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评论区一片不叫好,我倒反觉得看下来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
首先是剧情,也许蒸汽男孩这个名字起得不够好,全片不是steamboy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三代人交织。
但我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名字。
然后是人物的塑造。
steamboy的心理历程可以说是在爷爷和父亲二者不同观点的影响下经历了 迷茫——顺势而走——产生质疑——反复思考——做出选择。
一开始,爷爷的信的出现奠基了男孩的初印象,爷爷是对的,保护爷爷派。
在争夺中遇见Robert一队人也站队爷爷,乍看似乎是黑白分明的剧情。
而后父亲出现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事情有了新的发展,这件事不是非黑即白的,steamboy开始觉得父亲的蒸汽城很厉害。
但爷爷的第二次出现打破一切,父亲表面对科学的执着的和平下还有制造战争武器的面目。
但令我开心的是,steamboy没有直接被哪一方带偏,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万一父亲被他们骗了呢。
” 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螺旋上升。
直到后来博览会开战,原来信任的Robert一队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想得到球,完成自己的企图。
这太符合事实了,复杂的成人世界。
当他决定把Robert工作室的蒸汽球取下来不让他们用时,内心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就像爷爷说的,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再说到其他的人物。
大小姐是我可喜欢的一个了。
五个妈妈的描述大概能推测出她高傲独立的背景故事,一面对着塞门说:“不能输哦“一面执着地寻找雷。
但看见机器中有真人,看到真真实实的血迹时,她的真实被激活,一如在展览馆中跳起芭蕾舞的小女孩。
她的世界从来直来直去,有一说一,世界在她眼中大概除去豪门世家那层滤镜,便是最干净直接的了。
赛门,一个典型的商人,将杀戮和战争作为一场展示给外宾的演出,直到最后关头在逃生飞艇上还不忘记推销,要买一个钢铁城么?
不赶着逃命,反而慢悠悠的介绍逃生艇的姿态,一个现世的,精。
金发小帅哥,忘了他的名字,一心向科学。
出场非常圈粉,直到提起看到钢铁成便打消了对抗念头,大概他只称得上一个科学痴人吧。
是非已经模糊,他就像科学的走狗,践行自己心中那一套。
秀丽的皮囊,勃勃的野心。
就像我自己一直试图寻找某种客观一样,这种多面性,以及对自我的坚持难能可贵。
想到《哭声》里,男主由于没有坚定的信仰,随时在被不同的派别动摇而害死了自己的全家。
在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中树立相对客观的世界观并坚定下去,那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导演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答案。
大家说这是商业化的后果。
那倒不如说,没法给出答案吧。
(ps写得很急 因为电脑只有7%电了不出所以果然自动关机了!急着睡觉!
晚安!
)
【文章转自公号:观剧团长】 文 / 龙猫电影《大都会》里有一个设定,让龙猫一直念念不忘。
代表大都会最高文明的科技产物——蒂玛——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人造人,虽然拥有了自我意识,但仍然逃脱不了其初始的使命——服务于人。
但当一个有了生命意识的个体与其无意识的躯壳一同展现时,矛盾自然就会产生。
如今,智能型社会已经是人类可预见的未来。
那么,有很多很多问题便会由此而生,逼迫着人类必须提前去思考。
比如,当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影响和推进文明的东西会不会有所改变?
一个有意识的机器人有可能拥有灵魂吗?
现代社会的文明究竟是什么样?
文明的顶端又在哪里?
纵使我们无数次感慨人类的强大创造力,但是无数种启示和事故告诉我们,文明可以引领我们向前,也可以带我们走向地狱。
在《大都会》里,以“统治者”模板创造的人造人蒂玛,在故事的最后凭借着自己残存的意识,拒绝了人类的命令,在朋友健一的目睹下,坠入深渊。
当蒂玛意识到自己的人造人身份后,关于文明的一切都失去了其确定性。
如果说作为人造人的蒂玛具有了个体意识的话,那么同样拥有个体意识的我们,究竟算是机器还是人呢?
