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莱克里那絮絮叨叨的驴一样 这头鹿也总是说个不停 奇怪的是 我喜欢它 我喜欢那头驴也喜欢这头鹿 友谊的片子 美好的结局 空闲时不错的消遣对象 看看无妨
动画电影很合口的这些天找了好多看,刚看完这部《丛林大反攻1》。
有的书啊电影看的时候会勾心的,一暂停总是挂记着接下来会怎么怎么样。
分了两三次,跨度一周看完这个,期间某内心毫无波澜,弃了也行,无聊了提出来看完,拉倒。
在关于提出打猎季节的地方让人有一点觉得后面真的到了这里会有点意思。
最后共同对抗的地方以及结局就那样套路。
对于那种“你懂我的嗯我懂你这个结果真好我真为你高兴”的笑容下手快进快进。
丢兔子可喜😂兔子有没有心理阴影。
啊
布格熊的样子很可爱很可爱。。。。
他会皱眉,会挤眼,会扭PP,会表演,也会有沮丧的表情,再配上种种的眼神,哦,他几乎拥有了人的所有的特质。。
很可爱很可爱。
看完之后很轻松。
还有艾略特,很有个性的一只,呃,他到底是鹿还是小驴啊?
还有刺猬,松鼠,海狸,臭鼬……一群可爱的动物,让我欢笑,感到美好。
第一次看丛林大反攻时,是在电视上面,当时给我很惊艳的感觉,但具体怎么惊艳法忘记了,而且还漏掉了片头,为了片头,就把这部电影还有后面的二,三部都下下来了,但看完2,3感觉真的很不好,2最差,3还挽回一点面子,这让我觉得当时感觉1好是不是一种错觉啊,可是再看一遍,尤其是仔仔细细再看一遍英文台词之后,对1的感觉都不仅仅是惊艳了,也许是我过去没那么仔细注意过对白,总是囫囵吞枣看个大概。
不知道,反正细细推敲起来这部虽然讲是动画片,从各方面来讲,比起美国大片来也是不差的。
当然不要只看这么一部简简单单的动画片,它集中了三位大牌导演(包括狮子王的导演,也包括玩具总动员的导演)一起苦心经营出来的故事和对白,而造型来讲,据说人设就集中200位优秀的动画师用一年时间才设计出来,主角身上的绒毛每只都上百万根,这样看那只我一开始以为是小刺猬最后才知道是豪猪的蓝色小动物,背上密密麻麻的刺与所有动物需要刻画的毛来讲,只是九牛一毛,就像是沙漠里的草一样屈指可数了。
你曾经觉得哪部动画长片中的可爱系小动物最多,看完丛林大反攻1之后,就都会被打败了。
其实可爱倒不需要太完美漂亮,只要充分的发挥出各种类动物们身上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就OK啦,下面就是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出场的时间了。
刺猬优雅的孤独:我想先说的不是这部动画片的第一主角大灰熊Boog,也不是并列第一主角独角鹿Elliot,而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配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在演员表中只用它的种类 Porcupine 出现的一只湛蓝湛蓝的小豪猪(豪猪长得不像猪,反而特别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
这只小豪猪就在丛林中,瀑布之上那么孤独地优雅地走着走着,没有一个同伴,所以当它被从天而降的大灰熊砸中,然后被他们称呼为little buddy的时候,它孤独的生活结束了,它想过上有buddy陪伴的生活。
其实我深感这只蓝色的慢吞吞的小豪猪是本部动画的灵魂人物,从此之后他就一路跟随着两个主角,只要他们一互相叫buddy,小蓝豪猪也从树后面探出来它的小蓝脑袋,意味深长地轻轻说一句:buddy。
当两个主角吵架,产生分歧,就要分道扬镳时,它就哀怨地说一句 no buddy,而大家准备一起战斗时,又充满希望的说一句 with buddy!
当护林员Beth要把Boog带回家的时候,它以为要带走所有人,问 every buddy?
最后大家欢欢乐乐的在一起的时候,高兴地跟别人打招呼:hei buddy!
