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直播

더 테러 라이브,死亡“动”新闻(港),恐怖攻击直播(台),The Terror Live,90 Minutes of Terror

主演:河正宇,李璟荣,全慧珍,李大卫,金弘波,崔正贤,崔代勋,姜信哲,韩成天,孙成灿,金素辰,金大明,金海仁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恐怖直播》剧照

恐怖直播 剧照 NO.1恐怖直播 剧照 NO.2恐怖直播 剧照 NO.3恐怖直播 剧照 NO.4恐怖直播 剧照 NO.5恐怖直播 剧照 NO.6恐怖直播 剧照 NO.13恐怖直播 剧照 NO.14恐怖直播 剧照 NO.15恐怖直播 剧照 NO.16恐怖直播 剧照 NO.17恐怖直播 剧照 NO.18恐怖直播 剧照 NO.19恐怖直播 剧照 NO.20

《恐怖直播》剧情介绍

恐怖直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星河长明又见奈良活死人之夜3D:复活请再来四杯第二季佳偶天成主播风云姥姥的饺子馆骸骨之地初恋限定。适合我的酒店苞藏毒芯九门圣纳西斯ISLAND第二季瑞莲雷域尖兵蓝色时期监狱学园OAD:疯狂的蜡决战法庭数字追凶第三季奥斯汀与艾丽第四季不一样的忠诚蝙蝠侠:侠影之谜Blind诺言往日情怀世界上最幸福的父女灌篮高手的契约王牌保镖半职业选手

《恐怖直播》长篇影评

 1 ) 你以为事情会是那么简单的吗

看到很多大V力荐这部片子,昨晚抽空看了,很久没有遇到这样情节紧凑,逻辑无力的片子了,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如何发展,我想人生也是如此吧。

看完怀着激动的心情给男友复述一遍这个故事,本来想三言两语介绍一个故事梗概,但是我讲故事的主线的时候不得不生发出许多细节,每个人的背后以及他的利益诉求,结果才讲到开始直播,他已经呼呼大睡。

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相关影评,都写不出什么有效信息,遗憾睡去。

本片要大赞的是编剧,小格局里面的大空间,只有精致巧妙的剧本才能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面施展拳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长在天朝,天朝的子民们特别爱这样的剧,也总是自觉的和国内体制对比,因而生发出的感慨就更胜一筹。

本来是个简单的炸桥恐怖分子,主播准备三下五除二搞定,以便于重回电视节目岗位,在他带上那个无线耳机,后来事情逐渐不受控制,公安部长暴毙,台长为收视率上升升职庆祝,反恐部门一再拖延,前妻也沦为人质,就像是看到地上的蚁穴,好奇,伸手去抠开,发现里面巨大的空洞,流沙慢慢散去,整个地面塌陷,你也陷入到地里,被流沙掩埋。

其实故事到这里,我开始担心,这样的故事如何收场,在一切既定的逻辑规则都失效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感到绝望,看到结局主播决绝的按下引爆按钮,和大厦一同陷落,我才知道,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想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对体制彻底绝望,但是故事的开篇还是那样的让人感到积极,希望总统最终出现,希望恐怖分子留下悔恨的泪水,我们是被这样的体制陷害了有多深才会有这样的既定思想。

这让我感到害怕。

新闻工作者是扫雪工,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力,也是舆论制造地,眼球经济产生地,主播为得奖抢了妻子的头条,收受黑钱,台长为升职增加收视率视人命如草芥,这样的乱象丛生,让人感到害怕。

公安部长毫无常识,用武力解决一切,那几句话说的让人气愤至极。

反恐部门似乎聪明以致狡猾,拖住主播,各种谎言,在找到嫌犯的时候反复说着发现嫌犯,立即击毙,终于露出了真是面目。

一直未露面的总统,在事情结束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出来发表冠冕堂皇的演说,政治让人寒心。

我想同样是人,你为什么不能出来见我一面,为自己的错误道歉,难道总统和平民真是有阶级差异吗,那么就不要假惺惺的在宪法里面写上人人平等,就不要在各种理论里面写上由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阳光万里。

