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任你的灵魂再有趣,如果没有好看的皮囊,别人可能连了解你的欲望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要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也不要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何况这个灵魂,还是四百多斤——行走距离
一部极其小众的墨西哥电影,豆瓣上看过的人才2000+,评分8.3。
曾参加过2015年芝加哥电影节和2016年北京电影节。
直到今天我才偶然地看到这部电影。
导演你在豆瓣上找不到相关简介,演员也全是素人出演。
讲的也是一群社会边缘人事的平凡生活。
但切切实实地打动了我。
开篇的第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度肥胖、油腻、臃肿不堪的背影。
背景音乐的响起,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孤独的气息。
这就是本片的男主,费德。
因为重度肥胖导致行动不便,他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这个老宅子里。
之后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费德一天的日常。
早上起床,有时候还不一定成功,还要再试第二次。
一个人吃早餐,一个人洗碗;一个人做手工活;一个人看电视,困了就是去睡觉。
这种日子他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的剪切复制。
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每周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自己的时候。
妹妹每次到来总是摆出一副嫌弃的样子。
她嫌弃这个家脏乱差的环境,她嫌弃费德不洗澡浑身味儿,每周例行探访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
反而妹夫拉蒙对费德非常热情,总是分享和费德他和妹妹出去玩的照片。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出了神,羡慕的表情全写在脸上,晚上,他从床底下翻出一卷老式相机的胶卷。
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拄着拐杖,走出了家门,距离他上一次出门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
但身体的负荷让他没走几步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被天空的阳光,路上踢球的孩子们所吸引。
如果自己没有那么胖,想必也会和他们一样吧。
出门遛弯,奔跑,一切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活动对于费德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费德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家照片冲洗馆,他想把老式胶卷里的照片洗出来。
从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费德曾经也有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
有一群爱自己的亲人,有自己暗恋的女孩。
照片里的他笑得那么开心。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笑得像一个孩子一样。
即使是他,也是一个曾有有故事的人。
之后他咬咬牙买了一台二手的数码相机。
这台小小的相机给费德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他时刻将相机挂在脖子上,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成了他相机镜头里的素材,而且他还尝试起了自拍。
甚至想到要拍一下自己的脚,大概是很久没见过自己的脚了(这里莫名有点想哭)。
摄影让孤独的人找到了精神寄托,还给他带来了友情。
冲洗店的保罗,留着一头非主流发型,总是一身rock打扮,喜欢看漫画。
自从有一次到费德家里帮他维修充电器之后,总会有事没事到费德家里来。
蹭吃蹭喝蹭电视,费德和保罗也日渐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
妹夫拉蒙无法忍受自己妻子对费德嫌弃和唠叨,干脆“叛变”,也来到了费德家里。
三个女人一台戏,难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三个男人,可以很安静,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手工,一起看《死亡笔记》漫画。
不用担心不说话会“空气突然安静”,彼此对彼此都是最舒服的状态。
这种陪伴对于一个习惯孤独的人来说弥足珍贵。
让费德本已死寂一片的生活变得充满了活力。
相机成了他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也许拍出来的照片在他人眼中平平无奇,但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属于自己创造的艺术品。
人一旦有了希望,就会开始变得“不安分”,费德一直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
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想去一趟海边,但这个小小要求当地旅行社因为怕承担风险无法满足于他。
