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整体而言,感想是:编剧挺会想的。
然而很多细节乃至整体架构都有些简陋和幼稚,我似乎隐约能明白编剧有在想向美剧看齐,可惜韩国并无这类剧集的土壤。
本剧于我而言,华彩在于郑辩也就是李民,他真是我的取向狙击,不论过多久回味都会为这个又偏执又有些天真的小恶魔动容,宝剑把他诠释得很好,一点也不像一个当时才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的戏感。
当时的颜值也为诠释加了分(说实在的,虽然我在看过本剧后疯狂地迷恋过他很久,但一直不能get到他的帅点,南韩所谓大帅哥的称号实在过誉——但在这部剧中,简直该死的对我胃口。
)这样尖锐又美丽的角色,实在罕见,哪怕是本人之后更有名气的两个代表作,由于性格截然不同,虽然同样具有自己独到的魅力,但在我看来,也略有逊色此角。
不知何日能看到朴宝剑再次演绎此等类型角色,或是国产编剧更“敢”一点,我们的年轻演员更会演一点,反派总是充满魅力的,尤其是这种聚焦了当今网络文学中几大“萌点”(病娇,“骨科”,psychopath)的角色,我真的很期待更多精彩演绎。
题目是我看着片子最大的感受。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明明都在“李贤”眼前,他却总是错过。
弟弟那么提示他,是专程为他来的,他忽略了。
女助手那么提示他,跟踪他不是因为他很奇怪。
很明显,他不是很理解人的复杂的情感,他理解的情感只是人情感的大方向,什么丧子之痛、金钱欲望一类的,罪犯的阴暗面。
所以说,人太自闭了不好。
生活中,有成千上万的“李贤”,剧中的李贤会发现和反思,而生活中的,却总也不会,大概这些人也就只能抱着条狗自怨自艾了吧。
感叹什么人还不如狗好之类的,不用心的人,确实也只能理解狗了。
其实“李贤”的问题就在于他太过自我,缺乏人类的基本感情。
这也是影片中经常提到的,他和李俊英很像。
李俊英没有人的基本情感,他杀人,只是为了研究人。
李俊英从本质上讲,也只能说是高智商动物。
人类学家和伦理学家道恩·普林斯修斯是这样定义人的标准的,“人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同情心、价值取向。
”显然,只有前者,是不能称为人的。
天才和没人性是两码事。
诺贝尔奖那么多获得者,那个不是家庭和睦、社会关系健康良好的。
别以为天才、学霸就可以当禽兽。
self-awareness和self-conscious是两码事。
现在的人只有self-conscious。
当然和这部剧同期播出的还有一部《我的鬼神君》,那里面也有很突出的人格问题。
和这部剧中的李贤一样,有人格问题。
李贤其实还算好,毕竟他的智商很高,受过多年的高等教育,一直做学术研究,所以他是一个十分理智的人,他的自控能力很强,他不会出现《我的鬼神君》中主厨的情况。
那部电视剧抛出了网络中的至理名言,“认识的人越多越喜欢狗”。
这是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人格问题。
其实我对这类人的看法,既然认识的人这么多,居然没有一个人你用心读过,你丫真可悲。
不过这类人喜欢狗其实是因为狗的特性。
狗没有记忆,其实狗不一定知道谁是它的主人。
那狗是通过什么建立行为关系呢?
