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的台湾作者电影的平静,《川流之岛》用情感诉求强烈的手持镜头描述了一幅边缘人物(单身妈妈,叛逆少年,不务正业的烂仔)在社会的洪流中挣扎的残酷图卷。
1.意象与主题的高度契合 电影名为《川流之岛》,有两个意象的设置与其高度重合。
一是“鱼”,影片开始就以生物课上鱼的ppt开头,之后又多次有鱼的意象出现。
然而不管是生物课上的鱼,餐桌上的鱼,还是盆中的鱼,其都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这个社会中,不管是阿雯还是志豪,他们都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二者是阿雯的工作环境——收费站,宛如不息车流中的孤独小岛。
而志豪则开着他的卡车,一次次想在这“川流之岛”上找到归属。
虽然开始志豪和阿雯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爱也是先性再爱,但毋庸质疑的是,他们俩都像沙漠中的一尾鱼,有着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阿雯偿还不起的和解款和对儿子管教的无力,志豪对爱的渴望和缺失),在某个瞬间,他们找到了相似的彼此,相濡以沫,误以为拥有了整片海洋,然而幻境破灭之时,他们发现自己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独自的生活环境,于是有了电影结尾阿雯与儿子的和解,志豪与兄长的和解。
2.全篇的手持镜头 看电影坐在第一排的我居然没有被这么多手持镜头晃晕,佩服一波自己23333.现在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镜头。
一是开篇的镜头,黑幕声音先进入,再转到课堂投影ppt上“鱼”意象的点出,再到抚摸少女的发梢,虚焦拍的很暧昧,让人有一种浪漫爱情片的错觉,然而电影却让你发现,在生存变成问题的情况下,浪漫都变成了枉然(包括之后阿雯鱼志豪的爱情都是一种浪漫梦想的破灭)。
二是,志豪最后一次见阿雯,阿雯没有拿好志豪给她的最后一张票(虽然这个情节设置的有一点作),在呼啸而过的车流中,阿雯拼命想抓住她对爱的最后一丝可能,手持摄影无限放大了她不知所措的无力感,又回到“川流”这一意象。
但是这样的镜头选用也有他的缺点,过多的人物特写镜头让我的情感一直随电影中的人物一起,绷得很紧,一刻不得歇息,然而就像弹簧的蠕变一样,一直紧绷的弦终会松弛,人会疲惫。
3.没有结局的故事 阿雯为了不打官司而凑钱可以说是电影故事发展的最重要起因。
然而电影却没有放出结果,即没有告诉观众最后阿雯是否成功的与莉娅父亲和解。
这样的设置无疑是十分巧妙的,因为在我看来,故事是否结尾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下岗职工的安置(在收费站停止营业的这个情节中导演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发差人物,和“烂仔”志豪的真性情对比的是阿雯一直“好姐妹”却因为一点意见不合就翻脸,也从未给过阿雯任何实际的帮助),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青少年的教育等等。
最后阿雯与儿子在台阶上大口嘬饮,电影就此结束,可谓点睛之笔,短暂痛饮,真能解其生存之渴吗?
哈哈哈 看见这个女人含着羽毛球的封面,朋友们会想到什么 好吧真的是在床上的时候。
话说一直对爱情片不太感冒,觉得能打动我的爱情片就一部意大利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一部韩国片八月照相馆,但没想到近两个月就突然看到了两部,只能说幸福的颤抖来临了。
这部川流之岛真的是打动我了。
里边出现的几句台词深沉而美丽。
不是说好睡一次一万的嘛,你以为我在谈恋爱吗,是钱呀,我就是为了钱再脏的水里也会有鱼,就像大家一样,就算再穷,生活也要继续。
诚意推荐一下
原来这是一部电视电影,而且成本甚低,但拍出了这样的质感。
CCTV6的电视电影炮制者们,你们是不是应该自己撒泡尿淹死算了?
剧情。
很好奇在台湾公路收费员是一个很低劣的工作吗?
在大陆,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差事啊,广州番禺的洛溪大桥,人家出钱的霍英东说不收一分钱,可政府硬是收了差不多30年的过桥费!
