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只是闲来无事,随便点开了一部抗战片,但是看后确实是让我欲罢不能,即便是二刷,但每一次还是被里面的剧情吸引住了,每个角色都演得太到位了,每个人性格特征鲜明,没有大众对于一个人仅仅是好坏的简单区分,人物形象十分立体,在他们身上,我们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电视剧是中国抗战的缩影,描述了战场上的冷酷无情和磨难,诸多的小细节,实在是经得住无数次的反复观看来细细挖掘。
这部剧以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为主角,传递了青春正能量,是对全民青春梦的唤醒,正是因为我们青春,我们还可以奋斗,我们还有无数次的机会,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走的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成为的人,选择我们想要的人生。
青春就是朝气蓬勃,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是熊熊燃烧的信念之火,是热烈放肆的爱国情怀,我们青春,所以我们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顽强,我们不屈不挠,年龄设定我挺喜欢的,毕竟年轻就代表着朝气和爆发力,真好。
在那段幽暗的岁月,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家国,为了四万万同胞的幸福未来而不断奔走,在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谁能明白他们内心的孤苦无助,在经历迷惘彷徨之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爱情。
今天,在我们安享和平宁静的生活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这些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向他们致敬的不知名的无数先烈们?
不论你现在过得有多么不如意,比之过去,我们已经幸福多了,所以,学会感恩吧!
不要成天怨怨艾艾,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的,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这样才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先烈们,与此同时,生活也不会亏待你的。
否则,成天怨天尤人,你会失去更多。
女主角王诗蒙真心好看,太美了,美得让人心疼,我见犹怜。
若是我,绝对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受半点伤害,有半点不开心。
电视剧想要传达的就是青春理应有梦想,即使遭遇挫折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的浓浓正能量,挺好的,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一点比那些首尾不呼应,结构松散,层次不分明的电视剧好不知道多少倍。
青春无所畏惧,青春我们有胆识,我们有勇有谋,我们勇往向前,我们遭遇变故,我们也能处理应付,我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没有战争的时代,所以我们努力,所以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成为抗日的铁血三兄弟。
因为福郡王的阴险狡诈和残忍,王子谦被严刑拷打,更是被用尽酷刑来磨灭他的斗志,所以他出狱后出现疯癫状我着实是很心痛。
后来看到他因为与别人发生争执又因此丧失了生育功能,更是对他心痛不已,邓玉秀人物性格实在饱满,在此关头选择和王子谦马上成亲,为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子谦虽心中悲痛万分,还是做出令人了震撼一举,他选择与福郡王同归于尽,来帮助众人万分艰辛的革命之路,这也为他的角色画上了一个异常圆满的句号。
清末,天下风起云涌,生性叛逆的广东青年江流,不满父亲封建大家长的作风。