反射。
狗主给它吃的,一次、两次就可以建立反射关系。
人会用糖与鞭子的手法继续激励狗产生共多反射,以便有利于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而在狗的大脑和脊椎中,见到、闻到特定人(训狗人、狗主)影像、气息坐下有饭吃,弄坏东西会感到疼等等。
其实狗脑和计算机没区别,当然也是低等计算机,运算速度极慢、没有储存功能的。
就是人发出指令,他们去完成。
基于这样的特性,狗会看起来似乎很懂人,其实它只是反射而已,这些指令是人们自己建立起来的。
所以说这些人的的潜意识是极度自我化的,他们喜欢自己建立起来的方式,排斥别人的方式,性格十分边缘化、十分极端。
当然,控制欲极强。
看过《云端的她》(《她》)的人都知道,她(斯嘉丽约翰逊配音)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估计看后人们都想要这样一个机器人,我从TED演讲中看到,其实美国已经研究出这样的机器人了。
这个机器人的项目负责人可能因为道德关系拒绝将这种机器人投入家用市场,不过可以作为限制使用的医疗设备。
在他们的实验中,她(负责人)看到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向一个机器倾诉,机器做出了十分令人满意的反应,跟《云端的她》一样,这个母亲在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但是负责人却感到十分可悲,因为机器是没有情感的,她对人类之间冷漠感到无助、可悲。
当然她呼吁人们应当与人交流。
这类人容易变成两个极端,而且在同一个人身上,一端是对别人的极度专制,他人只能向这类人俯首称臣顶礼膜拜。
一端是对某个人(明星、权威等)、某种理论(红楼梦、素食主义等)、某种事物(狗、彩票等)顶礼膜拜,发了疯一样的迫不及待的沦为奴隶。
这样也算是精神分裂了。
只不过精神患病是一种大脑疾病,大脑是人的判断器官,判断器官出了问题自然不会发现问题。
《我的鬼神君》的编剧是有经验的,他把男主人公设定成这样的人,自然要给他十分极端的行为。
只不过编剧没有用怪物去形容这种人,这种形容方式是损伤人的人格尊严的。
这类人自然会说自己用心认识了很多人,之后他们都是这类人无法理解的,或者用别人伤了他们的心来解释自己的边缘化性格。
但是他们真的用心了吗?
很显然没有,他们的“如果我是你”,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在为他们口中的“你”考虑。
他们想的很直线很简单,往往是被提纯后最简单的东西,如果他们遇到这件纯粹的事,他们会怎么做。
他们理解不了当事人所处的复杂环境,他们不会以当事人的条件、性格、状态等去考虑事情。
当事人自然也不会理解他们的做法,毕竟当事人属于正常人范畴。
然后就有了玻璃心的情况……更正几个错误的常识。
1.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等。
可能学校、外行等强调这些都是心理学,通用心理学将事业能胜任。
这些其实是唬人的借口,没有好的师资就偷换概念是不对的。
凡是前面加了定语的心理学,和通用心理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学会用心去读,不要只是为了考试。
4.5星,这剧的收视不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剧集的质量和收视有时候也不是成正比的,这部剧就是,编剧主打悬疑,一手抓笑点,一手抓爱情(说实说,这剧收视上不上来就是因为编剧笑点和爱情戏份太少了,棒子国的大妈们不爱看啊)故事讲述的是小时候被爸爸认为是怪物的天才分析师李贤与邋遢小白警官一起侦破案件的故事,看剧情简介你会觉得这又是一部很俗套很俗套的查的剧了,不过我要说对又不对,随着法医,律师这两位包裹着神秘色彩的角色出现后,整个剧情变得精彩有刺激!
法医是谁?
他是好的还是坏的?
他是李俊英吗?
他是当年杀死男主爸爸的人吗?
那个小律师有是谁?
他是当年失踪的弟弟吗?
他是天才还是怪物?
编剧大人埋下了一个有一个的疑问,让人很想一集一集的追下去。
ps:徐仁国绝对不属于第一眼帅哥,这是可以肯定,但如果你看过他的戏,听过他唱歌(我就是看97认识他并迷上他的)你就会慢慢喜欢上他了,如果你看颜值的话,推荐你可以不用打开这部剧,如果你喜欢这种有点烧脑的剧,那就推荐你一个人慢慢的品下去吧pps:D.O这次演技真的震撼到我了,那个变态天才演的超到位的。
这剧真的很让人揪心,如果《请回答1988》表现的是暖是善,那《记得你》表现的就是冷是恶。
但因为弟弟民,这个杀了很多人的弟弟,对哥哥的依恋和爱,这剧终究还是一个暖的调子。
因为它最终打动了你,让你因为弟弟的爱而无限揪心无限心疼。
性格扭曲了的弟弟又无限单纯,他和懂事乖巧安静的阿泽一样,都可能是你家的孩子。
他是弟弟还是阿泽,似乎全凭你。
但人又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义务。
很多人说《记得你》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实际上,剧已经给了答案,但我还是特意百度了一下“韩国有没有死刑”,这种结局只能在韩国没有死刑的基础上才能叫人接受,不然,让弟弟去死吗?
