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肖央饰演的郑立棍,步步为营,一点点接近自己的目标,遇到了那么多人,方知晓,放下,才能立地成佛,渡人方能渡己。
在这场救赎之路上,郑立棍有故交,也有新识,尉迟晓是最特别的那一个:“你救别人,那你在乎的人也一定被别人拯救着。
”这句劝慰的话绝非空言!
王建仁在本子上记录一路救过的人留下的印迹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在浪漫的宛若圆月的桥洞里,会获得白素娥的倾心一吻影片里描述的爱情是那么让人向往:死刑场前的探望和深情告白,无法相守后的珍重承诺和心意相通,患难见真情的晚来的心灵触碰和抵死缠绵……爱情总是那么让人心驰神往,电影把爱的忠贞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跨越生死,感天动地,给人以无限希望。
影片的英文名叫“Give You A Candy”,生活有时候会苦涩,但人心温暖,像被炫彩糖纸包裹的一颗糖一样,甜到人心里救一人,过一关,好好活着,发光发甜难以想象,众多主创每天在布满灰尘的拍摄现场,是如何打磨出这样一幅生动鲜活的人间画卷,角色是如何在坍塌的时候选择信仰,精诚团结,共筑人防城墙。
我还很喜欢片子里对于女性群像的刻画,又又摊出双手央求郑立棍解救自己的妈妈,是小孩子出于对人的信任的赤子之心;白素娥为年迈老人吸出尿液,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只为从死神手里抢回更多的人,是医者仁心,菩萨心肠;木春桃在濒死之际,选择相信医生,相信丈夫,沉得面对未知的手术,是坚韧淳朴善良执着女性之美的展现,而且娜扎是原声出演,感染力太强了!
让我看完还记忆犹新的是,郑立棍对于自己哥哥郑立体的戏谑“郑立体,你信不信我把你打成平面的!
”本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元素,包括戏曲、民乐、民俗民话等,郑立棍最后给自己画上的脸谱等细节,这些都让片子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让我们想到了我们幼时看的《西游记》,总有人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山河湖海,只为求取真经,解救万民于水火。
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善恶观,大灾大难面前,也懂得舍小家而顾全大义,关关难过,关关过。
我们都是普通人,也一样在为我们的家人朋友而奔波劳碌着,人间有真情,我觉得在国庆这么一个重大意义的节日里看这样一部温情,而又立意深远的片子,非常合适。
死刑犯即将行刑+未婚妻遗腹子降生+地震灾难突发,叙事张力和剧情看点一把子拉满了,方言幽默和配角群像很加分添彩。
不多剧透后面剧情了,灾情让一个小城镇沦为困局乱世,人间的纯善温情固然不吝笔墨也动人可感,但多个骤起发难的冲突点在意料之外也着实直逼恶毒人心——这当然不能只是一部“大爱无疆”的灾难剧情片,从无知无畏的家庭矛盾到狠毒诛心的村闹命案,刘江江一如既往地讲述某种底层真相,用极致的灾难,去考验破碎境遇下的人性,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悯与生命力顽强对抗的慷慨悲壮贯彻始终。
片尾曲太绝了,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名字,但是上映后一定会单曲循环。
听着歌词看着大银幕上郑立棍(肖央饰演)的结局闪回,才幡然醒悟,郑立棍(肖央 饰演)和尉迟晓(阿云嘎 饰演)分别象征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并非只是为了取传统文化的趣味机巧,背后意味深长。
孙悟空长在人间历经劫难,方能知晓人间疾苦、世情冷暖,许多变幻莫测的选择与无奈,无法用一动不动天条般的律法去框住衡量。
固然有的人是十恶不赦、令人发指,但也有的人十分中不过三分恶,三分恶里还有七分良善温情,作恶也是逼上梁山、无可奈何,就像失手弑兄、几番逃逸、最终牺牲在抗震救灾现场的郑立棍,他所图的不是杀人越货也不是名利双收,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妻儿平安度余生,甚至,他都不敢求一场阖家团圆。
