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博·伯翰
主演:博·伯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简介:这部喜剧特辑由博·伯翰在隔离期间创作、拍摄和表演,他通过新歌和新的见解讲述了不寻常的一年。详细 >
一个人从写本儿到拍摄和剪辑挺不容易的,但作为喜剧来看也太一般了,水平不比一些up主
自创自弹自唱自拍自导自演自己打光,真的是太厉害了!
外在的世界是安全而具有舞台性的,而家是后台,如果在后台中寻找舞台,必然会找到一种表达的新方式,这就是创作。所以说创作必然要孤独且诚实。
最好玩的当然是恶搞reaction和游戏直播那两段。内容上自娱自乐,顾影自怜。后期制作的形式提高了观众的预期,难以像现场表演那样轻易让观众惊喜。
对我来说还太早了……长度减半可以坚持一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完了有点心酸
大概不适合标记成stand up,焦虑的观众看得更加焦虑。打光道具都很用心了,然而内容估计都比不上TikTok上某些创作者。
Jeffery Bezos 的unpaid intern是一个有instagram 的白女。
疫情给不爱/愿社交的人绝佳的宅家借口,但长期独处反复思考后发现可以出去了,虽然最后的结局可能仍是回到巢内。喜剧的尽头是不是就像这样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悲伤和焦虑,以快乐和讽刺的形式。片末的for love, for everything突然让人一暖,焦虑地笑了。
Fuck off
前面觉得Bo网络经历很丰富,观察很到位,最后觉得伤心。如果没有疫情,我也不会被困在这里,自我安慰说我是喜欢待在家里的。就业的前三年,充分的假期,英语专业的我,没有去过英语语言国家,没有出过国。
live play、reaction video、white woman Instagram这三段够我笑俩月了,整部特辑就是制造快乐48分16秒的梦幻actualization,更多自省和元表演,他的焦虑呐喊因观众的缺席更显虚无。最后一幕太考夫曼了,希望Bo能从创意、技巧和风格如此纯熟的自己身上找到宣泄的可能。
不断解构,自己、网络、世界。灯光和镜头的掌控真的是绝了,不愧是新世代的代表之一。看到游戏直播那一段才知道标题是在参考游戏《inside》,真是绝了。
我觉得已经不能属于“脱口秀”的范畴了,各式各样的影像形式,更像在搞一个实验的art project,小哥自己在家做灯光布景拍摄剪辑原创音乐,真的太有才太会玩儿了
时时刻刻都可以做手法分析的一种作品呈现模式 Bo Burnham 的观察角度与我们作为一场秀或者个人记录素材观者同时等效带入 从而做出 reaction 以及 re-reaction 的这种媒介属性 Droste effect 可能最喜欢的部分恰恰是他将镜头对准自身局部与数字媒体平台时代的语言 音乐 emoji 符号融合效果上 存在两点疑问:1. 在看似推倒砖墙 展现开放式演绎与自我记录的程式里 是否不仅没有逼近真实反而架高了伪装的壁垒 2. 对于网络众生相的模仿是否也是一种利用渠道(Netflix etc.)进行无差别的曝露行为 暂且不论态度立场而言 总之和朋友一起看还是挺不错的选择 随时交流两三句
原谅我,除了歌曲节奏很好听。我真的看不懂欣赏不了
5.5
I wish I could be dead for like 18 months. I wish I can just set an alarm and sleep through 2020. This is not comedy, this is anti-depressants.
当初看《what》就觉得他有点形式大于内容,这一部真的,内容的话出彩的有那么两三段吧,剩下的好多直接能让人睡过去的程度。形式完全无法掩盖内容的苍白。
用一年的时间自我隔离在家,拍摄一个音乐、单人脱口秀专辑。这部NETFLIX推出的电影,不就是抖音短视频合辑吗?但你看人家那叫玩得一个高级。灯光摄影剪辑音乐原创音乐演奏亲自出镜表演,全是炸裂级的效果。有思想有幽默有音乐才华还有超级强的电影思维及单兵作战执行能力,全都一个人搞定!最后,还真实地展示出一个人自我封闭一年之久的心理崩溃过程。这追求真实的真诚态度叫人感动。中国制造“张同学”,美国制造博·伯翰。千万别看,你会羞得找地缝钻进去。因为你发现自己吃的全是垃圾而已。你会反思你究竟是什么。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一个人从写本儿到拍摄和剪辑挺不容易的,但作为喜剧来看也太一般了,水平不比一些up主
自创自弹自唱自拍自导自演自己打光,真的是太厉害了!