可能没有观众能接受弟弟死。
我第一遍看到结局的时候,非常抵触,觉得弟弟太可怜了,哥哥照顾了他一年,他依旧在病房里,而哥哥离开了, 回去了自己的正常人生活,去谈恋爱。
虽然弟弟说哥哥已经呆得够久了,可我还是有种他再次遗弃了弟弟的感觉,不对,不能说再次,因为之前他并没有。
弟弟终究是回到兄弟相认前时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弟弟?
弟弟为了哥哥的幸福,选择和那个人同归于尽,在病床上呆了一年,最终还是要自己吗?
可是,不然呢?
哥哥陪着他一辈子吗?
两个人都不过正常的生活吗?
这样能过多久呢?
每个人的成长最终还是要自己来负责,所以最后弟弟选择了以弟弟的名义来活,承担责任,然后活着。
弟弟决定了之后开始是沉重,之后是面带微笑,加快脚步,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的。
可是弟弟真的是因为明白他自己的错了吗?
经过这一年他明白了吗?
我想他依旧不明白。
他跟哥哥说,我以后不杀人了,哥哥还是沉默,他自言自语,果然,这样还是不行。
他跟嫂嫂说,过去的都过去了,而且杀的都是坏人,可嫂嫂说我知道了就不能当不知道,还是要揭露事实,他叹息,原来还是不行。
他终究为了哥哥,去找那个人同归于尽,那个人问你觉得我们错了吗,他说,没有,只是为了哥哥,我们俩必须消失。
他错了吗?
他当然错了,可是他不知错。
那个人错了吗?
那个人更错,可那个人也不知错。
甚至,那个人,他对谁好,谁会更受不住,他好的方式太可怕。
弟弟说那是恶人行善的结果。
弟弟知道那是恶人行善的结果,那弟弟能不能明白自己的善也可能是恶。
那些抛弃了谁的人,是不是依旧被那个被他抛弃的人爱着,就像你自己依旧深深地爱着哥哥一样,你怨恨他抛弃你,你却从没想过要杀他,你只是希望他记得你,希望他记得你!
我们没有人能决定别人的生命,被抛弃的人不能决定抛弃者,更何况旁观的外人,你哪里能忍受别人对你哥哥的半点伤害?
所以,你如何能去惩处那些抛弃了别人的人?
《记得你》中有个“狼的故事”:年老的印第安酋长跟孙子说:“孩子啊!
我们的心里面有两只狼。
”一只是恶狼,它拥有的是愤怒、猜忌、嫉妒、傲慢、自卑感等。
另一只是善良的狼,它所拥有的是愉悦、和平、爱、希望和信念等。
那两只狼在我们心里一直在打架。
孙子问爷爷:“哪只狼会赢呢?