“这人间不过是一场哭凉 三分离合”好在,最终那看似铁面无私、法不容情、困在一身制服中的尉迟晓,在经历了痛失爱妻(就像传统神话中失去姐姐三圣母的二郎真君)也被孙猴子的勇猛真情所打动,甘愿以身试法保他良心常在,甘愿照顾他妻儿出入平安。
个人觉得比《人生大事》强,故事框架和情节设定更吸引我,肖央比朱一龙的角色及演绎更有张力且饱满立体,甚至他那副形貌都让人有点怜惜;很难想象阿云嘎和娜扎那么矜贵的美貌人物能演这么接地气的角色还真不违和。
6.5/10 尚可 国庆档最佳 在吃了一坨大屎,并看了一部尚可的志愿军以后终于来了一部好一点的电影。
我从这个电影刚公布第一张海报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因为我觉得里面的故事设计很有意思,而当我买完票以后,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我看了看一些评论,发现有一些打一星的,而此时我又看完了749局,因此让我把本已经买了个票又得想改签成爆款好人,结果那个片子根本没有排片,所以我后来还是去看了这个片子,但是看完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首先是本片的剧本。
本片的剧本可以说是十分工整,整体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剧本的底子其实就是西游记,而这一点导演也已经赤裸裸的告诉了观众,这就是西游记,最后主角几人牺牲也像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一行人取到了真经。
本片剧情的安排节奏也很合理,并且符合节拍表。
首先是刚开始10分钟就将观众以一个死刑犯的视角带入到了这一场灾难中,这个开头拍的可以说是相当的好,而后面随着事态不断地升级,主角一行人也凑齐,并开始了真正的故事,而中途又有不少的支线故事,有点像是在打游戏的时候碰到的那些支线一样,而主角团也一个个的解决这些问题,并到了最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并牺牲了自我,这一点可以说也很符合价值观,毕竟他们都是罪犯,尤其是主角是杀过人的,他从一开始就注定必须要死,而这一点安排的也是很合理,最后还让人有些感慨。
本片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最后在临时医院里生孩子那一段真的拍得很不错,各种矛盾点都在那一刻爆发出来,而当那个老六死了以后,传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可以说是死与新生的交界,处理得很好。
并且本片结婚那一段我个人也很喜欢,就是警察和他去世的妻子之间,真的让人很感触。
然后就是里面的角色。
这一部片子算是群像戏,也因此做好里面的角色人设也相当的重要,而这部片子做得很好。
首先是主角作为本片中的齐天大圣,刚开始是一个很卑鄙的小人,看到人都不会去救的那种人。
而当最后经过一系列转变之后,他变得主动冲进了人群,并为了救别人牺牲自己。
主角的内在动力就是寻找他的妻子,而这一点也一直贯彻到了最后高潮部分。
男主的人物弧光可以说是相当的丰满。
然后就是那个警察这个警察角色塑造的也相当到位,从一开始和其他警察一样只是各司其职,到后面愿意主动为主角解开手铐,也是完成了自己的转变,而这些转变背后也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
其中对于警察改变最大的便是他妻子的死。
其他几个角色设计的也很不错,比如说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对应的几个角色,而其中那个白龙马,也就是小牛子,是我在配角里面最喜欢的一个。
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渴望见到母亲的人,但到了最后他也没有见到。
最后他牺牲的那一段设计的也很好,先是从笼中放出了鸟,给了鸟自由,象征着前面他救的人,下1秒他就塌下楼去坠楼死亡,这里一部分是想表现出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一部分是想表现出他通过牺牲自己拯救了别人,也因此这个角色我很喜欢。
两位男主之间的互动也是本片一大看点,抛开某些有点尬的笑点,他们两个之间一会儿是敌人,一会儿是朋友的这种关系把握的很好,该是敌人的时候他们俩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很强,该是朋友的时候两个人也像是兄弟一样。
