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并支持导演对自己拍片题材和风格的突破。
既然冯小刚可以拍集结号,张艺谋可以拍三枪,吕克贝松怎么就不能拍阿黛拉呢?
每个人都不想被定型、被定性,搞创作的尤其如此。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这突破,要我说:质量挺好!
终于又看到了正宗的法式幽默,比粉红豹系列好看多了,还有很多机智的对话桥段,比如那个黑眼圈的猎人对着打盹警长一本正经地说:“警惕和耐心是猎人的秘诀”,以及面对满头大便的警长说出那句“羊肉味的,我可以确定”,至少我笑了很多次。
而且情节设计和剪辑也是顺理成章的,比时下那些追求特效,却讲不好故事的烂片强太多。
不如放松一些看待风格尝试吧,不能每天都吃经典大餐,新样菜式也能成为美味佳肴。
记得去年过年,母亲和我一起看《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故事情节都很吸引人,旦似乎我妈情绪不是很高。
最后,大家跳起印度激情群舞时,她才很轻松地笑了,“对嘛,这才是印度片子!
”(当然母亲大人不知道他是一个英国人拍的),就像她是在一直在等这段歌舞似的母亲那个时代的人是对印度电影是有情结的,歌舞就是标签。
其实各国的电影都是有其“标签”的。
不过在美国电影工业的强势下,现在的观众似乎对这种感觉淡了很多。
法国电影给中国人最深刻影响的,估计还不是第五元素吧,是那个可爱的老头路易·德·费内斯 ,《虎口脱险》式的法国喜剧,几乎就是很多中国人对法国电影的第一映像。
之后一部喜剧《你丫闭嘴》更是传承了这种法国喜剧的优良传统。
杰拉尔·德帕迪约和让·雷诺更是让我们看到法国演员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
法国的喜剧电影,从外表上看来有几个特点,1不靠精巧的台词设计,不用观众做“二级引申”,一语双关和冷幽默那是英式喜剧的特长(科林·费尔斯 就深谙此道).2基本上由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完成搞笑部分。
3混乱中出笑果,旅途中找笑料,所以“公路片”在法国电影里,多半是喜剧。
《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不要被他的片名迷惑,当法国人说要去冒险时,那一定是个快乐的旅程!
我知道这部片子的骂声不会少的,因为有吕克贝松这么一位在这儿戳着,魔幻,奇幻题材最近又这么火,大家80%是冲着第二个《第五元素》去的。
可以理解,当看到,我们的干白小姐在屏幕上带领着众人和一只翼手龙大肆耍宝的时候,确实有点儿雷人。
有个美学术语叫“期待视界”,我们估计就是在这上面出问题了试想这个片子要是在六一上映,估计会叫好声一片的。
这个片子的好坏,我不想多说了,趣味无争辩嘛,喜欢的人不会几句骂声就找不到快乐,持批评态度的人,也不必与之争辩,不喜欢这个换一个别的就是,找到观影乐趣就好。
不过这个片子,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电影是丰富的,每个国家的文化养育了他们的现代艺术,使其也有着该国传统的积淀。
就拿法国来说,其电影业一度在世界电影版图中占有很重要的辐射地位。
历史辉煌不用我在这里掉书袋,即使在好莱坞独霸天下,亚洲电影异军突起的今天,法国电影依旧能保持它的名族特色,实属难能可贵!
