年1月27日,马家健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会面(师爷在香港法律行业中类似案件中介的角色,其本身并不是律师),陈强利声称律师团队由马父亲聘请,马便签署了授权委托手续,同意委托该律师团队处理案件,马最初声称其并不知道包裹中是毒品,自己是无辜的,不想认罪,也不想被监禁,但师爷陈强利则多次向其表示: 馬家健「單案好難打」,馬家健口供前後矛盾,又曾在錄影會面中說謊,因此其口供不可信。

此外,馬家健的口供很薄弱,不足以指證洪智謙。

如果馬家健「拖埋」洪智謙「落水」,案件牽涉越多人只會越嚴重,對馬家健沒有好處。

既然馬家健的案件「好難打」,為了減輕刑期,不應拖洪智謙「落水」。

馬家健理解「好難打」為「冇得打」的意思(即沒有勝算機會)—— 《区域法院-裁决理由书》DCCC 37/2022 第9段,控方案情 青年马家健在律师团队劝说下,便改口承认控罪, 希望获得减刑,并声明 “朋友” 洪志谦 与案件无关。

律师团队与律政司达成协议,以撤销洪志谦所有控罪为条件,马家健承认贩毒罪。

(一般情况下,早期认罪,可在量刑时获三分之一减刑考虑,律师团队利用这点忽悠马家健,改口认罪) 2017年8月28日,马家健在东区裁判法院正式承认控罪,法院将案件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香港地区司法体系中,不同级别法院可判最高刑期的权限不同,若判重罪,要转介至高等法院判刑), 洪志谦 被撤销控罪。

在案件转介高院过程中, 马家健与囚友讨论案件,得知自己可能会判很重,以及自己的律师团队,是由其 “朋友” 洪志谦的弟弟(前述拉面馆老板)介绍并支付的律师费,其也意识到所谓律师团队可能不是真心帮他,而是专注于帮 “朋友” 洪志谦 洗脱罪名。

2017年11月21日,在高等法院, 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案件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曾多次表示担忧和关注,认为青年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下作出,法官命令控方就案件立场,是否继续控告,寻求律政司上级指示,控方回应其上司(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指示其继续控告。

最终,陪审团以5:2裁定企图贩运危险药物罪罪名成立(注:上述法官表示担忧及命令控方寻求指示的环节中,是在陪审团避席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刑事程序中,这种情况是为了保障陪审团免受干扰)。

事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时任首席法律讲师(现已退休),决定带领“临床法律教育”计划的学生组成律师团队,协助马家健进行上诉。

右二,为法律学院时任首席讲师,图源于其个人社交媒体[注: “临床法律教育”为其在港大法律学院主导开设的课程和计划,主要是在法律学院学生的参与下,为公众及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最终于2021年,高等法院上诉庭裁定上诉得直,认为 马家健在原审过程中,受到律师团队的操控和误导,最终裁定青年马家健无罪。

案发后,牵涉出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陈强利在后续司法程序中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马家健案,牵涉出的师爷陈强利案,图源于传媒大律师张晓惠则不认罪,在对张晓惠的庭审中,法官认为马家健的证供在整个案件中,存在多次更改和矛盾之处,不能接纳其为诚实可靠的证人,法官同时也认为张晓惠在案件中的行为也存在不符合常理之处,且存在涉嫌违背大律师专业守则的行为,也不能接纳张晓惠的说法。

基于整个案件存在疑点,且根据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法律原则,法官最终裁定张晓惠罪名不成立。

电影剧情和真实案件做了哪些改编?

1. 电影中,青年是在接收包裹后当场被抓的,现实中其并没有真实收到涉案包裹,而是将收取包裹的通知卡转给他人后,被捕。

2. 电影中,拘捕行动由警察主导和实施,现实中则是由海关发现线索,并侦破拘捕嫌犯。

3. 电影中,妨碍司法公正的大律师最终被绳之以法,但现实中种种因素脱罪了。

4. 电影中,受冤青年呈现的是纯粹清白和无辜的形象,现实案情细节中,法官则认为其不是一个纯粹无知的青年。

5. 电影中,涉及到许多枪战、黑帮、火拼的情节,现实中则没有发生(否则新闻早就连篇报道关注啦)6. 电影中,受冤青年的父亲死于黑社会刀下,但现实中马的父亲死于癌症,其去世时,也没有等到儿子洗脱冤屈的那一天。

真实案件有哪些细节或者值得思考的地方?

1. 现实中, 邮寄包裹引发的贩毒案件挺多的, 所以马家健案在最初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法庭新闻报道也比较少。

2. 在案件出现大律师及师爷,串谋妨碍司法公正,导致冤案时,才开始引发传媒关注,法庭新闻记者开始大面积报道。

3. 在高度发达的法庭新闻报道,以及专业化的法庭新闻记者努力下,让案件后续的很多细节,报道出来,公众才开始关注。

4. 涉案师爷陈强利,在案件中,被发现案底记录一大堆,共计15项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强奸、抢劫、爆窃、勒索、弃保潜逃等,高等法院上诉庭法官在判决中,炮轰质疑其案底累累为何还能在律师楼任职“刑事支援组主管”,质疑为何没有人调查他的背景记录。

5. 现实中“师爷”由于是混迹在社会与律师之间,并为律师楼拉拢案件的人,尤其是刑事背景案件,法律行业中的一些“师爷”的社会关系就比较复杂,有些甚至可能有黑社会背景(这种背景才有可能认识到一大堆刑事案件资源)。

例如在电影《毒舌大状》中,饰演师爷角色的太子,就是黑社会背景出身。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律师楼聘请此类人员,是必须征得律师会许可,且完成背景调查,有案外推测认为,涉案的师爷陈强利可能不是律师楼正式聘请的人员,其可能是游离于律师楼之外的中介,利用法律漏洞,通过某种身份,跟随律师团队会面当事人。

6. 在原审案件中,当法官表示担忧和质疑时,仍坚持控告起诉的控方大律师,声称是获得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坚持起诉,此处的上级涉及的是时任律政司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

梁于2020年,因与律政司长工作理念看法不一致,决定辞去律政司职位,现为执业大律师。

梁在律政司任职期间,就某些争议中曾在电邮中表示“律政司应秉行公义,从不力争定罪”7. 向马家健伸出援手是时任港大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带领的 “临床法律教育” 学生及大律师组成的法律团队,向上诉法庭呈交足足17页的上诉书,才得以说服上诉庭法官,推翻原判。

他及他在法律学院主导的课程计划,帮助了很多基层民众和弱势群体,在法律界评价很高。

8. 马家健案中法律界人士帮助他申冤得雪的细节,让我想起,前不久我在香港高等法院,曾旁听过张慧玲法官的一场大律师和律师的认许聆讯,法官在面对律师新人说读法律的过程一定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赚钱固然重要,但要保持谦卑,不论是有钱和客户,亦或是基层市民,都要一视同仁……成为律师后也许工作会很忙碌,但不要忘记服务社会,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和弱势群体,帮助他们伸张正义……而在马家健案原审处理量刑聆讯中,表达担忧并指出马原本律师团队的问题和嫌疑的,正是高等法院张慧玲法官。

