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在给人惊喜方面从未让我失望,这么一个老套的幻想题材,装了些正适合我所处的这个年纪的酒,发笑之余也算是给一些让人困惑的问题提交了一份尚可的答卷。
已婚男或者正处在“结婚”这个点左右的已婚男和未婚男到底要准备些什么?
这并没有个固定答案,也正是如此,这个问题让这类人多少有些恐慌,对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恐惧,对措手不及的排斥。
这片子有四个话题值得一讲:婚姻生活,人生目标,态度,以及责任。
一,婚姻里面的“上班男”,似乎很诧异当她老婆说关系不和谐已经很久了。
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永不休止的争上游游戏所带来的麻木感,你以为生活就这么凑合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裂隙总是在慢慢滋长着,扩大着,直到破裂的一天。
里面的“放荡男”,转换了身份,从一个浪人突然变成一个有两个娃的已婚人士,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很恐慌,这种身份的转换让他很错愕,结婚,意味着许多,如果把人生发展简单的划成:由父母抚养——独立生活——家庭生活这么三段的话,我想这每一段的转换,都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的。
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需要你去安排,你的妻子的生活你需要参与,你的孩子你需要负责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是现实的,是你不得不去解决的。
在这么多的事情之后,该如何处理工作?
生活?
甚至爱情?
做得好的人,不多,但我们至少应该要知道这些困难的存在,并努力去解决它。
二,人生目标我们的生活,如同电影里“上班男”一般无异,无非别人能带两个,大部分的我们只能带一个而已,都背着债务,工作压力大,都想往上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循环,长得越大想要的越多,越不能满足自己。
该如何平衡自己心里的欲望?
该如何定义“让家人过得更好”?
多赚很多钱,开更好的车,买更多的房,这真的是快乐吗?
这正是这部电影丢出来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小在国内长大的人,出人头地这个任务,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家长为孩子必定的目标。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为这个目标服务,似乎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过得快乐。
当然由于社会背景不一样,中国人背负了比外国人更大的生存压力与不公,但我在这里不打算讨论这个。
我在学校认识许多人,所谓的资优生,欲壑难填,为了利益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活着的目标是什么的人。
这种人我相信在国内很普遍。
应酬,撑脸,钱,权,搞关系,似乎这就是人生的一切,如果你没有,你会有种被某个主体圈排斥在外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废物,特窝囊。
这种感觉从来不会好受,特别当你是一个已婚人士的时候。
作为一个已婚者,就不再是一个个体,而应该把这个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起码,你应该像对待自己那样好一样,去看待这个家,什么是对家有好处的,什么我该做,去取悦这个家的成员,就像你为自己买东西,取悦自己一样。
所有的工作上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应当是为了家里人过得好,这个过得好,目标在于让她们快乐,如果因为为了积累财富,忙得根本没时间去跟她们交流,物质享受是有了,但不快乐,何谈过得好?
三,态度该如何面对小孩大便喷到你脸上?
甚至是嘴里?
你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片子里有描述人生的态度,和对婚姻爱情的态度。
“放荡男”转换身份后被老爸教训了一通,看起了碟片,学起了法,一个星期就把一单并购案解决,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不必较真。
至少可以知道,人总是要积极的进入生活,去做事情,去思考,去付出,人生的这条轨迹才不会暂停,不会让你有挫败感。
事实上,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但是看着自己的人生在向前,同时也是很有满足感的。
两人转换身体后,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变得很积极,最终迎来了happy ending。
其实做一个事情,用积极的态度去做与用消极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责任作为一个已婚人士,迫切感觉到这个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
你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去做一些事,因为你不再仅仅管着你自己,你需要去了解家人的感受,必须照顾好她们的心情,否则,婚姻就没有必要存在。
“在你做任何决定之前不论是多小的决定都应该先问问你老婆”这句话更多的反映出了男人对家庭的负责,而不是所谓的“怕老婆”。
因为如果你喜欢自把自为,不喜欢被约束,你大可不必结婚,大可不必浪费别人的青春。
“已婚男”看到蝴蝶纹身想到孩子,恍然大悟而走,实际上是明白了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真正重视的是什么。
我们总把爱情想得很伟大,很飘忽,实际上爱情就在于你为对方所做的点点滴滴,就在于你的每一次拒绝,每一丝想念,就在于在心里对方所占的那么一个位置。
有部讲偷食的电影说过“每一个漂亮女人背后总有一个不想和她做爱的男人”。
这句话部分正确,除了人体生理上的发展所导致的情欲消退的原因外,还在于你们的关系如何以及你为保持或改善这段关系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另一点,互换人生有趣的就在于,让你体验你所向往的,究竟是不是你所喜欢的。
正如每个人视驴行去西藏为一件很向往的事,但真正能下决心骑上车就去的人有几个?
除了自身的惰性外,或许还有一点:你适合这种生活吗?