法国电影,英国电影,印度电影......我们需要这样的多样化。
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们也值得思考最后说,这部片子的国配很是出色,上世纪我们国人对译制片的感觉,在这部片子中也可略见一斑。
这是部很轻松的片子,带点奇幻风格的法式喜剧,有一个聪敏干练任性大胆的女主角,是个冒险故事作家,签名售书时把植物园里的一个小研究员迷得神魂颠倒,为了救她的妹妹她骑着从博物馆恐龙蛋里复活的翼手龙去救一个疯狂科学家教授,最后复活了埃及木乃伊拉美西斯二世和他所有的大臣们。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想起了哈利波特,无他,盖因这两个故事都该是中学时代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的。
我记得初中时我曾在作文中用“青黄不接”形容过我们那个年龄段(结果那篇作文当然分数很低)——不似小学那会儿得到父母的大量关心照料,却离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的日子还很远很远。
偏偏就是这个时候,我们会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拥有一种全能感。
那时候我经常在放学的路上想:我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有一天藏在我身体里的潜能会爆发出来,就像XX动画片或者XX漫画里的那样。
哈利波特也是满足了这样一个幻想,虽然罗琳把魔法世界和麻瓜的世界有点划分得太清晰了;而在这部影片中阿黛拉小姐可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出版社出钱让她去秘鲁,她偏偏跑去埃及,从一群盗墓贼手里逃脱,打火机扔到满地的石油上,她一溜快跑火就是烧不着她;巴黎的马车堵了道,她把脑袋探出窗口对着马大声道:“快走笨蛋!
不然你们就死定了!
”那些马儿居然就真的给她让出道来了。
你让所有平时装得乖巧文静其实心里头燃着任性跋扈的小火苗的小丫头们该有多么憧憬你的生活啊……不过如果阿黛拉跟奥特曼似地一出场摆个POSE后就事事顺利,那故事也没什么好看的了。
她的一大性格魅力还在于她的高挫折商,想她一次次易装进入巴黎监狱试图解救那个疯狂科学家教授,每次都在被发现后被赶出来,但是她一扭头,马上又去执行下一个方案。
最后求助总统也不顺利,回到家里面对着脸色苍白如同植物人般的妹妹,她兀自伤心了一小会,到了客厅又能一边自嘲一边对着从埃及搬回来的木乃伊卖弄性感。
这种活力这种毫无顾忌,正是年轻人最珍贵的要素——输得起。
也正是因为敢于去做常识以外的尝试,她驯服并骑上翼手龙时,那个小研究员忍不住要大声赞叹:“阿黛拉小姐,您真是不可思议~”但他给她写信时却又那么犹豫不决,落下“小姐”两字后,心想:“要是她已经结婚,或者守寡了呢?
”(这里很女权,我喜欢。
)上个星期去参加了初中好友的婚礼,也见到了好几个好久不见的当年的伙伴们。
结婚是件人生大事,我在看了新房以后真觉得可以(替好友)高呼:“It's my time and my place!”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时代终于来了。
不过和她们聊了一会儿,反倒不觉得特别投机。
也许因为我还是学生,而我的大部分朋友们都已经进入社会,她们面临着更多的外部评价,所以求稳、守成,已经成为这些二十三四的女孩子们开始重点关心的事情了。
还有就是对于皮肤状态变差和衰老的恐惧,之前我看过一些说法说女人过了二十五岁后体内各种维持青春美貌的好东西的水平就开始下降了,最近听闻这个年龄数字又往前靠了些,变成二十二岁了,而二十五岁以后则变成“两倍速度下跌”。
我擦,这真的不是化妆品商和保健品商一起阴谋制造的传言么?
当然,我不是说要对外表毫不在意(虽然我确实觉得如果除了衣服包鞋和化妆品别的你什么都不感兴趣的话你基本算白活了),我只是觉得青春不可能留驻在对于衰老的恐惧中,开始守成意味着人生已经到达顶峰,以后就只有下坡路没有上坡路……可是天哪我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啊~与其那么早地把自己变成一尊美艳的死塑像,然后花上后半辈子的时间来辛苦地维护它原来的样子;不如保护好那颗珍贵的年轻的心,不要去理太多所谓的稳妥考虑,不要去为根本还没有降临的事情焦虑。
生活不该是一场目光紧盯着自己所失去的保卫战,而应是一场尽情尽兴的好玩的冒险。
唯一可怕的则是:因为畏惧失去而放弃了当下想要的,最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换来。
刚看了蒋方舟在她的博客上写:“改变生活,必然要从俯视生活开始。
”我觉得这话相当正确且这个句式相当实用,例如:“改变考试和成绩,必然要从俯视考试和成绩开始。
”长这么大,也算见识了一点人生的无常、历史的无常,时代总会变化、环境总会改变,没有谁真的能做到审时度势地去设计自己的人生,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当然人是要认清现实的,可你对“现实”本身又有多大的把握?