”,印第安酋长回答:“就是你喂食的那一方。
”其实剧中这样的自我纠结,弟弟并没有,弟弟其实很单纯,哥哥记得他之前,他知道自己在哥哥心中的重要性之前,他就是那恶狼,哥哥记起他了,他就是那只好狼,或者说是小绵羊、小白兔,温良到你不忍去怪罪他的过往。
弟弟对哥哥的关注,弟弟的傲娇、委屈、嫉妒还有为了哥哥的幸福的自我牺牲会让人误以为这个前十集都只出现几分钟的弟弟实际才是主角啊。
哥哥认出他之前他的痛苦,来自于哥哥不记得自己,都没有认出自己,来自哥哥的冷漠让失望从那双变得冰冷而邪恶的眼神中来流露,但下一次,再遇哥哥,他又充满期待,他的眼神、他的话语都藏着希望,而哥哥一次次冰冷拒绝。
哥哥认出他的时候,他两次哽咽着埋怨哥哥“你都没有认出我”,他的委屈,让你为他决堤。
然而相认的快乐转瞬即逝,他依旧痛苦,这次的痛苦来自于他给哥哥带来的并不全是幸福,无论他现在多么努力,他的过去已经无法改变。
他愣愣地坐着,想着那个人和嫂嫂不断给他灌输的哥哥因为他而不幸福,他的眼里噙着泪,是落寞,是无奈,是形容不了的伤痛悲凉,……,甚至有无辜。
然后,他就决定结束这一切,他去找那个人同归于尽,没有了他俩,哥哥的世界就清净了,哥哥就没有不幸福了。
只要哥哥记得他,他怎样都行。
哥哥不记得他的时候,他用极端手段,杀人,也要引起哥哥的注意,诱导哥哥记起自己,哥哥记得他了,他便可以,为了哥哥再次毁灭自己。
《记得你》要记得的那个人是弟弟吧,弟弟该是主角吧,却并不是。
记得你,要记得的还有那个人,那个人何其聪明,他如何不知自己在一步一步暴露,可是挡不住被哥哥记住的诱惑,哥哥记得他,他兴奋,而弟弟嫉妒。
我们原来这么渴望被人记住。
去年那部很火的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爷爷因为不被活着的人记住,而会消失。
被记得,有时候就是一种生命形式吧。
也许,我们的存在就是因为彼此的记忆,而没有人记得我们的时候,也就到了我们的死亡。
于是弟弟和那个人虽然都用了别人的身份,却都那么在意哥哥的记得。
而哥哥还是主角,哥哥的视角最多,哥哥的纠结也最多,哥哥找弟弟,又害怕找到弟弟,弟弟最后真的如他推测的是杀人狂魔,利用杀人一步步引诱他去寻找,但兄弟情还是战胜了一切,他对弟弟如此温柔以对,也坚决不用父亲当时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弟弟。
他也是个好哥哥。
可是他,也并非比父亲好很多,他为何要觉得其实弟弟是怪物呢,为何他从那么小就戴了有色眼镜看弟弟呢,虽然他用爱心呵护,可是这种观念却在他心里。
并不是说弟弟目睹了他开枪那一幕弟弟变成怪物,他更需要自责,实际上,不论弟弟心里的变化到底是不是因为他的开枪,难道他就可以在心底默默视他为怪物吗,即使不与人说,他也不该这样。
我是在责难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吗?
那时候他还是孩子,虽然表现很成熟,虽然剧的视角是他被父亲错当成了怪物,虽然他也真的同普通孩子不同,智力超常,知识丰富,对罪犯没有畏惧只有好奇,但是,他,还是受了大人的影响,才把弟弟当成是怪物。
哪怕他劝弟弟隐瞒,可为什么要隐瞒,就是因为他有把弟弟当做不正常孩子才需要隐瞒啊。
为这个,我不想原谅他。
哥哥,作为一个正常人,是那个人和弟弟羡慕的对象,他们都希望像哥哥一样做一个正常的孩子,长大过正常人的生活。
可是哥哥,却是一个可以理解那个人和弟弟的人,哥哥才是那个需要两只狼打架的人,虽然,剧中,哥哥似乎一直站在社会正义这一边。
那个人为了哥哥正常长大,把弟弟带走,弟弟为了让哥哥正常幸福地生活,决定与那个人同归于尽。
一切都是为了哥哥,为了这个正常人的哥哥,所以那个人和弟弟到头来向往的也不过是正常人的日子,他们希望被正常人的哥哥记得,希望和正常人哥哥一起过日子。
他们实际上也在心里给自己贴了怪物的标签。
不,弟弟并非如此,弟弟想抛弃过去,重新开始,可是被不断告知,不可以,过去的,必须承担。
他是律师,开玩笑吗,他不知道不可以吗?