以上内容,参考、整理的法庭新闻相关报道有:《法庭线》《HK01》《庭刊》等媒体报道涉及案件文书编号有:CACC 297/2019 ( 香港特别行政区诉马家健,指控其贩毒的案件)DCCC 37/2022(香港特别行政区诉张晓惠、陈强利,指控两人串谋妨碍司法公正的案件) 通过司法机构官方提供的“法律参考资料系统”,可检索到上述案件的相关裁决文书。

【注】笔者是一名深圳执业律师,对香港电影及司法颇有兴趣,差不多因为律政剧看多了,被“拐带”上法律这条不归路,哈哈哈。

工作之外,经常会带朋友去香港法院旁听案件,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加我微信1327871985,可以交个朋友呀最后,记得点个赞,再走呀

 4 ) 如果法庭上不能改变“误判”, 在下也略懂一些拳脚

《误判》这部电影,最开始先导海报出现的时候,就那款法庭门口一位黑色律师服打扮的角色,我以为甄子丹“又”改戏路了,明显的法庭类电影,难道要演辩护律师。

等到电影的首款预告片出来之后,看到了甄子丹持枪的镜头,我猜测应该还是原来的样子,甄子丹继续“领衔主打”,所谓的法庭戏,“误判”应该只是故事背景,最终还是要靠“甄功夫”打出真相。

而看完电影之后,发现电影本体,就是俺上述两种猜测方向的融合体,好家伙,这是我没想到的。

意思大概就是——“如果法庭上我辩不过你,那么出门打的过你总行吧”。

开个玩笑,甄子丹饰演的霍子豪,在电影里的角色并不是律师,而是一位检控官,还是一位从警队改行到律政司的这么一个角色,字面意义上的“文武双全”,有点夜魔侠那个意思了。

不过,既然是甄子丹,俺这种动作片影迷主要关注打斗,但甄子丹也年龄不小了,肯定不可能如当年《杀破狼》那样上下翻飞。

电影里的打斗,每场打斗方式都不太一样,尽量符合角色和演员的定位,同时也保证港式动作片的特色。

五场动作戏分析电影一共五场主要动作戏,严格意义上是六场,因为就连霍子豪说服吴镇宇饰演的杨官支持自己,都用打的,物理意义上的“以(武)德服人”。

★第一场是警匪大战,偏重于镜头和枪战特技。

比如跟FPS一样的第一人称摄影视角,传统的动作追逐戏,甄子丹也展示了腾空飞腿的场面,还是挺有特色。

这里要着重讲一下随后四场打戏的感受,因为这场战斗之后,霍子豪的身份就从警队转换到了检控官,倒不是说为角色量身定做打斗效果,而是电影风格的“转换”。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电影的一个前提,但懂的都懂,该片不是《法外情》那样写实的律政题材,有甄子丹这尊大神在,肯定是商业电影的手法。

但毕竟涉及到了案件,是以现实题材为底色,那么角色的特质和打斗风格,就要稍微往回“收”一下,不会出现《杀破狼》里那样一拳把人打成白痴的威猛设定,当然了,也要考虑到演员的体能。

该片的动作指导是大内贵仁,他跟如今最火的动作指导谷垣健治一样,都是当年喜欢香港功夫片,从日本来到香港,最后成为特技演员+动作指导。

这位早期跟成龙待过一阵,后来跟谷垣健治、下村勇二他们一样,都加入了甄家班,只不过大内贵仁去的相对比较晚一些。

而这位的特长,正是此后甄家班电影里常见的那种抱摔。

在电影《导火线》里, 大内贵仁就是负责“主摔”的那一位——他是片中甄子丹各种摔法的主要替身。

而后期甄子丹电影里常见的综合格斗和地面技能,包括甄子丹在内的上述几位日籍动作指导谁是主导,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是谷垣健治把MMA介绍给甄子丹让他产生了兴趣,而大内贵仁是应用“投技”最好的一个。

甄家班的动作风格的成熟之后,无论是腿功还是MMA综合格斗,或许没有太多华丽的拆招套招,就是强调实战和技击技巧。

俺当年写稿的时候曾经说过,甄家班的动作风格,适合于当代——专业武术演员匮乏的时代。

成龙的动作风格独一无二,建立在角色极为强大的身手之上;李连杰的打斗华丽养眼,人家是武术冠军;洪金宝的打斗凌厉强调力量感,但人家的体型也在那摆着,这些影史级动作明星都可遇不可求,当代如果再想找类似的演员,就很难了。

但甄子丹的动作风格则不一样,他早期其实有点类似洪金宝,依靠自身条件追求凌厉的技击,但自从谷垣健治把综合格斗这项比赛介绍给甄子丹之后,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整个班底的风格都变了。

出手快、抱摔、反关节技、攻击敌人肋部、利用各种道具当武器、把人打躺下之后再补一脚……用各种方式,不追求技巧,先把人打躺下再说。

《叶问》系列不算啊,该系列是甄子丹跟洪金宝、袁和平他们合作的,算是武术片。

如此一来,甄家班的动作风格,其实适用大多演员。

举个前不久的例子就是《九龙城寨之围城》,片中四位主角,除了张文杰外都是“外行”打星,谷垣健治设计的打斗,仔细看片中几位演员踢出去腿都没伸直,有的动作都没做到位,但不要紧,角色始终处在高速运动中,不追求华丽,借助环境道具和威亚,以击倒敌人为重点的简单直接,就是打得很畅快。

这就是谷垣健治当年跟甄子丹一起琢磨出来的,也是如今甄家班的动作风格,更偏向于一种“街头斗殴”式打斗风格。

到了《误判》里也是如此,且更朴实一些,还是那句话,考虑到了电影风格和演员体能。

★第二场打斗,霍子豪跟警队徒弟在街头的遭遇战。

看到昔日队友被毒贩围攻,这位第一时间没有立刻上去加入混战,反而从车后备箱里拿出来武器——一对冰上曲棍球棍。

人家甄子丹说了,身为一个以德服人的检控官,随身带有曲棍球棍也是很合理的嘛。

这场打斗就是纯粹的街头以少打多的混战。

霍子豪用球棍,跟徒弟联手,棍子掉了就随手抄起东西扔对方,手头有什么用什么,因为对方是一群拿着利器的歹徒,在保证自身不受伤的前提下,迅速找到身边可以作为肢体延伸的实用工具。

动作指导大内贵仁,后来出师之后,回日本担任了《亚人》《热血街头》的动作指导,这场打斗技巧不多,完全就是“热血街头风”。

★第三场打斗,环境因素车库遭遇战是为了保护老人不被追逐的汽车撞到,动作戏差不多是镜像的“摔跤”,因为对手是汽车,摔的是自己,同时也要保护身边的人。

这场动作环境因素非常强,是利用环境躲避追击,其中有一段长镜头是霍子豪跨越车库两层,追到汽车。

这段就是典型的甄家班威亚设计。

说到环境因素,不得不再提一下成龙。

都说成龙是“家具城战神”,他是最擅长利用环境因素反击对手的。

但成家班的环境打斗追求的是技巧,也在于成龙的身手实在太敏捷,别人根本达不到同级别的效果。

而甄家班的环境式打斗,主要是为了“借力”,要么脚蹬一个地方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让自己腾空飞踢对方,要么利用阶梯或平台让自己转移至另一个地方,更像是特技戏而不是动作戏。

这场属于牛刀小试,更多可以参考《九龙城寨之围城》,后者把甄式特色环境打斗展现的非常不错。

★第四场打斗,天台群殴战。

这场打斗,噱头就是“一个打一百”,但也只是宣传话术而已,无法跟当年叶问相比。

因为战斗开始,霍子豪第一件事就是——跑!