电视、广告、你浏览的网站还有你的父母和长辈们,他们所告诉你的,是真的真实吗?
是全面的真实吗?
是你未来将遭遇的真实吗?
阿黛拉固然可能只是个青春期小女孩儿的跋扈幻想投影,我惟愿大家心中那个爱冒险的阿黛拉都还没有死。
觉得这部电影就到了末尾还可以,之前都很幼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语配音和翻译的原因,也没有觉得搞笑,总之感觉不像是吕克·贝松的电影,之前看过的一些都觉得节奏感很好,也很有独创性,这部片子除了一些元素还不错之外,整体都很俗套。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法老的那段,暗暗下定决心还是应该多去卢浮宫逛逛,看了好多电影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了。
法老的那句“这里应该建个金字塔”可以说是这电影里最搞笑的一句台词了……然后最后突然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看了别人的决定说泰坦尼克号下沉就是因为船上有一个法老,难道是Adele带上船的?
还有人说Adele从死神手中救出了她妹妹,为了自然界的平衡她就必须自己去死……一下子变得神神秘秘了……
杀手莱昂》中,加里奥德曼有这样一段台词:“你一定不喜欢贝多芬,他的开场总是让我通体舒畅,多么有力,但是过了开场之后,他的音乐就开始变得他妈的无聊。
”不知道吕克贝松是否像他自己电影中的台词一样,在经历过开场的辉煌之后,一步一步的开始下坡路。
时光网上目前《阿》是7.8分,不知道最后会稳定在几分,反正我看过之后完全没感觉。
回想大师曾经《杀手莱昂》中的精彩;在看当前这部的平庸,我心里也感到几分无奈。
不知是这几天现实题材的电影看多了,还是我老了,我对这种魔幻题材的不怎么感冒,既然是魔幻嘛,什么不靠谱的事都能往上贴。
一位牛逼的物理学家竟然能然木乃伊起死回生,实在有点扯吧?
对不起我要交代一下,本人的专业就是物理,平时深受各种物理的折磨,但俺还是要问一句:这种类似于巫师的工作怎么找上物理学家了?
翻译过来后的片名是《阿黛拉的非凡冒险》,然而看过之后除了去偷木乃伊那一段很紧张之外,貌似没什么冒险刺激的镜头。
剧情发展还算流畅,但也没什么高潮。
另外那只翼龙的设置很失败,事实上剧情的主要矛盾是救被阿黛拉爆头的妹妹,但次要矛盾翼龙的戏份安排过多,完全在浪费时间。
那个木讷的小伙子,也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一些喜剧元素较比老套,倒是一些恶搞的情节比较照乐,如结尾恶搞泰坦尼克号那处。
还有一处败笔相信大家都会发现,片中的特效做的不够逼真,最明显的破绽就是阿黛拉在骑那只大鸟的时候,类似的场景与《阿凡达》相比相去甚远。
吕克贝松曾豪言说过一生只拍10部电影,无疑他自己食言了。
我想,如果他拍完第五元素后停止在好莱坞发展,会不会永远更perfect?当然了,生活中没有如果
电影的高潮部分在于刚开始1分钟内类似埃及画壁式的片头字幕。
气场强大的美妙配乐加脑海中已先行陶醉的吕式华丽风,肾上腺素分泌井喷。
吕克贝松吕克贝松,我在心底按压下默念。
好吧,我承认就如新手淘宝购物的那种可笑评价:没有我想像中的好。
也许是之前的心理暗示太过于强大,也许是开头的配乐让肾上腺素的提早出动,也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虽然拼凑式的剧情无法重现吕式经典,但是光从一个法国电影的角度来说:古董味道的法式蕾丝绝对让人眼前一亮。
优雅小碎石板铺成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光鲜高跟鞋跟踏上去清脆有声的法国街道;田园气息甜美感无处不在的棕榈色实木闺房及满屋子不同国籍的古董物件;当然当然!