而又不像普通的警匪双雄电影,这一部里面谈不上是警匪,只能说是警察和囚犯之间。
本片中演员的演技也十分到位,尤其是肖央,让我对他彻底改观。
他从一开始在派出所里出来那一段就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演技,真的演得很真实,把死刑犯面临死亡之前的那种慌张、后悔以及无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且本片其他人的演技也很好,阿云嘎所饰演的警察也演得很不错,可以说是全面吊打749局里面的演技。
当然,本片也有问题,而其中我个人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里面唱戏的部分实在是太多了,像这种唱戏部分偶尔来一点还好,他一直唱戏会让人感到有些重复并且审美疲劳,而且某些地方歌曲的插入可以说是生硬,也就有些破坏已经带入了的情感,这一点我觉得算是本片最大的一个问题。
而且本片中有一些想象搞笑的地方也并没有达到搞笑的效果,其实我觉得可以去掉。
其他问题的话我觉得还有就是里面某些地方节奏把控的不太好,上1秒还是抒情下1秒就直接跳进了主线,让人难免会产生一些割裂感。
本片的某些地方配乐也不太行,不太配合画面,听得人有些不太舒服。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在这个国庆档里显得更加优秀。
总之推荐可以去电影院看看,不过这个排片确实太惨了,现在的票房才是某局的二十分之一
🎦《出入平安》 刘江江 2024 6.9/10👨肖央 阿云嘎 古力娜扎 黄小蕾 王迅 杨恩又🖊️开篇“上天堂”call back《人生大事》🖊️没有铺垫的,直接且浓烈的感情和人物,优秀的、大开大合的音乐。
全员演技在线。
🖊️大篇幅红光布景氛围衬托,稍稍有些突兀的包袱。
🖊️镜头语言很优秀 《依兰爱情故事》🖊️升华主题价值的点太突然,所以导致这部分台词有些假。
前半段节奏有些突兀。
🖊️阳台鸟笼的桥段,郑立棍医院救春桃的桥段,点睛之笔。
🖊️想拍小人物大主题人性光辉的刘江江,没比过拍过小人物小故事烟火担当的刘江江。
唐山话,地震,老式警服。
《出入平安》不出意外地会让人想到《唐山大地震》,但是前者的叙事节奏仍显现出一个刚刚有了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有些急切的脚步和刻意且稍显粗粝的故事内容。
🖊️通过对比《出入平安》和《唐山大地震》我们不难发现,天灾人祸面前,生而为人的我们,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韧劲儿。
于是,女性的光辉感染力立刻就来得比男性细腻且真实。
我看你也别择期再映了。
这么糙烂的文本敢拍130分钟,进入救人正题还得花1小时。
你说你加几个“震后…小时”的时间节点大字起什么作用了?
紧迫感、纪实感等等感觉有达到任何一种吗?
地震段落拍完之后你第一反应是“我看这地震的景儿挺好,让我们加入1个小时夸张的情景喜剧吧!”,分明是死了人的情况,结果加跑酷加讲笑话又笑又闹的,尬活整那么一大堆你竟然还不忘出几个时间节点大字佯装自己具有宏伟的质感?
还造一个夫妻相拥死在床上旁边摆着结婚照的情境拍,拍就拍吧,这一个画面拍了20秒,你可太自豪了。
精心搭了一个方便剥削的灾难奇观然后还来个“连床抬”好好保护消费灾难情境煞费的苦心,可真是太令人感动,太艺术辣。
到结尾这样试图从悲情中榨取感动(方法还极其低劣)的做法也不节制,不带喘息地硬煽,上一场戏这个死了这个哭了,下场就那个死了那个哭了,表面情感充沛实际非人般得无情到令人反胃。
小女孩哭着要救废墟下的妈妈,结果立棍下去了第一反应是吃个桃桃,还齐天大圣,像个猴子就是齐天大圣吗?
从头到尾没一次是真为身边人动容真心想救人,每次救人都想方设法钻空子跑路找老婆,中间居高临下地还指责尉迟不把老婆放第一位,还大圣,圣你个头。
一路下来硬套西游的模板设了个“真经”符号,到最后都是因为私心救人,如果立棍救人争取不到家人变成烈士家属他救吗?
他救个鬼,取"真经"取了个投机主义的真经你煽情你大爷呢。
而且你他妈的不拍吻戏能死吗,动不动拿着摄像机对着一对湿嘴唇拍,有吻戏就代表人物情感真挚吗,有亲密戏就代表情绪渲染到位吗?
这么喜欢情感浓烈的戏你怎么不拍黄片儿呢?
白素娥上一次出场是展现医生受苦受累吸尿(说到尿肖央连着这个带浴火之路撒尿这个情节拍多少回了?