在天朝千千万万的事件,也许比这部电影悲伤一百倍,我们沉默的将他封存在脑中,多少年过去后,历史评价我们是一个沉默的集体,是一段可怖的真空和空白。

 2 ) 每个人心中都有鬼

从人性的角度讲,每个人心中都有鬼,既然大家都不干净,那又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呢,主播曾经行贿,现在又为了自己的发展延迟报警,他的领导为了收视率不惜一切,政府一味选择敷衍逃避,恐怖袭击者为了一句道歉导致了无辜者死亡。

每个人的利益出发点不同,立场不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似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情有可原,社会本该如此,认真你就输了。

突然想起了以前杭州的七十码事件,有人骂那个值班交警,有人骂公安局领导,有人骂肇事者他妈, 只是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一旦牵涉到自己利益,那么你会发现,你就是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一类人。

 3 ) 视人性命于无物的冷漠男主播,您真的那么无辜么?

第一次接到恐吓电话,哪怕骂人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问题;当灾难如电话里预言的那般发生之时,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将此次灾难作为自己升迁的机遇,完全无视生命的存在。

还要挽回因为自己没落被嫌弃而抛弃自己的前妻,也不知道他的爱情观是什么。

故事虽然几经波折,但结局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不知道他被另位男主播质问为何不第一时间报警而哑口无言之时,有没一丝的内疚。

到最后的最后,还在问为何选择的是他。

为什么?

因为这是您自己的选择,是您自己选择的将自己与他人性命作为赌注以博自己升迁的道路。

您在一遍又一遍质问“总统道个歉就这么难?

”的同时,是否又质问过自己,是否想过国家的言行代表了什么。

道歉?

开玩笑,对危害国民安全的恐怖分子低头?

那以后的恐怖分子是不是有事没事就和总统做次日常。

假设总统道歉了,难道就一定能保证人质的安全?

 4 ) 最后一幕,巨大的升华。(剧透,观影前千万别看!!)

边看电影边想了很久这篇影评该如何下笔,因为我喜欢从技术层面说电影,此片剪辑明快,镜头切换老道,剧情紧凑,韩片一贯以长镜头见长,此片却用极快的镜头切换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而特技也非常有“苜蓿地”的风格,绝对不输任何好莱坞同类题材的影片,甚至可以说是密室题材电影的佼佼者。

看完电影以后觉得。。。

这他妈都是废话。。。。。

还是从被禁播开始说吧。

每个热爱电影的国人都会埋怨广电总局剪片禁片严重阻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可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实在是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被禁播都有充分的理由。

且不说好人获胜坏人失败这种广电审片的一贯思路被扯得粉碎,连作为被赶鸭子上架可能成为公平喉舌民众呼声的主播先生,最后也在绝望中代替恐怖分子按下了引爆按钮—————我一直以为cult电影或是拍摄手法独特,或是画面神经质,或是满篇的黑色幽默,却从没有想到一个处理恐怖活动的密室电影结局却是灵魂上的经典cult,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如此电影,我宁愿相信广电总局禁播此片也带着无比的遗憾,作为一部电影实在是无可挑剔,但是作为大众媒体作品,它对社会矛盾、人性险恶毫无遮掩的揭露确实远远超过了审查部门的底线————赶紧实行分级吧,这部画面看来老少咸宜的电影我却认为应该分到适宜25岁以上神智健全的人群。

如此题材如果好莱坞来拍,一定是主播被恐怖分子压迫到极限,总统道歉但是恐怖分子不予接受,而后机敏的主播暗度陈仓配合神勇的反恐小组抓到罪犯拯救人质于水火,当然罪犯也获得了大家同情,甚至结局要来一正义之拳打在某某只顾自己利益的上司的脸上。。。

可是韩片不这么拍, 一个受贿被降职的主播一门心思要利用这个机会打个翻身仗;一个因为被踢开而报复的电台导播告向对手泄密;一个snc电视台的领导为了收视率可以牺牲人质和自己下属主播;一个刚愎自用的警察总署署长根本没把恐怖分子放在眼里结果被炸死;还有一个栽赃恐怖活动罪名的青瓦台办公室主任和一个拒不道歉、最后只闻其声的总统,演出了一台在各自立场上维护各自利益的好戏。