还有女主角每次出场,裹满肌肤的由各种美妙蕾丝拼接而成繁复华美至极的手工衣裙!
阿黛拉面见总统的那幕,从碧绿草地上瞥见的立体重工蕾丝立领到返回家中褪去层层纱织至脚踝的白色刺绣玫瑰丝袜,这些早已消失在急功近利朝九晚五蚂蚁般生活上的东西,竟然如此刺痛眼睛。
我爱古董味道的法式蕾丝,请上世纪优雅法式复古风潮华丽回归吧!
为了坚持看完《阿黛拉的非凡冒险》,我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偷偷看了五次时间,对于一部只有100分钟左右的电影,这确实频繁了点。
我承认,前60分钟,我没看懂,后40分钟,我知道也许除了我,大家都懂了。
周围的人情绪逐渐热烈,我也曾努力的想要融入到他们当中,假装是个合格的观众。
但混乱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人物设置让我忍无可忍,我终于决定不再迁就,哪怕他是吕克贝松。
片子刚开始,骑骆驼的阿黛拉同学让我想起多年前的《古墓丽影》,她强势,美丽,有侵略性,当我以为这个法国劳拉要展开一场精彩的鬼吹灯盗墓之旅时,却发现她每次遇到最弱智不过的小挫折时,除了翻翻白眼无比不耐烦的妥协,最后依靠编剧离谱的脱身以外,没有别的表情。
起初我以为她会假装妥协,然后期待着后面翻盘的精彩桥段,之后却发现那些所谓反派不但无能并且无聊,阿黛拉同学只需要等,不需要翻盘就能脱身。
随后,故事忽然转到《博物馆奇妙夜》,当我刚刚开始希望这条线能继续下去的时候,故事又让人措手不及的转到《驯龙高手》,最后居然又到了《木乃伊3》,我完全困惑了,跟不上它的步调,这是奇幻,还是探险,或是什么呢?
当我一次次听到旁边传来莫名其妙的笑声时,我才基本确定这应该是一部喜剧,但是抱歉,寻遍本片,我只找到一个笑点,当复活的木乃伊法老站在卢浮宫前说这个花园真是建造得不错,但我觉得应该在前面建个金字塔,这样更显出艺术造诣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桥段充满小巧思,会心一笑,才发现周围忽然很安静。
阿黛拉乔装救博士的桥段是大家笑得最凶的,但就算它真的好笑,一而再再而三,笑点也会变得很廉价,阿黛拉小姐就这么cosplay下去,律师,厨娘,修女,医生……没完没了。
我开始怀疑那些笑声的真实性,好像是春晚里老掉牙的段子后面传来的乖张笑声,那些笑声的出现反而比笑话本身更可笑。
而对于之前盛传的阿黛拉同学露点的画面,早在我们的剪刀手凌迟下不露一丝痕迹,导致我们花了几十块钱却发现连很多官网公布的剧照都没看到,只是剪刀手们没发现,此时背景音乐已经无法顺畅连接。
其实电影开始时汽车里男女的对话比露点露骨得多,只能说我们的剪刀手还没成长为爱德华。
低端的笑点,混乱的情节,莫名其妙的人物让我开始怀疑这还是不是那个让人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记住那盆绿色盆栽,让看过《碧海蓝天》后无法忘记那漫无边际的蓝色的吕克贝松。
我在想是我不懂法国幽默吗?