你看着潇洒哥活着很潇洒天天有洞填,但是你会发现,潇洒哥的工作很辛苦,拇指捅菊,猛男攻后,跟你描述的尤物也不过是个大肚婆,而你所不感兴趣的妻子,在别的男人眼里或许是惹火尤物,因为对你来说,妻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对其他男人来说,她可能是一个向往,一副代表着美的一面的立体图画。
而当这个“放荡男”真的突然互换身体进入生活后,他的向往就被屎尿屁这些现实生活的点滴一下击溃,这表明,你所向往的,或许与你想要的生活是不同的。
你艳羡的,只是你心中那副美好的想像而已。
我至今仍被女主角打动的一幕,就在她跟换了身体的老公哭诉,说我老公说对我不感兴趣了,她哭得很伤心,她被一个突然闯入的“向往者”伤害了。
她很可怜,因为她所展示的对象应该是她的老公,一个陪伴她生活了这么多年,能接受她的一切的人,而不是某一个抱着“来一炮”的心情的“向往者”。
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就代表着一切,而不是如同偶像剧般的童话历程,或许很残酷,或许很不符合你的期望,但这就是生活。
如果不确定这是你所想要的,那么就请你一直保持单身吧!
因为,你还没准备好,去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两个男人,一个是靠谱型传统型,学习优秀,事业成功,媳妇漂亮,孩子成群,一个是典型不靠谱乱世型,长相英俊,爱好不良,问题家庭,道德薄弱,这两个人居然还是好朋友,在过厌了自己的生活以后互相羡慕,居然还因为在一个奇怪的喷泉下许了个愿而互换了生活,典型的美国人情节,然后两人开始过起了对方的生活,虽然困难重重,虽然搞砸了一堆事,但是最终当然还是在对方的生活里成功了,然后在那个瞬间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喜欢自己的生活。
美国篇的套路和情节肯定是没有任何让观众失望的情节的,最后绝对是大家都感悟到人生真谛以后的happy ending。
我突然想,我们很多人,都会有羡慕的生活,在家过安稳日子的羡慕那些成天在外面漂的,那些飘零着的,羡慕那些生活稳定的,那些平淡工作的,羡慕那些成就惊人的,那些有钱有权的,羡慕与世无争的,结婚的羡慕没结婚的,没结婚的羡慕结婚的,我们总是会从别人的生活中看到我们所没有得到的,然后开始想为什么自己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这样一种神力,能够让你和你羡慕的人互换生活,你是否可以享受那些你羡慕生活背后所不知的每个人都有的烦恼和痛苦。
最后我们是会愿意留在那样的生活,还是也会突然发现,原来现在拥有的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最近十一大概看了10部电影,这部应该是引发最多思考的一部,因为最贴近生活。
互换身体是一个很老的梗了。
有男男互换,父子互换(《重返17岁》),男女互换(《羞羞的铁拳》,还有母女互换,父女互换等等,还有通过一些化妆达到扮演另外一个人的目的,包括最近的《李茶的姑妈》和《小姐好白》。
为什么这么久的梗还在用呢,是因为人和生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人是非常复杂的,过往的生活和童年的经历塑造着一个人,交换身体或者扮演其他人意味着就要进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遵从另外一种社会秩序(social rules,电影里面也提到了rules),对正常生活轨迹上出现的事情给出不同的反应(常常因为换了身体后,没有应付这些的知识技能备,给对方带来很多麻烦),正是这种反差能给人带来冲击,给观影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就像之前看宋承宪的电影《妻子小姐》得出的结论一样,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好好学习,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
这部电影,男主,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成绩优秀,工作出色,热爱家庭,生活负责,对子女有耐心,住着大房子,对付大额交易。
男主的朋友,放荡不羁,工作是出演三级片,私生活是和9个月孕期的女子约P,和父亲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好。
差不多说是两个极端了,若不是童年的交集,这两个人若是在年纪再大点,是不会成为朋友的。
为什么学习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因为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若是能把这件事做好,其他事情往往也能做好,学习好的人往往具有一些共性:对事情的忍耐力更够,可以更晚地得到回报(或者说正向的反馈),更有责任心。
前20年的时间,我们差不多都花在了学习上面,在这过程中,我们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三观。
当然,也有一些细节比较浮夸,比如说,牛仔裤,西装那些,,,,建议准备结婚的朋友也看一看这部电影,特别是男性,婚姻生活的操蛋,自由之身的可贵,这些都能在这里面看到。
我觉得还是蛮有趣的一部片子,可以说是值得一看的。。
当男主委自己的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宝宝喷 屎 功 直接把屎喷至男主的脸上,后吼吼 笑得不行,很欢快的影片!
哈哈哈哈哈,喷泉承包了最大的笑点。
太太看完感慨:一个这么自律上进又体贴把持得住不乱搞的思想,交换到一个帅气逼人的肉体里,这样的男人真是太完美了。
并且一再追问我,这世上真的没有如此完美的男人吗?
