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时,观影ANGELINA JOLIE导演的电影” 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女儿的回忆录”,这是一个柬埔寨家庭如何在红色高棉统治下求生的悲惨故事,影毕之后,颇多感慨,不吐不快。
影片始终跟着一个七岁的柬埔寨小女孩视角推进,一个五个子女的七口之家,1975年的金边,在美国人逃走,金边沦陷于红色高棉之后,新政权驱赶老百姓离开城市,到乡村去接受再教育。
一个家庭被迫逃难和强迫劳动为主线,它的真实历史背景中,几百万家庭被迫从城市转移到乡村,被新政权奴役,进行强迫劳动和军事化教育。
电影中,纪录了离乡背井的悲惨,亲友嫌弃的世态炎凉,革命同志们的残酷无情,难得作品对这些残酷的苦难表达得不动声色,并不煽情,充分尊重了这段历史,还有死难的两百万柬埔寨老百姓,符合对悲剧的审美。
印象特别深,很有人情味的场景有这么几个: 小女孩的父亲是朗诺政权的军官,在红色高棉的统治下,属于没有生存权的群体,在劳动营中,父亲被发现真实身份之后,他意识到生命走到尽头,他平静地和家人告别,默默地拥抱妻子,孩子们,那个最后的拥抱是一个长镜头,孩子们在余生中会不断地重温这个拥抱的力量,让他们坚持住,活下去,记住一辈子。
在暴政之下,出身就带着罪与罚,反革命是遗传的,会株连到孩子。
很快地,母亲和孩子们再次告别,让他们逃出劳动营,向四个不同方向分别逃走,假称是孤儿,以此求生。
在战斗中,难民们狂奔逃生,红色高棉解放军埋设的地雷在树林里被踩响,四散的肢体……,惨烈和残酷,在银幕之外都能感觉得到寒意。
还好,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五兄弟姐妹都活过了战乱,最终,他们团圆了,温暖的结尾。
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美国记者视角的红色高棉治理下柬埔寨大屠杀的”KILLING FIELD“,少儿不宜,血腥的味道非常可怕。
艺术作品对于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的揭露,不过点到为止,实际不及其万一,真实的历史,还要更加可怕几个数量级。
六七十年代生人中,可能经历过也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
六七十年代共运高涨,输出革命蔚然成风。
红色高棉取得政权的过程,离不开邻国的大力支持。
然而,其生于赤而胜于黑,其反人性的邪恶本质和红色恐怖,令人发指,早已红得发黑。
在屠戮人民的效率方面,红色高棉创造了人类历史的纪录,它们的无情和残忍是空前的。
波尔布特甚至超过了斯大林,在执政四年的时间里,红色高棉屠杀了整个国家1/4的人口。
波尔布特据说是M主席最忠实的学生,曾经多次来北京学习游击战理论,实践起来更激进,更彻底,更无情,试图通过跃进跨越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方法则是通过消灭阶级,消灭反动派,消灭知识分子阶层,消灭文化,消灭宗教,这里不是指监禁,是从肉体上加以消灭- 正如习惯发明各种术语使得反人性的行为看起来比较人道和大义凛然的布尔什维克。
当然,这种灭绝人性的政权是没有生命力的,众叛亲离,即使得到了邻国的大力支持,最终,连刚结束越战的越南都看不下去了,一举击溃红色高棉,推翻了这个残暴的政权。
游击战又打了好多年才彻底灭了红色高棉,四十年来屹立不倒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当年也是红色高棉的高级指挥官,无法忍受组织暴虐残忍的统治才弃暗投明的。
这是一部挺好的反战作品,原著作者翁琅的自传体小说改编,亲历者翁琅就是剧中的小女孩,JULIE的女性知识分子视角也为她的作品带来了不少温暖的亮色。
无论如何,相信本片是有文化价值的,它帮助更多人了解了四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应该忘记那段地狱般的历史,才能更加珍惜和平和自由。
之所以看这部影片,无疑是冲着女神茱莉去的。
给我惊喜的是,本片讲述故事的角度是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大量的pov也给我的剧本创作给予了一定灵感。
但剧情方面,由于之前看过另一部电影《钢琴师》,讲述的也是一家人因为二战分离,最终只有男主存活的故事。
所以看此片时,我就知道故事发展一定是根据一个个家庭成员离开讲述的。
但本片最后还是给了个Happy ending,其实悲剧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或许因为茱莉太感性吧。
本片最令我深刻的是良最后经过地雷的那一段,她想起了自己学习埋地雷的经历,那时的她根本不知道这的危害有多大,直至亲眼看到人被炸飞,才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俯拍的画面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良小心翼翼地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行进,还有人盲目地冲进,然后在良旁边被炸飞。
本片剧情上如果能再紧凑一些,缩减至一个半小时甚至更短会比较好。
至于艺术性,可能茱莉作为导演还是不够的,线索也比较单一(归因于女孩的第一视角)。
也就是我看的是125分钟,但全片是136分钟就算有片尾曲也不会十一分钟一定删减了。
我估计删的有这些。
第一几个和尚被军人拉去了不知道后果我估计枪毙了不然女孩为什么会幻想到父亲被杀害场景呢?