),下一次就是“死了”做心肺复苏硬塞一个人工呼吸到嘴睁眼的恶俗笑点,紧接着又要渲染药用没了的惨。
一个展现大灾难下医护困难的支线竟然还要靠一个下流人工呼吸亲嘴梗连接,甚至亲嘴最后还真的写成了囚犯临死的奖励,你他妈是贱篮子还是脑残?
活二十年了头回看电影看得这么反人类级的恶心。
结尾的升华彩蛋原来还是把自己杂七杂八的想法施加在承载别人私人情感的私密情书,好一个强健式感动。
要我说你这么喜欢糟蹋人私人信件,干脆也别收敛龌龊心思了,直接往人情书写个“我想亲护士的嘴”得了,还他妈厚脸皮寄出去呢,可去你的吧。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在上初中,家乡跟四川相接,所以震感很强,那似乎是我第一次感知到“天灾”这个词的含义,后来在电视、报纸上看到震区的情况,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学校组织捐款,我们都贡献了自己的零花钱。
所以看《出入平安》的时候很有代入感,虽然故事背景发生的年代距今已快半个世纪了,但那种感觉还是共通的。
灾难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会打破所有已预设好的美好,阿云嘎所饰演的警察尉迟晓那天原本是要结婚的,他的新娘早已穿好了嫁衣、布置好了新房,可想象中最幸福的那天永远不会来了,自此阴阳相隔,遗憾终生。
这一幕最令人唏嘘,想再吃一回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的儿子、乖乖等着爸爸回家的女儿愿望都落空了,这种“无处话凄凉”的痛太戳人了。
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塑造好人与感人,印小天饰演的吴老六是震后人性私欲的汇总体现,他死里逃生之后大肆用暴力满足自己的欲望,敛财、杀人,无恶不作,灾难放大了他心底的“恶”,这场地震更像是一面照妖镜,印出每个人本来的面目。
所以他在电影里是六耳猕猴一样的存在,和肖央的孙大圣很像,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困境,但选择不同,结局也不同。
肖央饰演的郑立棍是整个故事的“题眼”,他是个矛盾的人:犯过错、失手杀了人,但观众无法真情实感地觉得他是坏人,因为他是为了老婆的名誉才悍然出手;突发的地震让他死里逃生,他本可以抛下一切走人,但依然在尉迟晓的感召下毅然加入救援队伍。
刘江江导演说,“入”是反写的“人”,郑立棍入震区,勇救人,他早已用行动在赎自己的罪了。
所以他能穿得起一身大圣的行头,专挑最危险的地方去救人。
尉迟晓与郑立棍成长变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尉迟晓的穷追不舍,就没有郑立棍的“得道开悟”,他是一个相当纯粹的人,坚守正义、心怀众生,且难得的不死板。
信任自己的小分队、信任郑立棍,是他通达的一面,但死守郑立棍、令其不逾矩更是他有原则的一面。
如果说吴老六是暗戳戳的黑,那他就是明晃晃的白,终究是白的力量更大一些,没让郑立棍受到黑的污染。
尉迟晓在电影中被设置成二郎神的化身,凤眼威仪、显灵神通,是天生的英武人物,连“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都被拍了出来:尉迟晓你逃我追郑立棍。
西游与本片的对应之处还有不少,能看出导演与编剧的用心,他们把最具本土特色的文化与最具张力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观众很难不触动。
导演刘江江的前作《人生大事》颇为成功,生死议题难得被广泛讨论,我们都懂活着的美好,可却缺乏关于死亡的教育,没想到《出入平安》竟然还能延续这个主题,把所有人物放在“天灾”之后去刻画塑造,他们的爱与遗憾都被无限扩大,所以更让看电影的观众体会到,活着,好好去爱;离开,好好告别。
“出入平安”这四个字很朴素,是出门前妈妈的嘱咐,也是交通工具上最常见的保佑,更是祈福许愿时最顺口的一句,但细想来其实这四个字是最重要的,成功、发财、被爱,这一切宏大愿望的基础都需建立在平安之上。