剧情纠纠结结无法预测,当我们用好莱坞的习惯思考剧情发展的时候发现总是失败,就像用力一拳打空搬的难受,甚至一度我要怀疑导演干嘛真么折腾人——————直到最后,电视台大楼被安装了炸药,主播先生被青瓦台告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当替罪羊承担一切后果;包括他前妻在内的人质死亡;有认罪倾向的恐怖分子在主播先生的救援下——竟被警察一枪打死;而警察,居然向主播先生开枪。

是的,看到这里我知道是个人都会那么做。

主播拿起了引爆器,看着前来抓捕自己的特警,按下了引爆大楼的按钮。

没有投降没有争辩,在这短短几个小时经历了一次次被出卖被忽悠和生离死别之后,他按下了按钮。

没有好人,没有坏人,没有输赢,没有正义邪恶,有的只是一幕幕政府的高傲和丑恶,人性的卑劣和肮脏,有的只是从恐怖分子到主播这些小人物的抗争,用自己的生命。

写得很乱,每个人身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以我的能力尚不能用简洁的语言笼统概括出来,只是一些胡思乱想而已。

很“cult”的影评,我觉得。

 5 ) 我为什么不喜欢《恐怖直播》

怎么就吹上邻国的工业电影了呢…剧本上有那么多瑕疵与逻辑硬伤,让观众不自觉地(我是不情愿地)被快节奏的叙事方式牵着鼻子走,如果这就是工业电影,那还是得谨记着李沧东的告诫:尽量不要去学习韩国电影,请相信这绝不是谦虚的话。

况且再论演技,河正宇固然优秀,却不能凭此《恐怖直播》代表韩影男演员的最高水准,至少我认为国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被流量埋没的影帝,能够饰演尹英华一角。

谈谈电影本身吧。

导演为了饱人眼球,追求夸张的戏剧张力,构成了反常规、反套路与反传统的一件故事。

这是影片广受好评的一大原因。

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想要营造出人意料的效果,就不能忽视人物本身内生性的精神需求,否则就会造成矛盾与冲突的抽离、不一致性。

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矛盾的缺失。

导演在底层工人阶级面临的困境上花笔墨太少,矛盾的力量不够使冲突无立锥之地,而影片中的冲突是不断加剧的,如此“意料之外”就演变为一种癫狂状态,经不起推敲。

另一方面是导演在影片内涵、思想深刻性上的丢失。

对于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在思辨上要么一点深入剖析,要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却多点开花。

《恐怖直播》却都没有做到。

他将问题一股脑儿地抛给了人性、政府,却并未考虑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甚至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在批判政府的同时不能将政府的话语权完全剥夺,在批判人性的同时不能对塑造人性的客体(诸如体制、环境之类)视而不见。

反之即是仅释放暴力而已。

这是在反社会商业类型片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尽管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小丑》在这一点上比《恐怖直播》要来得更加巧妙。

 6 ) 《恐怖直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男主向那个女警察求助拆炸弹,女警察答应好了,但朝摄像头看了一眼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女警察的职业素养,她调一下摄像头就能查出来是谁给男主戴的耳机,顺下去说不定就抓到凶手了。

然鹅剧情并没有往这条线上走,而是像电视台那个老大预言的那样,人质死了才能结束…感觉有点东西,大概整部剧没人关心凶手是谁,到底为什么行凶,仅仅是为了面子跟台阶

 7 ) 以剧作与表演决胜

这个直播不恐怖,没有什么鬼神丧尸之类的异象,只是与恐怖分子的电话连线。

“紧张”更能形容影片的气氛。

男主角是个知名主播,爆炸发生后为了抢新闻,在有线索的情况下选择不报警,他是个实打实的小人物。

但他为了保护人质,不肯逼迫罪犯杀人,因此被领导搞得身败名裂。

他是有良知的,这种良知却一直在被利用,被领导利用,被罪犯利用。

他是腐朽的精英阶层,却也不失可悲可叹之处。

正是这各种矛盾使得影片更加耐人寻味,值得一看。

官方的虚伪冷漠,媒体的利益至上,还有个人的自私自利,电影在一个狭小空间之内,冰冷而血腥地将社会的残酷现实剖开来看,血淋淋地没有掩饰,结局的选择更是将人民的绝望和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客观来说,故事越扯越离谱,编剧忽略逻辑强行加戏,但节奏控制和气氛营造,以及黑色主题,却带来震撼!