他赌气般的离家出走,等到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
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四百多斤的肉身,这个肉身就像一个囚笼一样,将他禁锢在原地。
活着不易,想死很易,费德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吃不喝不洗澡,只想躺在床上等死。
曾经嫌弃他的妹妹前来照顾他,帮他打扫卫生,帮他洗澡。
他明白,妹妹一直是爱自己的。
费德在自己的“死亡笔记”上划去了妹妹的名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保罗和拉蒙决定要帮助费德完成他的心愿,用自驾游的方式,带着费德去海边。
保罗送给费德一部专业的相机,说道:这么好的摄影师,就应该配备专业的相机。
费德最后如愿地来到了海边,三人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日出。
全片剧情很平淡,没有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设置起转承合,但你丝毫不会觉得冗长,因为在费德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禁锢费德的是身上挥之不去的赘肉,而禁锢我们的,是很多无形的“赘肉”。
每日机械重复的工作;了无生趣的生活;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像费德那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心脏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逐渐变得步履沉重,开始原地踏步,进而故步自封。
在生活面前,我们变得懦弱,变得妥协,不愿再尝试各种可能性。
明明碌碌无为,却还自我安慰说平凡难能可贵。
很羡慕费德有两个好朋友,孤独的人总会很容易找到同类。
他们在帮助费德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解救自己。
尽管看完日出之后,他们的生活也许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依然还是平凡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但我坚信,在习惯性平淡中鼓起勇气迈出那一步,你的人生总会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熊写作的动力
最让我惊艳的就是这部片子的色调,非常非常的舒服,属于低饱和度的油画质感,非常棒,故事也确实温情,不是属于大哭一场的类型,却是冷静克制的一种真实的温情,很真实,是你我都会去做的故事,可能在你我以为只是一段值得回忆的记忆,拍成电影却能触动很多人,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生活中的真实触动。
另外每个人物都很有意思,虽然整部电影参与演员就那几个确十分抓人眼球,各有各的想法和立场。
青年的加入以及死亡笔记的融入也给这部文艺剧情片注入不一样的奇妙感觉。
这部电影在那个时候结束确实给人感觉非常舒服,把最美好的就在这个时候,感觉还会继续讲故事,却在最精彩的时候停止了。
另外,我其实一直觉得他是部剧情温情片,当我看到黄秋生老师辛苦了的时候,确实笑出了泪水,我承认他也是一部喜剧片了
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今天在網路上發現一部,2015年上映的墨西哥喜劇電影《行走距離》(我找不到台灣的翻譯),因為今晚想看輕鬆一點的作品,再加上查了豆瓣,她的評價很高,所以就選她了。
沒想到從第一幕開始,我就一路含著眼淚看到最後(到底是誰說她是喜劇片的?
),故事從一個近200公斤的胖子,鎮日宅在家裡,因為多年前一部老相機,開始走出家門、認識滿口小謊話,內心卻超級善良的小青年,也發現那位其實對妻子不滿,但始終關心大舅子的妹夫,真正的內心想法。
二個男人加入他的生活,陪伴他一起開創生活的可能性。
內容很一般,應該說很日常,甚至是很普通。
但是,拍的好純粹,也好真心。
我超級喜歡幾個場景的佈光、景深還有色彩的層次感。
我也喜歡男主居住的舊屋,雖然破舊但色彩斑斕,很有生活氣味,也很有藝術感。
我更喜歡這位可愛的胖子、愛出風頭的小青年,他們純真的笑容讓整部電影充滿清新。
全程我看的淚眼矇矓,直到最後收在三位在海邊的背影時,超級想大哭一場。
這部電影主演及製作團隊的資料很少,幾乎查不到。
我只知道男主(演胖子的那位),本職是作曲家(這部電影的配樂都是他做的),其他都不知道。
我很想知道男主、臉部表情多變的小青年,以及這位導演,還有沒有別的作品。
如果有人知道,煩請告知,感激不盡啊雖然她是2015年的作品,但因為我今天才看到,所以請容我把她排入我今年最愛的前五吧
欧美的大制作,日韩的小清新,《行走距离》这部充满着浓浓拉美风情的墨西哥温情版《海边的曼彻斯特》,让我耳目一新。
虽然电影没有想象中墨西哥人的热情似火,却将主人公生活的“尴尬”用一种温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脱漆的墙体,杂乱的壁橱,拥挤的房间……真是平淡至极的场景,不免让人疲乏,难怪观影中,有人不买账,看到一半出去了。
可是生活不正是这样吗,人这一辈子哪能时刻在经历大风大浪,平淡大概是大多数人大半生的真实写照。
而主人公费德的生活或许比平淡更来得悲惨,过度肥胖,将他牢牢困在了深藏在废弃楼道的平房里,唯一与外界的联系,也大概只有每周姐姐和姐夫的到访。
能感受到,导演和主演们非常尽心地向观众传递着这种令人窒息的肥胖所带来的难堪的生活境遇。
尤其是费德那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急促的呼吸声,随时都将轰然倒地的压迫感就像在看4D电影般真实。
看似平淡的情节,处处隐藏着矛盾冲突,而使费德决心走出这个陋室的触发点仅仅是因为姐夫带来的几张旅行照吗?