第二有个同志的女儿吃了法国的药品被认为私通敌对分子拉去绑起来,我估计也是枪毙。
而我看见评论有个别人士声称影片美化什么美帝。
影片中压根儿就没任何一个美国人的人物出现。
连吃西糕点和游乐园游玩以及妈妈敷面膜这些都被仇富分子认为是罪恶那我真的无语这些仇富人士。
这些人估计和影片中的赤柬军人一样。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Netflix宣布,她将执导该公司出品的全新电影作品《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影片聚焦红色高棉政权时期的柬埔寨,其养子马多克斯将出演。
影片改编自柬埔寨裔美国女性作家Loung Ung的回忆录《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er of Cambodia Remembers》,讲述了她在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悲惨求生经历。
Loung Ung出生于1970年的柬埔寨,5年后,红色高棉(即柬埔寨民主党)成为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并于随后在柬埔寨展开了近四年的管制时期。
在此期间,约有两百万柬埔寨人因为政治迫害、饥荒、劳役、疾病等原因非正常死亡。
在这场劫难中Loung Ung的家庭破碎,成为孤儿的她被训练为童子军,而她的兄弟姐妹则被送去劳改营。
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 A Daughter of Cambodia Remembers) 上映了。
我是原著迷,等这部影片挺久的,还挺担心失望。
电影还算基本忠于原著,但问题也蛮明显的。
大致讲的是小女孩Loung在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经历,彼时她是六七岁的小女孩,原本生活在优渥的家庭之中,红色高棉统治开始,家庭破碎,他们”先杀了父亲”,Loung也沦落于营地当中进行”革命斗争”……原著本身称不上完美,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以己身经历写回忆录,当中有许多很碎的细节,没有明显的高潮部分,节奏感弱,容易让人疲劳。
安吉丽娜•朱莉拍摄这部影片不算意外,一是她自身的柬埔寨情节,另一则是这本书的流行程度据说是在S21集中营门口就有小摊贩兜售盗版。
影片尊重原著的地方,最重要一点在于采取了讲述者的视角:小女孩Loung看到的世界。
镜头多是她视线能及的地方:腰间的枪口刀刃、对小女孩来说最重要的新衣和糖果,这一场运动她还不能完全明白,她有许多困惑。
除了影片开头的新闻之外,敌人只是模糊的远方的帝国,宣传口号当中弱不禁风的对象。
但是对于Loung来讲,她最害怕的还是声称保护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红色高棉。
这是她看到的枪口,夺走她父亲生命的敌人。
影片没有去做全景式的描绘,S21的侧面也不曾涉及。
但这就是一个非常私人体验的回忆录。
情节上略有改动,但并不影响不赘述了。
我觉得不够的地方,也还是在于没有找到比较流畅的节奏。
铺了太多赤裸裸告诉你”这就是细节哦快来看我快来看我”的心机,尾声对于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有点困惑(Loung当时可能也是困惑的)。
但客观来说,主要还是原著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讲氛围压抑,不过分煽情和讲道理,冷静所以绝望,是一个讲述暴行屠杀的纪录片该有的样子。
嗯,细节。
譬如说,Loung刚从家中出来时,被士兵们赶下车,换便服时,姐姐们帮忙拿了一块布遮羞。
但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她只能当众洗澡,把洁白的衣服弄得黑乎乎的(以示劳动性,掩盖中产阶级家庭的身份)。
又譬如说,小哥哥Kim一开始发现Loung偷吃之后,打了她一拳。
后来爸爸临死前告诉Kim你是大哥哥了,Kim在后来都会搂着姐妹的肩膀(以示担当)。
还有一个可以多考量的地方是宗教。
影片中确有体现兄妹们遇佛便拜,但其实宗教在Loung的心灵里承担了更重要的支柱功能,Loung如何变得坚强,甚至比姐姐更能干。
我翻了翻记录,原著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神那么残忍地开我们的玩笑,却又造了这么美的天空?