讲真的,他还真的不知道。
就像那个人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他以为他帮助了那些孩子,帮助了哥哥和弟弟。
所以他因为孩子的怨恨而悲伤,和他很不适合的悲伤。
那个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对还是孩子的哥哥说: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也可以成为我这样的人,还可以成为与我截然相反的那种人。
门不只有一个,你可以从前门走,也可以从后门走。
最后弟弟丢下了那个人给的新身份,选择以哥哥的弟弟的身份承担责任,不,实际上,这对他不是一种选择,从哥哥记得他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如此。
所以,他不用听那个人的这段话,也会做出适合的选择,选择自己想要的变成正常人的生活。
而那个人,即使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却固执地在另一扇门里走。
也或许,因为弟弟有哥哥记得。
那个人虽然也被哥哥记得,可却是怨恨不原谅的记得。
如果有一个人像哥哥记得弟弟那样记得他,或许他也会选择弟弟最终选择的那扇门。
虽然走哪扇门是自己决定的,让哪只狼取胜也是自己决定的,可,还是要被人爱着记得,才能走向那扇正确的门。
终究不管人性中有多少恶的一面,只要有爱,还是能怀着希望战胜的。
弟弟微笑着坚定地去以哥哥的弟弟的身份承担责任了。
虽然我还是疑惑,如果韩国有死刑,哥哥能让弟弟赴死吗?
弟弟自己呢?
做得到吗?
突然明白为什么国剧里坏人很多最后都进精神病院了,傻了并且失忆了。
唯有如此,才能不死。
可,这是怎样的逃避啊。
可是这么说,好像弟弟是坏人一样,弟弟是坏人吗?
当然不是!
唉,杀了那么多人,当然是。
怎么办,还是很喜欢弟弟这个角色,相比较于阿泽,还是更被弟弟吸引,人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阿泽的人设太正,智商情商双高,懂事乖巧,虽有幼年丧母的伤痛和胜负欲强给自己造就的压力,但有了德善也就不用嗑药了,便没有什么让我们操心的了。
而弟弟呢,弟弟的路可不是承担责任四个字这么简单的,只是,他必须如此。
就像家长总会更关注生活不易的子女,幼儿园老师总是更关注调皮或爱哭的幼儿,那些乖巧省事的总是得到更少的关注,爱是一样的爱,但关注总是留给不易的那方更多。
做了事情要承担责任,也许他终究也不是因为想通自己错了,仅仅是为了追求以自己的身份活着,追求不用隐藏的和正常人哥哥一样的光明人生,也许仅仅是为了这样的目标采取的行动。
他本来就是聪慧异常的人,敏感细腻的人,他能看透那个人的恶人行善,他能记住那么多条法律条文,他如果不是为了让哥哥记得自己,怎么不能过正常人的一生呢,就是伪装他也能伪装一辈子,只是他需要哥哥记得他,只有哥哥的记得,才让他能温柔地看待这个世界,真正过正常人的日子。
为了哥哥的记得,为了那份光明的明天,他要做真实的民,那个惹人心疼又让人心安的弟弟。
1988之后实际上还看了双门洞四少年参加的花样青春非洲篇,算是觉得他们四人也算是本色出演,尤其是演阿泽的朴宝剑,甚至觉得他本人更感性,很遗憾地没有了母亲的陪伴,爱哭,感恩,因此也比阿泽更让人心疼。
好像是阿泽让他火起来的,而弟弟这个角色是在之前,但无疑弟弟这个角色更考验一个人的演技,而他的表现真的可以用炸裂式演技来形容,让弟弟代替女主钻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所以,他会红,也是必然的。
当初看记得你,纯粹是为了追朴宝剑的颜,但是当看完这部剧以后,却深深的为这部剧着迷。
其中最经典的片段应该就是弟弟坐在李正河的病房里给李正河念《狼的故事》这一段,眼神让人五味陈杂,说的就是弟弟自己。
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
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
”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哪只狼更厉害呢?