三十六计走为上,跑不了的时候再打,边打边跑,所以战斗的格挡、躲闪、防御是最大看点。

跑不掉的时候再反击,一招制敌,攻击敌人面门、支撑腿、用随手的道具砸对方……然后接着撤。

这里同样利用了环境,片中有个俯拍镜头,一帮人拿着灭火器当武器围攻霍子豪,而后者发现退无可退的时候,让自己藏在一个帐篷里,进去一个打一个,随后再捡对方武器反击对方,把一堆人从帐篷里全都喷了出来。

这场打斗主角其实最后力气尽逝,直接累得不能动了,当然一大票敌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毕竟都是一个月几百块的,当保安玩什么命啊。

★最后一场打斗,变身型地铁战。

可以这样说,这是近几年港产电影里“最好看”的打戏,也是完全超脱电影本体的地方,什么真实案件底色,什么符合角色特色,统统都抛至脑后,霍子豪就是当年《导火线》马军附体,但过程略短一些。

地铁车厢,空间狭小,座椅扶手等障碍物多。

我方人员赤手空拳,但对手除了手枪,还有锤子和锯齿刀。

这里完全就是综合格斗+环境因素风格的战场。

其中有个打斗设计是霍子豪用座椅旁竖着的那跟扶手,抓着跟跳钢管舞一样,转圈打人。

这就是甄家班利用环境因素打斗的特色,既然我腾空飞腿已经“飞”不太起来了,那就借力。

最后有一处细节,甄子丹在面对喻亢的时候,后者身高马大的,比自己整个大一号,前面试探性的打斗之后,他发现对手力量高于自己。

此喻亢饰演的反派有一个动作——打坏了地铁的车厢灯,然后整个场景变暗且发出深蓝色的光晕。

这个小设计,只有影迷才能看出来。

不要忘了,甄子丹也是本片的导演之一,这处场景是他致敬自己当年导演的电影《杀杀人、跳跳舞》。

后者片中,对重色滤镜的运用达到泛滥的程度,而且很有标识性,比如谈判的时候,是绿色滤镜,展示女性角色的时候,用的是橙色滤镜,而杀人打斗的时候,就用蓝色冷光滤镜,就是这场打斗最后的效果。

色彩浓郁、阴暗对比强烈的打光,不合常规的取景角度(倾斜、遮盖)……甄子丹用这一招,致敬了自己当年举债拍戏但血本无归的作品,同时也是一处宣告——背景光变了,意味着老子要变身了,我现在不是霍子豪,我现在是马军!

本场打斗,跟电影整体的风格完全格格不入,但就是好看啊,上哪儿说理去,还没打够,然后这种滤镜一直延续到法庭上,那才乐子大了,俺卷首那句玩笑话就成真了。

文武跨界最后再说说电影的文戏。

甄子丹饰演的霍子豪,是从警队退下来之后,才来到律政司的。

这里先要了解一下中国香港司法机构“律政司”是干什么的。

这个部门以前叫律政署,回归后改称律政司,是香港最大的法律机构,是地位特殊的法律部门,其职权涉及到立法、司法行政、检控、民事代理、法律政策制定与改革以及律师等多项职能,从其性质和任务来看,近似于美国的司法部、中国内地的检察院等。

电影中霍子豪的部门就是刑事检控科,他是检控官。

需要注意的是,跟内地的检察官一样,检控官是有一定意义上的执法权。

因为刑事案件的侦查主要由警队进行,但检控官在诉讼活动或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特定犯罪,是有权力进行侦查的,说白了,检控官也具有侦查权,属于执法性质的一种。

所以电影里,前半段霍子豪进行了案件走访和调查,是有自己昔日徒弟、警队人员在身边,而当遭遇状况,寻寻求警队支援,比如去他们去追查陈国荣和刘少强那段戏,遭遇事件郑则仕是选了报警。

这个设定没有问题。

在审查马家杰那个案子的时候,检控官需要确认被告方的罪行,而马家杰突然“认罪”,身为检控官方,按照电影中的概念,就应该“万事大吉”了,但霍子豪提出异议,这在检控方看来,其实是有点多此一举了,所以才制造了前半段的剧情冲突。

电影的文戏部分,其实跟这几年的《毒舌律师》《正义回廊》这些所要阐述的内容有点类似——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间隙。

为什么霍子豪要怀疑杨铁立?

因为很多有问题的案件,都是后者担当检控官。

但人家杨官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一年要审查700多个案件,只要确认程序正确就可以了,就是一个中年社畜的样子,然后就被揍了。

许冠文饰演的大法官,在酒会上也说了,我当法官的任务,只要“三证合一”就可以判了,有时候我明知道XXX案件有问题,但人家证据确凿/不足,我只能选择判决/释放,这只是我的职责。

言下之意,案件背后的真相或者证据,赋予你们的侦查权不是摆设,只能靠你们喽。

顺便借角色之口吐槽了陪审团制度,让几个完全不懂法的人来决定案件。

所以这部电影《误判》,并不只是律政版的《叶问》,更像是动作版的《正义回廊》。

假如甄子丹再年轻个十几岁,或正值能打的时候,该片是有机会拓展为一个系列的,可能继续拍下去。

“你,休庭之后别走了,跟我去卫生间,咱们谈谈心”,这多好玩。

 5 ) 非要让律师在地铁里用拳头盘问吗?《误判》电影日记

《误判》中的都市图景绝非扁平化的幕布,而是一幅肌理分明的浮世绘长卷。

镜头游走间,既有西装革履的精英穿梭于玻璃幕墙森林,也有市井百姓蜗居在苔痕斑驳的弄堂;地铁车厢里疲倦的上班族与街头呼啸而过的超跑,共同编织着这个城市的呼吸韵律。

甄子丹饰演的警察、律师双面人犹如现代西西弗斯,在身份转换的裂缝中,映照出每个都市离群者的生存困境——西装革履包裹的灵魂,都在霓虹与阴影的交界处进行着永无止境的自我确认。

非要让律师在地铁里用拳头盘问吗?