神展示着世间的美丽,却让我承受着剧痛。
我好想毁灭一切美丽的事物。
”…… 历史纪录片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情节上的惊喜,大的历史进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厄运难逃。
当你看见浩劫初生,Loung说3天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你在荧幕外就已经知道那句天真话语的凄凉。
只能默默期望她是幸运的3/4幸存者,少受一些苦痛。
想起诺兰讲Allowing fate to be arbitrary,若能展现个体的命运,已是了不起的记录,更何况正是命运的无常凸现了那段历史的可怖。
关于Pol pot, tyranny之类的还是先不记了。
原著回忆录豆瓣页面:
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8.4Loung Ung 黃良 / 2006 / Harper Perennial
第一次去柬埔寨旅游的时候,特别好奇红色高棉那段历史,可能同样作为七零后的我,也想从镜子中看到我们那个时代的缩影。
趁大家都在游览休憩时间,买了杯冻饮,于是和导游攀谈。
导游是比我小七八岁的女生,感谢她的中文非常好,所以她的话我都听懂了,看起来她对红色高棉的历史并不太多深刻,或者说不太愿意去回忆那段她的长辈们都不愿提及的过去。
但是她反复强调了越南贼的丑恶,顺带也把当政的执政D臭贬了一通,认为他们都是越南政客的走狗和帮凶。
这些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前些年越南的反华事件,导致我至今也没造访过越南。
几日前无意中在网上看到道县惨案的传记,加上豆瓣友在影评中提到认为中国的艺人们在演而优则导之后,不及朱莉能拍出这样的有文化有题材的电影。
我想说,应该不是这个原因吧。
中国从来就不缺题材,因为中国人民经历的接受的苦难,故事的曲折和波澜,一定不会比梅尔吉布森的启示、或是卢旺达饭店、抑或此片缺文化、缺看点,正如一部余华的活着,摘下电影节桂冠是唾手可得。
人性这种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就像是打飞机,只能偷偷的玩味,却不能大声说出来。
人类总是要历经各种劫难,感谢柬埔寨人民,短短四年时间,却让全世界的人民加深了对人性的理解,而我们常说十年浩劫,那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应该足够我们几代人去分享和体会。
最后借用伟人的话结尾:我们要向柬埔寨人民学习,我们对柬埔寨人民所做的,还很不够。
安吉丽娜朱莉是天赋型的导演,《他们先杀了我的父亲》是一部高于历史的艺术影片,虽然里面用了一些隐晦寓意的镜头,但是不影响整个片子的高质量。
全片以柬埔寨小女孩的角度叙述,镜头准确传达出有那么点懵懂和又有那么点清楚的小孩视角。
父母被杀害的镜头安排在小女孩的梦境中,有点噩梦的感觉所以增加了恐怖感,说起恐怖感我觉得这是形容赤柬统治时期的最准确的词,以及当时人民突然对社会形态转变及动荡的无力和不知如何捱过的漫长绝望感,安吉丽娜朱莉把这两种感觉很清晰地拍出来了,并且一点都不哗众取宠,都是扎根于小女孩当时的视角与感受。
豆瓣评分只有7.5,我给8分。
小女孩在爸爸被带走(枪决)以及与妈妈永别时,都没哭,但是却在感觉姐姐也死了的那一刹那哭了,我想那一刻她脑海里想的一定是“从此,我在世界上真的只是孤身一人了”。
柬埔寨历史我不懂,但安吉丽娜朱莉通过镜头以一家人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遭遇为线索,以小女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对于无辜民众的摧残。
观影中会有对ZG的横向联想,作为中国人无可厚非。
安吉丽娜成功地将柬埔寨原本在美援**统治下的历史拍成了与高棉时期反差极大的苦乐对比,这是她站在美国导演立场的叙事。
撇开立场不谈,单单各种政体国家机器间的**利益,倾轧利用,国际形势的牵扯,就很难撇得清楚谁对谁错。
只是这场柬埔寨的共产,真真是叫人觉得愚昧透顶。
相信本片对中国老年人会勾起深深的回忆,以及似曾相识的感觉。
剧情(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st_They_Killed_My_Father_(film)#Plot)1975年4月,美国撤出越南。
主角的父亲是朗诺手下的军官,红色高棉军队进入金边,强迫居民离开城市,一家人进入劳改营强制劳作,实行无阶级的纯粹共产主义。
父亲被发现后,为了保全家人,大家分别去其他营地。
主角被招募加入童子军。
越南军队袭击营地后主角进入越军管理的难民营。
次日营地遭到红色高棉的袭击,由越军保护。
逃进丛林时,数个同伴被自己之前埋的诡雷击杀。
主角与家人在红十字会管理的另一个难民营中团聚。
观后感极端的共产主义 残酷的政权斗争 惨归惨但是观众不能感同身受 百姓只要有吃有住就行 至于谁统治其实无所谓。
电影本身故事讲的一般。