我去某高速的管理站作过客吃了顿饭,观察体验的结果是:收费员简直可比公务员。
巴士司机辛苦这个大陆和台湾大概差不多,而跑车的司机都好色,所以男主的设定蛮符合的。
女主有点像徐娇,或者是欧阳娜娜的妈妈,哈哈。
也有一点像张静初。
男主好狂野,原始,在家里穿三角裤很生活。
嘴巴里塞羽毛球是一大亮点。
钞票上的文字和图案又一亮。
小米手机亮了。
对《川流之岛》的印象是金马奖开场短片中,“你知道什么是爱呀 “,那时还不知道这个片段来于这里的母亲对儿子的发问。
故事的起因是超人的“爱”。
当他还在回味和沉溺于他以为的纯粹的年少两情相悦时,女生却先退后,让成人介入了这段关系。
在这段爱里,只有他还在守着一份单纯和执着,而这之后的金钱和屈辱只能由他的母亲来背负。
单亲,独自抚养一个孩子,贫穷,每天面对着一辆辆驶过的车,一天只是跟人手掌相触,连话也不必说,只有在晚上跟隔壁窗台的小姐妹打羽毛球聊天时才有了表情,林嘉雯在城市的边缘麻木地存活。
厄运从不单行,在她苦于筹集高昂的赔款时,她工作的地点要被取缔了。
她要面临的是没有收入地面对巨额赔偿,前夫冷眼旁观,所谓的姐妹也有自己的难处,谢家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境下,走投无路,现实只给你两个指向:犯罪和出卖自己。
她与王志豪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是她将钱动手脚。
每次王志豪经过都是他的独角戏,第一次的接触倒是一场苦涩的“陷害”。
林嘉雯需要钱,她厌恶这种恶心的金钱交易,可是别无他法,她对这段关系的设定就是金钱。
所以,在他问钱真的能解决她的问题时,她吼出来,钱就是能解决她的问题。
王志豪渴望爱,吊儿郎当,流连花丛,在家中被排斥,他也想一家人一起去野餐,在金钱之外,他渴求更多。
他粗手粗脚地闯入了她的生活,帮她去找回翘课在书店看小言的超人。
跟超人去追谢莉雅的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一场。
在一番拉扯之后,竟然发现志豪和那个司机在一旁点烟看着两个小屁孩儿谈论爱,甚至还与司机闲谈。
在司机的描述中(因为是闽南话且没有字幕),志豪的神情慢慢变得严肃,在一颗破碎的心噙着泪走过来时,他上去拥抱了他,他也流泪了。
这时才发现,哇,这个男人认真起来可以这么深情。
他会在回数票写下表白的话,他带给本已枯萎的林嘉雯的生活带来了爱意与生机。
林嘉雯被感动了,她不是不渴望爱的呀。
但甜蜜终究不会长久。
在年轻貌美的露比面前,林嘉雯产生了动摇,她嫉妒了;而当金钱从这段关系中抽离,根基已经彻底支离破碎了。
一方苦守,一方逃避,而当那一方决定离去时,逃避的那方却想要再去追寻,抓不住的票根,得到却只是一张普通的票根了。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困境。
也许双方在误解的一开始就先自我反思呢?
不存在的呀。
最后,嘉雯揽住超人的胳膊,两人一起喝汽水,在亲情的困境里,这两个人似乎找到了出路。
什么是爱啊?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感觉这两年优秀的台湾电影不多,小清新已经逐渐成为台湾电影的标志性风格。
刚开始看这部《川流之岛》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台湾口音自带柔软娇嗔的效果,导致重大冲突中的对白听起来有点儿戏。
一旦适应了口音的设定,再往情节深处走的时候,就开始渐渐体会到影片的好。
两位主角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国道收费员与卡车司机。
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一个畸形的开始——死缠烂打、乘人之危、相互利用。
男主角的无赖和粗暴让人感到极其厌恶,随着故事的展开,就好像在吃榴莲,攻击性的外表和难闻的味道之下是美味的果肉——男主角的内心充满了真挚柔软的情感。
女主角从一开始的迫不得已、委曲求全到最后灵与肉的投入,像极了《色·戒》里的王佳芝,不同的是《川流之岛》只关乎平凡人的生活,与家国大义无关。
生活就是这样,互相逼迫、互相利用到最后互相依赖、互相伤害。
女主角和儿子的这部分冲突要弱一些。
亲情使人无条件付出、无条件索取,相互之间却沟通甚少、了解甚少,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男主角郑人硕的表演非常精彩,表面的吊儿郎当、粗暴直接、浮夸、痞气和内在的温柔、细心、浪漫、脆弱都拿捏得极其精准。
发表于公众号 多巴胺餐厅 生物课上,老师熟练的把一条鱼的鳃盖打开,把鳃取了出来。
这是鳃丝,这是鳃弓。
老师讲着。
同学们好奇的观望着。
他把属于自己的那条鱼带回了家,他不舍得杀死它。
学校外,自己心爱的富家女孩儿被爸爸带走。
回到家,他得知妈妈因为他犯的错误而“出卖”身体。
他叫超人,是superman,思考着“人生是美好的吗?