《误判》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部作品摒弃了商业片的感官刺激,以冷峻的手术刀剖开当代社会的身份焦虑症候群,让每个观众都在银幕的镜像中瞥见自己的生存褶皱。

后面,我打算写一篇文章来好好聊聊这个电影,接下来交给我的数字人。

1. 现代职场中的角色突围今天是2025年2月8日,我这篇电影日记想记录的电影是《误判》。

这个电影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香港垂直都市空间的全景式展现,霓虹闪烁的香港街头,正在上演的好几场打斗戏,本质上是跨越阶层后的大融合。

从摩天大楼的顶层公寓到地下铁的车厢,从精英律师的办公室到街头混混的聚集地,《误判》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的浮世绘。

在快节奏的打斗场面之下,隐藏着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当主角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动作场景,更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现代寓言。

主角的双重身份设定,是影片最具创新性的元素之一。

律师与警察的身份融合,不仅带来了叙事上的张力,更暗示了现代职场对人才需求的不合理性。

在复杂的案件面前,主角既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又能够凭借警察的直觉和行动力解决问题。

这种身份的流动性,正是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写照,只有三头六臂才能应对职场的妖魔鬼怪。

职场异化与人性坚守的主题,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刻展现。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在繁重的工作下逐渐失去自我,这种异化过程正是现代职场的真实写照。

而主角的出现,则像一剂强心针,唤醒了人们对正义和理想的坚守。

影片并没有毫无根基的展开角色,而是在对香港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塑造了这样一个角色。

主角父亲的失忆症,象征着老一辈香港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

而主角的成长历程,则展现了新一代香港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主动选择。

2. 垂直都市中的身份困境香港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垂直结构,为影片提供了绝佳的叙事空间。

随着故事推进,主角打斗空间,从顶层公寓到地下铁进行纵向移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换,更是社会阶层的跨越。

导演巧妙地利用香港的城市景观,将贫富差距这一社会议题具象化。

在顶层公寓的玻璃幕墙后,精英阶层俯瞰着整座城市;而在地下铁的拥挤车厢里,普通市民则在为生计奔波。

这种空间叙事在打斗场景中得到了极致展现。

每一场打斗都发生在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所:夜总会的纸醉金迷、小巷的阴暗闭塞、地铁站的匆忙拥挤,这些空间不仅是动作场景的背景,更是人物身份的外化。

都市空间与人物命运的交织,在影片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张力。

当主角在不同空间穿梭时,他的身份也在不断转换:从精英律师到街头斗士,从正义执行者到法律捍卫者。

这种身份的流动性,正是强者才能做到的包容和适应。

3. 霓虹灯下的暴力诗学《误判》的视觉风格深受新当下主流的动作片影响,仿佛是香港版的《疾速追杀》,只不过前者是保护一个冤枉的普通人,而后者只能通过隐喻来展示强者如何保护一条狗。

《误判》将香港的都市景观转化为一个充满隐喻的视觉符号系统。

霓虹灯的光影在街道上折射,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危险的氛围。

这种美学风格不仅服务于视觉冲击,更暗示着现代都市中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

动作设计在影片中达到了上升到了新高度。

每一场打斗,既保留了香港动作片的传统美学,又融入了现代的新元素。

无人机的运用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观众思考城市和主角的关系。

第一人称镜头的运用,则增强了代入感,使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到主角的处境。

高速剪辑与长镜头的交替使用,特别是第一场戏里,既展现了动作的激烈,又不失叙事的连贯性。

这种视觉语言的创新,不仅提升了观影体验,更深化了影片的主题表达。

在我看来,《误判》的成功,在于它超越了传统动作片的类型限制,在视觉奇观之下埋藏着深刻的社会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电影,更是一面照见当代社会困境的镜子。

在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观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而这种寻找本身,就是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写照。

主角从高楼大平层出发,打了一路,最终在市民们最日常的场景里,角色弧光终于完整。

影片最后,警律双面的主角在地铁中的强硬搏斗,完了电影史上的最强盘问。

在这个意义上,《误判》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类型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城市寓言。

好的,以上就是我对《误判》的电影日记。

 6 ) 《误判》背后的真实案件,用良知与血性对抗荒诞现实

也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今年已经61岁的甄子丹,其实不只是一个动作演员。

上世纪时,他就曾作为导演,执导过《战狼传说》《杀杀人、跳跳舞》等动作片。

年底上映的这部《误判》,就是他重执导筒、自导自演的新作。

看完之后,体感这将是他导演生涯的代表作。

故事情节流畅、打戏不含糊,更重要的是,它改编自真人真事,有扎根现实的表达。

律政人以微弱的力量,对抗滔天的权势和金钱,即使面对巨大困难,也毫不退缩——这份对公道正义的坚持,让人看得很提气。

电影改编自2016年的“马家健误判冤案”(片中改叫马家杰)。

他因图1000块钱小利,将住址借给朋友洪志谦收快递,结果快递里藏有毒品,而被控企图贩毒罪。

案件一开始其实非常清晰,马家健家境贫寒,根本买不起毒品,而他朋友洪志谦家里却藏了20包可卡因。

但这么一个只是借出地址的底层边缘人,为何被判了23年?

这都是因为自称“代理律师”的陈强利(事后证明这是谎称,陈是律师行的行政人员),对他进行了“强行洗脑”,骗马家健只有认罪才能判得少,并要求他一人承担罪责,换取控方不起诉始作俑者。

在他的反复劝说和引导下,“法盲”马家健最终放弃了抵抗,选择了认罪。

结果是,马家健被判刑,而律政司却撤销了对洪志谦的控罪。

直到服刑5年后,马家健才终于上诉成功,得以无罪释放。

陈强利为什么要骗马家健?

原来,马家健没钱聘请律师,这时陈强利只要主动出现、并声称自己是律师,他自然就欣然接受。

但他不知道的是,对方是洪志谦的家人出钱聘请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所谓的“律师”,竟然曾坐牢超20年,从1993年犯下强奸和抢劫罪起,无恶不作。

这样的人出狱后摇身一变,在资本的扶持下,竟成了律师行的刑事支援组主管。

只能说比电影更恐怖的,是无比荒诞的现实。

《误判》里,几乎将这起误判案件完全还原——马家杰出借地址给朋友陈国荣,谁料送来的快递装着毒品。

他被律师欧柏文引导认罪协商,对方又在法庭上玩文字游戏,最终导致误判发生,要坐牢整整27年!

马家杰对爷爷说的那句“出来的时候,会不会见不到你”,简直令人恍然。

如果真的坐完牢,他得上50岁了,这一生直接毁了。

甄子丹饰演的霍子豪,是从干警转行做的检控官,身手很强,脑子更强。

刚进律政司,不像其他见多了人情冷暖的同事,身上的棱角还没被磨平,誓要将这起误判的沉冤昭雪。

人到中年,正是掀桌的年纪,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又发现了更深层的黑暗。

罗翔老师曾说,人们不需要普法教育,因为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

如果一个人经常标榜自己遵纪守法,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个人渣!