当科技不断进步,除了身体的构造不同之外,人和机器最本质的区别——意识——的差异被逐步缩小时,当机器开始思考“我是谁”时,既代表了科技文明的巨大跨越,同时也是由人类思想的本初过渡到机器思想本初的过程。
所以,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和游戏作品,不断去描绘去猜测当机器人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人类该怎么阻止它们的反抗和统治。
.比如神剧《西部世界》和《真实的人类》,比如游戏《底特律:变人》。
但近乎一致的是,在这些作品里,都展示了几乎相同的问题解决模式:机器得到思想后,自发的组成了联盟,通过个体领袖的领导来反抗人类,然后与人类达成协议。
要么人类与机器人达成某种妥协,要么与之发生战争。
其实,这与人类文明自身的发展又何其相似。
文明就像一部大机器,当我们的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内部的零件需要更换,定期还需要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
只有这样,进步的齿轮才不会停止,思想的火苗才不至于熄灭。
因此,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战争与变革,从来都是人类自己的杰作。
本次龙猫想讲的《蒸汽男孩》的故事,也是如此。
蒸汽机的发明,让人们能够比过去更高效的完成工业活动和资本回流,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引领了时代的大跃迁。
然而,没有哪一种文明是毫无瑕疵的,代表了当时工业文明最核心的能源——蒸汽——也是如此。
电影一开头,一对父子就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蒸汽相关的工作。
这场工作看似非常危险,但为了让压力达到理想的数值,作为父亲的洛伊德不顾儿子艾迪的劝阻,命令所有人打开阀门,提高气压。
为了弥补父亲的错误,艾迪选择关闭打开的阀门,但在关闭过程中,意外却发生了。
大量的蒸汽从破裂的管子里喷涌出来,把艾迪包裹在里面,令他生死未卜。
其后由于压力过大,整个实验室更是化为了一片废墟,只剩下了一颗气压球。
而这颗气压球,就是他们这场实验的最终产物。
同时,它也是本片主要的一个线索。
这场实验也是有目的的。
作为实验室的幕后资金扶持方奥哈拉财团,为了获得更纯净更强大的动力驱动机器,委派洛伊德和艾迪这对科学家父子,替他们寻找新能源。
而这个金属球,就是由新能源驱动的超高压力金属球,其内蕴含的能量无法估计,但足以对当前文明造成冲击,稍有不慎甚至会毁掉人类文明。
也正因为如此,得知了真相的洛伊德将金属球寄给了自己的孙子雷——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同样对机器痴迷不已。
实验的变故,让以往执着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洛伊德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选择用自己和家人的力量将这个错误弥补。
但是好景不长,了解到金属球下落的奥哈拉财团很快就派了人来企图夺回金属球,为了躲避这群人,雷带着金属球逃离了家乡。
电影主要也是讲述的雷一家人和奥哈拉财团的对峙关系的。
在逃跑途中,史蒂芬生和其助手大卫帮助雷摆脱了奥哈拉财团的人,史蒂芬生是奥哈拉财团的行业对手,也正因为这个契机,史蒂芬生了解到了洛伊德和艾迪制作的金属球。
不久,雷就被穷追不舍的奥哈拉财团掳走,让疑惑的史蒂芬生不禁对金属球的真实身份产生了好奇。
之后,他和大卫一同看了被摧毁的实验室,才意识到这个金属球很有可能会让奥哈拉财团在实力上远远超过他。
为了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他有必要做出一些适当的举动。
而借助英格兰的国家军队力量,就是史蒂芬生进攻奥哈拉财团的第一步。
为了夺取金属球,获得新能源的能量支持,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史蒂芬生和代表了经济利益的奥哈拉财团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业战争。
由此,也产生了代表火器时代的热兵器和代表机器时代的机器士兵的对峙。
但是讽刺的是,即使是发展到如此程度的机器文明,其内核仍然是需要人类去驱动的。
所以即使具有机器的躯壳,人类的肉体也无法抵抗频繁的轰炸和沉重的负担。
这场所谓的机器革新,只不过是让人类穿上了沉重的躯壳,如同蜗牛一般缓慢爬行而已,与其说是文明的发展,不说说它只是人类臆想出来的结果。
文明的发展让人们省却了一部分麻烦,但也让人对机器产生了依赖,以至于我们离开机器就再也不知该如何去生活和工作。
艾迪的重生,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对机器的顶礼膜拜。
在开头生死未卜的艾迪,其实并未死亡,只不过因为遭受了低温蒸汽的侵蚀,他的右眼和右臂被换上了机械加以代替。
一开始拒绝父亲冲动举动的艾迪,在体验到机器带给人的巨大好处后,坚定不移的要帮助奥哈拉财团来完成蒸汽城的建造工作。
他的一句:“科学就是力量”,实则是对工业时代机器文明的最大讽刺,像他的父亲一样执着于科技的力量不能自拔。
但是相比于父亲,艾迪对于科技的理解太过狭隘了。
洛伊德对雷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具理念和哲学的发明,只会带来灾祸。
艾迪始终追求的是科学上的革新,当他专注于这一点时,也会盲目的去否认其他东西,比如科技发展的目的和后果。
洛伊德之所以会放弃继续为奥哈拉财团工作,正是因为财团本身为了利益,并不是为广大人类带来福祉,他们否认了科技的正面作用。
然而,如果不考虑科技所带来的后果的话,那么科技发展本身的意义就值得怀疑。
电影结尾,被蒸汽城压垮的伦敦市区,是否又是暗示着机器文明终将反噬人类呢?