这些除了表现小豪猪自己从no buddy到 every buddy的过渡,其实也暗暗展示着两个主角从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情愿的成为buddies,到后来两个人历经一切成为了最好的buddies的过程。
熊宝宝成长记:虽然主角Boog是一个外表是凶猛野兽的北美最大的食肉动物大灰熊(mighty grizzly),但是他从小被护林员、超有爱心的Beth当宠物一样养,原本就没有把自己当熊,而是视自己为和Beth一样的人,它一开始甚至和被猎人捉住的公鹿Elliot说,这个小镇就是他的家,These are my people。
This is where I reside。
Beth给了他一个名为Dinkleman的熊宝宝背包,他白天背着晚上当玩具一样抱着,即使是人类不信任他而把他送回丛林里也是一样。
所以大家都嘲笑他是一个backpack的熊宝宝,当然他也确实因为在人类中待得太久,已经不会捉鱼,也不会爬树,所以只有被松鼠们和海狸们戏弄的份。
不过当狩猎季来临,当他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最终把猎人们全都赶出了丛林之后,熊宝宝Boog长大了,当他日盼夜想的主人Beth要把他接回家的时候,他把Dinkleman交还给Beth,意味着熊宝宝长大了,再也不需要宝宝背包,而成了真正的丛林动物的领导者,最后这些动物成了他的buddies,这个丛林是他们的家。
一头特立独行的鹿:Elliot的在中文的翻译中被叫做爱劳先生,它不是热爱劳动的爱劳,而是超级爱唠叨的爱唠先生。
美国的动画公司做出的动画片不知道为什么都是比较吵闹的,如果是特别喜欢安静的人大概会吃不消。
我最喜欢的Elliot最经典的一句,也是国语台词少见的比原文还好的一句,就是Elliot的“又大又高的木头叫做树,大块的石头叫做大山,小块的石头叫做小山”。
Elliot其实也是一只来自丛林孤独的鹿,它被鹿群赶出,还被猎人开车撞掉一只角,它心系女神Giselle,可是现在连跟她说一句话都不可以,所有人都嘲笑他是个loser。
但这些失败统统都打不倒Elliot,还给自己起的昵称的The Incridible E(无敌E先生),可是当他视为生死之交的Boog责怪他,要离开他的时候,他却沮丧得头都抬不起来了。
不过当Boog 重新回来找他时,他又立马精神起来了。
虽然Elliot整天吊儿郎当的,做什么都不行,属于晃膀子的典范,但是就是因为有他这样没心没肺的人,所以日子才能过得这么开心。
那些毛绒绒的绒球们:这部动画片200位动画师花一年时间设计的人设没有心血白费,里面每一个有毛的动物都可爱死了可爱死了,最想让人抱入怀中的绒球们有三类,一是松鼠大王McSquizzly以及那一树的松鼠们,当然最可爱的还是这位爷爷级的McSquizzly,虽然他头上的毛有点焦了,表示一下他在松鼠群中的地位,可是每次他威胁完Boog,再转过身挺起小屁股,上下摆一下它的毛茸茸的大尾巴的时候,那条大尾巴真让人想摸摸;Fluffy第二名就是那些海狸们,虽然他们的身上和五官都是深深的分不清,但一张口说话就露出两排,每排两颗大大的小白牙,而且海狸们是从来不单独行动的,虽然主要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叫Reilly的海狸,不过他们是真的看起来都一样,他们带起兔子防毒面具去脱人类的裤子的画面绝对是一流的;最后一位,那堆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是出场率奇高,用处极大的,就是那一群爱死人的三角脸的长兔子,他们可以当敲门兔,可以当毛巾兔,可以当防毒面具兔,当然他们也有好奇心,尤其是在Boog上1号的时候,而他们也是百扔不摧的,顶多也就是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揉揉腰,所以最后动物们发明了扔兔子大赛。
可能是让看电影的小朋友们不要真的为了被扔来扔去的小兔子们担心吧,所以到电影完结,等演职员表出来之前,第一句话就是 No rabbits were harmed in the making of this movie。
没有一只兔子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受害。
这下小朋友们可以为他们心爱的小兔子们放心了。
这部电影的台词真的堪称经典,每一句虽然看上去都是简简单单,但实际感受一下,很多都是有含义的,比如最后一个镜头,动物大胜人类之后,Boog对Elliot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家,Bros before does。
本身这句成语是重友轻色,原本的美语是before hoes。