现实里的陈强利、电影里的欧柏文,还有那些糊弄事、导致误判发生却又事不关己的人,都可以被归为这类“人渣”。

这起案件,表面上讨论的是关于“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问题。

就如电影里呈现的,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借法律的“程序正义”来欺压底层,是一件几乎没有成本的事。

而往深了挖,就能感受到它的敢拍,背后夹杂了太多秘而不宣的要素:官商勾结、当权者抱团不作为、精明的连环设局……我们能从几组人物身上,看到他们虽立场不同,却都默默站在同一边——欧柏文和李思敏,典型的“法律界害虫”,在资本撑腰下对司法漏洞肆意利用,企图让一个又一个底层穷人顶罪;司长和前期的杨铁立,出于对律政司“体面”的维护,哪怕心里知道是冤案,起初也拒绝承认;人到老年的许大法官,判案只管死板的“程序正义”,无暇顾及真相;被雇佣前来让人封口甚至灭口的街头混混、残暴杀手,一波波蜂拥而至,下手极度残忍。

这种莫名站在一起的协同,所构成的巨大阻力,前期几乎把霍子豪压垮。

如果不是他召集了一批敢于站出来的律政人,用自己的良知与血性,还有不懈的努力,马家杰何以能无罪释放,冤案何以能昭雪?

《误判》的爽感,一方面是唤醒我们对公正的向往,看不得穷人受欺,看不得为非作歹。

霍子豪站出来据理力争、扭转乾坤,还无辜者以清白,维护法律正义,足够解心头之气。

另一方面,则是甄子丹没把自己的动作戏强项给丢了。

在一部文戏为主的影片里,依然带来一段接一段强悍的动作场面,让观众以第一视角参与到激烈的枪战与肉搏格斗中,甚至“一个打一百个”清兵线——都已经61岁了,甄子丹还是这么能打,随时都能摆出凌厉的招牌动作。

整体而言,《误判》是年底贺岁档里,相对超出预期的一部电影。

它对公道正义的探讨,不是无根之木,而是扎在现实里,有种朴素的价值观,那就是承认这个世界不够完美,但那又如何呢,还是要尽一切可能站在良知的一方,站在为底层发声的一方。

 7 ) 《誤判》:理想主義的冤案翻供,宇宙最強的服老轉型

撇除去年網大感濃厚的《喬峰傳》不談,作為甄子丹久違再度自導自演的作品,各方面都比預期好,本以為會是一部文武混搭詭異的律政片,殊不知甄子丹拍此片完全是以劇情片的角度出發,能理解是因為年齡考量而將動作戲大量精簡,但也正因為這點,所以比起過往拍片總是以動作片角度為出發,這回挑戰了嚴謹的律政題材,以真人真事為基底,拍出了甄子丹導演生涯至今最工整、流暢、紮實的劇情片。

以真人真事為基底上演一場理想主義濃厚的港式主旋律輸出,案件著重於為背黑鍋的毒品車手翻供,藉此抓出藏身在後的運毒集團,法庭戲意外拍的像喜劇,尤其剛好又有《破地獄》的許冠文和朱栢康在現場,你來我往的鬥嘴更有種串戲的荒誕感,雖然就是很單純的理想主義輸出,但意外不排斥這種正義獲得伸張的雞湯爽文,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真感受到了丹哥在文戲敘事上的用心,另一方面文武戲的比例調控也做到了均勻的五五開,能感覺出跟長期合作的葉偉信取經不少。

題材本身所呈現出的理想主義價值觀輸出,可與子華神的《毒蛇大狀》形成呼應,只不過主角換成了文武雙全的丹哥,從警察轉戰檢察,到後方為案情的起訴把關,人設本身對應到演員自身的衰老,但謹守崗位的初心是不變的。

動作戲從開場的警匪倉庫槍戰,到街頭多人巷戰,再到夜店多人打鬥,以及片末高潮的地鐵車廂搏鬥,將以往量大管飽的動作場面縮編成4場精簡的動作精華,動作戲的大量精簡更讓片中每場動作戲顯的極其珍貴。

也許量少不管飽了,但是品質以及創意依舊是夠的,開場的槍戰場面極其罕見地嘗試了第一人稱長鏡頭視角,增強了槍戰的身歷其境感;街頭多人巷戰想起了《殺破狼》,張天賦作為動作新人在這場戲以一敵多的突圍場面極其驚艷,也看到了香港動作電影後繼有人的可能性;片末的地鐵車廂大戰在有限空間內結合車廂內的實物,將近戰搏鬥的痛感以及空間的侷限性所產生層層遞進的威脅感拉抬至最高點。

動作指導大內貴仁以及甄家班團隊在MMA這個領域上的精益求精,配上61歲丹哥的體能狀態,最後的地鐵車廂大戰無疑又開創全新的經典硬核動作場面,佩服丹哥的勇猛,也感嘆丹哥的不再年輕,剛好今天也看了成龍大哥70歲狀態的動作電影,更加能體會動作明星必須得服老的淒涼感。

整體來說是質量過關的律政劇情片,甄子丹的轉型到了這部可說是非常成功,期待《導火線2》也能有紮實的故事作為基底去襯托那日益珍貴的動作場面。

PS:鄭則仕在本片依舊能有這麼多戲份與丹哥同台,從《葉問2》看他倆合作到現在,看著看著真有些感動🥹。

★★★★#誤判 #甄子丹 #張智霖 #張天賦 #鄭則仕 #吳鎮宇 #許冠文 #朱栢康 #呂良偉

 8 ) 【转】颠倒现实的《误判》

【转】原创 阿罗汉 阿罗汉不约 2024年12月28日 21:48 广东

我一向很喜欢看甄子丹的电影,强健有力、正直勇敢的荧幕英雄形象一直鼓舞人心。

此次的《误判》一如既往的精彩。

电影讲述了一名底层青年马志杰将住址借给他人代收包裹以赚取一点生活费。

但没想到此次收到的包裹是一公斤可卡因,马志杰被以贩毒罪检控。

马志杰是无辜的,但主动为他提供援助的律师认真分析案情后,告诉他胜诉机会渺茫,最好还是尽快认罪,这样可以减轻刑罚。

然而,这援助律师其实很有猫腻,正是毒贩(借他地址的第二被告)为马志杰再次设的圈套。

于是马志杰承认贩毒。

甄子丹扮演的律政司检控官霍子豪发现了其中的疑点,他怀疑马志杰是无辜的,真正的毒贩是第二被告。

但是他并没有证据,而且马志杰自己已经承认罪行。

对于已经板上钉钉的结果,霍子豪顽强寻找新的线索和证人,鼓励马志杰上诉。

过程中还要对抗律政司内部上级的敌意,以及来自法庭的偏见。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马志杰最终沉冤得雪。

这个事的反差在于,律政司的职责在于将嫌疑人定罪,而作为检控官的霍子豪发现了案情疑点,不顾律政司的声誉和上司的压力,坚持为嫌疑人洗脱冤屈。

社会当下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与艰难现实之间的反差,令这种剧情的设定十分打动人心。

电影结束,影院退场的灯光亮起,寥落的几个观众久久没有起身离去。

荧幕上闪现出“本剧由真实事件改编”,更是为观众的内心增加了惆怅和沉重。

我很好奇真实案件的情况,于是查了一下,还真是真实案件,也真的是改编。

然而,让人略感不快甚至有些愤怒的是,电影《误判》的改编却是完全颠倒了事实。

电影的原型事件是香港2016年发生的马家健案。

马家健当年20岁,无案底。

工友洪志谦借用马家健的住址用于收取一份快递包裹。

2016年10月19日,一份来自巴西的快递包裹向马家健家中地址投递,洪志谦告诉马家健,邮政会送来一份领取通知单,但马家健不必自己去取包裹,到时候把领取单交给他即可。