十六世纪的哲学家霍布斯将“机械唯物主义”作为解释世界运作规则的核心体系。
在他的理论中,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样,被不同大小的齿轮支撑并产生运动,世界因为规则的制定而富有节奏。
但是,世界果真如此吗?
《蒸汽男孩》里,机器时代的反噬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是开头提到的《大都会》还是《蒸汽男孩》,我们都可以看到,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紧随而至的问题也会多样化起来,我们无法总像过去一样生活,所以接受文明的革新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只要这种革新是有益的,那么问题总能被解决。
我们也总能在失败的革新中吸取到教训。
电影末尾,伦敦的重建就是如此。
反观当下。
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和活在机器时代的他们一样,具有相同的使命,也有义务将科技的美德传递下去。
毕竟——科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喜欢记得点赞、评论和转发哦
一次实验事故,爷爷与父亲各自顿悟:一人卑微地看到了人的渺小无助;一人高傲地看到了科学的力量足以使人成为上帝。
後者,或曰「科学理性」,即为现代思想体系的核心,简言之--「知识就是权力」,「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那种「权力」。
典出自两个路数:一个受染古希腊悲剧,认为人事微不足道;而一个经由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认为科学技术无所不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大作《全球通史》自诩有个中心思想:自然科学进展得甚嚣尘上,本应并驾齐驱的社会科学望尘莫及,于是造就了许多的历史不幸(荒谬,都是先知或来者发现的,当事者理所当然)。
此即他著书的初衷。
爷爷忽谙此理......他的对策是高调「心灵在前科学为次」,一厢情愿地「造反有理」,并且大义灭亲般地枪袭不与为谋的儿子--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进而誓死剥夺你说话的权利。
父亲亦有此隐忧。
他的对策是不听老人言,一意孤行,并且笃信五十年後的心灵必能承受此时的科学--然而,彼时的科学,几时的心灵又能消受......(哲学上有个公案。
黑格尔声称:历史是在进步的,人类是越来越理性的;尼采戏谑:可不是么,您的诞生就是最亮的明证......多年後尼采拥马首恸哭:「兄弟我对不起你」--自此自绝于人类了。
相形之下,爷爷与尼采的区别大抵就是「绝人」与「自绝」的区别,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区别)雷是个颇有手艺而颇无主见的小屁孩儿,目击众生的虚伪(除了他一贯凛然的爹),被骗啊骗啊终于开窍--别跟我胡扯「是非」「大义」,也别跟我鼓吹「强国」优于「富民」,我只要我的亲友和小情人莫生变故,具体的,单个的,人。
片末,祖孙三代毫无征兆地(血浓于水地)冰释前嫌,蒸汽城被大家合力驶入泰晤士河,光芒万丈地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灿烂落幕(现实中,如果一竿到底地奔向极致,大概就作此观了)。
後来,悲哀的是:蒸汽时代匆匆逝去,电气时代君临天下。
再後来,更悲哀的是:人类消失的千年之後,一点痕迹都不会有。
(人,完整意义的人的存在,是反自然的。
你看呢)
大友克洋的动画电影,都是感觉世界设定不错,一些元素的设计得很漂亮,毁灭画面也很有特色。
比如阿基拉的新东京,蒸汽男孩中精细的机械构造,别了武器里面精致的机甲画面,蒸汽男孩中的冰封城市和大都会最后伴着i can't stop loving you的音乐缓缓崩溃的画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总是觉得差点意思。
最好能把每个世界设定丰富一下,表现一下在他的设定下社会的文化,人的精神状态等等。
如果想要表现科技给人类社会将会带来正反两面都有的复杂影响,那么这种影响该是一种必然的、深刻的、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不要总落了发现大boss-->去见大boss-->打败大boss的俗套,大boss解决了之后呢?