那个在床上辗转反侧,颤巍巍地拿起了压在箱底许久的老式相机,兴奋得就像个孩子,对房子每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角落拍了又拍的费德,其实早就悄悄重拾起对于生活的渴望了。
原来所谓平淡的情节其实是暗潮汹涌的最佳伏笔。
拿起相机的费德,重生了。
肥胖带给他生活的不便与危机有增无减,但一个一向沉默寡言、与世无争的人的决心真的很特别,因为他更习惯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证明这样的决心。
费德重新翻出压在箱底许久的旅行杂志,拨通旅行社的电话,最后被势利的旅行社女招待拒绝。
多么见怪不怪的生活场景,我甚至麻木到不为所动,可是继续挖掘下去,真相未免太残忍。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来迁就讨好你,除非你有利用价值。
这样致郁的生活场景电影中有不少,但并不影响它的温情。
为什么说比《海边的曼彻斯特》更温情,是因为影片中的主人公费德不是孤军奋战,自始至终都有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爱护着他。
他两个朋友便是这些人当中的代表:姐夫莱蒙,相片冲印店老板的儿子保罗。
因为费德,两人从最初的敌对,成为彼此的挚友,他们懂费德爱费德护费德。
他们从毫无交集,变得默契十足,有了共同喜爱的小说《死亡笔记》,分享彼此的“死亡名单”。
临近影片末莱蒙和保罗为了鼓励刚出院颓废地躺在床上数日的费德,唱起了“悲惨之歌”,歌词大意:你的生活还不是最悲惨的,关在笼子里的狗,比你悲惨多了,只能被困在小小的笼子里……墨西哥式的幽默却毫无障碍地直击我心。
真正的艺术真的可以无国界。
整部影片大概唯一称得上反派的是姐姐这个角色。
这是一个看似非常矛盾,实际上却是最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角色。
对于费德,她总是絮絮叨叨,总是流露出不耐烦,可是又帮费德打理着一切生活起居。
电影开头便是姐姐替费德搓澡的场景。
没有什么男女之间的芥蒂,有的只是长姐如母般的关心。
人这一辈子可以遇见很多人,交很多知心朋友,但是越长大越会发现,真正可以做到对你死心塌地、别无所求的人,只有血脉相连的亲人。
费德的死亡名单上一度有过姐姐的名字,他恨姐姐,但比起恨,他其实在心底里更敬爱着姐姐。
费德的死亡名单上除了姐姐,还有曾经和他共事的一个女孩子,这是令他倾心了很久的女孩子,而她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费德的一句话道破了其中深意:死亡名单上的人都是我爱的人。
与其让不可预知的生活将她们带离自己的生活,还不如由自己来守护她们。
的确,影片大量的笔墨都把姐姐塑造成了一个讨人厌的角色,但并不影响影片末因为费德不顾需要静养的糟糕身体状况而执意远行,哭得瘫坐在楼道上的姐姐给我带来的心灵冲击。
或许男人和女人在表达爱的方式上注定对立。
而长姐如母,似乎全世界适用。
在莱蒙和保罗的保驾护航下,费德拿起自己的相机,等待海边第一轮初升的太阳,新的一天开始了。
整部片子的叙事曲调异常平静、平和。
主人公费德是一个患有肥胖症和心脏病的900多斤的大胖子,终日只能呆在房间里,做点手工勉强维持生存。
偶然一次,妹夫雷蒙和费德分享带着妹妹罗绍拉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并给费德展示了新买的相机,从此费德便爱上了摄影。
费德拄着拐杖,拿着手巾,独自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一家影像店,用自己能够支付得起的价钱买了一个打折的相机。
可不久,相机的充电器坏了,费德打电话给影像店的老板保罗报修,保罗犹犹豫豫地还是来了。
充电器修好以后,费德给保罗支付了150比索,还请保罗喝咖啡和饼干。
最后保罗离开的时候,将150比索给费德留下了,但带走了一整盒的饼干。
从此以后,保罗常常来费德家里,和雷蒙一起,陪费德聊聊天,看看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一起做做手工,欣赏费德拍的照片。
后来费德想去海边,保罗送给了费德一套专业摄影师用的相机,费德坐在雷蒙卡车的后斗上,三人一起驾车驶向海边… 费德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唯一的妹妹罗绍拉对他嗤之以鼻,费德与她分享拍的照片,费德:“看看这只蝴蝶,挺漂亮的,是吧?
