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low 翻译成自己的葬礼实属无奈。
因为短短的2个单词包含的意义却有很多。
有的人说电影头重脚轻,铺垫的太久,自后一刻告白的时候反而看起来难以动容。
我不这么觉得。
对于布什来说,他的生命已经停止在大火之后。
将自己关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40年,是他给自己的惩罚。
也许很多人一生要经过很多惊涛骇浪,做过很多好的、不好的事情。
但对于布什来说,他的一辈子,只有那个女人。
从头到尾,相识的快乐,折磨,最后的痛苦,内疚,统统围绕这一个人。
他不善言辞,不懂表达,那是因为他的单纯。
他像孩子一样的固执的希望举办一场自己在场的葬礼。
他希望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在自己死去之前。
这是对自己一生最大的仁慈了吧。
对于苦难来说倾诉就是解药。
某些事情的重大与否是与自身的对比。
如果我可以,我愿意把在你之后的生活关闭。
I would like to love u forever if there is a chance......
在寻找电影时,偶尔看到了这部片得片名。
自己的葬礼,一个看起来怪异的名字。
一个独自在山林里生活了40年的男子,没有妻子,没有朋友,没有孙子,没有一个来往的人,有的只是不断扔石头砸玻璃的小孩和一头年事已高的骡子。
这样的隐居在这个小镇人的眼中是怪异的,因此就有一些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开始的流传。
没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也没有人明白为什么他会独自一人。
有一天,他带着一大笔钱,希望能够在他生前举办一次葬礼派对,这是一个奇怪之极的要求。
钱是个好东西,尽管怪异,还是有人迫于生计答应了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欢快的背景音乐伴随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人伤感,让人沉默,一如整部影片所讲述的整个故事。
年轻时的他,爱上不该爱上的人,又经历了一场偶然也是必然的事故,他感到罪恶,感到后悔,但他没有选择去教堂向上帝忏悔,也没有向法律请求宽恕,而是为自己造了一间“监狱”,将自己的一生都“锁在”这深山里的小屋里,让愧疚和悔恨捆绑着自己。
当听到以前的好友陆续离世的消息,他想举办一个“说出一切”,“一切都结束了”,“出狱庆祝”的派对,将自己隐藏在内心40年的故事道出,以请求人们的宽恕,以乞求内心的安宁。
当故事讲完,有多少人宽恕了这个画地为牢40年的老人,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这个老人会得到他应有的宽恕。
人活着,谁能保证没有犯过一次错,何况,有些错,犯得连自己都身不由己,比如因爱。
真正的爱上一个人,其实没有什么理由,因为是这个人,所以你爱了,所以你希望和他(她)有美好的回忆,所以你编织着与他(她)关于未来的想象。
可不是每一段你情我愿的爱情都会得到人们的祝福和理解,不然就不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了。
总有些人责怪那些坠入情网的人儿,责怪他们的冲动与热血,责怪他们的年轻与不成熟,他们自以为是的责怪相爱的两颗心,诋毁,不惜一切的反对,似乎这种相爱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责。
当朱丽叶与胸前的匕首共同躺在爱人温热的怀抱里,当祝英台与恋人化成蝴蝶在空中缠绵,当他们的故事被世人传颂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得到了人们的宽恕。
为什么非得到即将离开人世时才宽恕别人?
为什么必须要有生命的消失才能获得宽恕?
为什么宽恕,是那么的沉重?
大致记得信奉基督的人说过:人是带着罪孽临于世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都是在收集别人的宽恕,不断地累积对自己的宽恕,让自己在生命的尽头时,能够以清白之身前往天堂。
可是,人的罪是那么重,那么多,而人们的宽恕又是那么吝于给予。
其实,有些错误是这么的微不足道,却让人们无限的放大到不可原谅。
这是人性里的自私与悲哀。
宽恕真的那么困难吗?
一句“我原谅你了”是多么羞于出口言明的话吗?
为什么人们不能自己宽恕自己?