像蒸汽男孩,其实完全可以探讨一下人为什么迷恋机器,还有毁灭了之后接下来怎么办,人有可能健康地爱科技、使用科技吗。
再有就是人物的形象不是很立体,虽然我很喜欢大都会,但这里面也就Rock还有点那种分层和阶级森严社会下培养出来的阴郁和冷酷,kenichi就是个具有各种正面品质的标准男主,然而他的那些正面品质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是傻白甜性质的,然后Tima也是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一部电影两个主角都是这种。
不得不说今敏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人物塑造与他作品中的社会设定是贴合的,人物的精神状态反过来也能体现他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女主角一样,整体感觉挺讨厌的,但就是有那么一瞬间的动心(笑)讨论科技进步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这个问题直白得让我觉得太粗暴了,会想到中学生的半命题作文或者辩论题,而且电影给出的答案也不是非常有想象力。
表达的观点很多,但是也无一不过于直接地掷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父亲、爷爷、大卫这几个角色的台词和形象的转变,仿佛转动电影院的椅子那样让观众强行转换立场思考),总觉得可以更巧妙和隐晦地处理一下。
(最后,通过思考每个角色的观点和立场,我们终于辩无可辩达到了一个空白的结论,当然这也是一种结论,谢谢您导演。
)至于人物,上一次这么无语还是上一次(不想指名道姓说上次看的哪一部烂电影让我半夜睡不着)。
每个人的行动都有点专断缺心眼,逻辑也片面,有够怪。
除了男主角还有一星半点对他人的关怀,仿佛包揽了全片的良心,其他人的愿望估计就是地球和人类早点毁灭吧。
外在科学家内在武士道的“父亲”让我的眉皱成一团(当然也很想劝他换个发型)。
女主角的演出呆板刻画平面。
但是这些平面和疯狂到让人无语的角色,或许也是本片表达观点的工具?
(套娃式overthink阅读理解又开始了哈哈)接近结尾,火车铁链拖拽蒸汽城,蒸汽力量对抗蒸汽力量的紧张感、城头出现游乐场那荒诞离奇、凄凉诡异的氛围;泰晤士河冰冻还有伦敦城冰封的片段真的好有魄力。
蒸汽城伸出的华丽的支脚让人联想到回忆三部曲里的太空歌剧院。
这么牛逼的作画和概念,怎么组合起来的成果就给人一种姑且看了但是满怀遗憾的感觉……做个概念小短片不是上天吗?
(类似On Your Mark那种短篇,整点蒸汽朋克,整点灾难片场景,整点男女主角在午夜水晶宫镜子前望进对方的眼睛擦出火花的特写……倒叙插叙用起来,多好多浪漫啊。
)唉,就个人而言果然还是不太喜欢这种少数人犯傻造成灾难再依靠少数人拯救苍生的叙事……故事只能给两星,第三颗给的作画。
正如babyblue和tygoonray所說,這部電影很失敗,核心的東西沒有亮點(人物無特色,故事白開水,內涵挖掘不深)光是畫面好,只能算能動的繪本,看來大洋跟不上時代了.