这电影不多赞了,从第一分钟屏气到最后一分钟,过瘾,题材也确实是我国不会触及的。

痛定后会发现,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都不会在那种状态下道歉,那将意味着对恐怖主义的妥协和之后一系列的灾难...但恐怖分子不这么极端确实也永远表达不到他的诉求,真是虐心无解...也许现在通过微博自媒体曝光不良事件,用群中的眼睛和喉舌去监督,引发社会大关注大探讨,是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吧...总之,不生气的看客心里会一点点煮死人民的自由。

 8 ) 不推荐

在实际观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仅限于标题的四个字:《恐怖直播》。

显然标题的前后两半分别指的是故事的内容和叙述的形式。

本以为“恐怖”是指手段恶劣而残暴的凶杀案件,“直播”是指个人发布的网络直播,没想到全都猜错了。

原来“恐怖”是恐怖袭击,而“直播”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

看完电影,第一反应是,这真的值豆瓣电影TOP250的水平吗?不可否认,本片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至少整体观看体验不错。

作为一部广义的封闭空间电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演河正宇精湛的演技,将男主播在这起事件中心境的多次变化演绎得非常清晰而有说服力。

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纠结给本片评分三星还是四星,随后我注意到评分系统中的说明:五星=力荐,四星=推荐,三星=还行。

于是我问问自己,我愿意向别人推荐这部影片吗?答案是不愿意的。

在一起观影完毕后,她评价说:“感觉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不够高级”。

我觉得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玄,但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用吃来打比方,这是一部辣味过重,以至于盖过了其他味道的电影,结局男主播引爆炸弹的那一幕尤为明显。

关注细节的话,会觉得影片有试图摆出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不同立场、不同选择的理由都有所陈述。

但是着墨决定性地倾向了黑政府的方向,其他的方向被挤压到几不可见。

这样的构造让我们需要对观影过程进行分情况讨论。

如果比较浅层地去看,这最终成为了一部爽片,甚至可以等价为网文界流行的打脸套路:男主播最后引爆炸弹,是对新闻中发布胜利宣言的政府的打脸。

这种用“大快人心”、“出了一口恶气”(何况竖起的靶子其现实意义高度存疑)来博取观众好感的做法,说一句“不够高级”,我想不冤。

而如果尽量避免情绪被裹挟,冷静地去分析欣赏影片表达的其他内容,可以是可以的。

但就是觉得浓度过低,执意为之,未免牵强。

我其实有点看不惯热度第二的短评:“能在电影院看这样影片的民众是幸福的。

”固然国内不能有如此黑化政府的影片出现,可至少就这部电影来说,它又有何必然的值得一看之处呢?其实如果说担心向别人推荐这部电影,他可能会被引导,产生不必要的对政府不满的情绪,我的理由倒不是这个。

毕竟我不想擅自低估他人的思维水平。

我不想推荐的实际理由更自私一些。

如果推荐这部电影,我可能会被认为是因为那些理由而喜欢本片,这种情况会让我很不爽。

而如果要附上一些观感来澄清这一点,这部片给我的收获又不值得花费这番时间和精力。

 9 ) 《恐怖直播》:恐怖分子养成指南

韩国电影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完成了真正的崛起。

优秀的韩国影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有如井喷之势诞生。

这并非偶然,因为韩国真正做到了敢想敢拍,许多留名影史的作品都尺度极大,把社会乱象与当地政府讽刺得体无完肤,这样的作品竟然还能够在大银幕上出现。

《恐怖直播》就是这种形势下诞生的一部类型佳作。

《恐怖直播》这部神作的诞生简直是个奇迹。

影片导演都名不见经传,纵观主创团队似乎只有男主河正宇是个熟脸(事实证明他果然是影片的重中之重)。

外带不说《恐怖直播》还运用了《狙击电话亭》的风格,全片几乎没离开演播间,节省成本的同时更是考验影片质量。

没想到导演交出了如此令人满意的一份答卷。

这部影片在技术方面无可挑剔。

剪辑迅猛利落,台词精准到位,人物刻画出色,气氛营造也是一流,如此出色的剧作实属少见。

但是当我们讨论《恐怖直播》时,没人会在意这些,大家关注的都是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

要我说,《恐怖直播》并不是讲述恐怖分子的故事,而是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恐怖分子的故事。