就像没生病的人很难意识到身体健康是多么重要一样,没遭遇变故的时候,我们也很难理解平安的意义。
所以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幸福太难,那么平安就好。
简单一点不贪心,人生八十一难,祝你出入平安。
据说本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还原的真实事件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令国人难以忘却的唐山大地震,电影中的对白方言也正好是唐山话。
本片重点展现了人性这一主题,同时真实且细致地还原了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变化。
大地震的突然发生让监狱当中的犯人们都重获了新生。
以吴老六为首的一些犯人选择趁机逃跑,接着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毫无人性可言,这一类犯人就是彻头彻尾的罪人,根本没有被改造的可能。
还有以王健仁、两盆半为首的犯人,选择了跟着警察们一起救人,他们是已经认真接受改造后脱胎换骨的人,内心早已转恶为善,在大难面前展现出了全新的人性的光辉。
而郑立棍似乎一直都在这两类犯人之间摇摆不定,但实际上他一直都是个大好人,他所谓的逃跑也只是为了去寻找妻儿。
最终他也从犯人变成了烈士。
全片有不少感人之处,比如废墟上的婚礼,救灾者们传递医药物资等等,看过后观众们都会流下发自内心的真情泪水。
2022年,谁也没想到一部《人生大事》竟然横空出世成为暑期档的第一匹黑马,从此,导演刘江江的名字也被大家熟悉,以一个简单但却直击人性的感人故事,骗走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两年之后,他带着新作《出入平安》又回来了,它讲述了一个更“惊人”的题材:一支囚犯地震救援队。
故事从监狱开场,这是死刑犯郑立棍人生的最后一天,他被警察押往刑场,虽然嘴上高喊着自己是齐天大圣,却忍不住吓尿了裤子,在囚车上,郑立棍两眼放空,麻木地等待走向人生终点。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救下了郑立棍的小命。
郑立棍逃出后,他第一反应却是跑回监狱,寻找此前探望自己的怀孕的妻子。
一路上,他看到生灵涂炭,残垣断壁。
回到监狱,不见妻子踪影,却又接到临时艰巨任务——在警察的安排下,他必须与其他囚犯组成一支营救伤者的救援队。
一边是公理道义,一边是重获自由,郑立棍被迫加入了救援队中,却也心生鬼胎……作为一部以地震为背景的灾难片,《出入平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叙事不走寻常路。
不先交代大背景,而是从小人物切口,以死刑犯的最后一天展开故事。
另外也完全不走卖惨的沉重风格,相反,电影里许多情节和台词充满了幽默的戏剧感。
比如郑立棍回到监狱寻找妻子下落时,遇到共同支撑着房梁的两盆半和老太婆,两人不停不忘斗嘴,一个狂吃窝窝头,一个心疼窝窝头,可明明他们都处在生死攸关之中。
又比如上一秒还是从废墟里营救出伤者的紧张桥段,下一秒郑立棍就穿着死者衣服,踩着单车快活的逃走了,这种黑色幽默化解了灾难氛围的沉重,也为故事添加了几分更具真实感的市井气息。
是的,真实,人物。
这是刘江江在第一部电影中,获得成功的制胜关键。
在《出入平安》中也不例外。
在类型叙事的包装下,导演着重表达的,仍然是小人物在极端困境中的道德抉择。
对郑立棍来说,这个问题更具体便是——你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还是成为真正的英雄?
或者说,你是成为齐天大圣,还是六耳猕猴?看过电影的观众,一定都不会忘记电影里时不时出现的西游梗,无论是台词的直指,还是角色的映射(四个主要角色,刚好对应师徒四人),但这真的只是一个“梗”而已么?
在故事的一开场,郑立棍便大喊着自比齐天大圣,孙悟空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样子,是无可置疑的英雄,他有着真正的勇气和责任。
可郑立棍真的相信自己是孙悟空吗?