人们都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祈祷着最后的宽恕。
一场葬礼,就是对生命最后的宽恕。
每个人都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一场葬礼,不论华丽或是简陋,不论热闹或是冷清,这就是一个人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告别,也是一个人获得生者的尊敬与饶恕的最后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是那么的忧伤与沉重。
趁着活着,把心里的故事说出来,让自己活得轻松些;趁着活着,更客观的看待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趁着活着,好好的原谅自己;趁着活着,尽可能的宽恕那些背着重量的灵魂。
不要等到那一场关于宽恕的葬礼。
人不死,葬仪社就要死,于是一个古怪孤僻离群索居40年了的想要为自己办场葬礼派对的传说中的恶老头就成了他们优选目标。
老头将遗产作为标的发出彩票,邀请所有听过他的传说故事的人来参与。
前面的铺垫都还不错,可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老头与大家分享的故事只是他个人的一段多年以前有些狗血的崎岖的充满遗憾的情路史。
感觉有点撑不住,多少有点失望。
影片有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意味,颇能渗透人心。
演员们都很棒,几乎没有弱角色。
音乐也很舒服,虽然简洁以吉他与钢琴为主,但就如冬日里的暖阳一样。
片尾曲也很动听。
类似于大多数经典影片中所触及到的心灵救赎的题材,镜头感极强的心理描写配合大量蒙太奇技术的运用,本片已属此类型电影中的上佳之作。
而那些令人难以自持的黑色幽默的桥段更是让人欲哭无泪。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段感情而已,这段感情已经坚实到令一个曾经健谈、帅气的男人---四十年如一日,会将自己囚禁在昏暗的小屋中,以此来减轻他内心的负疚感的地步了。
爱神又一次无情地扯碎了两个人的梦想,将其中一个的遗体埋葬,将另一个的灵魂埋葬。
老家伙菲利克斯没有朋友,没有邻居,没有子女,只有骡子格蕾丝和偶尔来恶作剧的邻家小孩。
这形如枯槁的“疯老头”,顽固地秉持着自己的“信仰”那压抑到在内心嗅不到一丝生气的情感以及怪诞到难以理解得行为模式。
他时常宿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摇曳的烛光、一根烟燃起升腾起的淡紫色雾霭以及泛黄却依然美丽动人的少女的照片,他怅惘、遐想,矜持着将自己封闭,那白衣妇人时常让他从梦中惊醒,甚至恐惧到要和骡子格蕾丝同屋而眠。
就算如此,他还是不肯忏悔,还是不肯笃信宗教或是乞求宽恕。
一个是没有生意的殡仪馆---只有老板奎恩和店员巴迪,另一个是想活着的时候就参加自己葬礼的“疯老头”,他们默契地接洽了。
老头的要求貌似很简单:一场葬礼;自己活着时便能参加的葬礼---不需要鲜花,不需要上好的棺材,甚至掘出的墓穴。
执拗的老头需要的仅仅是一场类似于派对的葬礼:香槟、音乐、歌舞升平,一切与死亡格格不入的活动都可以在那儿展开,所有保留着的矜持都可以尽情地宣泄。
及时行乐在别人的葬礼上?
的确。
大家没有听错。
老家伙菲利克斯说话的语气平稳,语速缓慢,荒诞的要求背后却是坚毅的目光---他是认真的。
店员巴迪强烈反对那么做,从道义上讲,他认为这样是荒唐的;然而老板奎恩对这桩趣味性极强的生意倒是毫不感冒,关键的理由竟然也荒谬无比:这个镇上已经好几个月不死人了,这样下去他的殡仪馆也会濒临倒闭。
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拍海报、理发、做衣服:换了身行头的菲利克斯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与形单影支的疯老头彻底说了“拜拜”。
然而这是他的本意么?
用无理取闹的方式挥霍自己仅存的一点残阳岁月?
还是耗尽拿绳子捆成一堆的积蓄来愚弄一下大众?
他所向往的葬礼像一场谜题竞赛,无端揣测的人大有人在,却无人知晓答案,疯老头自己更是不愿提前揭晓这个答案,抑或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最终会成为什么答案。
影片高潮部分,他混沌不堪的内心世界突然如一池澄澈的湖水般清晰可见:他要安葬自己的灵魂。
准确来说,是将埋藏在心中最柔软部分的秘密曝露出来,从而洗涤自己的灵魂,彻头彻尾地对自己进行一场灵魂救赎。
然而,为灵魂做清洗是需要拨开层层旧伤疤的,那曾经痛彻心扉的过往像一幕幕杯具一般从他的口中娓娓道来,听得人心中无不阵阵绞痛。
台下,那些曾经鄙夷、揶揄、蔑视的表情变得动容起来,众人凝神关注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气氛极端的温馨、融洽。
灵魂被安葬完毕了?