10月26日,马家健告诉洪志谦已收到领取单。

洪志谦便指使马家健在地铁站与他交付领取单。

最后经两次更换会面地点后,一位叫阿强(Ah Keung )的人受洪志谦委托来取走了领取单。

马家健还问这位阿强索要了1000元。

后来在法庭诉讼中,检方认为这1000元是马家健协助贩毒的报酬,但马家健声称这不是报酬,而是与洪志谦赌球,洪志谦赌输了对他的欠债。

但这个包裹早已被海关跟踪,这份来自巴西的包裹藏有一公斤毒品。

11月3日,马家健在家中被拘捕,受控贩毒罪。

案件相关方的真实角色如下: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与电影角色一致,受真正的毒贩洪志谦家人指使,刻意诱导马家健承认有罪。

律政司检控负责人梁卓然。

与电影角色霍子豪截然相反,法官屡屡提醒案情疑点,他理应知晓案情蹊跷,却始终坚持检控马家健贩毒罪。

2017年8月28日,由于大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的诱导,马家健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认罪。

按照香港法律体系,重罪将由高等法院判刑,于是案件将转至高等法院等候判决。

此时,马家健才发现案件的进展与张晓惠、陈强利所说不一致,自己将被判重罪,于是决定翻供。

2017年11月21日,案件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马家健推翻之前的认罪。

审讯过程中,高等法院法官陈庆伟发现了案情疑点,怀疑马家健此前的认罪极有可能是受胁迫和误导,于是多次提醒检控方。

甚至措辞强烈的提出:案件“dubious background facts(事实十分可疑)”, 评论检控方的指控“doesn’t seem right to me(在我看来是错误的)”。

法官质疑被告律师团队有将罪责推给马家健,以换取洪开脱,认为控方应撤控,否则若最终达到罪成裁决将会非常荒谬。

并为此决定法庭延期两天,要求检控官重新考虑立场。

这些艰难的过程都被记录在后来上诉法庭的判决书中。

但检控官态度十分坚决。

案件历经两年拉扯,2019年4月,陪审团以5:2裁定马家健贩毒罪成立,判刑23年。

那么到底是谁帮助了马家健翻案呢?

是香港大学法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Eric T. M. Cheung )。

2021年7月,上诉法庭裁决马家健无罪释放。

至此,马家健已受冤服刑5年!

与此同时,律师张晓惠、师爷陈强利被控串谋妨碍司法公众案。

媒体挖掘出了很多黑历史。

在后续司法程序中,陈强利到2023年9月认罪,被判处监禁3年。

而张晓惠官司打到今年3月,最终脱罪。

了解真实案件之后,再看电影声称的“依据真实事件改编”,怎么看都觉得滑稽和令人反感。

影视剧固然可以天马行空,但颠倒现实虚构后声称“依据真实事件改编”,对观众的误导就很严重了。

因为宣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力,影视作品确实无形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理念。

比如我身边有人就是认为平安夜就是外国人杀中国人,比如他们就是认为美国大兵动不动就举手投降,我们才能勇敢的以胸口挡枪(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阶级出身)。

影片还刻意营造一种97前后的政治分别。

电影中大法官喝着十几万一瓶的红酒,面对律政司司长都高人一等的姿态,以及洋洋自得的宣称只有97年前和自己相识的人才有资格称他为大老爷。

这些情节,自然奉迎了香港这些年来法治秩序变动的一系列现实。

而且,还有一个与Eric T. M. Cheung——这位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港大法学院首席讲师——有关的事实令影片不得不做如此颠倒黑白的改编。

于是,现实中的英雄在荧幕上被隐藏了,而现实中的“坏人”变成了荧幕上的英雄。

真正帮助马家健洗刷冤屈的是谨守理性的法官、是提供援助的法学院教授、是香港依然拥有着的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体。

与在内地票房翻红反差巨大,《误判》在香港的票房十分惨淡,号称耗资3亿元的巨制,12月21日香港首映,截至目前,刚过300万元。

与之相比,制作成本1500万的《破·地狱》上映44天,香港地区累计票房已达1.3亿港元。

这个结果或许并不令人意外!

毕竟真实案情摆在那里。

只要了解了真相,人们当然知道,我们应当信赖法治而不是祈愿检察官的正义感,我们生存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宣传里。

参考:马家健案判决书案号:CACC 297/2019https://legalref.judiciary.hk/lrs/common/search/search_result_detail_frame.jsp?DIS=137806&QS=%28CACC%7C297%2F2019%29%7C%28CACC%2C297%2F2019%29&TP=JU

 9 ) 肾上激素飙升的动作盛宴与演技狂飙

超燃的一部电影。

剧情紧凑,全程无尿点,看得紧张揪心,后悔没带个抱枕去看。

剧情一步步推进,节奏不乱,找不出剧情上的bug。

这个还挺惊喜的,因为本来以为动作片的剧情会一般般或者落入俗套来着。

几场动作戏大写好评。

开头那场纯纯真人CS既视感,无人机辅助拍摄带来的视角上的新鲜感,加上甄子丹和演员们拳拳到肉的炸裂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冲击,看得酣畅淋漓。

最大的惊喜肯定是张智霖给到的。

塑造的斯文败类形象彻彻底底颠覆以往。

把一个精致、高知、阴狠、狡黠的反派诠释得入木三分。

一秒切换的眼神、轻轻扬起的嘴角,用满满的细节刻画出了角色对一切运筹帷幄的自信、对粗鲁行事者的不屑、左右为难的无奈。

可是即使坏到掉渣,大荧幕上的那张脸,尤其是穿上白衬衫,干净澄澈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怎么都恨不起来,反而我全程担心他被甄子丹打死哈哈哈。

总之这一部确实良心值、武力值拉满,演技上主角和配角也没有一个拉胯的,值得二刷三刷。

 10 ) 当真相被密云笼罩,看甄子丹如何为正义出拳

由黄百鸣、甄子丹联合监制,甄子丹执导,甄子丹、张智霖、许冠文、吴镇宇、张天赋领衔主演的动作律政新片《误判》将于12月27日全国上映。

点映期间,该电影已经收获不少好评。

继《毒舌大状》之后,香港电影又出了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律政大戏!

不同之处,很明显是加入了甄家班的武打功夫,实现文武结合,为正义出拳!

一心想要查明冤案的检控官霍子豪(甄子丹饰),在法庭之上遭到同行打压,法庭之外又身陷腥风血雨之中,一场为正义翻盘的高燃对决拉开帷幕……01一次误判,引发的连锁悲剧曾经是精英部队的霍子豪(甄子丹饰),见证了不少自己冒着性命危险全力缉拿的犯人,在法庭上无罪释放的失落场景。

或许是年纪大了?