外在的世界是安全而具有舞台性的,而家是后台,如果在后台中寻找舞台,必然会找到一种表达的新方式,这就是创作。所以说创作必然要孤独且诚实。
最好玩的当然是恶搞reaction和游戏直播那两段。内容上自娱自乐,顾影自怜。后期制作的形式提高了观众的预期,难以像现场表演那样轻易让观众惊喜。
对我来说还太早了……长度减半可以坚持一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完了有点心酸
大概不适合标记成stand up,焦虑的观众看得更加焦虑。打光道具都很用心了,然而内容估计都比不上TikTok上某些创作者。
Jeffery Bezos 的unpaid intern是一个有instagram 的白女。
疫情给不爱/愿社交的人绝佳的宅家借口,但长期独处反复思考后发现可以出去了,虽然最后的结局可能仍是回到巢内。喜剧的尽头是不是就像这样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悲伤和焦虑,以快乐和讽刺的形式。片末的for love, for everything突然让人一暖,焦虑地笑了。
Fuck off
前面觉得Bo网络经历很丰富,观察很到位,最后觉得伤心。如果没有疫情,我也不会被困在这里,自我安慰说我是喜欢待在家里的。就业的前三年,充分的假期,英语专业的我,没有去过英语语言国家,没有出过国。
live play、reaction video、white woman Instagram这三段够我笑俩月了,整部特辑就是制造快乐48分16秒的梦幻actualization,更多自省和元表演,他的焦虑呐喊因观众的缺席更显虚无。最后一幕太考夫曼了,希望Bo能从创意、技巧和风格如此纯熟的自己身上找到宣泄的可能。
不断解构,自己、网络、世界。灯光和镜头的掌控真的是绝了,不愧是新世代的代表之一。看到游戏直播那一段才知道标题是在参考游戏《inside》,真是绝了。
我觉得已经不能属于“脱口秀”的范畴了,各式各样的影像形式,更像在搞一个实验的art project,小哥自己在家做灯光布景拍摄剪辑原创音乐,真的太有才太会玩儿了
时时刻刻都可以做手法分析的一种作品呈现模式 Bo Burnham 的观察角度与我们作为一场秀或者个人记录素材观者同时等效带入 从而做出 reaction 以及 re-reaction 的这种媒介属性 Droste effect 可能最喜欢的部分恰恰是他将镜头对准自身局部与数字媒体平台时代的语言 音乐 emoji 符号融合效果上 存在两点疑问:1. 在看似推倒砖墙 展现开放式演绎与自我记录的程式里 是否不仅没有逼近真实反而架高了伪装的壁垒 2. 对于网络众生相的模仿是否也是一种利用渠道(Netflix etc.)进行无差别的曝露行为 暂且不论态度立场而言 总之和朋友一起看还是挺不错的选择 随时交流两三句
原谅我,除了歌曲节奏很好听。我真的看不懂欣赏不了
5.5
I wish I could be dead for like 18 months. I wish I can just set an alarm and sleep through 2020. This is not comedy, this is anti-depressants.
当初看《what》就觉得他有点形式大于内容,这一部真的,内容的话出彩的有那么两三段吧,剩下的好多直接能让人睡过去的程度。形式完全无法掩盖内容的苍白。
用一年的时间自我隔离在家,拍摄一个音乐、单人脱口秀专辑。这部NETFLIX推出的电影,不就是抖音短视频合辑吗?但你看人家那叫玩得一个高级。灯光摄影剪辑音乐原创音乐演奏亲自出镜表演,全是炸裂级的效果。有思想有幽默有音乐才华还有超级强的电影思维及单兵作战执行能力,全都一个人搞定!最后,还真实地展示出一个人自我封闭一年之久的心理崩溃过程。这追求真实的真诚态度叫人感动。中国制造“张同学”,美国制造博·伯翰。千万别看,你会羞得找地缝钻进去。因为你发现自己吃的全是垃圾而已。你会反思你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