就影片来讲,成为恐怖分子并不是黑化,而是觉醒。

尹英华在目睹了一场恐怖袭击案中政府的种种恶行之后,心中那杆秤逐渐指向了反社会人格。

《恐怖直播》展现了一个普通人成为恐怖分子的全过程。

让我们分析一下剧情,列举一下新闻主播尹英华到底遭遇了什么事,让他的心灵受到如此的冲击。

尹英华这个角色也并非无辜,他是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新闻主播,可是被迫退居二线,成为一个广播员,心中总想要翻身。

一天他做节目接到了群众来电,此人名叫朴鲁圭,是个工地工人,他抱怨政府的种种不公,言论偏激,尹英华想要挂断电话,可是电话没办法切断。

此时朴鲁圭开始扬言要炸掉麻浦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让他想炸就炸,结果不一会儿窗外的麻浦大桥轰然倒塌,十几人被困在正中间无法脱身。

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此时要是一般人早就想报警了,可是尹英华则不然,他看到了机遇,一个能够使自己翻身的机会,他手中握着恐怖分子打来的电话,如果能够把这档访谈节目播出去会让自己名声大噪。

这一段有点像《夜行者》,都讽刺了很多媒体工作者利益至上,利欲熏心的业内作风。

事实证明尹英华果然是错误的,他没有报警引起了灾难性的后果。

尹英华找来领导,摆好摄像机,拨通恐怖分子的电话,开始进行全国直播。

鉴于这是韩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恐怖袭击,而尹英华正在与恐怖分子通话,于是收视率极高。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朴鲁圭自述来历,他是一名五十多岁的工地工人,曾经参与汉江大桥的施工建设,一次几名工友不幸失足掉进河中丧生,而政府连个说法都不给,自己也没有收到任何补贴,他炸掉麻浦大桥的原因就是想要博得大家的关注,然后要求政府向他致歉,而执行者必须是韩国总统。

如果不来,他就直接杀害桥上的那几名人质。

尹英华本来想打事业上的翻身仗,结果弄巧成拙,不仅让朴鲁圭把自己刚才爆粗口的行为公之于众,而且亲眼目睹了一名女主持人被朴鲁圭的炸弹惊吓的惨状,这时朴鲁圭告诉他他的耳机处也有一个炸弹,他的脑袋随时可能当着全国群众的面开花,于是尹英华不敢离开桌子半步。

尹英华毕竟还是个有良知的人,他当面发表希望总统来道歉的言论,尤其是他得知自己的前女友也在那几名人质之中时。

可是闹了半天总统也没来,反而是公安局长来了,结果他毫不留情,彻底否决道歉,还说我们会很快抓到你,你离死不远了。

尹英华劝他语气放缓,可是公安局长不听。

电话那头的朴鲁圭忍无可忍,引爆了局长头上的炸弹,公安局长以身殉职,脑袋开了花。

这时候直播就越发地失控,政府决定让朴鲁圭赶紧杀掉人质,好找到击毙他的理由。

隔壁的电视台报道尹英华的受贿丑闻,领导让他读威胁恐怖分子的话语,尹英华深受煎熬。

正当朴鲁圭答应政府救出几名人质时,大桥彻底倒塌,人质均落水,尹英华更是悲痛欲绝。

此时政府军队已经赶到现场,结果朴鲁圭引爆了住所的炸弹,大楼直接倒塌,正好砸向了尹英华所在的电视台大楼。

两栋楼顶在了一起,尹英华被掉落的碎片砸中晕倒。

当他苏醒时,赶紧向朴鲁圭打电话,要他来到现场,朴鲁圭顺便告诉他他耳机的炸弹是假的,让他气急败坏。

很快他还真去了,这时尹英华才发现朴鲁圭是个年轻人,本是那名所谓工人的儿子,趁此报复政府的不公。

尹英华正被朴鲁圭悲惨的遭遇所触动时,朴鲁圭突然被对面的警察射杀,特种部队也赶到破败的直播间,尹英华不甘心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两眼一闭,直接按动了朴鲁圭引爆大楼的按钮,电视台大楼直接倒向了国会议堂。

全剧终。

没有最后一幕,整部电影都失去了灵魂,最后尹英华炸掉大楼,具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这一幕象征着尹英华继承了朴鲁圭的遗志,成为了又一名反政府的恐怖分子。