柬埔寨简略近代史法国殖民-西哈努克领导独立-朗诺政变夺权-红色高棉恐怖统治-联合政府对抗越南傀儡政权-国际调解冷战越南柬埔寨相关历史节点1946.03.05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1947.03.12杜鲁门主义标志了冷战正式开始1953.11.09柬埔寨在西哈努克的领导下脱离法国而独立1955.11.01越南战争开始1958 中苏交恶 见《中苏外交档案解密》1959.01.01卡斯特罗与格瓦拉领导古巴革命胜利 建立社会主义古巴1961.01.20肯尼迪上台1961.05.14肯尼迪派军进入越南1961.08.13柏林墙始建1962.10 古巴导弹危机/中印战争1963.08.28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1963.11.22肯尼迪遇刺1964.08.02北部湾事件 美国全面军事介入越南战争1969.03.18由于越南战争 美军轰炸柬埔寨的越共据点 西哈努克态度摇摆 允许越共在柬埔寨活动的同时亦纵容美军轰炸丛林中的越共1969 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等中苏边界冲突1970.03.18柬埔寨朗诺通过政变上台 推行亲美政策 建立高棉共和国 西哈努克流亡中国 不得不与曾敌对的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合作1971.10.25基辛格秘密访华后 大陆代替台湾成为常任理事国 苏联赞成票:即使中苏交恶但依然符合苏联利益 美国反对票:反对不强烈以谋求改善中美关系1972.02.21尼克松访华 改善中美关系 对抗苏联1973.10.16第一次石油危机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宣布石油禁运 暂停出口 造成油价上涨1975.04.17柬埔寨红色高棉控制了金边 推翻亲美朗诺政权上台 建立民主柬埔寨 亲中 西哈努克回国后名义上任国家元首实被软禁 发生大屠杀1975.04.30美军撤退 西贡陷落 越南战争结束1979.01.07因领土纠纷 在苏联支持下越南军队发动柬越战争 攻占柬埔寨金边 民主柬埔寨覆灭 建立越南傀儡政权韩桑林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控制大部分领土直至1993年1979.02.17中越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 打越、扶柬、反苏、示美1982 西哈努克的奉辛比克党+宋双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波尔布特的红色高棉共同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 对抗越南及其傀儡政权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89 苏联形势恶化 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开始在国际调解下重建柬埔寨王国1990.10.03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的一部分1991.01.17海湾战争爆发1991.12.25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参考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搜索关键词:1.西哈努克 2.朗诺 3.红色高棉 4.波尔布特 5.民主柬埔寨 6.柬越战争 7.中越战争 8.柬埔寨 9.越南战争
摄影很出色,里面有些镜头对我来说还蛮有震撼感,尤其是所有孩子一起喊口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视觉想象从来没有这么接近中国80年代前的历史,虽然我没有见过真实的历史画面,却完全不会觉得做作或者搞笑,尤其当我想到这是一个欧美导演的作品,导演有自己的视角与解读,但不是西方的猎奇,很接地气,当然缺点是文艺性压倒思想性,感觉整部片子还是有点软了。
戏剧冲突并不强烈,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场面调度逼真。
记得以前听过一种说法是美国是看着未来的,我们总是背着历史沉重的枷锁,然而很多历史我们依然不敢直面,魏源说“开眼看世界”,希望下一代的历史之眼不要再被遮蔽,不过看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种自我审视的感觉,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
为一个好莱坞成功女演员的一份担当,也为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空白填补,我个人给四星,感觉电影整体在7分左右。
zzzq, pos
爸爸的样子特别动人
很不一样,用小女孩视角,有种间离感,用来拍血腥屠杀和幸存的主题,保持了电影应有距离。最后一场战争戏,蛮能凸显导演在这方面的用心,有追求。
7分
天啊!通过这个真的第一次了解到了这样一段历史,真的侵略战争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而且没想到朱莉女神当导演也超级棒啊!女神真的是全才,她的电影感觉一直反映着我们不太知道的一面,以小女孩的视角感觉好棒啊。不过这个小女孩我当时真的害怕她是个不省心的,还好没出什么大乱子~
小女孩和摄影那么加分还能那么难看,这部片也好意思送审奥斯卡???