19世纪60年代,正是世界列强们打得天翻地覆的年代,整个欧洲和亚非拉殖民地炮火连天:法国和普鲁士即将打仗,奥地利和意大利各国起了冲突,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后开始觊觎西班牙,英国深陷席卷欧亚大陆的克里米亚战争,同时把手伸向远方的中国,企图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在华利益......而在这样一个年代,动画里的主角们却在追求......和平?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挨过原子弹所以对先进武器有一种也许出自真心也许出自政治正确的抵触,但是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任何一个英国人,都不太可能有这种无聊的和平主义想法。
此时他们只能拥有的想法就是:①努力通过科技进步发明更先进的、杀人效率更高的武器。
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我的敌人就会这么做。
②加大力度压榨亚非拉殖民地的人民,并通过战争夺取别人的殖民地。
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别的列强就会这么做。
动画里的雷后来竟也被他的爷爷影响,开始幻想科技的“真正作用”,实在太可笑了。
相比之下英美两国的资本家就很实际,而主角和他的爷爷实在太让人看着不爽。
圣母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可以毁灭国家的。
以下是吐槽:1.动画的总体设计思路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到底是一个幻想风格的动画,还是写实风格的?
当我看动画的前半部分时感觉是前者,然后后半部分各种设计浮夸一看就毫无实用性的武器出现又让我产生了疑惑。
2.奥哈拉空降火车上来抢球的时候,纠缠了那么久,史蒂芬孙一帮人一枪都没开,你们的枪是摆设吗?
3.为什么要零件就去万国博览会展厅里偷?
太晚了五金店关门了明天一大早来不行吗?
如果真的有偷的习惯,你找个工厂偷也就算了,水晶宫里都敢进啊。
4.爷爷怎么最后还是给逃出来了,关住或者绑住一个人就这么难?
还被他顺了一把枪......5.我还以为最后那一段蒸汽城周围的居民应该逃光了,它拼命地破坏房屋才并不会造出人员伤亡。
结果后来又几个小孩探出头来看???
6.你想展现出蒸汽城的厉害,它怎么连个大炮都没的,唯一的能力就是行走???
砍断铁链还得靠飞行兵去手动砍,给这城装几门大炮不好吗?
爸爸在知道自己被铁链拉竟然想到的不是砍铁链,而是加大压力?
合着您这城唯一的能力就是自爆产生有冷冻效果的蒸汽?
(虽然从结局来看这冷冻也没什么卵用)7.据说这个电影耗时9年,看得出来导演野心很大,可惜结果不尽人意,尤其是后期又臭又长的节奏。
3星给优良的制作水平。
大概能给一个三点五星吧,主要打给作画。
作画惊人,尤其喜欢这种老派的美术风格,不滥用透视和变形,3d转2d也偷摸用得很克制,非常清爽流畅,给人一种老子不玩花的,就要认真讲故事的预期。
可是说到讲故事,就不那么乐观了。
和大都会、王立宇宙军类似,这类大男孩导演一不小心,没有副手的制约,容易跌入自嗨中。
影片情节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个人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主角团的动机不明确。
从两派开战、爷孙的矛盾、包括蒸汽城起飞、破坏、爆炸,都缺乏非此不可的必要性。
你可以抢夺蒸汽球,可以制造蒸汽城,当然也可以把蒸汽城开动起来,但几派人马的立场对立没有尖锐到非此不可的地步,这几件事完全有折中的空间,这就让后半段的战争显得很滑稽。
再一个是影片的高潮重头,蒸汽城的设定,确实有些撑不起来。
从美术上看这个大铁钟就极不讨巧,相比哈尔的移动城堡等,这个铁疙瘩复杂、让人难以理解,也缺乏吸引观众的点。
蒸汽朋克的作品已经有很多,蒸汽城在其中一定是相当乏味的一个。
如果角色能赋予蒸汽城某种价值内涵,也是一种办法。