”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只。
”确实,天使和恶魔有时候就在一念之差,不幸福的童年或者痛苦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格。
李俊英认为自己没有错,弟弟也认为自己没有错,抛弃别人就该死,可是这世界还有法律,而不是一个人制裁另一个人生死的地方。
我们心中都有善恶,就看你喂食哪只?
朴宝剑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角色,感情全部在眼神里,不得不佩服韩国演员演技的精湛,流下一滴泪也正在好处。
收视低因为没有上朴宝剑的海报!刚出的时候我看了海报就决定弃剧了,不止我一个人是看剧先看主角的颜决定,真心接受不了不好看的人还装帅演个酷酷的人。
主君的太阳里徐国仁的颜看着还是舒服的,这里都怪我不懂欣赏吧。
好不容易等到朴宝剑出场,弟弟每一个眼神都演得超好,只有弟弟的镜头是仔细看过,让人心疼的杀人魔弟弟。
可以在哪看。。。。。。。。。。。。。。。。?。。。。。。。。。。。。。。。。。。。。。。。。
。
。。。。。。。。。。。。。。。
。。。。。。。。。。。。。。。。。。。。。。。。。。。。。。。。。。。。。。。。。。。。。。。。。。。。。。。。。。。。。。。。。。。。。。。。。。。。。。。。。
朋友推荐过来看的,连续两个晚上追完了,不得不说,真的是一部好剧,当时怎么就埋没了呢,整部剧溺死在朴宝剑的演技里 ,眼神戏太赞了,腹黑的高智商律师,眼神中透露着小傲娇。
残忍变态的杀人狂,眼神中流露着的冷酷,一声一声“哥”叫着,在哥哥的关心下立马变身小绵羊,(嘟嘴犯规)。
每一次得到想要的回应,他只是板着脸,回过头去,淡淡地一笑,仿佛一池春水荡啊荡的,幸福快从眼睛里溢出来,瞬间满天都是一闪一闪小星星的feel 虽然是腹黑杀人狂,但却格外令人心疼,毕竟,他的命运完全不是靠自己所决定的,内心孤单的他一直渴望着哥哥来找他,最后,知晓一切后的他即便是想真心改过却也无力回天。
同时,作为一个“兄控”还要时刻为哥哥着想,一点一滴,都展现在演技中,之前也看过朴宝剑演的请回答1988,很喜欢里面的崔泽,但不得不说,记得你里的朴宝剑着实又让我惊艳了一番,眼神,嘴角,微表情太撩人
刚看完结局非常不懂民到底做了什么选择,只是确定他不要李俊英给的新身份。
但是他醒过来被告知哥哥刚走的反应很不寻常,不开心,反而说了两句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话。
“待得够久了,现在离开也没关系。
”可以指哥哥在他床前坐很久所以醒来看不到也行,也可以解释成他之前和哥哥一起生活的很久现在离开已经没关系了(之前被哥哥抛弃的心结已解)。
不管哪个意思,都是很奇怪的,和之前兄控的表现已经截然相反了。
以前天天想着和哥哥HE,现在想着离开也没关系。
结合后面哥哥回忆起李俊英说过的一番话,大概就是你的人生有很多种可能,不要被限制。
让我倾向于民既不像以前一样一心一意和哥哥HE,按照哥哥的想法投案自首,也不想按照李俊英的想法换个身份从头来过。
他最终选择的是和哥哥李叔都告别,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诶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阿民成长了,以前被李叔骗恨哥哥,后来兄弟相认心里只有哥哥,愿意为了哥哥妥协要和李叔同归于尽。
但不管怎样,大小伙子一个整天兄控还是有点奇怪啊🤔,心智不是很成熟的样子(虽然真的非常好嗑😆)。