在柬埔寨出差,之前也了解过红色高棉,还去过杀人场,印象很深刻,所以看到电影院上映马上就一个人买票去看了。结果坐在两边的柬埔寨年轻情侣们全程都在搂搂抱抱说说笑笑,还大嚼爆米花。
超过450吨炸药被投放在柬埔寨,人的生命自由应该是永远放在第一位;一人反革命,全家都劳改,这太彻底了
3.5 摄影非常好,摒弃外部白人视角的同时,去暴力化,可见朱莉的野心。
看电影之前先看了一本名叫《希望永远都在》的书,是根据赤柬幸存者回忆写的半虚构小说。电影描写的情节小说中都有,而且小说比电影更为残酷。也因为先看过书,电影看起来并不晦涩难懂。不过相比较来看电影显得较为单薄,美国人白左视角,怜悯就是旁观者的怜悯,谴责更感觉是事不关己的谴责,不够深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617635第一次看安吉丽娜·朱莉自编自导的电影,为什么选这样的题材?以前看过不少她参演的电影。实在听不惯高棉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穿同样的衣服,我们就能摆脱西方的虚荣,培养革命精神。太惨了,这么小的孩子干这么重的农活,还吃不饱。宁可错杀一个无辜的人,也绝不放过一个敌人。不要内讧,你们要彼此关爱。不要告诉任何人你们的真实姓名。不要畏惧敌人。用痛苦与敌人作斗争。绝不向敌人示弱。把枪给小孩有用吗?第一次见人烤蜘蛛、蛇吃。
2.5 哇,我看完才知道导演係朱莉!完全意识流的拍摄手法与概念,完全失去了叙事的能力。小朋友纯真疑惑的眼神,与炮火连天的背景有很大的拉锯,但这种眼神过多表达,完全是视觉疲劳!但航拍镜头还是挺好看的
为嘛红色总想拯救别人呢
先是枪决,执不同政见者的枪决,再告诉所有剩下的人,不会再有个人财产,一切都归安卡所有。被剥夺一切的人不得不服劳役,只允许穿同一种颜色的衣服,耕作的果实送上前线,每天是水一样的清粥,而树林里捉到的蚂蚱是加餐的美味,更多的时候是翻来覆去的饥饿。没有任何个体的存在,每一条性命都归集体所有,生杀予夺没什么律法可言;平民可以轻易被定性为反动分子、资本主义的走狗而被绞杀,一切享乐、对自由的向往都隶属资本主义的范畴;煽动每一个人对越南人的仇恨,连小孩都端起机枪被送上战场,他们吃饱饭,再仓皇地踩中一颗地雷。所有追诉的语焉不详中总会有真实的历史被还原,也许我们不肯相信、不敢相信,但每一部个人史都是被掩埋的真相中毕现的线索。相似的历史轮番上演,相似的政权亦套用现成的模板,他们复制愚蠢与仇恨,阴魂不散。
题材不错,安吉丽娜朱莉作为导演功力不太够,拍成了流水账,如果是纪录片可能反而震撼得多。但快进地播放可以看一看,被红色输出的地方结果都很一致。都在强调外敌多么可恨,但自己人对自己人下手往往最狠,抹去当时人口的 1/4 在人类历史上也算丰功伟绩了
一个儿童的亲历,从一个懵懂的视角去看待那场历史。入伍的见闻更是珍贵。6
当女孩遇到战争。
没看之前以为是个纪录片,观影过程中一度看不下去
信息量太单薄了,不求朱莉一个美国人能对红色高棉的历史有啥思考和表达,但作为影片,最基本的戏剧层面是缺失的,没有主线和戏剧冲突,全是一家人被动承受各种苦难,到头来看不到小女孩性格的发展,也缺乏人物关系互动,所有人只限于互相安慰,而红色高棉的人只是像机器人般喊口号……摄影很美,各种空镜慢镜逆光镜头,但又让人怀疑这种抒情风格拍这种题材合不合适,改编回忆录不必非得加上层文艺滤镜。一个有意思的点,难民营的柬埔寨老百姓都去躲在越南士兵身后。
拍的还是比较柔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