”罗绍拉:“嗯,没觉得”费德:“你看这张拍的,好棒啊!
”罗绍拉:“那不就是个普通电话啊,五岁小孩都能拍出来…”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不过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和他一起。
当费德想去海边,却因为缺钱在旅行社购票失败而闷闷不乐时,保罗和雷蒙为费德打理好了一切,就在三人准备出发的时候,碰巧妹妹罗绍拉来了,妹妹拦住费德,罗绍拉:“别做梦了,费德,来,回床上待着去。
”费德:“不,罗绍拉,我就要去,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
”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费德坐在卡车的后斗上,路过的风呼呼地吹着费德鬓角的头发,道路两旁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海边。
雷蒙和保罗扶着费德,三人站在海岸边,保罗:“现在干什么?
”费德:“等”保罗:“等什么?
”费德:“日出啊”雷蒙:“日出?
”费德:“对啊”…歌词: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备受折磨,我仍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千真万确、他是孤独的,孤独不是来自独自一人的荒宅生活,孤独的是对抗死亡时的无所适从,心有不甘。
费德的沉重的步伐、艰难的喘息、泉涌的汗水不仅在逼迫观众思考费德的状况,也无时无刻不在逼迫费德思考死亡何时来临。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是妹妹带着妹夫来看费德,而这次探望的主题叫做生命的测量。
费德看着照片里那颗巨大的树,问妹妹,她还能活多长。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他知道他胳膊短,但他更知道自己不可能活的更长....所以当妹妹极为厌恶应付的说 五十年时,费德感叹到五十年的时光能干多少事。
昨晚看罢,随即写了个短评,然而觉得很不过瘾,似乎应该多打些字出来才能畅快,这才突然发现,原来已经好久没写影评了。
自从用手机豆瓣,看完电影的感想,都是随手用手机输入几句随意的短评,以至于电脑键盘都落了灰。
于是,我把键盘拆开,擦洗,再装回去,然后开始写影评。
不过我很快就意识到,我根本没打算写影评,只是打算胡扯一番,因为写了几行的更像是影评的东西已经让我给删掉了。
或者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想到的那些东西,不见得是来自这部影片,而可能是来自我对墨西哥的偏爱。
那个温和的肥胖到走形的男人,已经离开了人类社会。
他不外出,很少洗澡因为自己做不到,每天串一些珠子为生,他似乎也只能进行这样的劳动。
只有妹妹妹夫偶尔来探望他,但是妹妹也只是来要他吃药,给他洗澡,尽管他不愿意。
在妹妹面前,他只是一具肥胖令人作呕需要基本生活需求的躯体,他的想法,感受,是不被注意的。
他就这样平静而孤独的生活,住在同他一般颓败腐朽的老房子里,如一潭死水。
电影里没有交代是在哪个城市。
我在墨西哥并没有到过那般破败的巷子,狭窄,路面凹凸不平,低洼处积着水,街边的房屋参差不齐,砖墙裸露。
我去过的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镇子,都整齐干净,房屋外墙五颜六色,屋顶或门廊上种了花,人们向你和善的微笑。
我在瓦哈卡住过几天,那里是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乡,每天在各种工艺品店里赞叹木制品匠人的奇思妙想,夸张而华丽的配色和造型。
白天在大修道院墙外晒太阳,夜晚在小广场吹风喝酒。
胖子看到妹妹妹夫去瓦哈卡的照片,心思动了,冲洗了很久之前拍过的胶片,拿出积蓄买了一台早已淘汰的奥林巴斯μ系列数码相机,750比索,不到300人民币。
一潭死水里掉进了石头,开始荡起涟漪。
被自己身体和微薄财力所困的胖子,忽然想看看这个暌违已久的世界了。
小伙子很墨西哥,有点调皮,却是忠厚而仗义的。
我在墨西哥认识的那些人都体现出非常相似的特质,热情好客,温和快乐,对人很认真,而且乐于提供帮助。
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事情,带我出去玩,当我回赠一些从国内带来的精美小礼品时,他们很惊喜且大方的接受。
我们可以通宵喝啤酒一边漫无边际的瞎聊,不断的有人加入,和我握手,碰杯,拥抱,聊的兴高采烈,可实际上这人和我们谁都不认识。
这种人际距离很近,又有着足够分寸感的地方,似乎谁都可以成为朋友,真让人喜欢。
于是胖子,小伙子,妹夫,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朋友。