或许是深感执法人员无法100%把罪犯定罪的无能为力?

他选择离开执法部队,投身到检察事业当中……他说:『执法只是司法的第一道程序,任何微小的疏漏,都会使正义失之交臂。

转型为检控官的霍子豪,接手in charge的第一宗案件,就是一起明摆儿的贩毒冤案。

被告人因一时贪念想赚快钱,而把家里地址借给别人邮寄快递,便陷入了贩毒嫌疑,面临着27年的冤狱之灾。

作为曾经的干探,霍子豪凭借着敏锐的触觉和对真相的执着,抽丝剥茧地展开调查……一方面,他需要应付司法制度的层层程序和关卡,跳出制度牢笼,罔顾自己检控官身份,站在正义的立面,在法庭上唇枪舌战,为自己检控的疑犯寻回真相;另一方面,面对外部的黑暗势力,他为了保护受害人家人、证人、证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随时与恶势力殊死搏斗,危机一触即发!

总体来说,该影片一直围绕着“维护法律本来的初心,为正义出拳,为弱者伸冤”的主线展开。

作为大男主,甄子丹把一个法律从业者那种凛然正气的初心和使命,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执着,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说:『一个误判,就会催毁一个家庭!

他说:『法律的初心,是将有罪之人定罪,还无辜者清白!

他说:『司法公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

而该影片的故事,也是改编自一宗发生在香港的真实案件。

2016年,20岁的香港青年马家健因收取了1000块,借了家庭住址给朋友接收了一个来自巴西的快递,而获刑23年。

2021年,在经历了5年牢狱之灾后,马家健上诉得直,获得了无罪释放。

该案件当年在香港一度掀起轩然大波,香港司法制度也一度面临民众的谴责和失去信任。

而最初帮马家健打官司,劝他认罪减刑的“大律师“,原来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他曾经犯下多项奸淫掳掠的罪行,前后坐牢超过20年,却在恢复自由身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为法律「师爷」~所以说,不怕罪犯有文化,就怕罪犯还懂法律!

甄子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开始他是拒绝拍这部电影的,因为如今的律政题材已经很多了,而《毒舌大状》也是很难超越的~在被劝服接拍这部电影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了解法律行业。

因此,这部戏里所有流程都是根据真实的司法程序进行的,可以呈现很真实的法律程序!

而我们在电影里,也看到非常多现实中的影子:比如“返工想早收工”的牛马,比如“坐监想早出监”的囚犯,比如品尝着价值普通人一个月工资红酒的法官大人,比如对命运低头的受冤者,比如穷凶极恶的罪犯……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执法司法部门的崇高位置,与在其位者的职业道德是否匹配?

在法律制度漏洞、司法制度程序固化面前,面对“明知身无屎,我们也要给他定罪;明知身有屎,没有证据我们也要放了他”的现象,我们是否要变得千篇一律的麻木不仁?

在最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遇到荆棘和困阻,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执着?

如同电影里一样,现实中被爆出来的只有一个马家健,但不知道的,其实却还有许许多多的马家健,活在黑暗的角落,活得冤屈又无力……

不知道现实中是否存在影片里对正义和真相如此执着的霍子豪,但诚然,这份正义之光,确实让人动容!

很喜欢贯穿影片始终,霍子豪使用的杯子上的一句话:𝙉𝙤𝙩𝙝𝙞𝙣𝙜 𝙘𝙖𝙣 𝙙𝙞𝙢 𝙩𝙝𝙚 𝙡𝙞𝙜𝙝𝙩 𝙬𝙝𝙞𝙘𝙝 𝙨𝙝𝙞𝙣𝙚𝙨 𝙛𝙧𝙤𝙢 𝙬𝙞𝙩𝙝𝙞𝙣.任何东西都不会黯淡你内心的火光。

希望司法系统里的人都能坚守初心,保护好内心的火光。

毕竟,一个误判,会引起连锁的悲剧人生!

02廉颇老矣?

以一打百!

戏里,很多人问霍子豪为什么不做警察了,要转做检察官,他每次都是回答:年纪大了!

不好抓贼了!

戏外,61岁的甄子丹依然站在武打功夫片的前线,坚持着传播港片魅力的初心,以“律政+动作“的创新形式,重燃观众对港片的热爱!

从《叶问》的“一个打十个”,到如今《误判》的“一个打一百个”,你永远可以相信甄子丹的打戏!

作为一个对武打戏不怎么感冒的观众,也不禁被“甄功夫”所折服,肃然起敬。

酒吧里的混战打戏,甄子丹展现了以一敌百的鲜猛气势。

每次心想,这下完蛋了,要被打残了,下一秒,他又像一个打不死的六边形战士,重新找到突破点,迎战反击!

地铁里的绝地反击之战,让观众看得尤其心惊胆战,肾上腺素飙升!

狭窄的空间,昏暗的光线,营造了一个压迫感十足的战斗场景~这也是鲜有的以地铁为武打空间的电影场景。

动作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电影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随着上一代的功夫明星和导演逐步迈入老龄阶段,逐步隐退,香港武打电影难免会呈现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甄子丹也通过这部电影,植入了对自己职业生涯看法的隐喻:英雄难免会有老到动不了的一天,但内心的初心、信念和执着是值得坚守和追寻的。

正是有像甄子丹这一辈认真创作的电影人,香港电影才一代传一代,重燃新的希望之光。

“重拾港片魅力,是我的初心!

”他如是说。

这次,他做到了!

03文武双“拳”,暗潮涌动相比起过往的动作片,甄子丹这次执导的《误判》,以律政为主线,重新定义了动作片的可能性~除了一如既往稳如泰山的打戏之外,这次甄子丹的文戏也演绎得松弛有度。

在挥舞拳头之外,他也通过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和面对权高位重领导们的不卑不亢,来展现对正义那份执着和坚持。

港真!

子丹长了一张正义凛然的脸,只能演正派好人了!

除了大男主的戏份外,不得不夸一下这部戏的豪华阵容!

恋老症的娃们有福气了,除了甄子丹、许冠文、张智霖、吴镇宇、郑则仕等老戏骨领衔主演外,还有汪阿姐、刘江、吕良伟、郑浩南等实力派!

当然,少不了新生代MC张天赋!

他绝对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和惊喜~

许冠文这位幽默大师真的让人越来越爱!

刚看完《破地狱》的娃过来看《误判》真的有点恍惚和串戏~但许冠文的台词功力真的强得可以,而且每次看他演戏,都会忍不住想笑,太可爱的老人家了!

张智霖这次饰演了一个大反派,这无疑对他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大挑战!

无奈,Chilam长得太善良了!

真不忍相信他会是个坏人,经常以为会有反转~但是听Chilam讲粗口,也真的很少机会,很过瘾

吴镇宇相反,长着一副坏坏的样子,戏里面亦正亦邪的,不知道他哪一秒变好,哪一秒变坏~毋庸置疑吴三岁的演技,虽然金像奖欠他一个影帝,但需要拿下这一城,他还需遇到更好的剧本和角色~

不得不夸夸张天赋这个年轻人。

之前一直不明白他的演唱会为什么这么火,听过他的歌,觉得还不错的。

而最近,看他连续出演了吴君如的《我谈的那场恋爱》和甄子丹的《误判》,真的有被他演技惊艳到。

戏里张天赋饰演霍子豪曾经的部下,在翻案的过程中,一直支持霍子豪寻找证据,帮助受冤之人平反。

大屏幕之上,完全不会认得他是那个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歌手,没有偶像包袱,把每小角色都演绎得非常有松弛感,很有信服力!