但影片的结果是,蒸汽城似乎就是个人偏执的产物(就像贫民窟里的铁皮房),尤其是蒸汽城强行启动后(没有缘由地)杀害平民百,让观众很难有代入感,甚至生厌。
最后说主角团队塑造,首先完全不怕蒸汽啊,不管烫伤还是冻伤,铁人一个个。
爷爷和父亲就不说了,就当两个疯子吧。
财团也是超级大神经,就任凭手底下装修工人下班之余偷偷造故宫。
女主角算一抹亮色吧,但仔细一想,完全是没有立场的一个人,毁的是她家的产业,最后司法清算也是要他们家擦屁股啊,这个角度说,女主角依然是传统文学中无脑贴男主的女性形象。
种种非逻辑的行为,不能用一个傲娇属性强行解释过去。
至于男主角,不功不过的工具人,非常传统王道的天才发明家少年人设,你根本不用担心他的命运。
最后,片尾字幕部分,用几张插画把影片的格局大为拓展,虽然电气时代、内燃机时代等交替出现,我有点没理清,但依然好评。
总之,我觉得导演能做得更好。
終於都在大銀幕前看過大友克洋的電影﹐可算是還了一半的心願﹐另一半當然是想在戲院裡頭看一次《AKIRA》。
還以為香港的片商都只會購入宮崎駿或藤子不二雄的作品﹐雖然香港的另類片種總比人慢一兩拍﹐但姍姍來遲也好過只能在家中觀看 DVD罷﹐但不知情底下的我早就買了影碟在家中看了兩次。
真不能想像一齣要製作十三年之久的動畫會是怎樣﹐不過動畫這名稱未免兒戲了一點﹐他們只是把一齣電影一筆一筆畫出來﹐很多技術都從電影那邊搬了過來﹐不會常用在動畫的手法使它更有電影感。
縱使有電腦的幫助幸好戲中電腦動畫好算多,有些大型背境畫作更要做上一年或以上,想想那可能只出鏡幾秒鐘,聽起來真有點可怕。
大友克洋在日本甚至世界動畫界被冠以大師之名﹐雖然在銀幕上只有兩套作品﹐但我看他實在影響了不少後浪﹐他有份參與的無論動或漫﹐由《童夢》﹐《ROBOT CARNIAL》﹐《迷宮物語》﹐《AKIRA》﹐《老人Z》﹐《MEMORIES》﹐《砂流羅》﹐《METROPOLIS》﹐統統都是在大友克洋妄想的未來裡﹐但今次故事的卻走回一個科學文明初始的時代﹐而不在日本本地是次移師到十九世界的英國。
雖然內容不及《AKIRA》一般極端﹐但整個故事只不過是開始﹐在製作名單的背境插圖才正是他要說的東西﹐文明的腐敗。
十多個年頭裡面,這種未世預言作中心的故事出現不計其數,可不可以算得上是糖衣毒藥的一種?
超現實的動畫美學,頹廢但寫實,想信他也不會想當年他筆下的NEO TOKYO成真吧!
難怪那時《AKIRA》像《紅樓夢》一樣成為一時的禁書。
在美國票房大賣後,傳聞史提芬史匹堡曾邀請過大友克洋合作,最後二人亦無開花結果,不過傳聞還傳聞孰真孰假無人知。
p.s. 以上全屬「眼裡出西施」之發言。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5/07/steamboy.html
我是不懂其他写影评的怎么回事,说什么剧情拖沓点未到即止。
反正我是看下来全看懂了。
观感过程很流畅,完全没有卡顿。
首先那个简介不看也罢,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儿童的爱情故事。
电影主题根本没有讲爱情好吗?
整个电影都是对科学意义的追问,科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发明的?
以及超前的科学技术发明出来以人类的愚蠢是否能将其用在正途上。
影视的答案就是要把人心放在第一位。
在这过程中顺带夹杂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讽刺。
大小姐的主要作用明显是为了侧面显示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破坏美丽事物的批判。
用时刻不停的推销来进行赚钱的讽刺,明显是一部既宏大又幽默的片子。
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也有的地方我理解不了。
但就我直接看下来,给我的震撼也足够多了。
不知道其他写影评的人是有什么样的自信觉得自己比大友克洋厉害竟然只给那么点分。
无论是什么样的电影,首先你画不出来,你想不到,你设计不出来,别人的思想高度是你没有的,你就该谦虚地学习。
随便打个星发个评论恶心别人的劳动成果除了弄脏自己,弄脏影评区,恶心喜欢并从中学到东西的人外,有狗屁的用吗?!