但这里用doe正好指母鹿,但是说完之后女神小母鹿Giselle就跟Elliot打招呼,Elliot马上跟does走了。
实际上正如网上所说,这部电影作为给小朋友看,太成人化了一些,国语的配音还把很多过于成人的英语幼儿化了,所以美国的动画大片从来都不是仅仅是儿童读物,就像三只小猫似的,它把导演所有能放入的心血都放进去了,能不能体会就看观众自己的了。
其实最凶残的猎人Shaw(感觉有点像Shake)所担心的怕有一天动物会统治人类,还有那个爱唠叨第二名,就是小狗维尼先生的主人,Bob的太太也很有意思。
但既然不是动物,就不在这里说了。
布格熊的样子很可爱很可爱。。。。
他会皱眉,会挤眼,会扭PP,会表演,也会有沮丧的表情,再配上种种的眼神,哦,他几乎拥有了人的所有的特质。。
很可爱很可爱。
看完之后很轻松。
还有艾略特,很有个性的一只,呃,他到底是鹿还是小驴啊?
还有刺猬,松鼠,海狸,臭鼬…… 一群可爱的动物,让我欢笑,感到美好。
http://www.ziibeta.com
赤叶青枫/文 乍看片名及宣传海报,再大致了解一下内容简介,本以为这又是一部《马达加斯加》,但没想到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主要剧情——看完全片后,个人认为,这可算是《马达加斯加》+《飞跃篱笆》的混合版,不过作为一部动画片而言,与其说是拍给孩子们看的,更不如是拍给成年人看的。
此片的主题虽然是以友情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等儿童动画片中老生常谈的元素为主,但片中的一些笑料却略显低俗,譬如将装有饼干的小熊布娃娃挎在裆下以及拿人的内衣裤做武器等片段估计只有成年人才会爆笑,而这两位主角之间多次强调的诸如“要对我(你)负责到底”的台词以及打情骂俏的动作更是比一般表现动物之间真挚友情的动画片多了一份暧昧的同性情谊。
不过话虽如此,但此片并非儿童不宜,片中一众小动物造型可爱,性情各异,台词幽默,相信一定能逗的孩子们哈哈大笑;而两场“水中遇险”、“合力智斗猎人”的高潮戏虽称不上多有创意,但也拍的妙趣横生,热闹非常,故对孩子们而言,也算是值得一看的电影,只是从成年人的角度而言,则不能说是百分百的“老少咸宜”罢了。
另外,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国语版中诸位大腕明星的配音问题。
其中很多人都夸冯小刚配的好(冯小刚在片中给棕熊布格配音),但我个人认为,冯小刚虽然为此片倾情献声,卯足了全力,然纵情感到位,但可惜因个人先天嗓音所限,他能演绎出布格性格中的善良、幽默、懒惰……甚至天真、可爱,但却无法表现出一头重达400公斤的棕熊声音中所应有的浑厚和低沉。
相对而言,葛优的配音则比较到位一些(葛优在片中给猎人配音)。
在片中,他放弃了以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葛式”腔调,从角色本身出发,用声音较好地演绎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反面角色应有的凶狠、贪婪与残暴。
虽然出于剧情需要,他也免不了要配合搞笑,但在氛围的营造上表现的比较自然,从而“笑果”显著,完全避免了象《夜宴》中那样本该严肃时却出现笑场的尴尬场面(当然,此场面的产生其实并非是葛优的错),再次体现了一个专业演员的不俗表演功力。
然而全片中最抢风头的当属邓超(邓超在片中给野鹿艾略特配音)。
他把野鹿艾略特的疯狂、胆小、臭屁、自恋、爱唠叨、好吹牛、神经质、重情意……等复杂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虽然艾略特这一角色本身就比较容易出彩,但不得不承认,是邓超的精彩演绎使这个角色更加鲜活饱满,为整部电影锦上添花,从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过话说回来,纵使影片本身拍的还算精彩热闹,配音方面亦可算全明星阵容,但因京味十足,再加上本身档期原因,前有《夜宴》,后有《宝贝计划》,所以估计在北方上映或许上座率还算差强人意,但在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除非有粤语版,否则很有可能“水土不服”,故而前景堪虑。
偶的BLOG:http://blog.sina.com.cn/m/chiyeqingfeng
这个动画片还是反映了前天看的《快乐的大脚》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情节和结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是主人公在迷失当中真正成熟,从而找到了自己!