妹夫也孤独,有妻如此,他宁可躲在胖子家里。
于是三个人吃些简单的东西,一起帮胖子串珠子,或者聊一些漫画,以及外面的世界。
对了,漫画。
所有在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东西,都可以从漫画中得到。
看了漫画的胖子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胖子,他有了朋友,对世界的向往开始生长起来,开始失眠,想出去看看。
他去拍孩子们踢足球,虽然心脏病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却是真的拍到了一些照片的。
他第一次走出屋子,走向相机店,像一头直立行走的河马,路边的孩子是惊呆了的。
他去拍孩子们踢足球,很显然,他并没有被当做怪物,没有被嘲笑和恶意的辱骂,他是被接受的,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被接受。
那些我以为的孩子们身上固有的原罪般的恶,在那里的孩子身上并不存在。
在墨西哥以及南美洲的那些时间里,我很惊讶的发现,那些孩子虽然也淘气,但是大多彬彬有礼,很少见到自私,暴戾,娇气或大吵大闹的。
偶尔几个男孩子跑过来大声问我从哪儿来,然后大笑着跑开。
我想,如果生活在那里,我可能会考虑要个孩子吧。
两个朋友要带他去看大海,妹妹阻拦未果,哭了。
妹妹想的是要他活着,活着就好了,干嘛要去做那些没用的。
两个朋友想的是他需要生活,生活的意思是除了活着还得有快乐,有念想,做些完全没用但是让人喜欢的事情,要不然活着干嘛。
死胖子变成了活胖子,虽然他可能突然死掉。
1.费得是一个特别的胖子。
特别不是指他是漆夜中的萤火虫,而是特别重。
保守估计三四百斤,看上去就像会移动的石头。
不管在哪都是视线焦点,只是不知包含多少善意。
2.费得不喜欢这种被人当成动物园看稀奇的感觉。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散发着难闻味道。
他不想安于现状,终于想出了「不出门」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也曾不止一次地嘱咐他不能「贪吃」和「节食」。
费得觉得很有道理,完美地执行了后者。
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
所以每天基本都会独自呆在破旧家中,仅靠着串珍珠得来的微薄收入度日。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很少时间开心,很长时间迷惘。
3.有时候妹妹罗绍拉和妹夫拉蒙会来看他。
妹妹很嫌弃自己这个哥哥,费得感受的到。
仅一个眼神就会让费得如坐针灸,仿佛呼吸都是错误。
不过拉蒙到很关心自己这位大舅子,这会正给费得展示着和罗绍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
费得来了兴趣,曾经他也有照相机,可惜坏掉了。
东西一旦坏掉,就会被遗忘吧,相机是这样。
人也是这样。
4.费得决定把胶卷洗出来。
这是他晚上在床底翻出坏掉的相机拿在手上把玩间发现的。
要知道早上有人敲门,费得跑出来开个门可能时间就到中午了。
这次出门洗胶卷的决定无异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记不清有多久没出过门的费得就这样出发了。
拄着拐棍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5.当费得满头大汗地推开照相馆的大门,歪歪扭扭地朝柜台走去时,店员保罗正边听听金属音乐,边看《死亡笔记》漫画。
保罗是照相馆店主的儿子,总穿着黑色衣服,刘海遮住半边脸,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也就是这个人,让费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费得:我要洗照片。
保罗:嗯,一个半小时后过来取吧。
6.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费得越来越不甘心于匍匐在时间底层。
钟表转的默不吭声,日复一日。
可至少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何况有血有肉的人。
费得想要做些什么,比如此刻他正在家中拿着在保罗忽悠下买的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相机在拍个不停。
即使拍摄的内容随处可见并无寻常,可供拍摄的模特只有自己。
费得管自己的拍摄出的照片称作艺术。
7.这条道路注定曲折。
阻碍费得艺术道路的绊脚石出现了,这让他头痛不已。
相机电池冲不进去电,还怎么拍照呢?