他并不,所以他才会拒绝给孩子起名,恶言恶语赶走妻子。
因为他心里觉得自己不配——他是个杀人犯。
可偏偏命运弄人,一场地震让他成为了最能行使正义和善良的存在。
实际上,郑立棍一开始也并没有导向善良,他会对路边哭泣的小孩弃之不顾,会反复寻找逃走的机会。
可慢慢的,一件又一件彰显人性光辉的事情发生在他的面前:尉迟晓因忙于救援而失去妻子,医生面临生命危险也要保护她的妻子。
郑立棍的立场终于被动摇,在个人私利和献身于大众之间,他逐渐选择了后者。
捣毁天庭,引得一番作乱的不是齐天大圣,护送唐僧,取得真经的才是齐天大圣。
这便是郑立棍的成长轨迹,在做出选择和改变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可以问心无愧的自比孙悟空,于是他为脸画上“油彩”,欢呼着走向人生的终点。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齐天大圣的梦,可关键是真的面对困境时,我们能否勇敢担当,成为自己心中的英雄。
《出入平安》讲的是 唐山地震袭来,罪犯为了救自己媳妇和孩子,从而开始救别人的故事。
其真实事件基础,可能是唐山第二劳改队的两百多名犯人,在地震中齐心协力救出112人的故事。
不过,该事件并不涉及犯人自杀……死刑犯,西游记之类的事情。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办喜事……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地震灾区救人的时候替死人写信……不说旁边等着救命的人有没有意见…… 亲戚朋友埋在地里,幸存者怎么想?
浪费那么多时间,干什么?
哪怕为了救人,医院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肯定需要药品的。
那为什么不让男主一起去呢?
(因为主线任务没到?
——没给死人写信?
)(关键道具没找到?
——没找到大卡车?
)(NPC没发现?
——反派没有出现呢?
)(地图没有解锁?
——没有开车前进?
)西游四人组,目标是 “驾鹤西去”吗?
每一个都一定要死,就算平地蹬三轮的,都要噎死。
每一个都要安排一段真感情,在医院中枪,也要跑到外面等血流干净,再来个Last Kiss。
反派脑子也有大病……没有介绍信,有钱有粮票也没用……那阵连黑煤窑都没有,逃犯只能上山当野人……当然,也能流窜杀人……等着被围剿……就跟穿越的罪犯一样…反派杀配角的时候,果断狠辣,要杀两个男主角的时候,犹豫彷徨,在卡车旁边,拿枪打死唯一的狱警,就完了,那那么多的事?
不行,导演让这个人物表演一段反派死于话多……男主角就算没死,也要送死, 儿子就算当英烈罪犯的儿子,也比有个活的亲爹强?
这是什么逻辑?
演技不催,但是人物逻辑全是烂泥……乱用西游记符号,解构实际上存在的灾难,虚化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这本身就很扯淡了……然后还要解构年代,解构意识形态,解构监狱,解构救灾,解构狱警,解构亲情……不觉得累么?
综上所述,个人观感不佳。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死刑犯的角度,讲述那场发生在河北的地震往事(电影里说是凤凰城,但一听口音就知道是哪里)。
逃与留、生与死、哀嚎与拯救、背叛和坚守、法律与人性……这么多矛盾交织在一场大地震面前。
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在灾难面前变得异常复杂。
正是这异常复杂的情节,让电影充满了张力。
电影的主题是拯救,每个人都在拯救,既是拯救废墟下的人,也是拯救囚徒困境下的自己,说起来很沉重的话题,但电影并未刻意营造沉重压抑之感,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幽默与温情。
在展现犯人面对灾难时,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借助他们的行为和互动,展现出人性。
角色即便身处困境,依旧保持乐观态度和幽默感,在地震的恐慌中相互扶持,凭借智慧和勇气抵御灾难,为紧张的情节增添了轻松的氛围。
故事有太多戳人情节,那场未完成的婚礼,那顿未能吃上的手擀面,还有那封未能完成的情书……故事的最后,大家一起续上情书那场戏,算是弥补上一点遗憾。
作为河北人,这电影看起来别有一番亲切,郑立棍唱的“ 老婆子我有八万六,好儿孙我有十万三,我本是老天爷他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这是戏曲《吹牛》里的词,还有郑立棍结婚时的民居场景,一看也是河北这儿,还有那个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纸马也是河北当地风格,我们这灶王爷神龛前其实还要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其实说的也是出入平安。