像这样的普通人经历种种不公反社会的剧情并不少见,近期的《小丑》就是一个例子。

与《小丑》不同的是,尹英华的“黑化”仅仅在十秒之内,然而却极为有力。

与其说本片讲述了一场恐怖袭击,不如说本片讲述了恐怖分子的诞生。

恐怖分子的诞生伴随着三观的崩塌。

尹英华在这场直播之中,彻底看清了政府的丑恶嘴脸。

他们为了杀掉一个人拉了十多人垫背,草菅人命,在他们眼里公民的命就一文不值。

为了政治上的胜利,政府把所有无辜者残害都不足惜。

尹英华本来在这场事件中就是个中间人,结果人身安全不仅受到威胁,也被外界大肆抹黑,政府想让他成为这场案件的替罪羊,以尹英华受贿这件事把恐怖袭击这个污点搪塞过去。

一句“道歉”背后,反映了人性的扭曲。

就好像《寄生虫》一样,本片中没有真正的恶人,也没有纯粹的无辜者。

政府拒绝道歉背后有不为人所知的苦衷,朴鲁圭也不是毫无人性的反动者,甚至允许警方营救妇孺。

可是双方的固执己见造成了最终的悲剧。

可是政府的尊严难道可以凌驾于无辜者的性命之上吗?

抓一个人难道就需要十多个人的牺牲吗?

生命重于泰山,然而政府的荒蛮决定让人三观尽毁。

最终尹英华的炸大楼并非毫不理智的决定,一方面是自己活不成了,想要与政府同归于尽;另一方面是目睹了政府表现出的黑暗与腐败,再加上他们造成的妻子死亡、名声败坏等现象,彻底走上了反社会之路,直接毁灭了国会议堂。

这是作为一个恐怖分子的光辉时刻。

良知崩塌并非凑巧,恐怖直播真正展现了人性的恐怖与黑暗,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一环套一环,令人大跌眼镜。

希望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不一定是把政府黑得一败涂地(也不可能),而是深刻、通透,犀利地讽刺社会与人性。

 10 ) 《恐怖直播》:拼接了什么,颠覆了什么。

这个电影在技术层面当然有很多值得细读的地方。

场面调度、剪辑、表演、剧本,都非常优秀。

但是我更愿意从别的层面来唠叨两句。

1)神话被讲述的年代。

意识形态电影研究里有一句话是:重要的不是电影讲述的年代,而是电影被讲述的年代。

比如,同样拍解放战争,对比分析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和《建国大业》,两者不同的视听、叙事、市场策略就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出来我们所在的时代的一些很微妙的东西。

即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去欣赏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强盗片,乐趣也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恐怖直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

我感兴趣的是,究竟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2)拼拼凑凑后现代。

我不敢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步入后现代时代了。

但是无疑的是,在电影生产中,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了。

提到后现代主义,大概会说到这么些特征:融合、拼接、扁平化、去中心、反权威。

不同于现代主义追求的深度和哲思,后现代主义导向的是一种暧昧、多意、无深度的文本。

事实上,好莱坞电影的类型融合趋势就被看作是一种后现代表征。

只不过,人家的类型融合都发展了几十年了,说起来一点儿也不新鲜了。

举个就近的例子:《精灵旅馆》。

形式是动画片。

骨子里是个俗套到几乎让人倒胃口的成长故事。

杂糅进恐怖元素、喜剧元素、歌舞元素一锅乱炖,居然还让人乍眼看过去觉得新鲜惊喜。

除了融合拼接以外,对传统恐怖片也算是某一种颠覆。

虽然只是借用了一些经典恐怖片人物,但是你依旧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反恐怖片。

3)《恐怖直播》拼凑融合了什么?

有人说《恐怖直播》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

但事实上,《恐怖直播》不仅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它甚至是一部反类型的类型片。

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呢?