离家出走,懵懵懂懂接触革命,进而受革命导师影响,成长为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新青年。
《铁血兄弟》讲述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一南昌起义等革命历史事件。
描述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成长和命运。
为探索救国救民,为家国勇于奉献自己的高尚品质。
同时,此剧在严肃题材传统主旋律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了轻喜剧的色彩,带有一定的幽默元素,区别于严肃的正剧表现形式。
这是此剧值得欣赏的一个地方。
隔了许久想要给这剧写几句话,是因为发现隔了许久看过这剧的人数仍然这么少。
实际上我也并没有看全。
那时候中央一放《推拿》,我每个假期都和家人一起看一部电视剧,《推拿》各方面很优秀,就成为了我的选择,可惜我家人对它并不怎么有兴趣,只是我一直看了下来,它在豆瓣的评分之高出乎我的意料,日前娄烨的电影大受好评,其实没有比电视剧更好。
中央一放电视剧很烦人的,时间晚,就两集,一礼拜就四天有,追个剧能急死。
《推拿》还没放完中央八开始放《铁血兄弟》,在《推拿》的空隙中就看了《铁血兄弟》。
其实只看这个名字我是没兴趣的,看几眼仅仅因为挺喜欢朱亚文。
《闯关东》的时候朱亚文一炮而红(反正我感觉是红了),后来看到北京台放了个《正阳门下》他演的特受,和《闯关东》中迥然不同。
《红高粱》选角时我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朱亚文,所有的人选中没有比朱亚文更合适的,幸好他顺利出演并藉此以及《黄金时代》真正大红起来。
我还以为他之前的作品也会被翻出来,终于受到应有的赞誉(像冯绍峰等人一样),可惜看来《铁血兄弟》并未有好运气。
我想《铁血兄弟》这名字同样会阻挡很多人去看这部剧。
实际上它原来的名字叫《新青年》。
《新青年》意在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铁血兄弟》更倾向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感情。
很快我发现这是《闯关东》中三兄弟的再聚首,本来可以成为很好的宣传点,只是朱亚文之外的另二人并未红起来。
而朱亚文在这部剧中展现了卓越的表演,人物形象前后转变很大,其中经过很多阶段,心路历程复杂,朱亚文塑造的极好。
这一点其他两位还是比不上。
随后无意瞥到的片头字幕中“由张培忠《文妖与先知》改编”才让我大吃一惊。
多年前在书店见到这本书,很厚,是第一部张竞生的传记。
张竞生的大名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了,真正是隐藏的大师,而且是极具话题性的大师。
能以他为原型拍电视剧让我十分惊讶,正像我一直比较奇怪为什么80年代人们会关注到蔡锷和小凤仙而拍了《知音》。
《铁血兄弟》对张竞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没有展现,只以他为原型拍了年轻时候的一些经历,演到最后也更加靠拢主旋律,而偏离了张竞生真实的人生。
当然《铁血兄弟》并不是一部传记片,所以即便对张竞生一无所知,也不会对观看这部剧有任何影响。
我比较可惜的是,由于这部剧遇冷,张竞生也就不能像萧红一样有了走进大众视野的绝佳机会。
我想他依然在等,总有喜欢朱亚文的观众会看到这部剧的,它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和剧情无关)有时候缘分这东西真巧,高三时寒假第一天晚上看过第一集,印象颇深,当即写在了日记中。
那天三伯在我家住,三伯家盖了新房子,准备进新屋。
那一年写下观影感受的日记本,无意被晚于三伯回乡的三娘看到,她等待进自家乡下新屋的她在我家暂时休息,百无聊赖的她看见我桌上的本子,拿起我淡蓝色的日记本认真阅读,或者说用心端详。
之后她走出我房间想和我套近乎聊天,“我也看过《热血兄弟》”。
虽然说没有写什么私密的事情,自己写的东西被别人看了,总归有些不高兴。
被偷看了日记的我小有生气,只是懒懒地回答她一个“哦”字。
那年冬天,三娘家进新屋,她把新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帮她撕新房门上的保护膜。
次年春天,三娘一人南下虎门打工,她说要为了这个家再奋斗几年,夏天,三娘在下班路上摔倒脑出血,昏迷不醒。
秋天,神志不清的三娘心脏骤停,死在了异乡的病床上。
客死他乡的人不能进祖坟,她被葬在了进小镇前不远的山上。