但是我觉得有点不同的是,和《大话西游》的至尊宝一样,他们一直在寻找失去的东西,结果并不是找到了初衷,而找到了另外一个更适合的。
所以,我们现在到底需要什么?
真的不能释怀!
就象我一直没有搞懂至尊宝那么喜欢白晶晶,甚至跨了几百年去找,后来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紫霞!
这里棕熊布哥一直想回到温暖的人类的家,可最后选择了大自然。
这是天注定还是他们的背叛?
他们的初衷只是他们在找寻过程中对光明的期望对痛苦的安慰,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得到什么。
最后我觉得只能用两个字来表达——成长!
有一只熊叫布谷,有一次,他去演出,救下了一头鹿,那头鹿叫爱路特,那个猎人很残忍,撞掉了它的一只角,从认识布谷的那天起,他就被华特(鹿族的首领)赶出了家门,他为了报恩,用哇塞棒把布谷引诱了出去,想让布谷和他一起重返大自然,不受饲养员和别人的控制,让他过上幸福的自由的生活。
它们来到超市,吃了好多东西。
这些东西有:哇塞棒、冰淇淋、口香糖、热狗、橡皮圈等,最后被人发现了。
公安局只允许女饲养员再养一个夏天,但最终还是被提前送回了森林。
布谷和爱路特给了自己一个称号,布谷叫布谷侠,爱路特叫超人特攻鹿,他们开始在这危险的森林里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随着他们的加入,森林里斗争也从此便开始了。
比如说:所有动物东欺负他们俩个,但是他们两个毫不退缩
感觉还没有Chicken Little好看。。。
在US看的时候小朋友们很多,结果看到Open Season的时候早场只有三个家庭来看,不过小朋友看的还是很高兴得,这也是PG级影片的魅力所在了把知道这部影片是MSN Messenger美国版数据包的下载,拜广播所赐也知道了这是Sony出的,看到那个熊实在是很可爱——索尼在动画造型上毕竟有优势。
于是看到那头熊与海报的小孩子或者我们,就会被它吸引了都知道动画片的优势,明快简洁,画面鲜亮,比如皮克斯的电影。
它的说教虽然老套但是可爱,更让人看着高兴丛林大反攻的动画效果还算不错,但是总有种被Mist的远景的感觉,灰蒙蒙的,符合美国西部片的风格吧,就像内华达落基山保护区还是中部平原?
作为Sony的3D片,可以看到索尼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电影的关键剧情呢?
那么它概括与他想要达到的说教其实很简单:"这里的生活虽然很幸福。。。
然后被打入谷底,但是布格坚强的活下去并且发现了自由与幸福的快乐"总之剧情是不怎么样了,中间的试图搞笑但也没成功,俗气的乐头。
老少咸宜的电影,假期去看吧,总觉得真人电影没动画片看着省心,推荐一家子跟着场子乐和乐和
动画片不需要有太深邃的思想,只要够热闹、画面够赞、语言够幽默就OK,谁看电影不就是图个乐呢。。。
特地提一下,亏编剧想得出:把马桶愣是比喻成“Oval Office”,偶差点儿没笑得背过气去。。。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给低分吧,不合适;给高分吧,不值当。感觉父女俩太i了,其他人也陪他们一起i。或许影片就是想广袤空旷的空间之上,构建/展现这样一种人与人疏离冷漠的关系?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0421北影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3.5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3.5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