灾难片。

讲恐怖袭击的灾难片。

可是,导演完全绕过了灾难片最重要的灾难场面、救援场面,将这两点从侧面表现。

可以说,这是一部灾难缺席的灾难片。

媒介即意义。

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媒介进行表意创作,本身就会对最终的表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秉祐借用了灾难片这个类型外壳,进行了一次反灾难片、颠覆灾难片的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灾难片作为类型媒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说《恐怖直播》只是停留在这种好莱坞融合类型、反类型的层面上的话,就太低估金秉祐的野心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玩儿的不是类型,而是媒介。

最靠近电影的两个兄弟媒介是戏剧和电视。

戏剧是哥哥,电视是弟弟。

三者之间各有异同。

《恐怖直播》作为一部电影,同时将戏剧和电视作为媒介融合进它的表意过程。

戏剧的层面可能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

但是我觉得可以说这是史上最适合、最容易被改编成戏剧的灾难电影。

在先锋戏剧层出不穷的今天,《恐怖直播》作为一个可以玩儿时间玩儿空间的电影作品,竟然这么严格地死守古典戏剧三一律。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之内、服从一个主题。

甚至连几乎大部分戏剧性动作都高度集中在河正宇一个人身上。

这么做的结果,当然是故事本身被讲得很紧凑、很好看。

同时,戏剧作为一种媒介,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电影的表意过程。

电视的层面非常明显。

整个电影的进程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

当然,从技术层面,这么做解决了很多叙事和表达的问题。

在严守三一律的情况之下,来自外部空间的电话和采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承担了推进情节进展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设计,观众本身不再是被动接受电影故事的人了。

观众也被整合进入整个电影的叙述过程。

电视直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来强烈的临场感和互动参与。

那么在观看着这整个“直播过程”的我们,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反应,虽然不能反馈给银幕上的河正宇,但是在我们对整个电影的意义进行构建和解读的时候,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再是电影故事的观者,而是参与者。

同时将戏剧、电影、电视三种媒介糅合在一部一百分钟的作品里,让这个电影拥有了三个极为相异的层次。

这三个层次构建、杂糅在一起,让整个电影成为了一个极为丰富、暧昧、多意的文本。

它看起来很清晰,导演要表达的一切你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同时,它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很多很多看不那么清楚的东西。

我相信这个题主会问这个问题的原因。

这虽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手法,但足以让人说:真牛逼!

不过这就是全部了吗?

当然不是。

4)《恐怖直播》颠覆了什么?

是,我们前面说过,这部电影用类型反了类型,用媒介融合了媒介。

但是,形式始终要为内容服务。

从内容和主体上讲,这部电影“反”了什么?

究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讲述?

不需要什么解读,每个人都能看出来,《恐怖直播》是有对政府的批判倾向的。

但是你仔细想想,对政府又究竟批判了些什么?

好像又没有什么。

电影中那个韩国政府面对“恐怖分子”所做的选择,甚至不能说是错的。

引起一切的那场修桥的事故,也语焉不详,没有被导演过分纠缠追问。

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我们所在的社会里,政治权力是和媒体权力紧紧地绑在一起的。

即使是国情如此不同的天朝和美帝,在这一点上却好像差别不大。

在《恐怖直播》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作为极有声誉的新闻主播尹英华,是被政府收买,最后又被政府决定灭口的。

二是,在电影的前八十分钟里,两个关键人物始终是“缺席”的。

“恐怖分子”只有声音出现,他是没有形象的。

而被提到数次的关键人物总统,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席。

而最后,总统终于出现在电视上,面对公众讲话,他的形象依然是被遮蔽的。

我们看不到他的脸。

而作为“恐怖分子”的男生,最后却以一个弱势的、鲜活的、人的形象出现。

那么,也就是说,在导演金秉祐的观点里,不仅是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勾结,甚至连政治形象都是被媒体塑造的。

是虚幻的、不存在的。

当鲜活的人,要面对和反抗这样不存在的权力形象的时候,悲剧是必然的。

更进一步,媒体表面上是代表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

这是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希望并且相信媒体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影片的一开始,尹英华邀请民众一起探讨政府不公正的赋税制度。

这个媒体是我们想象中愿意相信的那个形象。

但是到了影片结尾,我们发现,不仅那个政府的形象是被虚构的,甚至连开场时的那个媒体的形象都是被虚构的。

所以,不仅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相连,媒体权力根本就是应该被颠覆和反抗的一部分。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永远面对镜头的主播尹英华终于第一次双眼直视着镜头。

也就是终于开始直面作为观众、作为民众的你和我。

他从一个被虚构的媒介形象回归成为一个自然的人。

这算是一个悲剧结局的喜剧意象吧。

至此,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金秉祐要选择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叙述整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一定要坚持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整个电影进程之中,一定要让观众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之中。

最后,《恐怖直播》究竟颠覆了什么?