这导演也挺神奇的,《人生大事》导的挺成熟的,《出入平安》又嫩的跟个雏儿似的
BGM真是绝了,每一个鼓点都好震撼人心,充满了本土文化的韵味,看得出来制作团队的用心
高开低走 后面又长又臭 一个一个接着牺牲 坐如针毡
看的难受死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想要强行压下被吵闹音效和虚假情节激起虚假情绪的恶心…又臭又长
这些所谓的感情线看得我大翻白眼🙄
映前看片。再一次将喜剧和悲剧,生与死,善与恶等拉扯,很有张力。表演也都很好。当时看完不确定能不能卖座,一是悲情渲染比较多,时间长,一波又一波,有些审惨疲劳。二是戏剧性弱,小说性强,没有工整的开端发展结局,群像白描,写意较重,也是因为选了一些很难描述的人群,主角孙悟空选择牺牲,他不是可以等500年吗?这些太复杂了对大家来说。
酷刑啊。恨死我自己明知刘江江什么货色还两人买票看他的垃圾。这货一边煽情一边嬉皮,所有情节都往最尬处整,全程折磨你,作孽啊这种恶趣味蠢货怎么就成了华语导演新秀了
导演处处都在展示他所谓的小巧思和暗喻,我都能脑补到导演在自己审片时看到这些桥段的暗爽表情。首先观众不是智障不需要你贴脸解释,其次这些桥段真的很多余又做作,最后就是很浪费演员的演技。
前十分钟封神,后两个小时完全不知道在干嘛。唐山已经是一代人的国民记忆了,为什么偏偏要用它来拍一个虚伪的寓言故事?整个故事的质感就跟片中的戏台布景一样刻意和浮于表面。
没有想象中烂 也算是一种解构了
1.8 有点像花一百万造了个春晚布景再找一百人演一场自我感动的人道主义救援小品,镜头下的群演观众齐抹泪。里面插曲都“72变”了,都喊男主孙猴子了,老壁灯看出埋一堆西游梗都爽起来了。
蛮以为会是档期最大惊喜,奈何看起来让人坐立不安,大部分情节都处在自我感动的阶段。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表达,稍显不自然,每名角色都让人感觉是在演戏。西游记的代入显得过于刻意,肖央也是会审美疲劳的
剧情走向超出我的揣测,原本以为会是犯罪类型,但全片实际柔和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印小天的角色,最后的疯癫程度很有张力。电影的群像不错,配角很是出彩。在这种基础上,导演却还是过分强调并凸显了男主角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一点过犹不及。PS:和西游映照是挺有意思的设定,不过有些牵扯过于勉强。
这么简单的事,这么套路化的剧情,同时拥有着这么无语的虚假感。我觉得导演你在感受生活前面,先感受物理。
完全的奇观片,把灾难和人性都化作了一个又一个奇观,像不停告诉观众“哭,给我哭。还没哭?那我再加点猛料。”但同质化严重的一个又一个桥段,看着实在太累了,开场还能代入,越往后就越出戏。阿云嘎和将死妻子办婚礼如果说还能勉强接受,娜扎生孩子那就实在太过奇观了,让人一点都没办法代入真情实感,只感受到浓浓刻意。这种刻意就像是影片自始至终不断强调的西游符号,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对观众起到的是反效果。
“我本是老天爷它干爹,你看我体面不体面”,河南坠子用得真妙:命运苍凉,磨难重重;人心火热,各显神通。影片组了一个别样的西游团,郑立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孙悟空,天灾或许是他命定的劫数和转机。生与死、苟且偷生和英勇牺牲,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一个死刑犯该怎么选择?冒死参与震后救援是他内心深处绽放出的善良本性,因为人不能见死不救。他差点死,所以他这一次要拼命活,肖央演得太精准了:和春桃诀别时佯装绝情的倔强、临刑前无法控制的恐惧、发现求生机会时的渴望、最后“逆行”投入救援的决绝。前路逃亡,后路救人,我倒是宁愿相信在郑立棍做出选择的前一秒钟,救赎和重生就已经降临在他身边了。
2.5星,故事是完整的,只是人物设定有些粗糙,硬往西游上靠。本身是个题材,加了点诙谐之后有点不伦不类。肖央演技还是好的。
及格分都差点儿意思,强行联动西游记,尬得不行;强行组CP,尬得不行;强行制造冲突,尬得不行;强行表演用力过猛,尬得不行。
很难不喜欢阿云嘎饰演的年轻警官尉迟晓,正义善良又心怀众生,很让人佩服
肖央王迅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