从技术角度说,画面和剪辑简直是精彩绝伦。但是故事缺乏矛盾冲突和伸展性。想探讨科学与人类的终极命题,却陷入了一种单一性的叙述,起承转合很突兀,最重要的是,镶嵌在画面下的思考被掩盖掉了。
科學的進步帶來了戰爭,人的慾望無止境。故事背景發生在十九世纪中期,被称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有能力的群體貪婪的開發新科技,片中兩大勢力都希望得到更先進的研發成果。實際雙方一樣想利用先進科技,去征服他國。“蒸汽城”,就代表着人类貪婪而喪失自己,科技催生了原始的征服欲。關於其他,動畫畫面非常精緻,劇情有刻意拼湊的樣子,故事直線發展不難明白。結尾原畫和原畫集有一些背景設定,可以看到大概故事的走向。
剧情太垃圾了,主角全是幼稚病,画风是很好,报复性一星。
制作精良,创意也不错。。但这故事讲的实在让人蛋疼。。唉,大友克洋呀
事关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哲学以及哲学的科学,主题很大切口倒是很小——蒸汽(机器)的辩证存在,即和平主义与战争主义、纯机械与纯人性。在这种矛盾上创造出新世界(蒸汽城),以单一维度在固有基础上往外扩展形成归属于原世界的“第二世界”过程,也能视为一场伟大的“异化”,从此意义上电影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也正因电影的外延太广,被夹挤在科学与哲学的缝隙间,也就不得不流露出妥协的姿态,既不能承认也不能否认,甚至不敢显露一丝倾向,再有眼花缭乱异常喧闹的打斗诱惑(手段之一,喧宾夺主),观众(如我)也只顾沉浸其间,对这种只有论点没有论据的“流氓行为”便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反战?反科技?其实对这二者的态度都很模棱两可吧
對上次看大友克洋是他的最爲出名的AKIRA,但可惜過了這麽多年,他那部片核心沒記住。要說還有印象的大概是他那些弄得破瓦頹垣的城市景象。而這部片的也有著相似的設定,把背景搬到19世紀中葉的倫敦,一座有深厚文化歷史意義的城市,但這座城市同樣的也逃不過大友克洋的「蹂躪」。有看到他想要在這片表達「科學應該使人幸福而不是用來破壞」但如果單從這個敘事過程來説,很多情節都不能夠經過簡單的推敲,甚至有些地方是自相矛盾(例如一開篇爺爺和爸爸對科學的態度,不久後兩者態度突然相反。盡管後部分有解釋爸爸的轉變,但爺爺的轉變從來沒有解釋過)很多應該有趣的橋段看不到有趣,想表達的命題又過於流於表面,最後所看到的只有厲害的畫功。
一流监督三流编剧,能把剧本写得这么无趣没有展开空间也是真有本事。大友克洋距离其他动画大师差了一个好编剧
情节幼稚无聊,画面好,仅此而已...影片的思想非常天真幼稚,充满了左派政治正确圣母婊的气息,科技不用还做什么科学家,科技不用在武器上就和平了?不发展武器就和平了?国家没有军队能和平吗?能维持住吗?这剧情跟好莱坞无脑片一个水平
不得不说有点失望 不管是什么题材 故事发展真是老套路了
画面啊画面~~~
这般胡扯也能得高分?
有点天空之城的意思,不过差远了。
这部片子虽然剧情上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是所想表达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非常喜欢这种“过去的科幻”,感觉世界被再规划的样子。整体的思想创意让人感觉很好,而人物的画风则欠佳。大友克洋的作品以前没有涉猎,所以不好多作评价。片尾被冻住的风暴非常美丽,把全片推向了高潮。
唔⋯⋯劇情無法覺得好睇
这一家门之间的亲情维系真的很莫名啊
未必是3D的才好这部动画 就画的很好后半段比前半段要精彩。在你以为是结局的时候,其实不是。差点笑场了。
完全蒸汽朋克的代表,但是可惜当时要上课没看完,天知道,我是在一大早放广播的时间看的,而且为了这个早饭不吃就去上课了,虽然常有这样的事,但不看完实在不多——我通常不会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看电影的...
气势磅礴的画面登上了蒸汽朋克的巅峰,配上同样波澜壮阔的音乐,本可是一部神作。然而味同嚼蜡,毫无头绪的剧情,被反智与破坏贯穿,加上牵强附会的说教,成就了这部痴人说梦一般的世纪烂片。
以前没看出来哪好,现在看出来了。打动我的不是情节和人物,而是深埋的气势与情怀,包括最后出字幕时那一幅幅后续的故事,赫然史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