不。
他只是把它从内心最深处掘了出来。
尽管尘封许久,模糊不堪的记忆破碎地根本无法将完好的灵魂拼凑在一起,但却依旧纯真,毫无瑕疵。
坚忍的男人为了40年前的一个错误,压抑着自己的灵魂,摒弃一切美好,扯碎所有梦想。
在灵魂深处的墓志铭处,明白清晰地写着他的生卒日期在玛蒂的姐姐不幸身亡的那一天,菲利克斯的心就已经死了——他人生的唯一期冀就是与她共度迷津,尽管道德的底线早已被触及到了无法退避的边缘,但炽热的情愫像那堆燃着了的“噼噼啪啪”作响的房子一样,彻底地迷乱了他的意志,磨平了他的斗志,把他灵魂的尸体一阵胡乱地蹂躏,然后才将四散的躯壳、肤发、白骨一股脑扔进了记忆的最边缘。
灰常经典的影片尾声,装着菲利克斯遗体的棺木被缓缓放进了墓穴,众人的表情却超乎寻常的平静。
真正下葬的仿佛是一个三段灵魂混合体:曾经的英俊青年菲利克斯。
布什、冷漠而桀骜不驯的疯老头菲利克斯。
布什以及高潮部分因独白而数次哽咽不语却最终彻底释怀了的菲利克斯。
布什。
它们先后被埋葬,又几经波折被掘了出来,终于,尘埃落定的时刻,随它们的主人老菲利克斯一起复归于了出身以前的虚无。
在那片蓝天的最上层,老菲利克斯左手挽着玛蒂的姐姐,右手牵着骡子格蕾丝。
那一刻,上帝也笑了。
在豆瓣上看到无数人的点评,感动于杜瓦尔的演技,老人那么多年依然能够坚守这份赎罪的孤独。
可是我总觉得,虽然总在渲染这个葬礼是为了让老人赎罪而建立的,可是,真正的赎罪以及将这个埋藏了四十年的秘密说出来仅仅用了几分钟,并不能够真正地感动到我。
我甚至认为,这份赎罪似乎过于平淡了,尽管在说出故事的时候老人的表情动作都很想将人拉进那个故事,而我似乎一直在故事的外面,没有能够参与进去。
杜瓦尔的演技真的是没的说,可是我觉得一部想要给人们心灵带来冲击的电影不能够仅仅靠一个演员的演技,似乎整个故事还是有点慢节奏,而最重要的部分,却没有生动地表现出他应有的情绪,以至于我没有被感动到,让我很是觉得自己冷血啊。
所以我又回头来看了别人的影评,说的大多是整个故事给人的意义,然而,我认为,如果整个故事不能够感染人的话,无论他给人多么伟大的意义似乎都没有用,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通过电影来了解,很多时候反而是通过别人的影评来能够了解这些意义,那样就反而没有意义了。
说的是我自己个观点 拍得轻点
罗伯特杜瓦尔演的确实精彩,值得一个影帝提名。
他饰演Felix Bush,一个因为自己年轻时一个过失让自己悔恨终生而隐居40年,却遭到镇上居民的恐怖传言的老人。
角色设定就很复杂,一直饱含着悔恨,纠结,痛苦等情感,又富有变化,起初根本懒的理会别人,只想用一堆钱办个葬礼,请全镇人过来开party,但在筹办葬礼的过程中,与比尔莫瑞饰演的殡仪馆老板Frank Quinn和其下属的接触中逐渐产生了心理变化,还有和Sissy Spacek 饰演的Mattie Darrow之间的感情纠葛,直到最后葬礼即将开始时的临时变卦,再勉强上台在自己的葬礼上演讲。
Robert Duvall把一个与世隔绝,不愿与人交流,对自己年轻时过错的悔恨,对亡妻的还念和愧疚,对Sissy Spacek的欲言又止的纠结的爱,对自己这一生各种纠结痛苦的情感,直到最后在葬礼上敞开心扉的演讲让自己释怀的倔强老头演出来了,最后的演讲真的是他全片表演的精华。
其他配角上,个人对Bill Murray的表演没啥感觉,略微有点缺少变化,当然也有可能是角色设定和戏份分配的缘故,他的男配提名应该比较悬了。
倒是感觉Sissy Spacek很出彩,几乎一生与Felix Bush感情纠葛,爱恨交加,戏份不多,但富有变化,情感宣泄,如果此片配角有提名,应该就是她了。
其他方面感觉没啥突出的,应该在奥斯卡上不会有什么别的提名了。
《自己的葬礼》曝光预告片。
一个人见人怕的隐士竟然要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举办一场盛大的葬礼,这么奇怪的故事竟然是根据真事改编,而导演不但将30年代美国南方拍出了点哥特味道,更赋予了这个故事那么点柔情。