无奈,费得拨通了保罗所在的照相馆电话寻求帮助。
可能是因为摄影,两也可能因为费得家中的饼干太过美味,一来二去间,保罗和费得越走越近。
费得还介绍了时常与自己交流摄影心得的拉蒙与保罗认识。
三个热爱摄影的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果不其然,费得和拉蒙都看起了《死亡笔记》。
8.费得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摄影了。
不只是爱好,似乎成为了某种寄托。
看着自己拍出的一张张照片,费得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偶然间费得在旅游杂志上瞥到韦拉克鲁斯,于是在拉蒙和保罗的帮助来到了电话咨询过的旅行社。
费得很开心: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世界了。
拉蒙很绝望:我终于要被你妹妹打死了。
保罗很机智:就让费得坐在后车箱里开车过去吧。
9.费得:你好,我想去韦拉克鲁斯,帮我订下周的票。
店员:还有名额,一共3500索币。
费得:好店员:稍等,我请示一下老板,不好意思,下周旅行团人满了。
费得:高峰期过后的几天也行。
为了去海边,我不介意多等几天。
店员:不好意思,全都满了。
旅行社的这套素质三连打的费得一行人猝不及防。
有生意为什么不做,因为你太胖了,要是你出事了,我们要赔钱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对吧。
胖是一种错误吗,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对错其实无所谓。
10.费得失踪了。
保罗和拉蒙急的四处寻找,那天从旅行社返回家中后的告别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费得出现了。
却不在家中而是医院。
同时伴随着医生地告诫:你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负担很重,你的情况很严重。
费得是在街边晕倒的,真是瞎胡闹不是吗。
可费得只是想拍一拍踢球的少年。
11.妹妹将费得接回家中照顾。
她从来都对费得所拍的照相不置可否,评价这是5岁小孩都能拍出来的东西。
她会强迫费得吃饭,强迫费得洗澡,即使那样费得感到难堪。
她也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紧握着手,泣不成声。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住。
面对无边的夜色,费得翻开了笔记本,在上面涂掉了妹妹的名字,写下了自己。
12.对于费得来说。
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
费得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会那样如行尸走肉般一直重复直到死去。
可是摄影、拉蒙和保罗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那么一点意义。
嗯,现在还要加上妹妹罗绍拉。
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
14.故事的最后,费得终于看到了海,这是他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
所幸保罗和拉蒙没有像费得一样放弃希望。
三人面朝大海,在一片氤氲的雾色中静静等待太阳来临。
太阳总会升起,只是时间早晚。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念之间。
我想这部来自墨西哥的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这浅薄的语言让你对这个影片产生兴趣,那么我将不胜欢喜。
这可不是什么一个胖子和两个好友去海边拍照的故事那么简单。
如果你曾遭遇迷雾,请记住阳光迟早会到来。
三星半,简单轻松得像一杯加糖咖啡,里面的那种孤独感和温情我都很喜欢,有种《心房客》的感觉,可惜电影到了第三幕明显弱了很多。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不错的,男主角庞大的身躯和两个瘦小男配角的对比也有种微妙的幽默感。
原谅我看了四天看完,每次都睡着了。这片子节奏太慢了。
故事太太太简单了,剧情也太太太平淡了
这位先生,今天你真的走运了。
我的人生我的梦
限制你自由的人,无非还是自己。
看完电影的感觉有点飘,不稳。确实有文艺片的感觉啊。不开玩笑的说,比现实生活美好,这又让我很心塞。
以往看过的墨西哥片主题都是贩毒、枪战、平民窟,原来还可以这样温情小清新
油画一样的美术让我看下去的。故事和人物太平淡了
2020.02.15心中有蔷薇,奈何虎躯嗅不到。有朋友带去大海,日出还会远吗。
刚开始质感真的好哦.. 越到后面越像墨西哥连续剧。喜欢俩人坐床边,串着珠子唱世上有人比你更惨,始终是阳光的调子。
三个人的友谊也在交往中不断深化,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开篇好得不得了,渐渐的随着人物的增加而奇怪,行为交代变得随意,动机模糊,各角色呆立在那里说台词,现实变得刻意,主观
我只是想去海边拍照。
我是不是有些浮躁,看不进去这样的电影了
冷门佳片
看完第一个反应,我去减肥了。🤯🤯🤯
小鸡仔太帅了,动不动就抱一起太有爱了,三个男人一起串珠子可爱的不行,好笑的地方很多,慢慢走,总会去到想去的地方
温情与希望
黄秋生老师这戏拍得够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