又到了冬天,一整个家族齐聚一堂,三娘家房门上的保护膜还没撕干净。
七年之后再次在家中电视上看到这部剧,巧妙地又播放在自己当初看的剧情。
俯仰之间,斯人已逝。
徒增遗憾。
初中的时候,我们在东陂还一起看《小娘惹》,三娘说她在福建打工时看过,我们还缠着她跟我们剧透剧情。
之前我还没搬新家时,三娘过年回家在我家做客,听到她和姑姑聊天,她说她还想再奋斗几年,再多赚几年钱。
她信誓旦旦地说我女儿是不会去外面的,我是不想让他去外面。
三娘总是很乐观的,她所谓的在大城市奋斗,是小区内的保洁员。
后来我们去过,她在东莞打工的地方也是后来她摔伤带走她的地方,她居住的一寸小房间内和过道上,堆积着她四处捡来的回收。
房间里没有电视,她说她偶尔会买瓶啤酒,和邻居女人说说话。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佳仪和三娘从乡下来我家,住在我的房间。
我和我妈妈睡一间,我妈临时接到乡镇任务出去,我一个人半夜醒来,发现床上空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我开始嚎啕大哭,一直哭,一直哭,梦里梦见自己在一片稻田边哭,闭上眼睛,还是自己一人在稻田的场景。
后来三娘听到我的哭声,把我带到我房间,她和佳仪睡的房间,我们三个一起躺在那张小床上,三娘陪我说着话,佳仪也一起说话,不知不觉我就又睡着了。
所有稻田都随着呼吸在起伏。
她总是很善良,放假时我总会在她家吃住。
我总说我喜欢吃三娘做的空心菜,三娘也总炒空心菜,总是记不住菜名的我,会一遍又一遍问她。
到了放假去东陂玩的日子,我第一个下车,跑在还没有变成水泥的石板路上,在拐弯处没看到大门口就开始喊——“三娘”,太过心急却喊成了——“三姨”所有的老宅子都被拆了,三娘家的新房盖在原处,三娘家原来养猪的猪圈因为邻里利益纠纷划给了对面小卖铺老板,原来后门如今对着新宅的化粪池。
之前三娘没带钥匙,我们小朋友会从后门翻过去。
现如今,院子里的茅草长得比我还高。
除开无所谓的无病呻吟,和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还有看似描写战争的残酷,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来写一些哼哼唧唧,矫揉造作的不符合实际的爱情,我以为国产抗日剧的时代就要终结了,结果铁血兄弟真的打破我固有的观念。
这部剧真的是满满的情怀巨作,其间虽说也有爱情描写,但是也是为了抗日剧情的推动和发展,主角每个都义愤填膺,每一个都不是孬的,没有不符合实际的金手指,我们就是靠着一颗子弹一把刀,也要把你们赶出中原大地上。
《铁血兄弟》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之一,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故事里的主人公痛恨顽固的封建守旧思想,虽无显赫的地位家势,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正义之气和救国情怀。
四个主角(江流、魏国、王应、周鲁,他们的报国之路开始时迷茫又莽撞,在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后才得以蜕变,找到了正确的前行之路。
以前的剧怎么这么好看啊…
喜欢看抗战片不是没有道理的,打从心底里觉得正义始终站在我们这一边
第一个用故事的力量证明革命的必要
奈何没文化 特别搞笑 特别好看 特别让人深思 入坑不亏 超好看!
剧情合理,对话有趣,人物有血有肉。就是感情戏有点多。
三集观感,剧情颇佳,人物个性分明。亚文演技精湛。
6.6/10
看过
始终搞不懂杀那个王爷有什么错,愧疚个毛啊愧疚,要愧疚也顶多是因为利用了格格愧疚,那个王爷自有取死之道,杀了理所应当
喜欢听朱亚文的声音,很有磁性,很有情感!
传文传武传杰可惜少了老爷子
看过,好看,故事情节不输现在的片子。
背景音乐扰人,多,滥用
傻X玩意电视剧,第一集只看了一半,第二集看了不到二十分钟,不知道后面朱亚文演的那个角色成长到什么地步了,反正开始看的部分是相当傻,浪费时间
朱亚文的年代戏都很好看
五⭐剧评看完感觉有猫腻。不过一定程度上这剧也是被剪刀手糟蹋了,本来有四星的潜力
从这些热血青年身上看到了谭嗣同的影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传文 传武 传杰三兄弟重聚
让人思考的电视剧.
有点荒诞,黑色幽默。也真的感受到了报国无门的无奈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