多年以来,每当提及隐遁在偏僻的森林地带的费利克斯·布什(罗伯特·杜瓦尔饰)的名字时,当地小镇的居民都会露出一脸倍受惊吓的表情,因为大家都听闻过有关他的传言,认为他做尽了各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可怕的事情,不仅变成了一个冷血动物,甚至不惜与恶魔为伍,用灵魂来交换古怪的能力……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他退避三舍。
然而,突然有一天,费利克斯出现在了小镇上,拿着一支散弹枪和一袋子现金,声称自己将要举办一场葬礼——并且,他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亲眼见证这一切。
一时之间,费利克斯出人意表的举动制造了极大的轰动,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在不断地谈论着这件事。
意识到可以借着费利克斯的“活体葬礼”大捞一笔,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的殡仪馆老板弗兰克·奎恩(比尔·默瑞 饰)特别找来了他的那位很有绅士派头的年轻学徒巴迪·罗宾逊(卢卡斯·布莱克饰)把生意拦了下来。
随后他很快就发现,原来隐藏在费利克斯那过于超现实的计划背后的,是一个非常真实且被长久地渴望着的秘密,这一次,费利克斯将站在所有人的面前,向大家说明自己为什么一直都躲藏在森林里。
《自己的葬礼》曾在多伦多电影节展映,并且获得不错的评价,其美国发行权由索尼经典公司买下,计划将于7月30日公映。
在一个微风的阴天午后看这部电影。
窗外空气闷热,内心却平静安宁。
影片讲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面善的、沉默寡言的、隐居40年的老人的最后的一生。
主人公费利克斯在一个朋友散场的葬礼上突然看到了死亡。
回忆和疾病让他突发一个参加自己葬礼的决定。
故事就是这么展开的。
影片在舒缓活泼的背景音乐下徐徐展开。
没有人知道在这场葬礼上费利克斯要说的故事是什么,直到最后。
结局看似早已安排好,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让人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看了简介知道故事的始末,却在影片的开头被深深吸引住。
一旦开始,只能看完。
《自己的葬礼》这部影片,至始至终都在解谜。
整部影片就像是弥漫着大雾的森林。
靠近,看到边缘的树木,看清是什么树,然后一步步地走进去,迷雾渐渐地散开,整个树林慢慢地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终于看清之后,不免感叹,原来竟是这般沉静美丽。
一个沉默了40年、在心中埋藏了一个秘密的老人终于走出自己的牢笼。
一路上,他遇到一些人,并与他们产生联系。
无论是有自己的困难的善良的年轻人巴迪,还是对钱痴迷的生意人弗兰克,或是故人马蒂、好友查理,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如丝如缕地串联勾画出费利克斯不为人知的、关于过去的一些蛛丝马迹。
影片自然流畅,脉络十分清晰,就像是在凉爽的夜晚坐在荷塘边听一个老人述说着自己一生。
整个故事是简单平淡的,并没有激动人心的辉煌,也没有痛不欲生的痛苦,只是平凡的,像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样。
平凡,却在独特的表现手法下显得如此隽永。
影片中有一些曲折和出人意料。
如马蒂的愤然离去,查理的拒绝,被偷走的钱,雨夜的讲述,费利克斯的放弃,等等,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些挫折,遇到的一些问题,它们自然而然地就在那里,又会慢慢地随着时间随着影片的延续而消失,直至最后一切到达。
故事发展下来,像是为即将在葬礼上讲述的故事积聚了很多的力量,像是要迎来一个感人肺腑激动人心的故事,但在结局,所呈现的是这个老人埋藏在心中40年的故事。