”他问富家女孩儿这个问题,得到的回应是“我要上课”以及“我不懂爱,我们现在不适合交往”。
她在高速路收费站工作,用其他女工的话来说,这个工作又要上夜班,又要吸尾气,一点儿都不好。
适逢取消收费站,她们的生活被困住。
她跟老公离婚,儿子跟班上女生发生关系,女方家凭借权势以女孩儿未满16岁为由向她索要80万赔偿金。
她给前夫打电话,被前夫的现任妻子奚落。
她想签署协议领取安置款,又被同事姐妹奚落。
她为筹钱跟货车司机发生关系,被儿子奚落。
她爱上“嫖客”连夜去找他,又被“嫖客”的新欢奚落。
在酒吧门口,她喝酒喝得面色绯红,被一个猥琐老头当成妓女,她笑颜如花,转而用手里的酒杯将老头砸伤。
他是个大货车司机,每次经过她的收费口都会给她一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卡片。
嬉皮笑脸的他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要不是觉得他可能给予她金钱上的帮助,她是不会去和他约会的,甚至连多说一句话也不会。
他答应帮她,他知道她需要钱。
因为有一次她把他交给她的真钞换成了伪钞企图私自留下真钞。
在“夏威夷”的夜空下,她掏出了他的真钞还给他。
他笑着说,对嘛,我就说我给你的是真钞,后面我每次写给你的东西我都有认真的写哦。
她念着钞票背面的字,涂着粉色口红披着粉色披肩,坐在那条臭水河旁边的他布置的很有夏威夷风情的大货车后面。
他拉着她的手转圈,他围着草裙她戴着花环。
她笑了,除了“一次一万元”的约定,我想,她把他当成了男朋友以及自己儿子的爸爸了吧。
而他早就把她当成“真的女朋友”了。
因此在超人骂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对其大打出手。
而她的“你以为你是他爸吗?
”以及“你真的觉得我们在谈恋爱吗?
”让他流了眼泪。
他走了,而超人带回来的鱼也奄奄一息了。
他第一次和超人(superman)见面时自称自己是batman。
超人逃课躲在书店看漫画,她让他去找他,超人趁乱报警说被陌生叔叔骚扰。
在警局,她跟他道歉。
超人被富家女孩儿拒绝,他抱着他哭了,这时候,他真的像个父亲。
超人在心里甚至都认可了他。
收费站即将成为历史,像那片失而复得的没有任何甜言蜜语的卡片,像她依旧想着的筹钱赔偿富家女孩儿只为了不上法庭不给儿子留下案底,像她独自在楼顶以及通往楼顶的楼梯上吃完的一个一个冰冷饭团,他最后一次经过她的收费口。
大多数人都忙忙碌碌冠冕堂皇的装着好人,那有些人就装装坏人好了。
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吧。
即使他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但他是浪漫的,只是浪漫已经死了。
也许那个“你觉得人生是美好的吗?
”的问题还没有答案。
但当我们追溯他和她的交往的开端,他殷勤的把打包的剩饭菜,胃药和膏药塞给她的时候,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吧。
7.2分也太不公平了吧。
喜欢到不行。
女主本身就是那个小岛,身边的车辆川流不息,但都与她无关。
只有一辆大卡车愿意一次又一次地为她停留,但是最后他还是开走了。
暴风式地难过之后,一切还是会风平浪静,生活会逼着你放弃难过,继续麻木地向前。
后来女主的小岛拆了,在故事的后几分钟我一直期待着男主会住进来,一切又都会像“夏威夷”时候那样的美好,但是男主换下了大男孩的笑和疯癫,只剩下了陌生人之间隐藏一切个人情绪的微笑。
但是还好,女主的儿子超人住进来了,只要两个人相互对话相互理解,生活应该不会太坏的。
“丽雅是真的很漂亮吗?