那为什么我会因为《小淘气尼古拉》而开心到每个细胞都在呼吸呢?
一百分钟,我只记住了阿黛拉美轮美奂的帽子和沙漠里骆驼的影子,对我来说,这是我费尽心力找到的唯一看点。
我想说结局真是亮点啊。
戴绿色高帽穿法国旧世纪礼服的美丽女主角竟踏上了泰坦尼克号。
影院内笑成一片。
其实爱法国电影,爱吕克贝松的人或许都与我相同,爱这些鲜艳的镜头色彩,爱生动鲜活的有趣配角,爱这时而让人爆笑的无厘头小插曲,当浑身焦黑的木乃伊们在高傲的法老身边围成一圈,明明生处法国巴黎,背景音乐响起,风趣跳跃的诡异节奏仿佛来到异样的埃及。
这实在太有爱了。
还有一段女主角倒叙她妹妹的意外事故,貌似悲伤的气氛其实蕴含着的还是吕克贝松的小幽默。
这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天使爱美丽》,当时看到有个无辜路人被跳楼的人给砸死,我忍不住噗的一声就笑了出来。
握着男朋友的手在漆黑的电影院里看一场这样温暖风趣的法国电影,真是很有爱。
感觉还行,对于法国片就只觉得很文艺很浪漫,现在这样的突破已经很好了,但是特效和故事情节单一了一点点!!
隐隐的觉得这是很近期的片子,甚至莫名的似乎记得片子刚要上映的时候在电影院看过trailer的感觉,看了豆瓣却已经是2010底就已经在香港上映的老片子了,想起来那时候还没毕业,时间真的过得这么快么。
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的,很适合无聊又悠闲的星期六,不想用脑袋的时间。
之前看到豆瓣上各种差评,才6.8分,以为是有多差,看完了觉得也还好吧,只是输在大家对吕克贝松的期待上了。
看这种片子的好处就是很轻松,完全不用有负担,坏人们都又蠢又可爱,主角们永远不会死,想做的事情总有方法,开篇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梦想,总会在一万个机缘巧合之下成为现实。
HE看着总是那么舒心,哪怕巴黎博物馆的恐龙蛋孵出了翼龙,哪怕监狱里的犯人可以因为自己太疲倦而拒绝越狱,哪怕协助越狱4次都不会被抓进监狱,哪怕几千年之后醒来的埃及法老木乃伊默默的讲起了法文,还带着仆人们在协和广场指点江山说要是多个金字塔在这才妙。
心里会隐隐的想,如果生活也能这么简单就好了。
可是生活就是生活,你怎样知道自己便是故事里那披荆斩棘万死一生的主角,说不定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最后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从未露过脸。
吕克·贝松毁于这片儿子上了。。。
真不咋地,毫无味道,卢克贝松怎么拍这种片子。
节奏太拖拉了,而且也不精彩
木乃伊一醒就变二了 我还是希望那个训龙爷爷能复活呀
自私 愚蠢 自负 难道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么?
真的想给一分,吕克·贝松会导演出这么一出烂片。
我不喜欢这个女人,演的做作。埃及那一帮木乃伊倒是很不错。P.S.这女人怎么这么多造型都像极了小甜甜布兰妮捏 囧
典型欧洲商业片。吕克贝松就为了这货食言?!
法国商业电影
看搞笑片嘛!欢乐第一,国语配音版的有点蛋疼
骚味太浓,把科幻气息都掩盖了...
史上最萌木乃伊新鲜出炉~
失望
这到底算什么片子?给这个片子分类还真是个技术活。
集合了许多亮点的烂片,美女出浴也保不了你。
吕克贝松不是烂片王,是两星片之王。
整体感受就是,法国人说话果然又长又快,好像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样= =
呂貝你拍了個神馬?
剧情蛮扯的,女主角不错
吕克·贝松,我爱死这个老头了!!非常发厌的片子啊~!!