未来可期的年轻人!

除此之外,饰演罪犯大拿的吕良伟、郑浩南,也把坏人之恶演绎得非常冷血和穷凶!

让人瑟瑟发抖!

总体来说,这部年底上映的香港电影,还是可圈可点的。

有正义的加持,激烈的打斗,豪华的阵容……

或许拳头挥舞过后,没留下什么印记。

但正如霍子豪所说:“我们这份工作就好像一盏灿烂的明灯”,为黑暗角落里的民众,照亮人生的道途。

每一份坚持心中正义之光的初心,对信念火花的执着,都值得为之动容和鼓舞。

《误判》短评

甄子丹也年过花甲了,原来不被看好的打星,如今也成为香港动作电影的中流砥柱了。电影里甄子丹也反复直抒胸臆,“我打不动了,你们该冲在前面了”,这种无语凝噎的失落感似乎是在向过去功夫电影的一种叹息。电影的核心与《毒舌律师》别无二致,配合动作戏无非是想独辟蹊径,但这也导致了文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受损。

4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原来是一部正义感爆棚的普法电影(字幕卡的释义),确确实实对得起开头大大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几个字,大喊口号说教意味浓厚,嘴上说着服老但其实还是干着“我要打十个”的事儿,文物戏份的占比完全失控了,演员方面算是和《破地狱》联动了一把,除了开头结尾带来了一点爽感之外(第一视角的射击游戏和预告里最吸引人的地铁缠斗)只剩大量乏味无趣的情节段落,“误判”之外没有思考,完全秉持着要做明灯的行为准则,遇到问题就只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要相信自己,没办法就想办法。年代(九七)导致的机制遗留问题只是提了一嘴,体制内的“坏人”亦是带着面具的好人,大家一起愿赌服输(心甘情愿)的加班才更像电影想让我们看到,好笑的自欺欺人的感觉…

6分钟前
  • 1900
  • 较差

【星典影城(六里桥店)】检察官会武术,悍匪都拦不住;文戏中规中矩用做铺垫过渡,武戏酣畅淋漓拳拳到肉,港铁车厢决战精彩。

11分钟前
  • 影の錬金術師
  • 还行

随便吧

13分钟前
  • 小高个儿
  • 还行

两星半,文戏全面不及格,《杀破狼》《导火线》哪有那么多大道理念个不停,不知所谓的文戏(谁能告诉我单位同事给甄子丹买啤酒后分走一沓文件他们在干嘛?)对一部动作片节奏的破坏真的很致命。

18分钟前
  • 🌵🌵
  • 较差

片尾弹出“导演:甄子丹”的时候整个影片就很合理了,甄导非常完美的演绎了一部分中年男人的幻想和自信。一星要给正义,还有一星给吕良伟。

21分钟前
  • 马呐呐
  • 较差

律政刑法版叶问,真是文武双拳。甄子丹演什么乔峰张三丰,继续握紧银幕MMA格斗系宗师的拳头吧!

26分钟前
  • 壹安²
  • 推荐

No.1947【C+】人呢不服老 是不行的 主角在这里能打 但是“无伤” 图个乐吧

28分钟前
  • 蜂唐罗隐
  • 还行

HK主旋律,极度一般。

33分钟前
  • 南悠一
  • 较差

刑法不能治罪,那就用拳法咯。

34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还行

律政庭审层面爽片,整体感觉像是在武片文装,从结尾来看太命题了。先警察后律师的设定,让甄子丹弃武从文,但接着继续保持文武双全的写法,实在是既正义又无敌。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司法自纠可能性的切入口。

37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还是甄子丹能打

39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为甄子丹贡献了$票房,剧情与想象中差距很大,本以为是以暴制暴的动作爽片,没想到居然是正能量的法庭话唠片,公道,信念,原则,正义,凌驾于一切,黑与白分得很清楚,这也一直是甄子丹固定的角色特征,个人英雄主义的极致展现,每天都在出手救人,一个打几十个,功夫无敌,打戏并没有失望,就是法庭和查线索的部分实在是俗,情节太容易猜,哪怕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以及戏骨们尽力飙戏,也毫无悬念可言,进入什么场景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相当老套。反派的塑造也很浅,如果结尾甄子丹能把吕良伟,张智霖和郑浩南三位打成猪头,我会加一星,可惜他只和一个毫无角色铺垫的肌肉男来了场肉搏,还不如让张建声做大boss呢!开场一段《硬核亨利》式的第一人称视角炫技也觉得没必要,只会让人对本片产生错误的第一印象。最后我想问,吕良伟的嗓子怎么了?

43分钟前
  • 欢场华佗
  • 还行

甄子丹担任导演的《误判》还真有点东西,首先是在动作场面上贡献了五场拳拳到肉的甄·功夫打戏,开场警队突袭的第一视角和结尾港铁车厢大战的密闭惊悚氛围,都让看惯了动作片的我觉得眼前一亮;其次是文戏不弱,在处理马伯相关的剧情细节塑造得相当细腻,漏雨的陋室、桌上乱窜的蟑螂和律政司高层们随意饮用的几万块红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难得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误判》没有被简化成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它指向的是结构性的问题,律政司因为工作繁重而“草菅人命”,将职场的人情世故置于案情真相之前,大律师和师爷等“精英”利用知识霸凌无辜底层,钻法律漏洞为其“定制”认罪套餐……更加犀利的现实主义,也许就是港片的下一站彩虹。

44分钟前
  • 李小丢
  • 推荐

为了凸显孤勇大男主对抗全世界,很多地方用力过猛,反派团伙后程更是全员降智,而且案子的起因就有点站不住脚,诉辩交易一般基于被告真的不干净+证据不利,片中这种情况脑残才会一上来就选择认罪吧…

46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废话太多了。打的也很一般。

50分钟前
  • JustGin
  • 很差

动作场面是很好看,调度很有想法,但这都是为了映照甄子丹伟光正的形象不是么

53分钟前
  • HenriqueZZZ
  • 较差

动作戏优秀,熟面孔超级多,我甚至看到了中村浩二,叶问vs盖亚sv,我怎么会做这样的梦

54分钟前
  • 你是不是镖啊
  • 推荐

文戏武戏甄子弹全包圆,现在能打的年轻人太少,难为这个60岁的“老人”了!张智霖的扮相很像马家辉,老马哥出道吧!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法庭戏就那样吧,还是对动作戏感兴趣。地铁战真厉害,甄子丹赤手空拳打出枪林弹雨的效果(他好多戏都喜欢这样放大打斗的音效)。不过感觉反派差点意思,文不够细武不够打。

1小时前
  • 📽Anaki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