”年少时候的爱情,少男少女们在对方的眼睛里面哪有不漂亮的。
虽然片子没有明说,但很明显两个孩子之间的爱情因为家庭的差距而被生搬硬拉。
如果我是丽雅的家长的话,我会找男孩谈话,确保丽雅不会受到伤害,以及这个男孩靠不靠谱。
如果可以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地让这份情愫发展,在这份情愫还没有能力长成清晰的“爱情”的模样之前,先不要扼杀它。
毕竟我还是深切地羡慕着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
男孩有一个举动很让我欣赏,那就是主动找丽雅的爸爸谈一谈,不是以男孩的姿态,而是以男人的姿态。
至于丽雅,她的年纪和经历还不够她有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她的退缩,我理解。
但是,我不能确幸丽雅长大之后,就一定能获得完美的爱情。
如果这个“完美”在家长的眼中是“门当户对”的话,这也许很容易达成,但我们都知道爱情是不能拿着两个人的身家放在秤上面秤的。
但谁有能保证丽雅长大之后的爱情自由不会被完全把握在家长的手心里呢?
上面是《川流之岛》里面讲的第一种爱情,第二种爱情是男主和女主之间的爱情,这份爱情更让人心疼。
他们之间没有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也许男主的生活比女主好那么一点点,但两个人始终都是在川流不息的世界里面独自运行的岛屿,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好像注定要相撞,但碰撞之后磨合、撕扯,却因为他们两个人各自身上的伤口而没有办法好弥合。
真的都很心疼,虽然彼此需要,却没有办法相依。
但相比于女主,男主生活得要有滋有味地多,他会在没有颜色的世界里面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脑部世界,经常一个人会在里面狂欢。
他差一点就让女主和他一起在那个世界里面跳舞了,但也差一点就被女主拉回了破碎的现实世界。
至于片子到结局,两个人都没有在一起,我虽然不是很理解与满意,但我总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也许有一天他又会回来找她,虽然没有了收费站可以递写上字的纸片,但也没有了岛屿。
《川流之岛》詹京霖作品 凭借此片获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个人觉得是近期精良最有感触值得细细品味的华语电影。
关于底层小人物现实文艺片 分镜考究 故事紧凑 人物刻画饱满 男主表演非常精彩,表面的粗暴无赖、浮夸痞气和内在的温柔浪漫、细心脆弱都拿捏得极其精准。
开放式结局 也呼应开篇的那句台词:你懂什么是爱吗?
鱼 羽毛球 地下通道等多次出现的隐喻也耐人寻味。
逃不掉的 每个人都有无奈与遗憾…
这是一个爱情式微的时代。
多少的性欲打着爱情的幌子,流窜在红男绿女之间累累作案。
多少的爱情,在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就被金钱、权势或舆论,摘去了嫩芽。
《川流之岛》,一部讲述身处绝境的爱情,如何在性爱的温床上滋生,又在金钱的压迫下幻灭的故事。
国道收费员阿雯,最近遇上了一个大麻烦。
她的儿子超人,因为和班上未成年的女同学发生性关系,而被女方家长索赔82万。
身处工薪阶层,又是单身母亲,走投无路的阿雯只得求助于纠缠自己的货车司机志豪。
片中的志豪,以一个浪荡不羁的台客形象出现。
言行举止乖张放肆,没有体面的职业,甚至还要靠家中的兄长不时接济。
可就是这样一个浪荡子,每次经过收费站时,都要在回数票的背面写上一段情话、留下电话号码,然后再嘻嘻哈哈地递给阿雯。
不论阿雯是无视还是轻蔑,志豪从未中断过这种纠缠。
这就牵涉到爱情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死缠烂打到底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
要么等来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要么等来爆发,忽然在某一天收到一句神经病的评价,然后被拉黑。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人,哪怕只是在多金、帅气、浪漫这些恋爱通关词条里占了一样,也不至于把自己降低到死缠烂打的卑微位置。
可芸芸众生里,幸运儿永远只是少数。
所以我们这些丢在人堆里,就再也分辨不出来的凡夫俗子,若是不幸爱上了一个或身家优渥、或出尘脱俗、或众生环绕的女神,谁敢保证死缠烂打不会成为我们最后无奈的选择?