特写镜头下的费利克斯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极其生动地描绘着所有细节,面容上有着平静也有着难以克制的悲伤和愧疚。
最后,他说,他请求原谅。
在他以他自己的方式用40年的时间惩罚自己之后。
或许是他终于原谅了自己。
这就像是每一个人心中的一道坎,也许很多年都无法去碰触,直到有一天原谅了自己,才愿意将它说起。
《自己的葬礼》讲述的或许只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但其中所蕴含的却是无限的人生哲理。
弗兰克的种种,巴迪的善良和友情,马蒂的爱情,及费利克斯的愧疚。
像是一幅人生的画卷,慢慢展开。
如此简单平淡,又如此深刻感人。
烧掉了房子烧掉了蓝色的心因为没有了你只好为自己盖一座监狱——电影《Get Low》镇子里关于布什老头的谣言总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年轻时的布什赤手空拳地杀过好些人;也有人说,他跟魔鬼交换了灵魂,变成了一个与魔鬼为伍的冷血动物。
调皮的孩子对付怪老头的方式便是远远地对着窗子投石头,而老头的脸总是掩映在背光的黑暗里,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呢!
是否会比《现代启示录》里马龙·白兰度的脸还要魔鬼几分,尖锐几倍。
镜头从落满叶子的树林滑向这张满是皱褶苍老的脸,他半眯着眼睛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眼神半是爱怜,半是孤独了很久的冷漠,面孔与那些同样老去的脸别无二致。
或许慢慢老去的生活离我们还很远,不足以体会!
但是每个噩梦醒来时的境况,都是一样的。
老人梦里的那个白衣女子,在路的尽头等待着,诡异无比。
孤独的老人在噩梦醒来后满头大汗,巍巍颤颤地下了床,拿起闪烁的油灯,走到牲畜棚里,对着一只骡子絮絮叨叨后,在角落里裹着被子再度睡去,这只骡子是老人身边唯一的活物。
噩梦让布什老头生出想要为自己举办一场葬礼的念头,在跟殡仪馆协商葬礼事宜时,布什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他要为活着的自己举行葬礼,还要方圆四个郡的人都来参加葬礼派对,只要每一个人出五块钱,就有机会获得老人的价值不菲的房产以及树林的继承权。
这时布什年轻时的情人马蒂回到了镇上,和马蒂走在一起的布什像是回到了年轻时一样,健谈而又风趣,只是步履蹒跚以及迟暮之年的一头白发提醒二人,美好时光早已不在。
过世之人的名单越来越长,所剩的生活就只是等待持有者的名字哪一天也被填上去。
曾经的恋人再度回忆从前,那颗生来就脆弱的心随着年龄只是变得惊恐无助。
年龄告诉自己“已经不能再等什么了?
”,惟有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才能体验自己还活着,从短暂而又蒙昧的时间里缓过神来,身边的人已经远行。
布什纵然一生都呆在同样的地方,但还是在前行,一步步的老去,一步步的一无所有,陪伴自己的狗一只只老死,回首只有无人而又冗长颓废的小道。
周围的世界里,没有人在等待!
人们总以为很多事可以被忘记,然后重新开始,但这只是一种以为,失败而又自欺欺人的以为。
忘掉的只是一点点,露在水面上八分之一的部分,还有八分之七还藏在记忆的深处。
夜深人静时还有梦魇提醒自己曾经失去的,无法再弥补。
还有贴在床头的黑白照片提醒自己,那个人还笑面如靥地凝视着。
没有什么可以被完全忘记,亦如老人偶尔手贴照片,呢喃地问道:“你还会在那儿吗……”,40年他还在念着她。
照片上的人并不是马蒂,所以当马蒂看到相片后,便扭头走了。
老人在见过牧师查理之后,突然改变了心意,他不再那确实,自己还有勇气说出年轻时那段的故事,纵然过去这么久。
他在这座自己造的监狱里,呆了40年,没有结婚,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朋友,没有孙子,什么也没有。
他又建了一座教堂,把灵魂都装了进去,可是他始终都没有跨出一步,去救赎。
陈述事实并不难,难就难在陈述的同时是否能原谅自己。
每件事情并非如眼睛所看到的,一只狗会梦见什么!