后来的选择更像是自己想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不为别人活着了。
最后表白宝剑,每次可怜的小眼神巴巴看着哥哥都让我捂心口。
兄弟合照里甜甜甜阿民镇楼。
因为1997知道了徐仁国,又因此看了这部剧。
看的时候,心中久久不能释怀,真的是被弟弟与哥哥虐到泪流满面,真的很喜欢弟弟,傲娇,冷血,呆萌,腹黑,可是再喜欢弟弟,却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民对的哥哥的爱有思念,有依赖,有神一样的崇拜,却没有责任感与付出,第一点:当父亲问及画是谁画的时,弟弟本能的选择的逃避,说是哥哥画的,还说不要相信,也许只是害怕父亲的生气,选择小孩子般的逃避责任,而哥哥却选择为弟弟承担责任,承受父亲的误解,被父亲关起来,他把弟弟的秘密告诉李俊英是不对,但是这样的压力也不是小孩子的哥哥能承受的,他需要一个宣泄点,第二点:当李俊英来杀父亲时,弟弟选择的逃跑,他并非放弃哥哥与父亲,只是习惯躲在他们身后,当保护盾牌没有了,他只能选择逃避,而当第一次谋杀案出现时哥哥却选择开枪保护弟弟,哥哥唯一的错便是20年间没有找过弟弟,小时候相信警察情有可原,长大没有找过太不应该了,让弟弟的希望变成了绝望,弟弟寄卡片时一次次的伤心与失望虐死观众了,弟弟是爱是让人动容的,但是爱不能掩盖罪虐,最后弟弟选择承担便是最好的结局,爱是人世间最后的慈悲。
男女主很一般,喜欢阿民
韓國衛視挺愛播這類型的懸疑劇,這部不算走恐怖路線,過程也算緊奏,兄弟的安排也挺吸引,相對男女主反而沒甚火花。張娜拉的外型演個女警,真的沒有說服力。結局是open ending是想拍一系列吧?
徐仁国虽然长相不是你们喜欢的男神脸,但一直喜欢他的演技也觉得他很耐看。都暻秀的演技突破太大了好可怕是怪物么!剧情我的菜,期待杀人魔弟弟。
编剧差 第7/8集就已经猜到了 换个女主也会好很多
一星给阿民,一星给李俊英
装逼到极致的男主角 反而平添厌恶 剧情经不起推敲的断案片子 两星
来看朴宝剑和徐仁国。但是感情线看不下去了,弃剧
朴宝剑反转还可以。都暻秀演技不错。
我只是想知道15到16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前一年的这个剧还既生且涩,明显有着演的痕迹,第二年连着两个剧都自然到不行,这升级速度太惊人了。
每个单元故事都有特别的意义,不仅为新人物出场做铺垫,也体现了主线人物的品质性格。各种伏笔已全面种坑,目测编剧会填到最后一集,所以大胆预测是今年第一部不会弃的韩剧。。
破案,三人对戏好看以外,其实剧情挺无聊,特别是男女主线无聊到炸很少有的那种无聊。贤和民的关系太互补了,做兄弟这样的关系真的很舒心。总之剧情就那样特别女主是败笔,其它还不错
故事的开头太鸡巴扯淡了,一个专研此道的叫兽不知道关起来于事无补,只会让孩子更加扭曲?只看了开头一点,不得不猜测其实兄弟俩里黑化的是弟弟,哥哥虽聪明但一直是替罪羔羊。五集弃,实在受不了了,没啥实质性内容,虽然其中几位后来大方光彩,但这部实在不出彩
你们真的不觉得徐仁国的脸很怪吗??????好丑的说!!!而且什么年代了还在走男高冷女蠢萌的路线!!!!严重过时了好么。。神烦刻薄男猪vs傻甜女猪的人设!!
为了朴宝剑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
烧脑神剧 不明白评价怎么这么低 难得剧情演员都这么赞 关键是兄弟两的CP感简直分分钟灭了我 太舍不得了 就大结局了 一直以为20集的呢
悬疑满满,很下饭,为了徐仁国特地看的
张娜拉是我的bug
张娜拉老了
这个片子bugg多得让我分分钟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