要知道,爱上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
而爱上一个人之后,则往往是身不由己的。
面对巨额债务,明知不靠谱,阿雯还是拨响了志豪的电话,两人的命运也通过这串铃声被联接起来。
别以为这只是命运的捉弄,如果不是旷日持久的死缠烂打,志豪怕是连这次被命运、被爱情“捉弄”的机会都等不来。
志豪要人,阿雯要钱。
两人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是无可奈何地走上了“钱色交易”的道路。
都说通往女人心灵的道路经过YD。
《色戒》中,汤唯扮演的王佳芝在家国大义的背景下,在美人计和间谍战的倾轧反复中,仍无法回头地爱上了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
何其相似,阿雯也在和志豪一次次深入浅出的交流中,渐渐脱下了防备和伪装,生出了爱情的萌芽。
随着志豪一步步走进阿雯和她的家庭,他开始不自觉地扮演起这个单亲家庭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当志豪坐在阿雯叛逆、顽劣的儿子超人面前,教他吃饭的规矩时,是否有一刻曾意识到,他此时所面对的不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吗?
志豪和超人的角色,在影片中构成了一对互相映射的镜像。
两人的性格和言行举止,在这种互为镜像的对照下,又形成鲜明的互文,让双方的形象都更趋饱满。
而这种更多的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在电影中并不常见的艺术手法,在本片中还有一例。
鱼。
在《川流之岛》中,鱼既是一个隐喻,又与主角志豪和阿雯的境遇构成了互文。
鱼的镜头在电影中多次出现。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尾声,志豪因为跟家人闹翻,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和阿雯的“钱色交易”,也因此变得难以为继。
两人爆发争吵,因性生爱的志豪质问阿雯。
“你就真的只是要钱吗?
”在赔款日期步步逼近的压力下,阿雯只能无力喊出。
“是的,我就是要钱。
”“你说你没钱,我怎么办?
”也就是此刻,镜头切换到阿雯家脸盆里临时豢养的那条鱼,因为缺水正在困兽之斗般的拼命呼吸。
回想志豪和阿雯的结合过程,一个以为抓住了生活崩溃前的那根救命稻草,一个以为遇到了茫茫人海中那个特别的她。
两个人在相遇之后,犹如两条涸辙之鱼,匆忙又仓促地互相拥抱起来。
殊不知两条鱼的相濡以沫,在炎炎烈日的烤灼下又能坚持多久?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志豪和阿雯各奔东西的结局,与其说是被债务逼迫所致,不如说是一种宿命。
两具陌生的身体因为金钱结合,又因为金钱分开。
其间虽然滋生了爱情,但这粒爱情的种子从埋下之初,就背负了金钱交易和不洁不甘的原罪。
背负原罪的爱情,会有花好月圆的结局吗?
下凡私通的牛郎织女,结局是隔河相望。
身负世仇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结局是双双殉情。
再说个现代的吧,一代才子徐志摩爱上有夫之妇陆小曼,虽得结合也并不幸福,不过是为爱奔波,最终还落得个阴阳两隔的下场。
人无法选择出生,也就很难摆脱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定格的社会阶层。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自然也无法重过。
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决定了我们成长为今天的我们。
不论你是否后悔,都改变不了覆水难收的事实。
这就是原罪的可怕之处,它往往是先天的,又抑或是不可消解的。
让我们回到电影上,影片名为《川流之岛》,其实电影里根本没有任何河流、岛屿这些美好的意象。
“川流之岛”本身就是一个隐喻。
它的的本体,不过是阿雯工作的国道收费站。
收费岗亭两侧的车道上,日夜呼啸的车流穿梭不息,显得收费岗亭犹如河流中央被隔绝的孤岛。
而这个隐喻的所指,则是岛上的阿雯,甚至包括志豪,包括超人。
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被阶级固化所隔离,他们或许会抱团取暖,但最终仍逃不过社会以及命运的洪流,终将被无情碾过。
影片的最后一幕,阿雯和儿子超人坐在债主家的门口,大口喝着水。
鼓起又瘪下的双腮、上下蠕动的喉管,不禁又让人联想起离开了水的鱼。
她们接下来的命运会是怎样?