恐怕这就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都身体交换了能不是虚假的吗)虚假在于:能把家里2个小屁孩收拾好还能元气满满地去做大律师?
不可能。
梦想中的女孩都骑上来准备自己动了,看到一个纹身就能想起自己被掉包的家庭立即软下来?
呵呵男人不可能。
三言两语装模作样就能多赚1亿成功当上合伙人?
绝对不可能。
感觉此片是由两个人一起编剧。
一个是男人。
一个是女人。
男人意淫了一切中年男人所希望的春梦:交换身体,英俊不凡,美女相伴,心无牵挂,脏话段子张口则来……女人则替女性观影者意淫梦想中的伴侣:英俊和自律不可兼得,要能干大事业也能顾家最好每天回来吃饭,遇到美人在上能及时软掉回家,对自己不管什么样的容颜身材都永远迷恋……如此这般,男人和女人们都能在观影过程获得各自的快感,可算是做得非常niubility了。
老套的题材不止一次被搬上荧幕,没什么新鲜感。
本片看点仍是凸显美国人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态度、激情,以及他们对性理念和性行为开放的表达方式。
平实的叙述家庭、爱情及友情中穿插着无厘头夸大的搞笑场面,但影片隐喻活在当下的人们对生活和欲望的抱怨及不满,重新审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是本片的基调。
剧情有点俗,但是还是笑料不断,看了以后让人觉得自己人生也很精彩,没必要去羡慕。
电影里演的杰米这位经常被丈夫忽略的妻子,或许能点醒忙碌的丈夫,多给妻子一些温存
生活中我们时而窥探别人的生活,时而又对别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本部影片就带我们体验了别人的生活,做了原本自己人生不敢却又想做的事。
对按部就班的人生来说是一味兴奋剂,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多数人仅在自己频道里无法自查,往往高估了自己在朋友、职场间的位置,同时又低估了自己在家庭的责任,试着想象我们可以用第三视角看待我们的人生,打破原有的眼光,那一定有不同的收获。
他人的生活我们看看就好,毕竟自己才是人生的创造者,重要的就是人生十字路一次次的选择,不同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意义期待不同的生活,才不虚度生命
雷诺兹的小混混气息,演得不错。
贝特曼的模范生,也是有模有样。
虽然是爆米花电影,家庭温情、兄弟情义、职场争斗等竟然都有,让人想起品质比较好的,速食冷冻餐盒。
挑不出特别的错,营养全面只是,吃起来口味差了一截。
最后秘书和Mitch的感情戏,竟让人生出一丝羡慕,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儿总是那么耀眼。
生活从来不彩排,你所经历的,不管是不是suffering,一定是最棒的。
故事挺有趣的,讲的是一对性格生活迥异的好基友互换了身体,然后介入到彼此生活中的一堆搞笑故事。
创意很俗,但是只要用心去做那些桥段的话,还是会有很不错的效果的。
美中不足的是演员的功力始终有欠缺,在他们表现出身体里的另一种人格的时候,只流于表情、台词和动作上的转变,一旦注意看他们的眼神,就会发现仍然还是原先的那股气质,他们很努力,但是做这种事情确实需要点天分。
至于故事里面着力强调的温情以及难以避免带有的YY成分,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商业片嘛,总要有些噱头。
看电影学英语:the Wheelbarrow、the Arabian Goggles、the Lonesome Dove、the Arsenio Hall、the Jelly Donut、the Pastrami Sandwich、the Wolfgang Puck……
Unrated版有些雷人,不过情节总的来说很不错,挺值得仔细思考一下。PS,13胖了
读了一天书后看这个突然间好放松 洗洗睡了。。。
就算有Ryan Reynolds卖肉 还是无法摆脱此片烂透骨的事实
好抵死好搞笑好低俗!~
一般吧,但也没抱太多期望的。感觉故事要讲的东西一个小时就讲完了,后面的时间成了人生的心灵鸡汤教育片。。。笑点也不多,总之很一般。。。但,Olivia Wilde这妞又hot又大胆啊!
实在是烂的有些出乎意料
美式轻喜剧,但着实无甚看头,两个男人都不帅且没啥吸引力
当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的时候,别人也许用更羡慕的眼神渴望着你的人生,你就是你,谁也替代不了。
很久没有一部屎尿屁喜剧这么好笑了,虽然喷大便是重口了点...
撒尿喷泉
最戳中笑点的是小孩拿头撞婴儿床的那一幕,哈哈哈。
不知道哪好看了。。
互换身体没什么新意了 新意只有更下流的屎尿屁~
对于情节如此老套的电影,就只好靠其他素材和细节才能取胜,不过好在老有老的好处,经典套路毕竟不是随便叫的。这片子也实在中规中矩,前段多铺笑,后半段回归大主题。
近乎幼稚的童话情节,讲了一个并不经典的老套故事
wow,王尔德好火爆。
.
= =。
题材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