可以编个故事说它在追一只兔子,但是没有人知道是否真有兔子在那里,它也无法告诉你!
没有多少人能毫无保留地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所以表面能了解到的不比了解一只狗的梦境多的多!
正如人们对于布什的了解多于误解。
镜头的每一次推进都在剥去包裹于一个人身上如洋葱般的外壳。
布什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在生与死之间还有另一个糟糕的状态,便是这样,一个呼吸急促,一个突然转身都伴随着死亡来临前的折磨。
殡仪馆的老板在请来牧师查理后,这个滑稽的葬礼派对如期举行。
那天,去往布什家的路上车水马龙,大家互相打着招呼,乐队也摆起架势奏着欢快的曲子。
老人站在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述了背负40余年的包袱,他爱上了马蒂的姐姐,一个有夫之妇,二人在准备私奔时被她丈夫发现,这导致相片上的人儿直接惨死。
虽然错不在自己,可是却因自己而起。
如果不发生那样的事,她现在也应该是一头白发了吧!
在音效上将人群的噪音处理掉,只剩下舒缓的音乐,老人的心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一份宁静。
马蒂也在无言的拥抱里,原谅了离死亡不远的布什。
葬礼再度来临,而不再是像之前如预演般的彩排,一切趋于平静,白衣女子在路的尽头静默不语地等待,老人缓步踩在“吱吱”作响的小径上,一路向前。
灵魂终于安息,了无牵挂。
纵然百般美好,却透着无比的凄凉。
谁能把情感裹胁在孤独与内疚里这般久,40年的每分每秒!
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才美好。
一份感情不管对与错,不管有无结果,不管是悲伤多于欢喜,不管是一厢情愿还是你情我愿,掏过心的,都是美好的。
纵然失去你是为自己盖一座监狱,那又如何
浪费了这个题材。
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隐忍、执着、赎罪与重生。男主Robert Duvall演技的确很赞,奥斯卡未被提名也是遗憾。电影倒没有太让人有太多感触,只是表演本身带来的感动会让人动容。
看得睡着了
看了4次都没看完,还是算了
真的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或许也是个多情的人 人们在乎的是他的资产 不会在意他的过去 但他自己内心的坦然倾诉已得救赎 心灵得到安慰 死亡也并不会可怕
看见Sissy Spacek就亲切,其他亮点无。
for love
作茧自缚四十载 佳人已去 空思量
前面的梗铺得太足了,而揭晓的这个悬念实在是弱了点配不上那么卖力的铺垫。给表演点赞。三星。
BD:f79b28a8c9 720P:f7f9e03772 暂无字幕 看到中间部分我以为是一部爱情片,到了影片最后导演还是想用爱情来感动观众,但是剧情实在是没亮点。
无聊透顶啊 纯粹是被片名吸引过去的
结局不够给力 让之前的期待都化为灰烬,编剧比较失败
还不错,没有预期得那么搞笑。我一看见Bill Murray的脸就想笑
看简介就觉得是会喜欢的片,所以看的时候一直在加分。很多人觉得收尾比不上声势,但试问人生有几个四十年,实实在在的时间胜过一切花哨的卖弄和排场。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永无止息。
从容面对死亡,但无法释怀自己的罪孽,拥有信仰就拥有文化的自信,拥有归属感。相比而言,我是无根的人,无何而生,无何而死
40年的救赎……
老头子独角戏,沉溺到心里最深处,将感情深埋。问到还爱着她吗,他说it‘s still going on。
我大概还太年轻,没法体会这位老人
一个被自己困了40年的老人,要求一场众人参加的葬礼,这背后是老人对恋人的思念和忏悔。这样动人的故事,却毁在了平庸的剧本上,无法让观众触动内心。杜瓦尔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
深藏40年的秘密不给劲儿啊,其他还不错
为什么评价那么高?结局大概都猜得到。不过杜瓦尔演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