影片没有交代。
只是这条涸辙之中的鱼儿呀,已经错过了漂到身边的爱情,但愿能把握住作为最后精神支持的亲情吧。
◎本文首发于【红唇画报】
水再脏,鱼也得游,起码还有鳃可以呼吸;生活再穷,人也得活,起码还有希望去期盼。
把鱼的鳃剪掉,观察鱼怎么在水里活;把人的希望剪掉,观察人怎么活。
可没有了水,鱼也便走到了尽头;没有了希望,人还得照样活着。
生活的真想是并没有什么苦尽甘来,大多数人生活在自己的困境中难以解脱,于是通过一次次的自毁推开了仅有的温存,最终仍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去面对生活。
影片中富人的乐趣就是给你一个还不起的债务,看看你如何做困兽之斗;就如同看没有鳃的鱼如何呼吸。
而完全掌控不了生活的女主角却被生活逼迫的无处可逃,被丈夫抛弃,被儿子拖累,被富人逼迫,被朋友鄙弃;明明处理不了任何事情,但总是自己死扛,于是失去了仅有的爱情机会,虽说和志豪这样自己都活的一地鸡毛的人在一起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但起码还有生活的小浪漫和小开心。
可最后女主角抱着已再没有字的票撕心裂肺的痛哭之后,她知道一切已不会再来,生活仍会继续,不管你是否有勇气。
于是抹去悲伤,画上妆,拿着凑不齐也不愿再凑的钱,带着儿子一起去面对生活的艰辛。
当挣脱逃跑的儿子拿着饮料回来又和母亲坐在富人的门口一起等待的时候,母子两喝着饮料若有所思的时候,这一刻,天地宁静。
男主整个就是一跳蛋啊,最后却爱上了
当你是一座孤岛,我曾用力游向你。注定失去的,抓也抓不住。
用钱衡量那事儿 真的好残忍。挺好挺温暖一个男人 为什么不好好爱一次。
这段时间对我不太友好,时常会陷入关于“情”的哲学思辨当中。越思考越痛苦,越痛苦越思考。世间情爱大抵如此,所谓真爱死皮赖脸却敏感脆弱,油腔滑调但情真意切。我是一条鱼,在名为“爱”的水里,但我的鳃正在被抽离。
就跟浅水里的鱼一样,他们都在忙着不被割掉鳃,配不上爱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单亲妈妈被四个男的逼成妓女的故事。
十六歲的兒子搞未成年女朋友一次,單親母親就必須被搞八十二次來還。不喜歡鄭人碩這種張狂外放(醉死夢死式)的演出,總覺那就像是在遮掩自己內在對於表演的不安定。
生活中的喘息
混浊感。
好片。
3.5
爱与金钱 我到收费员与货车司机的爱情离异后的儿子与富家千金的爱情被父亲以两人的性行为绑定为性侵,需要赔付高额赔偿金,整个剧作逻辑看似平整,但是衔接的并不巧妙我这司机最后回到了家人身边,那代表着爱情的字句其实也只无聊的消遣
故事丰满,情感面非常充沛,年轻的力量,表演都相当出色。
我愿意一次一万块给郑人硕(低级)
由于没有字幕,对片子夹杂的台语部分理解上大打折扣。但是总体上觉得还可以,对于现在的文艺片市场来讲应该给三星半更准确一点。在豆瓣上给四星也是出于鼓励。女主的表现还不错。台湾的确是盛产文艺片的地方。
伊馨好美
各人的演技感觉很尬。这女主怎么干出感情了?这孩子也真的难搞啊
看似亲情感人,实则无病呻吟
成功的对底层人物和生活的刻画。
简直是要被王志豪这个角色烦死//人和人表达爱的方式真的好不一样hhh所以到底是爱不爱 到底算不算数//有时候难过就是这样细密刺骨各种意义上的难过和南方冬天的冷没有区别 即便有几时的暖气也很难得到血肉里自然生出的暖意//彻底的干涸是无法被滋润的 再温柔的浇灌也难以浸湿内里的枯涩//竭泽之鱼全是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