导演运用类型电影元素,颠覆了类型电影。

导演将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最终又颠覆了媒介本身。

《恐怖直播》短评

节奏很棒,该有的内容都有了。

10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出现了,《恐怖直播》恐怖直播,绝对五星。韩国人再次一人之力对抗政府,在几十平方的演播室内,闪展腾挪,河正宇一个人撑起一部戏,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宛如911直播,悬念绷紧紧张到手心捏汗。韩国电影人用小成本好故事,再次告诉我们故事为王,其余是浮云,好莱坞快去买改编权吧!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分数虚高,最多7.5分的电影...

16分钟前
  • 保持微笑
  • 很差

하정우에 의한, 하정우를 위한, 하정우의 원맨쇼. 쇼는 성공했다.

17分钟前
  • 街道诗人
  • 推荐

我要给这个鸡血片降降分。河正宇的演技值得给全五分,连他脸上的痘坑都满满的全是戏!该片导演会讲故事,估计下一步好莱坞还会买下版权。但电影内容不喜欢,完全负面的反社会,宣传了“弱者欺负更弱者”这个想法。还是那句话,威胁跟自己一样的平头百姓不算本事,有本事去刺杀总统,真的。

20分钟前
  • 🍔🥙🦪🥃🍶🍾🥂
  • 还行

就是拉开架势要讲一个故事的样子,这种剧一开始没有get到人物动机,后面再怎么紧张都感觉在胡折腾。

24分钟前
  • 袁牧
  • 较差

如果要拍现实主义题材,反映社会沉疴,就不要用这么悬浮的拍摄手法。逻辑不通顺,设定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倒也不用为了煽动情绪削弱科技军队警察政府智商等。这也是许多韩国电影的问题,题材选得不错又大胆,拍出来过于刻意生硬。归根结底我们为这部电影和熔炉之类的电影高分是因为我们国家连第一步都做不到。

2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7/10。值得中国学习,不是学如何黑政府,而是营造紧张感。比黑镜第一集差了口气,因为没有民众百态的描写。从警长爆头(没用B级片手法)开始崩坏,整体漫画感。。

27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韩国几乎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政治题材真的很难给到我那种真实的震颤了,情绪由某种潜意识里的共识在引导,犀利的批判角度、完美的人物弧光、精确的情节走向,这些偏偏都被放在一个近乎架空近乎高概念的背景里边,几部过后带来的观看快感跟看一个好莱坞大片也就没多大区别了。

29分钟前
  • 🌵🌵
  • 还行

一般,剧情比较有新意

33分钟前
  • Serendipity
  • 还行

韩国人就是矫情还装逼

34分钟前
  • 索马里水稻
  • 较差

最后按下炸药不够理智,但很解气。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想到有生之年都无法参与这样的电影,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39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我很生气,我现在很讨厌河正宇!

44分钟前
  • 林三
  • 较差

只构思了开头和结尾的电影?中间都啥啊,乱七八糟的没有重点。既没有像电话亭那样深入聚焦男主个人,社会讽刺又不痛不痒……半小时以后基本没有什么紧张感了,所有角色全在拖结局,略水。

47分钟前
  • 月之沙
  • 较差

倒数二十分钟总算高潮了,结尾佳…一开始就手持了累…好多不合理的地方…既然都那么大阵仗了能多拍点室外景吗!对比《黑镜》,前一个小时都想睡觉啊又杂又乱。

50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

虽然很有新意,但是漏洞百出

53分钟前
  • 阿紫
  • 还行

情节是够紧凑的不错 但是主题有点沉 不是我的菜

56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开头结尾都不错,过程不喜欢。难道桥上那些无辜的人该死吗?这次没有真实事件作参照剧情还真是离谱啊~ps:虽然摇晃的镜头和配乐能营造紧张感,但真的很让人头晕和讨厌。小河刮胡子系领带换衣服弄头发举手投足都难掩魅力~

58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较差

现在再看这种电影就觉得受到双重侮辱,韩国的电影人们,人血馒头真的好吃吗?这片还能进豆瓣250,可见荼毒有多深,

1小时前
  • 琧婯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